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执羔,字表卿,信州弋阳人。宣和六年举进士。授湖州司士曹事,俄除太学博士

建炎初,乘舆南渡。调抚州宜黄县丞。时四境傲扰,溃卒相挺为变,令大恐,不知所为,执羔谕以祸福,皆敛手听命。执首谋者斩以徇。邑人德之,至绘像立祠。

擢权礼部侍郎,充贺金生辰使。往岁奉使官得自辟其属,赏典既厚,愿行者多纳金以请,执羔始拒绝

之。知贡举。旧例,进士试礼部下,历十八年得免举。秦桧既以科第私其子,士论喧哗,为减三年以悦众。执羔言祖宗法不可乱,繇此忤桧,御史劾罢之。

起知眉州,改夔州,兼夔路安抚使。夔部地接蛮獠,易以生事。或告溱、播夷叛,其豪帅请遣兵致讨,

执羔谓曰朝廷用尔为长今一方绎骚责将焉往能尽力则贳尔一兵不可得也豪惧斩叛者以献夷人自是皆惕息

召还,复为礼部侍郎。孝宗患人才难知,执羔曰:“今一介干进,亦蒙赐召,口舌相高,殆成风俗,岂

可使之得志哉!”上曰:“卿言是也。”一日侍经筵,自言“学《易》知数,臣事陛下之日短”,已乃垂涕,上恻然。即拜本部尚书,固辞,不许。

告老,上谕曰:“祖宗时,近臣有年逾八十尚留者,卿之齿未也。”命却其章。复申前请。上度不可夺,

赐茶、药、御书,恩礼尤渥,缙绅荣之。时闽、粤、江西岁饥盗起,执羔陛辞以为言,诏遣太府丞马希言使诸路振救之。卒,年七十七。

执羔有雅度,立朝无朋比。治郡廉恕,有循吏风。手不释卷,尤通于《易》。

(选自《宋史·周执羔传》,有删改)

(注)①贳[shì]:宽纵,赦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建炎初,乘舆南渡    南渡:南迁。此处指宋高宗渡长江迁于南方建郡。
B.兼夔路安抚使 夔路:夔路路。路,宋朝地方行政单位。
C.复为礼部侍郎。 礼部:主管朝廷重要典礼、科举考试、官员俸禄。
D.立朝无朋比  朋比:勾结在一起。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执羔谓曰/朝廷用尔为长/今一方绎骚/责将焉往/能尽力则贳尔/一兵不可得也/豪惧斩叛者/以献夷人自是皆惕息
B.执羔谓曰/朝廷用尔为长/今一方绎骚/责将焉往/能尽力则贳尔一兵/不可得也/豪惧/斩叛者以献/夷人自是皆惕息
C.执羔谓曰/朝廷用尔为长/今一方绎骚责将焉/往能尽力则贳尔/一兵不可得也/豪惧/斩叛者以献/夷人自是皆惕息
D.执羔谓曰/朝廷用尔为长/今一方绎骚/责将焉往/能尽力则贳尔/一兵不可得也/豪惧/斩叛者以献/夷人自是皆惕息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学,古代设于京城的最高学府。博士,古代设置的国家最高学位。
B.知贡举,主试者称为“知贡举”,就是“特命主掌贡举考试”的意思。
C.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没的御前讲席。
D.循吏,正史中记述的那些重农宣教、奉公守法、爱民富民的地方官。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执羔铁腕治乱。他在宜黄任职,社会动荡不安,他指明利害关系,控制了局面;有少数民族作乱,他严责相关人员,使局势稳定下来。
B.周执羔铁面无私。他担任生辰使,这个职位是个肥差,愿意跟随的大多要交钱,他却拒绝请托;他因事得罪了秦桧,被秦桧弹劾罢免。
C.周执羔反对官场不良风气。周执羔回朝廷任职,皇帝感觉人才难以了解,周执羔批评当前的用人风气,并提出建议,皇帝表示赞同。
D.周执羔不恋权位,心系朝廷。他两次请求退休,第一次被皇帝挽留,第二次才得以实现愿望;他临走时还关心福建、广东等地的饥荒问题。
【小题5】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执羔曰:“今一介干进,亦蒙赐召,口舌相高,殆成风俗,岂可使之得志哉!”上曰:“卿言是也。”
(2)上度不可夺,赐茶、药、御书,恩礼尤渥,缙绅荣之。时闽、粤、江西岁饥盗起,执羔陛辞以为言,诏遣太府丞马希言使诸路振救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12-14 03:39: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居正,字叔大,江陵人。少颖敏绝伦。十五为诸生。巡抚顾璘奇其文,曰:“国器也。”嘉靖二十六年,居正成进士,改庶吉士。相徐阶辈皆器重之。迁右中允,领国子司业事。与祭酒高拱善,相期以相业。阶代严嵩首辅,倾心委居正。居正与中人冯保善。居正劝帝当尊崇两宫。故事,皇后与天子生母并称皇太后,而徽号有别。保欲媚帝生母李贵妃,风居正以并尊。居正不敢违,议尊皇后曰仁圣皇太后,皇贵妃曰慈圣皇太后,两宫遂无别。慈圣徙乾清宫,抚视帝,内任保,而大柄悉以委居正。时承平久,群盗猬起,至入城市劫府库,有司恒讳之,居正严其禁。匿弗举者,虽循吏必黜。得盗即斩决,有司莫敢饰情。盗边海钱米盈数,例皆斩,然往往长系或瘐死。居正独亟斩之,而追捕其家属。盗贼为衰止。时帝渐备六宫,太仓银钱多所宣进。居正乃因户部进御览数目陈之,谓每岁入额不敌所出,请帝置坐隅时省览,量入为出,罢节浮费。疏上,留中。帝复令工部铸钱给用,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言官请停苏、松织造,不听。居正为面请,得损大半。帝御文华殿,居正侍讲读毕,以给事中所上灾伤疏闻,因请振。复言:“上爱民如子,而在外诸司营私背公,剥民罔上,宜痛钳以法。而皇上加意撙节,于宫中一切用度、服御、赏赉、布施,裁省禁止。”帝首肯之,有所蠲贷。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及卒,帝为辍朝,谕祭九坛,视国公兼师傅者。

(节选自《明史•张居正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
B.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
C.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
D.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嘉靖,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的年号。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帝年号纪年法,年号和干支兼用等。
B.庶吉士,由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
C.织造,明清设专局供应宫中织品的皇商,江宁织造、苏州织造、杭州织造是明清两朝为宫廷供应织品的皇商。
D.户部,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六部之一。掌全国疆土、户籍、屯田、赋税、俸饷等事宜。长官为户部尚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正富有才华,深受重用。居正年少才华过人,巡抚顾璘赏识他;宰相徐阶等人器重他;居正劝皇帝尊崇两宫太后,皇帝把朝廷的大权全交给他。
B.居正为政严苛,重惩盗贼。各地群盗起事抢劫府库,居正下令捕获盗贼当即处死;盗贼偷盗沿海边境钱米超过一定数量的,居正规定马上斩首,并追捕犯人家属。
C.居正劝谏皇帝节用,救济受灾地。皇帝修缮六宫,动用国库银两,居正劝谏皇帝量入为出,节俭无谓开支,皇帝没答复;他建议宫中应节用,以此救济受灾各地,皇帝没有采纳。
D.居正公忠体国,皇帝厚待他。居正生病期间,皇帝频发敕令询问其病情并拿出大量金钱做药费;他去世后皇帝不上朝,下令设九坛祭奠,视他为国公兼师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有司恒讳之,居正严其禁。匿弗举者,虽循吏必黜。
②上爱民如子,而在外诸司营私背公,剥民罔上,宜痛钳以法。
【小题5】张居正作为少有的治世能臣,是明朝中兴的主要推动者和缔造者,他为改善国家财政状况采取了哪些措施?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彦博字宽夫,汾州介休人。及进士第,知翼城县,通判绛州。西方用兵,偏校有临陈先退、望敌不进者,大将守著令皆申覆。彦博言此可施之平居无事时尔今拥兵数十万而将权不专兵法不峻将何以济,仁宗嘉纳之。以直史馆为河东转运副使。麟州饷道回远,银城河外有唐时故道,废弗治,彦博父洎为转运使日,将复之,未及而卒。彦博嗣成父志,益储粟。元昊来寇,围城十日,知有备,解去。召拜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与枢密使庞籍议省兵,凡汰为民及给半廪者合八万,论者纷然,谓必聚为盗,帝亦疑焉。彦博曰:“今公私困竭,正坐兵冗。脱有难,臣请死之。”其策讫行,归兵亦无事。初,仁宗之不豫也,彦博与富弼等乞立储嗣。仁宗许焉。彦博既服阕,有诏入觐。英宗曰:“朕之立,卿之力也。”彦博竦然对曰:“陛下入继大统,乃先帝圣意,皇太后协赞之力,臣何力之有?”帝曰:“备闻始议,卿于朕有恩。”彦博逊避不敢当。寻除侍中,入为枢密使、剑南西川节度使。夏人犯大顺,庆帅李复圭以陈图方略授钤辖李信等,趣使出战。及败,乃妄奏信罪。彦博暴其非,宰相王安石曲诛信等,秦人冤之。彦博又以极论市易司监卖果实,损国体敛民怨,为安石所恶,力引去。拜司空、判河阳,徙大名府。身虽在外,而帝眷有加。久之,请老,以太师致仕,居洛阳。元佑初,司马光荐彦博宿德元老,宜起以自辅。宣仁后乃命平章军国重事,六日一朝,一月两赴经筵,恩礼甚渥。然彦博无岁不求退,居五年,复致仕。绍圣初,章惇秉政,言者论彦博朋附司马光,诋毁先烈,降太子少保。卒,年九十二。彦博虽穷贵极富,而平居接物谦下,尊德乐善,如恐不及。其在洛也,洛人邵雍、程颢兄弟皆以道自重,宾接之如布衣交。与富弼、司马光等十三人,用白居易九老会故事,置酒赋诗相乐,序齿不序官。好事者莫不慕之。

(节选自《宋史·文彦博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彦博言此可施之/平居无事时尔/今拥兵/数十万而将/权不专兵/法不峻将/何以济
B.彦博言/此可施之平居无事时尔/今拥兵/数十万而将/权不专兵/法不峻将/何以济
C.彦博言此可施之/平居无事时尔/今拥兵数十万/而将权不专/兵法不峻/将何以济
D.彦博言/此可施之平居无事时尔/今拥兵数十万/而将权不专/兵法不峻/将何以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对通过科举殿试者的称呼。明清时因考试在春季进行,故进士殿试又称“春闱”,应试中选者称及第。
B.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置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
C.布衣,是百姓的代称。因百姓多穿布制衣服,故得此名。除此外,亦用“黔首”“黎民”“白丁”等称呼百姓。
D.序齿,即按年龄长幼排定先后次序。古人筵席等活动注重礼数,排定位次通常或以官职爵位,或以年龄大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彦博精通军事,力削兵冗。其继承父志,储备粮饷,西夏入侵,知其有备,解兵而去。其力主裁军,裁撤八万人,不为群议所动,终获成功。
B.文彦博逊让谨慎,功成不居。英宗将即位之功归于其身,他推说是仁宗的意愿和皇太后的襄赞之功,谦虚回避英宗的感谢,不敢承认有功于此。
C.文彦博刚正敢言,直陈政弊。彦博直言新政的问题,认为市易司监卖果实,有伤国体,会招致百姓怨恨,深为王安石嫉恨,后被贬外放大名府。
D.文彦博接物谦下,尊德乐善。他退居洛阳,名士邵雍、程颢兄弟都以布衣之交待之。其又与富弼、司马光等置酒赋诗,以年龄而非官职排位论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银城河外有唐时故道,废弗治,彦博父洎为转运使日,将复之,未及而卒。
(2)彦博曰:“今公私困竭,正坐兵冗。脱有难,臣请死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郭子仪
子仪有功高不赏之惧,中贵人害.其功,遂使盗于华州掘公之先人坟墓。公裨将李怀光等 怒,欲求物捕其党。及公入奏,对扬①之日,但号泣自罪。因奏曰:“臣领师徒,出外征伐, 动经岁年,害人之兄杀人之父多矣。其有节夫义士,刃臣于.腹中者众。今构隳辱,宜当其辜。 但臣为国之心,虽死无悔。”由是中外翕然莫测。
公子弘广常于亲仁里大启其第。里巷负贩之人,上至公子簪缨之士,出入不问。他日, 子弟焦列启谏。公三不应。于是继之以泣曰:“大人功业已成,而.不自崇重,以贵以贱,皆 游卧内,某等以为虽伊霍不当如此也。”公笑而谓曰:“尔曹固非所料。且吾官马粟者五百 匹,官饩者一千人,进无所往,退无所据,向使崇垣扃.户,不通内外,一怨将起,构以不臣, 其有贪功害能徒,成就其事,则.九族齑粉,噬脐莫追。今荡荡无间,四门洞开,虽谗毁是兴,无所加也。”诸子皆伏。
永泰元年,仆固怀恩②卒,诸蕃犯京畿。子仪统众御之。至泾阳,而虏已合。子仪率甲 士二千出入。虏见而问曰:“此何人也?”报曰:“郭令公。”回纥曰:“令公在乎?怀恩 谓吾,天可汗已弃四海,令公殂谢,中国无主,故某来。今令公在,天可汗在乎?”子仪报 曰:“皇帝万寿无疆。”回纥皆曰:“怀恩欺我。”子仪使谕之。回纥曰:“令公若在,安 得见之?”子仪出。诸将皆曰:“戎狄不可信也,请无往。”子仪曰:“虏有数十倍之众, 今力不敌,奈何?但至诚感神,况虏乎?”诸将请选铁骑五百为从,子仪曰:“此适足为害 也。”乃传呼曰:“令公来。”初疑,皆持兵注目以待之。子仪乃数十骑徐出,免胄劳之曰: “安乎?久同忠义,何至于是?”回纥皆舍.兵降马曰:“是吾父也。”
前后连罹.幸臣程元振等,谮毁百端。时方握强兵,或临戎敌,诏命征之,未尝以危亡回顾。天下以其.身存亡为安危者殆二十年。
(选自《太平广记·器量》,有删节)
注①对扬:指臣下向君上进言。②仆固怀恩:唐朝将领,后叛变。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贵人害.其功     害:妒忌
B.向使崇垣扃.户     扃:关闭
C.回纥皆舍.兵降马曰 舍:休息
D.前后连罹.幸臣程元振等 罹:遭遇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其有节夫义士,刃臣于.腹中者众    龟玉毁于.椟中
B.大人功业已成,而.不自崇重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则.九族齑粉,噬脐莫追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D.天下以其.身存亡为安危者殆二十年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小题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荡荡无间,四门洞开,虽谗毁是兴,无所加也。
(2)时方握强兵,或临戎敌,诏命征之,未尝以危亡回顾。
【小题4】从文中哪些地方可见郭子仪器量之大?请加以概括。

同类题4

文言文阅读,完成下列小题。
记 丐 侠
来懋斋先生者,家况奇贫,性慷慨而有过人节。乡试后,捷举。意欲赴礼部试,而绌于资斧。乡人俗习,例凡临时乏资者,得招集亲友七八人各出一分于发起人,由发起人立约签字付资,毕事而次第发还之,谓之会。既而曰:“孰如成一会而筹集之。”于是奔走于亲故之门者数日,始获七人之认可。然皆以情不能却,强应之而心实否之。届期先生黎明起,扫庭除,具旨酒与佳肴,以恭候之。讵知日既夕矣,无一亲故之足迹,印于其庭者。
有群丐过其门,见先生家罗杯盘,必有所谓喜事者。遂麋集于户限外,争欲得杯盘狼藉之馀渖。斯时也,先生饥火与愤火交绥,于是出谓群丐曰:“予之肆筵以设席也,实以部试期迫,赴都乏资,意欲藉亲故之集会轮资,应眉急耳。奈亲故负我,今竟食言,以致吾之酒肴为虚设。虽然,与其鱼馁而肉败,孰若大家共一饱。汝曹其就座,吾将为东道主而畅饮焉。”群丐登堂醊,醲饷既良,已谓先生曰:“吾侪小,蒙先生赐以酒食,固属非分之宠。今试一问,由此达京师需金几何?”先生曰:“但使途无饥渴,而安抵都下足矣。”群丐应声起曰:“是区区者,何难之有?吾侪愿尽力焉,沿途以行乞所得,供先生食。”往往逆旅主人嘉其义而奇其事,且厚有赠馈。既抵都,群丐各分道行乞,以所得资为先生应试费。试后果捷南宫①,得出为某邑宰,循例省亲回籍。群丐亦促之返焉。
甫抵里閈②,亲故之问寒温表庆贺者,肩摩踵接。先生亦平淡视之。然越数日将之官,群丐请从之任所。先生恐有所不歉,又恐背前日谊。方踌躇间,有黠者似已久窥其意曰:“先生之作官,自作官;某等之行乞,自行乞。但使有效犬马处,则吾等愿藉之以毕馀生。若其他世俗之累,决不敢为先生浼③,且自浼也。请勿作再三之虑,先生以为何如?”
抵任所后,各行丐于四方,惟昏暮时潜一入署问安而已。先生亦随时资给之,然往往不受。时邑多盗,群丐间作侦探,是以屡屡破获重要案件。至颁发赏格时,悬牌累月,迄无来领者。而先生以政声卓著,由上峰保升郡守矣。先生固儒者,不耐于酬酢之烦,又淡于利禄,遂以亲老乞终养。解组④后,欲为各丐谋治生业,竟皆避之他去。先生每为人言之,辄欷歔泣下,引为憾事。然而丐则侠矣。
【注】①南宮:指“礼部”。②閈:泛指门。③浼:玷污。④解组:解下挂印的带子,指辞官。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届期先生黎明起,扫庭    除:台阶
B.使途无饥渴,而安抵都下足矣 但:只要
C.群丐请从任所   之:前往
D.时邑多盗,群丐作侦探    间:间或
【小题2】以下各组语句中,分别表现群丐的“侠义”和来懋斋先生“品性”的一组是 ( )
A.蒙先生赐以酒食,固属非分之宠 先生亦随时资给之
B.以所得资为先生应试费 试后果捷南宫,得出为某邑宰
C.若其他世俗之累,决不敢为先生浼 先生恐有所不歉,又恐背前日谊
D.悬牌累月,迄无来领者 是以屡屡破获重要案件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来懋斋先生家况奇贫,为人却慷慨大方,有过人的节操。乡试中举后,打算赴礼部应试,可缺乏资用。他采用民间打会的方式向亲友筹集资金,但遭到背弃。
B.来懋斋先生把准备招待亲友的美酒佳肴拿给乞丐们享用。了解到先生的困境,乞丐们用行乞所得资助他,并护送其赴京应试。他们的义举受到赞扬,并因此常常获得馈赠。
C.来懋斋先生在群丐的帮助下到达京都,如愿考中,得以出任县令。回乡省亲时,对逢迎讨好的亲友只是以平常态度对待。
D.来懋斋先生任职期间,乞丐们给予他很多帮助,使先生政声卓著,升任郡守,而乞丐们不求任何回报。先生辞职归乡前,想给他们谋取职业,群丐都躲开了,先生引以为憾。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区区者,何难之有?吾侪愿尽力焉,沿途以行乞所得,供先生食。
②甫抵里閈,亲故之问寒温表庆贺者,肩摩踵接。
【小题5】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断句题
今日读《列女传》蔡琰二诗,其词明白感慨,颇类世所传木兰诗,东京无此格也。建安七子,犹涵养圭角,不尽发见,况伯喈女乎?又琰之流离必在父死之后董卓既诛伯喈乃遇祸。今此诗乃云为董卓所驱虏入胡,尤知其非真也。盖拟作者疏略,而范晔荒浅,遂载之本传,可以一笑也。(节选自苏轼《题蔡琰传》)
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3处)
又 琰 之 流 离 必 在 父 死 之 后 董 卓 既 诛 伯 喈 乃 遇 祸。

同类题5

文言文阅读试题。
秦欲伐齐,齐、楚之交善,惠王之。张仪曰:“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
张仪南见楚王,曰:“敝邑之王所说甚者,无大大王;唯仪之所甚愿为臣者,亦无大大王。敝邑之王所甚憎者,无大齐王;唯仪甚憎者,亦无大齐王。今敝邑欲伐之,而大国与之欢,是以敝邑之王不得事王,而仪不得为臣也。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於之地,方六百里。若此,齐必弱,齐弱则必为王役矣。则是北弱齐,西德于秦,而私商、於之地以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
楚王大说,宣言之于朝廷,曰:“不谷①得商、於之田,方六百里。”群臣闻见者毕贺,陈轸后见,独不贺。陈轸曰:“臣见商、於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故不敢妄贺。”楚王曰:“何也?”对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且先出地,后绝齐,秦计必弗为也;先绝齐,后责地,且必受欺于张仪。受欺于张仪,王必惋之。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口无言,以待吾事。”楚王使人绝齐,使者未来,又绝之。
张仪反,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张仪至,称病不朝。楚王曰:“张子以寡人不绝齐乎?”乃使勇士往詈齐王。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六里。”使者曰:“臣闻六百里,不闻六里。”仪曰:“仪固以小人,安得六百里?”
使者反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兴师伐秦。陈轸曰:“伐秦非计也,王不如因而赂之一名都,与之伐齐。是我亡于秦而取偿于齐也。楚国不尚全乎?王今已绝齐,而责欺于秦,是吾合齐、秦之交也,国必大伤。”
楚王不听,遂举兵伐秦。秦与齐合,韩氏从之,楚兵大败于杜陵。
(摘编自《战国策•秦策二》)
注①不谷:古代诸侯自称的谦辞。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楚之交善,惠王之患:担忧
B.子其口无言弭:停止,中断
C.使者未来,又绝之重:再次
D.从某至某,广六里从:起于,从……到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张仪狡诈的一组是
①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
②臣请使秦王献商、於之地,方六百里
③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
④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
⑤张仪至,称病不朝
⑥仪固以小人,安得六百里
A.①③⑤B.①④⑥
C.②④⑥D.②③⑤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仪自荐出使楚国,他的目的是离散齐楚联盟,为秦国攻打齐国扫清障碍。
B.陈轸认为与齐国绝交不仅会孤立楚国,还可能引来秦国和齐国的双面夹击。
C.张仪承诺给楚国商、於六百里土地,赢得楚王君臣的信任,促使楚国与齐绝交。
D.楚王不听陈轸劝告,兴兵攻打秦国,却因失去友邦反遭秦、齐、韩的联合打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敝邑之王所说甚者,无大大王。
(2)是我亡于秦而取偿于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