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玘,字室佩,周处长子,强毅沈断有父风。闭门洁己,不妄交游,士友咸望风敬惮焉,故名重一方。弱冠,州郡命,不就。刺史初到,召为别驾从事,虚己备礼,方始应命。累荐名宰府,举秀才,除议郎。
太安初,妖贼张昌、丘沈等聚众于江夏,杀平南将军羊伊,镇南大将军、新野王歆等。昌别率封云攻徐州,石冰攻扬州,刺史陈徽出奔,冰遂略有扬土。玘密欲讨冰,潜结前南平内史王矩,共推吴兴太守顾秘都督扬州九郡军事,及江东人士同起义兵,斩冰所置吴兴太守区山及诸长史。冰遣其将羌毒领数万人距玘,玘临阵斩毒。攻冰于建康。冰北走投封云,云司马张统斩云、冰以降,徐、扬并平。玘不言功赏,散众还家。
陈敏反于扬州以玘为安丰太守加四品将军玘称疾不行密遣使告镇东将军刘准令发兵临江己为内应剪发为信。准在寿春,遣督护衡彦率众而东。玘与顾荣、甘卓等以兵攻敏,敏众奔溃,单马北走,获之于江乘界,斩之于建康,夷三族。东海王越闻其名,召为参军。初,吴兴人钱璯亦起义兵讨陈敏,越命为建武将军,使率其属会于京都。璯至广陵,闻刘聪逼洛阳,畏懦不敢进。帝促以军期,璯乃谋反。杀度支校尉陈丰,焚烧邸阁,帝遣将军郭逸、郡尉宋典等讨之,并以兵少未敢前。玘复率合乡里义众,与逸等俱进,讨璯,斩之,传首于建康。玘三定江南,开复王略,帝嘉其勋,以玘行建威将军、吴兴太守,封乌程县侯。吴兴寇乱之后,百姓饥馑,盗贼公行,玘甚有威惠,百姓敬爱之,期年之间,境内宁谧。帝以玘频兴义兵,勋诚并茂,乃以阳羡及长城之西乡、丹阳之永世别为义兴郡,以彰其功焉。时中州人士佐佑王业,玘内怀怨望,复为刁协轻之,耻恚愈甚,遂忧愤发背而卒,时年五十六。将卒,谓之勰曰:“杀我者诸伧子,能复之,乃吾子也。”吴人谓中州人曰“伧”,故云耳。赠辅国将军,谥曰忠烈。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A.陈敏反于扬州/以玘为安丰太守加四品/将军玘称疾不行/密遣使告镇东将军/刘准令发兵/临江己为内应/剪发为信
B.陈敏反于扬州/以玘为安丰太守加四品将军/玘称疾/不行/密遣使告/镇东将军刘准令发兵/临江己为内应/剪发为信
C.陈敏反于扬州/以玘为安丰太守/加四品/将军玘称疾/不行/密遣使告镇东将军/刘准令发兵临江/己为内应/剪发为信
D.陈敏反于扬州/以玘为安丰太守/加四品将军/玘称疾不行/密遣使告镇东将军刘准/令发兵临江/己为内应/剪发为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士,古代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也泛指读书人,本文指后者。士友,指在官僚知识阶层或普通读书人中的朋友。
B.秀才是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亦曾是学校生员的专称。汉晋南北朝时,秀才是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隋唐科举制后,及第者才能称为秀才。
C.参军,是“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如《出师表》中的“参军”就是这个意思。
参军在古代还有当兵的意思。
D.中州是古地名,地处河南省,是古代中国的中心地带,所以又称中土、中原、中国等,意为国之中,华夏之中。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玘为人严谨,注重自身修养。他是西晋名臣周处之子,有其父坚强勇毅沉着果断之风,且洁身自好,交友谨慎,为士人仰慕,名重一方。
B.周玘不计名利,无私为国杀敌。他率义兵助官军平定妖贼,斩杀贼将羌毒,击溃石冰,战功卓著却不提功赏,而是解散义兵,各自返家。
C.周玘敌我分明,剿除义兵败类。钱璁曾是义军首领,超越王命自任建武将军,后反叛,与朝廷为敌,周玘兴义兵助官军讨伐,将其剿除。
D.周玘三定江南,开辟统一战略。他功勋卓著,受到皇上嘉奖,封乌程县侯,但因不满北人执政,心怀怨望,忧愤而死,令人叹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弱冠,州郡命,不就。刺史召为别驾从事,虚己备礼,方始应命。
(2)帝以玘频兴义兵,勋诚并茂,乃以阳羡及西乡、丹杨永世别为义兴郡,以彰其功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2-10 01:02: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也。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先主践尊号,进拜镇北将军。建.兴.元年,封都亭侯。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与延战于阳溪,延大破淮等,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

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唯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十二年,亮出北谷口,延为前锋。秋,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

亮适卒,秘不发丧,仪令祎往揣延意指。延曰:“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因与祎共作行留部分,令祎手书与己连名,告下诸将。祎绐延曰:“当为君还解杨长史,长史文吏,稀更军事,必不违命也。”祎出门驰马而去,延寻悔,追之已不及矣。延遣人觇仪等,遂使欲案亮成规,诸营相次引军还。延大怒,仪未发,率所领径先南归,所过烧绝阁道。延、仪各相表叛逆,一日之中,羽檄交至。后主以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琬、允咸保仪疑延。仪等槎山通道,昼夜兼行,亦继延后。延先至,据南谷口,遣兵逆击仪等,仪等令何平在前御延。平叱延先登曰:“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延士众知曲在延,莫为用命军皆散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於仪,仪起自踏之,曰:“庸奴!复能作恶不?”遂夷延三族。初,蒋琬率宿卫诸营赴难北行,行数十里,延死问至,乃旋。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

(节选自《三国志•卷四十》,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莫为用\命军皆散\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於仪
B.莫为用\命军皆散\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於仪
C.莫为用命\军皆散\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於仪
D.莫为用命\军皆散\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於仪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建兴:是指三国时期蜀汉的后主刘禅的第一个尊号,共计 15 年。
B.司马:古代掌管军马的官员,与司徒、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
C.阁道:有“复道”“栈道”和“星名,属奎宿”之意。此处指“栈道”。
D.羽檄:古军事文书,插鸟羽以示万分紧急,须速传递,又称之“羽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备自立为汉中王时,迁治所至成都,需要一位重要将领镇守汉川,大家都议论一定是张飞,因为张飞能力比魏延强。刘备却提拔魏延,全军无人不感到惊讶。
B.魏延每次随诸葛亮出兵,都想请求率领一万人马,与诸葛亮分兵两路,诸葛亮总是制止不允。所以魏延常以为诸葛亮胆小,叹恨自己的才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C.诸葛亮病逝后,魏延认为还有他在,他完全可以率领各军去进击敌人,不能因为诸葛亮的死而耽搁国家大事。由此,可见其性格的高傲自大。
D.魏延得知杨仪他们全都准备按照诸葛亮生前安排好的计划的消息后,十分震怒,带领手下的部队直接南归,烧毁所过栈道。起初,其本意只是为了杀掉杨仪等。
【小题4】把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唯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
(2)祎绐延曰:“当为君还解杨长史,长史文吏,稀更军事,必不违命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①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高帝以长子肥为齐王,而以参为齐相国。其治要用黄老术,故相齐九年,齐国安集。
②惠帝二年,萧何卒。参闻之,告舍人趣治行,“吾将入相”。居无何,使者果召参。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日夜饮醇酒。卿大夫以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
③参子窋为中大夫。惠帝怪相国不治事,以为“岂少朕与”? 乃谓窋曰:“若归,试私从容问而父曰:‘高帝新弃群臣,帝富于春秋,君为相,日饮,无所请事,何以忧天下乎?’然无言吾告若也。” 窋既洗沐归,间侍,自从其所谏参。参怒,而笞窋二百,曰:“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至朝时,惠帝让参曰:“与窋胡治乎? 乃者我使谏君也。”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惠帝曰:“善。君休矣!”
④太史公曰:参为汉相国,清静极言合道。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
——《史记·曹相国世家》(有删节)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治要用黄老术 要:需要B.欲务声名者 务:追求
C.惠帝让参曰 让:责备D.岂少朕与 少:轻视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以参为齐相国 / 参辄饮以醇酒
B.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 / 帝富于春秋
C.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 / 陛下言之是也
D.醉而后去 / 试私从容问而父曰
【小题3】对第③段汉惠帝人物形象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心思细腻B.沉着机变C.宽容敦厚D.勇于纳谏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参闻之,告舍人趣治行,“吾将入相”。居无何,使者果召参。
(2)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小题5】曹参身为汉相国而“不治事”,为什么能得到太史公的肯定?综观全文,请分条概述原因。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於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於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於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智伯我 知:了解
B.委而臣事襄子 质:人质
C.于是襄子乃豫让曰数:责备
D.范、中行氏皆众人我 遇:对待
19.【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B.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C.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D.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  )
A.豫让漆身为厉,吞炭为哑,残身苦行,宁愿使自己变得面目全非,也不愿用卑劣的方法获得成功,显示出豫让做人的基本准则。
B.豫让信奉“士为知己者死”的人生信条,智伯对于他有知遇之恩,所以他想方设法要为之复仇。对于这种“义”,赵襄子也是赏识的。
C.赵襄子没有被豫让杀死,是因为时刻提防,防范严密。豫让每次行刺都费尽心机,但都被赵襄子及时识破,而且当场被捉拿。
D.豫让为了报智伯之仇可谓执著,是一个轻己之生死,事主无二心的“大义”之人。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
(2)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3)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祐,字天祐,广州人。幼好学能文。弘治中袭世职为广州右卫指挥使。年十九,从总督潘蕃征南海寇,先登有功。正德二年,擢署都指挥佥事,守备德庆、泷水。瑶、僮负险者闻其威信,稍稍遁去。总督林廷选引为中军,事无大小咨焉。守备惠、潮,捣盗魁刘文安、李通宝穴,平之。迁广西右参将,分守柳、庆。总督陈金讨府江贼,命祐进沈沙口,大破之。增俸一等,擢副总兵,镇守广西。寻进署都督佥事。古田诸瑶、僮乱。祐言:“先年征讨,率倚两江土兵,赏不酬劳。今调多失期,乞定议优赉。”从之。督都指挥沈希仪等讨临桂、灌阳诸瑶,斩首五百余级,玺书奖劳。又连破古田贼,俘斩四千七百,进署都督同知。已,复讨平肇庆诸蛮。增俸一等,荫子,世百户。嘉靖改元,母丧,哀毁骨立。寻以疾乞休,还卫。初,上思州土目黄镠作乱,祐购其党黄廷宝缚献之。总督张嵿恶祐不白己,至劾祐怀奸避难,逮系德庆狱。数上书讼冤,释令闲住。卢苏、王受乱田州。总督姚镆召至军中,待以宾礼,多所裨赞。后王守仁代镆,询抚剿之宜,祐曰:“以夷治夷,可不烦兵而下。”守仁纳之,苏、受果效顺。因命祐部分其众事宁守仁言田州初定宜设一副总兵镇之请即以命祐报可破封川贼盘古子,又剿广东会宁剧贼丘区长等,斩首一千二百,勒铭大隆山。十一年,杨春贼赵林花陷高州,总督陶谐檄祐讨。深入,多所斩获。忽中危疾卒,军中为哀恸。祐身长八尺,智识绝人。驭军有节制,与下同甘苦,不营私产。性好书,每载以自随,军暇即延儒生讲论。尝过乌蛮滩,谒马伏波祠,太息曰:“殁不俎豆其间,非夫也。”题诗而去。后田州人立祠横山祀之。
(选自《宋史•张祐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因命祐部分其众/事宁/守仁言/田州初定/宜设一副总兵镇之/请即以命祐/报可/破封川贼盘古子。
B.因命祐部分其众事/宁/守仁言/田州初定/宜设一副总兵镇之/请即以命/祐报可/破封川贼盘古子。
C.因命祐部分其众/事宁/守仁言/田州初定/宜设一副总兵/镇之请即/以命祐报/可/破封川贼盘古子。
D.因命祐部分其众事/宁/守仁言/田州初定宜/设一副总兵/镇之/请即以命祐报/可/破封川贼盘古子。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袭世职,“袭”指帝位、爵位、领地等世代承袭,“世职”指世代承袭的职位。
B.瑶、僮,主要生活在两广和云南、贵州、湖南等省的少数民族,僮族即壮族。
C.勒铭,意思是镌刻铭文,即在金属、石头等坚固东西上镌刻记录功绩的文字。
D.俎豆,古代祭祀、宴飨时表示尊重之情的两类食物,后指祭祀用的各种礼器。
【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张祐喜好读书,终身学习。张祐少年时期就特别喜好读书,并擅长写文章,后来在军旅生活中也不忘读书,每每用车装着书跟随行军,闲暇时间就请儒生们谈论书中内容。
B.张祐熟悉蛮夷,谋略得当。张祐对蛮夷的有关事情比较熟悉,总督林廷选、王守仁等人都向他咨询过剿灭或安抚蛮夷的事情,张祐的谋略十分符合当时形势,效果很好。
C.张祐骁勇善战,战功显著。张祐在守备惠、潮时平定了贼寇刘文安、李通宝,在总督陈金讨府江贼时攻陷沈沙口,督都指挥沈希仪等讨临桂、灌阳诸瑶时连破古田贼寇。
D.张祐治军有方,甚得人心。张祐智谋才识超过常人,与部下同甘共苦,不谋求私人财产;拜谒马伏波祠题诗后,当地百姓也建祠祭祀他;得重病去世后,军中为之哀恸。
【小题4】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年征讨,率倚两江土兵,赏不酬劳。今调多失期,乞定议优赉。
(2)吾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
①张裔字君嗣,蜀郡成都人也。裔至吴数年,流徙匿,孙权未之知也。诸葛亮遣邓芝使昊从权请裔,权许芝遣裔。裔临发,权乃引见,问裔曰:“蜀卓氏寡女,亡奔司马相如,贵土风俗何以乃尔乎?”裔对曰:“愚以卓氏之寡女,犹贤于买臣之妻。”权又谓裔曰:“君还,必用事西朝,终不作田父于闾里也,将何以报我?”裔对曰:“裔负罪而归,将委命有司。若蒙侥幸得全首领,五十八以前父母之年也,自此后大王之赐也。”权言笑欢悦,有器裔之。裔出阁,深悔不能阳愚,即便就船,倍道兼行。权果追之,裔已八永安界数十里,追者不能及。
②既至蜀,亮出驻汉中,裔以射声校尉领留府长史,常称日:“公赏不遗远,罚不阿近,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免,此贤愚之所以佥忘其身者也。”其明年,北诣亮谘事,送者数百,车乘盈路,裔还书与所亲曰:“近者涉道,昼夜接宾,不得宁息,人自敬丞相长史,男子张君嗣附之,疲倦欲死。”其谈啁流速,皆此类也。
③少与杨恭友善,恭早死,遗孤未数岁。裔迎留,与分屋而居,事恭母如母。恭之子息长大,为之娶妇,买田宅产业,使立门户。抚恤故旧,赡衰宗,行义甚至。
一节选自《三国志.蜀书》
买臣之妻:朱买臣及妻是会稽(属吴越)人。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流徙匿 ②必用事西朝
③有器裔之赡衰宗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若蒙侥幸得全首领B.其明年,北诣亮谘事C.使立门户D.行义甚至
【小题3】把文中的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小题4】推断孙权欣赏张裔哪两点?请概括。
【小题5】分析第③段在刻画人物形象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