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戚继光,字元敬。父景通,历官都指挥,署大宁都司,入为神机坐营,有操行。继光幼倜傥,负奇气。家贫,好读书,通经史大义。嘉靖中嗣职,用荐擢署都指挥佥事,备倭山东。改佥浙江都司,充参将。三十六年,倭犯乐清、瑞安、临海,继光援不及,以道阻不罪。寻会俞大猷兵,围汪直余党于岑港。久不克,坐免官,戴罪办贼。已而倭遁,他倭复焚掠台州。给事中罗嘉宾等劾继光无功,且通番。方按问,旋以平汪直功复官。继光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悍,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又以南方多薮泽,不利驰逐,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戚家军”名闻天下。
四十年,倭大掠桃渚、圻头。继光急趋宁海,扼桃渚,败之龙山,追至雁门岭。贼遁去,乘虚袭台州。继光手歼其魁,蹙余贼瓜陵江尽死。而圻头倭复趋台州,继光邀击之仙居,道无脱者,先后九战皆捷,俘馘一千有奇,焚溺死者无算。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   
隆庆二年五月,命以都督同知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练兵事。继光巡行塞上,议建敌台。略言:“蓟镇边垣,延袤二千里,一瑕则百坚皆瑕。比来岁修岁圮,徒费无益。请跨墙为台,睥睨四迭。台高五丈,虚中为三层,台宿百人,铠仗糗粮具备。令戍空画地受工先建千二百座然边卒木强律以军法将不堪请募浙人为一军用倡勇敢 浙兵三千至,陈郊外,天大雨,自朝至日昃,植立不动。边军大骇,自是始知军令。五年秋,台功成。精坚雄壮,二千里声势联接。久之,土蛮犯辽东,继光急赴,偕辽东军拒退之。继光已加太子太保,录功加少保。自顺义受封①,朝廷以八事课边臣,三岁则遣大臣阅视,而殿最之。继光用是频荫赉。
张居正殁半岁,给事中张鼎思言继光不宜于北,当国者遽改之广东。继光悒悒不得志,强一赴,逾年即谢病。给事中张希皋等复劾之,竟罢归。居三年,御史傅光宅疏荐,反夺俸。继光亦遂卒。     (节选自《明史·戚继光传》,有删节)
【注】①顺义受封:指在此之前,俺答汗受封为顺义王事。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令戍卒画地/受工先建千二百座/然边卒木强/律以军法将不堪请募浙人为一军/用倡勇敢/
B.令戍卒画地受工/先建千二百座/然边卒木强律/以军法将不堪/请募浙人为一军/用倡勇敢/
C.令戍卒画地受工/先建千二百座/然边卒木强/律以军法将不堪/请募浙人为一军/用倡勇敢/
D.令戍卒画地/受工先建千二百座然边卒木/强律以军法将不堪/请募浙人为一军/用倡勇敢/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都督同知,明代军事职官名称,从一品,协助左右都督管理本府所辖都司、卫所。
B.古人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都有自己的名称,如鸡鸣、黄昏。“日昃”指太阳偏西,约下午一点到三点。
C.太子太保是东宫官职之一,负责教习太子。明清时常有衔无职,一般作为一种荣誉性的官衔加给重臣近臣。
D.古代用“殿最”表明考核政绩或军功的高低或先后次序,上等称为“殿”,下等称为“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戚继光少有大志。他身为将门之后,从小洒脱不拘,有非凡的志气。虽然家庭贫寒,但非常喜欢读书,通晓经史大义。
B.戚继光治军有方。初入浙,他发现所辖卫所军队战斗力不强,于是从中挑选精悍的士兵,进行特殊训练,研制并更新武器,练成了名闻天下的“戚家军”。
C.戚继光战功显赫。在东南抗倭战争中先后九次击溃敌军,俘获、斩杀了敌军一千多人,烧死淹死的不计其数。这和他号令严明,赏罚公平有很大的关系。
D.戚继光创建了空心敌台。他认为蓟镇的周边城墙,绵延二千里,如一处有缺陷,那么整个坚固的长城就会成为废物,于是建议修建既可节省费用又可观察四方的空心敌台。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嘉靖中嗣职,用荐擢署都指挥佥事,备倭山东。
(2)给事中罗嘉宾等劾继光无功,且通番。方按问,旋以平汪直功复官。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2-17 09:01: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人。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师事同邑魏校。

嘉靖十九年举乡试,八上春官①不第。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常数百人,称为震川先生。

四十四年始成进士,授长兴知县。用古教化为治。每听讼、引妇女儿童案前,刺刺②作吴语,断讫遣去,不具狱。大吏令不便,辄寝阁不行。有所击断③,直行己意。大吏多恶之。调顺德通判,专辖马政。隆庆四年,大学士高拱、赵贞吉雅知有光,引为南京大仆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修《世宗实录》,卒官。

有光为古文,原本经术,好《太史公书》。得其神理。时王世贞主盟文坛,有光力相抵排,目为妄庸巨子。世贞大憾,其后亦心折有光,为之赞曰:“千载有公,继韩、欧阳;余岂异趋,久而自伤。”其推重如此。

有光制举④义湛深经术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

(节选自《明史·归有光传》)

(注)①春官:六部之一的礼部,礼部在春天主持进士考试。②刺刺:多言的样子。③击断:争执。④制举义:特指经学研究。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光制举义/湛深经术/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
B.有光制举义湛深/经术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
C.有光制举义/湛深经术/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
D.有光制举义湛深/经术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弱冠”指男子20岁。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后世泛指男女二十左右的年纪。
B.“三史”指的是《史记》《汉书》《后汉书》,“五经”指的是《诗经》《书经》《礼记》《易经》《春秋》。
C.“乡试”是指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
D.“大学士”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也有协办大学士,明清时流行的“中堂”一称,一般是指大学士或首辅大学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归有光九岁就能写文章,不到二十岁便通晓了“五经”“三史”等书,嘉靖十九年考取举人后又考了八次都没有中进士,便迁居嘉定安亭江边,边读书边讲学。
B.归有光任长兴知县时,一意按自己的见解处事,大官们大多不喜欢他,后来把他调作顺德通判,专管马政,实际上是贬谪。
C.王世贞为文坛盟主,尽管归有光曾公开攻击他,把他看作徒有虚名的人。可世贞还是推崇归有光,称赞他:“千年才出了你这样的人才,来继承韩愈、欧阳修的古文传统……”
D.归有光在经学研究上有很深的造诣,卓然成为经学大师,世人将“归、胡”并称。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大学士高拱、赵贞吉雅知有光,引为南京大仆丞。
(2)世贞大憾,其后亦心折有光。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定之,字主静,永新人。幼有异禀。父授之书,日诵数千言。不令作文,一日偶见所为《祀灶文》,大异之。举正统元年会试第一,殿试及第,授编修。

京城大水,应诏陈十事,言:“号令宜出大公 ,裁以至正,不可苟且数易。公卿侍从,当数召见,察其才能心术而进退之。降人散处京畿者,宜渐移之南方。郡县职以京朝官补,使迭相出入,内外无畸重。荐举之法不当拘五品以上可仿唐制朝臣迁秩举一人自代吏部籍其名而简用之武臣子孙教以韬略守令牧养为先务,毋徒取干办。群臣遭丧,乞永罢起复以教孝。僧尼蠹国当严绝。富民输粟授官者,有犯宜追夺。”疏入留中。十三年,弟寅之与乡人相讦,辞连定之,下狱,得白。秩满,进侍讲。

景帝即位,复上言十事。书奏,帝优诏答之。三年迁洗马。也先使者乞遣报使,帝坚不许。定之疏引故事以请,帝下廷议,竟不果遣。宪宗立,进太常少卿,兼侍读学士,直经筵。

江西、湖广灾,有司方征民赋。定之言国储充积,仓庾至不能容。而此张口待哺之氓,乃责其租课,非圣主恤下意。帝感其言,即命停征。四年进礼部左侍郎。万贵妃专宠,皇后希得见,储嗣未兆。郕王女及笄未下嫁。定之因久旱,并论及之。且请经筵兼讲太祖御制诸书,斥异端邪教,勿令害政耗财。帝留其疏不下。五年卒官。赠礼部尚书,谥文安。

定之谦恭质直,以文学名一时。尝有中旨命制元宵诗,内使却立以俟。据案伸纸,立成七言绝句百首。又尝一日草九制,笔不停书。有质宋人名字者,就列其世次,若谱系然,人服其敏博。

(节选自《明史•刘定之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荐举之法不当/拘五品以上/可仿唐制/朝臣迁秩/举一人自代/吏部籍其名而简用之/武臣子孙/教以韬略/
B.荐举之法/不当拘五品以上/可仿唐制/朝臣迁秩/举一人自代/吏部籍其名而简用之/武臣子孙/教以韬略/
C.荐举之法/不当拘五品以上/可仿唐制/朝臣迁秩举/一人自代/吏部籍其名而简用之/武臣子孙/教以韬略/
D.荐举之法/不当拘五品以上/可仿唐制/朝臣迁秩/举一人自代/吏部籍其名而简/用之武臣子孙/教以韬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B.秩满:指古代官员任职期满。唐代诗人孟浩然有“秩满休闲日,春馀景气和。”(《同张明府碧溪赠答》)的诗句。
C.经筵,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别设置的御前讲席。置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
D.及笄,古代女子满15岁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表示已成年,可以婚嫁。举行及笄礼时要为女子正式起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定之天赋极高,科考顺遂。幼年读书,每天诵读数千言,做文章让父亲感到惊异;他参加会试获第一名,殿试及第,被授予编修。
B.刘定之忧心国事,敢于谏言。京城水灾他应诏陈事,从号令颁布、公卿侍从升降、归降之人的处置、朝臣晋升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
C.刘定之体恤灾民,为民请命。江西、湖广受灾,有关官员还在征收老百姓的赋税,刘定之向皇帝提出减轻赋税的建议,被皇帝采纳。
D.刘定之聪敏博学,文采斐然。他曾经一天起草九份诏书,笔不停地写;有人问他宋人的名字,他就列出被问之人的世次,像谱系一样。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卿侍从,当数召见,察其才能心术而进退之。
(2)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举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超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察时事所宜兴革,即俱疏言之。初,三杨在政府,雅重谦。谦所奏,朝上夕报可,皆三杨主持。而谦每议事京师,空橐以入,诸权贵人不能无望。前后在任十九年,丁内外艰,皆令归治丧,旋起复。也先大入寇,王振挟帝亲征。谦与尚书邝埜极谏,不听。及驾陷土木,京师大震。大臣忧国无主,太子方幼,寇且至,请皇太后立郕王。王惊谢至再,谦扬言曰:“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王乃受命。上皇既归,瓦剌复请朝贡。先是,贡使不过百人,正统十三年至三千余,赏赉不餍,遂入寇。及是又遣使三千来朝,谦请列兵居庸关备不虞。京师盛陈兵,宴之。因言和议难恃,条上安边三策。降人安置近畿者甚众,也先入寇,多为内应,谦谋散遣之。因西南用兵,每有征行,辄选其精骑,厚资以往,已更遣其妻子,内患以息。谦以上皇虽还,国耻未雪,会也先与脱脱不花构,请乘间大发兵,身往讨之,以复前仇,除边患。帝不许。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帝赐第西华门,辞曰“国家多难,臣子何敢自安。”固辞,不允。性故刚,遏事有不如意,辄拊膺叹曰:“此腔热血,意洒何地!”视诸选耎大臣、勋旧贵戚意颇轻之,愤者益众。景泰八年正月壬午,亨与吉祥、有贞等既迎上皇复位,宣谕朝臣毕,即执谦与大学士王文下狱。坐以谋逆,处极刑。及籍没,家无余资,独正室鐍钥甚固,启视,则上赐蟒衣、剑器也。

(节选自《明史•于谦传》)

注释:①选耎:怯懦不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宣德初/授御史/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
B.宣德初/授御史/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
C.宣德初/授御史/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
D.宣德初/授御史/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指科举中通过殿试的人,依成绩分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B.内外艰,古代一般称遭母丧为内艰,遭父丧为外艰,文中指同时遭父母去世。
C.正统,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改年号。
D.壬午,是用天干地支组合记录日序,天干地支还可以用来纪年、纪月、纪时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谦为官正直,不事逢迎谄媚。他每次进京议事,都空着口袋去,那些权贵们不能不心生怨恨;又蔑视有功勋的旧臣和皇亲,招致了怨愤。
B.于谦深谋远虑,积极绸缪国事。瓦剌派三千使者来朝,他鉴于以往教训向朝廷请求列兵关塞防备不测;看出难凭和议长久安定,呈上三条安边政策。
C.于谦生性刚烈,勇于为国献身。遇到不如意,就摸着胸口叹息无法为国家奉献牺牲;积极请求亲自带兵讨伐敌人。
D.于谦俭朴清廉,不贪荣华富贵。皇帝赐他豪宅,他坚决推辞,没有接受;死后被抄家,没有多余的财产,视为珍宝的只有皇帝赐的蟒衣、剑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惊谢至再,谦扬言曰:“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
(2)降人安置近畿者甚众,也先入寇,多为内应,谦谋散遣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沐春,景春,材武有父风。年十七,父英征西番,春从之。又从征云南,从平江西寇,皆先登。积功授后军都督府佥事。群臣请试职,帝曰:“儿,我家人,勿试也。”遂予实授。尝命录烈山囚,又命鞫叛党于蔚州,所开释各数百人。英卒,命嗣爵,镇云南。洪武二十六年,维摩十一寨乱,遣瞿能讨平之。明年,平越巂蛮,立澜沧卫。其冬,阿资复叛,与何福讨之。春曰:“此贼积年逋诛者,以与诸土酋姻娅,辗转亡匿。今悉发诸酋从军,縻系之,而多设营堡,制其出入,授首必矣。”遂趋越州,分道逼其城,伏精兵道左,以羸卒诱贼,纵击大败之。阿资亡谷中,春阴结旁近土官,诇知所在,树垒断其粮道。贼困甚。已,出不意捣其巢,遂擒阿资,并诛其党二百四十人。越州遂平。广南酋侬贞佑纠党蛮拒官军,破擒之,俘斩千计。宁远酋刀拜烂依交趾不顺命,遣何福讨降之。
三十年,麓川宣慰使思伦发为其属刀干孟所逐。来奔。春挟与俱朝,受上方略,遂拜春为征虏前将军,帅何福、徐凯讨之。先以兵送思伦发于金齿,檄干孟来迎。不应。乃选卒五千令福与瞿能将逾高良公山直捣南甸大破之斩其酋刀名孟回军击景罕寨贼乘高坚守官军粮且尽福告急。春帅五百骑救之。夜渡怒江,旦抵寨,下令骑骋,扬尘蔽天,贼大惊溃。乘胜击崆峒寨,亦溃。前后降者七万人。将士欲屠之,春不可。干孟乞降,帝不许,命春总滇、黔、蜀兵攻之。未发而春卒,年三十六。谥惠襄。春在镇七年,大修屯政,开田三十余万亩,凿铁池河,灌宜良涸田数万亩,民复业者五千余户,为立祀之。
(节选自《明史·沐春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乃选卒五千/令福与瞿能将/逾高良公山直捣南甸/大破之/斩其酋/刀名孟回军/击景罕寨/贼乘高坚守/官军粮且尽/福告急/
B.乃选卒五千/令福与瞿能将/逾高良公山/直捣南甸/大破之/斩其酋刀名孟/回军击景罕寨/贼乘高坚守/官军粮且尽/福告急/
C.乃选卒五千/令福与瞿/能将逾高良公山/直捣南甸大破之/斩其酋刀名孟/回军击景/罕寨贼乘高/坚守官军/粮且尽/福告急/
D.乃选卒五千/令福与瞿能将/逾高良公山/直捣南甸/大破之斩其酋/刀名孟回军/击景/罕寨贼乘高坚守/官军粮且尽/福告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代男女成年时,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
B.姻娅,亲家和连襟,两婿互称曰姻,婿父称娅。后泛指有婚姻关系的亲戚。
C.交趾,中国古地名,在越南北部一带。《滕王阁序》里王勃的父亲曾任交趾县令。
D.祠,多为封建制度下供奉鬼神、祖先、先贤或有功德的人的祠堂庙宇。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沐春勇当先锋,因功受任。他跟从沐英征讨西番、云南,平定江西贼寇,总是冲锋在前。他因一次又一次立下战功,而被授任为后军都督府佥事。
B.沐春很有谋略,克敌制胜。阿资叛乱,沐春分析敌情,提出具体降敌措施:分路逼近,精兵埋伏,用羸弱士卒引诱贼兵,然后挥军攻击,大败贼兵。
C.沐春面对降敌,宽大为怀。他在几次战斗中,致使敌兵溃败逃跑,先后投降的有七万人。面对众多投降的敌人,将士们要杀掉他们,他却不同意。
D.沐春大兴农田,赢得民心。他在家乡开辟田地三十多万亩,挖河灌溉干涸农田几万亩,使五千多户农户恢复生产。他死后,这些农户祭祀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
(2)阿资亡谷中,春阴结旁近土官,诇知所在,树垒断其粮道。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小题。

欧信,嗣世职金吾右卫指挥使。景泰三年以广东破贼功,擢都指挥同知。已,命守备白羊口,迁大宁都指挥使。天顺初,以都督佥事充参将,守备广东雷、廉诸府。巡抚叶盛荐其廉勇,进都督同知,代副总兵翁信。两广瑶僮陷开建,杀官吏,帝趣进兵。信破贼化州之马里村,再破之石城,击斩海南卫反者邵瑄。

时所在盗群起,将吏不能定。广西参将范信守浔、梧,瑶尽在境内,阴纳瑶赂,纵使越境流劫,约毋犯己。于是雷、廉、高、肇悉被寇。帝命广西总兵官陈泾及欧信合剿。时有斩获,而贼势不衰,朝廷犹倚范信。会泾以罪征,乃擢范信都督佥事充副总兵,镇广东,而命欧信佩征蛮将军印,代泾镇广西。

成化元年,贼掠英德诸县,欧信讨斩五百余人,夺还人口。韩雍督师令信等分五哨攻破大藤峡已而余贼复入浔州信被劾获宥召还理前府事

七年春,充总兵官,镇守辽东,累败福余三卫。言者谓信已老,请召还。巡抚彭谊奏:“官军耆老五千余人,皆言信忠谨有谋勇,累立战功,威镇边陲。年六旬,骑射胜壮士,不宜召回。”乃留镇如故。久之,陈钺代谊。钺贪功,信不能违,十四年为巡按王崇之所劾。其冬,乃召归。寻遣中官汪直等往按,直右钺,归罪信等。下狱,镌官闲住,饮恨而卒。

范信既徙广东,贼势愈盛,劫掠不止,乃语人曰:“今贼仍犯广东,亦我遣之耶?”而是时都督颜彪佩征夷将军印,讨贼久无功,滥杀良民报捷。岭南人咸疾之。

  (选自《明史·欧信列传第六十二》)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韩雍督师∕令信等分五哨∕攻破大藤峡∕已而余贼复入浔州∕信被劾∕获宥召还∕理前府事
B.韩雍督师∕令信等分五哨∕攻破大藤峡∕已而余贼复入浔州∕信被劾获宥∕召还∕理前府事
C.韩雍督师令信∕等分五哨∕攻破大藤峡∕已而余贼复入浔州∕信被劾∕获宥召还/理前府事
D.韩雍督师令信∕等分五哨∕攻破大藤峡∕已而余贼复入浔州∕信被劾获宥∕召还∕理前府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纪年法有干支纪年、王公即位年次纪年、年号纪年。文中,“成化元年”为年号纪年,而文中的“景泰三年”则为王公即位年次纪年。
B.指挥同知、都指挥使等都是明朝官职名称,明锦衣卫,下设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南北镇抚司镇抚、千户五职。
C.擢,提升官职,其他如“迁”“拔”等也指官职的提升,而“转”“徙”“调”等都可以表示官职的变动,而“出”特指离京外调。
D.辽东,指辽河以东,明朝时也是军镇名,辖境相当于辽宁省和吉林的部分,岭南,指五岭之南的地区,辖境相当于两广及海南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信世袭金吾右卫指挥使,后因战功卓著受到提拔。天顺初年,承担了守备广东雷州、廉州诸州的重任。
B.欧信的军事才能受到巡抚叶盛举的赏识,被其破格提升为都督同知,后两广出现叛乱,欧信奉旨平叛。
C.广西之乱范信难脱干系,而朝廷却倚重信任他,这造成了欧信、陈泾平定叛乱,虽时有斩获,但不能遏制贼患。
D.欧信镇守辽东期间,因不能阻止巡抚陈钺贪功,被巡按王崇之弹劾,不久被朝廷召回,后也因此事被逮捕入狱。
【小题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官军耆老五千余人,皆言信忠谨有谋勇,累立战功,威镇边陲。
(2)范信既徙广东,贼势愈盛,劫掠不止,乃语人曰:“今贼仍犯广东,亦我遣之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