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徐谊,字子宜,一字宏父,平阳人。乾道八年进士,累官太常丞。孝宗临御久,事皆上决,执政惟奉旨而行,群下多恐惧顾望。谊谏曰:“若是则人主日圣,人臣日愚,陛下谁与共功名乎?”及论乐制,谊对曰:“宫乱则荒,其君骄;商乱则陂,其官坏。”上遽改容曰:“卿可谓不以官自惰矣。”

知徽州,陛辞,属光宗初受禅,谊奏:“三代圣王,有至诚而无权术,至诚不息,则可以达天德矣。”至郡,歙县有妻杀夫系狱,以五岁女为证,谊疑曰:“妇人能一掌致人死乎?”缓之未覆也。会郡究实税于庭,死者父母及弟在焉,乃言:“我子欠租久系,饥而大叫,役者批之,堕水死矣。”然后冤者得释,吏皆坐罪,阖郡以为神。

孝宗疾浸棘上久稽定省谊入谏退告宰相曰上慰纳从容然目瞪不瞬意思恍惚真疾也宜祷祠郊庙进皇子嘉王参决丞相留正不克用。

孝宗崩,上不能丧。谊与少保吴琚议,请太皇太后临朝,扶嘉王代祭。及将禫,正忧惧,仆于殿庭而去。谊以书谯赵汝愚曰:“自古人臣为忠则忠,为奸则奸,忠奸杂而能济者,未之有也。”汝愚问策安出,谊曰:“此大事,非宪圣太后命不可。而知阁门事韩侂胄,宪圣之戚也,同里蔡必胜与侂胄同在阁门,可因必胜招之。”侂胄至,汝愚以内禅议遣侂胄请于宪圣,侂胄因内侍达汝愚意,宪圣许之。宁宗即位,侂胄恃功,以赏薄浸觖望。谊告汝愚曰:“异时必为国患,宜饱其欲而远之。”不听。

汝愚雅器谊,除授建明多咨访,谊随事裨助,不避形迹,怨者始众。尝劝汝愚早退,汝愚亦自请。侂胄疑将排己,首谒谊,退束装,冀谊还谒,留之通殷勤,谊不往。

初,金攻庐、楚不下,留兵缀濠州以待和,时时钞掠,淮人大惊。谊昼夜拊循,益严备御。朝廷惧生事,移知隆兴府以卒,后谥忠文。

(《宋史•列传一五六》)

(注释)觖:júe:不满意,浸棘:危险,越来越严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孝宗疾∕浸棘上久∕稽定省∕谊入谏∕退告宰相曰∕上慰纳从容∕然目瞪不瞬∕意思恍惚∕真疾也∕宜祷祠郊庙∕进皇子嘉王参决∕
B.孝宗疾浸棘∕上久∕稽定省∕谊入谏∕退告宰相曰∕上慰纳从容∕然目瞪不瞬∕意思恍惚∕真疾也∕宜祷祠郊庙∕进皇子嘉王参决∕
C.孝宗疾浸棘∕上久稽定省∕谊入谏∕退告宰相曰∕上慰纳从容∕然目瞪不瞬∕意思恍惚∕真疾也∕宜祷祠郊庙∕进皇子嘉王参决∕
D.孝宗疾浸棘∕上久∕稽定省∕谊入谏退告∕宰相曰∕上慰纳从容∕然目瞪不瞬∕意思恍惚∕真疾也∕宜祷祠郊庙进∕皇子嘉王参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是(   )
A.陛辞,临行前向皇帝告别。陛,特指皇帝宫殿的台阶;陛下,指宫殿的台阶下,后用于对帝王的尊称。
B.宫、商、角、徵、羽,古人认为这五声分别代表君、臣、民、事、物,五声不乱,国家的政治就会清明。
C.定省,即昏定晨省,本指晚间为父母安定床衽,早晨起来省问父母安否;后泛指探望问候父母或亲长。
D.孝宗,南宋皇帝赵眘的庙号。庙号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的评判性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谊不忘职责敢于劝谏。孝宗独揽朝纲,他谏之以理;谈论乐制、出官辞行,谏孝宗、光宗以戒骄修德。
B.徐谊一心为政敢冒大不韪。孝宗驾崩,光宗生病,他果断主张在神祠郊庙祈祷进迎嘉王参与决断大事并代父主丧。
C.徐谊为民伸冤备受爱戴。徽州任上,细心断案,平反冤狱,真凶得惩,全郡人都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
D.徐谊立场坚定不畏强权。见韩侂胄居功自恃,他告诫赵汝愚远之;韩侂胄欲拉拢他,徐谊无所畏惧并不回访。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谊以书谯赵汝愚曰:“自古人臣为忠则忠,为奸则奸,忠奸杂而能济者,未之有也。”
(2)侂胄恃功,以赏薄浸觖望。谊告汝愚曰:“异时必为国患,宜饱其欲而远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3-14 04:06: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宋清传

柳宗元

①宋清,长安西部药市人也。居善药,有自山泽来者,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②。成誊清。疾病疤疡者,亦皆乐就清求药,冀速已。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枳券如山,未尝诣取直③圆。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妄人也。”或曰:“清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亦谬。”

②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清之取利远,运故大。岂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吾见蚩之有在也。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求者益众,其应益广。或斥弃沉废,亲与交;视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与善药如故。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其远取利皆类此。

③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呜呼!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幸而庶几,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柳先生曰:“清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然则清非独异于市人也。”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同在句中的意思。
(1)善药  居:_______________;
(2)未尝取直   诣:_______________。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同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亦皆乐清求药
A.靠近 B.前往 C.向着 D.成就
(2)相于户
A.接连不断    B.聚集 C.委托    D.叮嘱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市人其异 且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B.清有道者欤   皆出于此乎
C.清取利远 北收要害
D.再骂而仇耳   群聚而笑之
【小题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
(2)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
【小题5】分析第①段画线部分描写“市人”言论的作用。
【小题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
A.生意场上的交往不一定都是斤斤计较,宋清就是如此。
B.宋清认为做生意不是为赚钱,而是追求高尚的作文境界。
C.计较蝇头小利不仅是一般商人,也是某些士大夫的通病。
D.宋清与人交往不仅异于普通商人,也高于某些士大夫。

同类题2

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邵嗣尧,字子昆,山西猗氏人。康熙九年进士,授山东临淄知县。有惠政,以忧去。十九年,服阕,补直隶柏乡。兴水利,减火耗,禁差扰,民安之。县人大学士魏裔介为嗣尧会试座主,家人犯法,严治之,不少贷。又有旗丁毒殴子钱家入县庭势汹汹嗣尧不稍屈系之狱移文都统讯主者主者不敢承县论如法。值岁饥,或言勒积粟家出粟,嗣尧曰:“人惟不积栗,故岁饥则束手,吾方蕲令积粟家获厚利,何勒为?”已而蠲粟者众,岁不为灾。有言开滏阳河通舟楫者,巡抚于成龙使嗣尧往相度,期尧力持不可,谓:“此河旱潦不常,未可通舟楫。即或能通,恐舟楫之利归商贾,挑濬之害归穷民矣。”事遂寝。

盗杀人於县界,立捕至,置之法、或毁于上官,以酷刑夺职。尚书魏象枢奉命巡视畿辅,民为申诉,事得白。于成龙复荐之,补清苑。嗣尧益感奋自励,屡断疑狱,人以包孝肃比之。二十九年,尚书王鹭荐嗣尧清廉慈惠,行取,擢御史。三十年,出为直隶守道,持躬清介,苞苴杜绝。遇事霆发机激,势要惮之。所属州县,肃然奉法。

三十三年,江南学政缺,圣祖谕曰:“学政关系人材,朕观陆陇其、邵嗣尧操守学问俱优,若以补授,必能秉公校士,革除积弊。”时陇其己卒,遂命期尧以参议督学江南。既莅事,虚衷衡校,论文宗尚简质,著四书讲义,传示学者。甫试三郡,以积劳遘疾卒。身无长物,同官敛赀致赙乃得归葬。士民思之,为立祠肖像以祀焉。

圣祖澄清吏治,拔擢廉明,近畿尤多贤吏,如彭鹏、陆陇其及嗣尧,当时皆循名上达,闻於天下。鹏及陇其自有传。又有卫立鼎、高廕爵、靳让,治绩亦足媲美。

(选自《清史·邵嗣尧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有旗丁毒殴子/钱家入县/庭势汹汹/嗣尧不稍/屈系之/狱移文/都统讯主者/主者不敢承/具论如法。
B.又有旗丁毒殴子/钱家入县庭/势汹汹/嗣尧不稍屈/系之狱/移文都统讯主者/主者不敢承/具论如法
C.又有旗丁毒殴子钱家/入县庭/势汹汹/期尧不稍屈/系之狱/移文都统讯主者/主者不敢承/具论如法
D.又有旗丁毒殴子钱家/入县/庭势汹汹/嗣尧不稍屈/系之/狱移文都统讯主者/主者不敢承/具论如法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服阕,父母死后,为人子者要服丧三年以报答养育之恩,服丧期满,叫释服、服阕。
B.火耗,封建社会里官府仓库因保管不善,常发生火灾,火灾造成的的损失叫火耗。
C.苞苴,原指包装鱼肉等用的草袋,也指馈赠的礼物,文中指他人用来行贿的财物。
D.致赙,吊唁时赠送礼物给丧家以助人治丧,我国民间至今保留着这样的风俗习惯。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邵嗣尧执法公正,不畏权贵。旗人家丁仗势欺人,殴打借钱的穷苦百姓,气势嚣张,不可一世,邵嗣尧依法严惩。
B.邵嗣尧为民请命,敢于直言。有人建议开凿滏阳河来通航,巡抚于成龙派遣他前往考察,他分析利弊,最终阻止。
C.邵嗣尧学识渊博,操守坚正。圣祖乾隆正是看中这一点,才选拔他出任江南学政。任上,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D.邵嗣尧为官清廉,两袖清风。他出任直隶守道,拒绝一切馈赠贿赂,以至于身后的葬礼都是同僚集资帮助打理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盗杀人於县界,立捕至,置之法。或毁于上官,以酷刑夺职。
(2)人惟不积粟,故岁饥则束手,吾方蕲令积粟家获厚利,何勒为?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初为司徒侯霸所辟,举高第,累迁北海相。到官,以大姓公孙丹为五官掾。丹新造居宅,而卜工以为当有死者,丹乃今其子杀道行人,置尸舍内,以塞其咎。宣知,即收丹父子杀之。丹宗族亲党三十余人,操兵诣府,称冤叫号。宣以丹前附王莽,虑交通海贼,乃悉收系剧狱,使门下书佐水丘岑尽杀之。青州以其多滥,奏宣考岑,宣坐征诣廷尉。在狱,晨夜讽诵,无忧色。及当出刑,官属具馔送之,宣乃厉色曰:“董宣生平未曾食人之食,况死乎!”升车而去。时同刑九人,次应及宣,光武驰使驺骑特原宣刑,且令还狱。遣使者诘宣多杀无辜。宣具以状对,言水丘岑受臣旨意,罪不由之,愿杀臣活岑。使者以闻,有诏左转宣怀令,令青州勿案岑罪。岑官至司隶校尉。

后江夏有剧贼夏喜等寇乱郡境,以宣为江夏太守。到界,移书曰:“朝廷以太守能擒奸贼,故辱斯任。今勒兵界首,檄到,幸思自安之宜。”喜等闻,惧,即时降散。外戚阴氏为郡都尉,宣轻慢之,坐免。后特征为洛阳令。

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扣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专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拜子并为郎中,后官至齐相。

(选自范晔《后汉书》)

(注):①文叔:光武帝刘秀字文叔 ②枹鼓不鸣:没有人击鼓鸣冤。《汉书·张敞传》“由是枹鼓稀鸣,市无偷盗。”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丹宗族亲党三十余人,操兵诣府 诣:拜见
B.及当出刑,官属具馔送之  具:准备
C.光武驰使驺骑特原宣刑。  原:赦免
D.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  数:数落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董宣多次升迁,官至北海相时,杀死公孙丹父子及其宗族亲党三十余人,原因是公孙丹为滥杀无辜,宗族亲党拿着武器到府衙喊冤闹事。
B.董宣在任江夏太守时先发文书告诫夏喜一伙,促使他们自动“降散”,而不是一味诛杀,他先礼后兵从而收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然而他对待外戚很轻慢,遭致免官。
C.董宣对下属有爱护之心,水丘岑因杀公主家奴身陷囹圄,董宣声言是奉自己的命令,主动担当责任,而不推诿。他曾把得到的三十万赏钱全部分发给部下。
D.文章详略得当,情节波澜起伏,生动地刻画了董宣刚直不阿、公正廉洁的典型形象,文中的董宣对豪强狠,对自己严,对部属宽,形象丰满。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者以闻,有诏左转宣怀令,令青州勿案岑罪。岑官至司隶校尉。
(2)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
【小题4】文章写了董宣不畏强权的特点,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概括。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壶先生

(清)戴名世

①一壶先生者,不知其姓名,亦不知何许人。衣破衣,戴角巾,佯狂自放。尝往来登莱之间,爱劳山山水,辄居数载去。久之,复来,其踪迹皆不可得而知也。好饮酒,每行以酒壶自随,故人称之曰“一壶先生”。

②知之者,以酒,留宿其家,间一读书,唏嘘流涕而罢,往往不能竟读也。与即墨黄生、莱阳李生者善。两生知其非常人,皆敬事之。或就先生宿,或延先生至其家。然先生对此两生,每瞠目无语,辄曰:“行酒来,余与生痛饮。”两生度其胸中,有不平之思,而外自放于酒。尝从容之,不答。

③一日,李生乘马山行,望见桃花数十株盛开,临深溪,一人独坐树下。心度之曰:“其一壶先生乎?”比至,果先生也。方提壶饮酒,下马与先生同饮,醉而别去。先生踪迹既无定,或久留之乃去,去不知所之,已而又来。康熙二十一年,去即墨久矣,忽又来,居一僧舍。其素所与往来者视之见其容貌憔悴神气惝恍。问其所自来,不答。每夜中,放声哭,哭竟夜,阅数日,竟自缢死。

④赞曰:“一壶先生,其补锅匠、雪庵和尚之流亚欤!吾闻其虽行道,而酒酣大呼,俯仰天地,其气犹壮也。忽悲愤死,一瞑而万世不视,其故何哉?”李生曰:“先生卒时,年垂七十。”

(注释)①一壶先生:明末人,明亡后避世。   ②补锅匠、雪庵和尚:两人皆明末清初隐士。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佯狂自放
以酒
③尝从容
④其补锅匠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不知姓名  一壶先生乎
B.每行酒壶自随 方其系燕父子组,函梁君臣之首
C.或久留之,去 今其智反不能及
D.醉别去    吾闻其虽行道,酒酣大呼
【小题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间一读书,唏嘘流涕而罢,往往不能竟读也。
(2)每夜中,放声哭,哭竟夜,阅数日,竟自缢死。
【小题4】给第③段画浪线句中应有两处停顿,请用“/”加以标注。
其 素 所 与 往 来 者 视 之 见 其 容 貌 憔 悴 神 气 惝 恍。
【小题5】概括“一壶先生”的主要形象特点。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月鲁不花字彦明,蒙古逊都思氏。生而容貌魁伟,咸以令器期之。遂登元统元年进士第,授台州路录事司达鲁花赤(注)。县未有学,乃首建孔子庙,既又延儒士为之师,以教后进。至正元年,除吏部员外郎。奉命至江浙籴粟二十四万石,至则第户产之高下,以为籴之多寡,不扰而事集。既而军饷不给,又奉命出籴于江浙,召父老谕曰:“今天子宵衣旰食,惟恐泽不下民而民不得其所耳,然奈盗贼何。夫讨贼者必先粮饷,以我不汝扰,故命我复来,盖讨贼即所以安民耳。父老其谓何?”众咸应曰:“公言是也。”不逾月,粮事以毕。丁母忧,中书遣赙且起复,不应。

未几,太师脱脱南征,辟从军事,督馈饷,馈饷用舒。升吏部侍郎,铨选于江浙,时称其公允。适朝廷有建议欲于河间、长芦置局造海船三百艘者,月鲁不花即为书具言其非便。后分部彰德,道过河间,民遮拥拜谢曰:“微公言,吾民其毙矣。”会方重选守令,以保定密迩京畿,除保定路达鲁花赤。保定岁输粮数十万石于新乡,苦弗便。月鲁不花请输京仓以便之。俄除吏部尚书。保定父老百数诣阙言乞留监郡以抚吾民遂以尚书仍知郡事会贼北渡河日修城浚濠为战守具贼再侵境皆不利遁去剧贼程思忠据永平,其佐雷帖木儿不花伪降,事觉被擒,杀之,思忠壁守遂益坚。诏令月鲁不花招抚之,众悉难其行,月鲁不花毅然曰:“臣死君命,分也,奈何先计祸福哉。”竟入城谕贼,贼皆感泣,罗拜纳降。

改山南道廉访使,浮海北而往,道阻,还抵铁山,遇倭贼船甚众,乃挟同舟人力战拒之,倭贼绐言投降,弗纳。于是贼即登舟攫月鲁不花令拜伏,月鲁不花骂曰:“吾朝廷重臣,宁为贼拜邪。”遂遇害。

(选自《元史·列传第三十二》,有删改)

(注)达鲁花赤:头目、领袖。元代在各级地方政府都设置了达鲁花赤一职,一般由蒙古人担任,以监视汉官。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保定父老百数/诣阙言乞留/监郡以抚吾民/遂以尚书仍知郡/事会贼北渡河/日修城浚濠/为战守具/贼再侵境/皆不利/遁去/
B. 保定父老百数/诣阙言乞留监郡以抚吾民/遂以尚书仍知郡事/会贼北渡河日/修城浚濠/为战守具/贼再侵境/皆不利/遁去/
C. 保定父老百数诣阙/言乞留监郡以抚吾民/遂以尚书仍知郡事/会贼北渡河/日修城浚濠/为战守具/贼再侵境/皆不利/遁去/
D. 保定父老百数诣阙/言乞留监郡以抚吾民/遂以尚书仍知郡/事会贼北渡河/日修城浚濠/为战守/具贼再侵境/皆不利/遁去/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孔子庙,即孔庙,又称文庙,是纪念和祭祀中国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庙。
B. 吏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刑狱之事及官吏的任免、升降、调动等事务。
C. 铨选,中国古代的一种选官制度,考核人员的才能、资历等,授以适当官职。
D. 倭贼,亦称倭寇,指元末到明中叶在我国沿海地区侵扰劫掠的日本强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月鲁不花重视学校教育。他担任台州路录事司的达鲁花赤以后,在当地建了孔子庙,把它作为学校,又延请儒士做老师来教授后辈。
B. 月鲁不花有爱民之心。他反对在河间、长芦县造船,谏止了此事,获得百姓的爱戴;他还曾请求把保定输粮的目的地改为京仓,方便了百姓。
C. 月鲁不花勇于为国效力。贼人程思忠占据永平时,他主动前往招抚,别人都替他担心,他却毅然前往,最终贼人受到感动而下拜投降。
D. 月鲁不花坚贞不屈。他前往山南道任职,在铁山遭遇大量倭贼,因寡不敌众而被贼人抓住,贼人令他下拜,他誓死不降,终被杀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则第户产之高下,以为籴之多寡,不扰而事集。
(2)道过河间,民遮拥拜谢曰:“微公言,吾民其毙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