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项羽之死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节选自《项羽之死》)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军壁垓下 壁:没营驻守
B.于是项王乃上马骑   骑:单人乘一匹马
C.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属:追随
D.田父给曰“左”   给:随意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2-12 11:41:4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高睿幼孤,聪慧夙成,特为神武所爱,养于宫中。睿读《孝经》,至“资于事父”,辄流涕嘘欷。十岁丧母,神武亲送至领军府。为发哀,举声殒绝,三日水浆不入口。居丧长斋,骨立,杖而后起。神武崩,哭泣呕血。及壮,将婚,貌有戚容。文襄谓曰:“我为尔娶郑述祖女,何嫌而不乐?”对曰:“自痛孤遗,方从婚冠,弥用感切。”言未卒,呜咽不自胜,文襄为之悯然。励之勤学,常夜久方罢。文宣受禅,进爵为王。睿身长七尺,容仪甚伟,闲习吏事,有知人之鉴。天保二年,出为定州刺史、六州大都督,时年十七,称为良牧。六年,诏睿领兵监筑长城。于时六月,睿途中屏盖扇,亲与军人同劳苦。定州先常藏冰,长史宋钦道以睿冒热,遣倍道送冰,正遇炎盛,成谓一时之要。睿对之叹曰:“三军皆饮温水,吾何义独进寒冰!”遂至销液,竞不一尝,兵人感悦。八年,除都督、北朔州刺史。睿抚慰新迁,量置烽戍,备有条法,大为兵人所安。无水处祷而掘井,泉源涌出,至今号曰赵郡王泉。睿后因侍宴,帝从容谓常山王演等曰:“由来亦有如此长史不?”孝昭帝临崩,预受顾托,奉迎武成于鄹,拜尚书令。河清三年,用师及突厥至并州。武成戎服,将以宫人避之,睿叩马谏,乃止。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突厥咎周人曰:“尔言齐乱,故来伐之。今齐人眼中亦有铁,何可当邪!”乃还。于是以睿为能,加尚书令,封宣城郡公,拜太尉,监五礼。晚节颇以酒色为和士开所构。武成崩,睿与冯翊王润等奏后主云:“和士开不宜仍居内。”并入奏太后,因出士开为衮州刺史。太后欲留过百日,睿正色不许。旦欲入朝,妻子成谏止之。睿曰社稷事重吾当以死效之吾宁死事先皇不忍见朝廷颠沛入见太后太后复以为言,睿执之弥固。出至永巷,被执送华林园,于雀离佛院令刘桃枝杖杀之,时年三十六。
(节选自《北史·高睿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睿曰/社稷事重/吾当以死效之/吾宁死事/先皇不忍见朝廷/颠沛入见太后/太后复以为言
B.睿曰/社稷事重吾/当以死效之/吾宁死事先皇/不忍见朝廷颠沛/入见太后/太后复以为言
C.睿曰/社稷事重/吾当以死效之/吾宁死事先皇/不忍见朝廷颠沛/入见太后/太后复以为言
D.睿曰/社稷事重吾/当以死效之/吾宁死事先皇/不忍见朝廷/颠沛入见太后/太后复以为言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丧指处在直系尊亲丧期守制中,尊亲死后,妻妾为夫,父为长子,子女为父母在家守丧,不办理外事。
B.崩是帝王或皇太后、妃子们去世的讳称,古代把他们的死看得很重,常以山塌下来作比喻。
C.受禅是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试,禅让制也用来后来的王朝更替,其本质是夺权。
D.公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是古代封建制度五等爵的第一等,封建社会爵位制度严格,可以世袭。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睿自幼丧父,被抚养宫中。为人十分孝顺,读《孝经》“资于事父”时,就会流泪感慨;为母亲守孝期间,长斋念佛,以至骨瘦如柴。
B.高睿熟悉政事,知人善任。他历经文宣、孝昭、武成等皇帝,多次担任要职,官居至太尉、尚书令。
C.高睿勤政爱民,与其同甘苦。天保六年盛夏,高睿领兵监修长城,他在途中舍弃车盖和扇子,士兵送来冰块,高睿不忍独享。
D.高睿敢于犯言直谏,毫不退让。孝昭帝去世后,他坚持将太后身边的和士开调任外职,面对太后求情和妻子的劝阻,他不为所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痛孤遗,方从婚冠,弥用感切。”言未卒,呜咽不自胜。
(2)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

同类题2

文言文阅读
沈鲤,字仲化,归德人。嘉靖中举乡试。师尚诏作乱,陷归德,已而西去。鲤策贼必再至,急白守臣,捕杀城中通贼者,严为守具。贼还逼,见有备,去。四十四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大学士高拱,其座主①又乡人也,未尝以私谒。神宗在东宫,鲤为讲官。尝令诸讲官书扇鲤书魏卞兰《太子颂》以进,因命陈清大义甚悉神宗咨美遂蒙眷比即位用宫寮恩进编修旋进左赞善。每直讲,举止端雅,所陈说独契帝心。帝亟称之。连遭父母丧,帝数问沈讲官何在,又问服阕期,命先补讲官俟之。万历九年还朝。明年秋,擢侍讲学士,再迁礼部右侍郎。寻改吏部,进左侍郎。屏绝私交,好推毂贤士,不使知。十二年冬,拜礼部尚书。鲤初官翰林,中官黄锦缘同乡以币交,拒不纳。教习内书堂,侍讲筵,皆数与巨珰②接,未尝与交。及官愈高,益无所假借,虽上命及政府指,不徇也。鲤素鲠亮。其在部持典礼,多所建白。念时俗侈靡,稽先朝典制,自丧祭、冠婚、宫室、器服率定为中制,颁天下。帝忧旱,步祷郊坛,议分遣大臣祷天下名山大川。鲤言使臣往来驿骚,恐重困民,请斋戒三日,以告文授太常属致之,罢寺观勿祷,帝多可其奏。初,藩府有所奏请,贿中贵居间,礼臣不敢违,辄如志。至鲤,一切格之。中贵皆大怨,数以事间于帝。帝渐不能无疑,累加诘责,且夺其俸。鲤自是有去志。而时行③衔鲤不附己,亦忌之。鲤遇事秉正不挠。压于一贯④,志不尽行。而是时一贯数被论,引疾杜门,鲤乃得行阁事。云南武弁杀税使杨荣,帝怒甚,将遣官逮治。鲤具陈荣罪状,请诛为首杀荣者,而贷其余,乃不果逮。时一贯虽称疾杜门,而章奏多即家拟旨,鲤力言非故事。鲤既积忤一贯,一贯将去,虑鲤在,贻己后忧,欲与俱去,密倾之。帝亦嫌鲤方鲠,因鲤乞休,遽命与一贯同致仕。赓⑤疏乞留鲤,不报。既抵家,疏谢,犹极陈怠政之弊。年八十,遣官存问,赉银币。鲤奏谢,复陈时政要务。又五年卒,年八十五。赠太师,谥文端。
(节选自《明史•沈鲤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尝令诸讲官书扇\鲤书魏卞兰《太子颂》以进\因命陈清\大义甚悉\神宗咨美\遂蒙眷比\即位用宫寮恩\进编修\旋进左赞善
B.尝令诸讲官书扇\鲤书魏卞兰《太子颂》以进\因命陈清大义\甚悉神宗咨美\遂蒙眷比\即位用宫寮恩\进编修旋\进左赞善
C.尝令诸讲官书扇\鲤书魏卞兰《太子颂》以进\因命陈清大义\甚悉\神宗咨美\遂蒙眷\比即位\用宫寮恩\进编修\旋进左赞善
D.尝令诸讲官书扇\鲤书魏卞兰《太子颂》以进\因命陈清\大义甚悉\神宗咨美\遂蒙眷\比即位\用宫寮恩\进编修\旋进左赞善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服阙是指正处在服丧期,中国古代服丧制度的规格、时间等等足按照严格的亲疏远近来制定的,从重到轻,依次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
B.中官是古代官名,自唐以后,掌天文历法之官,也以春、夏、中、秋、冬官分称,各设正一人;有时也星位或星区名;另外,中官还是“宦官”的别称。
C.讲筵一般是指讲学讲经的处所,有时候也特指天子的御前讲席。筵是古时铺在地上供人坐的垫底的竹席,古人席地而坐,设席不止一层,紧靠地面的一层称筵。
D.冠婚指冠礼和婚礼,冠礼表示男女育年至一定年龄,可以婚嫁,并从此作为一个成年人,参加各项活动。按周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天子诸侯,多提早行礼。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军碑的一项是
A.沈鲤富有远见。当叛贼占领归德又西逃后,他叮嘱驻守大臣一定要严加防备,以防叛贼再次来袭。不久,叛贼果然又来了,但看到城中有防备,就离开了。
B.沈鲤关注民生。皇帝担心旱灾想要派遺大臣到全国的名山大川祈祷,沈鲤认为此举会给带来负担就建议下令停止祈祷,皇上赞许并接受了他的提议。
C.沈鲤忠君爱国。他退休回家上书感谢皇恩时不忘陈述时政流弊,当皇帝派人到他的家里的时候,他上奏感谢的同时仍旧不忘谈论时政要务,关心国家安危。
D.沈鲤耿直光明,他的老乡是主考官,他没有去拉关系,他为官讲学的时候也不结交权贵。沈一贯称病在家,奏章多在家里拟定,沈鲤认为这是不符合常规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官愈高,益无所假借,虽上命及政府指,不徇也。
(2)鲤具陈荣罪状,请诛为首杀荣者,而贷其余,乃不果逮。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富弼,字彦国,河南人。初,母韩有娠,梦旌旗鹤雁降其庭,云有天赦,已而生弼。少笃学,有大度,范仲淹见而奇之,曰:“王佐才也。”以其文示王曾、晏殊,殊妻以女。

仁宗复制科,仲淹谓弼:“子当以是进。”举茂材异等,授将作监丞、签书河阳判官。通判绛州,迁直集贤院。康定元年,日食正旦,弼请罢宴彻乐。执政不可,弼曰:“万一契丹行之,为朝廷羞。”后闻契丹果罢宴,帝深悔之。

时禁臣僚越职言事,弼因论日食,极言应天变莫若通下情,遂除其禁。庆历二年,为知制诰,纠察在京刑狱。会契丹屯兵境上,遣其臣萧英、刘六符来求关南地。朝廷择报聘者,皆以其情叵测,莫敢行,夷简因是荐弼。欧阳修引颜真卿使李希烈事,请留之,不报。弼即入对,叩头曰:“主忧臣辱,臣不敢爱其死。”帝为动色,先以为接伴。英等入境,中使迎劳之,英托疾不拜。弼曰:“昔使北,病卧车中,闻命辄起。今中使至而君不拜,何也?”英矍然起拜。

河朔大水,民流就食。弼劝所部民出粟,益以官廪,得公私庐舍十馀万区,散处其人,以便薪水。官吏自前资待缺寄居者皆赋以禄使即民所聚选老弱病瘠者廪之仍书其劳约他日为奏请受赏率五日,辄遣人持酒肉饭糗慰藉,出于至诚,人人为尽力。山林陂泽之利可资以生者,听流民擅取。死者为大冢葬之,目曰“丛冢”。明年,麦大熟,民各以远近受粮归,凡活五十馀万人,募为兵者万计。帝闻之,遣使褒劳,拜礼部侍郎。弼曰:“此守臣职也。”辞不受。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为粥食之,蒸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自弼立法简便周尽,天下传以为式。弼为相,守典故,行故事,而傅以公议,无容心于其间。当是时,百官任职,天下无事。

嘉祐六年三月,以母忧去位,诏为罢春宴。故事,执政遭丧皆起复。帝虚位五起之,弼谓此金革变礼,不可施于平世,卒不从命。英宗立,召为枢密使。后请老,加拜司空,进封韩国公致仕。元丰六年八月,薨,年八十。

(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二》,有删改)

[注]①夷简:吕夷简,时任宰相。②前资:已去职的官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官吏自前资/待缺/寄居者/皆赋以禄/使即民所聚/选老弱病瘠者廪之/仍书其劳约/他日为奏/请受赏/
B.官吏自前资/待缺/寄居者/皆赋以禄/使即民所聚/选老弱病瘠者廪之/仍书其劳/约他日为奏请受赏/
C.官吏自前资/待缺/寄居者/皆赋以禄/使即民所聚选老弱病瘠者/廪之/仍书其劳/约他日为奏/请受赏/
D.官吏自前资/待缺/寄居者/皆赋以禄/使即民所聚选老弱病瘠者/廪之/仍书其劳约/他日为奏请受赏/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正旦,即春节,每年的正月初一。农历每年的第一个月称为正月,旦,为旭日东升。
B.执政,执掌朝政之意,即执政官;也是对某些高级官员的通称。
C.河朔,泛指黄河以东的广大地区。河,古代特指黄河;朔,在表示方位时指东方,如朔风即东风。
D.虚位,指特意空出职位,表示期待贤能。原为宴席之上空出座位,等待贤者到来,表示尊重。
【小题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富弼热衷学习,才华横溢。富弼从小就热爱学习,气量大度;被范仲淹认为是辅佐帝王的良才;晏殊看了富弼的文章,很欣赏他,并将女儿嫁给他。
B.富弼见识卓越,虑事周详。康定元年发生日食之后,他建议撤除宴会舞乐,执政者未采纳此建议,而契丹果然不参加宋朝宴乐,令朝廷蒙羞。
C.富弼忠于朝廷,勇于担当。契丹屯兵边境,派遣使者谋取割占宋朝国土,富弼挺身而出,为主分忧,接待应对契丹使者,据理力争。
D.富弼变革创新,救民水火。河朔大水,灾民流离,食宿无着,他一改前人聚民施粥的陈旧方式,调动官、民之资,养生丧死,成效显著。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朝廷择报聘者,皆以其情叵测,莫敢行。
(2)弼谓此金革变礼,不可施于平世,卒不从命。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司空图字表圣,河中虞乡人。咸通末擢进士,礼部侍郎王凝特所奖待,俄而凝坐法贬商州,图感知己,往从之。凝起拜宣歙观察使,乃辟置幕府。召为殿中侍御史,不忍去凝府,台劾,左迁光禄寺主簿,分司东都。卢携以故宰相居洛嘉图节常与游。携还朝,过陕虢,属于观察使卢渥曰:“司空御史,高士也。”渥即表为僚佐。会携复执政,召拜礼部员外郎,寻迁郎中。

黄巢陷长安,将奔,不得前。图弟有奴段章者,陷贼,执图手曰:“我所主张将军喜下士,可往见之,无虚死沟中。”图不肯往,章泣下。遂奔咸阳,间关至河中。僖宗次风翔,即行在拜知制诰,迁中书舍人。后狩宝鸡,不获从,又还河中。龙纪初,复拜旧官,以疾解。景福中,拜谏议大夫,不赴。后再以户部侍郎召,身谢阙下,数日即引去。昭宗在华,召拜兵部侍郎,以足疾固自乞。会迁洛阳,柳璨希贼臣意,诛天下才望,助丧王室,诏图入朝,图阳堕笏,趣意野耄。璨知无意于世,乃听还。

图本居中修山王官谷,有先人田,遂隐不出。作亭观素室,悉图唐兴节士文人。名亭曰:“休休”。其言诡激不常,以免当时祸灾云。豫为冢棺,遇胜日,引客坐圹中赋诗。客或难之,图曰:“君何不广邪?生死一致,吾宁暂游此中哉!”每岁时,祠祷鼓舞,图与闾里耆老相乐。王重荣父子雅重之,数馈遗,弗受。尝为作碑,赠绢数千,图置虞乡市,人得取之,一日尽。时寇盗所过残暴,独不入王官谷,士人依以避难。

朱全忠已篡,召为礼部尚书,不起。哀帝弑,固闻,不食而卒,年七十二。

注:耄:年老。   圹:墓穴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俄而凝坐法贬商州     (2)渥即为僚佐
(3)僖宗风翔  (4)诏图入朝,图堕笏
【小题2】第(1)段画线句的句中应有两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
卢携以故宰相居洛嘉图节常与游。
【小题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豫为冢棺,遇胜日,引客坐圹中赋诗。
(2)王重荣父子雅重之,数馈遗,弗受。
【小题4】第(3)段中司徒空反驳客的意思可概括为:_______________
【小题5】用三个四字短语概括司徒空的主要品质。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东垣老人李君,讳杲,字明之。其先世居真定,富于金财。君之幼也,异于群儿;及长,忠信笃敬,慎交游,与人相接,无戏言。衢间众人以为欢洽处,足迹未尝到,盖天性然也。受《论语》《孟子》于王内翰从之,受《春秋》于冯内翰叔献。宅有隙地,建书院,延待儒士。或不给者,尽周之。泰和中,岁饥,民多流亡,君极力赈救,全活者甚众。
母王氏寝疾,命里中数医拯之。温凉寒热,其说异同;百药备尝,竟莫知为何证而毙。君痛悼不知医而失其亲,有愿曰:“若遇良医,当力学以志吾过!”闻易水洁古老人张君元素医名天下,捐金帛诣之。学数年,尽得其方法。进纳得官,监济源税。彼中民感时行疫厉,俗呼为大头天行。医工遍阅方书,无与对证者,出己见,妄下之,不效;复下之,比比至死。医不以为过,病家不以为非。君独恻然于心,废寝食,循流讨源,察标求本,制一方,与服之,乃效。特寿之于木,刻揭于耳目聚集之地,用之者无不效。
君初不以医为名,人亦不知君之深于医也。君避兵汴梁,遂以医游公卿间,其明效大验,具载别书。壬辰北渡,寓东平;至甲辰,还乡里。一日,谓友人周都运德父曰:“吾老,欲遗传后世,艰其人,奈何?”德父曰:“廉台罗天益谦父,性行敦朴,尝恨所业未精,有志于学,君欲传道,斯人其可也。”他日,偕往拜之。君一见曰:“汝来学觅钱医人乎?学传道医人乎?”谦父曰:“亦传道耳。”遂就学,日用饮食,仰给于君。学三年,嘉其久而不倦也,予之白金二十两,曰:“吾知汝活计甚难,恐汝动心,半途而止,可以此给妻子。”谦父力辞不受。君曰:“吾大者不惜,何吝乎细?汝勿复辞。”君所期者可知矣。临终,平日所著书检勘,卷帙以类相从,列于几前,嘱谦父曰:“此书付汝,非为李明之、罗谦父,盖为天下后世,慎勿湮没,推而行之。”得年七十有二,实辛亥二月二十五日也。
(取材于元·砚坚《东垣老人传》,有删改)
注释:①讳:古代称死后的尊者时,在名前加“讳”字,表敬意。②志:记,这里是“弥补”的意思。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不给者,尽周之给:供给
B.复下之,比比至死比比:接连,连续
C.艰其人,奈何艰:为……感到困难
D.慎勿湮没,推而行之慎:千万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其先世居真定,富于金财受《春秋》于冯内翰叔献
B.与人相接,无戏言医工遍阅方书,无与对证者
C.君痛悼不知医而失其亲嘉其久而不倦也
D.学数年,尽得其方法君欲传道,斯人其可也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及长,忠信笃敬,慎交游
等到长大以后,李杲忠诚守信、淳厚恭敬,在结交朋友的事情上非常慎重
B.闻易水洁古老人张君元素医名天下,捐金帛诣之
听说易水的洁古老人张元素医术高超,李杲就捐给他金银绸缎并前去拜访他
C.特寿之于木,刻揭于耳目聚集之地
李杲特意把药方雕刻在木版上永久保存,并刻印出来,张贴在人多的地方
D.遂就学,日用饮食,仰给于君
于是罗谦父就跟着李杲学习,罗谦父的日常费用和饮食,都仰仗李杲来提供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杲稳重自持。街区里一般人认为是欢娱惬意的游乐场所,他都不曾去过。
B.李杲乐善好施。泰和年间,谷物歉收,他竭尽全力救济了很多流离困顿的百姓。
C.李杲富有孝心。他为自己不懂医术而失去母亲非常悲痛,决心学医来弥补过失。
D.李杲师德高尚。他亲自拜访罗谦父,并毫无保留地将医学大道传给这位继承人。
【小题5】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线的部分断句。(5分)
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文已尽而意有馀,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若专用比兴,患在意深,意深则词踬若但用赋体患在意浮意浮则文散嬉成流移文无止泊有芜漫之累矣。(取材于钟嵘《诗品》)
注①踬:zhì不顺利,不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