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黄宗载,字厚夫,丰城人。洪武三十年进士。授行人。奉使四方,未尝受馈遗,累迁司正。

永乐初,以荐为湖广按察司佥事。巨奸宿猾多谪戍铜鼓、五开间,阴持官吏短,长宗载榜数其罪,曰:“不改,必置之法。”众莫敢犯。武陵多戎籍,民家虑与为婚姻,徭赋将累己,男女至年四十尚不婚。宗载以理谕之,皆解悟,一时婚者三百余家。邻邑效之,其俗遂变。征诣文渊阁修《永乐大典》。书成,受赐还任。董造海运巨舰数十艘,事办而民不扰。车驾北征,征兵湖广,使者贪暴失期。宗载坐不举劾,谪杨青驿驿夫。

寻起御史出按交阯时交阯新定州县官多用两广云南举人及岁贡生员之愿仕远方者皆不善抚字。宗载因言:“有司率不称职。若俟九年黜陟,恐益废弛。请任二年以上者,巡按御史及两司核实举按以闻。”帝是之。及归,行李萧然,不携交阯一物。尚书黄福语人曰:“吾居此久,所接御史多矣,惟宗载知大体。”丁祖母忧,起复,改詹事府丞。

洪熙元年,擢行在吏部侍郎。少师蹇义领部事,宗载一辅以正。宣德元年,奉命清军浙江。三年,督采木湖湘。英宗初,以侍郎罗汝敬巡抚陕西,坐事戴罪办事。汝敬妄引诏书复职,而吏部不言,为御史所劾,宗载及尚书郭琎俱下狱。未几,得释,迁南京吏部尚书。居九年,乞休。章四上,乃许。九年七月,卒于家,年七十九。宗载持廉守正,不矫不随,学问文章俱负时望。公卿大夫齿德之盛,推宗载云。

(选自《明史·黄宗载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寻起御史/出按交阯时/交阯新定/州县官多用两广云南举人及岁贡生员之愿仕/远方者皆不善抚字
B.寻起御史/出按交阯/时交阯新定州县/官多用两广云南举人及岁贡生员之愿仕/远方者皆不善抚字
C.寻起御史/出按交阯/时交阯新定/州县多用两广云南举人及岁贡生员之愿仕远方者/皆不善抚字
D.寻/起御史出/按交阯时/交阯新定州县/官多用两广云南举人及岁贡生员之愿仕远方者/皆不善抚字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指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婚姻”在古代是指双方约定成为儿女亲家,男方之父为婚,女方之父为姻,如《鸿门宴》中刘邦与项伯“约为婚姻”,今多指结婚的事或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C.“行李”通常指旅人出门时所带的衣物,生活日用品等,并将其打包好能轻易携带。《烛之武退秦师》中“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中的“行李”却讲作“出使的人”。
D.“丁祖母忧”中的“丁忧”,是指在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也称“丁艰”,“丁”的意思是“遭逢、碰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宗载在迁南京吏部尚书九年后向朝廷主动请求辞去官职,先后写了四篇文章才被同意。
B.武陵多军籍,老百姓担心徭赋会连累自己,以致男女年及四十还未婚配,针对这种情况,黄宗载晓之以理,效果显著,甚至让邻邑之俗改变。
C.黄宗载被征召编修《永乐大典》有功,受到赏赐回到任上,又监督制造海运大船几十艘,事情办成了而百姓没有受到骚扰。
D.黄宗载为官清廉,奉命出使四方,从来不接受馈赠;从交阯回来时,行李肃然,尚书黄福称赞他知大体。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巨奸宿猾多谪戍铜鼓、五开间,阴持官吏短长,宗载榜数其罪。
(2)宗载持廉守正,不矫不随,学问文章俱负时望。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2-11 01:02: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徐达,字天德,濠人,世业农。达少有大志,长身高颧,刚毅武勇。

时张士诚已据常州,挟江东叛将陈保二以舟师攻镇江。达败之于龙潭,遂请益兵以围常州。士诚遣将来援。达以敌狡而锐,未易力取,乃离城设二伏以待,别遣将王均用为奇兵,而自督军战。敌退走遇伏,大败之,进围常州。明年克之。还镇池州,与常遇春设伏,败陈友谅军于九华山下,斩首万人,生擒三千人。遇春曰:“此劲旅也,不杀为后患。”达不可,乃以状闻。而遇春先以夜坑其人过半,太祖不怿,悉纵遣余众。于是始命达尽护诸将。明年,友谅寇南昌,太祖召达会师,遇于鄱阳湖。友谅军甚盛,达身先诸将力战,败其前锋,杀千五百人,获一巨舟。太祖知敌可破,而虑士诚内犯,即夜遣达还守应天,自帅诸将鏖战,竟毙友谅。

师还,太祖议征吴。右相国李善长请缓之。达曰:“张氏汰而苛大将李伯升辈徒拥子女玉帛易与耳用事者黄、蔡、叶三参军书生不知大计臣奉主上威德以大军蹙之三吴可计日定”太祖大悦,拜达大将军,帅舟师二十万人薄湖州。敌三道出战,达亦分三军应之,别遣兵扼其归路。敌战败返走,不得入城。还战,大破之,擒将吏二百人,湖州降。遂下吴江州,从太湖进围平江。架木塔与城中浮屠等。别筑台三成,瞰城中,置弓弩火筒。台上又置巨炮,所击辄糜碎。城中大震。达遣使请事,太祖敕劳之曰:“将军谋勇绝伦,故能遏乱略,削群雄。今事必禀命,此将军之忠,吾甚嘉之。然将在外,君不御。军中缓急,将军其便宜行之,吾不中制。”既而平江破,执士诚,传送应天,得胜兵二十五万人。城之将破也,达与遇春约曰:“师入,我营其左,公营其右。”又令将士曰:“掠民财者死,毁民居者死,离营二十里者死。”既入,吴人安堵如故。师还,封信国公。

洪武元年,太祖即帝位,以达为右丞相。册立皇太子,以达兼太子少傅

(节选自《明史·徐达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张氏汰而苛大将/李伯升辈徒/拥子女玉帛/易与耳/用事者/黄、蔡、叶/三参军书生不知大计/臣奉主上威德以大军/蹙之/三吴可计日定/
B.张氏汰而苛/大将李伯升辈徒拥子女/玉帛易与耳/用事者/黄、蔡、叶/三参军书生不知大计/臣奉主上威德/以大军蹙之三吴/可计日定/
C.张氏汰而苛大将/李伯升辈徒/拥子女玉帛/易与耳/用事者/黄、蔡、叶三参军/书生不知大计/臣奉主上威德以大军/蹙之/三吴可计日定/
D.张氏汰而苛/大将李伯升辈徒拥子女玉帛/易与耳/用事者/黄、蔡、叶三参军/书生不知大计/臣奉主上威德/以大军蹙之/三吴可计日定/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国,官名,春秋时晋置,战国时各国设相,称相国、相邦,秦称丞相,为百官之长。
B.浮屠,即“佛陀”,也作“浮图”,有佛、佛教、和尚、佛塔等意;本文中是指和尚。
C.洪武,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用“洪武”作为年号,实有“张显武事之威”的意思。
D.少傅,官名,与少师、少保合称三少,一般为大官加衔,无实职;亦称辅导太子的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达多谋善断,用兵如神。在攻打常州和湖州的战役中,他能根据敌情变化巧妙排兵布阵,大败敌军,最终取得战役的胜利,尽显其用兵之智慧。
B.徐达治军有道,军纪严明。他不主张坑杀俘虏,能够严格约束部队,不准军队掠民财富,毁民居所,在攻克平江之后,百姓一如往常,安居乐业。
C.徐达身先士卒,作战勇猛。陈友谅进犯南昌时,兵锋所指,气势汹汹,徐达毫不畏惧,冲在诸将之前,挫败了敌军前锋,并率领众将击杀了陈友谅。
D.徐达忠心耿耿,深得信任。朱元璋采纳了徐达尽快征讨吴地的建议,并授予他大将军之职;朱元璋对徐达信任有加,令其见机行事而不多加干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不怿,悉纵遣余众。于是始命达尽护诸将。
(2)将军谋勇绝伦,故能遏乱略,削群雄。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蒋贵,字大富,以燕山卫卒从成祖起兵。积功至昌国卫指挥同知。从大军征交阯及沙漠,迁都指挥佥事,掌彭城卫事。
宣德二年,四川松潘诸番叛,充右参将,从总兵官陈怀讨之。募乡导,绝险而进,薄其巢。一日十数战,大败之。进都指挥同知,镇守密云。七年复命为参将,佐怀镇松潘。明年进都督佥事,充副总兵,协方政镇守。又明年,诸番复叛,政等分道进讨。贵督兵四千,攻破任昌大寨。会都指挥赵得、宫聚兵以次讨平龙溪等三十七寨,斩首一千七百级,投崖坠水死者无算。捷闻,进都督同知,充总兵官,佩平蛮将军印,代政镇守。
英宗即位,以所统皆极边地,奏增军士月粮。正统元年召还,为右都督。阿台寇甘、凉,边将告急。命佩平虏将军印,帅师讨之。贼犯庄浪,都指挥江源战死,亡士卒百四十余人。侍郎徐晞劾贵,朝议以贵方选军甘州,势不相及。而庄浪乃晞所统,责晞委罪。置贵不问。
明年春,谍报敌驻贺兰山后。诏大同总兵官方政、都指挥杨洪出大同迤西,贵与都督赵安出凉州塞会剿。贵至鱼儿海子,都指挥安敬言前途无水草,引还。镇守陕西都御史陈镒言状,尚书王骥出理边务,斩敬,责贵立功。贵感奋,会朵儿只伯惧罪,连遣使入贡,敌势稍弱。贵帅轻骑败之于狼山,追抵石城。已,闻朵儿只伯依阿台于兀鲁乃地,贵将二千五百人为前锋往袭。副将李安沮之,贵拔剑厉声叱安曰:“敢阻军者死!”遂出镇夷。间道疾驰三日夜,抵其巢。阿台方牧马,贵猝入马群,令士卒以鞭击弓韣惊马,马尽佚。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会任礼亦追敌至黑泉,阿台与朵儿只伯以数骑远遁,西边悉平。 
十四年正月,贵卒,年七十。赠泾国公,谥武勇。
注:弓韣:弓袋《明史·列传第四十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阿台寇甘、凉、边将告急     寇:侵犯
B.而庄浪乃晞所统,责晞委罪 委:舍弃
C.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 乘:登上
D.斩敬,责贵立功  责:要求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燕山卫卒从成祖起兵 醉则更相枕以卧
B.贵与都督赵安出凉州塞会剿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
C.贵帅轻骑败之于儿狼山,追抵石城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诸之上
D.朝议以贵方选军甘州,势不相及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也指贬谪,放逐,如“迁谪” 指贬官远地,“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
B.文中“谥武勇”的“ 谥”是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一种褒扬的评价,也有表贬抑的评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
C.“明年进都督佥事”中,“明年“指“第二年”,而在现代汉语中,“明年”指“今年的后一年”,古今意义不同。“进”在文中指“晋升”“提拔任用”。
D.原文“宣德二年”中的“宣德”是年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有“英宗”。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充右参将,从总兵官陈怀讨之。募乡导,绝险而进,薄其巢。
(2)间道疾驰三日夜,抵其巢。阿台方牧马,贵猝入马群,令士卒以鞭击弓韣惊马,马尽佚。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黄福,字如锡,昌邑人。洪武中,由太学生历金吾前卫经历。上书论国家大计。太祖奇之,超拜工部右侍郎。建文时,深见倚任。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成祖入京师,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臣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帝置不问,复其官。未已,拜工部尚书。永乐三年,陈瑛劾福不恤工匠,改北京行部尚书。明年坐事,逮下诏狱,谪充为事官。已,复职,督安南军饷。安南既平,郡县其地,命福以尚书掌布政、按察二司事。时远方初定,军旅未息,庶务繁剧。福随事制宜,咸有条理。上疏言:“交趾赋税轻重不一,请酌定,务从轻省。”又请:“ 循泸江北岸至钦州,设卫所,置驿站,以便往来。开中积盐,使商贾输粟、以广军储。官吏俸廪,仓粟不足则给以公田。”又言:“ 广西民馈运,陆路艰险,宜令广东海运二十万石以给。”皆报可。于是编氓籍,定赋税,兴学校,置官师。数召父老宣谕德意,戒属吏毋苛扰。一切镇之以静,上下帖然。时群臣以细故谪交趾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镇守中官马骐怙宠虐民福数裁抑之骐诬福有异志帝察其妄不问。仁宗即位,召还,命兼詹事,辅太子。福在交趾凡十九年。及还,交人扶携走送,号泣不忍别。福还,交趾贼遂剧,讫不能靖。仁宗崩,督献陵工。宣德七年,帝改福官南京。明年兼掌南京兵部。英宗即位,加少保,参赞南京守备襄城伯李隆机务。福丰仪修整,不妄言笑。历事六朝,多所建白。公正廉恕,素孚于人。当官不为赫赫名,事微细无不谨。忧国忘家,老而弥笃。自奉甚约,所得俸禄,惟待宾客周匮乏而已。初,成祖手疏大臣十人,命解缙评之,惟于福曰:“秉心易直,确乎有守。”无少贬。

选自《明史·黄福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群臣以细故谪交趾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镇守/中官马骐怙宠虐民/福数裁抑之/骐诬福有异志/帝察其妄不问/
B.时群臣以细故/谪交趾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镇守中官马骐怙宠虐民/福数裁抑之/骐诬福有异志/帝察其妄/不问/
C.时群臣以细故谪交趾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镇守中官马骐怙宠虐民/福数裁抑之/骐诬福有异志/帝察其妄/不问/
D.时群臣以细/故谪交趾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镇守/中官马骐怙宠虐民/福数裁抑之/骐诬福有异志/帝察其妄不问/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洪武”是朱元璋的年号,“太祖”是朱元璋的庙号;“永乐”是朱棣的年号,”成祖”是朱棣的庙号。
B.“工部”“兵部”同属六部,“工部”掌管工程建造、水利交通等事务,“兵部”掌管武官选用、兵籍兵械及屯田等事务。
C.“少保”,少师、少傅、少保是太师、太傅、太保的副职,都是东宫官职。后来只是一个荣誉称号。
D.“交趾”即“交阯”,原指盘腿而坐,后成为古代地理区域,范围在现今越南北方,与“安南” 意思相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福颇有丰仪,为官清廉节俭。他身材修长仪表整洁,生活上十分节俭,俸禄用于接待宾客和周济贫困的人,皇帝评价他为人有原则操守。
B.黄福仕途顺达,颇受皇帝器重。他被太祖越级提拔,既得到建文帝倚重信任,也受到成祖重用;仁宗时,辅助太子;英宗时,他加赠少保,参赞机务。
C.黄福胸有谋略,治理安南有方。安南初定,事务繁杂,他编户籍,定赋税,办学校,向当地父老宣讲圣上的德治,告诫下属不要扰民,上下安然。
D.黄福多有建言,敢于抑制权贵。他提出的轻省赋税、让广东海运粮食等多项建议,均被皇上认可;对恃宠欺压百姓的宦官马骐,他多次加以压制。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陈瑛劾福不恤工匠,改北京行部尚书。明年坐事,逮下诏狱,谪充为事官。
(2) 历事六朝,多所建白。公正廉恕,素孚于人。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陆树声,字与吉,松江华亭人。家世业农。树声少力田,暇即读书。举嘉靖二十年会试第一,选庶吉士。三十一年,遭父丧,请急归。久之,起南京司业。未几,复请告去。起左谕德,掌南京翰林院。寻召还春坊,不赴。久之,起太常卿,掌南京祭酒事。严敕学规,著条教十二以励诸生。召为吏部右侍郎,引病不拜。隆庆中,再起故官,不就。神宗嗣位,即家拜礼部尚书。初,树声屡辞朝命,中外高其风节;遇要职,必首举树声,唯恐其不至。张居正当国,以得树声为重,用后进礼先谒之。树声相对穆然,意若不甚接者,居正失望去。一日,以公事诣政府。见席稍偏,熟视不就坐,居正趣为正席。其介介如此。北部要增岁币,兵部将许之,树声力争。万历改元,中官不乐树声,屡宣诣会极门受旨,且频趣之。比趋至,则曹司常事耳。树声知其意,连疏乞休。居正语其弟树德曰:“朝廷行相平泉矣。”平泉者,树生别号也。树声闻之曰:“一史官,去国二十年,岂复希揆席耶?且虚拘何益。”其冬,请愈力,乃命乘传归。辞朝陈时政十事语多切中报闻而已居正就邸舍与别问谁可代者举万士和比出国门士大夫倾城追送皆谢不见。树声端介恬雅,翛然物表,难进易退。通籍六十余年,居官未及一纪。与徐阶同里,高拱则同年生。两人相继柄国,皆辞疾不出。为居正所推,卒不附也。已,给廪隶如制,加太子少保,再遣存问。子彦章,万历十七年进士。树声诫毋就馆选。树声年九十七卒。赠太子太保。谥文定。
(选自《明史·陆树声传》,有删改)
(注)①揆席:指宰相。②通籍:步入仕途。③一纪:十二年。④同年生:科举时代指同榜考中的人。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辞朝陈时政/十事语多切中报闻/而已居正就邸舍/与别问谁可代者/举万士和/比出国门/士大夫倾城追送/皆谢不见
B.辞朝/陈时政十事语/多切中报闻/而已居正就邸舍与别/问谁可代者/举万士和/比出国门/士大夫倾城追送/皆谢不见。
C.辞朝/陈时政十事/语多切中/报闻而已/居正就邸舍与别/问谁可代者/举万士和/比出国门/士大夫倾城追送/皆谢不见。
D.辞朝陈时政/十事语多切中/报闻而已/居正就邸舍与别/问谁可代者/举万士和/比出国门/士大夫倾城追送/皆谢不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一次的科举考试,由各省举人参加。
B.祭酒:职官名,汉置六经祭酒,秩上卿;后置博士祭酒,为五经博士之首。
C.改元:君主或王朝改换年号,每一年号开始的一年称“元年”。
D.别号:指人名字以外的称号,一般是长辈起的。如陶渊明别号五柳先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陆树声有才华,不向往官场。他出身农家,有空就读书,在会试中考了第一名;他任官时几次请求回家,还多次推辞朝廷的任命。
B.陆树声受到赏识,傲视权臣。当初,朝廷遇到要职,一定首先考虑他;他看见座位不正,就对张居正视而不见,张居正只好替他摆正座位。
C.陆树声不受诱惑。陆树生被人排挤,就请求退休,张居正透露说朝廷要任命陆树声为宰相,陆树声却说,自己不求宰相之位。
D.陆树声淡泊超脱。他进入官场六十多年,做官却不满十二年;他和徐阶、高拱都可以扯上关系,但徐、高二人掌权时,他却托病不出来做官。
【小题4】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张居正当国,以得树声为重,用后进礼先谒之。
(2)屡宣诣会极门受旨,且频趣之。比趋至,则曹司常事耳。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授修撰,累官学士华性孝,母年逾百岁卒。华已年七十余,犹寝苫蔬食,士论多之。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瑾诛,屡迁考功郎中,南京太仆少卿,就迁鸿胪卿。

十四年六月,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守仁急趋吉安,因集众议曰:“贼若出长江顺流东下,则南都不可保。吾欲以计挠之,少迟旬日无患矣。”乃多遣间谍,檄府县言:“都督许泰、邰永将边兵,都督刘晖、桂勇将京兵,各四万,水陆并进。南赣王守仁、湖广秦金各率所部合十六万,直捣南昌,所至有司缺供者,以军法论。”又为蜡书遗伪相李士实、刘养正,叙其归国之诚,令从臾①早发兵东下,而纵谍泄之。宸濠果疑。与士实、养正谋,则皆劝之疾趋南京即大位,宸濠益大疑。十余日诇②深知中外兵不至,乃悟守仁绐之。七月壬辰朔,留宜春王拱嵒居守, 而劫其众六万人,袭下九江、南康,出大江,簿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精锐悉出,守备虚。我军新集气锐,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 乙卯遇于黄家渡,诸军殊死战,贼复大败,退保樵舍,联舟为方阵,尽出金宝犒士。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 有删改)

(注)①从臾:怂恿;奉承。从,通“怂”。②诇:侦察;刺探。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B.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C.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D.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通过由朝廷举办的殿试的考生的称号,文中“进士第一”指考中状元。
B.学士,原指读书的贵族子弟,后来演变成掌管文学撰述的官员名称,也可泛称有学问的人及文人学者。
C.擢,为“提拔、提升官职”之意,在古代还有“陟”“转”“晋”“迁除”等表达相同意义的词。
D.壬辰朔,是古代干支月相兼用的纪日方法。“七月壬辰朔”中的“朔”是指农历月份的初一那天。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守仁为官忠诚职守。宁王叛乱发生之后,他听从朝廷调度,率领军队和边疆守兵、京城驻军一起水陆并进,直捣叛军驻地南昌。
B.王守仁遇事足智多谋。使用离间计离间宁王和伪相之间的关系,这一计谋后来虽然被宁王识破,但起到了贻误叛军战机的作用。
C.王守仁能够总揽大局。在平定宁王的叛乱当中避实就虚,没有派兵救助安庆,而是力主抓住战机,去攻打叛军实力薄弱的南昌。
D.王守仁善于随机应变。在黄家渡决战中,叛军初战失利败退,把战船连在一起组成方阵,王守仁于是用火攻的方法一举击溃了叛军。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华性孝,母年逾百岁卒。华已年七十余,犹寝苫蔬食,士论多之。
(2)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