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
林聪,字季聪,宁德人。正统四年进士。景泰元年进都给事中。时方多故,聪慷慨论事,无所讳。中官单增督京营有宠,朝士稍忤者辄遭辱。家奴白昼杀人,夺民产,侵商税。聪发其奸,下诏狱。获宥。增自是不敢肆。
四年春,上言夺情非令典,请永除其令。帝纳之。正统中,福建银场额重,民不堪。聪恐生变,请轻之。时弗能用,已果大乱。及是复极言其害,竟得减免。先是,吏部尚书何文渊以聪言下狱,致仕去。吏部除副使罗篪为按察使,参政李辂、佥事陈永为布政使。聪疏争之,并言山西布政使王瑛老,宜罢。篪等遂还故官,瑛致仕。
御史白仲贤以久次擢广东按察使聪言仲贤奔竞不当超擢乃迁镇江知府兵部主事吴诚夤缘得吏部聪劾之遂改工部。诸司惮聪风裁,聪所言,无敢不奉行者,吏部尤甚。英宗复辟,超拜左佥都御史,出振山东饥,活饥民百四十五万。还进右副都御史,以便宜,擒戮渠魁数人,余悉解散。母忧起复,再辞。不许。天顺四年,曹钦反。将士妄杀,至割乞儿首报功,市人不敢出户。聪署院事,急令获贼者必生致,滥杀为止
成化七年代王越巡抚大同。岁余,遇疾致仕。再岁,以故官起掌南院。前掌院多不乐御史言事,聪独奖励之。或咎聪,聪曰:“己既不言,又禁他人言,可乎?”十三年秋,召拜刑部尚书,寻加太子少保。聪以旧德召用,持大体,秉公论,不严而肃,时望益峻。十五年,偕中官汪直、定西侯蒋琬按辽东失事状。直庇巡抚陈钺,聪不能争,论者惜焉。十八年乞归不得,卒于位,年六十八。赠少保,谥庄敏。
聪为谏官,严重不可犯。实恂恂和易,以故不肖者畏之,而贤者多乐就焉。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五》,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御史白仲贤以久/次擢广东按察使/聪言仲贤奔竞不当/超擢/乃迁镇江知府/兵部主事吴诚夤缘得吏部/聪劾之/遂改工部
B.御史白仲贤以久次/擢广东按察使/聪言仲贤奔竞/不当超擢/乃迁镇江知府/兵部主事吴诚夤缘得吏部/聪劾之/遂改工部
C.御史白仲贤以久/次擢广东按察使/聪言仲贤奔竞/不当超擢/乃迁镇江知府/兵部主事吴诚夤缘得吏部/聪劾之/遂改工部
D.御史白仲贤以久次/擢广东按察使/聪言仲贤奔竞不当/超擢/乃迁镇江知府/兵部主事吴诚夤缘得吏部/聪劾之/遂改工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诏狱:主要是指九卿、郡守一级的二千石高官有罪,需皇帝下诏书始能系狱的案子。也可指由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意为此监狱的罪犯都是由皇帝亲自下诏书定罪。
B.夺情:又称夺情起复,意思是为国家夺去了孝亲之情,可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不参加吉礼;夺情时常发生在战场将士身上。也指减少居丧期间的哀痛之情。
C.复辟:指失位的君主复位,或被消灭的制度复活;也可意指恢复。明英宗曾亲征瓦刺被俘,京师别立代宗;英宗还朝,被尊为太上皇。后其发动政变,复位为帝。
D.致仕:意为交还官职,“还禄位于君”,即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指官员辞职归家。古人“致仕”的年龄为六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林聪仗义执言。不少佞臣因之下狱或贬官。林聪勇于发现单增家奴仆的罪行,并将奴仆关进诏狱;他极力上奏反对罗篪等人的升职,最终使之回到以前所居官职。
B.林聪体恤百姓。福建银税繁重,他屡次请减;山东发生饥荒,他赈救百姓。朝廷平定曹钦叛乱时,有将士滥杀无辜,屠戮乞儿,斩首报功,他予以坚决制止。
C.林聪刚正不阿。各部门官员都忌惮他;他所说的话,没有敢不执行的人,吏部尤其严重。为人不严而肃,担任谏官,从来不犯严重的错误,贤德之人喜欢接近他。
D.林聪宽厚平易。进升右副都御史后,他能斟酌事宜自行决断,只捕杀作乱之人的首领,其余人等全都放归生路;查究辽东事时,能庇护巡抚陈钺。他在当时很有德望。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弗能用,已果大乱。及是复极言其害,竟得减免。
(2)聪署院事,急令获贼者必生致,滥杀为止。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2-07 02:16:2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山云,徐人。父青,以百户从成祖起兵,积功至都督佥事。貌魁梧,多智略。初袭金吾左卫指挥使。数从出塞,有功。时幼军二十五所,隶府军前卫,掌卫者不任事,更命云及李玉等五人抚戢之。仁守立,擢行在中军都督佥事。
宣德元年改北京行都督府,命偕都御史王彰自山海抵居庸,巡视关隘,以便宜行事。帝征乐安,召辅郑王、襄王居守。
明年,柳、庆蛮韦朝烈等掠临桂诸县。三年正月命佩征蛮将军印,充总兵官往镇。云至,讨朝烈。贼保山巅山峻险挂木于藤垒石其上官军至辄断藤下木石无敢近者。云夜半束火牛羊角,以金鼓随其后,驱向贼。贼谓官军至,亟断藤。比明,木石且尽,众噪而登,遂尽破之。其秋,雒容蛮出掠,遣指挥王纶破之。云上纶功,并劾其杀良民罪,帝宥纶而心重云。
云谋勇深沉,而端洁不苟取。广西镇帅初至,土官率馈献为故事。帅受之,即为所持。云始至,闻府吏郑牢刚直,召问曰:“馈可受乎?”牢曰:“洁衣被体,一污不可湔,将军新洁衣也。”云曰:“不受,彼且生疑,奈何?”牢曰:“黩货,法当死。将军不畏天子法,乃畏土夷乎?”云曰:“善。”尽却馈献,严驭之。由是土官畏服,调发无敢后者。云所至,询问里老,抚善良,察诬枉,土人皆爱之。
英宗即位,云坠马伤股。帝遣医驰视。以病请代,优诏不许。进右都督。正统二年上言:“浔州与大藤峡诸山相错,瑶寇出没,占耕旁近田。左右两江土官,所属人多田少。其狼兵素勇,为贼所畏。若量拨田州土兵于近山屯种,分界耕守,断贼出入。不过数年,贼必坐困。”报可。嗣后东南有急,辄调用狼兵,自此始也。明年冬,卒于镇。赠怀远伯,谥忠毅。广西人思云不置,立祠肖像祀焉。
(《明史列传第五十四》)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贼保山/巅山峻险/挂木于藤/垒石其上/官军至/辄断藤下/木石无敢近者
B.贼保山巅/山峻险/挂木于滕垒石/其上/官军至/辄断藤下木石/无敢近者
C.贼保山巅/山峻险挂木于藤/垒石其上/官军至/辄断藤下木石/无敢近者
D.贼保山/巅山峻险/挂木于滕垒石/其上/官军至/辄断藤下/木石无敢近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擢,授予官职。与“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的“除”同义。
B.蛮,中国古代对长江中游及其以南地区少数民族的泛称。
C.优诏,由皇帝颁发的褒美嘉奖的诏书。
D.赠,古代皇帝对己死官员加封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云机智多谋且立有功勋,受到朝廷的认可与信任。皇帝命他协同都御史王彰从山海关到居庸关,巡视沿途关隘,可以相机行事。
B.韦朝烈的部队据天险固守。山云施妙计,将角上捆绑火把的牛羊驱向敌阵,使他们难辨虚实,产生麻痹心理,从而一举攻破。
C.府吏郑牢以新洁衣作比,消除了山云心头的顾虑,让他勇于打破惯例,拒绝士官贿赂,树立了权威,为以后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D.朝廷采纳了山云调用狼兵屯田耕种的建议,既解决了两江士官人多田少的问题,又切断了贼人进出之路,可谓一举两得。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李将军列传》)
(2)《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太史公自序》)

同类题2

文言文阅读
翁正春,字兆震,侯官人。万历二十年擢进士第一,授修撰,累少詹事。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正春极言阙失不报明年秋万寿节正春献八箴:曰清君心,遵祖制,振国纪,信臣僚,宝贤才,谨财用,恤民命,重边防。帝不省。王贵妃,久不卜葬,正春以为言。命偕中官往择地,得吉。中官难以烦费,正春勃然曰:“贵妃诞育元良,奈何以天下俭乎?”奏上,报可。
琉球中山王遣使入贡,正春言:“中山已入于倭,今使臣多倭人,贡物多倭器,绝之便;否亦宜诏福建抚臣量留土物,毋俾入朝。”帝是之。四十年,进士邹之麟分校乡试,私举子童学贤,为御史马孟祯等所发。正春议黜学贤,谪之麟,而不及主考官。给事中赵兴邦、亓诗教因劾正春徇私。正春求去,不许。顷之,言官发韩敬科场事。正春坐敬不谨,敬党大恨。诗教复劾正春,正春疏辩,益求去。帝虽慰留,然自是不安其位。寻改吏部,掌詹事府,以侍养归。天启元年起礼部尚书,协理詹事府事。抗论忤魏忠贤,被旨谯责。明年,御史赵胤昌希指劾之,正春再疏乞归。帝以正春尝为皇祖讲官,特加太子少保,赐敕驰传,异数也。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
(节选自《明史•翁正春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正春极言/阙失不报/明年秋/万寿节/正春献八箴/
B.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正春极言阙失/不报/明年秋/万寿节/正春献八箴/
C.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正春极言阙失/不报/明年秋/万寿节/正春献八箴/
D.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正春极言/阙失不报/明年秋/万寿节/正春献八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左迁专指降官贬谪,比如白居易就曾左迁为九江郡司马。
B.薨,是死的意思。古代天子去世叫崩,诸侯死为薨,大夫死曰卒,士亡曰不禄,百姓亡称死。
C.吏部,隋唐、五代时为尚书省六部之首,掌管天下文职官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
D.乞归,封建时代官员请假回家的专用语。类似的说法还有乞骸骨、乞身、解印、解甲归田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翁正春才学过人,敢于直谏。万历二十年,考中进土第一名,授职为修撰,后又担任皇帝的讲官。他曾经向皇帝提出八点忠告,却没被采纳。
B.翁正春审时度势,建言得当。他知道琉球中山王已经归附倭寇,就建议皇帝和他们断绝往来,不要让他们到京都朝贡。皇帝对此表示赞同。
C.翁正春为官正直,不惧权贵。虽然韩敬的党羽很恼恨翁正春,但他坚持认为韩敬在科场徇私舞弊,有罪。后来又拂逆魏忠贤,被下旨责备。
D.翁正春严肃庄重,作风正派。他气质风度峻肃,整天不讲轻慢的话,即使疲倦也不东歪西靠,眼睛不四处乱看,看见他的人无不肃然起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进士邹之麟分校乡试,私举子童学贤,为御史马孟祯等所发。
(2)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国维,字玉笥,东阳人。天启二年进士,授番禺知县。崇祯元年,擢刑科给事中,劾罢副都御史杨所修、御史田景新,皆魏忠贤党也。已,陈时政言:“陛下求治太锐,综核太严。拙者局蹐①以避咎巧者委蛇以取容谁能展布四体为国家营职业者故治象精明而腹心手足之谊实薄此英察宜敛也臣同官还朝十日,旁措一词,遂蒙谴谪。不可稍加薄罚,示优容之度乎?此上下宜洽也。”然帝终不能尽听。京师地震,规弊政甚切,迁太常少卿。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安庆等十府。其冬,流贼犯桐城,官军覆没。国维方壮年,一夕须发顿白。明年正月,贼攻潜山,知县赵士彦重伤卒,攻太湖,知县金应元、训导扈永宁被杀。国维至,解桐围,

遣守备朱士胤趋潜山,把总张其威趋太湖。十二月,诸城并全。携山民桀石以投贼,贼多死,乃越英山、霍山而遁。所属郡灾伤,国维辄为请命,筑太湖、繁昌二城,建苏州九里石塘及平望内外塘、长洲至和等塘,修松江捍海堤,浚镇江及江阴漕渠,并有成绩。十四年夏,颍州盗起,改兵部右侍郎兼督淮、徐、临、通四镇兵,护漕运。大盗李青山众数万,据梁山泺,遣其党分据韩庄等八闸,运道为梗。时周廷儒赴召北上,青山谒之,言率众护漕,非乱也。延儒许言于朝,授以职,而青山竟截漕舟,大焚掠,迫临清。国维合所部兵击降之,献俘于朝,磔诸市。会开封陷,河北震动,条防河数策,常亦纳之。寻叙颍州讨贼功,加太子太保,荫锦衣佥事。吏部尚书徐石麒去位,众议归国维。马士英不用,用张捷,国维乃乞省亲归。十六年四月,清兵入畿辅,国维朝鲁王于台州,请其监国,总兵官方国安亦自金华至。马士英素善国安。匿其军中,欲入朝,国维骇其十大罪,乃不敢入。逾月,南都覆,鲁王不数日出降,国安等诸军乏饷溃,国维遂还守东阳。六月,知势不可支,作绝命词三章,赴水死,年五十有二。

(节选自《明史·张国维传》)

(注)①局蹐:小心谨慎。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拙者局蹐以避咎/巧者委蛇以取容/谁能展布四体为国家/营职业者故治象精明/而腹心手足之谊实薄此/英察宜敛也/
B.拙者局蹐以避咎/巧者委蛇以取容/谁能展布四体/为国家营职业者/故治象精明/而腹心手足之谊实薄/此英察宜敛也/
C.拙者局蹐以避咎/巧者委蛇以取容谁/能展布四体为国家营职业者/故治象精明/而腹心手足之谊实薄/此英察宜敛也/
D.拙者局蹐以避咎/巧者委蛇以取容谁/能展布四体/为国家营职业者/故治象精明/而腹心手足之谊实薄此/英察宜敛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县,一种官名,秦汉以来县令为一县的主官。宋常派遣京朝官为县的长官,管理一县行政,称“知县事”,简称知县。
B.巡抚在文中指的是一种官职名,又称抚台,是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专职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因“巡行天下,抚军安民”而得名。
C.省亲是一种回家乡看望父母或其他尊亲的礼俗,《红楼梦》中“荣国府归省庆元宵”的“归省”也指这一礼俗。
D.漕运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将征自田赋的部分粮食运往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的一种运输方式,分河运、水陆递运和海运三种形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国维敢于直言进谏,他大胆弹勤罢免了魏忠贤的党羽,之后又指出皇帝在考核官吏方面存在的弊病,但皇帝最终并没有完全听取他的意见。
B.张国维心系百姓,当他管辖的郡遭遇灾害时,张国维立即替老百姓向朝廷请命,主持修建了大量水利工程,做出了政绩。
C.张国维忠于职守,大盗李青山在水路上胡作非为、大肆焚掠,张国维联合军队将其部击溃,并把他交给朝廷处置。
D.张国维忠贞不屈,清兵入京后,他朝见鲁主并监理国家大事。当鲁王出降、各路军队溃败后,张国维自知势不可支,宁死不降。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2)马士英素善国安,匿其军中,欲入朝,国维劾其十大罪,乃不敢入。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盛应期,字思徵,吴江人。弘治六年进士。授都水主事,出辖济宁诸闸。太监李广家人市私盐至济,畏应期,投盐水中去。会南京进贡内官诬应期阻荐新船,广从中构,逮应期及主事范璋下诏狱。璋管卫河,亦忤中贵者也。狱具,谪云南驿丞。正德初,历云南佥事。武定知府凤应死,其妻摄府事,子朝鸣为寇。应期单车入其境,母子惶怖,归所侵。策凤氏终乱,奏降其秩,设官制之,寝不行,后卒叛

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讨平天全六番招讨使高文林。会泉江僰蛮普法恶作乱,富顺奸民谢文礼、文义附之。法恶死,指挥何卿等先后讨诛文礼、文义。应期赉银币,以忧归。嘉靖二年,起故官,巡抚江西。宸濠乱后,疮痍未复,奏免杂调缗钱数十万,请留转输南京米四十七万,银二十万,以食饥民。又令诸府积谷备荒至百余万。寻进兵部右侍郎,总督两广军务。将行,籍上积谷数。帝以陈洪谟代,而奖赉应期。后洪谟积益多,亦被赉。应期至广,偕抚宁侯朱麒督参将李璋等,讨平思恩土目刘召,复赉银币。朝议大征岑猛。应期条上方略七事,言广兵疲弱不可用,麒等恚。会御史许中劾应期暴虐,麒等因相与为流言。御史郑洛书复劾应期贿结权贵。应期已迁工部侍郎,引疾归。

六年,黄河水溢入漕渠,沛北庙道口淤数十里,粮艘为阻,侍郎章拯不能治。尚书胡世宁、詹事霍韬、佥事江良材请于昭阳湖东别开漕渠,为经久计。议未定,以御史吴仲言召拯还,即家拜应期右都御史以往。应期乃议于昭阳湖东,北进江家口,南出留城口,开浚百四十余里。较疏旧河力省而利永夫六万五千银二十万两克期六月工未成会旱灾言者多谓开河非计帝令罢役,应期请展一月竟其功,不听。初,应期请令郎中柯维熊分浚支河,维熊力赞新河之议,至是亦言不便。应期上章自理,帝怒,诏与维熊俱夺职。后更赦,复官致仕,卒。

(节选自《明史·盛应期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较疏旧河力省而利永夫/六万五千银/二十万两克期六月/工未成/会旱灾/言者多谓开河非计/
B.较疏旧河/力省而利永/夫六万五千/银二十万两/克期六月/工未成会旱灾/言者多谓/开河非计/
C.较疏旧河力省而利永/夫六万五千/银二十万两/克期六月/工未成/会旱灾/言者多谓开河非计/
D.较疏旧河/力省而利永/夫六万五千银/二十万两/克期六月/工未成/会旱灾/言者多谓开河非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贵”指有权势的太监。中,即禁中,指宫中;贵,地位显贵。太监本为官名,是中国古代专供古代都城皇室役使的官员。寺人、内官、内侍、内臣、中官也指太监。
B.“起故官”,指被启用任原官职。在明清时多指服父母丧满期后重新启用,任原官职。
C.“忧”即居丧,多指为父母居丧。古代的“丁忧”,是遭逢居丧之意。古代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制。因特殊原因国家强招丁忧的人为官,叫做“夺情”。
D.“工部侍郎”是明清两朝六部之一工部的最高长官。工部为管理全国工程事务的机关。凡全国之土木、水利工程,机器制造工程(包括军器、军火、军用器物等),矿冶、纺织等官办工业无不综理。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盛应期颇有政名。李广的家人贩私盐,怕盛应期知晓,将盐投入水中后离开;在盛应期只身来武定时,知府凤应的妻儿吓得惶恐不安。
B.盛应期关爱黎庶。为饱受战争创伤的百姓奏免了几十万缗钱的赋税,申请了数以万计的救灾钱粮,并安排各府积极储备粮食以备荒年。
C.盛应期仕途坎坷。得罪了太监李广,遭诬陷被贬为云南驿丞;开罪了抚宁侯朱麒,招来他们的流言;御史郑洛书还弹劾他以钱物结交权贵。
D.盛应期治河未竟。盛应期接替章拯治水,提出了具体的治理措施,却遇旱灾。由于柯维熊认为开凿河道不适宜,皇帝命令停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策凤氏终乱,奏降其秩,设官制之,寝不行,后卒叛。
(2)帝遽令罢役,应期请展一月竟其功,不听。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吴道南,字会甫,崇仁人。万历十七年进士及第。授编修,进左中允。直讲东宫,太子偶旁瞩,道南即辍讲拱俟,太子为改容。历左谕德少詹事。擢礼部右侍郎,署部事。
道南遇事有操执,明达政体:朝鲜贡使归,请市火药,执不予。土鲁番贡玉,请勿纳。辽东议开科试士,以岩疆当重武,格不行。父丧归。服阕,即家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与方从哲并命。三辞不允,久之始入朝。故事,廷臣受官,先面谢乃莅任。帝不视朝久,皆先莅任。道南至,不获见,不敢入直。同官从哲为言,帝令先视事,道南疏谢。居数日,言:“臣就列经旬,仅下瑞王婚礼一疏。他若储宫出讲、诸王豫教、简大僚、举遗失、撤税使、补言官诸事,廷臣舌敝以请者,举皆杳然,岂陛下简置臣等意。”帝优诏答之,卒不行。迨帝因“梃击”之变,召见群臣慈宁宫。一道南始得面谢,自是不获再见。
道南辅大政不为诡随,颇有时望。岁丙辰,偕礼部尚书刘楚先典会试。吴江举人沈同和者,副都御史季文子,目不知书,贿礼部吏,与同里赵鸣阳联号舍。其首场七篇,自坊刻外,皆鸣阳笔也。榜发,同和第一,鸣阳亦中式,都下大哗。道南等亟检举,诏令覆试。同和竞日构一文。下吏,戍烟瘴,鸣阳亦除名。
先是汤宾尹科场事实道南发之其党侧目御史李嵩周师旦遂连主论道南而给事中刘文炳攻尤力道南疏辨乞休颇侵文炳。文炳遂极诋,御史张至发助之。道南不能堪,言:“台谏劾阁臣,职也,未有肆口谩骂者。臣辱国已甚,请立罢黜。”帝雅重道南,谪文炳外任,夺嵩等俸。御史韩浚、朱堦救文炳,复诋道南。道南益求去。杜门逾年,疏二十七上,帝犹勉留。会继母讣至,乃赐道里费,遣行人护归。天启初,以覃恩即家进太子太保。居二年卒。
(《明史·卷第二百一十七》,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先是/汤宾尹科场事/实道南发之/其党侧目/御史李嵩/周师旦遂连章论道南/而给事中刘文炳攻尤力/道南疏辨乞休/颇侵文炳/
B.先是汤宾尹科场事/实道南发之其党/侧目御史李嵩/周师旦遂连章论道南/而给事中刘文炳攻尤力/道南疏/辨乞休/颇侵文炳/
C.先是/汤宾尹科场事实/道南发之/其党侧目/御史李嵩/周师旦遂连章论道南/而给事中刘文炳攻尤力/道南疏/辨乞休/颇侵文炳/
D.先是/汤宾尹科场事/实道南发之其党/侧目御史李嵩/周师旦遂连章论道南/而给事中刘文炳攻尤力/道南疏辨乞休/颇侵文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东宫是中国古代宫殿指称,因方位得名。后专指居住东宫的储君,即太子。
C.授、进、历、擢、署、拜在文中都是和官职有关的词语,其中进、擢指提升官职,署是代理官职。
D.礼部,中国古代官署,长官为礼部尚书,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南在东宫给太子讲学时,太子有时不专心,他就设法让太子集中精神听讲。
B.道南遇事有操守和主张。坚持不卖火药给朝鲜人贡的使者,也建议不收纳吐鲁番进贡的宝玉。
C.道南敢于直谏,但他在朝廷任职,却只被皇上召见一次,一生都没有得到重用。
D.道南因为揭发汤宾尹科场事,受到了御史李嵩、周师旦等人的攻击,但依旧得到皇帝的鼓励和挽留。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优诏答之,卒不行。迨帝因“梃击”之变,召见群臣慈宁宫。
(2)台谏劾阁臣,职也,未有肆口谩骂者。臣辱国已甚,请立罢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