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江统,字应元,陈留圉人也。统静默有远志,时人为之语曰:“嶷然稀言江应元。”与乡人蔡克俱知名。袭父爵,除山阴令。时关陇屡为氐、羌所扰,孟观西讨,自擒氐帅齐万年。统深惟四夷乱华,宜杜其萌,乃作《徙戎论》:“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帝不能用。未及十年,而夷狄乱华,时服其深识。转太子洗马。在东宫累年,甚被亲礼。及太子废,徙许昌,贾后讽有司不听宫臣追送。统与宫臣冒禁至伊水,拜辞道左,悲泣流涟。都官从事悉收统等付河南、洛阳狱。付郡者,河南尹乐广悉散遣之,系洛阳者犹未释。都官从事孙琰说贾谧曰:“所以废徙太子,以为恶故耳。东宫故臣冒罪拜辞,涕泣路次,不顾重辟,乃更彰太子之德,不如释之。”谧语洛阳令曹摅,由是皆免。及太子薨,改葬,统作诔叙哀,为世所重。后为博士、尚书郎,参大司马、齐王冏军事。冏骄荒将败,统切谏,文多不载。迁廷尉正,每州郡疑狱,断处从轻。成都王颖请为记室,多所箴谏。以母忧去职。服阕,为司徒左长史。东海王越为兖州牧,以统为别驾,委以州事,与统书曰:“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辟荀慈明;下车,辟孔文举。贵州人士有堪应此者不?”统举高平郗鉴为贤良,陈留阮修为直言,济北程收为方正,时以为知人。寻迁黄门侍郎、散骑常侍,领国子博士。永嘉四年,避难奔于成皋,病卒。
(节选自《晋书•江统传》)
【小题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袭父爵,除山阴令。 任命B.服阕,为司徒左长史。 期满
C.下车,辟孔文举。 征召D.领国子博士。     统领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B.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C.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D.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统正直敢谏。他忧虑氐、羌之乱而进《徙戎论》不被接纳,后来先后担任齐王冏军事和做成都王颖的记室,依旧多所箴谏。
B.江统忠诚重义。太子被废离开许昌,他送行到了伊水,被收付洛阳狱中,后来由孙琰向贾谧说明事理才被洛阳令曹摅释放。
C.江统识微见远。虽然孟观出兵平乱擒住氐帅齐万年,他建议朝廷宜采取怀柔安抚的策略,此论虽不被接纳却深得时人信服。
D.江统知人善荐。东海王司马越担任兖州牧时委任他为别驾,他向司马越推荐郗鉴、阮修、程收等人才,被赞有“知人”之能。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都官从事悉收统等付河南、洛阳狱。
(2)贵州人士有堪应此者不?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1-24 10:06:5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吴武陵,信州人。元和初,擢进士第。淮西吴少阳闻其才,遣客郑平邀之,将待以宾友,武陵不答。

②长庆初,窦易直以户部侍郎判度支,表武陵主监北边。易直以不职,薄其遇。会表置和籴贮备使,择郎中为之。武陵谏曰:“今缘边膏壤,鞠为榛杞,父母妻子不相活。前在朔方,度支米价四十,而无逾月积,皆先取商人,而后求牒还都受钱。脱有寇城,不三旬便当饿死,何所取财而云和籴哉?天下不治,权不归有司也。监铁、度支一户部郎事,今三分其务,吏万员,财赋日蹙。诚欲边隅完实,独募浮民,徙罪人,发沃土,何必加使而增吏也?”易直不纳。

③久之,入为太学博士。大和初,礼部侍郎崔郾试进士东都,公卿咸祖道长乐,武陵最后至,谓郾曰:“君方为天子求奇材,敢献所益。”因出袖中书搢笏,郾读之,乃杜牧所赋阿房宫,辞既警拔,而武陵音吐鸿畅,坐客大惊。武陵请曰:“牧方试有司,请以第一人处之。”郾已得其人。至第五,郾未对,武陵勃然曰:“不尔,宜以赋见还。”郾曰:“如教。”牧果异等。

④初,柳宗元谪永州,而武陵亦事流永州,宗元贤其人。及为柳州刺史,武陵北还,大为裴度器遇。每言宗元无子,说度曰:“西原蛮未平,柳州与贼犬牙,宜用武人以代宗元,使得优游江湖。”度未及用,而宗元死。

(节选自《新唐书》)

(注)①判度支:官名,兼管财政收支事务。②和籴:官府出资向百姓购买粮食。③祖道:出行前祭祀路神,并饮宴饯行。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脱有寇城   (__________)    (2)权不归有司也  (__________)
(3)郾已得其人 (__________)    (4)事流永州 (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将待宾友 请息交绝游
B.无逾月积 秦师轻无礼
C.出袖中书搢笏    留沛公与饮
D.杜牧所赋阿房宫  遣武以中郎将使
【小题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不尔,宜以赋见还。
(2)及为柳州刺史,武陵北还,大为裴度器遇。
【小题4】“武陵不答”和“武陵勃然”等细节分别表现出吴武陵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征。
【小题5】从全文看,文章最后一段的补充叙述对刻画吴武陵形象的作用。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庆历二年攉进士上第,签书淮南判官。旧制,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否。再调知鄞县,起提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通判钎州。文彦博为相,荐安石恬退,乞不次进用,以激斧竞之风。寻召试馆职,不就。修荐为谏官,以祖母年高辞。修以其须禄养言于朝,用为群牧判官,请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入为度支判官,时嘉佑三年也。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仁宗万言书,言改革之事,然帝未以应。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安石未贵时,名裳京师,性不好华腴,自奉至俭,或衣垢不浣,面垢不洗,世多称其贤。蜀人苏洵独曰:“这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患作《辩奸论》以刺之。
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慧少年。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终神宗世不复召。凡八年。
初,安石训释《诗》《》《周礼》,既成,颁之学官,天下号曰“新义”。晚居金陵,又作《字说》。多穿凿傅会,其流入于佛、老。一时学者,无敢不传习,主司纯用以取士,士莫得自名一说,先儒传注,一切废不用。
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曰文。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八十六》,有删改)
(注)①忮:zhì,刚愎。②儇:xuān,轻浮。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
B.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
C.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
D.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的名和字之间是有关联的,名与字的意思或相近,或相对,或用典等。介,古代传说为凤凰站落之石。甫,古代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称。
B.庆历、嘉佑、元佑,都是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武帝开始使用的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C.《书》,即《尚书》,也称为《书经》,是我国第一部古典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以记言为主。后被列入“五经”之中,是儒家重要的经典。
D.谥,即谥号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安石喜好读书,文思敏捷。他年少时读书过目不忘,写的文章看似不经意,实则非常精妙,曾受到欧阳修的赏识,后来他中了甲等进士。
B.王安石淡泊名利,不喜奢华。朝廷曾屡次征召他进京任职,都被他推托了。他穿衣不讲究,但苏洵认为他不近人情,是个奸邪之人。
C.王安石很有才干,政绩卓著。他做淮南判官期间,兴修水利,推陈出新。他晚年在金陵写的《字说》一书,其中的内容大多穿凿附会。
D.王安石倔强刚愎,善于辩论。他曾经上万言书,洋洋洒洒阐述变法的主张。他在当宰相期间不用老成持重的人,而用轻浮有点小聪明的年轻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贷谷与民,山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
②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终神宗世不复召,凡八年。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处让,字德谦,沧州人也。少为张万进亲吏,万进入梁,为泰宁军节度使,以处让为牙将。万进叛梁附晋,梁遣刘鄩讨之。万进遣处让求救于晋,晋王方与梁相拒,未能出兵,处让乃于军门截耳而诉曰:“万进所以见围者,以附晋故也,奈何不顾其急?苟不出兵,愿请死!”晋王壮之,曰:“义士也!”为之发兵。未渡河,而万进为梁兵所败,处让因留事晋。庄宗即位,为客省使,常使四方,多称旨。天成中,迁引进使,累迁左骁卫大将军。废帝时魏州军乱逐其帅刘延皓遣范延光招讨以处让为河北都转运使晋高祖立历宣徽南院使。范延光反,高祖命杨光远为招讨使,以处让参其军事。已而副招讨使张从宾叛于河阳,处让分兵击破从宾。还,与光远攻邺,逾年不能下。其后延光有降意而迟疑,处让入城,譬以祸福,延光乃出降。

唐制,枢密使常以宦者为之,自梁用敬翔、李振,至庄宗始用武臣,而权重将相,高祖时,以宰相桑维翰、李崧兼枢密使,处让与诸宦者心不平之。光远之讨延光也,以晋重兵在己掌握,举动多骄恣,其所求请,高祖颇裁抑之。处让为光远言:“此非上意,皆维翰、崧等嫉公耳!”光远大怒。及兵罢,光远见高祖,诉以维翰等沮己,高祖不得已,罢维瀚等,以处让为枢密使,处让在职,凡所陈述,多不称旨。处让丁母忧,高祖遂不复拜枢密使,以其印付中书而废其职。处让居丧期年,起复为彰德军节度使、右金吾卫上将军。以疾卒,年六十三,累赠太师。

 (节选自《新五代史·列传·杂传第三十五》)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废帝时/魏州军乱/逐其帅刘延皓/遣范延光招讨/以处让为河北都转运使/晋高祖立/历宣徽南院使
B.废帝时/魏州军乱逐其帅/刘延皓遣范延光招讨/以处让为河北都转运使/晋高祖立/历宣徽南院使
C.废帝/时魏州军乱/逐其帅刘延皓/遣范延光招讨/以处让为河北都转运使晋/高祖立/历宣徽南院使
D.废帝时/魏州军乱逐/其帅刘延皓遣范延光招讨/以处让为河北都转运使晋/高祖立/历宣徽南院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古代男子一般在二十岁冠礼时取字,古人出于礼貌,只能用于称呼尊辈。
B.节度使,官职名,一般认为唐代开始设立,是执掌一方军政大权的高级地方官员。
C.四方,原本是指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古人常以此来指代天下各处或四方诸侯之国。
D.赠,文中指追赠,给已死的官员或其亲属的追封,追封的官职是荣誉性质的虚衔。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处让忠于其主,受到晋王赏识。张万进派刘处让向晋求救,刘处让在军门前割下耳朵陈诉,不顾生死,晋王为他的忠义所触动,于是发兵。
B.刘处让仕晋之后,颇有功绩。张从宾反叛,被刘处让分兵击败。刘处让发现范延光对投降迟疑不决,于是进城,说以利害,范延光终于投降。
C.刘处让气量不足,工于心计。他对宰相桑维翰、李崧兼枢密使的事情心有不平,于是把二人妒忌杨光远的事告知杨光远,于是二人被免去职位。
D.刘处让多朝为官,仕途顺利。后唐庄宗即位后,刘处让任客省使,后升任引进使,左骁卫大将军。后晋高祖时又担任节度使、右金吾卫上将军。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万进所以见围者,以附晋故也,奈何不顾其急?
(2)未渡河,而万进为梁兵所败,处让因留事晋。

同类题4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徒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

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聂曰:“曩者①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荆轲游于邯郸,鲁句践与荆轲博,争道②,鲁句践怒而叱之,荆轲嘿③而逃去,遂不复会。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沈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太子曰:“愿因先生得结交于荆卿,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至门,戒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偻行见荆卿,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也,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①曩者:从前,之前。②争道:争夺棋局上的格道。③嘿:同“默”。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B.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C.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D.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击剑,用剑相击刺的运动和技法。
B.支属,亲属、宗支。“支”指附属于总体的一个部分。
C.筑,古代弦乐器,形似琴,有十三弦。
D.太子,泛指帝王的儿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传记一开始先用几段文字交代荆轲的身世籍贯,从文中可知,“荆卿”是燕国人对他的称呼。
B.荆轲与盖聂论剑,盖聂对他怒目而视;与鲁句践玩博戏,鲁勾践发怒呵斥,都反衬了他的隐忍。
C.荆轲与屠狗者、高渐离的交往,特别是酒后在街上狂歌哭笑,表现了荆轲想报仇而不得的苦恼。
D.燕国隐士田光知道荆轲不是一个平庸之人,当太子丹想通过田光结识荆轲时,田光就推荐了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
(2)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吕)公绰字仲裕,荫补将作监丞、知陈留县。天圣中,为馆阁对读。召试,直集贤院,辞,改校理,迁太子中允。夷简罢相,复为直集贤院、同管勾国子监,出知郑州。尝问民疾苦,父老曰:“官籍民产,第赋役重轻,至不敢多畜牛,田畴久芜秽。”公绰为奏之,自是牛不入籍。还判吏部南曹,累迁太常博士、同判太常寺。或请复太医局,及请设令、丞、府史如天官医师。钧容直假太常旌纛,为优人戏,公绰执不可,遂罢之。虎翼卒刘庆告变,下吏案验,乃庆始谋,众不从,庆反诬众以邀赏。因言:“京师卫兵百万,不痛惩之,则众心摇。”遂斩庆以徇。迁史馆修撰。

时夷简虽谢事,犹领国史,公绰辞修撰。夷简,还兵部员外郎,复为修撰。除,复同判太常寺兼提举修祭器。公绰以郊庙祭器未完,制度多违礼,请悉更造。故事,荐新诸物,礼官议定乃荐,或后时陈败。公绰采《月令》诸书,以四时新物及所当荐者,配合为图。

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改枢密直学士。安远砦诸羌来献地,公绰顾其属曰:“天下之大,岂利区落尺寸地以为广邪?”之。弓箭手马多阙公绰谕诸砦户为三等凡十丁为社至秋成募出金帛市马马少则先后给之祀明堂,迁刑部郎中,召为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府。岁余,愿罢府事,进翰林侍读学士、知审刑院兼判太常寺。

初,公绰在开封府,宰相庞籍外属道士赵清贶受赂,杖脊道死。至是,御史以为公绰受籍旨,杖杀清贶以灭口,左迁龙图阁学士、知徐州。方杖清贶时,实非公绰所临。顷之,公绰亦自辨,复侍读学士,徙河阳,留侍经筵。时久不雨,帝顾问:“何以致雨?”曰:“狱久不决,即有冤者,故多旱。”帝亲虑囚,已而大雨。迁右司郎中,未拜,卒。

(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弓箭手马多阙/公绰谕诸砦户为三等/凡十丁为社/至秋成/募出金帛市马/马少/则先后给之/
B.弓箭手马多阙/公绰谕诸砦户为三等/凡十丁为社至/秋成募出金帛市马/马少则先/后给之/
C.弓箭手马多阙/公绰谕诸砦户为三等/凡十丁为社至/秋成/募出金帛市马马/少则先后给之/
D.弓箭手马多阙/公绰谕诸砦户为/三等凡十丁为社/至秋成/募出金帛市马/马少/则先后给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荫补也称为奏荫、恩荫、资荫、奏补、任子等,指在古代因先世荫庇而补为官职。
B.文中的“吏部”,指中国古代官署。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
C.文中的“薨”指死亡。古代称皇帝、诸侯以及有爵位的大官死亡都会用“薨”表示。
D.文中的“服”是指一种丧服制度。中国古代可通过丧服等级表明亲属亲疏远近关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绰关心百姓疾苦。当百姓们认为官府依据财产的多少来评定赋役重轻都不敢养牛时,他把这种情况上奏,使得朝廷改变了政策。
B.公绰有很强的原则性。有人请求设立太医局,让仪仗乐队借太常旌旗,提供给优人来演戏,他坚决反对,最终导致这项提议废止。
C.公绰非常讲究礼制。他发现祭器不完备,制度多违礼法,时鲜食品又失时损坏,于是请求重新制造全部祭器,并将物品与祭品编成图册。
D.公绰有谦逊精神。他认为自己担任了过多的官职,于是在升任刑部郎中,召见龙图阁学士之后,就请求辞去右司郎中等一系列的府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虎翼卒刘庆告变,下吏案验,乃庆始谋,众不从,庆反诬众以邀赏。
(2)至是,御史以为公绰受籍旨,杖杀清贶以灭口,左迁龙图阁学士、知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