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贞吉,字孟静,内江人。六岁日诵书一卷。及长,以博洽名,最善王守仁学。举嘉靖十四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时方士初进用,贞吉请求真儒赞大业。执政不怿,因请急归。还朝迁中允,掌司业事。

俺答薄都城,谩书求贡。诏百官廷议,贞吉奋袖大言曰:“城下之盟,《春秋》耻之。既许贡则必入城,倘要索无已,奈何?”徐阶曰:“君必有良策。”贞吉曰:“为今之计,请至尊速御正殿,下诏引咎。录周尚文功以励边帅,出沈束于狱以开言路,轻损军之令,重赏功之格,遣官宣谕诸将,监督力战,退敌易易耳。”时帝遣中使廷臣,日中莫发一语;闻贞吉言,心壮之。谕严嵩曰:“贞吉言是,第不当及周尚文、沈束事耳。”立擢左谕德兼监察御史,奉敕宣谕诸军。给白金五万两,听随宜劳赏。初,贞吉廷议罢,盛气谒严嵩。嵩辞不见,贞吉怒叱门者。适赵文华至,贞吉复叱之。嵩大恨。及撰敕,不令督战,以轻其权,且不与一卒护行。时敌骑充斥,贞吉驰入诸将营,散金犒士,宣谕德意,明日即复命。

隆庆初,起礼部左侍郎,掌詹事府。贞吉年逾六十,而议论侃直,进止有仪,帝深注意焉。三年秋,命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贞吉入谢,奏:“朝纲边务一切废弛,臣欲捐躯任事,惟陛下主之。”帝益喜。会寇入大同,总兵官赵岢失事,总督陈其学反以捷闻,为御史燕如宦所发。贞吉欲置重罚,兵部尚书霍冀仅议贬秩。贞吉与同官争不得,因上言:“边帅失律,祖宗法具在,今当事者屈法徇人,如公论何?臣老矣,效忠无术,乞赐罢。”不许。初给事中杨镕劾冀贪庸帝已留冀冀以镕贞吉乡人疑出贞吉意疏辩乞罢且诋贞吉。贞吉亦疏辩求去。诏留贞吉,褫冀官。

贞吉学博才高。然好刚使气,动与物迕。万历十年卒,赠少保,谥文肃。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八十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给事中杨镕劾冀/贪庸帝/已留冀/冀以镕贞吉乡人疑出贞吉/意疏辩乞罢/且诋贞吉
B.初给事中杨镕/劾冀贪庸/帝已留/冀冀以镕贞吉乡人/疑出贞吉意/疏辩乞罢/且诋贞吉
C.初给事中杨镕劾冀/贪庸/帝已留冀/冀以镕贞吉/乡人疑出贞吉意/疏辩乞/罢且诋贞吉
D.初/给事中杨镕劾冀贪庸/帝已留冀/冀以镕贞吉乡人/疑出贞吉意/疏辩乞罢/且诋贞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士指方术之士。古称访仙炼丹求长生不老的人。泛指从事医巫、星相职业的人。
B.言路谓臣子向君王进言的途径。开言路则指创造好的条件,让臣子得以发表意见。
C.朝纲为封建朝廷所制订的法度纲纪,处于指导政治时务的地位。亦可指朝廷本身。
D.贬秩是革除官吏的职位。秩,本义指古代官吏的俸禄,也可指官吏的官阶、品级。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贞吉好学知名,尤擅长王守仁的学问。他反对朝廷重用方士,上书请用儒士辅佐朝政,得罪了权要。
B.赵贞吉仗义敢言,面对来犯俺答的无理要求,他引经据典,直陈抗敌良策,明嘉靖帝完全认同他的话。
C.赵贞吉任事勤政,掌管詹事府事务,他议论梗直,举止有礼,隆庆帝关注他并命他参与朝廷机要政务。
D.赵贞吉严法守正,对战事不利的总兵和谎报军情的总督,他力主严惩,争论不得,宁愿辞官也不曲从。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帝遣中使廷臣,日中莫发一语;闻贞吉言,心壮之。
(2)边帅失律,祖宗法具在,今当事者屈法徇人,如公论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1-14 07:36: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回答小题。

魏源,字文渊,建昌县人。永乐四年进士,除监察御史,辨松江知府黄子威诬。奏减浙东濒海渔课。巡按陕西,西安大疫,疗活甚众。奏言:“诸府仓粟积一千九十余万石,足支十年。今民疫妨农,请输钞代两税之半。”从之。两遭丧,俱起复。

宣德五年,河南旱荒,民多转徙。帝以源廉正有为,命为左布政使,俾驰驿之任。时侍郎许廓往抚辑,廷议又起丁忧布政使李昌祺原官。源与廓、昌祺发仓廪,免逋赋杂役,流民渐归。雨亦旋降,岁大丰。居三年,召还,授刑部左侍郎。明年,永丰民夏九旭等据大盘山为乱。帝以源江西人,命抚之,都督任礼帅兵随其后。未至,官军擒九旭,因命二人采木四川,兼饬边务。

英宗即位,进尚书。正统二年五月命整饬大同、宣府诸边,许便宜行事。源遣都督佥事李谦守独石按行天城朔州诸险要令将吏分守设威远卫增修开平龙门城自独石抵宣府增置墩堠。免屯军租一年,储火器为边备,诸依权贵避役者悉括归伍。寻以宣、大军务久弛,请召还巡抚佥都御史卢睿,而荐兵部侍郎于谦为镇守参赞。朝廷不听。于是言官以临边擅易置大臣为源罪,合疏劾之。帝以源有劳,置不问。事竣还朝,与都御史陈智相詈于直庐注。智以闻,诏两责之。

岁旱,录上疑狱,且请推行于天下,报可。旋坐决狱不当,与侍郎何文渊俱下狱。得宥,复以上辽王贵烚罪状,不言其内乱事,与三司官皆系诏狱。累月,释还职。源在刑部久,议狱多平恕。陕西佥事计资言,武臣杂犯等罪,予半俸,谪极边。源以所言深刻,奏寝之。六年,以足疾命朝朔望。八年致仕,卒。

(节选自《明史魏源传》)

注直庐:值班房。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源遣都督佥事李谦守独石/按行天城/朔州诸险要令将吏分守设/威远卫增修/开平龙门城/自独石抵宣府/增置墩堠/
B.源遣都督佥事李谦守独石/按行天城朔州诸险要/令将吏分守设/威远卫增修/开平龙门城/自独石抵宣府/增置墩堠/
C.源遣都督佥事李谦守独石/按行天城朔州诸险要/令将吏分守/设威远卫/增修开平龙门城/自独石抵宣府/增置墩堠/
D.源遣都督佥事李谦守独石/按行天城/朔州诸险要令将吏分守/设威远卫/增修开平龙门城/自独石抵宣府/增置墩堠/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忧,古代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丧,期间丁忧的人不准为官,因特殊原因朝廷强招丁忧的人为官,叫做“夺情”。而官员守丧期满之后,朝廷就可以起用。
B.伍,是古代民户编制单位,五家编为一伍。也是古代军队编制单位,士兵五名编为一伍。文中用来代指军队,今天也有“参军入伍”之说。
C.疏,疏通、分条陈述,引申为对问题的分析。战国前臣僚向君主进呈文字统称上书,秦朝始称为奏。汉代臣僚分析问题的奏章别称为疏。唐宋以后上奏文书统称奏议,多数称为奏疏。
D.朔望,农历的每月最后一天称为“朔”,农历每月十五日(有时是十六日或十七日)称为“望”,望日的第二天,叫既望,农历的每月第一天称为“晦”。
【小题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源办案精明,体察民情,安抚灾民,皇帝认为魏源清廉正直有作为。魏源深得朝廷重用,两次遭遇父母丧事,都在守丧期间被重新任用。
B.魏源本来被委以重任去平定大盘山的乱民,但他还未到达,官军已抓获夏九旭。皇帝又命令他去四川采集木材,同时整顿边防事务。
C.魏源整治边镇有方,但因推荐兵部侍郎于谦等事被谏官以身临边关擅自更换设置大臣为罪名,一起上疏弹劾他。皇帝并没有追究。
D.陕西佥事计资提出,武官犯其他罪的等同专类罪名,给予俸禄减半的惩罚,并贬黜到最边远的地方,魏源认为此建议很好,上奏请求朝廷施行。
【小题4】把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源与廓、昌祺发仓廪,免逋赋杂役,流民渐归。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子春,字若木,万历三十二年进士。历知高阳、献二县,征授御史。太仆少卿徐兆魁攻李三才,因痛诋顾宪成。春三疏首发其憸邪。出按湖广,请予礼部侍郎郭正域及光禄少卿顾宪成恤典。楚宗人以讦伪王事,锢高墙者甚众,春为讼冤,寻复请释回故宗家属,语甚切至。咸宁知县满朝荐久系,奏请释之,因请并释王邦才、卞孔时。又再疏劾守备中官杜茂,且备陈采榷之害,言:“臣不忍皇上听小人之谋,名出汉桓、唐德下,为我明基祸之主。”帝以湖广地为福王庄田。春三疏力争,帝降旨切责。叶向高致政去,方从哲为首辅。春抗疏言:“今天下人材则朝虚野实,货财则野虚朝实。从哲不能救正,而第于福王则无事不曲从。臣尝叹皇上有为尧、舜之资,而辅佐无人。仅得王家屏、沈鲤,又俱不信用。其余大抵庸恶陋劣,奸回媢嫉之徒,不意至从哲而风益下。臣闻从哲每向人言,辄云内相之意,是甘为万安、焦芳,曾赵志皋,沈一贯之不若也。”从哲疏辨乞去。帝慰留,而责春妄言渎奏,出为福建右参议。寻丁父艰。天启初,起故官。召为尚宝少卿,历迁光禄卿。五年,魏忠贤党门克新劾春倚恃东林,父作子述,削籍归。
崇祯九年召拜通政使迁户部右侍郎历尚书总督仓场条行厘弊十事以劳瘁予告未几起南京户部尚书。疏请皇太子出阁,从之。累疏引疾,不允。九年,条上战守之策,并论贼三可击状。帝如议敕行。十一年,黄道周、刘同升等谏杨嗣昌夺情,被贬谪。范景文等疏救,春名与焉。明年正月,削景文籍,置春不问。春为御史,甚有声。及居大僚,循职无咎。会上疏请改折白粮,忤旨,罢归。是年卒。
(节选自《明史·列传一百十九》)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崇祯九年/召拜通政使/迁户部右侍郎/历尚书/总督仓场条行/厘弊十事/以劳瘁予/告未几/起南京户部尚书/
B.崇祯九年/召拜通政/使迁户部右侍郎/历尚书/总督仓场条行/厘弊十事/以劳瘁予告/未几/起南京户部尚书/
C.崇祯九年/召拜通政使/迁户部右侍郎/历尚书/总督仓场/条行厘弊十事/以劳瘁予告/未几/起南京户部尚书/
D.崇祯九年/召拜通政/使迁户部右侍郎/历尚书/总督仓场/条行厘弊十事/以劳瘁予/告未几/起南京户部尚书/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恤典,朝廷对去世官吏给予辍朝示哀、赐祭、配飨、追封、赠谥、树碑等的典例。
B.首辅,明中期后,内阁大学士成为实际宰相,称之为辅臣,首席大学土称作首辅。
C.削籍,朝廷对官员的处罚方式,官员登记在册,因获罪从官名册中除名即为削籍。
D.出阁,古时称公主出嫁为“出阁”,后泛指女子出嫁;皇子大婚,亦作“出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春为人正直,屡次替人讼冤。他为楚宗人等申辩冤屈,既而言辞恳切尽理地请求释放其故宗家属;他还曾先后上书请求释放满朝荐、王邦才、卞孔时。
B.子春人格独立,绝不屈从权贵。他多次检举太仆少卿徐兆魁为人狠毒、陷害忠良;他断然拒绝魏忠贤同党门克新的拉拢,据理力争,使得对方削籍而归。
C.子春敢于直谏,指出皇帝弊端。他多次上书力争,反对皇帝把湖广大片土地赐给福王作庄田;他上书直言方从哲并非救正之人,皇帝任命其为首辅不妥。
D.子春忠于职守,在职多有作为。他任南京户部尚书时,上书提议有关皇太子的事项,分项陈述守战的策略.分析击溃叛军的必备条件,均被皇帝采纳并施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不忍皇上听小人之谋,名出汉桓、唐德下,为我明基祸之主。
(2)从哲疏辨乞去,帝慰留,而责春妄言渎奏,出为福建右参议。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任环,字应乾,长治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历知黄平、沙河、滑县,并有能名,迁苏州同知。倭患起,长吏不娴兵革。环性慷慨,独以身任之。三十二年闰三月御贼宝山洋,小校张治战死。环奋前搏贼,相持数日,贼遁去。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已而复至,裹疮出海击之。怒涛作,操舟者失色。环意气弥厉,竟败贼,俘斩百余。夏连战阴沙、宝山、南沙,皆捷。擢按察佥事,整饬苏、松二府兵备。倭剽掠厌,悉归,惟南沙三百人舟坏不能去,环与总兵官汤克宽列兵守之。数月,贼大至,与旧倭合,掠华亭、上海。环等被劾,得宥。逾年,贼犯苏州。城闭,乡民绕城号。环尽纳之,全活数万计。副将解明道击退贼,论前后功,进环右参政。贼掠常熟,环率知县王铗破其巢,焚舟二十七。未几,贼掠陆泾坝,都督周于德败绩。环偕总兵官俞大猷击败之,焚舟三十余。贼犯吴江,环、大猷击败之莺胫湖,贼奔嘉兴。顷之,三板沙(注)贼夺民舟出海,环、大猷击败之马迹山。其别部屯嘉定者,火爇之,尽死。论功,一子副千户。母忧夺哀。贼屯新场,环与都司李经等率永顺、保靖兵攻之,中伏,保靖彭翅等皆死,环停俸戴罪。贼平,乞终制,许之。逾二年卒,年四十。给事中徐师曾颂其功,诏赠光禄卿,再荫一子副千户,建苏州,春秋致祭。环在行间,与士卒同寝食,所得赐予悉分给之。军事急,终夜露宿,或数日绝餐。尝书姓名于肢体曰:“战死,分也。先人遗体,他日或收葬。”将士皆感激,故所向有功。

(选自《明史·任环传》,有删节)

(注)三板沙:明代地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
B.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
C.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
D.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参政:是“参知政事”的简称。唐代始设,宋时为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
B.荫:庇荫,庇护。封建时代官僚的子孙因先代有功勋而受到封赏。“封妻荫子”中的“荫”就是此意。
C.夺哀:犹“夺服”,也叫“夺情”,指古代官员丧服未满而被朝廷强令出仕,是为国家夺去了孝亲之情,可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不参加吉礼。明朝的张居正就曾被夺情起复。
D.祠:是为纪念伟人名士而修建的供舍(相当于纪念堂)。汉朝时产生了一种“立生祠”的民俗,即老百姓自发地为活人修建祠堂并加以奉祀。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任环一向精明能干。历任黄平、沙河、滑县知县时就很闻名,后来率领士兵多次打败入侵的倭寇,立下汗马功劳,也多次因功而升职。
B.任环勇于担当,敢于冲锋陷阵。倭寇进犯江南沿海,苏州府长吏不熟兵事,任环甘愿承担抗倭大任,在太仓与倭贼短兵相接,身负重伤。
C.任环虽作战勇敢,也曾因犯错而受罚。先因同总兵官汤克宽未敢击滞留的三百旧倭寇而遭弹劾,获罪;后因攻击倭贼时中了埋伏,被停了俸禄,被要求戴罪立功。
D.任环能够与士兵同甘共苦,并且激励部属的斗志。他常与士兵同寝共食,所得朝廷赏赐悉数分给下属;军事紧急,彻夜露宿,有时绝食好几天。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顷之,三板沙贼夺民舟出海,环、大猷击败之马迹山。
(2)尝书姓名于肢体日:“战死,分也。先人遗体,他日或收葬。”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霍韬,字渭先,南海人。举正德九年会试 第一。谒归成婚,读书西樵山,经史淹洽。世宗践阼,除职方主事。杨廷和方柄政,韬上言:“阁臣职参机务,今止票拟,而裁决归近习。辅臣失参赞之权,近习起干政之渐。自今章奏,请召大臣面决施行,讲官、台谏,班列左右,众议而公驳之。宰相得取善之名,内臣免招权之谤。”十二年,韬起历吏部左、右侍郎。时部事多主于尚书,两侍郎率不预。韬争于尚书汪钅宏,侍郎始获参部事。韬素刚愎,屡与钅宏争,钅宏等亦严惮之。既而钅宏罢,帝久不置尚书,以韬掌部事。十八年简补宫僚,命韬以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协掌詹事府事。疏辞加秩,且诋大臣受禄不让,晋秩不辞,或有狐鼠钻结,阴固宠权,怨气召灾,实有所自。时中外讹言帝复南幸,韬言六飞① 南狩时臣下多纳贿不法文官惟袁宗儒武官惟郭勋不受馈今讹言复播宜有以禁戢之

帝既下诏安群情,乃诘韬曰:“朕昨南巡,卿不在行,受贿事得自何人? 据实以奏。”韬对,请问诸郭勋。帝责其支词,务令指实。韬窘,乃言:“扈从诸臣无不受馈遗、折取夫隶直者,第问之夏言,令自述。至各官取贿实迹,勋具悉始末,当不欺。”章下所司。韬学博才高,量褊隘,所至与人竞。帝颇心厌之,故不大用。先后多所建白,亦颇涉国家大计。在南都,禁丧家宴饮,绝妇女入寺观 ,罪娼户市良人女,毁淫祠,建社学,散僧尼,表忠节。既去,士民思之。举进士出毛澄门下,素执弟子礼,议礼不合,遂不复称为座主 。及总裁己丑会试,亦遂不以唐顺之等为门生。

(选自《明史·霍韬传》,有删节)

(注)①亦作“六马非”,古代皇帝的车驾六马。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韬言/六飞南狩时/臣下多纳贿/不法文官惟袁宗儒/武官惟郭勋不受馈/今讹言复播宜有/以禁戢之/
B.韬言/六飞南狩/时臣下多纳贿/不法文官惟袁宗儒/武官惟郭勋不受馈/今讹言复播/宜有以禁戢之/
C.韬言/六飞南狩时/臣下多纳贿不法/文官惟袁宗儒/武官惟郭勋不受馈/今讹言复播/宜有以禁戢之/
D.韬言/六飞南狩/时臣下多纳贿不法/文官惟袁宗儒/武官惟郭勋不受馈/今讹言复播宜有/以禁戢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第一名叫状元。
B.幸,中国封建时代皇帝亲自到某地叫“幸某地”,有时与“巡”合在一起叫“巡幸”。
C.寺观,即佛寺和道观,僧人所住之处叫寺,道士所居之所叫观;也用以泛指庙宇。
D.座主,唐进士对主考官的尊称;明清时举人、进士亦用以称其本科主考或总裁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霍韬曾在西樵山刻苦读书,对经学史学方面的学问可谓融会贯通。他博学多才,但度量小,走到哪里都爱与人争斗。
B.霍韬上书建言,削弱宦官。他认为宦官干政,内阁大臣大权旁落,建议皇帝召集大臣对奏章当面决定,公开办理,各机构官员也须参与其中。
C.霍韬看重权力,努力争取。在他担任吏部左、右侍郎的时候,吏部之事大多由尚书做主,于是霍韬就向担任吏部尚书的汪钅宏争取,取得成效。
D.霍韬揭露贪腐,窘而不慌。他借风言世宗南巡之机,揭发皇帝上次南巡跟随大臣受贿的情况,针对世宗的诘责,他表示夏言和郭勋均知内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晋秩不辞,或有狐鼠钻结,阴固宠权,怨气召灾,实有所自。
(2)帝颇心厌之,故不大用。先后多所建白,亦颇涉国家大计。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陈懋,初以舍人从军,立功为指挥佥事。已而将兵,功多,累进右都督。永乐元年,封宁阳伯,禄千石。六年三月镇宁 夏,善抚降卒。明年从北征,领左哨。战忽失温,与成山侯王通先登,都督朱崇等乘之,遂大捷。二十年从北征。领御前精骑破敌于屈裂河。别将五千骑循河东北,捕余寇,歼之山泽中。师还,武安侯郑亨将辎重先行,懋伏隘以待。敌来蹑,伏起纵击,敌死过半。还京,赐龙衣玉带,册其女为丽妃。成祖之崩于榆木川也,六军在外,京师守备虚弱。仁宗召懋与阳武侯薛禄帅精骑三千驰归,卫京师。命掌前府,加太保,与世侯。宣德元年,从讨乐安。还,仍镇宁夏。得黑白二兔以献,宣宗喜,亲画马赐之。懋在镇久,威名震漠北。顾恃宠自恣,乾没钜万。屡被劾,帝曲宥之,命所司征其赃。懋自陈用已尽,诏贷免。 英宗即位,命偕张辅参议朝政,出为平羌将军,镇甘肃。其冬,寇掠镇番,懋遣兵援之,解去,以斩获闻。 参赞侍郎柴车劾懋失律致寇,又取所遗老弱,冒为都指挥马亮
功受升赏,论斩。诏免死,夺禄。久之还禄,奉朝请。十三年,福建贼邓茂七反。都御史张楷讨之无功,乃诏懋佩征南将军印,充总兵官,帅京营、江浙兵往讨。至浙江,有欲分兵扼海口者,懋曰:“是使贼致死于我也。”明年抵建宁,茂七已死,余贼聚尤溪、沙县,诸将欲屠之,懋曰:“是坚贼心也。”乃下令招抚,贼党多降。分道逐捕,悉平之。已而沙县城复炽,久不定,会英宗北狩,景帝立,遂诏班师。言官劾之以贼平不问仍加太保掌中府兼领宗人府事英宗复位益禄二百石天顺七年卒年八十四。
赠浚国公,谥武靖。懋修髯伟貌,声如洪钟。胸次磊落,敬礼士大夫。“靖难”功臣至天顺时无在者,惟懋久享禄位,数废数起,卒以功名终。
(选自《明史·陈懋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言官劾之/以贼平/不问仍加/太保掌中府/兼领宗人府事/英宗复位/益禄二百石/天顺七年/卒年八十四
B.言官劾之/以贼平不问/仍加太保/掌中府/兼领宗人府事/英宗复位/益禄二百石/天顺七年卒/年八十四
C.言官劾之/以贼平不问/仍加太保/掌中府/兼领宗人府/事英宗复位/益禄二百石/天顺七年/卒年八十四
D.言官劾之/以贼平/不问仍加/太保掌中府/兼领宗人府/事英宗复位/益禄二百石/天顺七年卒年/八十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永乐为明朝第三个皇帝明成祖朱棣的年号。元年指的是帝王改换年号的下一年。
B.六军本指天子所统领的军队。后来泛指禁军。其具体组成部分各朝代并不一致。
C.北狩本意是到北方狩猎。此为皇帝被掳到北方去的婉词,即明英宗被瓦刺俘虏。
D.谥武靖即陈懋的谥号为“武靖”。谥号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陈懋长期征战,功勋赫赫。成祖时期,他多次随驾北征,均能取胜;宣宗时期,他从讨乐安,镇守宁夏,威名远扬。
B.陈懋颇有谋略,善于用兵。屈裂河战后,撤军时他巧妙设伏,大败敌军;讨伐邓茂七,他采取正确策略,成功平叛。
C.陈懋仪表堂堂,胸怀坦荡。他长须飘飘,相貌伟岸,声如洪钟;他心胸磊落,尽管位高权重,但能敬重礼遇士大夫。
D.陈懋几起几落,幸得善终。作为四朝元老,他是“靖难”功臣中唯一活到天顺时期的人,并且久享禄位,以功名终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屡被劾,帝曲宥之,命所司征其赃。懋自陈用已尽,诏贷免。
②其冬,寇掠镇番,懋遣兵援之,解去,以斩获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