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马理,字伯循,三原人。同里尚书王恕家居,讲学著书。理从之游,得其指授。杨一清督学政,见理与吕柟、康海文,大奇之,曰:“康生之文章,马生、吕生之经学,皆天下士也。”登乡荐,入国学,与柟及林虑马乡,榆次寇天叙,安阳崔铣、张士隆,同县秦伟,日切劘于学,名震都下。高丽使者慕之,录其文以去。连遭艰,不预试。安南使者至,问主事黄清曰:“关中马理先生安在,何不仕也?”其为外裔所重如此。正德九年举进士。一清为吏部尚书,即擢理稽勋主事。调文选,请告归。起考功主事,偕郎中张衍瑞等谏南巡。诏跪阙门,予杖夺俸。未几复告归教授生徒从游者众嘉靖初起稽勋员外郎与郎中余宽等伏阙争大礼下诏狱再予杖夺俸屡迁考功郎中故户部郎中庄绎者,正德时首导刘瑾核天下库藏。瑾败,落职。至是奏辨求复,当路者属理,理力持不可,寝其事。五年大计外吏,大学士贾咏、吏部尚书廖幻以私憾欲去广东副使魏校、河南副使萧鸣凤、陕西副使唐龙。理力争曰:“三人督学政,名著天下,必欲去三人,请先去理。”乃止。明年大计京官,黜张总、桂萼党吏部郎中彭泽,总、萼竟取旨留之。理擢南京通政参议,请急去。居三年,起光禄卿,未几告归。阅十年,复起南京光禄卿,寻引年致仕。三十四年,陕西地震,理与妻皆死。理学行纯笃,居丧取古礼及司马光《书仪》、朱熹《家礼》折衷用之,与吕柟并为关中学者所宗。穆宗立,赠右副都御史。天启初,追谥忠宪。

(节选自《明史·马理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未几/复告/归教授生/徒从游者众/嘉靖初起/稽勋员外郎与郎中/余宽等伏阙争大礼/下诏狱再/予杖夺俸/屡迁考功郎中/
B.未几/复告归/教授生徒/从游者众/嘉靖初/起稽勋员外郎/与郎中余宽等伏阙争大礼/下诏狱/再予杖夺俸/屡迁考功郎中/
C.未几/复告/归教授生/徒从游者众/嘉靖初/起稽勋员外郎/与郎中余宽等伏阙争大礼/下诏狱再/予杖夺俸/屡迁考功郎中/
D.未几/复告归/教授生徒/从游者众/嘉靖初起/稽勋员外郎与郎中/余宽等伏阙争大礼/下诏狱/再予杖夺俸/屡迁考功郎中/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遭艰指遭遇父母之丧,也称为“丁忧”,官员遭艰,须辞官回原籍为父母守丧。
B.吏部是中国古代的官署之一,主管文职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
C.起复是指官吏有丧、守丧尚未期满而重新起用,文中的“复起”就是这个意思。
D.关中,地名,因其西有大散关,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故而得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理师从名师,文章名名声很大。他曾师从同乡尚书王恕及学政杨一清,他的文章得到杨一清的赞誉,也受到高丽使者的追捧。
B.马理因言获罪,而且接连受罚。他连同张衍瑞等人劝阻皇帝南巡,被施以杖刑,夺去俸禄;后又因与人争辩再次被处罚。
C.马理据理力争,敢为官员请命。马理赞誉魏校等三人名声卓著,甚至不惜赌上自己的官位为三人请命,最终保全了这三人。
D.马理学问纯熟,为人行为笃实。他与吕槽同为关中学者宗师;服丧期间将古礼与司马光《书仪》、朱熹《家礼》的规定折衷使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关中马理先生安在,何不仕也?”其为外裔所重如此。
(2)至是奏辨求复,当路者属理,理力持不可,寝其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2-13 01:02:0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况钟,伯律,靖安人。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迁郎中。

宣德五年,帝以郡守多不称职,会苏州等九府缺,皆雄剧地,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钟用尚书蹇义、胡濙等荐,擢知苏州,赐敕以遣之。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号难治。钟乘传至府。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越三日,召诘之曰:“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舞文久,罪当死。”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钟乃蠲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

清军御史李立勾军暴,同知张徽承立指,动以酷刑抑配平人。钟疏免百六十人,役止终本身者千二百四十人。属县逋赋四年,凡七百六十余万石。钟请量折以钞,为部议所格,然自是颇蠲减。当是时,屡诏减苏、松重赋。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凡忱所行善政,钟皆协力成之。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民间杂办及逋租。其为政,纤悉周密。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置纲运簿,防运夫侵盗。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

先是,中使织造采办及购花木禽鸟者踵至。郡佐以下,动遭笞缚。而卫所将卒,时凌虐小民。钟在,敛迹不敢肆。虽上官及他省吏过其地者,咸心惮之。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有邹亮者,献诗于钟。钟欲荐之,或为匿名书毁亮。钟曰:“是欲我速成亮名耳。”立奏之朝。召授吏、刑二部司务。迁御史。

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两贤之。

钟尝丁母忧,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明年十二月卒于官。吏民聚哭,为立祠。

钟刚正廉洁,孜孜爱民,前后守苏者莫能及。钟之后李从智、硃胜相继知苏州,咸奉敕从事,然敕书委寄不如钟矣。

《明史·卷一六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
B.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
C.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
D.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
【小题2】下列古代文化常识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又称为表字。古代汉族男子20岁冠礼女子十五岁笄礼后,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字。例如:况钟,字伯律。
B.丁忧:是指古代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制的制度,丁忧期间,丁忧的人不准为官,如无特殊原因,国家也不可以强招丁忧的人为官。也叫“丁内艰”。
C.视事:指旧时官吏到职办公。《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D.秩满:谓官吏任期届满。秩,指古代官吏的俸禄,也可以指古代官职级别。
【小题3】下列对文中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宣德五年,况钟得到尚书蹇义、胡濙等人举荐,升任苏州知府。
B.苏州、松江曾经赋税繁重,况钟和巡抚周忱精心计划,奏免赋税七十余万石。凡是周忱所推行的善政,况钟都协助大力办成。
C.况钟刚正廉洁,孜孜爱民,在他前后任苏州知府的官员,都不能像他一样。
D.况钟虽然出身于武将,却重视学校教育,礼敬文人儒士,贫寒之家的读书人多有受到他帮助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
(2)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授修撰,累官学士华性孝,母岑年逾百岁卒。华已年七十余,犹寝苫蔬食,士论多之。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屡迁考功郎中,擢南京太仆少卿,就迁鸿胪卿。十四年六月,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守仁急趋吉安,因集众议曰:“贼若出长江顺流东下,则南都不可保。吾欲以计挠之,少迟旬日无患矣。”乃多遣间谍,檄府县言:“都督许泰、郤永将边兵,都督刘晖、桂勇将京兵,各四万,水陆并进。南赣王守仁、湖广秦金各率所部合十六万,直捣南昌,所至有司缺供者,以军法论。”又为蜡书遗伪相李士实、刘养正,叙其归国之诚,令从臾早发兵东下,而纵谍泄之。宸濠果疑。与士实、养正谋,则皆劝之疾趋南京即大位,宸濠益大疑。十余日调知中外兵不至,乃悟守仁绐之。七月壬辰朔,留宜春王居守,而劫其众六万人,袭下九江、南康,出大江,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精锐悉出,守备虚。我军新集气锐,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乙卯遇于黄家渡,诸军殊死战,贼大败,退保樵舍,联舟为方阵,尽出金宝犒士。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B.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C.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D.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通过由朝廷举办的殿试的考生的称号,文中“进士第一”指考中状元。
B.学士,原指读书的贵族子弟,后来演变成掌管文学撰述的官员名称,也可泛称有学问的人及文人学者。
C.湖广,明朝湖广承宣布政使司的简称,辖湖北、湖南和河南小部分;清朝设湖广总督,辖湖南、湖北。
D.壬辰朔,是古代干支月相兼用的纪日方法,干支置前,月相列后。“七月壬辰朔”是七月的最后一天。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守仁为官忠诚职守。宁王叛乱发生之后,他听从朝廷调度,率领军队和边疆守兵、京城驻军一起水陆并进,直捣叛军驻地南昌。
B.王守仁遇事足智多谋。使用离间计离间宁王和伪相之间的关系,这一计谋后来虽然被宁王识破,但起到了贻误叛军战机的作用。
C.王守仁能够总揽大局。在平定宁王的叛乱当中避实就虚,没有派兵救助安庆,而是抓住战机,攻破了叛军实力薄弱的南昌。
D.王守仁善于随机应变。在黄家渡决战中,叛军初战失利败退,把战船连在一起组成方阵,王守仁于是用火攻的方法一举击溃了叛军。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华性孝,母岑年逾百岁卒。华已年七十余,犹寝苫蔬食,士论多之。
(2)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罗侨,字维升,吉水人。举弘治十二年进士,新会知县,有惠爱。正德初,入为大理右评事。五年四月,京师旱霾,上疏曰:“臣闻人道理则阴阳和,政事失则灾沴作。顷因京师久旱,陛下特沛德音,释逋戍之囚,弛株连之禁,而斋祷经旬,雨泽尚滞。臣窃以为天心仁爱未已也。陛下视朝,或至日昃,狎侮群小,号呶达旦,其何以承天心基大业乎!科道知之而不敢言,内阁言之而不敢尽,此壅蔽之大患也。古者进退大臣,必有体貌,黥劓之罪不上大夫。迩来公卿去不以礼,非所以待耆旧、敬大臣也。传曰:‘赏僭则及淫人,刑滥则及善人。不幸而过,宁僭无滥。’今之刑罚,滥孰甚焉。愿陛下慎逸游,屏玩好,放弃小人。召还旧德,与在廷臣工,宵旰图治,并敕法司慎守成律。即有律轻情重者,亦必奏请裁决,毋擅有轻重。庶可上弭天变,下收人心。”侨疏上自揣必死舆榇待命刘瑾大怒矫中旨诘责数百言令廷臣议罪大学士李东阳力救得改原籍教职其秋,瑾败,侨寻召复官,引病去。宸濠反,王守仁起兵吉安,侨首赴义。世宗即位,即家台州知府。建忠节祠,祀方孝孺。延布衣张尺,询民间疾苦。岁时循行阡陌,课农桑,讲明冠婚丧祭礼,境内大治。嘉靖二年举行卓异。都御史姚镆上书讼侨曰:“逆瑾乱政,廷臣结舌,全躯自保。而给事中刘掞、评事罗侨殉国忘身,发摘时弊,幸存余息。遭遇圣朝,谓宜显加奖擢,用厉具臣。乃侨知台州,掞知长沙,使怀忠竭节之士淹于常调,臣窃为朝廷惜之。”帝纳其言,侨广东左参政,侨辞。部牒敦趣,不得已之官。逾年,遂谢病归。侨敦行谊,动则古人。罗洪先居丧,不废讲学,侨以为非礼,遗书责之。其峭直如此。

(节选自《明史·罗侨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侨疏上/自揣必死舆榇/待命/刘瑾大怒/矫中旨诘责数百言/令廷臣议罪/大学士李东阳力救得/改原籍教职/
B.侨疏上/自揣必死/舆榇待命/刘瑾大怒/矫中旨诘责数百言/令廷臣议罪/大学土李东阳力救/得改原籍教职/
C.侨疏上/自揣必死/舆榇待命/刘瑾大怒/矫中旨/诘责数百言/令廷臣议罪/大学士李东阳力救/得改原籍教职/
D.侨疏上/自揣必死舆榇/待命/刘瑾大怒/矫中旨/诘责数百言/令廷臣议罪/大学士李东阳力救得/改原籍教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理,即大理寺,官署名,明清时期与刑部、都察院并称为“三法司”。长官名为大理寺卿,位九卿之列。
B.内阁,明代设置大学士作为顾问,参与机务,称作内阁。内阁权力大者成为实际上的宰相,号称辅臣。
C.黥,在脸上刺字涂墨的刑罚;劓,割掉鼻子的刑罚。劓,从刀从自,“自”是鼻的古字,象征用刀割鼻。
D.除、授,都表示任命官职;擢,表示升官,古代表示官员升职的还有加、升、超、提、陟、迁、徙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罗侨忠心为国,敢于进谏。京师久旱无雨,罗侨上书直陈时弊,劝谏皇帝弃玩乐,远小人,勤政务,敕令守成律,这样就能消弭上天的灾变,收拢民心。
B.罗侨看淡官位,不计得失。刘瑾败落,罗侨不久被召回任职,随后就以病离职;宸濠反叛,他首先赴义平叛;不得已担任广东左参政,后托病辞官归乡。
C.罗侨关心农事,教化百姓。任台州知府时,邀请百姓询问民间疾苦;每年按时巡行田间,督促完成农桑种植,讲明婚丧嫁娶祭祀等礼节,境内治理安顺。
D.罗侨为人忠义,性格刚直。他建忠节祠,祀奉方孝孺;罗侨敦行道义,罗洪先在守孝期间仍然坚持讲学,罗侨认为他这样做不合乎礼法,就写信责备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释逋戍之囚,弛株连之禁,而斋祷经旬,雨泽尚滯。
(2)迩来公卿去不以礼,非所以待耆旧、敬大臣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魏源字文渊,建昌县人。永乐四年进士,除监察御史。辨松江知府黄子威诬,奏减浙东濒海渔课。巡按陕西,西安大疫,疗活甚众。奏言诸府仓粟积一千九十余万石足支十年今民疫妨农请输钞代两税之半从之两遭丧俱起复。
宣德五年,河南旱荒,民多转徙。帝以源廉正有为,命为左布政使,俾驰驿之任。时侍郎许廓往抚辑,廷议又起丁忧布政使李昌祺原官。源与廓、昌祺发仓廪,免逋赋杂役,流民渐归。雨亦旋降,岁大丰。居三年,召还,授刑部左侍郎。明年,永丰民夏九旭等据大盘山为乱。帝以源江西人,命抚之,都督任礼帅兵随其后。未至,官军擒九旭,因命二人采木四川,兼饬边务。
英宗即位,进尚书。正统二年命整饬大同、宣府诸边,许便宜行事。源遣都督佥事李谦守独石。按行天城、朔州诸险要,令将吏分守。设威远卫,增修开平、龙门城,从独石抵宣府,增置墩堠注 。免屯军租一年,储火器为边备,诸依权贵避役者悉括归伍。寻以宣府、大同军务久弛,请召还巡抚佥都御史卢睿,而荐兵部侍郎于谦为镇守参赞。于是言官以临边擅易置大臣为源罪,合疏劾之。帝以源有劳,置不问。事竣还朝,与都御史陈智相詈注 于直庐,智以闻,诏两责之。
岁旱,录上疑狱,且请推行于天下,报可。旋坐决狱不当,与侍郎何文渊俱下狱。得宥,复以上辽王贵烚罪状,不言其内乱事,与三司官皆系诏狱。累月,释还职。源在刑部久,议狱多平恕。陕西佥事计资言,武臣杂犯等罪,予半俸,谪极边。源以所言深刻,奏寝之。六年,以足疾命朝朔望。八年致仕,卒。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八》)
(注)墩堠:古代瞭望敌情的土堡 詈:责骂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奏言诸府/仓粟积一千九十余万石/足支十年/今民疫妨农/请输钞代/两税之半/从之/两遭丧/俱起复
B.奏言/诸府仓粟积一千九十余万石/足支十年/今民疫/妨农/请输钞代两税之半/从之/两遭丧/俱起复
C.奏言诸府/仓粟积一千九十余万石/足支十年/今民疫/妨农/请输钞代两税之半/从之/两遭丧/俱起复
D.奏言/诸府仓粟积一千九十余万石/足支十年/今民疫妨农/请输钞代/两税之半从之/两遭丧/俱起复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永乐,是明成祖朱棣的年号。明清两代皇帝一般只有一个年号,故可以年号称之。
B.抚辑,亦作"抚缉",为安抚辑和之意。文中指官员到地方安抚灾民的行为。
C.刑部,是"六部"之一,掌管刑法、狱讼等事务,最高长官是刑部尚书。
D.朔望,农历每月的第一天和最后一天。在文中,皇帝照顾魏源有足疾,此两日朝见即可。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源心存正义,勤政爱民。辨明松江知府黄子威被诬陷的事,上奏减免浙东沿海一带渔民的赋税。
B.魏源颇有作为,深得信任。他成功整治大同、宣府等边务,皇帝准许他根据情况自行决断处理事情。
C.魏源治政有力,却遭弹劾。治边时,请求换掉不称职的官员,却被谏官以临边擅自更换设置大臣为罪名弹劾。
D.魏源勤于政务,他审核上奏疑难案件,并且请求推行到全国,得到了朝廷许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未至,官军擒九旭,因命二人采木四川,兼饬边务。
(2)源以所言深刻,奏寝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宗昌,字长倩,号鹤龄。天启壬戌(1622)进士,授雄县知县。雄多中涓戚党,横于乡里。宗昌下车,悉置诸理。调清苑令,值魏阉势盛,生祠遍三辅,讫终任,清苑独无祠。
崇祯改元,为御史,初奏事有劾逆阉余孽暨温体仁诬朝臣结党疏。后,周延儒朋比冯铨谋入政府宗昌发之复有贪秽无行疏时上方向延儒怒不测会以大庆免中外咋舌延儒既入相出宗昌按楚。
壬午、甲申间,邑再困于兵,宗昌身先登陴,出家资充饷,为戚友倡。子基中流矢死,妇周氏及三妾殉之,置弗顾,城卒以全。
(同治《即墨县志》卷九)
黄宗昌,字长倩,即墨人,天启二年进士。祟祯初,为御史,请斥矫旨伪官,言:“先帝宾天在八月二十三日。三殿叙功止先一日,正当帝疾大渐之时,岂能安闲出诏?凡加衔进秩,皆魏氏官也。”得旨:“汰叙功冒滥者。”宗昌争曰:“臣所纠乃矫旨,非冒滥也。冒滥犹可容,矫旨不可贷。”遂列上黄克缵、范济世、霍维华、邵辅忠、吕纯如等六十一人,乞罢免。帝以列名多,不听。寻劾周延儒贪秽数事。帝怒,停俸半年。既而劾体仁,不纳。
二年冬,巡按湖广。岷王禋洪为校尉侍圣及善化王长子企鋀等所弑,参政龚承荐等不以实闻,狱不决者久之。宗昌至,群奸始伏辜。帝责问前诸臣失出罪,宗昌纠承荐等。时体仁、延儒皆以入阁,而永光意忌,以为不先劾承荐也。镌宗昌四级,宗昌遂归。
十五年,即墨被兵,宗昌率乡人拒守,城全。仲子基中流矢死,其妻周氏及三亲郭氏、二刘氏殉之,谓之“一门五烈”。
(《明史》列传第一百四十六)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周延儒朋比冯铨谋入政府/宗昌发之复有贪秽/无行疏/时上方向/延儒怒不测/会以大庆免/中外咋舌/延儒既入相/出宗昌按楚
B.周延儒朋比冯铨谋入政府/宗昌发之/复有贪秽无行疏/时上方向/延儒怒不测/会以大庆免/中外咋舌/延儒既入相/出宗昌按楚
C.周延儒朋比冯铨谋入政府/宗昌发之/复有贪秽无行疏/时上方向延儒/怒不测/会以大庆免/中外咋舌/延儒既入相/出宗昌按楚
D.周延儒朋比冯铨谋入政府/宗昌发之复有贪秽/无行疏/时上方向延儒/怒不测/会以大庆免/中外咋舌/延儒既入相/出宗昌按楚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涓是指在内主知洁清洒扫之事的亲近之臣,后世一般用作宦官之代称。
B.生祠是指为活着的人祠庙,而加以奉祀,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
C.改元指中国封建时期皇帝在位期间改换年号,而新皇帝即位时颁布年号则成为建元。
D.宾天为委婉语,为帝王之死,其典故出于黄帝,相传黄帝最后乘龙返回天界离开人间,称“龙驭宾天”,亦可泛指尊者之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宗昌在崇祯初连上奏疏,劾贪官污吏,如其弹劾礼部侍郎周延儒等贪赃枉法,但冲撞了皇家的大庆,最后周延儒等人仅被罚俸半年了事。
B.黄宗昌巡按湖广期间,秉公办事,并在皇帝面前检举办案失职的龚承荐,得罪了周延儒、王永光等权臣,他被官降四级,于是弃官回家。
C.黄宗昌面对外敌,身先士卒,率领乡人抵御清兵,最终守住城池。他的儿子黄基以及黄基的妻子和三个妾都中流矢身亡了,百姓称之为“一门五烈”。
D.《即墨县志》和《明史》虽然记载的关于黄宗昌的事迹略有不同,但都表现了他忠君爱民、刚正不阿、嫉恶如仇的品格。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调清苑令,值魏阉势盛,生祠遍三辅,讫终任,清苑独无祠。
(2)臣所纠乃矫旨,非冒滥也。冒滥犹可容,矫旨不可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