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郝浴,字雪海,直隶定州人。少有志操,负气节。顺治六年进士,授刑部主事。时张献忠将孙可望、李定国等降明,据川南为寇,师讨之。郡县吏率军前除授,恣为贪虐。浴至,严约束,将吏始敛迹。
九年,平西王吴三桂与李国翰两路兵俱败,三桂退驻绵州。浴在保宁监临乡试,可望将数万人薄城,浴飞檄邀三桂,激以大义,谓“不死于贼,必死于法”。逾月,三桂乃赴援,可望等引去。上诏询收川方略,部议谓战守事当听三桂主之。三桂入四川,浸骄横,部下多不法,惮浴严正,辄禁止沿路塘报①。及保宁围解,颁赏将士,浴不受。疏言:“平贼乃平西王责。臣司风宪②,不预军事,而以臣预赏,非党臣则忌臣也。”因陈三桂拥兵观望状,三桂深衔之。降将董显忠等恣睢虐民,浴复疏劾,改原职。三桂嗾显忠等入京陈辨,浴坐镌秩③去。
大学士冯铨等交章荐浴,三桂乃摭浴保宁奏捷疏,有“亲冒矢石”语,指为冒功,论劾,部议当坐死,上命宽之,流徙奉天。浴至戍所,益潜心义理之学,以“致知格物”颜其庐,刻苦厉志。
康熙十二年,三桂反。侍郎魏象枢疏言:“浴血性过人,才守学识,臣皆愧不及,参浴者三桂也,使三桂始终恭顺,浴一书生耳,即老死徙所,谁复问之?今三桂叛矣,天下无不恨三桂,即无不怜浴。浴当三桂身居王爵手握兵柄不畏威不附势致为所仇。三桂之所仇,正国家之所取,何忍弃之?”上乃召浴还,复授湖广道御史。十九年,授广西巡抚。广西新经丧乱,民生凋瘵,浴专意抚绥,疏陈调剂四策,上辄报可,时南疆底定,满洲兵撤还京师,浴疏言请为死事巡抚马雄镇、傅弘烈建祠桂林。
二十二年,卒官。丧归,士民泣送者数千里不绝。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五十七》)
[注]①塘报:朝廷下发各地的传抄令、奏章和朝廷大事等的官报。②风宪:风纪,法度。③镌秩:削职,免职。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以臣预赏 预:预先。
B.可望将数万人薄城 薄:逼近。
C.据川南为寇,师讨之 师:军队。
D.以“致知格物”颜其庐 颜:作为门框上的横匾。
【小题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浴当三桂/身居王爵/手握兵柄不畏威/不附势/致为所仇
B.浴当三桂身居王爵/手握兵柄/不畏威/不附势/致为所仇
C.浴当三桂/身居王爵/手握兵柄/不畏威/不附势/致为所仇
D.浴当三桂身居王爵/手握兵柄不畏威/不附势/致为所仇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郝浴执法严明,招致排挤。违纪者甚至是忌惮,以至朝廷诏令不能传到军中,从而与吴三桂结怨,使他远徙奉天。
B.郝浴一身正气,拒绝利诱。他在大是大非面前仗义执言,多次上疏,即使被远徙,仍然刻苦励志,潜心义理之学。
C.郝浴才守出众,深得赞誉。曾被同僚交相推荐,在吴三桂造反之后,魏象枢又极力劝谏,使得郝浴重新被任用。
D.郝浴宽厚爱人,关注民生。任广西巡抚期间,面对凋敝的局面,他积极安抚百姓,医治战争创伤,受到朝廷认可。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1-28 10:01:2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云梦山人传

严首升

云梦山人孙斯亿,字兆孺,华容人也。七岁能赋诗,年十四补弟子员,声称籍甚。久之,上书督学,弃巾褴,日与世外人交,不一刺还。遍览名胜,长啸高歌。时人莫之测也。于时若王元美、汪伯玉诸公,靡不倒屣延致山人。山人傲然无所屈,意有所适,往往不去。浪游数十年,未尝以私人。归里,入元石山中,颓然自放以终。远近问字之士,日无虚席。天下无知不知,咸称云梦山人。

山人殆古诗人之狂者也。当分宜秉国时,杨忠愍、沈经历遇害,著《直言论》以泄其不平。江陵居首辅时,贻书艾和甫诸公,有田昼责邹浩之意。比江陵卒,诸公征起,则不出,务全晚节,识者韪之。见人善,多方奖;见不善,则啮袂愤起,似不能容者。久之,亦无所恨。其始稍戾俗,人亦卒鲜怨之。万历初,料民田,邑中竟为隐弊。山人责令里正毋以私相爱,所得税额独重。里中长老训子若弟者,辄口实山人不置。山人又古独行者流欤?

余尝至澧水,见逆旅壁间,有云梦山人墨迹,时主人年八十余,颇能忆山人遗事。为予言,山人君子人也。流寓数旬,手口不辍。时或当食,投箸绕屋,行吟数匝,乃复食。每上官见访,稍不合,则拂衣起。人有挟赀鸣不平于山人者,叱不受,已,乃秘为伸之。不令其人知。呜呼,山人,君子人哉!

(注)①当分宜秉国时,指严嵩保持朝政时。②江陵,张居正,时称张江陵。③田昼责邹浩,是指田昼与邹浩以气节相激励。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不一刺还(____________)
(2)往往不去(_____________)
(3)未尝以私人(____________)
(4)多方奖(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时人莫测也 石铿然有声者
B.颓然自放终 余与四人拥火
C.山人责令里正毋以私爱 日与哨后先
D.予言,山人君子人也 人方刀俎
【小题3】把文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有挟赀鸣不平于山人者,叱不受,已,乃秘为伸之。不令其人知。
【小题4】云梦山人的君子风范集中表现在他傲视权贵、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等思想品性方面。
【小题5】试比较本文结尾转述逆旅主人的话和《左忠毅公逸事》结尾转述“余宗老涂山”的话用意有何异同。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问 说
刘 开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是故狂夫之言,圣人择之,刍荛之微,先民询之,舜以天子而询于匹夫,以大知而察及迩言,非苟为谦,诚取善之弘也。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人不足服矣,事无可疑矣,此唯师心自用耳。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宁使学终不进,不欲虚以下人,此为害于心术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
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故,其学非古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宜也。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小题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非问无以广识 广:广阔
B.所谓交相问难 难:诘问
C.以大知而察及迩言 知:通“智”,智慧
D.夫子贤之     贤:意动用法,认为……有才能
【小题2】下面全都属于“是己而非人”的一组是(  )
①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  ②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 ③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
④学有未达,强以为知 ⑤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⑤
【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君子之学必好问”是全文的中心论点,它至少有两层含义:一是治学者不能缺少问,二是学与问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B.作者举孔子、舜等古人的例子,是用来说明“问”是古圣先贤的美德的。
C.作者认为今人不好问的原因是今人所学的并不是“古人之学”,所喜爱的也不是“古人之好”。
D.本文无论在命题、立意、论证方法或语言风格上都可以看出有韩愈《师说》的影子,因而有明显的抄袭的痕迹。
【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
(2)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不能也。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梦愚堂铭

(清)施闰章

施子返自粤西,既脱险难,载罹忧戚,除服北征,惊魂甫集。一夕,宿青州官舍,庭月皎然,酒酣就睡,若有见焉:颀然而长,黝然而黑,长袖青衣,袒胸跣足,持半刺,署“愚山道人”四字。予诧问曰:“是何为者?将古之愚公耶?抑其柳愚溪之苗裔耶?将山鬼、木客之无名者耶?抑游方之外,不通姓字,倨见士大夫者耶?”其人不对,投刺去。觉而视之,空庭无人,月在高树,时乙未三月望日也。至京师,以告学士方先生,答曰:“子之前身也。”因呼予曰“愚山子”。其明年,督学山东,驻青州。开帙①视郡志,地故有愚公谷,乃失笑曰:“所梦者,其斯人耶!”岂以余负才矜异,哓哓然自鸣于人,非自全之愚,而以愚告耶?

夫举世巧宦,遇之以愚,则无失足;人情刻深,与之以愚,则无戒心;惟口兴戎,守之以愚,则沉默而不争;位高则危,名盛则毁,居之以愚,则淡泊而无损;至于幽忧伤人,思虑耗精,雕虫漓大道②,待之以愚,则颓焉浩焉而得所归。愚之义大矣哉!予惟惧予之不克终愚也,乃额之曰“梦愚堂”。铭曰:愚为陋名,哲人用耻。人之所恶,天之所喜。梦耶?觉耶?神或予启。含醇抱朴,以没余齿。

注释:①帙:卷册   ②雕虫漓大道:以雕虫小技削弱天地间的大道。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1)子之前身也________________ (2)所梦者,其斯人耶!______________
【小题2】与“人情刻深,与之以愚,则无戒心”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A.人的感情苛刻严酷,以愚钝的心思与他相处,你就不必对他有戒心了。
B.人的感情苛刻严酷,以愚钝的心思与他相处,他对你便不会有戒心了。
C.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复杂,以愚钝的心思与他人相处,别人对你便不会有戒心了。
D.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复杂,以愚钝的心思与他人相处,你就不必对他人有戒心了。
【小题3】作者为自己的居所题名为“梦愚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小题4】《梦愚堂铭》中的“愚”与《愚公移山》中的“愚”的内涵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