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一)文言文阅读

贺逢圣,字克繇,江夏人。与熊廷弼少同里闬,而不相能。为诸生,同受知于督学熊尚文。尚文并奇二生,曰:“熊生,干将、莫邪也;贺生,夏瑚、商琏也。”举于乡。家贫,就应城教谕。万历四十四年,殿试第二人,授翰林编修。

天启间,为洗马。当是时,廷弼已再起经略辽东矣。广宁之败,同乡官将揭白廷弼之冤,意逢圣且沮之。逢圣作色曰:“此乃国家大事,吾安敢小嫌介介,不以明!”即具草上之。湖广建魏忠贤生祠,忠贤闻上梁文出逢圣手,大喜,即日诣逢圣。逢圣曰:“误,借衔陋习耳。”忠贤怫然去。翌日削逢圣籍。

庄烈帝即位,复官,连进秩。九年六月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辅政,加太子太保,改文渊阁。十一年致政。十四年再入阁。明年再致政。

逢圣为人廉静,束修砥行。帝颇事操切,逢圣终无所匡言。其再与周延儒同召,帝待之不如延儒。 及予告宴饯便殿赐金赐坐蟒感激大哭伏地不能起帝亦汍澜动容焉

是时,湖广贼大扰。明年春,张献忠连陷蕲、黄,逼江夏。有大冶人尹如翁,逢圣门生,走三百里,持一僧帽、一袈裟来贻逢圣。逢圣反其衣曰:“子第去,毋忧我。”如翁去。五月壬戌晦,贼陷武昌,执逢圣。叱曰:“我朝廷大臣,若曹敢无礼!”贼麾使去,遂投墩子湖死也。贼来自夏,去以秋云。大吏望衍而祭,有神梦于湖之人,“我守贺相殊苦,汝受而视之,有黑子在其左手,其征是。”觉而异之,俟于湖,赫然而尸出,验之果是,盖沉之百有七十日,面如生。以冬十一月壬子殓,大吏挥泪而葬之。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五十二》)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予告宴/饯便殿/赐金/赐坐蟒/感激大哭伏地/不能起/帝亦汍澜动容焉/
B.及予告/宴饯便殿/赐金/赐坐蟒/感激大哭/伏地不能起/帝亦汍澜动容焉/
C.及予告宴/饯便殿/赐金赐坐蟒/感激大哭/伏地不能起/帝亦汍澜/动容焉/
D.及予告/宴饯便殿/赐金赐坐蟒/感激大哭伏地/不能起/帝亦汍澜/动容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生”是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统称诸生。
B.“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明清殿试后一甲前三名依次 称为:状元、榜眼、探花。
C.“壬子”是干支纪日法。古人用干支依次、循环地纪年、纪月、纪日和纪时辰。干支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合称。
D.“致政”,官吏将执政的权柄主动归还给君主,请求退休。意同“致仕”或“致事”。古代官员一般在70岁时正常退休,有疾患则可提前退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贺逢圣饱有文才。做生员时就受到督学熊尚文的赏识,殿试考中第二名,后来湖广建造的魏忠贤生祠的上梁文竟误传出自他手。
B.贺逢圣刚正不阿。广宁战役失败之后,他不计前嫌,起草奏章为熊廷弼鸣冤;权臣魏忠贤登门拜访,他据实言明,绝不趋炎附势。
C.贺逢圣清廉沉静。门生尹如翁远道送来衣帽,他坚决拒收,原物奉还;皇上做事急切,他始终没有进言纠正。
D.贺逢圣临难不屈。在武昌被贼寇逮捕,他毫不畏惧,义正词严,呵斥贼寇无礼,贼寇逼迫,他毅然投墩子湖而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逢圣作色曰:“此乃国家大事,吾安敢小嫌介介,不以明!”
(2)俟于湖,赫然而尸出,验之果是,盖沉之百有七十日,面如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1-27 10:01:5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鹏,字腾霄,涞水人。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上疏言:“怀利事君,人臣所戒。每遇圣节,或进羊马锦绮,交错殿廷。自非贪贿,安有余财充进奉?且陛下富有四海,岂借是足国哉?宜一切停罢,塞谄谀奔竞之途。”疏凡四事,帝颇采用。出按大同、宣府,奏:“两镇军士敝衣菲食病无药死无棺乞官给医药棺槥设义冢俾飨历祭死者蒙恩则生者劝”帝立可,且命诸边概行之。奏停淮、扬征赋,给牛种。天顺元年,同官杨瑄劾石亨、曹吉祥。鹏亦偕刘泰、魏瀚、康骥论劾。俱得罪,下诏狱。诸御史多谪官,而鹏、瑄戍辽东。顷之赦免,复戍南丹。宪宗立,廷臣交荐,召复原官。寻超擢福建按察使。成化四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广西,剿蛮寇有功。其冬罢巡抚官,改督漕运,兼抚淮、扬四府。寻解漕务,复还南院,进副都御史,巡抚宁夏。召还,历兵部左、右侍郎。十八年代陈钺为兵部尚书。守珠池宦官韦助乞往来高、肇、琼、廉,守巡官捕寇。鹏执不可,帝竟许之。是年,帝复欲遣内侍,鹏等执不可。帝勉从之,命俟后仍如故事。镇守大同中官汪直言小王子将大举,请发京兵援。鹏等言:“大同士马四万已足用,所请宜勿许。且京军困营造,精力销沮,猝有急,何以作威厉气,请悉停其役。”诏可。寻加太子少保。鹏初为御史,刚直尚气节,有盛名。后扬历中外,惟事安静。群小窃柄,阁臣万安、刘吉辈专营私,鹏循职而已,不能有所匡救。二十一年,鹏偕僚言:“传奉武职至八百余人,乞悉令闲住,非军功毋滥授。”廷臣亦交以请,下兵部复核。鹏畏中官,不敢坚其议,帝遂尽留之。时论皆咎鹏。奸民章瑾献珍宝,得为锦衣镇抚。理刑缺,鹏所上不允。知帝意属瑾,即推用焉。台谏劾大臣不职者多及鹏,鹏力求去,遂赐敕给驿以归。弘治四年卒。懿简。

(节选自《明史·张鹏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两镇军士敝衣菲食/病无药/死无棺/乞官给医药/棺槥/设义冢/俾飨历祭死者/蒙恩则生者劝
B.两镇军士敝衣/菲食病无药/死无棺/乞官给医药/棺槥/设义冢/俾飨历祭/死者蒙恩/则生者劝
C.两镇军士敝衣菲食/病无药/死无棺/乞官给医药/棺槥/设义冢/俾飨历祭/死者蒙恩/则生者劝
D.两镇军士敝衣/菲食病无药/死无棺/乞官给医药/棺槥/设义冢/俾飨历祭死者/蒙恩则生者劝
【小题2】下列文中加点字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毎遇蚤圣心,或迸羊马锦绮   比:近来
B.帝立可,且命诸边概行之 报:回报
C.守巡官捕寇 会:会同
D.二十一年,鹏偕僚言 属:嘱咐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文中指负责监察的官吏。御史在秦以前仅为负责记录之史官,自秦汉至清,则专司监察,监督巡査中央及地方官吏。
B.漕运,主要是利用河道、海道调运粮食等的一种专业运輸方式,为我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C.兵部,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其长官为兵部尚书,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明代兵部尚书号为“本兵”。
D.谥,指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等,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于赞美的称号。文中“懿简"即张鹏去世后得到的谥号。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张鹏任职认真负责。他指出官员在皇帝生日时迸献的财物往往是贪污受賄所得,座嵌禁止官员迸献礼物,来堵住阿腴奉承和奔走请托之途。
B.张鹏为内人正直敢言。杨瑄弹劾石亨、曹吉祥,张鹏也偕同刘泰、魏瀚、康骥等御史附议,结果御史们多被贬官,而张鹏、杨瑄幸免。
C.张鹏官职时有变迁。他能力很强,屡建功勋,先后担任御史,福建按察使,右佥都御史,副都御史,兵部左、右侍郎,加封太子少保.
D.张鹏晩年明哲保身。他看穿官场,得得过且过,见风使舵,虽然偶有建议,也是瞻前顾后,意志不坚定,最终辞职回家。
【小题5】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年,帝复欲遣内侍,鹏等执不可。帝勉从之,命俟后仍如故事。
(2)鹏畏中官,不敢坚其议,帝遂尽留之。时论皆咎鹏。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振基,字肖冈,潼关卫人。万历二十九年进士。莘县知县,调繁安丘。三十六年四月,以治行征,与李成名等十七人当授给事中,先除礼部主事。四十年十月命始下,振基得户科。时吏部推举大僚,每患乏才,振基力请起废。
韩敬受业宣城汤宾尹。宾尹分校会试,敬卷为他考官所弃。宾尹搜得之,强总裁侍郎萧云举、王图录为第一。榜发,士论大哗。知贡举侍郎吴道南欲奏之,以云举、图资深,嫌挤排前辈,隐不发。事三年,会进士邹之麟分校顺天乡试,所取童学贤有私,于是御史孙居相并宾尹事发之。下礼官会吏部都察院议顾不及宾尹事振基乃抗疏请并议未得命礼部侍郎翁正春等议黜学贤,谪之麟,亦不及宾尹等。振基谓议者庇之,再论劾。帝乃下廷臣更议。
初,宾尹尝夺生员施天德妻为妾,不从,投缳死。诸生冯应祥、芮永缙辈讼于官,为建祠,宾尹耻之。后永缙又发诸生梅振祚宣祚朋淫状。御史熊廷弼素交欢宾尹,判牒言此施、汤故智,欲藉雪宾尹前耻,杖杀永缙。时南北台谏议论方嚣,各自所左右。孙振基等上疏持勘议甚力。而给事中官应震、张笃敬、元诗教等驳之,疏凡数十上。振基及诸给事御史复极言廷弼当勘,斥应震等党庇,自是党廷弼者颇屈。帝竟纳玮言,令廷弼解职。其党大恨。吏部尚书赵焕者,惟诗教言是听,乃以年例出振基于外。
振基劲直敢言。居谏垣仅半岁,数有建白。既去,科场议犹未定,策复上疏极论。而宾尹党必欲十七人并罪,以宽敬。孙慎行代正春,复集廷臣议。仍坐敬关节,而为十七人昭雪。宾尹、敬有奥援,外廷又多助之,故议久不决。凡与敬为难者,朝无一人。振基寻以忧去,卒于家。
(选自《明史 孙振基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下礼官会/吏部都察院议/顾不及宾尹事/振基乃抗疏请并议/未得命/礼部侍郎翁正春等议黜学贤
B.下礼官/会吏部都察院议/顾不及宾尹事/振基乃抗疏请并议/未得/命礼部侍郎翁正春等议黜学贤
C.下礼官/会吏部都察院议/顾不及宾尹事/振基乃抗疏请并议/未得命/礼部侍郎翁正春等议黜学贤
D.下礼官会吏部/都察院议/顾不及宾尹事/振基乃抗疏请并议/未得/命礼部侍郎翁正春等议黜学贤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除,文中是任命、授官的意思,跟“拜”“召”“陟”都同义。
B.吏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C.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省城举行一次的科举考试,考中的人称举人。
D.疏,文中指古代臣子向皇帝陈述自己意见的一种文体,也称“奏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振基勤于治政。他在安丘任职时,尽管当时的安丘政务很繁重,但他还是以优异的政绩被皇上征召,授予了给事中的官职。
B.孙振基爱惜人才。吏部推举大官,总是忧虑朝廷内外没有优秀人才,孙振基于是极力请求重新启用被贬黜的官员。
C.孙振基有正义感,汤宾尹任会试考官时徇私舞弊,强迫王图等录取韩敬为第一,御史孙居相揭发了此事,孙振基两次上疏。
D.孙振基敢于谏言。对熊廷弼的罪恶,他主张审问,虽然皇上反对,公开袒护,但他仍和众给事御史极力进谏,最终使皇上改变主意。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生冯应祥、芮永缙辈讼于官,为建祠,宾尹耻之。
(2)吏部尚书赵焕者,惟诗教言是听,乃以年例出振基于外。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学颜,字子愚,肥乡人。登嘉靖三十二年进士。辽抚李秋免,大学士高拱欲用学颜,或疑之,拱曰:“张生卓荦倜傥,人未之识也,置诸盘错,利器当见。”侍郎魏学曾后至,拱迎问日:“辽抚谁可者?”学曾思良久,曰:“张学颜可。”拱喜曰:“得之矣。”遂以其名上,进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 辽镇边长二千余里,城寨一百二十所,三面邻敌。官军七万二千,月给米一石,折银二钱五分,马则冬春给料,月折银一钱八分,即岁稔不足支数日。自嘉靖戊午大饥,士马逃故者三分之二。前抚王之诰、魏学曾相继绥辑,未复全盛之半。继以荒旱,饿莩枕籍。学颜首请振恤,实军伍,招流移,治甲仗,市战马,信赏罚。黜懦将数人,创平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画。 建州都督王杲①以索降人不得,入掠抚顺,守将贾汝翼诘责之。杲益憾,约诸部为寇,副总兵赵完责汝翼启衅,学颜奏曰:“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赵完惧,馈金貂,学颜发之,诏逮完,而宣谕王杲如学颜策。诸部闻大兵且出,悉窜匿山谷。杲惧,十二月约海西王台送俘获就款,学颜因而抚之。时张居正当国,以学颜精心计,深倚任之。学颜撰会计录以勾稽出纳。又奏列清丈条例,厘两京、山东、陕西勋戚庄田,清溢额、脱漏、诡借诸弊。又通行天下,得官民屯牧湖陂八十余万顷。民困赔累②者,以其赋抵之。自正、嘉虚耗之后,至万历十年间,最称富庶,学颜有力焉。学颜八疏乞休,许去。卒于家。
选自《明史•张学颜传》,有删改)
【注】①王杲:明朝末期建州女真头领。②赔累:赔钱亏累。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置诸盘错,利器当见:显露
B.即岁稔不足支数日:庄稼成熟
C.战守具悉就经画:器械
D.学颜发之:发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侍郎”,初为宫廷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唐代始以侍郎为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各部长官的副职。
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
C.“诏”,自先秦时代起,便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是天子下达臣属的文体。
D.“致仕”,指的是官员交还官职,即退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学颜深得有关官员赏识。大学士高拱推荐张学颜任辽地巡抚,有人质疑.高拱力争,侍郎魏学曾的看法与高拱一致,张学颜最终获得任命。
B.张学颜敢于治理,恪尽职守。辽地边境线长,兵马耗费粮草很大,无法支撑,大饥荒使兵马损失惨重,张学颜采取多个措施,巩固边防。
C.张学颜精于心计,体恤百姓。他写了关于会计的书,治理庄田,清理各种弊端;对陷入困境的百姓给予关照。明朝被认为最富裕的时期,他出过力。
D.张学颜正直敢言,忠于国家。女真首领王杲想聚众作乱,张学颜上奏请朝廷不要姑息王杲,并下令逮捕袒护王杲的赵完,维护了国家利益。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前抚王之诰、魏学曾相继绥辑,未复全盛之半。继以荒旱,饿莩枕籍。
(2)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曾樱,字仲含,峡江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历郎中。天启二年,稍迁常州知府。樱持身廉,为政恺悌公平,不畏强权。屯田御史索属吏应劾者姓名,樱不应。御史危言恐之,答曰:“僚属已尽,无可纠,止知府无状。”因自署下考,杜门待罪。抚按慰留,乃起视事。织造中官李实迫知府行属礼,樱不从。实移檄以“尔”“汝”侮之,樱亦报以“尔”“汝”,卒不屈。无锡高攀龙,江阴缪昌期、李应升被逮,樱助昌期、应升赀,而经纪攀龙死后事,为文祭之,出其子及僮仆于狱。宜兴毛士龙坐忤魏忠贤遣戍,樱讽士龙逃去。上官捕其家人,赖樱以免。武进孙慎行忤忠贤,当戍,樱缓其行。忠贤败,事遂解。崇祯元年以右参政分守漳南。九莲山贼犯上杭,樱募壮士击退之,夜捣其巢,歼馘殆尽。士民为樱建祠。母忧归。服阕,起故官。进按察使,分巡福宁。红夷寇兴泉樱请巡抚邹维琏用副总兵郑芝龙为军锋果奏捷及刘香寇广东总督熊文灿欲得芝龙为援维琏等以香与芝龙有旧疑不遣 樱以百口保芝龙,遂讨灭香,芝龙感樱甚。十年冬,帝信东厂言,以樱行贿谋擢官,命赴京。士民以樱贫,为醵金办装,耆老数千人随至阙下,击登闻鼓讼冤。帝命毋入狱,俟命京邸。以衡、永多寇,改樱湖广按察使,分守湖南,给以敕。时贼已残十余州县,而永州知府推官咸不任职。樱荐苏州同知晏日曙、归德推官万元吉才。两人方事罢官,以樱言并起用。其后唐王称号于福州。令掌使部,寻进太子太保、吏部尚书、文渊阁。清兵破福州,樱挈家避海外中左卫。越五年,其地被兵,遂自缢死。

(选自《明史·曾樱传》)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抚按慰留  亟:急忙
B.命赴京    械:戴上枷索
C.以衡、永多寇 寻:不久
D.两人方事罢 坐:因为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红夷寇兴泉/樱请巡抚邹维琏用副总兵郑芝龙为军锋/果奏捷/及刘香寇广东/总督熊文灿欲得芝龙为援/维琏等以香与芝龙有旧/疑不遣/
B.红夷寇兴泉/樱请巡抚邹维琏用副总兵郑芝龙为军锋/果奏捷/及刘香寇/广东总督熊文灿欲得芝龙为援/维琏等以香与芝龙有旧/疑不遣/
C.红夷寇兴泉/樱请巡抚邹维琏用副总兵郑芝龙为军锋/果奏捷/及刘香寇广东/总督熊文灿欲得芝龙为援/维琏等以香与芝龙有旧疑/不遣/
D.红夷寇兴泉/樱请巡抚邹维琏用副总兵郑芝龙为军锋/果奏捷/及刘香寇/广东总督熊文灿欲得芝龙为援/维琏等以香与芝龙有旧疑/不遣/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织造,明清设立的专局,掌管丝织品生产,供官府使用。
B.服阙,古礼规定,父母死后,须守丧三年,期满除服。
C.登闻鼓,设置在地方府衙之外,让百姓击鼓诉说冤抑之情。
D.文渊阁,即文渊阁大学士,是内阁长官,有宰相之权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樱爱护下属,不畏强权。御史向他索要曾弹劾自己的属吏姓名,曾樱自认下等考核,以此保护下属;遭宦官李实语言侮辱,他以牙还牙。
B.曾樱明辨忠奸,曲庇贤良。无锡高攀龙,江阴缪昌期、李应升,宜兴毛士龙,武进孙慎行等受奸臣迫害,曾樱都想方设法施以援手。
C.曾樱爱民为民,深得民心。山贼侵犯上杭,曾樱招募壮士,保境安民,百姓为他建生祠;曾樱遭诬陷被解送京城,几千名年高德厚的人为他鸣冤。
D.曾樱识才爱才,敢作敢当。曾樱曾以家中百余口人的性命作担保,举荐郑芝龙;晏日曙、万元吉获罪被罢官,他依然向朝廷力荐,使两人被起用。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御史危言恐之,答曰:“僚属已尽,无可纠,止知府无状。”
(2)背负青天而莫之天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周玺,字天章,庐州卫人。弘治九年进士。授吏科给事中。三迁礼科都给事中。慷慨好言事。武宗初即位,请毁新立寺观,屏逐法王、真人,停止醮事,并论前中官齐玄炼丹糜金罪。顷之,以久雨,偕同官劾侍郎李温、太监苗逵。九月,以星变,复劾温及尚书崔志端、熊翀、贾斌,都御史金泽、徐源等,翀、温、泽因是罢。帝遣中官韦兴守郧阳,玺力言不可。寻复偕同官言:“迩者聪明日蔽,膏泽未施。讲学一暴而十寒,诏令朝更而夕改。冗员方革复留,镇监撤还更遣。解户困于交收,盐政坏于陈乞。厚戚畹而驾帖频颁,私近习而帑藏不核。不可不亟为厘正。”不听。正德元年复应诏陈八事,中劾大寮贾斌等十一人,中官李兴等三人,勋戚张懋等七人,边将朱廷、解端、李稽等三人。未几,言:“陛下即位以来,鹰犬之好,糜费日甚。如是不已则酒色游观便佞邪僻凡可以悦耳目荡心志者将无所不至光禄上供视旧十增七八新政已尔何以克终?”御史何天衢等亦以为言。章下礼部,尚书张昇请从之。帝虽不加谴,不能用也。明年擢顺天府丞。玺论谏深切,率与中官牴牾,刘瑾等积不能堪。至是,命玺与监丞张淮、侍郎张缙、都御史张鸾、锦衣都指挥杨玉勘近县皇庄。玉,瑾党,三人皆下之。玺辞色无假,且公移与玉止牒文。玉奏玺侮慢敕使,瑾即矫旨逮下诏狱,搒掠死。瑾诛,诏复官赐祭,恤其家。嘉靖初,录一子。
——(摘编自《明史·周玺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如是不已/则酒色游观/便佞邪懈/凡可以悦耳目/荡心志者将无所不至/光禄上供视旧/十增七八/新政已尔/
B.如是不已/则酒色游观/便佞邪懈/凡可以悦耳目荡心志者/将无所不至/光禄上供视旧/十增七八/新政已尔/
C.如是不已/则酒色游观/便佞邪僻/凡可以悦耳目/荡心志者将无所不至/光禄上供/视旧十增七八/新政已尔/
D.如是不已/则酒色游观/便佞邪僻/凡可以悦耳目荡心志者/将无所不至/光禄上供/视旧十增七八/新政已尔/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寺观,佛寺和道观。寺,也称“寺院”,是僧人供佛、做佛事、修行的处所;观,道教的庙宇。
B.星变,指星象的异常变化。古人认为星象异常变化将有灾祸发生。大臣常借此上疏言得失。
C.解户,为官府解纳钱粮的差役。在明代做解户,可以得到很多好处,白姓多争抢着做此差事。
D.顺天府,明代的府名,都城北京的最高地方行政机关,长官称府尹。丞,是辅佐府尹的官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玺履职务实,敢于进谏。周玺请求武宗拆毁新建的寺观,弹劾炼丹浪费钱财的齐玄;因他的弹劾,熊翀、李温、金泽等被罢免。
B.周玺上疏言事,直揭弊端。周玺偕同官员上疏,指出皇上不施恩泽,诏令朝改夕变,厚待外戚而宠爱亲信,不充实国库等诸多问题。
C.周玺奉劝皇帝,言辞激切。周玺认为皇上自从即位以来,喜好田猎,浪费日益严重,各项供给过多,难以有好的结局,应该加以收敛。
D.周玺为官刚正,终有所报。周玺与其他官员勘察近县皇庄,他不阿附权贵:周玺死后,刘瑾被除,朝廷恢复周玺官职,家室得到抚恤。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玺论谏深切,率与中官牴牾,刘瑾等积不能堪。
(2)玉奏玺侮慢敕使,瑾即矫旨逮下诏狱,撈掠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