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徐谊,字子宜,一字宏父,平阳人。乾道八年进士,累官太常丞。孝宗临御久,事皆上决,执政惟奉旨而行,群下多恐惧顾望。谊谏曰:“若是则人主日圣,人臣日愚,陛下谁与共功名乎?”及论乐制,谊对曰:“宫乱则荒,其君骄;商乱则陂,其官坏。”上遽改容曰:“卿可谓不以官自惰矣。”

知徽州,陛辞,属光宗初受禅,谊奏:“三代圣王,有至诚而无权术,至诚不息,则可以达天德矣。”至郡,歙县有妻杀夫系狱,以五岁女为证,谊疑曰:“妇人能一掌致人死乎?”缓之未覆也。会郡究实税于庭,死者父母及弟在焉,乃言:“我子欠租久系,饥而大叫,役者批之,堕水死矣。”然后冤者得释,吏皆坐罪,阖郡以为神。

孝宗疾浸棘上久稽定省谊入谏退告宰相曰上慰纳从容然目瞪不瞬意思恍惚真疾也宜祷祠郊庙进皇子嘉王参决丞相留正不克用。

孝宗崩,上不能丧。谊与少保吴琚议,请太皇太后临朝,扶嘉王代祭。及将禫,正忧惧,仆于殿庭而去。谊以书谯赵汝愚曰:“自古人臣为忠则忠,为奸则奸,忠奸杂而能济者,未之有也。”汝愚问策安出,谊曰:“此大事,非宪圣太后命不可。而知阁门事韩侂胄,宪圣之戚也,同里蔡必胜与侂胄同在阁门,可因必胜招之。”侂胄至,汝愚以内禅议遣侂胄请于宪圣,侂胄因内侍达汝愚意,宪圣许之。宁宗即位,侂胄恃功,以赏薄浸觖望。谊告汝愚曰:“异时必为国患,宜饱其欲而远之。”不听。

汝愚雅器谊,除授建明多咨访,谊随事裨助,不避形迹,怨者始众。尝劝汝愚早退,汝愚亦自请。侂胄疑将排己,首谒谊,退束装,冀谊还谒,留之通殷勤,谊不往。

初,金攻庐、楚不下,留兵缀濠州以待和,时时钞掠,淮人大惊。谊昼夜拊循,益严备御。朝廷惧生事,移知隆兴府以卒,后谥忠文。

(《宋史•列传一五六》)

(注释)觖:júe:不满意,浸棘:危险,越来越严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孝宗疾∕浸棘上久∕稽定省∕谊入谏∕退告宰相曰∕上慰纳从容∕然目瞪不瞬∕意思恍惚∕真疾也∕宜祷祠郊庙∕进皇子嘉王参决∕
B.孝宗疾浸棘∕上久∕稽定省∕谊入谏∕退告宰相曰∕上慰纳从容∕然目瞪不瞬∕意思恍惚∕真疾也∕宜祷祠郊庙∕进皇子嘉王参决∕
C.孝宗疾浸棘∕上久稽定省∕谊入谏∕退告宰相曰∕上慰纳从容∕然目瞪不瞬∕意思恍惚∕真疾也∕宜祷祠郊庙∕进皇子嘉王参决∕
D.孝宗疾浸棘∕上久∕稽定省∕谊入谏退告∕宰相曰∕上慰纳从容∕然目瞪不瞬∕意思恍惚∕真疾也∕宜祷祠郊庙进∕皇子嘉王参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是(   )
A.陛辞,临行前向皇帝告别。陛,特指皇帝宫殿的台阶;陛下,指宫殿的台阶下,后用于对帝王的尊称。
B.宫、商、角、徵、羽,古人认为这五声分别代表君、臣、民、事、物,五声不乱,国家的政治就会清明。
C.定省,即昏定晨省,本指晚间为父母安定床衽,早晨起来省问父母安否;后泛指探望问候父母或亲长。
D.孝宗,南宋皇帝赵眘的庙号。庙号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的评判性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谊不忘职责敢于劝谏。孝宗独揽朝纲,他谏之以理;谈论乐制、出官辞行,谏孝宗、光宗以戒骄修德。
B.徐谊一心为政敢冒大不韪。孝宗驾崩,光宗生病,他果断主张在神祠郊庙祈祷进迎嘉王参与决断大事并代父主丧。
C.徐谊为民伸冤备受爱戴。徽州任上,细心断案,平反冤狱,真凶得惩,全郡人都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
D.徐谊立场坚定不畏强权。见韩侂胄居功自恃,他告诫赵汝愚远之;韩侂胄欲拉拢他,徐谊无所畏惧并不回访。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谊以书谯赵汝愚曰:“自古人臣为忠则忠,为奸则奸,忠奸杂而能济者,未之有也。”
(2)侂胄恃功,以赏薄浸觖望。谊告汝愚曰:“异时必为国患,宜饱其欲而远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3-14 04:06: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熹字季和,上党铜鞮人也。熹少有高行,博学研精,与北海管宁以贤良征,不行。累辟三府,不就。宣帝复辟熹为太傅属,固辞疾,郡县扶舆上道。时熹母疾笃,乃窃逾泫氏城而徒还,遂遭母丧,论者嘉其志节。

景帝辅政,命熹为大将军从事中郎,熹到,引见,谓熹曰:“昔先公辟君而君不应,今孤命君而君至,何也?"对日:“先君以礼见待熹得以礼进退明公以法见绳熹畏法而至帝甚重之转司马,寻拜右长史,迁御史中丞。当官正色,不惮强御,百僚震肃焉。荐乐安孙璞,亦以道德显,时人称为知人。寻迁大司马,以公事免。

司马伷为宁北将军,镇邺,以熹为军司。顷之,除凉州刺史,加扬威将军、假节,领护羌校尉,绥御华夷,甚有声绩。羌虏犯塞,熹因其隙会,不及启闻,辄以便宜出军深入,遂大克获,以功重免谴,时人比之汉朝冯、甘焉。拜冀州刺史,累迁司隶校尉。及魏帝告于晋,熹以本官司徒事。泰始初,封祁侯。

皇太子立,以熹为太子太傅。自魏明帝以后,久旷东宫,制度废阙,官司不具,詹事、左右率、庶子、中舍人诸官并未置,二傅并摄众事。熹在位累年,训道尽规。以年老逊位。初,熹为仆射时,凉州虏寇边,熹唱义遣军讨之。朝士谓出兵不易,虏未足为患,竟不从之。后虏果大纵逸,凉州覆没,朝廷深悔焉。熹自历仕,家无储积,亲旧故人乃至分衣共食,未尝私以王官。及卒,追赠太保,谥曰成。

(节选自《晋书·李熹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先君以礼见待熹/得以礼进退/明公以法见绳/熹畏法而至/帝甚重之
B.先君以礼见待熹/得以礼进退/明公以法见绳熹/畏法而至/帝甚重之
C.先君以礼见待/熹得以礼进退/明公以法见绳/熹畏法而至/帝甚重之
D.先君以礼见待/熹得以礼进/退明公/以法见绳/熹畏法而至/帝甚重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贤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科目,由地方长官自下而上地推荐人才给上级或中央,由其试用考核后再任命官职。
B.“禅”,帝王的祭地礼,也指以帝位让人。相传尧帝是首推禅事之人。在文中指魏帝让位于晋。
C.“行”,唐宋官制中,大官兼管小官的事叫行某官。文中指李熹暂时代理司徒的职务。
D.“太子太傅”,古代“三公”之一,又指“东宫三师”之一。后来逐渐成为虚衔。结合文意可知,李熹任此职时也属虚衔。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熹少有品行,以名节自持。几次被三府征召任职,他都不就任。后来又以母亲病重为由拒绝出仕,世人都称赞他的志气节操。
B.李熹居官正直,荐人唯贤。他被景帝授官后,不畏权贵,朝臣都为他所震慑。他举荐有德行的孙璞,也为世人所称赞。
C.李熹治军有方,颇有政绩。他在凉州安定华夏,抵御蛮夷,力克羌虏,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
D.李熹清廉节俭,不以权谋私。他任职期间,家无积蓄,甚至亲友共分衣食,俭朴至极。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熹因其隙会,不及启闻,辄以便宜出军深入,遂大克获。
(2)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谏太宗十思疏》)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

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张仪已学游说诸侯,遂入秦。惠王以为客卿,与谋伐诸侯。

秦欲伐齐,齐楚从亲,于是张仪往相楚。楚怀王闻张仪来,虚上舍而自馆之。曰:“此僻陋之国,子何以教之?”仪说楚王曰:“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娶妇嫁女,长为兄弟之国。此北弱齐而西益秦也,计无便此者。”楚王大说而许之。群臣皆贺,陈轸独吊之。楚王怒曰:“寡人不兴师发兵得六百里地,群臣皆贺,子独吊,何也?”陈轸对曰:“不然,以臣观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齐秦合则患必至矣。”楚王曰:“有说乎?”陈轸对曰:“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今闭关绝约于齐,则楚孤。秦奚贪夫孤国,而与之商於之地六百里?张仪至秦,必负王,是北绝齐交,西生患于秦也,而两国之兵必俱至。善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苟与吾地,绝齐未晚也;不与吾地,阴合谋计也。”楚王曰:“愿陈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乃以相印授张仪,厚赂之。于是遂闭关绝约于齐,使一将军随张仪。

张仪至秦,佯失绥堕车,不朝三月。楚王闻之,曰:“仪以寡人绝齐未甚邪?”乃使勇士至宋,借宋之符,北骂齐王。齐王大怒,折节而下秦。秦齐之交合,张仪乃朝,谓楚使者曰:“臣有奉邑六里,愿以献大王左右。”楚使者曰:“臣受令于王,以商於之地六百里,不闻六里。”还报楚王,楚王大怒,发兵而攻秦。陈轸曰:“轸可发口言乎?攻之不如割地反以赂秦,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出地于秦,取偿于齐也,王国尚可存。”楚王不听,卒发兵而使将军屈匄(gài)击秦。

秦齐共攻楚,斩首八万,杀屈匄,遂取丹阳汉中之地。楚又复益发兵而袭秦,至蓝田,大战,楚大败,于是楚割两城以与秦平。

节选自《史记•张仪列传》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始尝与苏秦俱鬼谷先生  事:做事
B. 于是张仪往楚  相:任国相
C. 虚上舍而自之  馆:安排住宿
D. 发兵而使将军屈匄击秦  卒 :终于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 )
A. 夫秦之所以重楚者,其有齐也/娘指叩门扉
B. 以相印授张仪,厚赂之/今少卿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
C. 楚王大怒,发兵攻秦/夫列子御风
D. 今闭关绝约齐/其制稍异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张仪欺诈权变之术的一组是( )
①张仪已学游说诸侯 ②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③善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  ④佯失绥堕车,不朝三月
⑤于是遂闭关绝约于齐 ⑥臣有奉邑六里,愿以献大王左右
A. ②④⑤     B. ①③⑥     C. ②④⑥     D. ②③⑥
【小题4】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仪以其欺诈权变之术、成竹在胸的韬略以及善于借物的本领,出色完成了“相楚”使命。
B. 陈轸老谋深算、料事如神、直面陈言,是楚国的耿介衷肠之臣。
C. 本文虽只有几百字,却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余波,其中还不乏戏剧冲突和曲折的情节,几乎具备后世小说的全部特征。
D. 由本文可知,楚王愚蠢贪婪、刚愎自用又感情冲动,终于落得个折兵损将、国破身亡的下场。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及课内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我出地于秦,取偿于齐也,国尚可存。
(2)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为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3)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程骏,字驎驹,本广平曲安人也,骏少孤贫,居丧以孝称。师事刘延明,性机敏好学,昼夜无倦。延明谓门人曰:“举一隅而以三隅反者,此子亚之也。”骏白延明曰:“今名教之儒,咸谓老庄其言虚诞,不切实要,不可以经世。骏为不然,夫老子著抱一之言,庄生申性本之旨,若斯者,可谓至顺矣。”延明曰:“卿年尚幼,言若老成,美哉!”由是声誉益播。

太延五年,文成践阼,为著作郎。皇兴中,除高密太守。尚书李敷奏骏实史才,方申直笔,请留之。书奏,从之。献文屡引骏与论《易》《老》义,顾谓群臣曰:“朕与此人言,意甚开畅。”问骏年,对曰:“六十一。”帝曰:“昔太公老而遭文王,卿今遇朕,岂非早也?”骏曰:“臣虽才谢吕望,陛下尊过西伯。觊天假余年,竭《六韬》之效。”

初,迁神主于太庙,有司奏:旧事,庙中执事官例皆赐爵,今宜依旧。诏百寮评议,群臣咸以为宜依旧事,骏独以为不可,表曰臣闻名器为帝王所贵山河为区夏之重是以汉祖有非功不候未见预事于宗庙而获赏于疆土虽复帝王制作,弗相沿袭,然一时恩泽,岂足为长世之轨乎?”书奏,从之。文明太后谓群臣曰:“言事,固当正直而准古典;安可依附暂时旧事乎!”赐骏衣一袭,帛二百匹。又诏曰:“骏历官清慎,言事每惬。门无挟货之宾,室有怀道之士。可赐帛六百匹,旌其俭德。”骏悉散之亲旧。

性介直,不竞时荣。太和九年正月病笃,遗命曰:“吾存尚俭薄,岂可没为奢厚哉?”初骏病甚,孝文、文明太后遣使者更问其疾,敕侍御师徐謇诊视,赐以汤药。及卒,孝文、文明太后伤惜之。赐东园秘器、朝服一称、帛三百匹,赠兖州刺史、曲安侯,谥曰宪。

(节选自《北史·程骏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表曰/臣闻名器为帝王所/贵山河为区夏之重/是以汉祖有约/非功不侯/未见预事于宗庙/而获赏于疆土/
B.表曰/臣闻名器为帝王所贵/山河为区夏之重/是以汉祖有约非功/不侯未见预事于宗庙/而获赏于疆土/
C.表曰/臣闻名器为帝王所贵/山河为区夏之重/是以汉祖有约/非功不侯/未见预事于宗庙/而获赏于疆土/
D.表曰臣闻/名器为帝王所贵/山河为区夏之重/是以汉祖有约/非功不侯/未见预事/于宗庙而获赏于疆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丧,尊亲死后,在家守丧,不办理外事;在服丧期满之前停止娱乐和交际,表示哀悼。
B.践阼,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因此用来代指继位登基。
C.太庙,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夏称“世室”,周称为“明堂”,秦汉起称“太庙”。
D.《六韬》又称《六韬三略》《太公兵法》,全书以太公与文王、武王对话的方式编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程骏天资聪敏,勤奋好学。他爱好读书,常常通宵达旦,不知疲倦;且善于思考,能举一反三,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老师也非常欣赏他。
B.程驶富有史才,口才也好。朝廷派他任高密太守,因为他能直笔书史,尚书李敷上书挽留;和皇帝谈话,深得皇帝满意,把他比作“吕望”。
C.程骏为人正直,坚持原则。在封赏太庙执事官事情上,百官都同意按照旧例,给予封赏,唯独他从国事考虑,坚决反对,因此得罪了同僚。
D.程骏不爱钱财,生活节俭。朝廷赏赐的东西,他分给了身边的亲戚朋友;晚年病重时,他在遗言中,嘱咐后人丧事要简办,不可以厚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复帝王制作,弗相沿袭。然一时恩泽,岂足为长世之轨乎?
②骏历官清慎,言事每惬。门无挟货之宾,室有怀道之士。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渊,字几道,熙州人,善骑射。应募击夏国,屡有功,累迁熙河兰湟路第三将部将。诸羌入寇,渊奋击,大破之,移同总领湟州蕃兵将兼知临宗砦,坐法免。
宣和三年,刘延庆讨方腊,以渊为先锋。贼将据钱塘,势张甚。渊谕小校韩世忠曰:“贼谓我远来,必易我,明日尔逆战而伪遁。我以强弩伏数百步外,必可得志。”世忠如其言,贼果追之,伏弩卒发,应弦而倒,遂围而平之。授阁门宣赞舍人、权京畿提举保甲兼权提点刑狱公事。
继从延庆攻契丹重兵壁卢沟南遣渊等数千人护饷道战败为敌所获已而逃归犹以出塞迁武功大夫。靖康元年,金人攻汴京,河东、北宣抚使范讷统勤王兵屯雍丘,以渊为先锋,寻以所部归康王府。明年,张邦昌僭立,康王如济州,命渊以三千人入卫宗庙。渊至汴都,以朝服见邦昌,纳谒曰:“参冢宰相公。”邦昌始易紫袍延之政事堂,渊恸哭宣教。康王即皇帝位,以渊为都统制,扈从累月不释甲。时群盗蜂起,以渊为制置使平杭贼,所向皆捷。期年,群盗略尽,迁响德军节度使。建炎三年,金人攻扬州,帝欲如镇江以援江北,群臣亦固请。渊独言:“镇江止可捍一面,若金人先据姑苏,将若之何?不如钱塘有重江之险。”议遂决。
先是,统制官苗傅自负世将,以渊骤用,颇觖望;刘正彦尝招巨盗丁进,亦以赏薄怨渊。而内侍康履颇用事,及渊入枢府,傅、正彦愈不平。俟渊入朝,伏兵杀之,并杀康履,渊时年五十三。
初,帝在南京,闻渊疾,遣中使曾泽问疾。泽还,言其帷幔茵褥皆不具,帝辍所御紫茸茵以赐。赠开府仪同三司,官其子孙八人,谥襄愍,子倚。
(节选自《宋史•王渊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继从延庆攻契丹重兵/壁卢沟南/遣渊等数千人/护饷道战败/为敌所获/已而逃归/犹以出塞/迁武功大夫
B.继从延庆攻契丹/重兵壁卢沟南/遣渊等数千人护饷道/战败为敌所获/已而逃归/犹以出塞迁武功大夫
C.继从延庆攻契丹/重兵壁卢沟南/遣渊等数千人/护饷道战败/为敌所获/已而逃归/犹以出塞/迁武功大夫
D.继从延庆攻契丹重兵/壁卢沟南/遣渊等数千人护饷道/战败/为敌所获/已而逃归/犹以出塞迁武功大夫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靖康,是宋钦宗的第一个年号,也是北宋的最后一个年号,北宋使用靖康这个年号一共两年,其间发生了“靖康之难”。
B.勤王,指君王有难,而臣下起兵救援君王。出自《晋书•谢安传》:“夏禹勤王,手足胼胝。”
C.汴都,指现在的河南开封,北宋设立四京制: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北京大名府,南京应天府。其中东京是首都,位于汴梁,即今开封,西京即今洛阳。
D.紫袍,古代指亲王及三品以上官员的官服。还包括绯袍、绿袍、青袍,并配有金银鱼袋,系于带上,垂于身后,可显示官品之高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王渊能征善战,屡建奇功。攻击夏国,大败诸羌,讨伐方腊,进攻契丹,数次征战,皆因战功而升迁。
B.王渊颇有智谋,审时度势。他根据敌军心理而精心部署,平定方腊;金兵入侵,只有他能陈诉利弊,劝君主放弃逃往镇江的想法而逃到钱塘,可据险自保。
C.王渊忠君爱国,尽职尽责。张邦昌谋反,他来到都城,恸哭劝导张邦昌;康王即位后,他跟从随侍皇帝,几个月不脱铠甲。
D.王渊轻财好义,清廉简朴。生病时,皇帝派人探视,发现他家中竟然连帷帐床席也没有,就把自己的紫茸席赏赐给他。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渊谕小校韩世忠曰:“贼谓我远来,必易我,明日尔逆战而伪遁。”
②明年,张邦昌僭立,康王如济州,命渊以三千人入卫宗庙。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易简,字国宝,京兆万年人。性介特寡合。少好学,工诗。梁乾化中,邵王友诲镇陕,易简举进士,诣府拔解,友诲赠钱二十万。明年遂擢第,复隐华山。华帅李保衡复辟从事。逾年,尹皓代保衡,易简仍在幕府。会朱友谦以河中叛归庄宗,攻华州甚急,城中危惧,咸请筑月城以自固。皓恃勇不听,下令曰:“有敢复言者斩。”易简固请,乃许。板筑始毕,外城果坏,军民赖之。会夜不能攻,友谦遂遁去。皓卒,易简归田里。久之,召为著作郎,数月弃去。复召为右拾遗,上书忤旨,出为邓州节度推官。后唐同光中,遣魏王继岌伐蜀,以宰相郭崇韬为招讨使,辟易简为巡官,改魏王都督府记室参军。府罢,退居华阴,作《小隐诗》二十首并序以见志,好事者多传诵。秦王从荣闻而重之谓宰相冯道李愚曰易简有才岂宜久居外地即召为祠部员外郎改水部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晋初,赐金紫,判弘文馆、史馆事。晋祖为治务求速效,易简上《渐治论》以谏之,诏书褒答,以论付史馆。及废翰林学士,易简兼知内制,又拜御史中丞。晋祖在大梁,台省湫隘,易简奏举故事,一岁得元省钱二百万,缮治省署及造器物,号为举职。周朝讳“简”,易止名易。广顺初,迁礼部尚书。是冬,合三铨为一,令易简权判,俄改刑部尚书。周祖将亲郊,命判兵部,会册四庙,命为副使。周祖晏驾,为山陵副使。显德四年,告老,以太子少保致仕,归乡里。宋初,召加少傅。所居华阴,构一鸣堂、二品楼,优游自适。建隆四年四月,无疾卒,年七十九。子景让,进士及第,至尚书郎。
(节选自《旧唐书·王易简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从荣闻而重/之谓宰相冯道/李愚日/易简有才岂宜/久居外地/即召为祠部员外郎/知制诘/拜中书舍人/
B.秦王从荣闻而重之/谓宰相冯道/李愚曰/易简有才/岂宜久居外地/即召为祠部员外郎/知制浩/拜中书舍人/
C.秦王从荣/闻而重之/谓宰相冯道/李愚日/易简有才岂宜久/居外地即召/为祠部员外郎/知制诰/拜中书舍人
D.秦王从荣闻/而重之谓/宰相冯道/李愚日/易简有才岂宜/久居外地/即召为祠部/员外郎知制诰/拜中书舍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朝廷考试者的统称,即殿试及第者之称。
B.拾遗,唐代谏官名。武则天时置,分属门下、中书两省。杜甫曾任左拾遗。
C.晏驾,对古时帝王倦于政事的讳称。晏,迟;驾,帝王之车;晏驾,帝王车子迟出。
D.致仕,即交还官职,也就是指官员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乞骸骨等代指退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易简很有才华。考中进士,又能写诗,因而受到很多人的敬重。华帅李保衡征召他担任从事,同光年间伐蜀时,他又被朝廷辟为巡官。
B.王易简性情孤傲,身经数朝,几度归隐。他的长官尹皓去世后,他就隐居了;在都督府任职时,都督府撤销后,他又隐居了。
C.晋祖很赏识王易简。不仅下诏褒奖他,还把他写的论文交付史馆收藏,并让他兼管皇帝诏令的书写,而且还授予他御史中丞。
D.后周朝廷也很赏识王易简。不仅让他担任礼部尚书和刑部尚书,周祖外出时,还让他兼管兵部事务,后又让他主管祖庙册封事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外城果坏,军民赖之。会夜不能攻,友谦遂遁去。
(2)晋祖为治务求速效,易简上《渐治论》以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