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刘弘基,雍州池阳人。少以荫补隋右勋侍。大业末从征辽赀乏行及汾阴度后期且诛遂与其属椎牛犯法讽吏捕系。岁余,以赎论,因亡命,盗马自给。至太原,阴事高祖。又察太宗资度非常,益自托。由是蒙亲礼,出入连骑,间至卧内。兵将举,弘基募士,得二千人。王威等鲠大事,弘基与长孙顺德伏合后,麾左右执之。从攻下西河,宋老生败,弃马投堑,弘基斩其首,拜右光禄大夫。师至蒲,引兵先济河,下冯翊。为渭北道大使,命殷开山副之。西徇扶风,众至六万,南度渭,次长安故城,振队金光门。隋将卫文升来拒,弘基逆击,擒甲士千余,马数百。时诸军尚未至,弘基最先胜。高祖悦,赐马二十匹。京师平,功第一,授右骁卫大将军。
讨薛举,战浅水原,八总管军皆没,唯弘基一军战力,矢尽,为贼拘。帝以临难不屈,优护其家。仁杲平,乃克归,官之如初。刘武周犯太原,弘基屯平阳,复陷贼。俄自拔归,授左一总管。从秦王屯柏壁,以劲卒二千繇隰州趋西河,蹑贼归路。贼锐甚,弘基坚壁储勇。及宋金刚遁走,率骑尾之介休,与王合击,大破之。累封任国公。从击刘黑闼,还,除井钺将军。会突厥患边,督步骑万人备塞,自豳北东拒子午岭,西抵临泾,筑障遮虏。
贞观初,李孝常等谋反,坐与交,除名为民。岁余,起为易州刺史,复封爵。召授卫尉卿,改封夔国。以老乞骸,为辅国大将军,朝朔望,禄赐同职事。太宗征辽,召为前军大总管,战驻跸山,有功,累加封户至千一百。卒,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都督,陪葬昭陵,谥日“襄”。
始,弘基病,给诸子奴婢各十五人,田五顷,谓所亲日:“使贤,固不藉多财;即不守此可以脱饥冻。”余悉散之亲党。。
(节选自《新唐书•刘弘基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业末/从征辽赀/乏行及汾阴/度后期且诛/遂与其属椎牛/犯法讽吏捕系
B.大业末/从征辽/赀乏/行及汾阴/度后期且诛/遂与其属椎牛犯法/讽吏捕系
C.大业末/从征/辽赀乏/行及汾阴/度后期且诛/遂与其属椎牛犯法/讽吏捕系
D.大业末/从征辽赀乏/行及汾阴/度后期且诛/遂与其属椎牛/犯法讽吏捕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罢免家居或丁忧回籍的官吏被重新起用,是古代选拔、授予官职的一种方式。表示授官的词语还有“授” “除” “辟” “举”等。
B.乞骸: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与其表示同一意思的还有“致仕” “乞身” “下车”等。
C.开府仪同三司:开府指古代高级官员(如三公、大将军、将军等〕建立府署并自选僚属之意。开府置官属,本系三公所享殊遇,因而有“开府仪同三司”的名号,隋、唐以开府仪同三司为文散官的官阶。
D.谥:就是用一两个字对逝者的一生做一个概括性的评价,算是盖棺定论。分官谥和私谥两种。官谥主要是对帝后和诸侯大臣的评价,由朝廷赠予;私谥主要是对有名望的学者、士大夫的评价,由其亲戚、门生、故吏议定。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弘基非常聪明且有政治远见。还在自己是盗马贼的时候就暗中结交李渊,后又刻意结纳李世民,受到李世民的信任,为他日后出将封侯奠定了基础。
B.刘弘基作战勇敢,奋不顾身。征讨薛举,在浅水原刘弘基孤军奋战,矢尽被俘。唐太宗为了嘉奖他临难不屈,厚赐他的家属。
C.刘弘基很懂行军用兵之道。跟随秦王屯兵柏壁,阻断敌人的后路,当敌人士气旺盛的时候, 他坚壁高垒,拒不出战,当敌人退走,他却在后追击,并会合秦王,大破敌军。
D.刘弘基恩遇优渥。因罪削职却很快被重新起用,年老辞职反而受到加封,并被特许只在每月初一十五上朝,死后受到追封并被恩准入昭陵陪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西徇扶风,众至六万,南度渭,次长安故城,振队金光门。
(2)使贤,固不藉多财;即不守此可以脱饥冻。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1-08 08:50: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人也。邕性笃孝,母常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与叔父从弟同居,三世不分财,乡党高其义。少博学,好辞章、数术、天文,妙操音律。闲居玩古,不交当世。感东方朔《客难》及杨雄、班固、崔骃之徒设疑以自通,乃斟酌群言,韪其是而矫其非,作《释诲》以戒厉云尔。邕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谬,俗儒穿凿:疑误后学。奏求正定《六经》文字。灵帝许之,邕乃自书丹于碑,使工镌刻立于大学门外。于是后儒晚学,咸取正焉。及碑始立,其观视及摹写者,车乘日千余两,填塞街陌。初,邕与司徒刘郃素不相平,叔父卫尉质又与将作大匠阳球有隙。球即中常侍程璜女夫也,璜遂使人飞章言邕、质数以私事请托于郃,郃不听,邕含隐切,志欲相中。于是诏下尚书,召邕诘状。下邕、质于洛阳狱,劾以仇怨奉公,议害大臣,大不敬,弃市。事奏,中常侍吕强愍邕无罪,诮之,有诏减死一等,与家属髡钳徒朔方,不得以赦令除。阳球使客追路刺邕,客感其义,皆莫为用。球又赂其部主使加毒害,所赂者反以其情戒邕,故每得免焉。邕前在东观,与卢植、韩说等撰补《后汉记》,会遭事流离,不及得成,因上书自陈,奏其所著十意,分别首目,连置章左。帝嘉其才高,会明年大赦,乃宥邕还本郡。灵帝崩,董卓为司空,闻邕名高,辟之,称疾不就。卓大怒,詈曰:“我力能族人,蔡邕遂偃蹇者,不旋踵矣。”又切敕州郡举邕诣府邕不得已到署祭酒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每集宴辄令邕鼓琴赞事邕亦每存匡益及卓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坐,殊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允勃然叱之,即收付延尉治罪。邕陈辞谢,乞黥首刖足:继成汉史。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邕遂死狱中。搢绅诸儒莫不流涕。北海郑玄闻而叹曰:“汉世之事,谁与正之!”兖州、陈留间皆画像而颂焉。

(节选自《后汉书。蔡邕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切敕州郡举邕诣府/邕不得/已到/署祭酒/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每集宴/辄令邕鼓琴赞事/邕亦每存匡益/
B.又切敕州郡举邕诣府/邕不得已/到/署祭酒/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每集宴/辄令邕鼓琴/赞事邕亦每存匡益/
C.又切敕州郡举邕诣府/邕不得/已到/署祭酒/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每集宴/辄令邕鼓琴/赞事邕亦每存匡益/
D.又切敕州郡举邕诣府/邕不得已/到/署祭酒/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每集宴/辄令邕鼓琴赞事/邕亦每存匡益/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弟,古代指共曾祖父而不共父亲又年幼于己者的同辈男性。若不共祖父则为从祖弟,若共祖父则为从父弟。
B.六经,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分别为《诗经》《尚书》《礼经》《易经》《乐经》《孝经》。
C.弃市,自商周时即有的一种死刑,具体指在人众集聚的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以示为大众所弃的刑罚。
D.捂绅,指插笏于绅。“绅”指古代仕宦者和儒者围于腰际的大带,故“捂绅”常用为官宦或儒者的代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蔡邕孝亲爱亲,学识渊博。他侍母至孝,母病之时,他曾七十天不睡觉来侍奉母亲:他具有辞章、数术等多方面的才能,尤善音律。
B.蔡邕勘定六经,勒石为范。他将校勘后的六经用红笔亲自写在碑上,让工人刻好立于太学门外,后来的儒者学生,都以此为标准经文。
C.蔡邕吉人天相,逢凶化吉。中常侍程璜使人诬告蔡邕及蔡质,阳球又派刺客追杀蔡邕,多亏中常侍吕强援手才得以解脱。
D.蔡邕笃志修史,终未如愿。他早就在撰写充实《后汉记》,后因董卓事而获罪,他乞求免死罪以成汉史未得。知者为之叹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邕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谬,俗儒穿凿,疑误后学。
(2)帝嘉其才高,会明年大赦,乃宥邕还本郡。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危稹,字逢吉,抚州临川人,淳熙十四年举进士。时洪迈得稹文,为之赏激。调南康军教授。转运使杨万里按部,骤见叹奖,偕游庐山,相与酬倡。调广东帐司,未上,服父丧,免,调临安府教授。倪思荐之,且语人曰:“吾得此一士,可以报国矣。”丁母忧,免,干办京西安抚司公事。入为武学谕,改太学录。
明年,迁武学博士,又迁诸王宫教授。稹谓以教名官,而实未尝教,请改创宗子学,立课试法如两学,从之。嘉定九年,新学成,改充博士,其教养之规,稹所论建。迁秘书郎、著作佐郎,兼吴益王府教授。升著作郎兼屯田郎官。
稹始进对,请叙复军功之赏以立大信,抆拭功臣之罪以厉忠节,置局以立武事,遣使以省边防,厚赏以精间谍。次论和、战、守利害,而请颛意于守。
柴中行去国,稹赋诗送之,迕宰相,知潮州。寻以通金华徐侨书论罢,提举千秋鸿禧观。久之,知漳州。漳俗视不葬亲为常,往往栖寄僧刹,稹命营高燥地为义冢三,约期责之葬,其无主名、若有主名而力弗给者,官为葬之,凡二千三百有奇,刻石以识。郡有临漳台,据溪山最胜处,作龙江书院其上。既成,横经自讲,人用歆动。邑令有贿闻者,劾去之,籍其财以还民。郡有经、总制无名钱岁五千缗,厉民为甚,前守赵汝谠奏蠲五之二,稹于朝,悉罢之。会常平使有言,稹不欲辩,即自请以归。久之,提举崇禧观,与乡里耆艾七人为真率会。卒,年七十四。
稹性至孝父疾愿损己算益亲年疾寻愈真德秀登从班举稹自代没又为铭其墓。所著有《巽斋集》,诸经有讲义、集解,诸魏、晋、唐诗文皆有编,辑先贤奏议曰《玉府》、曰《药山》。
(选自《宋史·危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稹性至孝/父疾/愿损己算益亲年/疾寻愈/真德秀登从班/举稹自代/没/又为铭其墓。
B.稹性至孝父疾/愿损己算益亲年/疾寻愈/真德秀/登从班/举稹自代/没/又为铭其墓。
C.稹性至孝/父疾/愿损己算益亲/年疾/寻愈/真德秀登从班/举稹自代没/又为铭其墓。
D.稹性至孝/父疾/愿损己算益亲/年疾/寻愈/真德秀登从班/举稹自代/没又为铭其墓。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母忧:母丧的婉辞。“丁父忧”“丁母忧”,即遭逢父亲丧事和遭逢母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三年内不做官,不应考。
B.出,调出京城,表示贬官,古文表示贬官的还有“夺”“谪”“左迁”“领”等。
C.武学博士,中国宋朝时期设立的一种官职,主要负责教授学生军事方面的知识。
D.疏是奏议的一种。奏议是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总称,包括奏、议、疏、表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危稹文采高妙,受到高官赞叹。危稹有很高的文学才华,洪迈看到他的文章时十分赞赏,杨万里也对他叹奖,倪思认为能够得到危稹这样的人,自己就可以报效国家了。
B.危稹重视教育,创建学校规矩。嘉定九年时,由危稹提议的学校建成,危稹改职充任博士,这个学校的教育、修养等有关规定都是危稹通过奏议论对要求建立起来的。
C.危稹注重军事,奏对封赏之事。危稹在奏对时向朝廷请求恢复以军功大小来赏赐,派遣使者到边疆省察,用丰厚的赏赐提高间谍的水平,同时也讨论了和、攻、守问题。
D.危稹关注民生,请求减免赋税。漳州每年有经制钱、总制钱及其他无名钱五千缗,为此勒索民众特别厉害,危稹向朝廷上疏请求免除,但常平使对这个请求有不同意见。危稹因被他弹劾而离职。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转运使杨万里按部,骤见叹奖,偕游庐山,相与酬倡。
(2)邑令有贿闻者,劾去之,籍其财以还民。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小题1】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秦王方还柱走B.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C.群臣惊愕,卒起不意D.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奉:捧着
B.群臣怪之     怪:责怪
C.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穷:尽
D.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被:遭受
【小题3】下列全都直接表现了荆轲勇敢的一组是
①秦武阳色变振恐 ②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
③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④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⑤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⑥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A.①②④B.②③⑤C.②④⑥D.④⑤⑥
【小题4】下列句子中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B.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C.轲既取图奉之,发图D.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
【小题5】下面对这一段文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秦臣蒙嘉同情燕王,赞赏荆轲,所以巧言讨好秦王,引见荆轲。
B.秦武阳随荆轲刺杀秦王,却被秦王的威风吓倒,差点暴露此行动机。
C.荆轲刺秦王,秦廷一度大乱,因为事起突然,而且廷上的侍臣都手无寸铁。
D.荆轲刺杀秦王未成,因为他想要挟秦王,定下条约,报答燕太子丹。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程文季字少卿。幼习骑射,多干略,果决有父风。弱冠从父灵洗征讨,必前登陷阵。灵洗与周文育、侯安都等败于沌口,为王琳所执;高祖召陷贼诸将子弟厚遇之,文季最有礼容,深为高祖所赏。世祖嗣位,除宣惠始兴王府限内中直兵参军。是时王为扬州刺史,镇冶城,府中军事,悉以委之。

天嘉二年,随侯安都东讨留异。异党向文政据有新安,文季率精甲三百,轻往攻之。文政遣其兄子瓒来拒,文季与战,大破瓒军,文政乃降。

四年,陈宝应与留异连结,又遣兵随周迪更出临川,世祖遣信义太守余孝顷自海道袭晋安,文季为之前军,所向克捷。陈宝应平,文季战功居多。寻助父镇郢城,及灵洗卒,文季尽领其众。起为超武将军。文季性至孝,虽军旅夺礼,而毁瘠甚至。

太建二年,为豫章内史,将军如故。服阕,袭封重安县公。随都督章昭达率军往荆州征萧岿。岿与周军多造舟舰,置于青泥水中。时水长漂疾,昭达乃遣文季共钱道戢轻舟袭之,尽焚其舟舰。昭达因萧岿等兵稍怠,又遣文季夜入其外城,杀伤甚众。既而周兵大出,巴陵内史雷道勤拒战死之,文季仅以身免。

五年,都督吴明彻北讨秦郡,乃前遣文季领骁勇拔开其栅,明彻率大军自后而至,攻秦郡克之,又别遣文季围泾州,进攻盱眙,拔之。仍随明彻围寿阳。

文季临事谨急,御下严整。每置阵役人,文季必先诸将,夜则早起,迄暮不休,军中莫不服其勤干。每战恒为前锋,齐军深惮之,谓为程虎。以功除散骑常侍,增食邑五百户。

九年,又随明彻北讨。十年春,败绩,为周所囚。十一年自周逃归至涡阳为边吏所执还送长安死于狱中后主是时既与周绝不之知也至德元年,后主始知之,追赠散骑常侍。

选自《陈书·程文季列传》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十一年/自周逃/归至涡阳/为边吏所执/还送长安/死于狱中/后主是时既与周/绝不之知也
B.十一年/自周逃/归至涡阳/为边吏所执/还送长安/死于狱中/后主是时既与周绝/不之知也
C.十一年/自周逃归/至涡阳/为边吏所执/还送长安/死于狱中/后主是时既与周/绝不之知也
D.十一年/自周逃归/至涡阳/为边吏所执/还送长安/死于狱中/后主是时既与周绝/不之知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嗣位:文中是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一般奉行嫡长子继承制。
B.袭封:与“荫”相同,都是封建时代子孙承袭先代的爵位,都是皇帝封赏大臣的制度。
C.食邑:中国古代君主赐予臣下作为世禄的封地,亦称“采邑”
D.追赠: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以示褒奖。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程文季作战非常勇猛。程文季在二十岁左右就随从父亲程灵洗出军征讨,每次作战他必定首先登城陷阵;每逢打仗,他常担任前锋,被人称作“程虎”。
B.程文季服孝极尽孝礼。父亲逝世后,他统领了父亲的部属,虽然军中禁止丧事礼仪,但他还是因哀痛过度使得形貌非常憔悴。
C.程文季受命突袭敌军。章昭达派程文季与钱道戢一道突袭焚毁了萧岿与周军的舟舰,并趁萧岿等的士卒疲惫时,又派程文季在夜晚攻入外城,大获全胜。
D.程文季工作特别勤奋。每逢立阵安营需役用人力时,程文季就身先将士,每天早起,直到天黑工作不停,军中没有谁不佩服他的勤劳能干。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祖召陷贼诸将子弟厚遇之,文季最有礼容,深为高祖所赏。
(2)天嘉二年,随侯安都东讨留异。异党向文政据有新安,文季率精甲三百,轻往攻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申屠致远,字大用,其先汴人。金末从其父义徙居东平之寿张。致远肄业府学,与李谦、孟祺等齐名。世祖南征,荐为经略司知事,军中机务,多所谟画。
师还,至随州,所俘男女,致远悉纵遣之。至元十年,御史台辟为掾,不就。宋平,焦友直、杨居宽宣慰两浙,举为都事,首言:“宋图籍宜上之朝;江南学田,当仍以赡学。”行省从之。临安改为杭州,迁总管府推官。宋驸马杨镇从子玠节,家富于赀,守藏吏姚溶窃其银,惧事觉,诬玠节阴与宋广、益二王通,有司榜笞,诬服,狱具。致远谳之,得其情,溶服辜,玠节以贿为谢,致远怒绝之。
杭人金渊者,欲冒籍为儒,儒学教授彭宏不从,渊诬宏作诗有异志。致远察其情,执渊穷诘,罪之。属县械反者十七人,讯之,盖因寇作,以兵自卫,实非反者,皆得释。改寿昌府判官。时寇盗窃发,加之造征日本战船,远近骚然,致远设施有方,众赖以安。
二十年,拜江南行台监察御史。江淮行省宣使郄显、李兼诉平章忙兀台不法,有诏勿问,仍以显等付忙兀台鞫之,系于狱,必抵以死。致远知其冤状,将纵之,忙兀台胁之以势,致远不为动,亲脱显等械,使从军自赎。桑哥当国,治书侍御史陈天祥使至湖广,劾平章,桑哥摘其疏中语,诬以不道,奏遣使往讯之,天祥就逮。时行台遣御史按部湖广,咸惮之,莫敢往,致远慨然请行。比至,累章极论之。桑哥方促定天祥罪,会致远章上,桑哥气沮。转运使卢世荣榷茶牟利,致远并劾之。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致远清修苦节,耻事权贵,聚书万卷,名曰墨庄。家无余产,教诸子如师友。
(选自《元史·列传第五十七》,有删节)
(注)天爵:天然的爵位。指高尚的道德修养。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
B.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
C.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
D.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
【小题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这是借诗人陶渊明、谢灵运来比拟参加宴会的文人。临川之笔,指谢灵运,他曾任临川内使。
B.《水浒》原名《忠义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章回体小说。
C.“教授”指古时设置在地方官学中的学官,是讲解经义、掌管学校课试的文职官。
D.“榷茶”指政府对茶叶所实施的课税、管制等措施,是我国唐以后的一种茶叶专卖制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申屠致远备受重用,为政有方。元世祖南征时,军中的机要事务,大多由他谋划;担任寿昌府判官时,他布置得法,民众得以安定。
B.申屠致远明察秋毫,断案公正。任杭州总管府推官时,为屈打成招的杨玠节平反昭雪,使诬陷彭宏有谋反之心的金渊受到应有的惩罚。
C.申屠致远为人正直,不惧权贵。忙兀台要置弹劾他不守法纪的郄显等人于死地,致远不惧怕威胁,解开他们的囚具,让其充军赎罪。
D.申屠致远为人勇敢,敢于斗争。陈天祥被捕后,大家都不敢前往湖广巡视,致远慨然请行,和桑哥进行面对面的斗争并取得了胜利。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致远谳之,得其情,溶服辜,玠节以贿为谢,致远怒绝之。
(2)属县械反者十七人,讯之,盖因寇作,以兵自卫,实非反者,皆得释。
(3)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知九万里而南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