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温纯,字景文,三原人。嘉靖四十四年进士。屡迁兵科都给事中。陷广东广海卫,大杀掠而去。总兵刘焘以战却闻,纯劾焘欺罔。时方召焘督京营,遂置不问。黔国沐朝弼有罪,诏许其子袭爵。纯言事未竞,不当遽袭。中官陈洪请封其父母,纯执不可。言官李已、石星获谴,疏救之。俺答请贡市,高拱定议许之。纯以为弛边备,非中国利。出为湖广参政,引疾归。

召为左都御史。矿税使四出,有司逮系累累,纯极论其害,请尽释之,不报。已,诸阉益横,所至剽夺,污人妇女。四方无赖奸人蜂起言利,帝并欣然纳之,远近骇震。纯言:“利归群小,害贻国家。乞尽捕诸奸人,付臣等行法,而亟撤税监之害民者。”亦不报。

中外争请罢矿税,帝悉置不省。纯等忧惧不知所出,乃倡诸大臣伏阙泣请。帝震怒,问谁倡者,对曰:“都御史臣纯。”帝为霁威,遣人慰谕曰:“疏且下。”乃退。已而卒不行。广东李凤等以矿税激民变,纯又抗言:“税使窃弄陛下威福以十计,参随凭藉税使声势以百计。生灵困于水旱,既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安能复胜此千万虎狼耶!”

御史于永清按陕西贪,惧纯举奏,与都给事中姚文蔚比而倾纯。纯不胜愤,上疏尽发永清交构状,语颇侵首辅沈一贯。一贯等疏辨。帝为下永清、文蔚二疏,而纯劾疏留不下。纯 益 愤 三 疏 论 之 因 力 丐 罢乃 谪 永 清 纯 遂 与 一 贯 忤 纯 求 去 章 二 十 上 杜 门 者 九 阅 月 帝雅重纯,谕留之。纯不得已,强起视事。

纯清白奉公。五主南北考察,澄汰悉当。肃百僚,振风纪,时称名臣。卒,少保。天启初,追谥恭毅。

(选自《明史·温纯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纯益愤/三疏论之/因力丐罢乃/谪永清/纯遂与一贯忤/纯求去章/二十上/杜门者九阅月/
B.纯益愤/三疏论之/因力丐罢/乃谪永清/纯遂与一贯忤/纯求去/章二十上/杜门者九阅月/
C.纯益愤三/疏论之/因力丐罢/乃谪永清/纯遂与一贯/忤纯求去/章二十上/杜门者九阅月/
D.纯益愤/三疏论之/因力丐罢乃谪永清/纯遂与一贯/忤纯求去/章二十上/杜门者九阅月/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倭,文中指倭寇,用来称呼14至16世纪骚扰劫掠朝鲜和我国沿海地区的日本海盗。
B.公,文中指爵位。我国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C.中国,文中指中原,包括河南、山东、河北、山西等省的部分地区。
D.赠,文中指赠官,指给活着的或死去的官吏或其父祖封官爵。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温纯为官刚正。他考中进士步入仕途,曾弹劾刘焘谎报军情,指出不应当仓促让沐朝弼之子继承爵位,上奏疏解救谏官李已、石星。
B.温纯反对危害百姓和逐利的行为。他请求释放有关官员滥抓的人;皇帝接受谋利之法,他反对这事却没有得到皇帝支持。
C.温纯忧虑国事。因矿税的事,他提议大臣到宫殿前哭泣请求,惹怒皇帝,皇帝知道他是倡议者后而息怒,答应了他们的请求。
D.温纯尽职奉公。他处理政务很得当,有名声;于永清与姚文蔚勾结排挤他,他上疏揭发于永清与姚文蔚的事,并得罪了沈一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生灵困于水旱,既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安能复胜此千万虎狼耶!
(2)帝雅重纯,谕留之。纯不得已,强起视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9-25 11:03: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徐达,字天德,濠人,世业农。达少有大志,长身高颧,刚毅武勇。太祖之为郭子兴部帅也,达时年二十二,往从之,一见语合。及太祖南略定远,帅二十四人往,达首与焉。寻从破元兵于滁州涧,从取和州,子兴授达镇抚。子兴孙德崖,德崖军亦执太祖,达挺身诣德崖军请代,太祖乃得归,达亦获免。从渡江,拔采石,取太平,与常遇春皆为军锋冠。从破擒元将陈野先,别将兵取溧阳、溧水,从下集庆。太祖身居守,而命达为大将,帅诸军东攻镇江,拔之。号令明肃,城中宴然。授淮兴翼统军元帅。
②寻拜征虏大将军。达尤长于谋略,所至不扰,即获壮士,结以恩义而为己用。由此多乐附大将军者。至是,太祖谕诸将御军持重有纪律,战胜攻取得为将之体者,莫如大将军达。
③洪武元年,太祖即帝位,以达为右丞相。册立皇太子,以达兼太子少傅。
④每岁春出,冬暮召还,以为常。还辄上将印,赐休沐,宴见欢饮,有布衣兄弟称,而达愈恭慎。帝尝从容言:“徐兄功大,未有宁居,可赐以旧邸。”旧邸者,太祖为吴王时所居也。达固辞。一日,帝与达之邸,强饮之醉,而蒙之被,舁卧正寝。达醒,惊趋下阶,俯伏呼死罪。帝觇之,大悦。乃命有司即旧邸前治甲第,表其坊曰“大功”。胡惟庸为丞相,欲结好于达,达其人,不答,则赂达阍者福寿使图达。福寿发之,达亦不问;惟时时为帝言惟庸不任相。后果败,帝益重达。十七年,太阴犯上将,帝心恶之。达在北平病背疽,稍愈,帝遣达长子辉祖赍敕往劳,寻召还。明年二月,病,遂卒,年五十四。帝为辍朝,临丧悲恸不已。
⑤达言简虑精。在军,令出不二。诸将奉持凛凛,而帝前恭谨如不能言。善拊循,与下同甘苦,士无不感恩效死,以故所向克捷。尤严戢部伍,所平大都二,省会三,郡邑百数,闾井宴然,民不苦兵。归朝之日,单车就舍,延礼儒生,谈议终日,雍雍如也。帝尝称之曰:“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不伐,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疵①,昭明乎日月,大将军一人而已。”
(节选自《明史》,有改动)
(注):①中正无疵:正直无瑕。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不伐  矜:怜悯,同情
B.子兴孙德崖 执:捉拿、逮捕
C.达其人  薄:看不起
D.明年二月,病    笃:(病)重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达为右丞相    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帝与达邸 固时俗工巧兮
C.强饮之醉,蒙之被 逝者如斯,未尝往也
D.太祖得归 度我至军中,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惟庸巴结徐达不成,又通过贿赂看门人来设法对付,徐达照样不予理睬,并在皇帝面前指出他不宜担任丞相。
B.徐达在北平生病,皇帝亲自前去慰问,后来又将徐达召回,但不久后他还是去世了,皇帝因此非常伤心。
C.徐达年轻时,投奔当时还是郭子兴部下的太祖,两人一见如故;后来又因屡立战功,而被任命为统军元帅。
D.太祖与徐达以布衣兄弟相称,并要把自己做吴王时所用的旧居赐给徐达居住,徐达却坚决地予以拒绝。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本中的原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达尤长于谋略,所至不扰,即获壮士,结以恩义而为己用。
(2)夫晋,何厌之有?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康茂才,字寿卿,蕲人。通经史大义。事母孝。元末寇乱陷蕲,结义兵保乡里。立功,自长官累迁淮西宣慰司、都元帅。
太祖既渡江,将士家属留和州。时茂才移戍采石,扼江渡。太祖遣兵数攻之,茂才力守。常遇春设伏歼其精锐。茂才复立寨天宁洲,又破之。奔集庆,太祖克集庆,乃帅所部兵降。太祖释之,命统所部从征。明年授秦淮翼水军元帅,守龙湾。取江阴马驮沙,败张士诚兵,获其楼船。从廖永安攻池州,取枞阳。太祖以军兴民失农业命茂才为都水营田使仍兼帐前总制亲兵左副指挥使
陈友谅既陷太平,谋约张士诚合攻应天。太祖欲其速来,破之。知茂才与友谅有旧,命遣仆持书,绐为内应。友谅大喜,问:“康公安在?”曰:“守江东木桥。”使归,太祖易桥以石。友谅至,见桥,愕然,连呼“老康”,莫应。退至龙湾,伏兵四起。茂才合诸将奋击,大破之。太祖嘉茂才功,赐赉甚厚。明年,太祖亲征友谅,茂才以舟师从克安庆,破江州,友谅西遁。遂下蕲州、兴国、汉阳。沿流克黄梅寨,取瑞昌,败友谅八指挥,降士卒二万人。迁帐前亲兵副都指挥使。攻左君弼庐州,未下。从援南昌,战彭蠡,友谅败死。从征武昌,皆有功。进金吾侍卫亲军都护。从大将军徐达再攻庐州,克之,取江陵及湖南诸路。改神武卫指挥使,进大都督府副使。
士诚攻江阴,太祖自将击之。比至镇江,士诚已焚瓜洲遁。茂才追北至浮子门。吴军遮海口,乘潮来薄。茂才力战,大败之。捣淮安马骡港,拔其水寨,淮安平。寻拔湖州,进逼平江。士诚遣锐卒迎斗,大战尹山桥。茂才持大戟督战,尽覆敌众。与诸将合围其城,军齐门。平江下,还取无锡。迁同知大都督府事兼太子右率府使。
洪武元年,从大将军经略中原,取汴、洛,留守陕州。规运馈饷,造浮桥渡师。招来绛、解诸州,扼潼关,秦兵不敢东向。茂才善抚绥,民立石颂德焉。三年复从大将军征定西,取兴元。还军道卒。追封蕲国公,谥武康。
(《明史·康茂才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以军兴民/失农业/命茂才为都水营田/使仍兼帐前总制亲兵左副指挥使。
B.太祖以军兴/民失农业命/茂才为都水营田/使仍兼帐前总制亲兵左副指挥使。
C.太祖以军兴/民失农业/命茂才为都水营田使/仍兼帐前总制亲兵左副指挥使。
D.太祖以军兴民/失农业命/茂才为都水营田使/仍兼帐前总制亲兵左副指挥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本文中对朱元璋称太祖,即为庙号。
B.江阴因其在长江以南而得名。中国古代地名中多含“阴阳”二字,地名中的阴、阳表明了其在山、水旁的位置,如衡阳指在衡山之北。
C.迁,在古代表示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官职,但有时也表示贬谪、放逐之意。文中取的是晋升的意思。
D.追封,死后封爵,也指后来补封。文中指的是康茂才死后被朝廷追封为“蕲国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康茂才年轻时通晓经史大义,事母至孝。元朝末年,起义军攻陷蕲县。康茂才召聚兵马,保卫乡里,立下功劳,被朝廷封为“长官”(官职名),之后多次升迁至淮西宣慰司、都元帅。
B.朱元璋率军渡江。当时,康茂才屯驻采石,扼守长江。朱元璋便派军攻打,但都被康茂才击退。后来,常遇春将康茂才诱出,以伏兵将其部下精锐尽数歼灭,于是康茂才率部下归降。
C.洪武元年康茂才随军征伐中原,夺取汴梁、洛阳,并屯驻陕州。康茂才驻军陕州期间,筹集粮草,建造浮桥,接引大军,并招抚绛州、解州,扼守潼关,抵御陕西元军。
D.康茂才善于安抚,百姓立碑歌颂他的功德。洪武三年,康茂才再次和大将军一起出征定西,攻取了兴元。凯旋途中,康茂才病死。追谥为蕲国公,封号“武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茂才与友谅有旧,命遣仆持书,绐为内应。
(2)明年,太祖亲征友谅,茂才以舟师从克安庆,破江州,友谅西遁。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花云,怀远人。貌伟而黑,骁勇绝伦。至正十三年剑谒太祖于临濠。奇其才,俾将兵略地,所至辄克。太祖将取滁州,率数骑前行,云从。猝遇贼数千,云太祖,拔剑跃马冲阵而进。贼惊曰:“此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兵至,遂克滁州。太祖渡江,云先济。既克太平,以忠勇宿卫左右。擢总管,镇江、丹阳、丹徒、金坛,皆克之。过马驮沙,剧盗数百遮道索战。云且行且斗三日夜,皆擒杀之。太祖立行枢密院于太平,擢云院判。命趋宁国,兵陷山泽中八日,群盗相结梗道。云操矛鼓噪出入,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还驻太平,陈友谅以舟师来寇。云与元帅朱文逊结阵迎战,文逊战死。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城陷,贼缚云,云奋身大呼,缚尽裂,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骂曰:“贼非吾主敌,盍降!”贼怒,碎其首,缚诸樯丛射之,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年三十有九。太祖即吴王位,追封云东丘郡侯,立忠臣祠祀之。方战急,云妻郜祭家庙,挈三岁儿,泣语家人曰:“城破,吾夫必死,吾义不独存,然不可使花氏无后,若等善抚之。”云被执,郜赴水死。侍儿孙瘗毕,抱儿行,被掠至九江。孙夜投渔家,脱簪珥属养之。及汉兵败,孙复窃儿走渡江,遇偾军(注)夺舟弃江中,浮断木入苇洲,采莲实哺儿,七日不死。逾年达太祖所,孙抱儿拜泣,太祖亦泣,置儿膝上,曰:“将种也。”赐儿名炜。其五世孙请于世宗,赠郜贞烈夫人,孙安人,立祠致祭。

(节选自《明史·花云传》)

(注)偾军:溃败的军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剑谒太祖于临濠     杖:拿着
B.猝遇贼数千,云太祖 翼:保护
C.镇江、丹阳、丹徒、金坛 徇:掠取
D.贼非吾主敌,盍降   趣:归顺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花云艺高人胆大的一组是(  )
①拔剑跃马冲阵而进 ②此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
③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    ④贼缚云,云奋身大呼
⑤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 ⑥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花云勇猛超群,他的才能深受太祖赏识。至正十三年他拜见太祖,曾在遇险时挺身而出使太祖免于难;此后又多次带兵打仗,建立显赫战功,得到太祖提拔。
B.花云与贼寇奋力抗争,至死不屈。花云驻守太平时,陈友谅率水师攻破城池,元帅朱文逊战死,他被俘;花云临危不惧,在被杀的当口,仍高声痛骂贼寇。
C.花云的妻子决心为丈夫殉节。花云妻子看到战况紧急,知道丈夫生命危险,表示自己决不独活,将三岁的儿子托付给家中仆人;花云被俘后,妻子投水而死。
D.花云的儿子花炜历尽艰辛后安全存活。花云妻子死后,侍儿抱起花炜逃命,被掠至九江,侍儿将他托养在渔家,后来又带他渡江,一年多后才来到太祖身边。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
(2)遇偾军夺舟弃江中,浮断木入苇洲,采莲实哺儿,七日不死。
(3)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欧阳德,字崇一,泰和人。甫冠举乡试。之赣州,从王守仁学。不应会试者再。嘉靖二年策问论守仁,德与魏良弱等直发师训无所阿,竞登第。除知六安州,建龙津书院,聚生徒论学。入为刑部员外郎。六年诏简朝士有学行者为翰林,乃改德编修。迁南京国子司业,作讲亭,进诸生与四方学者论道其中。寻改南京尚宝卿。召为太仆少卿。以便养,复改南京鸿胪卿。父忧,服阕,留养其母,与邹守益、聂豹、罗洪先日讲学。以荐起故官。累迁吏部左侍郎兼学士,掌詹事府。母忧归服未阕即用为礼部尚节丧毕之官命直无逸殿时储位久虚帝惑陶仲文“二龙不想见”之说违言建储德恳请会有诏,二王出邸同日婚。德以裕王储贰不当出外,疏言:“曩太祖以父婚子,诸王皆处禁中。宣宗、孝宗以兄婚弟,始出外府。今事与太祖同,请从初制。”帝不许。德又言:“《会兵》醮词,主器则曰‘承宗’,分籓则曰‘承家’。今裕王当何从?”帝不悦,曰:“既云王礼,自有典制。如若言,何不竟行册立耶?”德即具册立仪上。帝滋不悦,然终谅其诚。裕王母康妃杜氏薨,德请用成化朝纪淑妃故事,不从。德遇事侃侃,裁制诸宗籓尤有执。或当利害,众相顾色战,德意气自如。当是时,德与徐阶、聂豹、程文德并以宿学都显位。于是集四方名士于灵济官,与论“良知”之学。赴者五千人。都城讲学之会,于斯为盛。德器宇温粹,学务实践,不尚空虚。晚见知于帝,将柄用,而德遽卒。赠太子少保,谥文庄。

(节选自《明史》)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母忧归服/未阀/即用为礼部尚书/丧毕之官/命直无逸殿/时储位久虚/帝惑陶仲文“二龙不相见”之说/讳言建储德/恳请/
B.母扰归/服未阅/即用为礼部尚书/丧毕之官/命直无逸殿/时储位久虚/帝惑陶仲文“二龙不相见”之说/讳言建储/德恳请/
C.母优归/服未闪/即用为礼部尚书/丧毕之官/命直无逸殿/时储位久虚/帝惑陶仲文“二龙不相见”之说/讳言建储德/恳请/
D.母忧归服/未阅/即用为礼部尚书/丧毕之官/命直无逸毁/时储位久虚/帝惑陶仲文“二龙不相见”之说/讳言建储/德恳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省级考试,通常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取中后称为举人。由于是在春季举行,又称春闹。
B.刑部是古代“六部”之一,由隋朝开始设置,掌管刑法、狱讼等事务,最高长官是刑部尚书。
C.翰林院是古代封建皇帝的秘书机构,人选翰林院的被称为“点翰林”。由科举至翰林,是非常荣耀的。
D.赠,朝廷为表彰大臣的功绩,在其死后,追授给他一个较高的官职或称号。追封功臣的先人也叫“赠”。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德为人正直,曾跟从王守仁学习,策问中曾议论王守仁的思想,他与魏良弼在考卷中坦率地阐发老师的学术却并无阿识之意。
B.欧阳德讲求孝道,他曾被召入京做太仆少卿,但是为了便于奉养父母,他调任南京鸿胪卿。父亲去世,他守孝期满后仍留在家中奉养母亲。
C.欧阳德学问渊博,皇帝诏令选择有学问和德行的读书人为翰林,欧阳德改任为编修,他设置讲亭,召集国子生与四方学者在那里讲学论道。
D.欧阳德敢于直速,欧阳德曾认为裕王不应出京,并给皇帝上疏,皇帝没有同意他的建议,欧阳德就继续上奏,皇帝虽不高兴,也原谅了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裕王母康妃杜氏薨,德请用成化朝纪淑妃故事,不从。
(2)学务实践,不尚空虚。晚见知于帝,将柄用,而德遽卒。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俞大猷,字志辅,晋江人。少好读书。受《》于王宣、林福,得蔡清之传。家贫屡空,意尝豁如,父殁,弃诸生,嗣世职百户。举嘉靖十四年武会试,除千户,守御金门。

三十一年,倭贼大扰浙东。诏移大猷宁、台诸郡参将。会贼破宁波昌国卫,大猷击却之。复攻陷绍兴临山卫,转掠至松阳。知县罗拱辰力御贱,而大猷邀诸海,斩获多、竟坐失事停俸。越二年、贼据宁波普陀。大猷率将士攻之,半登,贼突出,杀武举火斌等三百人,坐戴罪办贼。俄败贼吴淞所,诏除前罪,仍赉银币。贼自健跳所入掠,大猷连战破之。旋代汤克宽为苏松副总兵,所将卒不三百人,徵诸道兵未集,贼犯金山,大猷战失利。时倭屯松江枯林者盈二万,总督张经趣之战,大猷固不可。及永顺、保靖兵稍至,乃从经大破贼于王江泾,功为赵文华、胡宗宪所攘。

四十二年,河源、翁源贼李亚元等猖獗。总督吴桂芳留大猷讨之征兵十万分五哨进大猷使间携贼党而亲捣其果生擒亚元俘斩一万四百夺还男妇八万余人。乃还大猷职,以为广西总兵官。伍端死、其党王世桥复叛,劫执同知郭文通。大猷连败之,其部下执以献。

大猷为将廉,驭下有恩。数建大功,威名震南服。而巡按李良臣劾其奸贪,兵部力持之,诏还籍候调。万历元年秋,海寇突闾峡澳,坐失利夺职。复以署都督佥事起后府佥书,领车管训练。三疏乞归。卒,赠左都督,谥武襄。大猷负奇节,以古贤豪自期。其用兵,先计后战,不贪近功。忠诚许国,老而弥笃,所在有大勋。谭纶尝与书曰:“节制精明,公不如纶。信赏必罚,公不如戚,精悍驰骋,公不如刘,然此皆小知,而公则甚大受。”戚谓戚继光,刘谓刘显也。

(节选自《明史·俞大猷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总督吴桂芳留大猷讨之/征兵十万/分五哨进/大猷使间/携贼党而亲捣其巢/生擒亚元/俘斩一万四百/夺还男妇八万余人
B.总督吴桂芳留大猷/讨之/征兵十万/分五哨进/大猷使间携贼党而亲捣其巢/生擒亚元/俘斩一万四百/夺还男妇八万余人
C.总督吴桂芳留大猷讨之/征兵十万/分五哨进/大猷使间携贼党而亲捣其巢/生擒亚元/俘斩一万四百/夺还男妇八万余人
D.总督吴桂芳留大猷/讨之/征兵十万/分五哨进/大猷使间/携贼党而亲捣其巢/生擒亚元/俘斩一万四百/夺还男妇八万余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易》”,日月为易,阴阳交替也。《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关于万象变化的道家经典,是博大精深的哲学典籍。
B.“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级。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C.“总督”是统辖一省或数省行政、经济及军事的长官,尊称为“督宪”、“制台”、“制军”等。
D.“万历”,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俞大猷早年从军。父死后,放弃学业,继承了百户的世袭职务,从此走上军旅生涯。
B.俞大猷仕途不顺。军功被冒领,遭李良臣弹劾,兵部也附会,朝廷将他贬回原籍。
C.俞大猷屡建大功。曾先后率军在宁波昌国卫、吴淞、王江泾大破海贼倭寇。
D.俞大猷善于谋略。眼光远大,用兵不贪求眼前的小功,谭纶称他为大将之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县罗拱辰力御贼,而大猷邀诸海,斩获多,竟坐失事停俸。
(2)伍端死,其党王世桥复叛,劫执同知郭文通。大猷连败之,其部下执以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