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崇古,字学甫,蒲州人。嘉靖二十年进士。除刑部主事, 迁常镇兵备副使,击倭夏港,追歼之靖江。从巡抚曹邦辅战浒墅。已,偕俞大猷追倭出海。累进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四十三年,改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崇古喜谭兵具知诸边厄塞身历行阵修战守纳降附数出兵捣巢寇屡残他镇宁夏独完。
自河套以东宣府、大同边外,吉囊弟俺答驻牧地也。又东蓟、昌以北,吉囊、俺答居之,皆强盛。俺答又纳叛人赵全等,据古丰州地,招亡命数万 ,起嘉靖辛丑,扰边者三十年,边臣坐失事得罪者甚众。隆庆四年正月,诏崇古总督宣、大、山西军务。崇古禁边卒阑出,而纵其素通寇者深入为间。又檄劳番、汉陷寇军民,率众降及自拔者,悉存抚之,归者接踵。
其冬,俺答孙把汉那吉来降。 巡抚方逢时以告。崇古念因此制俺答,则赵全等可除也。留之大同,慰藉甚至。偕逢时疏闻于朝。诏授把汉指挥使。
俺答方掠西番,闻变急归,索把汉甚急。 巡抚逢时遣百户鲍崇德入其营,俺答盛气待之曰:“自吾用兵,而镇将多死。”崇德曰:“镇将孰与而孙?今朝廷待而孙甚厚,称兵是速其死也。”俺答疑把汉已死,及闻言,心动,使使诇之。崇古令把汉绯袍金带见使者,俺答喜过望,崇德因说之曰:“赵全等旦至,把汉夕返。”俺答大喜, 遂遣使与崇德俱来, 并请互市。崇古以闻,帝悉报可。俺答遂缚全等十余人以献,崇古亦遣使送把汉归。帝以叛人既得,祭告郊庙,磔全等于市。加崇古太子少保、兵部尚书,总督如故。
崇古乃广召商贩,听令贸易。自是边境休宁,数千里军民乐业,不用兵革,岁省费什七。诏进太子太保。
(《明史卷二百二十二·列传第一百十》,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崇古喜谭兵/具知诸边厄塞/身历行阵/修战守/纳降附/数出兵捣巢/寇屡残他镇/宁夏独完
B.崇古喜谭兵/具知诸边厄塞/身历行阵/修战守/纳降附/数出兵捣巢寇/屡残他镇/宁夏独完
C.崇古喜谭/兵具知诸边厄塞/身历行阵/修战守/纳降附/数出兵捣巢/寇屡残他镇/宁夏独完
D.崇古喜谭兵/具知诸边/厄塞身/历行阵/修战守/纳降附/数出兵捣巢/寇屡残他镇/宁夏独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嘉靖辛丑:即嘉靖年间辛丑月。“嘉靖”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的年号;“辛丑”指辛丑月,是用干支来纪月。
B.郊庙:古代帝王祭天地的郊宫和祭祖先的宗庙,此外,祭祀天地和祖庙的音乐也叫“郊庙”。
C.什七:即十分之七,古代分数的表示方法有多种,若分母是整十、百、千、万时,分母与分子连写,如“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D.兵部尚书:是六部尚书之一,别称“大司马”,是统管全国军事的行政长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崇古是抗倭名将,屡败倭寇。他担任常镇兵备副使,在夏港抗击倭寇,将倭寇追至靖江歼灭。不久,又与俞大猷一起将倭寇追击出海。
B.王崇古喜论兵事,注重研究地形。嘉靖四十三年在宁夏做巡抚时,熟悉各边关的险要关隘。
C.王崇古长于谋略,巧抓时机。当把汉那吉来降,他意识到这是个难得的机会,于是厚待把汉,用反间计,制服俺答,铲除了叛徒赵全等人。
D.王崇古重视边贸,稳定边境。在总督宣、大、山西军务期间,他主张与俺答议和互市;他广召商贩,发展贸易,从此边境安宁,军民安居乐业。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崇古禁边卒阑出,而纵其素通寇者深入为间。
(2)镇将孰与而孙?今朝廷待而孙甚厚,称兵是速其死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5-05 05:23:0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玮,字席之,武进人。少孤贫,取糠秕自给,不轻受人一饭,为同里薛敷教所知。讲学东林书院,师孙慎行。其学以慎独研几为宗。万历四十年举应天乡试第一。越七年,成进士,授户部主事。调兵部职方,历郎中,出为广东提学佥事。粤俗奢丽,督学至,宫室供张舆马饩牵之奉甲他省,象犀文石,名花珠贝,磊砢璀璨,玮悉屏去弗视也。大吏建魏忠贤祠,乞上梁文于玮,玮即日引去。玮廉,归而布袍草履,授徒于家。庄烈帝即位,起江西参议,历福建、山东副使。大学士吴宗达谓玮难进而易退言之吏部召为尚宝卿进太仆少卿坐事调南京大理丞引疾去久之起应天府丞是岁,四方大旱,玮以军食可虞,奏请:“禁江西、湖广遏籴,而令应天、常、镇、淮、扬五郡折输漕粮银,赴彼易米,则小民免催科之苦,太仓无颗粒之亏;他十库所收铜锡颜料布匹,非州县土产者,悉解折色,且尽改民解为官解,以救民汤火。”所司多议行。南京光禄卿,召入为右佥都御史,迁左副都御史。时刘宗周、金光辰并总宪纪,玮乃上《风励台班疏》曰:“惩往正以监来。今极贪则原任御史王志举,极廉则原任南京试御史成勇。勇与臣曾不相知,家居闻勇被逮,士民泣送者万辈,百里不休。后入南都,始知勇在台不滥听一辞,不轻赎一锾,不受属吏一蔬一果。桀绅悍吏为民害者,不少假借。委曲开导民以孝弟。臣离南中,辄扳辕愿借成御史,惠我南人。虽前奉严谴,宜召为诸御史劝。”疏上,一时称快。诏下志举法司逮治,成勇叙用。玮旋以病谢归,未几卒。福王时,赠左都御史,清惠。

(节选自《明史·张玮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学士吴宗达谓玮难进而易退/言之吏部/召为尚宝卿/进太仆少卿/坐事调南京/大理丞引疾去/久之/起应天府丞/
B.大学士吴宗达谓玮难进而易退/言之吏部/召为尚宝卿/进太仆少卿/坐事调南京大理丞/引疾去/久之/起应天府丞/
C.大学士吴宗达谓/玮难进而易退/言之吏部/召为尚宝卿/进太仆少卿/坐事调南京/大理丞引疾去/久之/起应天府丞/
D.大学士吴宗达谓/玮难进而易退/言之吏部/召为尚宝卿/进太仆少卿/坐事调南京大理丞/引疾去/久之/起应天府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试,科举分级考试的一种,每隔三年在省城(包括京城)举行,考中的叫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B.户部,掌管土地、户籍、赋税、财政收支等事,是古代官署六部之一,长官称户部尚书,其副职为户部侍郎。
C.迁,改官,有三种情况:一是平调,二是升迁,三是降职。如 “迁进”表示升迁; “左迁”说明平调;“迁调”常指降职。
D.谥,给予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清惠”表示对张玮的褒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玮勤勉好学。他曾到东林书院讲学,师从孙慎行,把慎独和研几作为研学的重点与根本,后来参加科举考试,考中进士进入仕途。
B.张玮虑事周全。任应天府丞时忧虑军食,上奏朝廷采取利民措施,既让百姓免除被催交税的困苦,也使太仓没有颗粒米粮的减损。
C.张玮崇尚简约。在广东任职时,对当地官署提供的豪华用具以及从别的省份调配的家用器具、名贵花卉一概舍弃屏退,不看一眼。
D.张玮善于谏言。他的《风励台班疏》中指出原任御史王志举是贪官而原任南京试御史成勇是廉吏,受到众人认可,皇帝下诏惩恶扬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孤贫,取糠秕自给,不轻受人一饭,为同里薛敷教所知。
(2)大吏建魏忠贤祠,乞上梁文于玮,玮即日引去。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汝训,字古师。隆庆五年进士。除元城知县,累光禄少卿。吏科都给事中海宁陈与郊者,大学士王锡爵门生,又附申时行,恣甚。汝训抗疏数其罪,言:“与郊今日荐巡抚,明日荐监司。每疏一出,受贿狼籍。部曹吴正志一发其奸,身投荒徼。吏部尚书杨巍亦尝语侍郎赵焕,谓为小人。乞速罢谴,且科道以言为职乃默默者显谔谔者绌直犯乘舆屡荷优容稍涉当途旋遭摈斥,言官不难于批鳞,而难于借剑,此何为也?天下惟公足以服人。今言者不论是非,被言者不论邪正,模棱两可,曲事调停,而曰务存大体。是惩议论之纷纭,而反致政体之决裂也。乞特敕吏部,自后迁转科道,毋恶异喜同,毋好谀丑正。”是时,巍以政府故,方厚与郊。闻汝训言引己且刺之,大恚,言:“臣未尝诋与郊。汝训以寺臣攻言路,正决裂政体之大者。”乃调汝训南京。未几,其子杀人论死,与郊悒悒卒。
汝训入为太常少卿。孟秋,飨庙,帝不亲行。汝训极谏。帝愠甚,以其言直,不之罪也。寻进太仆卿,调光禄。汝训先为少卿,寺中岁费二十万,至是滥增四万有奇。汝训据《会典》,请尽裁内府冗食,不许。
二十二年,改左佥都御史。汝训性清介,方严疾恶。巡按御史南昌彭应参亦雅以强直名,相与力锄豪右。乌程故尚书董份、祭酒范应期里居不法,汝训将绳之。适应参行部至,应期怨家千人遮道陈牒。应参持之急,檄乌程知县张应望按之。应期自缢死,其妻吴氏诣阙诉冤。帝命逮应参、应望诏狱,革汝训职。
汝训家居十五年,起南京刑部右侍郎。召改工部,署部事。初,矿税兴,以助大工为名。后悉输内帑,不以供营缮。而四方采木之需多至千万,费益不訾。汝训屡请发帑佐工,皆不报。在部岁余,力清夙弊。中官请乞,辄执奏不予,节冗费数万。卒,赠工部尚书,恭介。
(节选自《明史·列传一百二十三》,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且科道以言为职/乃默默者显/谔谔者绌/直犯乘舆/屡荷优容/稍涉当途/旋遭摈斥/
B.且科道以言/为职乃默默者显/谔谔者绌/直犯乘舆/屡荷优容/稍涉当途旋遭摈斥/
C.且科道以言为职/乃默默者显/谔谔者绌/直犯乘舆屡荷优容/稍涉当途旋遭摈斥/
D.且科道以言/为职乃默默者显/谔谔者绌/直犯乘舆屡荷优容/稍涉当途/旋遭摈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迁,在古代可指变动官职,通常指晋升或调动;某些时候也指贬谪、放逐,如“迁客骚人”“迁谪”。
B.孟秋,为农历七月,立秋、处暑二节气所在的时段;仲秋为农历八月,白露、秋分二节气所在的时段;季秋为农历九月,寒露、霜降二节气所在的时段。
C.豪右,指豪门大族。中国古代,右表示尊贵,左表示贫贱,如“位在廉颇之右”表示蔺相如位列廉顿之上;“闾左”多指贫苦人居住的地方。
D.谥,谥号,是人们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以及有功绩的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汝训正直果敢。他直言列举陈与郊的罪行,提出科道应当坚持,然而当权者是陈与郊好友的缘故,王汝训被调往南京。
B.王汝训为公节俭。他做少卿时,请求朝廷将内府的冗食全部减去;在工部理事时,坚决不予宦官经费,从而节省费用数万。
C.王汝训嫉恶如仇。董份、范应期行为不轨,王汝训准备将他们绳之以法;因操之过急,导致范应期自杀身亡,王汝训被革去职务。
D.王汝训勇于担当。修建大殿需要很多经费,在工部为官的他多次请求发放钱财补助,并大力整治过去的陋习。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部曹吴正志一发其奸,身投荒徼。
(2)帝愠甚,以其言直,不之罪也。
(3)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侶鱼虾而友麋鹿。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以勤,字逸甫,南充人。嘉靖二十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久之,充裕王讲官,修撰,进洗马。时东宫位号未定,群小多构衅。世宗于父子素薄,王岁时不得燕见。常禄外,例有给赐,王亦不敢请。积三岁,邸中窘甚王左右以千金贿严世蕃世蕃喜以属户部得并给三岁资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闻殿下近有惑志,谓家大人何?”拱故为谑语,以勤正色曰:“君安从受此言?”世蕃默然去。裕邸乃安。为讲官九年,有羽翼功,而深自晦匿,王尝书“忠贞”二字赐之。父丧除,还为侍读学士,掌翰林院。
穆宗即位,以勤自以潜邸旧臣,条上《谨始十事》,其言揽权、听言尤切。诏嘉其忠恳。穆宗朝讲希御,政无所裁决,近幸多缘内降得厚恩,以勤请励精修政,帝心动,欲有所举措,卒为内侍所阻,疏亦留中。四年,条上时务因循之弊,请慎擢用。帝嘉之,下所司议。高拱掌吏部,恶所言侵己职,寝其奏,惟都察院议行赃吏一事而已。
初,以勤之入阁也,徐阶为首辅,而拱方向用,朝士各有所附,交相攻。以勤中立无所比,亦无私人,竞阶与拱去,无訾及之。及拱再入,与赵贞吉相轧,张居正复中构之。以勤与拱旧僚,贞吉其乡人,而居正则所举士也,度不能为解,恐终不为诸人所容,力引疾求罢。
以勤归十年,年七十。复颁上方银币,命其子于陛驰归赐之,且敕有司存问。又六年卒。赠太保,文端。
(选自《明史•陈以勤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邸中窘甚/王左右以千金贿严世蕃/世蕃喜以属/户部得并给三岁资/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
B.邸中窘甚/王左右以千金贿严世蕃/世蕃喜/以属户部/得并给三岁资/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
C.邸中窘甚/王左右以千金贿严世蕃/世蕃喜以属/户部得并给三岁资/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
D.邸中窘甚/王左右以千金贿严世蕃/世蕃喜/以属户部/得并给三岁资/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表调动官职的词语,一般指提升;表授予官职的词语,如辟、拜、除等;表兼代官职的词语,如领、行、权等。
B.洗马,古代官名,即太子洗马。秦始置,汉时亦作“先马”。秦汉时为太子的侍从官,出行时为前导,故名。
C.吏部,中国古代官署之一,不仅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与考核,还管理学校及科举考试等事务,其首长为吏部尚书。
D.谥,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
【小题3】下列对有关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以勤热心王储,但不得重用。虽然陈以勤对裕王很忠心,但是明世宗对于陈氏父子的情谊一向淡薄,因此,裕王一年内也都不能召见陈以勤一次。
B.陈以勤忠勇坚贞,不矜不伐。虽然陈以勤在裕王府担任了九年讲官,有保护裕王的功劳,但他却深藏晦匿,不曾夸耀,裕五曾书写“忠贞”二字相赠。
C.陈以勤积极有为,敢于进谏。他分条呈上《谨始十事》,提出关于收揽权利、听取谏言的言辞十分恳切;他呈上因循守旧的时政弊端,请求慎重提拔任用。
D.陈以勤聪明睿智,洞察局势。高拱和赵贞吉相互倾轧,张居正又从中构陷,陈以勤自知调停不好三人关系,恐怕不会为三人所容,极力称病请求罢免官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近幸多缘内降得厚恩,以勤请励精修政,帝心动,欲有所举措,卒为内侍所阻。
(2)以勤中立无所比,亦无私人,竞阶与拱去,无訾及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和

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初事燕王于藩邸,从起兵有功。累太监。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①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五年九月,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朝见。和献所俘旧港酋长。帝大悦,爵赏有差。旧港者,故三佛齐国也,其酋陈祖义,剽掠商旅。和使使招谕,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和大败其众,擒祖义,献俘于朝,戮于都市。

六年九月,再往锡兰山。国王亚烈苦柰儿诱和至国中,索金币,发兵劫和舟。和觇贼大众既出,国内虚,率所统二千余人,出不意攻破其城,生擒亚烈苦柰儿及其妻子官属。劫和舟者闻之,还自救,官军复大破之。九年六月献俘于朝。帝赦不诛,释归国。是时,交耻②已破灭,郡县其地,诸邦益振怖,来者日多

十年十一月,复命和等往使,至苏门答腊。其前伪王子苏干刺者,方谋弑主自立,怒和赐不及己,率兵邀击官军。和力战,擒苏干刺于苏门答腊,并俘其妻子,以十三年七月还朝。帝大喜,赉诸将士有差。

十四年冬,满剌加、古里等十九国,遣使朝贡,辞还。复命和等偕往,赐其君长。十七年七月还。十九年春复往,明年八月还。二十二年正月,旧港酋长施济孙请袭宣慰使职,和赍敕印往赐之。比还,而成祖已晏驾洪熙元年二月,仁宗命和以下番诸军守备南京。南京设守备,自和始也。宣德五年六月,帝以践阼岁久,而诸番国远者犹未朝贡,于是和、景弘复奉命历忽鲁谟斯等十七国而还。

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至者,要不如永乐时,而和亦老且死。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

①赍:把东西送给人。②交耻:即交趾,中国古代地名,地域及其文化遗址位于今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北部。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    踪迹:追踪探访
B.多赍金币     金币:钱币财物
C.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  邀劫:邀人抢劫
D.帝以践阼岁久 践阼:登上帝位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B.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C.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D.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和历经三朝,七次出使。其中六次都是永乐年间奉明成祖之命出使,只有一次出使是在明成祖晏驾之后,先后出使过三十多个国家。
B.明成祖命令郑和出使是出于政治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到海外追寻明惠帝的下落,另一方面是为了到海外炫耀军力的强大和国家的富裕。
C.郑和深通外交之道,对番国君长恩威并施。他在外交上主要采用怀柔的方式,动用武力大都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的无奈之举。
D.郑和出使西洋起到了多方面的作用。扫清海道,保护商旅;发展了明朝政府与海外国家的外交关系,所出使的国家纷纷纳贡称臣。
【小题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擢:指古代官员的降职、免职。
B.宴驾:指帝王的死。
C.朝贡:古代藩属国或外国的使臣朝见宗主国或所在国的君主,并敬献礼品。
D.洪熙:指明仁宗的年号。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事燕王于藩邸,从起兵有功。累擢太监。
(2)交耻已破灭,郡县其地,诸邦益振怖,来者日多。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郑赐,字彦嘉,建宁人。洪武十八年进士。授监察御史。时天下郡邑吏多坐罪谪戍,赐尝奉命于龙江编次行伍。方暑诸囚惫甚赐脱其械俾僦舍止息周其饮食病者与医药多所全活 。秩满当迁,湖广布政司参议阙,命赐与检讨吴文为之。二人协心划弊,民以宁 辑 ,苗、獠畏怀。母丧,去。服除,改北平参议,事成祖甚谨。复坐累谪戍安东屯。及惠帝即位,成祖及楚王桢皆举赐为长史。不许,召为工部尚书。燕兵起,督河南军扼燕。成祖入京师,李景隆讦赐罪亚齐、黄。逮至,帝曰:“吾于汝何如,乃相背耶?”赐曰:“尽臣职耳。”帝笑释之,授刑部尚书。
永乐元年,劾都督孙岳擅毁太祖所建寺,诏安置海南。岳,建文时守凤阳,尝毁寺材,修战舰以御燕军,燕知其有备,取他道南下,故赐劾之。二年劾李景隆阴养亡命,谋不轨。又与陈瑛同劾耿炳文僭侈,炳文自 经 死。皆揣帝意所恶者。祁阳教谕康孔高朝京师还, 枉 道省母,会母疾,留侍九月不行。赐请逮问孔高,罪当杖。帝曰:“ 母子暌数年,一旦相见难遽舍,况有疾,可矜也。 ”命复其官。
三年秋,代李至刚为礼部尚书。四年正月,西域贡佛舍利,赐因请释囚。帝曰:“梁武、元顺溺佛教,有罪者不刑,纪纲大坏,此岂可效!”是年六月朔,日当食,阴云不见,赐请贺。不许。赐言“宋盛时尝行之。”帝曰:“天下大矣,京师不见,如天下见之何?”卒不许。
赐为人颇和厚,然不识大体,帝意轻之。为同官赵 羾 所间,六年六月忧悸卒。帝疑其自尽。杨士奇曰:“赐有疾数日,惶惧不敢求退。昨立右顺门,力不支仆地,口鼻有嘘无吸。”语未竟,帝曰:“ 微汝言,几误疑赐。赐固善人,才短耳。 ”命予葬祭。洪熙元年赠太子少保,谥文安。
(选自《明史•列传第三十九》,有删改)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方暑/诸囚惫甚/赐脱其械/俾僦舍止息/周其饮食病者/与医药/多所全活。
B.方暑诸囚惫甚/赐脱其械俾/僦舍止息/周其饮食/病者与医药/多所全活。
C.方暑/诸囚惫甚/赐脱其械俾/僦舍止息/周其饮食病者/与医药/多所全活。
D.方暑/诸囚惫甚/赐脱其械/俾僦舍止息/周其饮食/病者与医药/多所全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中国古代,字是一个人行成人礼后,由父亲或长者给取的。因此,对人称字是对平辈或尊辈的礼貌和尊敬,如称司马迁为子长,称苏轼为子瞻。
B.尚书是中国古代官职名之一,最初是指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C.“朔”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另外,朔漠、朔风中的“朔”还指北方。
D.古代朝廷会根据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功过给予他们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叫谥或者谥号。如汉哀帝、隋炀帝、文正等都是谥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赐遇事胆小,忧悸而死。他被同僚赵羾离间,病了多天,心里害怕而不敢要求退下,站在右顺门,因力不支倒地而亡。
B.郑赐为人和厚。在安排因罪被贬戍边的人员过程中,郑赐给他们卸去刑具,让他们在租来的房屋中休息,周济他们饮食,病者问医问药,使很多人活了下来。
C.郑赐做事喜欢揣摩皇帝心思。郑赐先弹劾孙岳擅自损毁太祖修建的寺庙,后弹劾李景隆暗中收养亡命之徒,图谋不轨,又与陈瑛弹劾耿炳文超越本分。
D.郑赐做地方官小有成绩,很得民心。湖广布政司参议一职空缺,朝廷命郑赐担任,他倾力除弊,百姓得以安居,苗、僚部族也心怀敬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母子暌数年,一旦相见难遽舍,况有疾,可矜也。
(2)帝曰:“微汝言,几误疑赐。赐固善人,才短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