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李贤,字贤和,其先陇西成纪人也。贤幼有志节,不妄举动。尝出游,遇一老人,须眉皓白,谓之曰:“我年八十,观士多矣,未有如卿者。必为台牧,卿其勉之。”九岁,从师季业,略观大旨而已,不寻章句。或谓之曰:“学不精勤,不如不学。”贤曰:“夫人各有志,贤岂能强学待问,领徒授业耶!唯当粗闻教义,补己不足。至如忠孝之道,实铭之于心。”问者惭服。年十四,遭父丧,抚训诸弟,友爱甚笃。
大统二年,州民豆卢狼害都督大野树儿①等,据州城反。贤乃招集豪杰与之谋曰:“贼起仓卒,便诛二将,其势虽盛,其志已骄。然其政令莫施,唯以残剥为业。夫以羁旅之贼,而驭乌合之众,势自离解。今若从中击之,贼必丧胆。如吾计者,指日取之。”众皆从焉。贤乃率敢死士三百人,分为两道,乘夜鼓噪而出。群贼大惊,一战而败。狼乃斩关遁走。贤轻与三骑追斩之。迁原州长史,寻行原州事。
八年,授原州刺史。贤虽少从戎旅,而颇闲政事,抚导乡里,甚得民和。十二年,随独孤信征凉州,平之。又抚慰张掖等五郡而还。俄而茹茹围逼州城,剽掠居民,驱拥畜牧。贤欲出战,大都督王德犹豫未决。贤固请,德乃从之。贤勒兵将出,贼密知之,乃引军退。贤因率骑士追击,斩二百余级,捕虏百余人,获驼马牛羊二万头,财物不可胜计。所掠之人,还得安堵。加授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魏恭帝四年,王师东讨,朝议以西道空虚,虑羌、浑侵扰,乃授贤使持节、河州总管、三州七防诸军事、河州刺史。河州旧非总管,至是创置焉。贤乃大营屯田,以省运漕;多设斥候②,以备寇戎。于是羌、浑敛迹,不敢向东。五年,宕昌寇边,百姓失业,乃于洮州置总管府以镇遏之。遂废河州总管,改授贤洮州总管、七防诸军事、洮州刺史。属羌寇石门戍,撤破桥道,以绝援军。贤率千骑御之,前后斩获数百人,贼乃退走。羌复引吐谷浑数千骑将入西疆贤密知之又遣兵伏其隘路复大败之。虏遂震慑,不敢犯塞。饿废洗州总管,还于河州置总管府,复以贤为之。
高祖思贤旧恩,征拜大将军。天和四年三月,卒于京师,时年六十八。高祖亲临,哀动左右。赠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泾原秦等十州诸军事、原州刺史。谥曰桓。
(选自《周书·列传·卷二十五》,有删节)
【注】①大野树儿:人名。大野(dà yě),后魏赐谢总为大野氏。②斥候:侦察兵
【小题1】【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从师业,略观大旨而已受:通“授”,教授
B.贼起仓,便诛二将卒:通“猝”,仓促
C.贤虽少从戎旅,而颇政事闲:熟悉
D.高祖亲临,哀左右动:感动
【小题3】【小题4】【小题5】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羌复引吐谷浑/数千骑将人西疆/贤密知之/又遣兵伏/其隘路复大败之
B.羌复引吐谷浑/数千骑将人西疆/贤密知之/又遣兵伏其隘路/复大败之
C.羌复引吐谷浑数千骑/将入西疆/贤密知之/又遣兵伏其隘路/复大败之
D.羌复引吐谷浑数千骑/将入西疆/贤密知之/又遣兵伏/其隘路复大败之
【小题6】【小题7】【小题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李贤自小就有志向节操,在他十四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他担负起了抚养教育弟弟的责任,彼此十分友爱。
B.对于都督大野树儿杀害州民豆卢狼、据城作乱一事,李贤认为谋划得当,就可以诛杀为首的将领,平定叛乱。
C.李贤在跟随独孤信平定凉州后,又安抚了张掖等五郡,不久,又带兵击退了抢劫百姓的茹茹族,百姓得以安居。
D.李贤在河州担任总管期间,积极备战,打得羌族、浑族害怕不敢进犯,从而境内太平。
【小题9】【小题10】【小题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人各有志,贤岂能强学待问,领徒授业耶!唯当粗闻教义,补己不足。(4分)
(2)贤固请,德乃从之。贤勒兵将出,贼密知之,乃引军退。(3分)
(3)贤乃大营屯田,以省运漕;多设斥候,以备寇戎。(3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8-23 05:02:4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楚考烈王无子,春申君患之,求妇人宜子者进之,甚众,卒无子。赵人李园持其女弟,欲 进之楚王,闻其不宜子,恐久毋宠。李园求事春申君为舍人,已而谒归,故失期。还谒,春申君问之状,对曰:“齐王使使求臣之女弟,与其使者饮,故失期。”春申君曰:“娉入乎?”对曰: “未也。”春申君曰:“可得见乎?”曰:“可。”于是李园乃进其女弟,即幸于春申君。知其有身, 李园乃与其女弟谋。园女弟承间以说春申君曰:“楚王之贵幸君,虽兄弟不如也。今君相楚二十 余年,而王无子,即百岁后将更立兄弟,则楚更立君后,亦各贵其故所亲,君又安得长有宠乎?君贵用事久,多失礼于王兄弟,兄弟诚立,祸且及身,何以保相印江东之封乎?今妾自知有身矣,而人莫知。妾幸君未久,诚以君之重而进妾于楚王,王必幸妾;妾赖天有子男,则是君之子为王也,楚国尽可得,孰与身临不测之罪乎?”春申君大然之,乃出李园女弟,谨舍而言之楚王。楚王召入幸之,遂生子男,立为太子,以李园女弟为王后。楚王贵李园,园用事。
李园恐春申君语泄而益骄,阴养死士,欲杀春申君以灭口,而国人颇有知之者。 春申君相二十五年,楚考烈王病。朱英谓春申君曰:“世有毋望之福,又有毋望之祸。今君处毋望之世,事毋望之主,安可以无毋望之人乎?”春申君曰:“何谓毋望之福?”曰:“君相楚二十余年矣,虽名相国,实楚王也。今楚王病,旦暮且卒,而君相少主,因而代立当国,如伊尹、周公,王长而反政,不即遂南面称孤.而有楚国?此所谓毋望之福也。”春申君曰:“何谓毋望之祸?”曰:“李园不治国而君之仇也,不为兵而养死士之日久矣,楚王卒,李园必先入据权 而杀君以灭口。此所谓毋望之祸也。”春申君曰:“何谓毋望之人?”对曰:“君置臣郎中,楚王卒,李园必先入,臣为君杀李园。此所谓毋望之人也。”春申君曰“足下置之。李园,弱人也,仆又善之,且又何至此!”朱英知言不用,恐祸之身,乃亡去
后十七日楚考烈王卒李园果先入伏死士于棘门之内春申君入棘门园死士侠刺春申君斩其头投之棘门外于是遂使吏尽灭春申君之家。而李园女弟初幸春申君有身而入之王所生子者遂立,是为楚幽王。
(节选自《史记·春申君列传》)
【小题1】下列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后十七日/楚考烈王卒/李园果先入伏/死士于棘门之内/春申君入棘门/园死士侠刺/春申君斩其头/投之棘门外/于是遂使吏尽灭春申君之家
B.后十七日/楚考烈王卒/李园果先入/伏死士于棘门之内/春申君入棘门/园死士侠刺 春申君/斩其头/投之棘门外/于是遂使吏尽灭春申君之家
C.后十七日/楚考烈王卒/李园果先入伏/死士于棘门之内/春申君入棘门/园死士侠刺 春申君/斩其头/投之棘门外/于是遂使吏尽灭春申君之家
D.后十七日/楚考烈王卒/李园果先入/伏死士于棘门之内/春申君入棘门/园死士侠刺/春申君斩其头/投之棘门外/于是遂使吏尽灭春申君之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舍人,中国古代战国及汉初时期,王公贵人府中的亲近属官。
B.南面称孤,朝南坐着,自称孤家。指统治一方,称帝称王。
C.郎中,官名,帝王侍从官的通称。战国始有,后世为各部要职。
D.足下,是旧时交际用语,下级称上级或同辈相称的谦词。
【小题3】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句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文中划线句
解   说
同类句
A.
求妇人宜子者进之
定语后置句,即“求宜子之妇人进之”
求人可使报秦者
B.
即幸于春申君
被动句,“于”表被动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
谨舍而言之楚王
省略句,“之”后省略介词“于”
空自苦无人之地
D.
恐祸之身,乃亡去
宾语前置句,意为“担心自己遭受
祸患”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A. A    B. B.    C. C    D. D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园心机深重,他处心积虑地把妹妹送给春申君,又因妹妹生育了太子,得以掌权。
B.春申君昏庸,听信李园的劝说,将其怀有身孕的妹妹献给楚王,为自己埋下了祸根。
C.朱英洞察危机,劝春申君尽早除掉李园,并表示愿意自己出手帮助春申君解决问题。
D.春申君不听良言,认为李园是个软弱的人,不会对自己不利,最终就死在李园手中。
【小题5】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妾幸君未久,诚以君之重而进妾于楚王,王必幸妾。
(2)李园恐春申君语泄而益骄,阴养死士,欲杀春申君以灭口,而国人颇有知之者。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梅大中丞传

袁中道

梅大中丞名国桢,字客生,楚之麻城人也。少俊朗,能诗文,善骑射。癸未登第,鸣琴畿辅,笑谭视事,不令而。邑多中贵,数扰条教。公诎其言,崇其礼,皆畏悦以去。以政最,入为御史。

壬辰春,宁夏逆贼刘东阳、许朝、哱氏父子,忿巡抚党馨裁制叛卒,特起杀之,遂据城掠堡而反。督臣魏学曾以变闻,朝廷旰食,公上封事:“贼不足畏,独秋高马肥,勾虏入犯,祸且不细。为今计者,惟择骁将扼虏,使不得入,而后贼可攻。臣见大将李如松,父成梁,弟如柏等,俱足智勇,且世受国恩,可使也。”上许之。上乃命如松往,而公监其军。公与如松驰宁夏城下。时贼婴城自守,外示卑顺,以缓我师;阴结虏众,以为声援。意待秋高虏集,肆其不逞。公知许朝、刘东阳等意欲献城,而惮哱氏父子,乃觅居民与哱相识者,令其行间,遂尽杀哱氏及家丁等。以贼平闻,明年,遂升大中丞,开府云中。

时虏王款塞,公以静镇之。公尝曰:“妇姑亦有溪勃,何况华夷?当事者遇有争,无偏轻重,可潜消边衅。”每遇华人盗夷物者,置之法无贷。公一日大出猎,盛张旗帜,令诸将尽甲而出,校射大漠。县令关扬怪异之,曰:“今秋成出猎,多损稼,公乃多事矣!”后数日,得虏谍云:“虏欲大入犯,以有备中止。”关令乃叹诧公机用之神也。

方公之开府云中也,予时客长安,公以字来讯。予答以学道未契,汲汲求友。公复以书来云:“贯城之旁,有日中之市焉。虽无奇瑰异物,而抱所欲者,各恣取以去,求友亦若是耳。”予少时有奇气,相见直坐上坐,扪虱而谭,公待之益恭。每有所论,公退而疏之。一诗成,公曰:“真才子也!”。

公外宽内严,终身不见有喜愠之色。毁誉当前,不复致辨。倥偬之中,愈见暇整。综理绵密,笔砚皆有方略。文辞甚典腴,尺牍工巧甚。喜射,至老不倦。识者固知公爱怜光景,耗磨壮心,与俗沉浮,不用绳检。而外夷内朗,宏量沉机,真谢安石、张齐贤之流也。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笑谭视事,不令而。 戢:收敛
B.独秋高马肥,勾虏入犯 虞:猜想
C.公知许朝、刘东阳等意欲献城   廉:察访
D.置之法无   贷:饶恕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宁夏逆贼刘东阳、许朝等人造反,梅国桢奏请朝廷派遣大将李如松前往镇压。
B.梅国桢认为当政者处理各民族间的纷争,要一视同仁,这样可以暗中消除边境争端。
C.梅国桢在出猎时,下令让诸将披甲而出,在大漠射猎,意在吓退图谋侵犯的敌人。
D.袁中道年轻时抱负非凡,不拘礼节。与梅国桢见面后,先得到恭敬对待,后被疏远。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贼婴城自守,外示卑顺,以缓我师;阴结虏众,以为声援。
(2)虽无奇瑰异物,而抱所欲者,各恣取以去,求友亦若是耳。
【小题4】根据文章最后一段,概括梅国桢为文的特点。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王轼,字用敬,公安人。天顺八年进士。大理右评事,迁右寺正。录囚四川,平反百余人,擢四川副使。岁凶,请官银十万两为籴费。以按嘉定同知盛崇仁赃罪,被讦下吏。事白,还职。
弘治初,擢四川按察使。三年迁南京右佥都御史,提督操江。八年进右副都御史,总理南京粮储,旋命巡抚贵州。明年为大理卿,诏与刑部裁定条例颁天下。
十三年拜南京户部尚书。寻命兼左副都御史,督贵州军务,讨普安贼妇米鲁。时镇守中官杨友、总兵官曹恺、巡抚钱钺共发兵讨鲁,大败于阿马坡。都指挥吴远被执,普安几陷。友等请济师,乃以命轼。轼未至,而友等遣人招降。贼扬言欲降,阴拥众攻围普安、安南卫城,断盘江道,又乘间劫友。右布政使闾钲,按察使刘福,都指挥李宗武、郭仁、史韬、李雄、吴达等死焉。
轼至,以便宜调广西、湖广、云南、四川官军、土兵八万人,合贵州兵,分八道进,使致仕都督王通将一军。十五年正月,参将赵晟破六坠寨。贼遁,过盘江。都指挥张泰等渡江追击,指挥刘怀等遂进解安南卫围,而恺、通及都指挥李政亦各破贼寨。贼还攻平夷卫及大河、扼勒诸堡,都御史陈金以云南兵御之。贼遁归马尾笼寨。官军聚攻益急,土官凤英等格杀米鲁,余党遂平。用兵凡五月,破贼寨千余,斩首四千八百有奇,俘获一千二百。捷闻帝大喜嘉劳召还京赐赉有加录功加太子少保已改南京兵部。连乞致仕,不允。武宗立,遇疾复请。诏加太子太保。赐敕乘传归。卒,赠太保,谥襄简。
(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捷闻帝/大喜/嘉劳/召还京/赐赉/有加录功/加太子少保已/改南京兵部
B.捷闻/帝大喜/嘉劳/召还京/赐赉有加/录功/加太子少保/已/改南京兵部
C.捷闻帝/大喜/嘉劳/召还京/赐赉有加/录功/加太子少保/已改南京兵部
D.捷闻/帝大喜/嘉劳/召还京赐/赉有加/录功加太子少保/已/改南京兵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乘传归”在文中指乘坐驿车告老还乡,这是皇帝给予退休臣子的一种殊荣。
B.“入”在文中是“地方官员进入中央任职”之意,而京官调任地方官则用“出”。
C.“户部”是“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掌管户籍财经等事务。
D.“授”为加授官职之意,表示这种意思的词语还有拜、拔、除、擢及左迁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轼判案能力很强。他担任大理右评事一职时,在四川审查囚犯,为一百多人洗血了冤情。
B.王轼关心民生疾苦。在发生饥荒时,他请求拨官银十万两作为买粮的费用。
C.王轼用兵有方。讨伐普安贼妇米鲁时,他根据当时形势布置作战计划,最终取得了胜利。
D.王轼深受重用。他曾受命与刑部一起制定条例,因有战功受重赏,最后因病请求退休。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按嘉定同知盛崇仁赃罪,被讦下吏。事白,还职。
(2)贼扬言欲降,阴拥众攻围普安、安南卫城,断盘江道,又乘间劫友。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英字季齐,南阳鲁阳人也。少受业三辅,兼明五经。隐于壶山之阳,受业者四方而至。州郡前后礼请不应;公卿举其贤良方正有道,皆不行。安帝初,征为博士。至建光元年,复诏公车赐策书,征英及同郡六人,英等四人并不至。

永建二年,顺帝策书备礼,玄纁征之,复固辞疾。乃诏切责郡县,驾载上道。英不得已,到京,称病不肯起。乃强舆入殿,犹不以礼屈。帝怒,谓英曰:“朕能生君,能杀君;能贵君,能贱君;能富君,能贫君。君何以朕命?”英曰:“臣受命于天。生尽其命,天也;死不得其命,亦天也。陛下焉能生臣,焉能杀臣!臣见暴君如见仇雠,立其朝犹不肯,可得而贵乎?虽在布衣之列,环堵之中,晏然自得,不易万乘之尊,又可得而贱乎?陛下焉能贵臣,焉能贱臣!臣非礼之禄,虽万钟不受;若申其志,虽箪食不厌也。陛下焉能富臣,焉能贫臣!”

帝不能屈,而敬其名,使出就太医养疾,月致羊酒。至四年三月,天子乃为英设坛席,待以师傅之礼,延问得失。英不敢辞,拜五官中郎将。数月,英称疾笃,诏以为光禄大夫,赐告归。英初被诏命,佥以为必不降志,及后应对,又无奇谋深策,谈者以为失望

初,河南张楷与英俱征,既而谓英曰:“天下有二道,出与处也。吾前以子之出,能辅是君也,斯人也。而子始以不訾之身,怒万乘之主;及其享受爵禄,又不闻匡救之术,进退无所据矣。

颖川陈寔少从英学。尝有疾,妻遣婢拜问,英下床答拜。寔怪而问之。英曰:“妻,齐也,共奉祭祀,礼无不答。”其恭谨若是。年七十余,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樊英传》

注不訾:不可比量,指非常贵重。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复固辞疾 (2)君何以朕命 (3)谈者以为失望 (4)斯人也
【小题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语法现象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能君,能
A.少受业三辅,兼五经
B.顺帝策书备礼,玄纁征之
C.万乘之主
D.寔而问之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若申其志,虽箪食不厌也。
(2)待以师傅之礼,延问得失。
【小题4】第四段“进退无所据”一句中“进’指的是________,“退”指的是__________。
【小题5】结合文章内容对樊英这个人物作简要评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应詹字思远,汝南南顿人。詹幼孤,为祖母所养。年十余岁,祖母又终,居丧毁顿,杖而后起,遂以孝闻。弱冠知名,性质素弘雅,物虽犯而弗之校,以学艺文章称。司徒何劭见之曰:“君子哉若人!”初辟公府,为太子舍人。王澄为荆州,假詹督南平、天门、武陵三郡军事。及洛阳倾覆詹攘袂流涕劝澄赴援澄使詹为檄詹下笔便成辞义壮烈见者慷慨然竟不能从也时政令不一,诸蛮怨望,并谋背叛。詹召蛮酋,破铜券与盟,由是怀詹,数郡无虞。会蜀贼杜畴作乱,詹与陶侃破杜弢于长沙,贼中金宝溢目,詹一无所取,唯收图书,莫不叹之。迁益州刺史,领巴东监军。詹之出郡也,士庶攀车号泣,若恋所生。俄拜后军将军。詹上疏陈便宜,曰:“性相近,习相远,训导之风,宜慎所好。今虽有儒官,教养未备,非所以长育人材,纳之轨物也。宜修辟雍,崇明教义,则普天尚德,率土知方矣。”元帝雅重其才,深纳之。加散骑常侍,累迁光禄勋。詹以王敦专制自树,故优游讽咏,无所标明。及敦作逆,明帝问詹计将安出。詹厉然慷慨曰:“陛下宜奋赫斯之威,臣等当得负戈前驱。”帝以詹为护军将军、假节,都督朱雀桥南。贼从竹格渡江,詹与建威将军赵胤等击败之,斩贼率杜发,枭首数千级。贼平,封观阳县侯,食邑一千六百户。以咸和六年卒,时年五十三。册赠镇南大将军、仪同三司,谥曰烈,祠以太牢。初,京兆韦泓丧乱之际,亲属遇饥疫并尽,客游洛阳,素闻詹名,遂依托之。詹为营伉俪,置居宅,并荐之于元帝。既受詹生成之惠,詹卒,遂制朋友之服,哭止宿草,追赵氏祀程婴、杵臼之义,祭詹终身。

(节选自《晋书·应詹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洛阳倾覆/詹攘袂/流涕劝澄赴援/澄使詹为檄/詹下笔便成/辞义壮烈/见者慷慨然/竟不能从也/
B.及洛阳倾覆/詹攘袂流涕/劝澄赴援/澄使詹为檄/詹下笔便成/辞义壮烈/见者慷慨/然竟不能从也/
C.及洛阳倾覆/詹攘袂/流涕劝澄赴援/澄使詹为檄/詹下笔便成/辞义壮烈/见者慷慨/然竟不能从也/
D.及洛阳倾覆/詹攘袂流涕/劝澄赴援/澄使詹为檄/詹下笔便成/辞义壮烈/见者慷慨然/竟不能从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荆州,古九州之一。相传大禹治水时,把天下分为九州,后九州代指中原地区。
B.假节,即借以符节,皇帝将符节借给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使用,可用它来威慑一方。
C.三司,即三公,在晋朝时指太尉、司徒、司空,是朝廷中最显赫的三个官职的合称。
D.太牢,古代祭祀时牛、羊、豕三性齐全为“太牢”,只有羊、豕,没有牛为“少牢”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应詹注重孝道,具有助人之义。祖母去世时,他哀伤过度以致难以支撑身体;他救助、举荐落难的韦泓,死后得到韦泓祭祀。
B.应詹为政有能,深得百姓爱戴。他解除诸蛮的怨恨,使数郡免于忧患;后来离任时,百姓拉着马车痛哭,像留恋自己所生的孩子。
C.应詹关心政事,建议加强教化。他上疏皇帝,要谨慎选取喜好,主张修建学宫,明确教化义理,使天下百姓崇尚道德,懂得礼法。
D.应詹慷慨激昂,多次为国征战。杜畴作乱,他与陶侃在长沙击败叛军;王敦叛乱,他慷慨陈词,请缨讨伐,带兵斩杀数千贼兵。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贼中金宝溢目,詹一无所取,唯收图书,莫不叹之。
(2)詹以王敦专制自树,故优游讽咏,无所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