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韦机传
韦机,雍州万年人。祖元礼,隋浙州刺史。父恪,洛州别驾。机,贞观中为左千牛胄曹,充使往西突厥,册立同俄设为可汗。会石国反叛,路绝,三年不得归。机裂裳录所经诸国风俗物产,名为《西征记》。及还,太宗问蕃中事,机因奏所撰书。太宗大悦,擢拜朝散大夫,累迁至殿中监。
显庆中为檀州刺史。边州素无学校,机敦劝生徒。创立孔子庙,图七十二子及自古贤达,皆为之赞述。会契苾何力东讨高丽,军众至檀州,而滦河泛涨,师不能进,供其资粮,数日不乏。何力全师还,以其事闻。高宗以为能,超拜司农少卿,兼知东都营田,甚见委遇。有宦者于苑中犯法,机杖而后奏,高宗嗟赏,赐绢数十疋,谓曰:“更有犯者,卿即鞭之,不烦奏也。”
上元中,迁司农卿,检校园苑,造上阳宫,并移中桥从立德坊曲徙于长夏街,时人称其省功便事。有道士朱钦遂为天后所使,驰传至都,所为横恣。机囚之,因密奏曰:“道士假称中宫驱使,依倚形势,臣恐亏损皇明,为祸患之渐。”高宗特发中使慰谕机,而钦遂配流边州,天后由是不悦。仪凤中,机坐家人犯盗,为完司所劾,免官。永淳中,高宗幸东都,至芳桂宫驿,召机,令白衣检校园苑。将复本官,为天后所挤而止,俄令检校司农少卿事,会卒。子馀庆。
馀庆官至右骁卫兵曹,早卒。馀庆子岳。
岳亦以吏干著名,则天时,累转汝州司马。会则天幸长安,召拜尚舍奉御,从驾还京,因召见。则天谓曰:“卿是韦机之孙,勤干固有家风也,卿之家事,朕悉知之。”因问家人名,赏慰良久。寻拜太原尹,岳素不习武,固辞边任。由是忤旨,左迁宋州长史,历海、虢二州刺史,所在皆著威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机敦劝生徒  敦:督促
B.高宗幸东都  幸:有幸
C.为祸患之渐渐:征兆,苗头
D.超拜司农少卿超:越级,破格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够直接表明韦机勤勉能干的一组是( )
①机裂裳录所经诸国风俗物产②图七十二子及自古贤达,皆为之赞述③高宗以为能,超拜司农少卿④有宦者于苑中犯法,机杖而后奏⑤仪风中,机坐家人犯盗⑥岳亦以吏干著名
A.①⑤④B.②③⑤C.①②④D.②③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滞留蕃地期间,韦机扯裂衣裳记录所经各国的风俗物产,名为《西征记》,返回后献给了太宗皇帝。
B.边州没有学校,韦机劝勉学生创立孔子庙,画孔子的七十二弟子以及古时贤达人物的肖像,并给每幅画像写赞记。
C.有宦官在苑中犯法,韦机杖罚之后将情况上奏,得到高宗的赞赏,但却得罪了天后,最终被罢免了官职。
D.韦机的孙子叫韦岳,也因有治理才干而著名,武则天召见他,说韦岳勤勉能干确有家风,赞赏慰问了好长时间。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寻拜太原尹,岳素不习武,固辞边任。(5分)
译文:
(2)造上阳宫,并移中桥从立德坊曲徙于长夏门街,时人称其省功便事。(5分)
译文: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1-11-30 05:05: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鸿章,字少荃,安徽合肥人。父文安,刑部郎中。鸿章,道光二十七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从曾国藩游,讲求经世之学。
咸丰十一年,国藩既克安庆,谋大举东伐。会江苏缺帅,奏荐鸿章可大用,江、浙士绅亦来乞师。同治元年,遂命鸿章召募淮勇七千人,率旧部刘明传等以行。时沿江贼屯林立,乃赁西国汽舟八,穿贼道二千馀里,抵上海,特起一军,是为淮军。外国人见其衣装朴陋,辄笑之,鸿章曰:“军贵能战,非徒饰观美。迨吾一试,笑未晚也。”旋诏署江苏巡抚。美国华尔募洋兵数千,号南路军。(程)学启等将湘、淮人攻南汇,号北路军。四月,贼悉众战败南路军,华尔弃青浦走保松江。学启将千五百人屯新桥,贼围数十重,蹀尸进。鸿章亲督军来援,贼大奔,解松江围。外国军见其战,皆惊叹。自此湘、淮军威始振。七年,西捻平,加太子太保衔,以湖广总督协办大学士。八月入觐,赐紫禁城骑马。
拳匪肇乱,八国联军入京,两宫西狩。诏鸿章入朝,充议和全权大臣,兼督直隶,有“此行为安危存亡所系,勉为其难”之语。鸿章闻警兼程进,先以兵剿畿甸匪,孑身入京,左右前后皆敌军,日与其使臣将帅争盟约,卒定和约十二款。大乱之后,公私荡然。鸿章奏陈善后诸务。开市肆,通有无,施粥散米,中外帖然。积劳呕血薨,年七十有九。事闻,两宫震悼,锡祭葬,赠太傅,晋封一等侯,谥文忠。并命於京师特建专祠。汉臣祀京师,盖异数也。
及八国定盟其使臣大将多后进视鸿章皆丈人行也故兵虽胜未敢轻中国。自壮至老,未尝一日言退,尝以曾国藩晚年求退为无益之请,受国大任,死而后已。马关定约还,论者未已,或劝之归。鸿章则言:“於国实有不能恝然之谊,今事败求退,更谁赖乎?”其忠勤皆类此。既平大难,独主国事数十年,内政外交,常以一身当其冲,国家倚为重轻,名满全球,中外震仰,近世所未有也。生平以天下为己任,忍辱负重,庶不愧社稷之臣;惟才气自喜,好以利禄驱众,志节之士多不乐为用,缓急莫恃,卒致败误。疑谤之起,抑岂无因哉?
(节选自《清史稿·李鸿章传》)
(注)①贼:太平军。②恝(jiá):忽视,不在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八国定/盟其使臣/大将多后进/视鸿章/皆丈人行也/故兵虽胜/未敢轻中国
B.及八国定/盟其使臣/大将多后进/视鸿章皆丈人行也/故兵虽胜/未敢轻中国
C.及八国定盟/其使臣大将多后进/视鸿章皆丈人行也/故兵虽胜/未敢轻中国
D.及八国定盟/其使臣大将多后进/视鸿章/皆丈人行也/故/兵虽胜/未敢轻中国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庶吉士, 中国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在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
B.“署江苏巡抚”的“署”,即署理,凡官员出缺或离任,某人代理、暂任或试充其官职,是为署某职。
C.“加太子太保衔”中的“加”,是指“加官”,即于原有官职外,兼领的其他官职,以示尊崇。如北宋蔡京,本职为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右相),加太师衔。
D.社稷,分别是谷神和土神。由于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此二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后来人们就用“社稷”来代表国家。如,“江山社稷”、“社稷之危”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鸿章文武双全。道光二十七年中进士后,因颇具潜力而入馆阁修文,受曾国藩影响,学问思想甚务实。后更受曾国藩提携,建立淮军以安天下。自此发迹,甚为朝廷倚重,得以叱咤军政两界。
B.李鸿章行事务实。淮军初建,器物寒陋,甚为外国人所讥。然其着力于根本,攻杀骁勇,战绩斐然,一战使洋人另眼待;八国联军退去后,他恢复秩序,安济百姓,再次令中外叹服。
C.李鸿章忠义立世,铁肩担道,屡屡在国家危亡的关头力挽狂澜。他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不耽于名节之毁誉。故虽为汉人,却深受倚重,在满清朝廷大权独揽。同时也招致志节之士的嫉妒与掣肘,导致很多事情被耽误,被人怀疑和毁谤。
D.李鸿章胆气过人。初募七千淮勇,即敢携刘铭传等部将纵贯太平军重兵据守的长江辖区,直插上海建军;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太后、皇帝西逃,李鸿章以直隶总督、议和全权大臣的身份“单刀赴会”,在虎狼环伺的绝境中为国家争取最后的利益。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学启将千五百人屯新桥,贼围数十重,蹀尸进。
(2)鸿章闻警兼程进,先以兵剿畿甸匪,孑身入京,左右前后皆敌军,日与其使臣将帅争盟约,卒定和约十二款。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公,名燧,字洵美,汝州郏城人也。天宝末,安禄山拥幽陵之师南向,以光禄卿贾循为留后,燧以书干循,劝诛逆将向润容等,循疑留不决,竟及于祸。宝应中,陈郑节度李凉公移镇上党,雅知公才,表为晋州赵城尉。时王师既破史朝议,乃复河洛,有回鹘可汗之助,因肆暴而归,功自负,其强难屈,李凉公使上介致饩①,皆惧不敢行。公官方解巾②,急病不让,径诣其垒。申明要约,气盛词直,虏皆优从。可汗乃授以旗帜,委之供办,且曰:“有犯禁者,公其之。”于是藩部肃然,莫不畏服。

河北副元帅仆固怀恩,居将相之重,恃父子之勇,可汗又其子婿也,借之为援,将有异图。公密觇其情,请之备。初,伪范阳节度使李怀仙,与相、卫、恒、定等四帅相继来降,

怀恩结为党助,奏复其职。至是众据汾上,子玚围太原,相、卫馈运,以相掎角。公至安阳,说其帅曰:“怀恩憯刻以逞欲,其子轻佻而好胜,人人自为计,坐待帐下之变耳?”深陈利病,劝喻激切,由是感公言,至涕泣改图。约怀仙等三人,奉章献款。既回鹘北归,怀恩与玚继死。公之明识远略,皆此类也。

大历十年,夏五月,汴宋兵马使李灵耀以濮阳叛,俄据浚郊,国家始务靖叛,特屈常宪,因以节度留后授之,而又结魏师以东郡,不利。六月,诏公与淮西节度李忠臣夹攻之。时寇锋盛,忠臣每战皆北,将弃师以免者数矣,公激以壮志,或绐之吉梦。忠臣既惭愤,引师复还。

先是忠臣军汴南,公军汴北,每与虏,所向无前,初败之于荥泽,又破之于西梁固。至是灵耀以其勇悍者八千人,号为“饿狼营”,尽锐来拒,公引部决战,遂胜入大梁。翌日,馀党以城内八千人降于公,公悉让忠臣,退于坂桥,其士吏掳获,悉以家财购而复之,大梁之人,至今知感。履险则忠以尽敌,成功则让以保身,此又将帅之明哲也。

(节选自唐代权德舆《司徒兼侍中上柱国北平郡王赠太傅马公行状》,有删改)

(注释)①上介:古代官名。致饩:馈赠礼物。
②解巾:巾,古代隐士常戴的一种头巾,后用解巾代指出任官职。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犯禁者,公其之   董:关注
B.至是众据汾上 拥:聚集
C.而又结魏师以东郡  略:劫掠
D.每与虏,所向无前 角:作战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功自负 焉用亡郑陪邻
B.请之备 秦王不怿,一击缶
C.约怀仙等三人  不如善遇之
D.忠臣既惭愤    不出,火
【小题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寇锋盛,忠臣每战皆北,将弃师以免者数矣,公激以壮志,或绐之吉梦。
(2)履险则忠以尽敌,成功则让以保身,此又将帅之明哲也。
【小题4】文言文阅读材料中有三个故事体现了马燧的“明识远略”,请简要概括。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车胤,字武子,南平人也。曾祖浚,吴会稽太守。父育,郡主簿。太守王胡之名知人,见胤于童幼之中,谓胤父曰:“此儿当大兴卿门,可使专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及长,风姿美劭,机悟敏速,甚有乡曲之誉。桓温在荆州,辟为从事,以辩识义理深重之。引为主簿,稍迁别驾、征西长史,遂显于朝廷。时惟胤与吴隐之以寒素博学知名于世。又善于赏会,当时每有盛坐而胤不在,皆云:“无车公不乐。”谢安游集之日,辄开筵待之。

宁康初,以胤为中书侍郎、关内侯。孝武帝尝讲《孝经》,仆射谢安侍坐,尚书陆纳侍讲,侍中卞眈执读,黄门侍郎谢石、吏部郎袁宏执经,胤与丹阳尹王混擿句,时论荣之。累迁侍中。太元中,增置太学生百人,以胤领国子博士。其后年,议郊庙明堂之事,胤以“明堂之制既甚难详且乐主于和礼主于敬故质文不同音器亦殊既茅茨广厦不一其度何必守其形范而不弘本顺时乎!九服咸宁,四野无尘,然后明堂辟雍可光而修之”。时从其议。又迁骠骑长史、太常,进爵临湘侯,以疾去职。俄为护军将军。时王国宝谄于会稽王道子,讽八坐启以道子为丞相,加殊礼。胤曰:“此乃成王所以尊周公也。今主上当阳,非成王之地,相王在位,岂得为周公乎!望实二三,并不宜尔,必大忤上意。”乃称疾不署其事。疏奏,帝大怒,而甚嘉胤。

隆安初,为吴兴太守,秩中二千石,辞疾不拜。加辅国将军、丹阳尹。顷之,迁吏部尚书。元显有过,胤与江绩密言于道子,将奏之,事泄,元显逼令自裁。俄而胤卒,朝廷伤之。   

(节选自《晋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明堂之制既甚难详/且乐主于和礼/主于敬/故质文不同/音器亦殊/既茅茨广厦不一其度/何必守其形范而不弘本顺时乎
B.明堂之制既甚难详/且乐主于和礼/主于敬/故质文不同/音器亦殊/既茅茨广厦不一/其度何必守其形范而不弘本顺时乎
C.明堂之制既甚难详/且乐主于和/礼主于敬/故质文不同/音器亦殊/既茅茨广厦不一其度/何必守其形范而不弘本顺时乎
D.明堂之制既甚难详/且乐主于和/礼主于敬/故质文不同/音器亦殊/既茅茨广厦不一/其度何必守其形范而不弘本顺时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学生,明朝、清朝时太学即国子监的俗称,在国子监就读的学生即被称作“太学生”。
B.明堂辟雍,中国古代最高等级的皇家礼制建筑之一,用以朝会诸侯、发布政令、祭天和配祀宗祖等。
C.八坐即“八座”,是朝廷执事大臣的合称,晋代包括尚书令、左右仆射、诸曹尚书,但不管几人,皆用此称。
D.吏部尚书,古代六部中吏部的最高行政长官,吏部掌管官吏任免、升降、考核、封勋以及典礼等事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车胤博学多才,享有美誉。车胤虽家中贫寒,但勤奋不倦,曾以囊萤照明读书,学识广博;年长后辩义识理,知名于世。
B.车胤异于常人,深得赏识。车胤年幼时就得到善于知人的太守王胡之的肯定,长大后更得荆州刺史桓温的器重,多次升职。
C.车胤讲求实际,善明事理。朝廷讨论郊庙明堂之事,车胤认为,天下安定后才可以大修明堂辟雍,朝廷听从了他的建议。
D.车胤为官公正,敢作敢为。在王国宝讨好司马道子一事上,皇上对车胤直言相谏感到愤怒,但又因其忠心耿耿而更加欣赏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长,风姿美劭,机悟敏速,甚有乡曲之誉。
(2)望实二三,并不宜尔,必大忤上意。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程千里,京兆人。身长七尺,骨相魁岸,有勇力。本碛西募人,累以戎勋,官至安西副都护。天宝十一载,授御史中丞。十二载,兼北庭都护,充安西北庭节度使。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曰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后有诏移献忠部落隶幽州,献忠素与禄山有隙,惧不奉诏,乃叛归碛北,数为边患。玄宗愤之,命千里将兵讨之。
十二载十一月,千里兵至碛西,以书喻葛禄,令其相应。献忠势穷,归葛禄部。葛禄缚献忠并其妻子及帐下数千人,送之千里,飞表献捷,天子壮之。十三载三月,千里献俘于勤政楼,斩之于朱雀街,以功授右金吾卫大将军同正,仍留佐羽林军。禄山之乱,诏千里于河东召募,充河东节度副使、云中太守。
十五载正月,迁上党郡长史、特进,摄御史中丞,以兵守上党。贼来攻城,屡为千里所败,以功累加开府仪同三司、礼部尚书、兼御史大夫。
至德二年九月,贼将蔡希德围城,数以轻骑挑战。千里恃其骁果开悬门率百骑欲生擒希德劲骑搏之垂将擒而希德救兵至千里敛骑而退桥坏坠坑反为希德所执仰首告诸骑曰:“非吾战之过,此天也!为我报诸将士,乍可失帅,不可失城。”军人闻之泣下,昼夜严兵城守,贼竞不能拔。千里至东都.安庆绪舍之,伪署特进,囚之客省。及庆绪败走,为严庄所害。
其年十二月,上御丹凤楼大赦,节文曰:“忠臣事君,有死无贰;烈士徇义,虽殁如存。其李憕、卢奕、袁履谦、张巡、许远、张介然、蒋清、庞坚等,即与追赠,访其子孙,厚其官爵,家口深加优恤。”自是赦恩,无不该于节义,而程千里终以生执贼庭,不沾褒赠。
[选自《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七下(列传第一百三十七)》]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千里恃其骁/果开悬门/率百骑欲生擒希德/劲骑搏之/垂将擒而/希德救兵至/千里敛骑而退桥/坏坠坑反/为希德所执/
B.千里恃其骁/果开悬门/率百骑/欲生擒希德/劲骑搏之/垂将擒而希德救兵至千里/敛骑而退桥/坏坠坑反/为希德所执/
C.千里恃其骁果/开悬门/率百骑欲生擒希德劲骑/搏之/垂将擒/而希德救兵至千里/敛骑而退/桥坏坠坑/反为希德所执/
D.千里恃其骁果/开悬门/率百骑/欲生擒希德/劲骑搏之/垂将擒而希德救兵至/千里敛骑而退/桥坏坠坑/反为希德所执/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迁” 古代指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有时也指贬谪、放逐。如“左迁”。
B.“表”古代臣子给君主的奏章,表有分条陈述之意,多用于臣向君表白心迹,陈请谢贺。
C.御史中丞:官名,汉朝为御史大夫的次官,唐复置御史大夫,亦往往缺位,仍以中丞代行其职。
D.京兆:地名,古代的二级行政单位,所管辖范围大致相当于陕西西安及其附近所属地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程千里,身材魁梧,孔武有力,作战勇敢,屡有功勋,被任命为安西副都护,后被授予御史中丞等职务。
B.突厥首阿布思先率众归附唐朝,被赐李姓,名献忠,其部落隶属朔方军,后划归幽州管辖时又私自叛逃,程千里奉命率兵讨伐他,在葛禄的帮助下将其缉拿归案。
C.安禄山叛乱的时候,程千里奉诏在河东招兵买马,被任命为河东节度副使和云中太守,后又改任他职,多次击退叛贼的进攻。
D.程千里在与贼将蔡希德决战之时,因吊桥坍塌而失足被擒,但他不为所诱,坚守气节,终遭蔡希德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