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雄飞,字鹏举,琅琊临沂人。至元二年,廉希宪荐之于世祖,召见,陈当世之务,世祖大说。授同知平阳路转运司事,搜挟蠹弊,悉除之。帝问处士罗英,谁可大用者,对曰:“张雄飞真公辅器。”帝然之,命驿召雄飞至。

十六年,御史中丞,行御史台事。阿合马以子忽辛为中书右丞,行省江淮,恐不为所容,改陕西汉中道提刑按察使。未行,阿合马死,朝臣皆以罪去。拜参知政事。阿合马用事日久,卖官鬻狱,纪纲大坏,雄飞乃先自降一阶,于是侥幸超躐者皆降之。忽辛有罪,敕中贵人及中书杂问,忽辛历指宰执曰:“汝曾使我家钱物,何得问我!”雄飞曰:“我曾受汝家钱物否?曰:“惟公独否。”雄飞曰:“如是,则我当问汝矣。”忽辛遂伏。二十一年春,上与朝臣议大赦天下,雄飞谏曰:“古人言:无赦之国,其刑必平。故赦者,不平之政也,圣明在上,岂宜数赦!帝嘉纳之,语雄飞曰:“大猎而后见善射,集议而后知能言,汝所言者是。朕今从汝。”遂降轻刑之诏。

雄飞刚直廉慎,始终不易其节。尝坐省中,诏趣召之,见于便殿,谓雄飞日:“若卿可谓真廉者矣。闻卿贫甚,今特赐卿银二千五百两、钞二千五百贯。”雄飞拜谢,将出,又诏加赐金五十两及金酒器。雄飞受赐,封藏于家。后阿合马之党以雄飞罢政,诣省乞追夺赐物,裕宗在东宫闻之,命参政温迪罕谕丞相安童曰:“上所以赐张雄飞者,旌其廉也,毋为小人所诈。”塔即古阿散请检核前省财务,复用阿合马之党,竞矫诏追夺之。塔即古阿散等俄以罪诛,帝虑校核失当,命近臣伯颜阅之。中书左丞耶律老哥劝雄飞诣伯颜自辨,雄飞曰:“上以老臣廉,故赐臣,然臣未尝敢轻用,而封识以俟者,正虞今日耳,又可自辨乎?”

二十一年,卢世荣以言利进用,雄飞与诸执政同日皆罢。

二十三年,起为燕南河北道宣慰使,决壅滞,黜奸贪,政化大行。卒于官。

(选自《元史·张雄飞传》,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十六年,御史中丞     拜:拜见
B.阿合马用事日久,卖官鬻狱 用事:掌权
C.忽辛遂伏    辜:罪
D.雄飞受赐,封藏于家   识:作标记
【小题2】下列四组中,能直接表现张雄飞清廉能干的一组是(    )
①搜挟蠹弊,悉除之 ②张雄飞真公辅器   ③惟公独否
④雄飞受赐,封识藏于家   ⑤决壅滞,黜奸贪    ⑥汝所言者是。朕今从汝
A.①③⑥B.②③⑤C.①④⑤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雄飞受廉希宪推荐,世祖召见他,他陈述了当时国家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世祖很高兴,授予他同知平阳路转运司的职务。
B.阿合马让自己的儿子忽辛担任中书右丞,巡视管理江淮一带的事务,阿合马担心儿子不被张雄飞容纳,就让儿子改任陕西汉中道提刑按察使。
C.忽辛犯罪,世祖令中贵人和中书省官员一起审问,忽辛说审问的官员都曾经收受过他们家的钱物,只有张雄飞没有收过。
D.塔即古阿散等人因犯罪被杀后,皇帝考虑到阿合马的余党检查核实有误,命令温迪罕和丞相安童复查。张雄飞没有听从耶律老哥的建议为自己辨白。
【小题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赦者,不平之政也,圣明在上,岂宜数赦!帝嘉纳之
(2)上所以赐张雄飞者,旌其廉也,毋为小人所诈。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07-31 03:11:4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燕太子丹者,故尝质于赵。及嬴政立为秦王,而丹质于秦。政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国小,力不能。其后秦出兵山东以伐齐、楚、三晋,稍蚕食诸侯,且至于燕,燕君臣皆恐祸之至。居有间,秦将樊於期得罪于秦王,亡之燕,太子丹受而舍之。鞠武谏曰:“不可。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太子丹曰:“夫樊将军穷困,归于丹,丹不以强秦而弃之。”
荆轲见太子丹,太子曰:“今秦有贪利之心。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今秦举兵南伐楚,北临赵,则祸至燕。燕小弱,数困于兵,今计举国不足以当秦。丹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劫秦王使悉还诸侯之地此为上计若不可则刺杀之秦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丹而不知所委命,唯荆卿留意焉。”荆轲曰:“此国之大事也,臣驽下,恐不足任使。”太子前顿首,固请,荆轲然后许诺。久之,荆轲未有行意。  
秦将至燕南界,太子丹恐惧,乃请荆轲。轲曰:“今行而毋信,则秦未可亲也。诚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於期仰天太息流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王,秦王必喜而见臣,臣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见陵之愧除矣。”樊於期遂自刭。
秦王见燕使者咸阳宫。轲既取图奏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而走。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荆轲也。秦王遂拔剑以击荆轲,断其左股。于是左右既前杀轲。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文字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劫秦王/使悉还诸侯之地/此为上计/若不可/则刺杀之/秦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
B.劫秦王/使悉还/诸侯之地/此为上/计若不可则刺杀之/秦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
C.劫秦王/使悉还/诸侯之地/此为上计/若不可/则刺杀之/秦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
D.劫秦王/使悉还诸侯之地/此为上/计若不可则刺杀之/秦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嬴政,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政治人物,是中国古代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
B.匈奴,属游牧民族,是历史悠久的南方民族集团,秦末汉初称雄于局部地区。
C.顿首,指磕头。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跪拜礼之一,为正拜,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也是书简表奏用语,表示致敬。
D.合从,即合纵。战国时期,苏秦游说六国诸侯实行纵向联合,一起对抗强大的秦国的政策。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太子丹曾到赵国做过人质,后来嬴政成为秦王,丹又到秦国做人质。期间因嬴政对他不好,他逃回了燕国。
B.秦军伐楚临赵,燕太子丹意识到秦国的贪心、燕国的隐患,所以想先下手对付秦王嬴政。
C.樊於期原为秦将,得罪秦王后逃到燕国。后在荆轲劝说下,自刭而亡,可谓深明大义。
D.荆轲刺秦之际,本想左手拉住秦王的袖子,右手刺他的胸膛,可是由于秦王剑术精湛,荆轲始终处于下风。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樊将军穷困,归于丹,丹不以强秦而弃之。
(2)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安焘,厚卿,开封人。幼警悟。年十一,从学里中,羞与群儿伍,闻有老先生聚徒,往师之。先生曰:“汝方为诵数之学,未可从吾游,当群试省题一诗,中选乃置汝。”焘无难色。诗成,出诸生上,由是知名。登第,调蔡州观察推官,至太常丞、主管大名府路机宜文字。用欧阳修荐,为秘阁校理、判吏部南曹、荆湖北路转运判官、提点刑狱兼常平、农田水利、差役事。元丰初,高丽新通使,假焘左谏议大夫往报之。高丽迎劳,馆饩加契丹礼数等,使近臣言:“王遇使者甚敬,出诚心,非若奉契丹苟免边患而已。”焘笑答曰:“尊 中 华 事 大 国 礼 一 也 特 以 罕 至 有 加 尔 朝 廷 与 辽 国 通 好 久 岂 复 于 此 较 厚 薄 哉 使 还 帝 以 为 知 礼 即 授 所 假 官 兼直学士院。知审刑院,决剖滞讼五百馀案。因言:“每蔽狱上省,轻重有疑,则必致驳,势既不敌,故法官顾避稽停。请自今以疑狱者,皆得轻论。”从之。元祐二年,进知院事。夏人款塞,乞还侵疆。焘言:“地有非要害者固宜予,然羌情无厌,当使知吾宥过而息兵,不应示以厌兵之意。”哲宗立,复仍前议,二府遂欲并弃熙河。焘固争之,曰:“自灵武而东,皆中国故地。先帝有此武功,今无故弃之,岂不取轻于外夷?”于是但以葭芦等四砦归之。宣仁太后患国用不足,颇裁冗费,宗室奉亦在议中。焘谏曰:“陛下虽痛抑外家,以示至公,然此举不可不深思而熟计。”太后悟,遂止。还洛卒,年七十五。子扶,靖康时为给事中。金人入京师,责取金帛,扶与梅执礼、陈知质、程振皆见杀。
(节选自《宋史·安焘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尊中华∕事大国∕礼一也∕特以罕至有加尔∕朝廷与辽国通好久∕岂复于此较厚薄哉∕使还∕帝以为知礼∕即授所假官∕
B.尊中华∕事大国∕礼一也∕特以罕至有加尔∕朝廷与辽国通好∕久岂复于此较厚薄哉∕使还∕帝以为知礼∕即授所假官∕
C.尊中华事∕大国礼∕一也∕特以罕至有加尔∕朝廷与辽国通好久∕岂复于此较厚薄哉∕使还∕帝以为知礼∕即授所假官∕
D.尊中华事∕大国礼∕一也∕特以罕至有加尔∕朝廷与辽国通好∕久岂复于此较厚薄哉∕使还∕帝以为知礼∕即授所假官∕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有名有字,名和字有意义上的联系,或同义或反义,古人尊对卑称名,对平辈或尊辈则称字。
B.第是科举考试及格的第次,如登第、及第、落第、不第;科举时代称考中进士为“登第”,亦称“登科”。
C.推官是官名,唐置推官,掌勘问刑狱;宋代在开封府置左右厅推官,各州与临安府置节度、观察推官,皆掌司法事务。
D.家是古代卿大夫的统治区域,外家泛指有封地的诸侯王或高级地方长官,也指藩属之国,即外蕃。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安焘幼年聪慧,卓尔不群。十一岁在里中学习时,他不愿与一般孩子为伍,向老先生拜师,按先生要求毫不困难写成一首诗,超出众人。
B.安焘出使高丽,不辱使命。高丽国和大宋建立了外交关系,朝廷暂时任命安焘为左谏议大夫出访高丽国,他能有理有节地应对。
C.安焘决剖滞讼,重视疑案。安焘在刑院任职时,处理了历年积压下来的五百余件疑案,他把存在疑问的案件驳回重审,并主张疑案轻判。
D.安焘洞察时事,珍惜国土。夏人攻击边塞地区,要求还给他们土地,安焘坚持规劝朝廷,要保护好祖宗留下的土地,防止夏人贪得无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地有非要害者固宜予,然羌情无厌,当使知吾宥过而息兵。
(2)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中,遂至戏。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从百馀,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生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B.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C.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D.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常把籍贯作为姓名称谓的一种形式,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再如刘邦,人称沛公。
B.秦以前印章均称玺,秦以后玺成皇帝专利
C.函谷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是古代西去长安、东达洛阳的通衢咽喉,是河南文化和秦晋文化的交汇地。
D.骑,一般指跨坐在某物(如畜生、大型玩乐设施等)身上,如骑马、骑射,也指四人一马的合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子婴投降刘邦,有的将领们说杀掉秦王,刘邦把秦王子婴交给主管官吏而不杀秦王,可以看出刘邦宽厚容人。
B.沛公入咸阳之后,想在秦宫休息,听了张良、亚父的计谋,把秦宫中的贵重宝器财物和库府都封好,驻扎在霸上。
C.刘邦率先入关却最终又能“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可见刘邦从谏如流而有远见卓识。
D.刘邦入关后与民约法三章,实行一系列宽政爱民的措施,赢得了秦地人民的热烈拥护,人心所向是他日后节节取胜的根本原因。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②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沈链字纯甫,会稽人。嘉靖十七年进士。入为锦衣卫经历。链为人刚直,嫉恶如仇。每饮酒辄箕踞笑傲,旁若无人。锦衣帅陆炳善遇之。炳与严嵩父子交至深,以故链亦数从世蕃饮。世蕃以酒虐客,链心不平,辄为反之,世蕃惮不敢较。俺答犯京师,致书乞贡,多嫚语。下廷臣博议,司业赵贞吉请勿许。廷臣无敢是贞吉者,独链是之。吏部尚书夏邦谟曰:“若何官?”链曰:“锦衣卫经历沈链也。大臣不言,故小吏言之。”遂罢议。链愤国无人,致寇猖狂,疏请以万骑护通州军储,而合勤王师十余万人,可大得志。帝弗省。嵩贵幸用事,边臣争致贿遗。及失事惧罪,益辇金贿嵩,贿日以重。链时时扼腕。一日从尚宝丞张逊业饮酒半及嵩因慷慨骂詈流涕交颐遂上疏因并论邦谟谄谀黩货状请均罢斥以谢天下帝大怒,谪佃保安。既至,未有馆舍。贾人某询知其得罪故,徙家舍之。里长老亦日致薪米,遣子弟就学。链语以忠义大节,皆大喜。塞外人素戆直,又谂知嵩恶,争詈嵩以快链。链亦大喜,日相与詈嵩父子为常。且缚草为人,象李林甫、秦桧及嵩,醉则聚子弟攒射之。语稍稍闻京师,嵩大恨,思有以报链。后嵩党杨顺为总督。妖人阎浩等以白莲教惑众,出入漠北,泄边情为患。官军捕获之,词所连及甚众。顺喜,曰:“是足以报严公子矣。”窜链名其中,诬浩等师事链,听其指挥,具狱上。嵩父子大喜。斩链宣府市。后嵩败,世蕃坐诛。临刑时,链所教保安子弟在太学者,以一帛署链姓名官爵于其上,持入市。观世蕃断头讫,大呼曰:“沈公可瞑目矣。”
(选自《明史·沈链传》,有删改)
注①世蕃,即严世蕃,严嵩之子。②俺答,明代蒙古部落首领。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一日从尚宝丞张逊业/饮酒半及/嵩因慷慨骂詈/流涕交颐/遂上疏/因并论邦谟谄谀黩货/状请均罢斥/以谢天下/
B.一日从尚宝丞张逊业/饮酒半及/嵩因慷慨骂詈/流涕交颐/遂上疏/因并论邦谟谄谀黩货状/请均罢斥/以谢天下/
C.一日从尚宝丞张逊业饮/酒半及嵩/因慷慨骂詈/流涕交颐/遂上疏/因并论邦谟谄谀黩货状/请均罢斥/以谢天下/
D.一日从尚宝丞张逊业饮/酒半及嵩/因慷慨骂詈/流涕交颐/遂上疏/因并论邦谟谄谀黩货/状请均罢斥/以谢天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锦衣卫,官署名。原为皇帝亲军,掌管皇帝出入仪仗。后兼管刑狱,掌管巡察缉捕的权力。
B.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似簸箕。一说屈膝张足而坐。是一种卑微、尊敬的态度。
C.君主的统治地位受到内乱或外患的威胁而动摇时,臣子发兵进行援救,称为“勤王”。
D.太学,中国古代设立在京城的最高学府,历代有兴废,与国子监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地方。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链受到赏识,疾恶如仇。沈链考中进士,入京任职,上司陆炳善待沈链;权臣严嵩之子严世蕃喝酒时很放肆,遭沈链指责,严世蕃不敢计较。
B.沈链位卑忧国,敢于直谏。外族人俺答进犯京城,无礼索要贡物,沈链作为一个小吏敢于站出来坚持正义;他上疏要求抗击敌人,但皇帝不察。
C.沈链遭受挫折,秉性不改。他因为得罪皇帝,被贬到保安垦田,保安人纷纷帮助他,他和乡里人发泄对严蒿等人的不满,消息传到严嵩那里。
D.沈链含恨被杀,恶人被惩。严嵩同党杨顺为了谄媚严世蕃,诬陷沈链拜阎浩为师,听阎浩指挥,沈链最终被杀害;后来严嵩父子也遭到报应。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失事惧罪,益辇金贿嵩,贿日以重。链时时扼腕。
(2)塞外人素戆直,又谂知嵩恶,争詈嵩以快链。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汪世显,字仲明,巩昌盐川人。仕金,屡立战功,官至镇远军节度使。金亡,郡县望风款附,世显独守城,及皇子阔端兵临城下,始率众降。皇子曰:“吾征四方,所至皆下,汝独固守,何也?”对曰:“臣不敢背主失节耳。”又问曰:“金亡已久,汝不降,果谁为耶?”对曰:“大军迭至,莫知适从,惟殿下仁武不杀,窃意必能保全阖城军民,是以降也。”皇子大悦,承赐世显章服,官从其旧。即从南征,断嘉陵,捣大安。田杨诸蛮结阵迎敌世显以轻骑驰挠之宋曹将军潜兵相为掎角世显单骑 突之杀数十人黎明,大军四合,杀其主将,入武信,遂进逼资、普。乘胜定资州,略嘉定、峨眉。进次开州。时方泥潦,由间道攀缘以达。宋军次万州南岸,世显即水北造船以疑之。夜从上游鼓革舟袭破之,宋师大扰。追奔至夔峡,过巫山,与宋援军遇,斩首三千余级。

明年师还,攻重庆,会大暑,乃罢归。觐太宗,赐金符,易其名曰中山,且历 数其功。世显拜谢曰:“此皆圣明福德所致,臣何预焉!”辛丑,蜀帅陈隆之贻书请战,声言有众百万。皇子集诸将议之,咸谓隆之可生擒也。世显曰:“顾临敌何如,无庸夸辞为!”军薄成都,隆之战屡却,坚壁不出。其部曲田显约夜降,隆之觉之。世显曰:“事急矣!”亟梯城入救显,得与从者七十余人出。获隆之,斩之。世显复简精锐五百人,捣汉州。三日,大军薄其城,又三日,克之。

癸卯春,皇子第功,承制拜便宜总帅,秦、巩等二十余州事皆听裁决,赐虎符、锦衣、玉带。世显先已遘疾,至是加剧,皇子遣医,络绎往疗,竟不起,年四十九。

中统三年,论功追封陇西公,谥义武。延祐七年,加封隆右王。

(选自《元史·汪世显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田杨诸蛮结阵迎敌/世显以轻骑驰挠之/宋曹将军潜兵相为掎角/世显单骑突之/杀数十人/
B.田杨诸蛮结阵迎敌世显/以轻骑驰挠之/宋曹将军潜兵相为掎角/世显单骑突之/杀数十人/
C.田杨诸蛮结阵迎敌世显/以轻骑驰挠之/宋曹将军潜兵/相为掎角/世显单骑突之杀数十人/
D.田杨诸蛮结阵迎敌/世显以轻骑驰挠之/宋曹将军潜兵/相为掎角/世显单骑突之杀数十人/
【小题2】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殿下,是古代对诸侯或皇太子等的尊称。阔端是当时元朝皇帝的儿子,所以汪世显称其为殿下。
B.辛丑为干支之一,在古代可用于纪年、月、日及时辰,其前一年是庚子年。
C.制,有皇帝的命令的意思。“承制”指秉承皇帝的旨意,也是官职名,文中是后一个意思。
D.虎符是古代皇帝调兵遣将用的兵符,分为两半,其中一半由皇帝保存,另一半交给将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汪世显恪守节操,能顺势而为。金朝灭亡后,他据城独守;因仰慕元朝皇子阔端仁爱英勇而投降元朝。
B.汪世显作战勇猛,谦虚谨慎。他先后参与平定了资州、嘉定、峨眉、重庆,立下赫赫战功却不居功自傲。
C.汪世显见识不凡,处事果断。陈隆之的部下约降,被陈隆之发觉,汪世显感到情况紧急,立刻架梯救人,俘获了隆之。
D.汪世显功勋卓著,备受恩宠。他为元朝立下大功,被赐名、赐衣、赐虎符,死后也极尽哀荣。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宋军次万州南岸,世显即水北造船以疑之。
(2)世显复简精锐五百人,捣汉州。三日,大军薄其城,又三日,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