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孙征君①传(节选)
(清)方苞
①孙奇逢,字启泰,号钟元,北直容城入也。少倜傥,好奇节,而内行笃修;负经世之略,常欲赫然著功烈,而不可强以仕。年十七,举万历二十八年顺天乡试。
②先是,高攀龙、顾宪成讲学东林,海内士大夫立名义者多附焉。及天启初,逆奄魏忠贤得政,叨秽者争出其门,而目东林诸君子为党。由是杨涟、左光斗、魏大中、周顺昌、缪昌期次第死厂狱,祸及亲党。而奇逢独与定兴鹿正、张果中倾身为之,诸公卒赖以归骨,世所传“范阳三烈士”也。
③方是时,孙承宗以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经略蓟、辽,奇逢之友归安茅元仪及鹿正之子善继皆在幕府。奇逢密上书承宗,承宗以军事疏请入见。忠贤大惧,绕御床而泣,以严旨遏承宗于中途。而世以此益高奇逢之义。台垣及巡抚交荐屡征,不起,承宗欲疏请以职方起赞军事,使元仪先之,奇逢亦不应也。其后畿内盗贼数骇,容城危困,乃携家入易州五公山,门生亲故从而相保者数百家,奇逢为教条部署守御,而弦歌不辍。
④入国朝②,以国子祭酒征,有司敦趣,卒固辞。移居新安,既而渡河,止苏门百⋿。水部郎马光裕奉以夏峰田庐,逆率子弟躬耕,四方来学,愿留者,亦授田使耕,所居遂成聚。
⑤奇逢治身务自刻砥,执亲之丧,率兄弟庐墓侧凡六年。人无贤愚,苟问学,必开以性之所近,使自力于庸行。其与人无町畦,虽武夫悍卒工商隶圉野夫牧竖,必以诚意接之,用此名在天下,而人无忌ჿ者。方杨、左在难,众皆为奇逢危,而忠贤左右皆近畿人,夙重奇逢质行,无不阴为之地者。鼎革③后,诸公必欲强起奇逢,平߿胡廷佐曰:“人各有志,彼自乐处隐就闲,何故必令与吾侪一辙乎? ”居夏峰二十有五年,卒,年九十有二。天下无知与不知,皆称曰夏峰先生。
【注】①征君:称朝廷征聘不出的隐士为“往君”,又称“征士”。②国朝:古人称当朝为国朝, 此指清朝。③鼎革:改旧换新,旧时多指改朝换代,此处指明亡清立。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而目东林诸君子为党(___) (2)缪昌期次第死厂狱(___)
【小题2】对“而内行笃修”中“笃”释义正确的—项是
A.深厚B.丰厚C.忠厚D.宽厚
【小题3】对“逆率子弟躬耕”中“逆”释义正确的—项是
A.预先B.背叛C.抗拒D.接受
【小题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而不可强以仕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陈情表》)
B.海内士大夫立名义者多附焉   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指南录〉后序》)
C.而人无忌嫉者     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石钟山记》)
D.而目东林诸君子为党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
【小题5】把第⑤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人无贤愚,苟问学,必开以性之所近,使自力于庸行。
【小题6】为什么“鼎革后,诸公必欲强起奇逢”?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分析与推断。
【小题7】方苞对人物传记强调舍其“末迹”,著其大节。结合文章内容,分条概括孙奇逢的“大节”。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1-18 03:31:4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鑱,为除不洁者。引入,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眥,目光如炬,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柱者?不速去,无俟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节选自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小题1】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1)行入古寺 (2)夫人之力不及此(《烛之武退秦师》)
B.(1)而不可开 (2)范增数项王(《鸿门宴》)
C.(1)史噤不敢声    (2)图,图穷而匕首见(《荆轲刺秦王》)
D.(1)使史敝衣 (2)愿足下虑之(《荆轲刺秦王》)
【小题2】与例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公阅华,即解貂覆生,为掩户。
A.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荆轲刺秦王》)B.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鸿门宴》)
C.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D.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荆轲刺秦王》)
【小题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第一段写左忠毅公在风雪天“微行入古寺”,发现了“伏案卧,文方成草”的史可法,当即“解貂覆生,为掩户”,表现了左忠毅公爱才之心。
B.对史可法,左忠毅公不仅“呈卷,即面署第一”,而且“召入,使拜夫人”,并断言“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则表现了他具有知人之明。
C.从“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句可以看出,“逆阉”对左公用刑之酷和左公面对酷刑的意志之坚。
D.“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柱者?”表现了左公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并对史可法给自己平反昭雪寄予厚望。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柱者?
(2)无俟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孙奇逢,少倜傥,好奇节,而内行笃修;负经世之略,常欲赫然著功烈,而不可强以仕。

②先是,高攀龙、顾宪成讲学东林,海内名士多附焉。天启初,逆阉魏忠贤得政,秽者争出其门,而目东林诸君子为党。由是杨涟、左光斗等次第死厂狱,祸及亲党。而奇逢与鹿正、张果中倾身为之,诸公卒赖以归骨,世所传“范阳三烈士”也。

③方是时,孙承宗以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经略蓟、辽,奇逢密上书承宗,承宗以军事疏请入见。忠贤大惧,绕御床而泣,以严旨遏承宗于中途。而世以此益高奇逢之义。其后畿内盗贼数骇,乃携家入易州五公山,门生亲故从而相保者数百家,奇逢为教条部署守御,而弦歌不辍。

④入国朝,以国子祭酒征,有司敦趣,卒固辞。奇逢与人无町畦,虽武夫悍卒工商隶圉野夫牧竖,必以诚意接之,用此名在天下,而人无忌嫉者。居夏峰二十有五年,卒,年九十有二。

(节选自方苞《孙征君传》)

(注释)①国朝:指清朝。②无町畦:无隔阂,这里指不摆架子。

【小题1】本文作者方苞是清代“□□派”的代表。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经世之略    ②由是杨涟、左光斗等次第死厂狱
是时 ④以严旨承宗于中途 
⑤而世以此益奇逢之义   ⑥而弦歌不  
⑦有司敦趣     此名在天下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而不可强仕   少父任,兄弟并为郎(《苏武传》)
B.海内士大夫立名义者多附 使来者读之,悲予志(《<指南录>后序》)
C.门生亲故从相保者数百家 孔子登泰山小鲁(《诸子喻山水》)
D.而目东林诸君子党     吾又何能哉(《种树郭橐驼传》)
【小题4】下列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而不可强以仕
B.以严旨遏承宗于中途
C.叶公问孔子于子路
D.贤哉回也
【小题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诸公卒赖以归骨,世所传“范阳三烈士”也。
(2)必以诚意接之,用此名在天下,而人无忌嫉者。
【小题6】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事例
性格特点
而奇逢独与鹿正、张果中倾身为之
(1)
(2)
不慕名利、有民族气节
虽武夫悍卒工商隶圉野夫牧竖,必以诚意接之
(3)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二山人传
清方苞
廌青山人李锴,辽东铁岭人。曾大父如梓,明宁远伯成梁兄子也,万历己未,铁岭城陷,死其官。入国朝,三世皆盛贵,伯叔父兄弟或嗣封爵,都统禁军;或开府建钺,布列中外。
康熙四十一年,父少司寇蒲阳公卒。时西事方起,议绝漠屯极边。山人既练,自请兴屯黑河,逾年归,母卒。再使南河,赐七品冠带。乃尽以先世产业属二昆,移家潞河,潜心经史,凡六七年,邻里未得一识其面。尝游盘山乐其土风买田峰下构草舍杂山甿以耕其尤贫者授之田而无所取疏材果实与众共之。其声远闻,邦工每采山石,过廌峰,独无扰焉。暇时行游四山,必挈炉炭瓶罂,樵苏者遥望而知所在,曰:“此李山人茶烟也。”白山石东村闻其风而慕之。
东村石永宁世饶于财。祖都图为圣祖亲臣,每议公事,不挠于权贵。山人少豪举,好声色狗马,年三十,始折节读书。会家事屯邅,时伯兄既殁,而诸弟皆幼,独出身当之。家既落,奉母居郭东,垦墓田以养。盎无斗储,遇无食者即罄之。久之,里中有奇邪,咸惧其闻。母、兄殁,移家盘山,与廌青游,每严冬大雪,携手步西潭,以杖叩冰,相视愉怡,见者咸诧而不知其何以然。会功令:禁内府人出居近畿复挈妻子入城,僦屋授经自活。乾隆元年,举孝廉方正。诣有司,力言弱足难为仪,众莫能夺也。廌青举博学宏词,及试亦被绌。
廌青之诗,不丐于古,而必求与之并。东村则即事抒指,翛然有真意。或刻其山居五言律二十首,遂誓不为诗,尽焚旧稿,曰:“吾幼学难补,虽殚心力,所进适至是而止耳。吾幸以悲忧穷蹙,悔曩者之冥行;今老矣,可更以詹詹者扰吾心曲乎?”
廌青中年后,以急兄之急,益窭艰;老而无子,自为生扩(kuàng,墓穴);日典衣节食,以养戚属之穷孤。又以所著《含中集》《尚史》稿未定,矻矻不自休,而东村长子及弟之子,同登甲科,其僚友为营室庐。少司马德济斋延东村教其兄子辅国公。众皆谓东村自是可安居。东村曰:“吾终不以妻子故,使廌青茕茕,行当独身留盘山,俾有所资以待老也。”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尝游盘山/乐其土风/买田/廌峰下构草舍/杂山甿以耕/其尤贫者/授之田而无所取/疏材果实/与众共之
B.尝游盘山/乐其土风/买田/廌峰下构草舍/杂山甿以耕/其尤贫者授之田/而无所取/疏材果实/与众共之
C.尝游盘山/乐其土风买田廌峰下/构草舍/杂山甿以耕/其尤贫者授之田/而无所取/疏材果实/与众共之
D.尝游盘山/乐其土风/买田廌峰下/构草舍/杂山甿以耕/其尤贫者/授之田而无所取/疏材果实/与众共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康熙”为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的年号。清圣祖是清朝第四位皇帝,清朝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
B.文中的“折节”指降低自己身份或委屈自己内心,意思近于“折腰”“屈节”,如折节礼士、折节为俭。
C.“近畿”指国都周边的地方,在汉字文化圈中,多国历史上曾有“京畿”或者“近畿”的说法。
D.“戚属”是并列式合成词。戚,因婚姻联成的关系;属,同一家族的亲眷。这里泛指内外亲属。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廌青山人李锴,是明代李如梓的后人,李锴的曾祖父李如样在明朝万历年间一次战乱中死在官任上。
B.李锴的品格风度让石永宁十分仰慕,石永宁与之结交,为便于交游,后来特意将家搬到了盘山。
C.石永宁年轻时家族比较富有,他贪恋于享乐生活,到老年时终于悔悟,于是焚烧诗稿,以求内心安宁。
D.石永宁为人仗义疏财、乐善好施,又是一个孝顺儿子,家道中落后,他亲自开垦耕种坟地来供养母亲。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复挚妻子入城,僦屋授经自活。
(2)吾终不以妻子故,使廌青茕茕,行当独身留盘山,俾有所资以待老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汤潜庵先生逸事

方苞

睢州汤公内召时,吴人已建生祠,刻石纪德政。其殁也,巷哭里奠,搢绅学士争为诔表传记其家有状有志铭,有编年之谱。而德教在民及诈不信之先觉,耳目众著,甚为万世标准者。

公巡抚江苏时,上言:“岁祲免租,民困少苏而已;必屡举于丰年,富乃可藏于民,免当年之租,半中饱于有司胥吏。故每遇国有大庆,或水旱形见,不肖者转急征以待赐除。必豫免;次年然后民不可欺,吏难巧法。”圣祖皇帝深嘉与之,遂定为法。康熙年间,特谕户部。自今以往海内农田正赋编折银,通三年轮免一年,周而复始,直省均以遍皆豫免,不问丰凶。其后虽以西边事起中辍,而大训炳然。是公之訏谟,实受其福者,非一世也。

淮泗涨漫,山阳等七州县,荡离居。上南巡,命浚海口以泄积水。敕于成龙主工值寻以廷臣议,使受靳辅节制。成龙议工费八十余万,辅议海口沙淤,非起高邮车逻镇筑高堤,束内水高丈余,不能出海,费二百七十八万。上召辅及成龙面询。成龙力排辅议。淮南士大夫惧伤坟墓田庐,亦廷争之。乃命尚书萨木哈、学士穆成格会公及总漕徐旭龄合勘,兼问七州县耆老云何辅。淮南士民言海口不宜罢工者十八九,谓宜并罢者亦十之一二,使者意向之。公力争。使者曰:“公言吾当口奏。”及公内召,上语及海口。公对:“开一丈有一文之利,一尺有一尺之利。”上愕然曰:“尔时汝胡不言?”公乃俱陈前事。诘旦,召使者质对,使者强辩。公徐曰,某故知有此。汝行后,即汇士民呈牒并某议,具文书印册存漕臣所,漕臣亦如之,存巡抚所。檄取,旬日后可覆视也。使者语塞,上怒,立罢之。而发官帑,遣工部侍郎孙在丰往浚下河。

公里人有受业公门者,以黄门奉使过苏。谒公曰:“吾师方严,孰敢以事请?但东南盐政,大病于商民,已闻知否?”公曰:“吾不知。”因条举数事。每发,公诘难,正言其非。乃出商人曰:“吾师素明达,独于兹事未谙见,谓无一可行。”比使归逾月,次第禁革,一如所言。黄门每语人曰:“吾师至诚,而或以术御人。贤者固不可测也。”

苏之巨室,有优恃容仪,每闯入民宅,多见貌相悦而与之私,或结党行强,所犯累累。有司不敢诘。闻公至,数月不出。公使人微迹而得之,痛予杖。戒勿仿筋骨,严伺守,故疮将合,更薄笞。朔望载以徇于市及四郊。久之,肤剥见骨。逾半岁,始瘐死。由是,奇邪浮淫者心悸,相劝改前行。盖公之诚明仁勇,皆自学问中出,故道足以济物而政无所偏。即此四事,已足征公治法之全矣,而记述者乃逸之。

(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定为法 经:经典的
B.荡离居 析:分离,分散
C.乃出商人 谢:道歉
D.已足公治法之全矣 征:证明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汤公坚持道德教化,对于奸诈之事常有先见之明,这两方面众所周知,堪称表率。
B.汤公上书康熙减轻民赋,不论丰年灾年,轮流预作减免,此项谋画让百姓长期获利。
C.治理淮泗水患时,围绕治理方案产生诸多分歧,汤公能秉持正见,支持于成龙观点。
D.汤公最善吏事,从对苏州盐政伤民之事和浮淫之徒的处理上可以看出其独特才能。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岁祲免租,民困少苏而已;必屡举于丰年,富乃可藏于民,免当年之租,半中饱于有司胥吏。
(2)公使人微迹而得之,痛予杖。戒勿伤筋骨,严伺守,故疮将合,更薄笞。
【小题4】请简要概括汤公为政的特点。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左忠毅公逸事
方 苞
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引入。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目光如炬,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崇祯末,流贼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或劝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注:①左光斗(1575~1625)字遗直,号浮丘。桐城人,明朝官员,是史可法的老师。因对抗大宦官魏忠贤,下狱,死。弘光时平反,谥为忠毅。②史可法(1601年~1645年),明末政治家,军事家。字宪之,祥符人(今河南开封),东汉溧阳侯史崇第四十九世裔孙,其师为左光斗。明南京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因抗清被俘,不屈而死,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南明朝廷谥之忠靖。清高宗追谥忠正。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指左公处 微:暗暗地
B.左公下厂狱     及:等到
C.或劝以休 少:稍微
D.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左公第 造:建造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久,闻左公被炮烙 ②师道不传也久矣
B.①则席地倚墙坐 ②吾尝终日思矣
C.①乃奋臂指拨眦 ②皆美于徐公
D.①皆铁石铸造也 ②某而母立于兹
【小题3】翻译下面语句
①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②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小题4】本文围绕左光斗和史可法写了几件“逸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左光斗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