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①范仲淹,字希文,少有志操。之应天府,依戚同文(人名)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晏殊知应天府,闻仲淹名,召置府学。仲淹尝分其俸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于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
②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仲淹极言之,且曰:“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且上疏请太后还政权,不报。
③时吕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仲淹上《百官图》,指其次第曰:“如此为序迁,如此为不次,如此则公,如此则私。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夷简不悦。
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始,定川事闻,帝按图谓左右曰:“若仲淹出援,吾无忧矣。”奏至,帝大喜曰:“吾固知仲淹可用也。”进枢密直学士。仲淹以军出无功,辞不敢受命,诏不听。
⑤帝方锐意太平,数问当世事,仲淹皇恐,退而上十事。天子方信仲淹,悉采用之,宜著令者,皆以诏书画一颁下。
⑥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以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⑦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又遣使就问其家,既葬,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谥文正。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B.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C.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D.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短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褒贬善恶给予的一种称号。
B.卒,指士大夫死亡。在中国古代等级制度很严的社会中,不同的阶层人的死须依据其不同的身份地位严加区别。
C.疏是奏议的一种。奏议是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总称,包括奏、议、疏、表等。疏用于分条陈述。
D.天圣七年,年号纪年。从先秦开始,就用帝王年号来纪年。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仲淹读书勤奋。在应天府读书期间,昼夜不停地刻苦学习,冬天读书疲倦了,就用冷水浇脸。经常吃不饱,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范仲淹却从不叫苦。
B.范仲淹崇尚简朴生活。在家里时,如果没有客人来,吃饭时不会有两个荤菜。妻儿的饭食仅够充饥。他要求自己的几个儿子不能穿华贵的衣服出门,出门前要换衣服。
C.范仲淹深得皇帝信赖。葛怀敏定川兵败时,皇帝坚信只要范仲淹出马,事情就能得到解决。皇帝对范仲淹陈述的十条建议,全部认同。
D.范仲淹深受百姓爱戴。得到他死的消息,老百姓都替他叹惜。邠州、庆州的老百姓和众多的羌族部落,在范仲淹活着时就为他建立祠堂,挂上他的画像来祭祀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仲淹以军出无功,辞不敢受命,诏不听。
(2)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2-07 08:42:4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白母传   

(明)徐渭

白母者,山阴某里葛氏女也。年十六,归白公瑾。公素弱,母为善调节,使读书成所学。成化中,以进士为分宜知县,母与俱往。其明年,公病逾时,而库所贮折银尚数千两,邻境有因饥而作乱者,聚徒百余人,将劫取之。县固无城郭,寇仓卒将及门,诸薄丞与其妻孥既弃署走匿他所,母独分命家人力拒其两门,乃始迁公别室,埋其银污池中,着公之服,升堂以俟贼。贼至,则阳为好语相劳苦,益尽出其所私藏钗珥衣服诸物以与贼。贼谢而去,而不知阴已表识其间,用是后稍捕得之。未几,公竟以病死于县。先是县阻江水,一方舟渡,人多争溺死者,母劝公为浮梁以济。而公之政治有恩惠,又大略时出母之意。母之贤既已闻县中,至是丧公而归也,民哭声溢郊野,其妇人载橐哭以送者,途相次如鱼鳞,母都一毫无所取以归,时年若干矣。归若干年而后卒。其始归时,独闭门谢外事,修饰谨慎,以率先其帷中,教子孙使治行谊。里中人贤母,亦如其在分宜也。至其末年皓首时,乃始听邻人诸族戚之请,为之决疑难,断不平。有不讼于官而谋于母者,即桀猾,母一言冰解而兽伏。于是府若两县学诸生数百人,以母走告知府汤公,公令榜其门。时母已老就枕席,至榜日,独呼其孙宪令起,沐浴更衣坐堂中,益遍召其诸子孙使来前,榜声绝而母逝矣。

论曰:古今称节妇贞女者多矣兼才与智而有之唯孙诩妻徐氏耳纤缓图之而乘时以亟发殆兵家所谓债弩发机者与然徐既许览以昏则可延日时得自为谋有两故将可召则可与共事。未闻以文吏妇与其家众数人,阻百余创起之寇于呼吸之间,匿贮金,徙病男子,假冠服出所藏,又默识其所欲与,若母之敏给而奇者也。假令母与诩之妻不为妇人,在今日得提数万之众,以与闽越东夷之寇相从事,其所谓敏给而奇者,又不知何如也!余于斯重有感焉。母之曾孙贫数为余道母事,且曰:母死时,出其筐中所计族人婚姻巾括衰带至麻缕系缀之细无不具,其他物称是,子孙男妇人哭泣成礼而已。嘻!观于斯,而母之慎密计深远又如是哉! 注①橐:袋子。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白公瑾 归:女子出嫁。
B. 县无城郭 固:原本。
C. 母劝公为浮梁以 济:渡。
D. 又默其所欲与 识:记住。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益遍召诸子孙使来前 丈夫亦爱怜少子乎
B. 则可共事 入则王图议国事
C. 未闻文吏妇与其家众数人 是时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D. 母之曾孙贪数余道母事 臣韩王送沛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所记述的白母,于民则“却寇”造桥、断讼分难,于家则竭才尽智、“修饰谨慎”,故深受百姓和族人的尊敬。
B. 文中关于白母与徐氏“不为妇人”,则完全可以像男子一样驰骋疆场、建功立业的假设,表现了作者的遗憾与惋惜之情。
C. 本文在表现白母机智勇敢的“丈夫气”之外,还通过对白母临终前预先精心安排丧礼用具的细节描写,表现了她缜密周到的一面。
D. 本文撷取白母一生中的几个生动片断,绘其形象,写其精神,笔法详略有致,体现出作者驾驭材料的良好能力。
【小题4】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古今称节妇贞女者多矣兼才与智而有之唯孙诩妻徐氏耳纤缓图之而乘时以亚发殆兵家所谓债弩发机者与然徐既许览以昏则可延日时得自为谋有两故将可召则可与共事。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公素弱,母为善调节,使读书成所学。

②其妇人载橐哭以送者,途相次如鱼鳞。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也,能顺木之天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小题1】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拳而土     易:更换
B.橐驼非能使木寿且也   孳:滋长、繁殖
C.官命促尔耕,尔植 :命令
D.故且怠 病:穷困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均相同的一组是(  )
A.能顺木之天致其性焉尔 请战喻
B.根拳土易   蟹六跪二螯
C.爪其肤以验生枯 孰能讥之乎
D.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击沛公于坐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
(2)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宋尚书司封郎中孙公墓志铭
王安石
公讳锡,字昌龄。曾祖钊,祖易从,父再荣,皆弗仕。公以天圣二年进士起家和州历阳、无为巢二县主簿。改镇江军节度推官。知杭州仁和县。籍取凶恶,戒以不改必穷极案治,而治其余一以仁恕,故县人畏爱之
三年,乃用举者以集庆军节度掌书记充国子监直讲。七年,乃用举者召试集贤校理。坐考锁厅进士举籍中有不中格者两人,降监和州清酒务。会明堂恩召还,同判尚书刑部。先时主者多持事往决于中书,公独视法如何,不往。戎州人向吉等操兵贾贩,恃其众,所过不输物税,州县捕逐,皆散走。成都钤辖司奏请逮捕亲属系狱,至更两赦。有诣阙诉者,刑部详覆官以为特敕遇赦不原者,虽数赦,犹论如法。公独奏释之,凡释百二十三人。公于议法多如此。
复为开封府推官,当随尹奏事,仁宗问大辟几何,且以慎刑爱人为戒。公因奏开封敕有重于编敕而当改者数事,仁宗皆以为然。它日,问尹以公姓名,称之。道士赵清贶出入庞宰相家,受赇,御史以劾庞,府治实清贶自为,庞不知也。御史又劾府希宰相指,仁宗亦疑,乃悉罢知府、推判官,而以公知太平州。上以公提点淮南路刑狱。在淮南二年,所活大辟十三人,所举多善士,未尝听人请属。还为三司户部判官,求知宣州,许之。至则召五县令,约以州所下书有不便封还,故县得自为政而州无事。又知舒州,发常平、广惠仓以活陈、许流人。计口量远近给食遣去,去者率钱买香焚之府门以祝公,至或感泣。初,提点刑狱恐聚流人为盗,又惜常平、广惠仓,数牒止公,不听。佐属皆争曰:“不可。”公行之自若。比代去,州人阖城门留之,薄暮,与争门乃得出,遂以老告致事。
今上即位,迁司封,赐金紫。以熙宁元年正月十二日卒,年七十八。
(选自王安石《王文公文集》,有删改)
【注】 ①考锁厅:宋代科举考试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专门为有官位的人举行的一种单独考试。②大辟:古五刑之一,初谓五刑中的死刑,俗称砍头,隋朝后泛指一切死刑。③编敕:将皇帝的命令上升为一般法律形式的立法程序。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乃用举者以集庆军节度掌书记充国子监直讲 用:因为
B.刑部详覆官以为特敕遇赦不原者 原:推究
C.御史又劾府希宰相指 希:迎合
D.未尝听人请属     属:通“嘱”,嘱托,请托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孙公任同判尚书刑部之前,主事者常常到中书省去请示案件如何判决,而孙公到任后却可以独立判断案件,依法审理,无需向上请示。
B.孙公向皇帝上报开封府执行皇帝的命令比朝廷的法律更严苛,应当修改,皇帝认为有理,并且向开封府尹称赞孙公。
C.戎州向吉等人拿着兵器经商贩货,不缴纳物税。州县无法抓捕,就私自逮捕他们的亲属,孙公上奏朝廷请求释放向吉等人的亲属。
D.孙公担任宣州知州时,允许各县各自为政,宣州因此相安无事;后担任舒州知州,遣散流民,流民离去时都烧香为孙公祈福。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籍取凶恶,戒以不改必穷极案治,而治其余一以仁恕,故县人畏爱之。
(2)比代去,州人阖城门留之,薄暮,与争门乃得出,遂以老告致事。
【小题4】孙公为官时表现出哪些优秀的品质?请简要概括。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卫青字仲卿。其父郑季,河东平阳人也,以县吏给事侯家。平阳侯曹寿尚武帝姊阳信长公主。季与主家僮卫媪通,生青。
元光六年,拜为车骑将军。元朔元年春,卫夫人有男,立为皇后。其秋,青复将三万骑出雁门,李息出代郡。青斩首虏数千。明年,青复出云中,西至高阙,遂至于陇西,捕首虏数千,畜百余万,走白羊、楼烦王。遂取河南地为朔方郡。以三千八百户封青为长平侯。
元朔五年春,令青将三万骑出高阙。匈奴右贤王当青等兵,以为汉兵不能至此,饮醉,汉兵夜至,围右贤王。右贤王惊,夜逃,独与其爱妾一人骑数百驰,溃围北去。汉轻骑校尉郭成等追数百里,弗得,得右贤裨王十余人,众男女万五千余人,畜数十百万,于是引兵而还。至塞,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拜青为大将军,诸将皆以兵属,立号而归。上曰:“大将军青躬率戎士,师大捷,获匈奴王十有余人,益封青八千七百户。”
苏建为右将军,郎中令李广为后将军,左内史李沮为强弩将军,咸属大将军,斩首数千级而还。月余,悉复出定襄,斩首虏万余人。苏建、赵信并军三千余骑,独逢单于兵,与战一日余,汉兵且尽。信故胡人,降为翕侯,见急,匈奴诱之,遂将其余骑可八百奔降单于。苏建尽亡其军,独以身得亡去,自归青。青问其罪军正闳、长史安、议郎周霸等:“建当云何?”霸曰:“自大将军出,未尝斩裨将,今建弃军,可斩,以明将军之威。”闳、安曰:“不然。兵法‘小敌之坚,大敌之禽也。’今建以数千当单于数万,力战一日余,士皆不敢有二心。自归而斩之,是示后无反意也。不当斩。”青曰:“青幸得以胏附待罪行间不患无威而霸说我以明威甚失臣意且使臣职虽当斩将,以臣之尊宠而不敢自擅专诛于境外,其归天子,天子自裁之,于以风为人臣不敢专权,不亦可乎?”官吏皆曰“善”。遂囚建行在所。
春,上令大将军青、骠骑将军去病各五万骑,步兵转者踵军数十万,而敢力战深入之士皆属去病。赵信为单于谋曰:“汉兵即度漠,人马罢,匈奴可坐收虏耳。”乃悉远北其辎重,皆以精兵待漠北。而适直青军出塞千余里,见单于兵陈而待,于是青令武刚车自环为营,而纵五千骑往当匈奴,匈奴亦纵万骑。会日且入,而大风起,沙砾击面,两军不相见,汉益左右翼绕单于。单于视汉兵多,而士马尚强,战而匈奴不利,薄莫,单于遂乘六骡,壮骑可数百,直冒汉围西北驰去。
元封五年,青薨,谥曰烈侯。
(选自《汉书·卫青传》,有删改)
注:(8)胏(zǐ):带骨的肉。 胏附:比喻亲戚心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平阳侯曹寿武帝姊阳信长公主尚:迎娶
B.青复三万骑出雁门将:率领
C.匈奴右贤王青等兵当:面对
D.是示后无意也反:反对
【小题2】下列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青幸得以胏附待罪/行间不患/无威而霸/说我以明/威甚失臣意
B.青幸得以胏附待罪行间/不患无威/而霸说我/以明威甚失臣意
C.青幸得以胏附待罪行间/不患无威/而霸说我以明威/甚失臣意
D.青幸得以胏附待罪/行间不患/无威而霸/说我以明威/甚失臣意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朔元年春天,卫青带兵攻打匈奴,从雁门出发,斩杀敌兵几千人,被封为长平侯。
B.元朔五年春天,卫青率兵进攻匈奴,打了大胜仗,被封为大将军。
C.苏建带军攻打匈奴,结果全军覆没,独身一人逃回,卫青询问下属如何治罪,众人意见不一,卫青把他送到皇帝的住所让皇帝判决。
D.汉军增兵包围单于时,单于看到汉军太多了,如果作战将不利,在傍晚时分率领几百骑兵冲出重围逃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赵信为单于谋曰:“汉兵即度漠,人马罢,匈奴可坐收虏耳。”乃悉远北其辎重,皆以精兵待漠北。
(2)会日且入,而大风起,沙砾击面,两军不相见,汉益左右翼绕单于。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蒙恬者,其先齐人也。恬大父蒙骜,自齐事秦昭王,官至上卿。骜子曰武,武子曰恬。始皇二十三年,蒙武为秦裨将军。蒙恬弟毅。

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是时蒙恬威振匈奴。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而亲近毅,位至上卿,出则参乘,入则御前。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

赵高者诸赵疏远属也秦王闻高强力通于狱法举以为中车府令高既私事公子胡亥喻之决狱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帝以高之于事也,赦之,复其官爵。

始皇三十七年冬,行出游会稽,至沙丘崩,秘之,群臣莫知。是时李斯、胡亥、赵高常从。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又怨蒙毅法治之而不为己也,因有贼心,迺与丞相李斯、公子胡亥阴谋,立胡亥为太子。太子已立,遣使者以罪赐公子扶苏、蒙恬死。扶苏已死,蒙恬疑而复请之。使者以蒙恬吏,更置。使者还报,胡亥已闻扶苏死,即欲释蒙恬。赵高恐蒙氏复贵而用事,怨之。

二世遣御史曲宫乘之代,赐毅死。又遣使者之阳周,令蒙恬曰:“君之过多矣,而卿弟毅有大罪,法及内史。”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功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今恬之宗,世无二心,而事卒如此,是必孽臣逆乱,内陵之道也。凡臣之言,非以求免于咎也,将以谏而死,愿陛下为万民思从道也。”使者曰:“臣受诏行法于将军,不敢以将军言闻于上也。”蒙恬喟然太息曰:“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良久,徐曰:“恬罪固当死矣。起临洮属之辽东,城万余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此乃恬之罪也。”乃吞药自杀。

太史公曰:夫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者未瘳,而恬为名将,不以此时强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务修众庶之和,而阿意兴功,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何乃罪地脉哉?

(选自司马迁《史记·蒙恬列传》,有删改)

(注)①迺:同“乃”。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赵高者/诸赵疏远属也/秦王闻/高强力通于狱法/举以为中车府令/高既私事公子胡亥/喻之决狱/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
B.赵高者/诸赵疏远属也/秦王闻高强/力通于狱法/举以为中车府令/高既私事公子胡亥/喻之决狱/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
C.赵高者/诸赵疏远属也/秦王闻高强力/通于狱法/举以为中车府令/高既私事公子/胡亥喻之决狱/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
D.赵高者/诸赵疏远属也/秦王闻高强力/通于狱法/举以为中车府令/高既私事公子胡亥/喻之决狱/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
【小题2】对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帝以高之于事也  管理
B.使者以蒙恬吏    交给
C.赵高恐蒙氏复贵而用事 掌权
D.二世遣御史曲宫乘之代    驿站的马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始皇二十六年蒙恬被封为将军,攻破齐国,拜为内史;秦统一后蒙恬功勋卓然,拜为上卿。
B.赵高犯罪当诛,蒙毅坚持依法经办,虽然始皇最终赦免赵高,但从此赵高与蒙毅结下了怨仇。
C.全文以概括简练的笔法记述了蒙氏兄弟的事迹,使蒙氏的忠信与赵高的奸诈形成鲜明的对比。
D.太史公司马迁认为蒙恬不但不劝阻秦始皇滥用民力,反而积极修筑长城,这么做其实是有罪的。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又怨蒙毅法治之而不为己也,因有贼心。
(2)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苏洵《六国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