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伍文定,字时泰,松滋人。父琇,贵州参议。文定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有膂力,便弓马,议论慷慨。授常州推官,精敏善决狱,称强吏。魏国公徐俌与民争田,文定勘归之民。刘瑾入俌重贿,兴大狱,巡抚艾朴以下十四人悉被逮。文定已迁成都同知,亦下诏狱,斥为民。瑾败,起补嘉兴。河南知府,计擒剧贼张勇、李文简。以才任治剧,调吉安。计平永丰及大茅山贼。已,佐巡抚王守仁平桶冈、横水。

宸濠反,吉安士民争亡匿。文定斩亡者一人,众乃定。乃迎守仁入城。文定当大帅。丙辰之战,身犯矢石,火燎须不动。贼平,功最,江西按察使。张忠、许泰至南昌,欲冒其功,而守仁已俘宸濠赴浙江,忠等失望,大恨。文定出谒,遂缚之。文定骂曰:“吾不恤九族为国家平大贼何罪汝天子腹心屈辱忠义为逆贼报仇法当斩”忠益怒,椎文定仆地。文定求解任,不报。

寻迁广东右布政使。未赴,而世宗位。上忠等罪状,且曰:“曩忠、泰与晖至江西,忠自称天子弟,晖称天子儿,泰称威武副将军,与天子同僚。折辱命吏,诬害良民。需求万端,渔猎盈百万,致饿殍遍野,盗贼纵横。虽寸斩三人,不足谢江西百姓。今江彬、钱宁皆已伏法,三人实其党与。乞速正天诛,用章国典。”又请发宸濠资财,还之江西,以资经费;矜释忠、泰所陷无辜及宁府宗人不预谋者,以清冤狱。帝并嘉纳之。论功,进右副都御史,提督操江。嘉靖三年,讨获海贼董效等二百余人,赐敕奖劳。寻谢病归。文定忠义自许,遇事敢为,不与时俯仰。九年七月卒于家。天启初,追忠襄。

(选自《明史·列传第八十八.伍文定传》有删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吾不恤九族/为国家平大贼/何罪汝/天子腹心屈辱/忠义为逆贼报仇/法当斩
B.吾不恤九族/为国家平/大贼何罪/汝天子腹心屈辱/忠义为逆贼报仇/法当斩
C.吾不恤九族为国家/平大贼何罪/汝天子腹心/屈辱忠义/为逆贼报仇/法当斩
D.吾不恤九族/为国家平大贼/何罪/汝天子腹心/屈辱忠义/为逆贼报仇/法当斩
【小题2】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擢”在古代是“提拔、提升”的意思,而“超擢”则是“破格提拔”“越级提升”的意思。
B.“嗣”的本义是(经皇上恩准)父亲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嗣位”指的是继承君主之位。
C.“嘉靖”是年号,是我国古代封建皇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少则一个年号,多则十几个号。
D.“谥”指古代君主、诸侯、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给予的只具有褒奖性质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伍文定能文能武。体力好,擅长射箭.骑马,议论事情慷慨激昂,在担任常州推官时显示出非凡的断案能力,为人所称颂。
B.伍文定平叛有功。他任河南知府时,擒获了大盗张勇、李文简;调往吉安后,平定了永丰和大茅山的盗贼,还辅佐巡抚平定了桶冈、横水。
C.伍文定除恶爱民。他刚到广东任上,便向世宗上书检举张忠等人的罪状,并提出用宸濠的资产补给江西的经费等多项请求,世宗一并采纳了他的建议。
D.伍文定刚正不阿。魏国公徐俌与百姓争夺田地,文定审问后将田地判给了百姓;张忠等人到南昌,文定出来拜见,被张忠等人捆绑,文定毫不畏惧,大骂张忠等人。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1)宸濠反,吉安士民争亡匿。文定斩亡者一人,众乃定。
(2)今江彬、钱宁皆已伏法,三人实其党与。乞速正天诛,用章国典。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0-12 04:06:3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唐顺之,字应德,武进人。顺之生有异禀,束发即洽贯群籍。年二十三,嘉靖八年会试第一,改庶吉士。座主张璁疾翰林,出诸吉士为他曹,独欲留顺之。固辞,乃调兵部主事。
倭躏江南,赵文华出视师,疏荐顺之。为南京兵部主事。出核蓟镇兵员,还报缺三万有奇,且条奏九事。寻命往浙江视师,与胡宗宪协谋讨贼。顺之以御贼之上策,当截之于海外,纵使登陆,则内地咸受祸。乃躬泛海,自江阴抵蛟门大洋,一昼夜行六七百里。从者咸惊呕,顺之意气自如。倭泊崇明三沙,督舟师邀之海外,斩馘一百二十,沉其舟十三。擢太仆少卿。宗宪言顺之权轻,乃加右通政。顺之闻贼犯江北,急令总兵官卢镗拒三沙,自率副总兵刘显驰援,与凤阳巡抚李遂大破于姚家荡。贼窘,退巢庙湾。顺之薄之,杀伤相当。遂欲久围困之,顺之以为非计。麾兵薄其营,以火炮攻之,不能克。三沙又屡告急,顺之乃复援三沙,督镗、显进击,再失利。顺之愤,亲跃马布阵。贼构高楼以望官军,见顺之军整,坚壁不出。显请退师,顺之不可,持刀直前,去贼营百余步。镗、显惧失利,固请顺之还。时盛暑,居海舟两月,大不适,返太仓。李遂改官南京,即擢顺之右佥都御史,代遂巡抚。顺之疾甚,以兵事棘,犹不辞。渡江,贼已为遂等所灭。
顺之学无所不窥。于天文、乐律、地理、兵法,莫不究极原委。尽取古今载籍剖裂补缀区分部居为六编传于世学者不能测其奥也。又闻良知说于王畿,闭户兀坐,期月忘寝,多有所得。为文,沈洋纡折有大家之风。生平苦节自厉,辍扉为床,不饰祸褥。
(选自《明史·唐顺之传》,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登陆,则内地咸受祸   纵:放任
B.贼窘,退庙湾   巢:驻扎
C.顺之甚 疾:痛恨
D.扉为床,不饰祸褥 辍:拆除
【小题2】下列为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尽取古今/载籍剖裂/补缀区分/部居为六/编传于世/学者不能测其奥也
B.尽取古今/载籍剖裂/补缀区分/部居为六编/传于世学者/不能测其奥也
C.尽取古今载籍/剖裂补缀/区分部居/为六编/传于世/学者不能测其奥也
D.尽取古今载籍/剖裂补缀/区分部居/为六编传/于世学者/不能测其奥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顺之十五岁左右就博览群书,而且融会贯通。二十三岁时,在会试中得了第一,改任翰林院庶吉士。
B.倭寇的船队停泊在崇明和三沙,唐顺之率领水军,把倭寇引到外海予以全部歼灭,斩杀了一百二十个敌人,击沉十三艘敌船。
C.在姚家荡和三沙两战之后,由于李遂被调往南京任职,唐顺之就被提升为右佥都御史,代替李遂任凤阳巡抚。
D.唐顺之向王畿学习良知学说,他关起门来,专心致志,静坐思考,整整一个月忘记睡觉,获得不少心得。
【小题4】将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出核蓟镇兵员,还报缺三万有奇,且条奏九事。
(2)遂欲久围困之,顺之以为非计。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茅,在匡山之巅。匡山在处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之水出焉。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皆苍石,岸外而臼中。其下惟白云,其上多北风。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
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窊而室焉。携童儿数人启陨箨以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泠。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
(节选自《苦斋记》)
章溢,字三益,龙泉人。黄寇犯龙泉,溢从子存仁被执,溢挺身告贼曰:“吾兄止一子,宁我代。”贼素闻其名,欲降之,缚于柱,溢不为屈。至夜绐守者脱归,集里民为义兵,击破贼。俄府官以兵来,欲尽诛诖误者。溢走说石抹宜孙曰:“贫民迫冻馁,诛之何为?”宜孙然其言,檄止兵,留溢幕下。从平庆元、浦城贼。授龙泉主簿,不受归。宜孙守台州,为贼所围。溢以乡兵赴援,却贼。已而贼陷龙泉,监县宝忽丁遁去,溢与其师王毅帅壮士击走贼。宝忽丁还。内惭,杀毅以反。溢时在宜孙幕府,闻之驰归,偕胡孙执戮首恶,因引兵平松阳、丽水诸寇。论功,累授淅东都元帅府佥事。溢曰:“吾所将皆乡里子弟,肝脑涂地,而吾独取功名,弗忍也。”辞不受。以义兵属其子存道,退隐匡山。
明兵克处州,避入闽。太祖聘之,与刘基、叶琛、宋濂同至应天。太祖劳之曰:“我为天下屈四先生,今天下纷纷,何时定乎?”溢对曰:“天道无常,惟德是辅,惟不嗜杀人者能一之耳。”太祖伟其言,授佥营田司事。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十六》)
(注)①诖误:贻误,连累:②石抹宜孙:人名:③宝忽丁:人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携童儿/数人启陨箨以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冷
B.携童儿数人/启陨箨以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冷
C.携童儿/数人启陨箨/以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冷
D.携童儿数人/启陨箨以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昏晨,昏指天刚黑,晨指太阳升起时,古人一般是晨时劳作昏时归家,后来也用昏晨代称劳作的一天。
B.主簿,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主管文书簿籍及印鉴,即起草一些文件、管理档案及各种印章等。
C.幕府,指古代的时候将帅办公的地方,亦指运筹帷幕之大将,后世将地方军政大吏的府署也称作幕府。
D.太祖,开国帝王的庙号,后继者给祖先评定功绩,加以美誉,庙号逐渐为后世称呼,如汉景帝“景”就是庙号。
【小题3】下列对于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章溢性喜苦味,苦中为乐。他在多北风的山巅建造书斋,所用食品皆有苦味,居住之地距离世间甚远,往来艰辛且生活清苦,但他反而以之为乐。
B.章溢谋略过人,骁勇善战。他替下侄子甘为人质又机智逃脱,两度击破侵犯龙泉的贼兵;除解救困守台州的宜孙外,他还偕同胡孙擒杀贼首平定松阳等地。
C.章溢体恤百姓,不事功利。他曾替百姓向官府求情,使一些与贼兵有牵连的百姓兔于诛杀,虽提升官至元帅府佥事,他念及乡土子弟,不就职而退隐匡山。
D.章溢避祸退隐,关心国运。明军攻克处州,太祖聘请章溢出任佥营田司事,他退入闽地,但又时刻关注国家命运,他建议太祖“施行仁德、不滥杀无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
(2)贼素闻其名,欲降之,缚于柱,溢不为屈。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曰韬,字席珍,莆田人。正德十二年进士授常州推官武宗南巡江彬纵其党横行州县将抵常州民争欲亡匿时知府暨武进知县咸入觐曰韬兼绾府县印,召父老约曰:“彬党至,若等力与格。”又释囚徒,令与丐者各具瓦石待。已,彬党果累骑来。父老直遮之境上,曰:“常州比岁灾,物力大屈,无可啖若曹。府中惟一张推官,一钱不入,即欲具刍秣,亦无以办。”言已,彬党疑有他变,乃稍退,驰使告彬。曰韬即上书巡按御史言状。御史东郊行部过常州,谓曰:“事迫矣,彬将以他事缚君。”命曰韬登己舟先发,自以小舟尾之。彬党果大至,索曰韬,误截御史舟。郊使严捕截舟者,而阴令缓之。其党恐御史上闻,咸散去,曰韬遂免。彬亦戒其党毋扰,由是常以南诸府得安。世宗即位,召为御史。杨廷和等之争织造也,曰韬亦上言:“陛下既称阁臣所奏惟爱主惜民,是明知织造之害矣。既知之,而犹不已,实由信任大臣弗专,而群小为政也。自古未有群小蒙蔽于内,而大臣能尽忠于外者。崔文辈二三小人尝浊乱先朝,今复蒙惑圣衷,窃弄威福。陛下奈何任其逞私,不早加斥逐哉?臣闻织造一官,行金数万方得之。既营之以重赀,而欲其不责偿于下,此必无之事也。”帝不能用。席书以中旨拜尚书,曰韬与同官胡琼各抗疏力争。既受杖,犹占疏劾奸人陈洸罪。未几,竟死。隆庆初,追赠光禄少卿。

节选自《明史·张曰韬传》

①江彬;曹任明朝边将,后成为明武宗义子,统领镇军,恃宠擅权。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授常州推官/武宗南巡/江彬纵其党横行州县/将抵常州/民争欲亡匿时/知府暨武进知县咸入觐/曰韬兼馆府县印/
B.授常州推官/武宗南巡/江彬纵其党横行州县/将抵常州/民争欲亡匿/时知府暨武进知县咸入/觐曰韬兼馆府县印/
C.授常州推官/武宗南巡/江彬纵其党横行州县/将抵常州/民争欲亡匿/时知府暨武进知县咸入觐/曰韬兼绾府县印/
D.授常州推官/武宗南巡/江彬纵其党横行州县/将抵常州/民争欲亡匿时/知府暨武进知县咸入/觐曰韬兼绾府县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是指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高一级中央朝廷考试的人,即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的称谓。
B.父老,古代乡里管理公共事务的人,多由年岁大德望高的人担任,有时也用作老年人的尊称。
C.御史,先秦时为负责记录的史官,其后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并承担缉捕盗贼等职责。
D.织造,明清于江宁、苏州、杭州各地所设的专门织造宫廷所需丝织品的机构,也指该机构的相关官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曰韬不惧江彬,智勇以对。江彬放纵党羽横行州县。在他们将抵达常州时,张曰韬发动民众积极应对,最终使江彬党羽疑有他变而退去。
B.张曰韬上书御史,赢得主动。阻止江彬党羽之后,张曰韬立即上书巡按御史说明江彬横行情况,恰逢御史东郊率领部队路过常州,设计保护了他。
C.张曰韬积极进言,指陈政弊。杨廷和等争论织造之利勢,张曰韬积极上言希望皇上明辨是非,信任大臣,斥逐小人。但进言未被采用。
D.张曰韬不惧龙威,抗疏力争。皇上下旨任命席书为尚书,他与同僚胡琼上书竭力反对;受杖刑后他仍口述奏书揭发奸臣陈恍的罪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仅语。
(1)自古未有群小蒙蔽于内,而大臣能尽忠于外者。
(2)既营之以重赀,而欲其不责偿于下,此必无之事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冯从吾,字仲好,长安人。万历十七年进士。改庶吉士,授御史。礼科都给事中胡汝宁倾邪狡猾,累劾不去。从吾发其奸,遂调外。时当大计,从吾严逻侦,苞苴绝迹。
二十年正月,抗章言:“陛下郊庙不亲,朝讲不御,章奏留中不发。试观戊子以前四裔效顺海不扬波己丑以后南倭告警北寇渝盟天变人妖叠出累告。近颂敕谕,谓圣体违和,欲借此自掩,不知鼓钟于宫,声闻于外。陛下每夕必饮,每饮必醉,每醉必怒。左右一言稍违,辄毙杖下,外庭无不知者。天下后世,其可欺乎!愿陛下勿以天变为不足畏,勿以人言为不足恤,勿以目前晏安为可恃,勿以将来危乱为可忽,宗社幸甚。”帝大怒,欲廷杖之。会仁圣太后寿辰,阁臣力解得免。寻告归,起巡长芦盐政。洁己惠商,奸宄敛迹。既还朝,适帝以军政大黜两京言官。从吾亦削籍,犹以前疏故也。
从吾生而纯悫,长志濂、洛之学,受业许孚远。罢官归,杜门谢客,取先正格言,体验身心,造诣益邃。家居二十五年。光宗践阼,起尚宝卿,进太仆少卿,并以兄丧未赴。俄改大理。
已,与邹元标共建首善书院,集同志讲学其中,给事中朱童蒙遂疏诋之。从吾言:“宋之不竞,以禁讲学故,非以讲学故也。我二祖表章《六经》,天子经筵,皇太子出阁,皆讲学也。臣子以此望君,而己则不为,可乎?先臣守仁,当兵事倥偬,不废讲学,卒成大功。此臣等所以不恤毁誉,而为此也。”因再称疾求罢,帝温诏慰留。而给事中郭允厚、郭兴治复相继诋元标甚力。从吾又上言:“臣壮岁登朝,即与杨起元、孟化鲤、陶望龄辈立讲学会,自臣告归乃废。京师讲学,昔已有之,何至今日遂为诟厉。”因再疏引归。
四年春,起南京右都御史,召拜工部尚书。会赵南星、高攀龙相继去国,连疏力辞,予致仕。明年秋,魏忠贤党张讷疏诋从吾,削籍。乡人王绍徽素衔从吾,及为吏部,使乔应甲抚陕,捃摭百方,无所得。乃毁书院,曳先圣像,掷之城隅。从吾不胜愤悒,得疾卒。崇祯初,复官,赠太子太保,谥恭定。
(原文有删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试观戊子以前/四裔效顺/海不扬波/己丑以后/南倭告/警北寇/渝盟天变人/妖叠出累告
B.试观戊子/以前四裔效顺/海不扬波/己丑以后/南倭告/警北寇渝盟/天变人/妖叠出累告
C.试观戊子/以前四裔效顺/海不扬波/己丑以后/南倭告警/北寇渝盟/天变人妖/叠出累告
D.试观戊子以前/四裔效顺/海不扬波/己丑以后/南倭告警/北寇渝盟/天变人妖叠出/累告
【小题2】下列对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庶吉士,其名称源自《书经·立政》篇中“庶常吉士”之意。是中国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由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是为明内阁辅臣的重要之一。
B.言官又称谏官,职在讽议左右,以匡人君,监察方式主要是谏诤封驳,审核诏令章奏。统治者既然把特权赋予言官,也就会对言官的政治素质提出特别的要求。正如宋代司马光所言:“凡择言官,当以三事为先:第一不爱富贵,次则重惜名节,次则晓知治体。
C.中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晚年整理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后人称之为“六经”。其中《乐经》已失传,所以通常称“五经”。
D.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按照封建礼法,官员欲退,则皇帝必称社稷所倚而加以挽留,官员则以不能阻塞后人予以坚持,反复数次之后,皇帝不再勉强,以优厚待遇让官员回乡安度晚年。“乞骸骨”“丁忧”也可理解为告老还乡,退休之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冯从吾向上奏说皇帝不理朝政,祸乱四起,而皇帝还闭目塞听,掩耳盗铃般,身边之人稍有不慎,就招致重责。希望皇帝能以江山社稷为重。
B.冯从吾性格纯朴诚实,受业于许孚远。罢官归家后,研读先贤著作,加之以修习,有好大成就。在家中一呆就是二十五年,直至光宗登基再次为官。
C.冯从吾与邹元标创建了首善书院,召集志同道合者在这里讲学。并以宋朝能强盛和王守仁坚持讲学为例,强有力地反驳那些诋毁讲学与书院的官员们。
D.魏忠贤党人上书诋毁冯从吾。不仅如此,更有甚者,后来派人搜查冯从吾等人的罪证,查无实证,便毁掉了书院,推倒圣贤塑像。冯从吾不能忍受心中怒火,最终因此得病离世。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罢官归,杜门谢客,取先正格言,体验身心,造诣益邃。
(2)乡人王绍徽素衔从吾,及为吏部,使乔应甲抚陕,捃摭百方,无所得。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罗亨信,字用实,东莞人。永乐二年进士,授工科给事中。进吏科右给事中,坐累谪交阯为吏。居九年,仁宗嗣位,始召入为御史。英宗即位之三月,擢右佥都御史,练兵平凉、西宁。正统二年,蒋贵讨阿台、朵儿只伯,亨信参其军务。至鱼儿海,贵等以刍饷不继,留十日引还。亨信让之曰:“公等受国厚恩,敢临敌退缩耶?死法孰与死敌?”贵不从。亨信上章言贵逗遛状。帝以其章示监督尚书王骥等。明年进兵,大破之。亨信以参赞功,进秩一等。父丧归葬。还朝,改命巡抚宣府、大同。十年进右副都御史,巡抚如故。时遣官度二镇军田,一军八十亩外,悉征税五升。亨信言:“文皇帝时,诏边军尽力垦田,毋征税,陛下复申命之。今奈何忽为此举?塞上诸军,防边劳苦,无他生业,惟事田作。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况边地硗瘠,霜早收薄,若更征税,则民不复耕,必致窜逸。计臣但务积粟,不知人心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帝纳其言而止。初,亨信尝奏言:“也先专候衅端,以图入寇。宜预于直北要害,增置城卫为备。不然,恐贻大患。”兵部议,寝不行。及土木之变,人情汹惧。有议弃宣府城者,官吏军民纷然争出。亨信仗剑坐城下,令曰:“出城者斩!”又誓诸将为朝廷死守,人心始定。也先挟上皇至城南,传命启门。亨信登城语曰:“奉命守城,不敢擅启。”也先逡巡引去。赤城、雕鹗、怀来、永宁、保安诸守将弃城遁,并按其罪。当是时,车驾既北,寇骑日薄城下,关门左右皆战场。亨信与总兵杨洪以孤城当其冲,外御强寇,内屏京师。着兜鍪处,颠发尽秃。景帝即位,进左副都御史。明年,年七十有四矣,乞致仕。许之。归八年,卒于家。 
(节选自《明史·罗亨信传》)
【小题1】下列对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坐累谪交阯为吏  坐:因犯……罪或错误
B.贵等以刍饷不继,留十日引还    引:率领
C.诸守将弃城遁,并按其罪 按:压抑、止住
D.车驾既北,寇骑日薄城下 薄:逼近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自冬徂春     自我徂尔
B.必致窜逸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C.也先逡巡引去 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D.年七十有四矣 虽有槁暴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外御强寇,内屏京师
A.填然鼓之B.席卷天下
C.秦孝公据崤函之固D.吾从而师之
【小题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亨信让之曰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帝以其章示监督尚书王骥等   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C.始召入为御史 斧斤以时入山林
D.及土木之变 及至始皇
【小题5】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嗣位、即位:特指皇帝登上皇位,表示此意思的词还有登基、践阼等等。
B.原文“正统二年”中的“正统”是年号。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两字相配,60年周而复始),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生肖纪年法等。
C.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古代科举考试按照等级次序先后分为院试、会试、乡试、殿试。
D.车驾、陛下指皇帝,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文中的庙号还有“英宗”,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
【小题6】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B.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C.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D.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小题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廷派蒋贵出兵征讨,罗亨信参与其中,蒋贵等人借故在鱼儿海逗留十天后返回,罗亨信很是不满,上奏章说明情况。后来继续进兵,终于大破敌军,罗亨信也因此晋级一等。
B.敌人兵临城下,形势非常危急,亨信与总兵杨洪因为孤城处在交通要道,外御强敌,内保京城,浴血奋战,尽职尽责。景帝即位时,他虽已七十三岁,还是被晋升为左副都御史。
C.皇上派遣官员测量军田,规定一军八十亩以外都要征税五升,罗亨信援引先例,反对采取这一举措,并提出如果辛苦劳作、收入微薄而不堪赋税,人民就会放弃耕种选择逃逸。
D.为防备也先入侵,罗亨信提议在正北要塞增置城卫,兵部虽然不很赞同,但还是接受了他的意见。为保卫宣府城,他持剑坐在城下,即使太上皇受到挟持,他都未曾打开城门。
【小题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亨信让之曰:“公等受国厚恩,敢临敌退缩耶?死法孰与死敌?”
(2)计臣但务积粟,不知人心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