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霍韬,字渭先,南海人。举正德九年会试 第一。谒归成婚,读书西樵山,经史淹洽。世宗践阼,除职方主事。杨廷和方柄政,韬上言:“阁臣职参机务,今止票拟,而裁决归近习。辅臣失参赞之权,近习起干政之渐。自今章奏,请召大臣面决施行,讲官、台谏,班列左右,众议而公驳之。宰相得取善之名,内臣免招权之谤。”十二年,韬起历吏部左、右侍郎。时部事多主于尚书,两侍郎率不预。韬争于尚书汪钅宏,侍郎始获参部事。韬素刚愎,屡与钅宏争,钅宏等亦严惮之。既而钅宏罢,帝久不置尚书,以韬掌部事。十八年简补宫僚,命韬以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协掌詹事府事。疏辞加秩,且诋大臣受禄不让,晋秩不辞,或有狐鼠钻结,阴固宠权,怨气召灾,实有所自。时中外讹言帝复南幸,韬言六飞① 南狩时臣下多纳贿不法文官惟袁宗儒武官惟郭勋不受馈今讹言复播宜有以禁戢之

帝既下诏安群情,乃诘韬曰:“朕昨南巡,卿不在行,受贿事得自何人? 据实以奏。”韬对,请问诸郭勋。帝责其支词,务令指实。韬窘,乃言:“扈从诸臣无不受馈遗、折取夫隶直者,第问之夏言,令自述。至各官取贿实迹,勋具悉始末,当不欺。”章下所司。韬学博才高,量褊隘,所至与人竞。帝颇心厌之,故不大用。先后多所建白,亦颇涉国家大计。在南都,禁丧家宴饮,绝妇女入寺观 ,罪娼户市良人女,毁淫祠,建社学,散僧尼,表忠节。既去,士民思之。举进士出毛澄门下,素执弟子礼,议礼不合,遂不复称为座主 。及总裁己丑会试,亦遂不以唐顺之等为门生。

(选自《明史·霍韬传》,有删节)

(注)①亦作“六马非”,古代皇帝的车驾六马。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韬言/六飞南狩时/臣下多纳贿/不法文官惟袁宗儒/武官惟郭勋不受馈/今讹言复播宜有/以禁戢之/
B.韬言/六飞南狩/时臣下多纳贿/不法文官惟袁宗儒/武官惟郭勋不受馈/今讹言复播/宜有以禁戢之/
C.韬言/六飞南狩时/臣下多纳贿不法/文官惟袁宗儒/武官惟郭勋不受馈/今讹言复播/宜有以禁戢之/
D.韬言/六飞南狩/时臣下多纳贿不法/文官惟袁宗儒/武官惟郭勋不受馈/今讹言复播宜有/以禁戢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第一名叫状元。
B.幸,中国封建时代皇帝亲自到某地叫“幸某地”,有时与“巡”合在一起叫“巡幸”。
C.寺观,即佛寺和道观,僧人所住之处叫寺,道士所居之所叫观;也用以泛指庙宇。
D.座主,唐进士对主考官的尊称;明清时举人、进士亦用以称其本科主考或总裁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霍韬曾在西樵山刻苦读书,对经学史学方面的学问可谓融会贯通。他博学多才,但度量小,走到哪里都爱与人争斗。
B.霍韬上书建言,削弱宦官。他认为宦官干政,内阁大臣大权旁落,建议皇帝召集大臣对奏章当面决定,公开办理,各机构官员也须参与其中。
C.霍韬看重权力,努力争取。在他担任吏部左、右侍郎的时候,吏部之事大多由尚书做主,于是霍韬就向担任吏部尚书的汪钅宏争取,取得成效。
D.霍韬揭露贪腐,窘而不慌。他借风言世宗南巡之机,揭发皇帝上次南巡跟随大臣受贿的情况,针对世宗的诘责,他表示夏言和郭勋均知内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晋秩不辞,或有狐鼠钻结,阴固宠权,怨气召灾,实有所自。
(2)帝颇心厌之,故不大用。先后多所建白,亦颇涉国家大计。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7-02 01:09:4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袁珙,字廷玉,鄞人。高祖镛,宋季举进士。元兵至,不屈,举家十七人皆死。父士元,翰林检阅官。珙生有异禀,好学能诗。尝游海外洛伽山,遇异僧别古崖,授以.相人术。先仰视皎日,目尽眩,布赤黑豆暗室中,辨之,又悬五色缕窗外,映月别其色,皆无讹,然后相人。其法以夜中燃两炬视人形状气色,而参以所生年月,百无一谬。

珙在元时已有名,所相士大夫数十百,其于死生祸福,迟速大小,并刻时日,无不奇中。南台大夫普化帖木儿,由闽海道见珙。珙曰:“公神气严肃,举动风生,大贵验.也。但印堂司空有赤气,到官一百十四日当夺印。然守正秉忠,名垂后世,愿自勉。”普署台事于越,果为张士诚逼取印绶,抗节死。见江西宪副程徐曰:“君帝座上黄紫再见,千日内有二美除。但冷笑无情,非忠节相也。”徐于一年后拜兵部侍郎,擢尚书。又二年降于明,为吏部侍郎。又尝相陶凯曰:“君五岳朝揖而气色未开,五星分明而光泽未见,宜藏器待时。不十年以文进,为异代臣,官二品,其在荆、扬间乎!”凯后为礼部尚书、湖广行省参政。其精类如此。

洪武中,遇姚广孝于嵩山寺,谓之曰:“公,刘秉忠之俦.也,幸自爱。”后广孝荐于燕王,召至北平。王杂卫士类己者九人,操弓矢,饮肆中。珙一见即前跪曰:“殿下何轻身至此。”九人者笑其谬,珙言益切。王乃起去,召珙宫中,谛视曰:“龙行虎步,日角插天,太平天子也。年四十,须过脐,即登大宝矣。”已见藩邸诸校卒,皆许以公侯将帅。王虑语泄,遣之还。及即位,召拜太常寺丞,赐冠服、鞍马、文绮、宝钞及居第。帝将建东宫,而意有所属,故久不决。珙相仁宗曰:“天子也。”相宣宗曰:“万岁天子。”储位乃定。

珙相人即知其心术善恶人不畏义而畏祸患往往因.其不善导之于善从而改行者甚多为人孝友端厚待族党有恩。所居鄞城西,绕舍种柳,自号柳庄居士,有《柳庄集》。永乐八年卒,七十有六。赐祭葬,赠太常少卿。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不奇 中:应验
B.大贵也 验:检验
C.公,刘秉忠之也  俦:同辈
D.珙言益 切:恳切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授相人术 皆白衣冠送之
B.君五岳朝揖气色未开 秦王必喜善见臣
C.王杂卫士类己九人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
D.往往其不善导之于善     人之力而敝之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珙相人即知其心术善恶/人不畏义/而畏祸患/往往因其不善导之于善/从而改行者甚多/为人孝友端厚/待族党有恩。
B.珙相人即知其心术/善恶人不畏/义而畏/祸患往往因其不善/导之于善从而改行者甚多/为人孝友/端厚待族党有恩。
C.珙相人即知其心术善恶/人不畏义/而畏祸患/往往因其不善/导之于善从而改行者甚多/为人孝友/端厚待族党有恩。
D.珙相人即知其心术/善恶人不畏/义而畏/祸患往往因其不善/导之于善/从而改行者甚多/为人孝友端厚/待族党有恩。
【小题4】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现袁珙相术之“精”的一组是(   )
(1)皆无讹,然后相人
(2)公,刘秉忠之俦也,幸自爱
(3)珙一见即前跪曰:“殿下何轻身至此。”
(4)王虑语泄,遣之还。
(5)珙相仁宗曰:“天子也。”
(6)已见藩邸诸校卒,皆许以公侯将帅。
A.(1)(2)(3)
B.(2)(3)(4)
C.(3)(4)(5)
D.(3)(5)(6)
【小题5】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袁珙有与众不同的才能,又得到一个世外高人的指点,经过刻苦学习,学会了过硬的相面术。他给人看相,百次相面无一次失误。
B.袁珙预言程徐会有两次大的升迁但不能做忠臣,又说陶凯十年之内会在新朝代做二品官,后来都得到验证。
C.袁珙被燕王召到北平,燕王称赞他龙行虎步,面相奇异;袁珙预测燕王能做太子,府内的将卒都能做公侯。
D.皇帝要选太子,心里已经有意向了却因故没有决断,袁珙的话对太子之位的归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小题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法以夜中燃两炬视人形状气色,而参以所生年月,百无一谬。
(2)不十年以文进,为异代臣,官二品,其在荆、扬间乎!
(3)帝将建东宫,而意有所属,故久不决。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高巍,辽州人,尚气节,能文章。巍弱冠,母萧氏有痼疾,巍左右侍奉,至老无少懈。母死,蔬食庐墓三年。洪武中,旌孝行,由太学生试前军都督府左断事。疏垦河南、山东、北平荒田。又条上抑末技、慎选举、惜名器数事。太祖嘉纳之。寻以决事不称旨,当罪。减死,戍贵州关索岭。特许弟侄代役,曰:“旌孝子也。”
及惠帝即位上疏乞归田里未几辽州知州王钦应诏辟巍巍因赴吏部上书论时政用事者方议削诸王独巍与御史韩郁先后请加恩。曰:“勿行晁错削夺之谋,而效主父偃推恩之策。臣又愿益隆亲亲之礼,岁时伏腊使人馈问。贤者下诏褒赏之。骄逸不法者,则告太庙废处之。”书奏,帝颔之。
已而燕兵起,命从李景隆出师参赞军务。巍复上书,言:“臣愿使燕。披忠胆,陈义礼,晓以祸福,感以亲亲之谊,令休兵归藩。”帝壮其言,许之。
巍至燕,自称国朝处士高巍再拜上书燕王陛下:太祖上宾,天子嗣位,布维新之政,天下爱戴。不谓大王显与朝廷绝,张三军,抗六师,臣不知大王何意也。今大王据北平,取密云,下永平,袭雄县,掩真定。虽易若建瓴,然自兵兴以来,业经数月,尚不能出尔一隅地。且大王所统将士,计不过三十万。以一国有限之众应天下之师,亦易罢矣。愿大王信巍言,上表谢罪,再修亲好。朝廷鉴大王无他,必蒙宽宥。况大丧未终,毒兴师旅,其与泰伯、夷、齐求仁让国之义,不大径庭乎?巍白发书生,蜉蝣微命,性不畏死。洪武十七年蒙太祖高皇帝旌臣孝行。巍窃自负:既为孝子,当为忠臣。死忠死孝,巍至愿也。如蒙赐死,获见太祖在天之灵,巍亦可无愧矣。
书数上,皆不报。已而景隆兵败,巍自拔南归。至临邑,遇参政铁铉,相持痛哭。奔济南,誓死拒守,屡败燕兵。及京城破,巍自经死驿舍。
(选自《明史·高巍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惠帝即位/上疏乞归田里/未几/辽州知州王钦应诏辟巍/巍因赴吏部/上书论时政/用事者方议削诸王/独巍与御史韩郁先后请加恩
B.及惠帝即位/上疏乞归/田里未几/辽州知州王钦应诏辟巍/巍因赴吏部上/书论时政/用事者方议削诸王/独巍与御史韩郁先后请加恩
C.及惠帝即位/上疏乞归/田里未几/辽州知州王钦应诏/辟巍/巍因赴吏部/上书论时政用事者方议削诸王/独巍与御史韩郁先后请加恩
D.及惠帝即位/上疏乞归田里/未几/辽州知州王钦应诏/辟巍/巍因赴吏部上/书论时政用事者方议削诸王/独巍与御史韩郁先后请加恩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弱冠”,指男子20岁。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以示成年。
B.“太学”,指古代的大学,明朝时在太学读书的学生叫太学生。
C.“伏腊”,指伏日与腊日,夏祭为伏,冬季为腊,是古代两种祭祀的合称。
D.“太庙”,指中国古代帝王的祖庙。在先秦有不同的称谓,自秦汉起称太庙。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巍入仕以后,积极向上进言。他任职期间,先上疏开垦河南等地的荒田,后又条陈上奏抑制末技、谨慎选举等事,这些建议被太祖采纳了。
B.高巍思虑周密,行事稳妥。在削王的问题上,他主张加恩,建议皇帝效仿主父偃的推恩令,并重视亲人间的礼节,褒赏贤才,严惩骄纵不法之徒。
C.高巍虽善于辞令,却未能化解危机。在燕王起兵后,他主动请命使燕,多次面对燕王,不卑不亢,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可最终仍未能说服燕王罢兵。
D.高巍为国尽忠,死而后已。他在李景隆兵败后,启程南归,后投奔济南,誓死据守,并多次打败燕王军队。等到京城被攻陷,在驿站中自缢身亡。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蒋贵,字大富,以燕山卫卒从成祖起兵。积功至昌国卫指挥同知。从大军征交阯及沙漠,迁都指挥佥事,掌彭城卫事。
宣德二年,四川松潘诸番叛,充右参将,从总兵官陈怀讨之。募乡导,绝险而进,薄其巢。一日十数战,大败之。进都指挥同知,镇守密云。七年复命为参将,佐怀镇松潘。明年进都督佥事,充副总兵,协方政镇守。又明年,诸番复叛,政等分道进讨。贵督兵四千,攻破任昌大寨。会都指挥赵得、宫聚兵以次讨平龙溪等三十七寨,斩首一千七百级,投崖坠水死者无算。捷闻,进都督同知,充总兵官,佩平蛮将军印,代政镇守。
英宗即位,以所统皆极边地,奏增军士月粮。正统元年召还,为右都督。阿台寇甘、凉,边将告急。命佩平虏将军印,帅师讨之。贼犯庄浪,都指挥江源战死,亡士卒百四十余人。侍郎徐晞劾贵,朝议以贵方选军甘州,势不相及。而庄浪乃晞所统,责晞委罪。置贵不问。
明年春,谍报敌驻贺兰山后。诏大同总兵官方政、都指挥杨洪出大同迤西,贵与都督赵安出凉州塞会剿。贵至鱼儿海子,都指挥安敬言前途无水草,引还。镇守陕西都御史陈镒言状,尚书王骥出理边务,斩敬,责贵立功。贵感奋,会朵儿只伯惧罪,连遣使入贡,敌势稍弱。贵帅轻骑败之于狼山,追抵石城。已,闻朵儿只伯依阿台于兀鲁乃地,贵将二千五百人为前锋往袭。副将李安沮之,贵拔剑厉声叱安曰:“敢阻军者死!”遂出镇夷。间道疾驰三日夜,抵其巢。阿台方牧马,贵猝入马群,令士卒以鞭击弓韣惊马,马尽佚。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会任礼亦追敌至黑泉,阿台与朵儿只伯以数骑远遁,西边悉平。 
十四年正月,贵卒,年七十。赠泾国公,谥武勇。
注:弓韣:弓袋《明史·列传第四十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阿台寇甘、凉、边将告急     寇:侵犯
B.而庄浪乃晞所统,责晞委罪 委:舍弃
C.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 乘:登上
D.斩敬,责贵立功  责:要求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燕山卫卒从成祖起兵 醉则更相枕以卧
B.贵与都督赵安出凉州塞会剿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
C.贵帅轻骑败之于儿狼山,追抵石城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诸之上
D.朝议以贵方选军甘州,势不相及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也指贬谪,放逐,如“迁谪” 指贬官远地,“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
B.文中“谥武勇”的“ 谥”是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一种褒扬的评价,也有表贬抑的评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
C.“明年进都督佥事”中,“明年“指“第二年”,而在现代汉语中,“明年”指“今年的后一年”,古今意义不同。“进”在文中指“晋升”“提拔任用”。
D.原文“宣德二年”中的“宣德”是年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有“英宗”。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充右参将,从总兵官陈怀讨之。募乡导,绝险而进,薄其巢。
(2)间道疾驰三日夜,抵其巢。阿台方牧马,贵猝入马群,令士卒以鞭击弓韣惊马,马尽佚。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国祚,字兆隆,秀水人。万历十一年进士第一。授修撰。进洗马,为皇长子侍班官,寻进谕德。二十六年,超擢礼部右侍郎。湖广税监陈奉横甚,国祚贻书巡按御史曹楷,令发其状。帝怒,几逮楷,奉亦因此撤去。
时皇长子储位未定,冠婚逾期,国祚屡疏谏。戚臣郑国泰请先冠婚,后册立。国祚抗疏言:“本朝外戚不得与政事。册立大典,非国泰所宜言。况先册立,后冠婚,其仪仗、冠服之制,祝醮、敕戒之辞,升降、坐立之位,朝贺拜舞之节,因名制分,因分制礼,甚严且辨。一失其序,名分大乖。违累朝祖制,背皇上明纶,犯天下清议,皆此言也。”国祚摄尚书近二年,争国本至数十疏,储位卒定。云南巡抚陈用宾进土物,国祚劾之。寻转左侍郎,改吏部。御史汤兆京劾其纵酒逾检,帝不问,国祚遂引疾归。
光宗即位,以国祚尝侍潜邸,特旨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机务。天启元年六月还朝。寻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国祚素行清慎,事持大体,称长者。明年会试故事总裁止用内阁一人是科用何宗彦及国祚有讥其中旨特用者 国祚既竣事,即求罢,优诏不允。都御史邹元标侍经筵而踬,帝遣中使问状。国祚进曰:“元标在先朝直言受杖,故步履犹艰。”帝为之改容。刑部尚书王纪为魏忠贤所逐,国祚合疏救,复具私揭争之。纪为礼部侍郎时,尝以事忤国祚者也。
三年,进少保、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改武英殿。十三疏乞休,诏加少傅兼太子太傅,乘传归。明年卒。赠太傅,文恪。
(节选自《明史·列传卷一百二十八》)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年会试/故事/总裁止用内阁/一人是科用何宗彦/及国祚有讥/其中旨特用者/
B.明年会试/故事/总裁止用内阁一人/是科用何宗彦及国祚/有讥其中旨特用者/
C.明年会试/故事/总裁止用内阁/一人是科用何宗彦及国祚/有讥其中旨特用者/
D.明年会试/故事/总裁止用内阁一人/是科用何宗彦/及国祚有讥/其中旨特用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巡按御史,是由中央派出巡视地方的御史,既可对府、州、县等衙门进行监督,也可在监察过程中对地方行政所存在的弊端上奏。
B.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由礼部主持,在京师贡院举行考试,因考期在秋天,故称秋闱。
C.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置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
D.谥,一般指谥号,是指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颁赐的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国祚富有胆识,嫉恶如仇。担任礼部右侍郎期间,针对陈奉横行不法之举,他给巡按御史曹楷写信,请曹楷检举揭发陈奉的罪状。
B.朱国祚参议朝政,敢于直言谏诤。对外戚郑国泰的不当言论,他不惧权势,指出其乖谬之处。皇长子之事,他上疏数十次,最终让皇帝确定了储位。
C.朱国祚清正谨慎,顾全大局。参与主持会试,面对别人讥讽他是因为迎合皇上才受到特别任用的言论,他在完成工作后才主动请求辞职。
D.朱国祚不计前嫌,一心为公。当因事触犯自己的礼部侍郎王纪被魏忠贤驱逐时,他联合其他大臣极力挽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本朝外戚不得与政事。册立大典,非国泰所宜言。
(2)御史汤兆京劾其纵酒逾检,帝不问,国祚遂引疾归。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黄宗载,字厚夫,丰城人。洪武三十年进士。授行人。奉使四方,未尝受馈遗,累迁司正。

永乐初,以荐为湖广按察司佥事。巨奸宿猾多谪戍铜鼓、五开间,阴持官吏短,长宗载榜数其罪,曰:“不改,必置之法。”众莫敢犯。武陵多戎籍,民家虑与为婚姻,徭赋将累己,男女至年四十尚不婚。宗载以理谕之,皆解悟,一时婚者三百余家。邻邑效之,其俗遂变。征诣文渊阁修《永乐大典》。书成,受赐还任。董造海运巨舰数十艘,事办而民不扰。车驾北征,征兵湖广,使者贪暴失期。宗载坐不举劾,谪杨青驿驿夫。

寻起御史出按交阯时交阯新定州县官多用两广云南举人及岁贡生员之愿仕远方者皆不善抚字。宗载因言:“有司率不称职。若俟九年黜陟,恐益废弛。请任二年以上者,巡按御史及两司核实举按以闻。”帝是之。及归,行李萧然,不携交阯一物。尚书黄福语人曰:“吾居此久,所接御史多矣,惟宗载知大体。”丁祖母忧,起复,改詹事府丞。

洪熙元年,擢行在吏部侍郎。少师蹇义领部事,宗载一辅以正。宣德元年,奉命清军浙江。三年,督采木湖湘。英宗初,以侍郎罗汝敬巡抚陕西,坐事戴罪办事。汝敬妄引诏书复职,而吏部不言,为御史所劾,宗载及尚书郭琎俱下狱。未几,得释,迁南京吏部尚书。居九年,乞休。章四上,乃许。九年七月,卒于家,年七十九。宗载持廉守正,不矫不随,学问文章俱负时望。公卿大夫齿德之盛,推宗载云。

(选自《明史·黄宗载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寻起御史/出按交阯时/交阯新定/州县官多用两广云南举人及岁贡生员之愿仕/远方者皆不善抚字
B.寻起御史/出按交阯/时交阯新定/州县多用两广云南举人及岁贡生员之愿仕远方者/皆不善抚字
C.寻起御史/出按交阯/时交阯新定州县/官多用两广云南举人及岁贡生员之愿仕/远方者皆不善抚字
D.寻/起御史出/按交阯时/交阯新定州县/官多用两广云南举人及岁贡生员之愿仕远方者/皆不善抚字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指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婚姻”在古代是指双方约定成为儿女亲家,男方之父为婚,女方之父为姻,如《鸿门宴》中刘邦与项伯“约为婚姻”,今多指结婚的事或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C.“行李”通常指旅人出门时所带的衣物,生活目用品等,并将其打包好能轻易携带。《烛之武退秦师》中“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中的“行李”却讲作“出使的人”。
D.“丁祖母忧”中的“丁忧”,是指在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也称“丁艰”,“丁”的意思是“遭逢、碰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宗载为官清廉,奉命出使四方,从来不接受馈赠;从交阯回来时,行李肃然,尚书黄福称赞他知大体。
B.武陵多军籍,老百姓担心徭赋会连累自己,以致男女年及四十还未婚配,针对这种情况,黄宗载晓之以理,效果显著,甚至让邻邑之俗改变。
C.黄宗载被征召编修《永乐大典》有功,受到赏赐回到任上,又监督制造海运大船几十艘,事情办成了而百姓没有受到骚扰。
D.黄宗载在迁南京吏部尚书九年后向朝廷主动请求辞去官职,先后写了四篇文章才被同意。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巨奸宿猾多谪戍铜鼓、五开间,阴持官吏短长,宗载榜数其罪。
(2)宗载持廉守正,不矫不随,学问文章俱负时望。
(3) 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