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广三子,曰当户、椒、敢,皆为郎。当户蚤死,有遗腹子陵。陵字少卿,少为侍中建章监。善骑射,爱人,谦让下士,甚得名誉。武帝以为有广之风。

天汉二年,陵自请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毋令专乡贰师军。上而许之。陵至浚稽山,与单于相值,骑可三万围陵军。军居两山间,以大车为营。陵引士出营外为阵,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令曰:“闻鼓声而纵,闻金声而止。”虏见汉军少,直前就营。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虏还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单于大惊,召左右地兵八万余骑攻陵。陵且战且引,南行数日,抵山谷中。连战,士卒中矢伤,三创者载辇,两创者将车,一创者持兵战。引兵东南,抵大泽葭苇中,虏从上风纵火,陵亦令军中纵火以自救。南行至山下,单于在南山上,使其子将骑击陵。陵军步斗树木间,复杀数千人,因发连弩射单于,单于下走。

陵居谷中,虏在山上,四面射,矢如雨下。汉军南行,一日五十万矢皆尽,即弃车去。士尚三千余人徒斩车辐而持之军吏持尺刀抵山入峡谷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陵令军士人持二升糒,一半冰,至遮虏障者相待。夜半时,陵与韩延年俱上马,壮士从者十余人。虏骑数千追之,韩延年战死。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军人分散,脱至塞者四百余人。

群臣皆罪陵,上以问太史令司马迁,迁盛言:“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有国士之风。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輮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虏救死扶伤不暇,悉举引弓之民共攻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士张空拳,冒白刃,北首争死敌,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上以迁诬罔,欲沮贰师,为陵游说,下迁腐刑。

久之,上悔陵无救,乃遣使劳赐陵余军得脱者。

 (节选自《汉书•李陵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壮而许之  壮:赞许。
B.期至遮虏鄣者相待    期:盼望。
C. 北首争死敌  北首:面朝北。
D.上以迁诬罔  诬罔:欺诈。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士尚三千余人/徒斩车辐而持之/军吏持尺刀/抵山入峡谷/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
B.士尚三千余/人徒斩车辐而持之/军吏持尺刀/抵山入峡谷/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
C.士尚三千余/人徒斩车辐而持之/军吏持尺刀/抵山入峡谷/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
D.士尚三千余人/徒斩车辐而持之/军吏持尺刀/抵山入峡谷/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陵年轻时有名气。他擅长骑马射箭,爱护关心他人,谦虚礼让,降低身份结交贤士;汉武帝认为他有其祖父李广的风度。
B.李陵指挥有方。在敌众我寡的情势下,他沉着冷静,出营对阵,命所有士兵一起射箭,击退并追击匈奴,杀死匈奴数千人。
C.李陵未能死节。李陵率领的军队被围在谷中,损失惨重;他与韩延年率众突围,匈奴紧追不舍,韩延年战死,李陵投降匈奴。
D.司马迁为李陵辩护。他认为李陵虽然被俘,但摧败匈奴的战绩也足以光耀天下;李陵之所以投降,是想等待机会报效汉朝。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连战,士卒中矢伤,三创者载辇,两创者将车,一创者持兵战。
(2)抑数万之师,虏救死扶伤不暇,悉举引弓之民共攻围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12-24 03:46: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德用字元辅。至道二年,分五路出兵击李继迁,德用年十七,为先锋,将万人战铁门关,斩首十三级,俘掠畜产以数万计。进师乌白池他将多失道不至虏锐甚超按兵不进德用请乘之得精兵五千转战三日敌势却。德用曰:“归师迫险必乱。”乃领兵距夏州五十里,绝其归路,下令曰:“乱行者斩!”一军肃然,超亦为之按辔。继迁蹑其后,左右望见队伍甚严整,莫敢近。超抚其背曰:“王氏有子矣。”
盗张洪霸相聚界上,吏不能捕。德用以毡车载勇士,诈为妇人饰,过邯郸。贼果来邀,勇士奋出,悉禽之。徙督捕陕西东路,盗贼相戒曰:“此禽张洪霸者。”皆相率逃去。
仁宗阅太后阁中,得德用前奏军吏事,奇之,以为可大用,拜检校太保、签书枢密院事。
……
德用状貌雄毅,面黑,颈以下白晰,人皆异之。言者论德用貌类艺祖,御史中丞孔道辅继言之,且谓德用得士心,不宜久典机密,遂罢为武宁军节度使。有言德用市马于府州者,上其券,乃市于商人者。言者犹不已,降右千牛卫上将军、知随州,州置判官,家人皆惶恐,德用举止言色如平时,惟不接宾客而已。徙知曹州,或谓德用曰:“孔中丞害公,今死矣。”德用曰:“中丞言官,岂害我者?朝廷亡一忠臣,可惜也。”
陕西用兵久无功,契丹遣刘六符来求复关南地,以兵压境。德用见帝,流涕言:“臣前被罪,陛下赦而不诛,今不足辱命。”帝慰劳,曰:“河北方警,藉卿镇抚之。”拜保静军节度使。岁大熟,六符见德用拜曰:“此公仁政所及也。”
契丹使谍者来觇,或请捕杀之,德用曰:“第舍之,彼得实以告,是服人之兵以不战也。”明日大阅,援桴鼓之士皆踊跃,进退坐作,终日不戮一人。乃下令:“具糗粮,听吾鼓声,视吾旗帜所向。”觇者归告契丹,谓汉兵将大入。
(节选自《宋史·王德用传》
【注】①超:王超,王德用的父亲。②艺祖,宋朝人对宋太祖赵匡胤的称呼。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进师乌白池/他将多失/道不至虏锐甚超/按兵不进/德用请/乘之得精兵五千转战/三日敌势却/
B.进师乌白池/他将多失道不至/虏锐甚/超按兵不进/德用请乘之/得精兵五千/转战三日/敌势却/
C.进师乌白池/他将多失/道不至虏锐甚/超按兵不进/德用请/乘之得精兵五千/转战三日/敌势却/
D.进师乌白池/他将多失道不至/虏锐甚超/按兵不进/德用请乘之/得精兵五千转战/三日敌势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券:契据。古代的券由竹、木刻成,分成两半,双方各执其一,作为凭证。后世多用纸为券。
B.言官:是古代封建官僚结构的一个较重要的构成部分。他们主要负责监督与上谏。文中的御史中丞就是言官。
C.辱,本义指耻辱,用作谦敬词时,表示自己是低下的,别人对我所作的行为有辱于对方,这里敬称皇帝的任命为“辱命”。
D.卿是古代高级官名,如三公九卿,卿相等;也是古代对人的敬称,如称荀子为“荀卿”,这里是皇帝对王德用的敬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德用十七岁时担任先锋,带兵出击李继迁,颇有战功。军队撤退时,看到队伍混乱,主动站出来整肃军纪,终于使跟随其后的敌人不敢接近。
B.王德用把装有勇士的毡车装扮成妇人的车饰,经过邯郸,引诱张洪霸前来拦截,从而一举抓获了这个让官吏头痛的强盗,并震慑了陕西的强盗。
C.有人议论王德用向官府买卖马匹,虽然证实是跟商人做的买卖,但仍被降职,家人为此很害怕,而他除了不接待宾客外,言谈举止神色不改。
D.王德用大规模地检阅军队,士兵击鼓跳跃,进退站坐很有章法,演习一天也没有惩治一个人。间谍看后回去告诉契丹说宋兵将要大举进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言者论德用貌类艺祖,御史中丞孔道辅继言之,且谓德用得士心,不宜久典机密,遂罢为武宁军节度使。。
(2)契丹使谍者来觇,或请捕杀之,德用曰:“第舍之,彼得实以告,是服人之兵以不战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武承休,辽阳人,喜交游,所与皆知名士。夜梦一人告之曰:“予交游遍海内,皆滥交耳。惟一人可共患难,何反不识?”问:“何人?”曰:“田七郎非与?”醒而异之。遂访其人,东村业猎者也。武敬谒诸家,见破屋数椽,木岐支壁。入一小室,虎皮狼蜕,悬布槛间,更无杌榻可坐,七郎就地设皋比焉。武与语,言词朴质,大悦之。遽贻金作生计,七郎固辞不受。武强之再四,母龙钟而至,厉色曰:“老身止此儿,不欲令事贵客!”武惭而退,从人适于室后闻母言:“我适睹公子有晦纹,必罹奇祸。无故而得重赂,不祥,恐将取死报于子矣。”武深叹母贤,然益倾慕七郎。
半年许,七郎为争猎豹,殴死人命,械收在狱。武以重金赂邑宰,又以百金赂仇主。月余无事,释七郎归。七郎见武,武温言慰藉,七郎唯唯。家人咸怪其疏,武喜其诚笃,厚遇之,由是恒数日留公子家。馈遗辄受,不复辞,亦不言报。
会武初度,宾从烦多,夜舍履满。武偕七郎卧斗室中,三仆即床下卧。二更向尽,七郎背剑挂壁间,忽自腾出匣数寸,铮铮作响,光闪烁如电。武惊起,七郎亦起,问:“床下卧者何人?”武答:“皆厮仆。”七郎曰:“此中必有恶人。此刀购诸异国,见恶人则鸣跃,当去杀人不远矣。公子宜亲君子,远小人,或万一可免。”武颌之。七郎终不乐,辗转床席。
其时床下有名林儿者,武后为林儿所欺。诉官,邑宰以御史书不应,且为反诬。武无奈之,忿塞欲死。逾夜,忽有家人白:“林儿被人脔割,抛尸旷野间。”武惊喜,意稍得伸。俄闻御史家讼其叔侄,遂偕叔父武恒赴质。宰不听辨,欲笞恒。操杖隶皆仇家走狗,恒又老耄,签数未半,奄然已死,遂舁叔归,哀愤无所为计。因思欲得七郎谋,而七郎终不一吊问。窃自念待伊不薄,何遽如行路人?遣人探索其家,至则扃镝寂然,邻人并不知耗。
一日,某弟方在内廨,与宰关说,值晨进薪水,忽一樵人至前,释担抽利刃直奔之。宰大惊,窜去。樵人犹张皇四顾。诸役吏急阖署门,操杖疾呼。樵人乃自刭死。纷纷集认,识者知为田七郎也。宰惊定,始出验,见七郎僵卧血泊中,手犹握刃。方停盖审视,尸忽然跃起,竟决宰首,已而复踣。衙官捕其母子,则亡去已数日矣。(节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以重金赂邑宰   邑宰:县邑之长,即县令
B.遣人探索其家 探索:探询
C.与宰关说 关说:通融说情
D.值晨进薪水 薪水:俸禄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母龙钟至 吾尝跛望矣
B.又百金赂仇主    愿夫子辅吾志,明教我
C.见恶人鸣跃 于其身也,耻师焉
D.樵人自刭死 今其智反不能及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武承休的梦开头,暗示了田七郎的知恩图报能共患难的可贵品格,为下边的故事发展埋下伏笔。
B.田七郎身陷囹圄为武承休搭救,却不说一句感谢的话。从后文可知是因为他已经决定将来武承休有难时舍命相助。
C.田母初见武承休就看出武承休将来有难,所以极力阻止儿子和武承休的交往。但在武承休解救了田七郎后却不再阻止两人的交往。
D.武承休的叔叔被打死,田七郎却不来安慰,是他认为杀死林儿已经报答了武承休的恩德,于是不再跟武承休交往。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家人咸怪其疏,武喜其诚笃,厚遇之,由是恒数日留公子家。
(2)方停盖审视,尸忽然跃起,竟决宰首,已而复踣。
(3)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翛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翛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时谓名言。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金人围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堕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是日,金人遂登城。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屡贻书请之。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则以死继之。”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遂从太子出。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朝廷。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
注:神宗赵顼:熙宁 1068年-1077年;元丰 1078年-1085年。哲宗赵煦:元佑 1086年-1094年四月; 绍圣 1094年四月-1098年五月;元符1098年六月-1100年。徽宗赵佶:建中靖国 1101年;崇宁1102年-1106年;大观 1107年-1110年;政和1111年-1118年十月;重和 1118年十一月-1119年二月;宣和 1119年-1125年。钦宗赵桓:靖康 1126年-1127年。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B.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C.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D.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尚书蔡翛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变更,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B.孙傅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后,从效用角度高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祟、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
C.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者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
D.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谥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随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应誓死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2)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徐坚,西台舍人齐聃子也。少好学,遍览经史,性宽厚长者。圣历中,车驾在三阳宫,御史大夫杨再思、太子左庶子王方庆为东都留守,引坚为判官,表奏专以委之。方庆善《三礼》之学,每有疑滞,常就坚质问,坚必能征旧说,训释详明,方庆深善之。又赏其文章典实,常称曰:“掌纶诰之选也。”再思亦曰:“此凤阁舍人样,如此才识,走避不得。”坚又与给事中徐彦伯等同修《三教珠英》,诸人依坚等规制,俄而书成,迁司封员外郎。
神龙初,再迁给事中。时雍州人韦月将上书告武三思不臣之迹,反为三思所陷,中宗即令杀之。时方盛夏,坚上表曰:“月将诬构良善,故违制命,准其情状,诚合严诛。但今朱夏在辰,天道生长,即从明戮,有乖时令。谨按《月令》:‘夏行秋令,则丘隰水潦,禾稼不熟。’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伏愿详依国典,许至秋分,则知恤刑之规,冠于千载;哀矜之惠,洽乎四海。“中宗纳坚所奏,遂令决杖,配流岭表。
时监察御史李知古请兵以击姚州西贰河蛮,既降附,又请筑城,重征税之。坚以蛮夷生梗,未得同华夏之制;劳师涉远,所损不补所获。独建议以为不便。睿宗不从,令知古发剑南兵往筑城,将以列置州县。知古因是欲诛其豪杰,没子女以为奴婢。蛮众恐惧,乃杀知古,相率反叛,役徒奔溃,姚、嵩路由是历年不通。
坚妻即侍中岑羲之妹,坚以与羲近亲,固辞机密,乃转太子詹事,谓人曰:“非敢求高,盖避难也。”及羲诛,坚竞免坐累。坚多识典故,前后修撰格式、氏族及国史等,凡七入书府,时论美之。十七年卒,年七十余,赠太子少保,谥曰文。
(节选自《旧唐书·徐坚传》)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
B.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
C.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
D.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车驾,帝王所乘的车。亦用为帝王的代称。
B.再迁,再提升。古代升官职称为“迁”。
C.太子詹事,中国古代内侍职官之一,秦朝起设立,主要掌管皇太子宫中事务。
D.书府,收藏文书图籍的府库,也指中书省或秘书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坚博识多闻,富有才华。他年少时博览经史,担任判官时被委以起草表奏的重任;他参与修撰格式、氏族以及国史等,七次进人书府,受到时论赞美。
B.徐坚为人正直,敢于进谏。当时韦月将因得罪武三思受其诬陷而被皇上下令处死,徐坚上表进谏,认为皇上在夏季行刑不合时令,皇上最终采纳了他的表奏。
C.徐坚思虑周全,很有远见。李知古出兵攻打姚州西贰河蛮,等到他们归降以后,又修筑城池,征收重税。徐坚认为不妥,皇上也听从了他的建议。
D.徐坚洁身自好,主动避嫌。他的妻子是当时侍中岑羲的妹妹,但他没有因此而求取高位,而是坚决辞去机要职务;后来岑羲被杀,他也避免了大灾难。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人依坚等规制,俄而书成,迁司封员外郎。
(2)劳师涉远,所损不补所获。独建议以为不便。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穆崇,代人也。其先世效节于神元、桓、穆之时。崇机捷便辟,少以盗窃为事。太祖之居独孤部,崇常往来奉给,时人无及者。后刘显之谋逆也,平文皇帝外孙梁眷知之,密遣崇告太祖。眷谓崇曰显若知之问汝者丈夫当死节虽刀剑别割勿泄也因以宠妻及所乘良马付崇,曰:“事觉,吾当以此自明”。崇来告难,太祖驰如贺兰部。显果疑眷泄其谋,将囚之。崇乃唱言曰:“梁眷不顾恩义,奖显为逆,今我掠得其妻马,足以雪忿。”显闻而信之。窟咄之难,崇外甥于桓等谋执太祖以应之,告崇曰:“今窟咄已立,众咸归附,富贵不可失,愿舅图之。”崇乃夜告太祖。太祖诛桓等,北逾阴山,复幸贺兰部。崇甚见宠待。太祖为魏王,拜崇征虏将军。从平中原,赐历阳公,散骑常侍。后太尉,加侍中,徙为安邑公。又从征高车,大胜而还。姚兴围洛阳,司马德宗将辛恭靖请救,太祖遣崇六千骑赴之。未至,恭靖败,诏崇即镇野王,除豫州刺史,仍本将军。征为太尉,又徙宜都公。天赐三年先是,卫王仪谋逆,崇豫焉,太祖惜其功而秘之。及有司奏谥,太祖亲览法,至述义不克曰“丁”。太祖曰:“此当矣。”乃谥曰丁公。初,太祖避窟咄之难,遣崇还察人心。崇夜至民中,留马与从者,乃微服入其营。会有火光,为舂妾所识,贼皆惊起。崇求从者不得,因匿于坑中,徐乃窃马奔走。宿于大泽,有白狼向崇而号,崇乃觉悟,驰马随狼而走。适去,贼党追者已至,遂得免难。太祖异之,命崇立祀,子孙世奉焉。太和中,追录功臣,以崇配飨。

(节选自《魏书·穆崇列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眷谓崇曰/显若知之问汝者/丈夫当死节/虽刀剑别割/勿泄也
B.眷谓崇曰/显若知之/问汝者/丈夫当死节/虽刀剑/别割勿泄也
C.眷谓崇曰/显若知之问/汝者丈夫/当死节/虽刀剑别割/勿泄也
D.眷谓崇曰/显若知之问汝者/丈夫当死节/虽刀剑/别割勿泄也
【小题2】下列对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爵”即“爵位、爵号”,是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爵位大体分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
B.“迁”和“徙”一样在古代都是调动官职用语,但“迁”一般指升官,有时侯也指贬官,如“左迁”。
C.谥,古代帝王、诸侯、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褒奖赞美的称号,称为谥号。
D.薨,可指有爵位者的死。《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穆崇忠于太祖,太祖流落独孤部,他常往来供给生活必需品,尽心尽力。
B.穆崇足智多谋,在刘显阴谋叛乱时,他主动献计使梁眷免于被刘显怀疑。
C.穆崇深得太祖恩宠,去世后太祖亲自查阅授予谥号的方法,为他确定谥号。
D.穆崇曾获得白狼的帮助,为躲避贼兵追捕,宿营大泽边,遇白狼引他逃走。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以宠妻及所乘良马付崇曰:“事觉,吾当以此自明。”
(2)先是,卫王仪谋逆,崇豫焉,太祖惜其功而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