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吕坤,字叔简,宁陵人。万历二年进士。为襄垣知县,有异政。调大同,历郎中。迁山东参政、山西按察使、陕西右布政使。二十五年五月,书疏陈天下安危。入,不报。坤遂称疾乞休,中旨许之。于是给事中戴士衡劾坤机深志险,谓石星大误东事,孙鑛滥杀不辜,坤顾不言,无大臣节。给事中刘道亨言往年孙丕扬劾张位,位疑疏出坤手,故使士衡劾坤。位奏辨。帝以坤既罢,悉置不问。初,坤按察山西时,尝撰《闺范图说》,内侍购入禁中。郑贵妃因加十二人,且为制序,属其伯父承恩重刊之。士衡遂劾坤因承恩进书,结纳宫,包藏祸心。坤持疏力辨。未几,有妄人为《闺范图说》跋,名曰《忧危竑议》,略言:“坤撰《闺范》独取汉明德后者后由贵人进中宫坤以媚郑贵妃也坤疏陈天下忧危无事不言独不及建储意自可见。”其言绝狂诞,将以害坤。帝归罪于士衡等,其事遂寝。坤刚介峭直,留意正学。居家之日,与后进讲习。所著述,多出新意。初,在朝与吏部尚书孙丕扬善。后丕扬复为吏部,屡推坤左都御史未得命,言:“臣以八十老臣保坤,冀臣得亲见用坤之效。不效,甘失举之罪,死且无憾。”已,又荐天下三大贤,沈鲤、郭正域,其一即坤。丕扬前后推荐,疏至二十余上,帝终不纳。福王封国河南,赐庄田四万顷。坤在籍,上言:“国初分封亲籓二十有四,赐田无至万顷者。河南已封周、赵、伊、徽、郑、唐、崇、潞八王,若皆取盈四万,占两河郡县且半,幸圣明裁减。”复移书执政言之。会廷臣亦力争,得减半。卒,天启初,赠刑部尚书。

(选自《明史·吕坤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坤撰《闺范》/独取汉明德后者/后由贵人进中/宫坤以媚郑贵妃也/坤疏陈天下/忧危无事/不言独不及建/储意自可见
B.坤撰《闺范》/独取汉/明德后者/后由贵人进/中宫坤以媚郑贵妃也/坤疏陈天下忧危/无事不言/独不及建储意/自可见
C.坤撰《闺范》/独取汉明德后者/后由贵人进中宫/坤以媚郑贵妃也/坤疏陈天下忧/危无事不言/独不及/建储意自可见
D.坤撰《闺范》/独取汉明德后者/后由贵人进中宫/坤以媚郑贵妃也/坤疏陈天下忧危/无事不言/独不及建储/意自可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疏,文中指呈给皇帝的奏章。又如,“疏草”指奏章的草稿,“疏直”即呈上奏章直陈。
B.内侍,在宫中供使唤的人。唐朝全部以太监充当,因此内侍又成为宦官的专称。
C.掖,文中指掖庭,宫中的旁舍,是皇帝居住的地方。如“后外祖母邓朱出入掖庭”。
D.坐,文中指中国古代因他人犯罪而使与犯罪者有一定关系的人连带受刑的一种制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坤在万历二年就考中了进士,曾先后担任襄垣知县、山东参政、山西按察使、陕西右布政使等职务。
B.吕坤上疏皇上,皇帝不予答复,戴士衡认为吕坤心计深,野心大,没有大臣的气节。吕坤因而称病请求退休。
C.戴士衡弹劾吕坤,有人写《忧危竑议》陷害吕坤,但他们没有得逞,皇帝将罪过归于戴士衡等人。
D.吏部尚书孙丕扬屡次推举吕坤担任左都御史,这说明吕坤有才德,也说明孙丕扬是一个正直的重才之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以八十老臣保坤,冀臣得亲见用坤之效。
(2)若皆取盈四万,占两河郡县且半,幸圣明裁减。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2-12 05:01:1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陶安,字主敬,当涂人。少敏悟,博涉经史,尤长于《易》。元至正初,举江浙乡试,授明道书院山长,避乱家居。太祖取太平,安与耆儒李习率父老出迎。太祖召与语。安进曰:“海内鼎沸,豪杰并争,然其意在子女玉帛,非有拨乱、救民、安天下心。明公渡江,神武不杀,人心悦服,应天顺人。以行吊伐,天下不难平也。”太祖问曰:“吾欲取金陵,何如?”安曰:“金陵,古帝王都。取而有之,抚形胜以临四方,何向不克?”太祖曰:“善。”留参幕府,授左司员外郎。安从克集庆,进郎中。吴元年,初置翰林院,首召安为学士。时征诸儒议礼,命安为总裁官。寻与李善长、刘基、周祯、滕毅、钱用壬等删定律令。黄州初下,思得重臣镇之,无逾安者,遂命知黄州。宽租省徭,民以乐业。坐事谪知桐城,移知饶州。陈友定兵攻城,安召吏民谕以顺逆,婴城固守。援兵至,败去。诸将欲尽戮民之从寇者,安不可。太祖赐诗褒美,州民建生祠事之。洪武元年,命知制诰兼修国史。帝尝御东阁,与安及章溢等论前代兴亡本末。安言丧乱之源,由于骄侈。又论学术。安曰:“道不明,邪说害之也。帝曰:“邪说害道,犹美味之悦口,美色之眩目。邪说不去,则正道不兴,天下何从治?”安顿首曰:“陛下所言,可谓深探其本矣。”安事帝十余岁,视诸儒最旧。及官侍从,宠愈渥。御制门帖子赐之曰:“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时人荣之。御史或言安隐过。帝诘曰:“安宁有此,且若何从知?”曰:“闻之道路。”帝大怒,立黜之。洪武元年四月,江西行省参政阙,帝以命安,谕之曰:“朕渡江卿首谒军门敷陈王道及参慕府裨益良多继入翰林益闻谠论江西上游地抚绥莫如卿”安辞。帝不许。至任,政绩益著。其年九月卒于官。疾剧,草上时务十二事。帝亲为文以祭,追封姑孰郡公。

(节选自《明史·陶安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朕渡江/卿首谒军门/敷陈王道/及参幕府/裨益良多/继入翰林/益闻谠论/江西上游地/抚绥莫如卿/
B.朕渡江/卿首谒/军门敷陈王道/及参幕府/裨益良多/继入翰林/益闻谠论/江西上游地/抚绥莫如卿/
C.朕渡江/卿首谒军门/敷陈王道/及参幕府/裨益良多/继入翰林/益闻谠论江西/上游地抚绥/莫如卿/
D.朕渡江卿/首谒军门/敷陈王道/及参幕府/裨益良多/继入翰林/益闻谠论/江西上游地/抚绥莫如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含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长,宋元时为官立书院设置的官名,讲学兼领院务;明清时改由地方聘请,直到清末山长制被废除。
B.幕府,古代军队出征,使用帐幕做将军府署,称之幕府,后世也称地方军政大吏出行时的府署。
C.玉帛,指玉器和丝织品,古代常用来作祭祀物品以及国与国之间交往的礼物,后来泛指珍贵的财物。
D.生祠,旧时指为活人而建的祠庙,建生祠始于西汉,多为民间为纪念官员功德,而自发地在其生前所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安悟性极高,学识渊博。他从小就博览经史书籍,在《易经》方面特别有造诣。在元朝至正初年就考中了举人,曾经担任过书院山长。
B.陶安有政治眼光,见识超凡。他于乱世避居家中,听闻朱元璋攻占太平,就率众出迎,向其提出战略谋划,并鼓励他攻取金陵,进而夺取天下。
C.陶安遇事沉着冷静,心怀仁慈。他在陈友定攻来时,召集官吏百姓,坚守城池,打败敌军后,又释放了敌军胁从者,这些胁从者为此建生祠感念他。
D.陶安任官政绩显著,尽心尽责。他为官一向颇有政绩,任江西行省参政时成绩更加突出,就在临死前,还草拟了有关国家时务的十二件事,献给朝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宽租省徭,民以乐业。坐事谪知桐城,移知饶州。
(2)安事帝十余岁,视诸儒最旧。及官侍从,宠愈渥。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瞿式耜,字起田,常熟人。礼部侍郎景淳孙,湖广参议汝说子也。举万历四十四年进士。授吉安永丰知县,有惠政。天启元年调江陵。永丰民乞留,命再任。以忧归。
崇祯元年,擢户科给事中,疏言李国普宜留内阁,王永光宜典铨,曹于汴宜秉宪,郑三俊、毕懋良宜总版曹,李邦华宜主戎政。帝多采其言。俄陈朝政不平,为王之寀请恤,孙慎行讼冤,速杨镐、王化贞之诛,白杨涟、左光斗结毒之谤,追论故相魏广微、顾秉谦、冯铨、黄立极之罪。帝亦纳之。
十七年,福王立于南京。八月起式耜应天府丞。已,擢右佥都御史,代方震孺巡抚广西。明年夏,甫抵梧州,闻南京破。靖江王亨嘉谋僭号,召式耜。拒不往,而檄思恩参将陈邦传助防。止狼兵,勿应亨嘉调。亨嘉至梧,劫式耜,幽之桂林,遣入取其敕印。初,式耜议立桂端王子安仁王。及唐王监国,式耜以为伦序不当立,不奉表劝进。至是为亨嘉所幽,乃遣使贺王,因乞援。王喜,而亨嘉为丁魁楚所攻,势窘,乃释式耜。式耜与中军官焦琏召邦传共执亨嘉,乱遂定。唐王擢式耜兵部右侍郎,协理戎政,以晏日曙来代。式耜不入朝,退居广东。
初,永明王为贼执,琏率众攀城上,破械出之。王病不能行,琏负王以行。王 以此德琏,用破靖江王功,命为参将。及是战守三月,琏功最多,元晔、可藻亦尽力。式耜身立矢石中,与士卒同甘苦。积雨城坏,吏士无人色,式耜督城守自如,故人无叛志。援兵索饷而哗,式耜括库不足,妻邵捐簪珥佐之。既而琏兵主客不和,噪而去,城几破者数矣。会陈邦彦等攻广州,大兵引而东,桂林获全。琏亦复阳朔及平乐,陈邦传亦由浔复梧州。王闻捷,封式耜临桂伯,琏新兴伯,元晔等进秩有差。
(选自《明史·瞿式耜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永明王为贼执/琏率众攀城上/破械出之/王病不能行/琏负王以行/王以此德琏/用破靖江王功/命为参将
B.初/永明王为贼执琏/率众攀城上/破械出之/王病不能行/琏负王以行/王以此德琏/用破靖江王功/命为参将
C.初/永明王为贼执/琏率众攀城上/破械出之/王病不能行/琏负王以行/王以此德/琏用破靖江/王功命为参将
D.初/永明王为贼执琏/率众攀城上/破械出之/王病不能行/琏负王以行,/王以此德/琏用破靖江/王功命为参将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个人的“名”与“字”有意义上的联系,古时幼年取名,成年取字,字主要是为了便于自称。
B.“以忧归”文中指因为服丧而回家,中国古代,父母去世,官员要辞官回家服丧。
C.疏,封建时代臣子向君王陈述自己对某事看法的一种文体,又可以叫作“奏章”。
D.冒用帝王的称号称为“僭号”。“靖江王亨嘉谋僭号”是指靖江王亨嘉冒用皇帝称号,打算僭取皇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瞿式耜善于治政。他在担任吉安永丰知县时,实施利民政策,得到了民众的拥护,以至朝廷要调他到江陵任职,永丰县百姓都请求让他留下来。
B.瞿式耜敢于进谏,他曾叙说朝政不公正,为王之寀请求抚恤,为孙慎行诉冤,请求杀掉杨镐、王化贞,澄清杨涟、左光斗被诬勾结害人的不白之冤。
C.瞿式耜非常忠贞。靖江王亨嘉召见瞿式耜,他不但自己拒绝靖江王亨嘉的召见,而且还传文给参将陈邦传,告诉他不要听从亨嘉的调遣。
D.瞿式耜作战勇敢。在一次守卫战中,面对敌人射来的箭和打来的石头,他丝毫没有退却,而与士兵们同甘共苦,不仅守住了梧州,还收复了桂林城。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1)及唐王监国,式耜以为伦序不当立,不奉表劝进。
(2)积雨城坏,吏士无人色,式耜督城守自如,故人无叛志。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谭纶,字子理,宜黄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历职方郎中,迁台州知府。纶沉毅知兵。时东南倭患已四年,朝议练乡兵御贼。纶亦练千人,立束伍法,自裨将以下节节相制,进止齐一,未久即成精锐。倭犯栅浦,纶自将击之,三战三捷。加右参政,会忧去。以尚书杨博荐起,复将浙兵,讨贼林朝曦。朝曦者,大盗张琏余党也。琏既灭朝曦据巢不下出攻程乡知县余甫宰严兵待而遣主薄梁维栋入贼中谕散其党朝曦穷弃巢走纶及广东兵追擒之。寻改官福建,乞终制去。

四十二年春,再起纶。道擢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倭屯崎头城,都指挥欧阳深搏战中伏死,倭遂据平海卫,陷政和、寿宁,各扼海道为归计。纶环栅断路,贼不得去,移营诸林。令参将戚继光以中军薄贼垒,总兵官刘显、俞大猷将左、右军继之,大破贼,复一府二县。诏加右副都御史。纶以延、建、汀、邵间残破甚,请缓征蠲赋。又考旧制,建水砦五,扼海口,荐继光为总兵官以镇守之,广东境内悉定。纶上疏请复行服,世宗许之。

迨南寇略平,而边患方未已。隆庆元年,诏征纶还部,进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军务。纶相度边隘冲缓,道里远近,分蓟镇为十二路,路置一小将,总立三营。诸将以时训练,互为掎角,节制详明。是岁秋,蓟、昌无警。异时调陕西、河间、正定兵防秋,至是悉罢。纶初至,按行塞上,谓将佐曰:“秣马厉兵,角胜负呼吸者,宜于南;坚壁清野,坐制侵轶者,宜于北。”遂与继光图上方略,筑敌台三千,起居庸至山海,控守要害。纶召入为右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协理戎政。会台工成,益募浙兵九千余守之。边备大饬,敌不敢入犯。以功进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协理如故。其冬,予告归。神宗即位,起兵部尚书。万历初,加太子少保。给事中雒遵劾纶不称职。纶三疏乞罢,优诏留之。五年卒官。赠太子太保,谥襄敏。纶终始兵事垂三十年,与继光共事齐名,称“谭、戚”。

(节选自《明史·谭纶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琏既灭/朝曦据巢不下/出攻程乡/知县余甫宰严兵待/而遣主簿梁维栋入贼中/谕散其党/朝曦穷/弃巢走/
B.琏既灭/朝曦据巢不下/出攻程乡/知县余甫宰严兵/待而遣主簿梁维栋入贼中/谕散其党/朝曦穷/弃巢走/
C.琏既灭/朝曦据巢不下/出攻程乡/知县余甫宰严兵待/而遣主簿梁维栋/入贼中谕散/其党朝曦穷/弃巢走/
D.琏既灭/朝曦据巢/不下出攻程乡/知县余甫宰严兵待/而遣主簿梁维栋入贼中/谕散其党/朝曦穷/弃巢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巡抚,明朝指中央官员巡行地方,以“巡行天下,抚军安民”而名,实际掌握地方军政大权。
B.太子少保,初为东宫官职,负责教习太子,明朝时是加给重臣和近臣的荣誉性官衔,是“三师”之一。
C.中军,主力大部队。左军和右军相当于中军的臂膀,保护大部队的两翼,并策应大部队的行动。
D.终制,表示父母死后,子女按礼服满三年之丧。古时有武官战时不丁忧,文官遇事夺情之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谭纶运筹帷握,深谙兵法。他本是文官出身,但用兵才能非凡,在抗倭战场上纵横驰骋;总督蓟、辽、保定军务期间,考察研究地形,分路建营,修筑御敌台,控制了要害地区。
B.谭纶临危受命,功名显赫。他在守丧期间多次被朝廷起用,讨伐大盗余党,抵御倭寇进犯;他截断倭寇海上退路,亲率主力进逼倭寇营垒,大获全胜,收复了一府二县。
C.谭纶宽厚仁爱,忠孝两求。面对延平、建宁、汀州、邵武地区民生凋敝,他请求朝廷缓征、减免当地赋税;面对南寇进犯与边患侵扰,他受命奋勇御敌,也屡次上疏乞求终制。
D.谭纶因才授事,知人善任。在平定倭患时,他上奏朝廷推荐戚继光担任总兵官镇守;在抗倭斗争中,善用戚继光、刘显、俞大猷等一批后来叱咤风云的战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秣马厉兵,角胜负呼吸者,宜于南。
(2)会台工成,益募浙兵九千余守之。边备大饬,敌不敢入犯。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时乔,字宜迁,上饶人。嘉靖四十四年进士。除工部主事。榷税杭州,令商人自署所入,输之有司,无所预。隆庆元年冬,上时政要务,言:“几之当慎者三,以日勤朝讲为修德之几,亲裁章奏为出令之几,听言能断为图事之几。弊之最重者九:曰治体怠弛,曰法令数易,曰赏罚无章,曰用度太繁,曰鬻官太滥,曰庄田扰民,曰习俗侈靡,曰士气卑弱,曰议论虚浮。势之偏重者三:宦寺难制也,宗禄难继也,边备难振也。”疏入,帝褒纳,中外传诵焉。
迁南京尚宝丞。万历初,以养亲去。服除,起南京太仆丞,复迁尚宝。移疾归。时乔雅无意荣进,再起再告。阅十七年始荐起尚宝卿,四迁南京太常卿。疏请议建文帝谥,祠礼死节诸臣。就迁通政使。秩满,连章乞休,不允。
三十一年冬,召拜吏部左侍郎。时李戴已致仕,时乔至即署部事。绝请谒,谢交游,止宿公署,苞苴不及门。及大计京朝官,首辅沈一贯欲庇其所私,惮时乔方正,将令兵部尚书萧大亨主之,次辅沈鲤不可而止。时乔乃力锄政府私人。帝因责诸臣朋比,令时乔策励供职。时乔九疏引疾,竟不得请。时中外缺官多不补而群臣省亲养病给假及建言诖误被遣者充满林下率不获召时乔乃备列三百余人三疏请录用。帝卒不省。
明年大计外吏。时乔已受事,居数日,帝忽命户部尚书赵世卿代时乔,遂中辍;盖去冬所批察疏,至是误发之也。辅臣朱赓谓非体,立言于帝。帝亦觉其误,即日收还。时乔坚辞不肯任。吏科陈治则劾其怨怼无人臣礼。有旨诘责,时乔乃再受事。
当是时,帝委时乔铨柄,又不置右侍郎,一人独理部事,铨叙平允。然堂陛捍格,旷官废事,日甚一日,而中朝议论方嚣,动见掣肘。时乔官位未崇又久不置都御史益无以镇百僚由是上下相凌纪纲日紊时乔亦多委蛇议者谅其苦心不甚咎也。秉铨凡五年。最后起故尚书臣孙丕扬。未至,而时乔已卒。箧余一敝裘,同列赙襚以殓。
(选自《明史·杨时乔传》有删节)
【注】①朝讲:早晨对皇帝讲读经史典籍。②赙襚:送给丧家钱财衣物。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中外缺官多不补/而群臣省亲养病给假/及建言诖误/被遣者充满林下/率不获/召时乔乃备列三百余人/三疏请录用。
B.时中外缺官多不补/而群臣省亲养病给假/及建言诖误被遣者/充满林下/率不获召/时乔乃备列三百余人/三疏请录用。
C.时中外缺官/多不补而群臣省亲养病给假/及建言诖误被遣者/充满林下/率不获/召时乔乃备列三百余人/三疏请录用。
D.时中外缺官多不补/而群臣省亲养病给假/及建言诖误/被遣者充满林下/率不获召/时乔乃备列/三百余人三疏请录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工部,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为掌管营造工程事项的机关,长官为工部尚书。
B.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司,就是“主管、管理”的意思、
C.首辅,明洪武年间设置内阁,进入内阁的官员称为大学士,内阁大学士都可以为首辅。
D.大计,明清两代考核外官的制度叫大计,每三年举行一次。如“三岁,则大计群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时乔讲究方法,处事公正。杭州征税时,让商人自己登记收入向官府交税,不做干预;掌管吏部时,选拔、考核官员都很公平。
B.杨时乔无意仕进。他以生病为理由辞去官职,两次被起用,又两次告假;调任通政使任职期满后,又连上奏折请求退休。
C.杨时乔为官刚正。考核京官时,他的刚正曾令首辅沈一贯忌惮;后也因为过于刚直而导致朝廷官员大量流失,怨声载道。
D.杨时乔为官清廉。担任吏部左侍郎时,贿赂进不了门;去世时箱中只有一件破旧的皮衣,以至同僚赠送钱财衣物来给他办了丧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万历初,以养亲去。服除,起南京太仆丞,复迁尚宝。移疾归。
(2)绝请谒,谢交游,止宿公署,苞苴不及门。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曾樱,字仲含,峡江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历郎中。天启二年,稍迁常州知府。樱持身廉,为政恺悌公平,不畏强御。屯田御史索属吏应劾者姓名,樱不应。御史危言恐之,答曰:“僚属已尽,无可纠,止知府无状。”因自署下考,杜门待罪。抚按亟慰留,乃起视事。织造中官李实迫知府行属礼,樱不从。实移檄以“尔”“汝”侮之,樱亦报以“尔”“汝",卒不屈。无锡高攀龙,江阴缪昌期、李应升被逮,樱助昌期、应升赀,而经纪攀龙死后事,为文祭之,出其子及僮仆于狱。宜兴毛士龙坐忤魏忠贤遣戍,樱讽士龙逃去。上官捕其家人,赖樱以免。武进孙慎行忤忠贤,当戍,樱缓其行。忠贤败,事遂解。崇祯元年,以右参政分守漳南。九莲山贼犯上杭,樱募壮士击退之,夜捣其巢,歼馘殆尽。士民为樱建祠。母忧归。服阕,起故官。进按察使,分巡福宁。红夷寇兴泉樱请巡抚邹维琏用副总兵郑芝龙为军锋果奏捷及刘香寇广东总督熊文灿欲得芝龙为援维琏等以香与芝龙有旧疑不遣樱以百口保芝龙,遂讨灭香,芝龙感樱甚。十年冬,帝信东厂言,以樱行贿谋擢官,命械赴京。士民以樱贫,为醵金办装,耆老数千人随至阙下,击登闻鼓讼冤。帝命毋入狱,俟命京邸。寻以衡、永多寇,改樱湖广按察使,分守湖南,给以敕。时贼已残十余州县,而永州知府推官咸不任职。樱荐苏州同知晏日曙、归德推官万元吉才。两人方坐事罢官,以樱言并起用。其后唐王称号于福州。令掌吏部,寻进太子太保、吏部尚书、文渊阁。大清兵破福州,樱挈家避海外中左卫。越五年,其地被兵,遂自缢死。

(选自《明史·曾樱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红夷寇兴泉/樱请巡抚邹维琏用副总兵郑芝龙为军锋/果奏捷/及刘香寇广东/总督熊文灿欲得芝龙为援/维琏等以香与芝龙有旧/疑不遣/
B.红夷寇兴泉/樱请巡抚邹维琏用副总兵郑芝龙为军锋/果奏捷/及刘香寇/广东总督熊文灿欲得芝龙为援/维琏等以香与芝龙有旧/疑不遣/
C.红夷寇兴泉/樱请巡抚邹维琏用副总兵郑芝龙为军锋/果奏捷/及刘香寇广东/总督熊文灿欲得芝龙为援/维琏等以香与芝龙有旧疑/不遣/
D.红夷寇兴泉/樱请巡抚邹维琏用副总兵郑芝龙为军锋/果奏捷/及刘香寇/广东总督熊文灿欲得芝龙为援/维琏等以香与芝龙有旧疑/不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织造,明清设立的专局,掌管丝织品生产,供宫廷使用。
B.服阕,古礼规定,父母死后,须守丧三年,期满除服。
C.登闻鼓,设置在朝堂之外,让臣民击鼓诉说冤抑之情。
D.文渊阁,即文渊阁大学士,是辅助皇帝的秘书官,无实权。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樱爱护属吏,不畏强暴。御史索要名单弹劾其属吏,曾樱采取把自己列为下等的方式,主动保护下属;遭到宦官李实语言侮辱,他针锋相对,以牙还牙。
B.曾樱明辨忠奸,曲庇贤良。无锡高攀龙,江阴缪昌期、李应升,宜兴毛士龙,武进孙慎行等人受迫害,曾樱采取各种方式施以援手。
C.曾樱爱民为民,深得民心。山贼侵犯上杭,曾樱招募壮士,保境安民,百姓为他建生祠;曾樱遭诬陷被解送京城,几千名年高德厚的人到京城为他鸣冤。
D.曾樱识才爱才,敢作敢当。曾樱曾以家中百余口人的性命作担保,举荐郑芝龙;晏日曙、万元吉获罪被罢官,他依然向朝廷力荐二人,使他们官复原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御史危言恐之,答曰:“僚属已尽,无可纠,止知府无状。”
(2)寻以衡、永多寇,改樱湖广按察使,分守湖南,给以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