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杨靖,字仲宁,山阳人。洪武十八年进士,选吏科庶吉士。明年擢户部侍郎。时任诸司者,率进士及太学生,然时有不法者。帝制《大诰》,举通政使蔡瑄、左通政茹瑺、工部侍郎秦逵及靖以讽厉之曰:“此亦进士太学生也,能率职以称朕心。”其见称如此。二十二年进尚书。明年五月诏在京官三年皆迁调,著为令。乃以刑部尚书赵勉与靖换官。谕曰:“愚民犯法如啖饮食设法防之犯者益众推恕行仁或能感化自今惟犯十恶并杀人者死余罪皆令输粟北边。”又曰:“在京狱囚,卿等覆奏,朕亲审决,犹恐有失。在外各官所拟,岂能尽当?卿等当详谳,然后遣官审决。”靖承旨研辨,多所平反。帝嘉纳之。尝鞫一武弁,门卒捡其身,得大珠,属僚惊异。靖徐曰:“伪也,安有珠大如此者乎。”碎之。帝闻,叹曰:“靖此举,有四善焉。不献朕求悦,一善也;不穷追投献,二善也;不奖门卒,杜小人侥幸,三善也;千金之珠卒然而至,略不动心,有过人之智,应变之才,四善也。”二十六年,兼太子宾客,并给二禄。已,坐事免。会征龙州赵宗寿,诏靖谕安南输粟饷师。以白衣往。安南相黎一元以陆运险艰,欲不奉诏。靖宣示反覆开,且许以水运。一元乃输粟二万,至沲海江别造浮桥以达龙州。帝大悦,拜靖左都御史。靖公忠有智略,善理繁剧,治狱明察而不事深文,宠遇最厚,同列无与比。三十年七月,坐为乡人代改诉冤状草,为御史所劾。帝怒,遂赐死。时年三十八。
(选自《明史•列传第十七》,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愚民犯法/ 如啖饮食/ 设法防之/ 犯者益/ 推恕行仁/ 能感化自今/ 惟犯十恶并杀人者/余罪皆令输粟北边/
B.愚民犯法/ 如啖饮食/ 设法防之/ 犯者益众/ 推恕行仁/ 能感化/ 自今惟犯十恶并杀人者死/ 余罪皆令输粟北边/
C.愚民犯法/ 如啖饮食/ 设法防之/ 犯者益众/ 推恕行仁/ 能感化自今/ 惟犯十恶并杀人者/余罪皆令输粟北边/
D.愚民犯法/ 如啖饮食/ 设法防之/ 犯者益/ 推恕行仁/ 能感化/ 自今惟犯十恶并杀人者死/余罪皆令输粟北边/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庶吉士”是中国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从进士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职责。
B.“太学生”就是指在太学读书的生员,亦是最高级的生员。明朝、清朝时太学即国子监的俗称。国子监是古代最高学府与教育行政管理机制。
C.“刑部”最早出自隋朝,为六部之一,长官为刑部尚书,主要职责是:掌管全国刑罚律令、审核刑名,及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
D.“谕”是皇帝对臣下所下的文书,也指皇帝直接通告人民,后来用以指上对下的文告、指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项是( )
A.杨靖做事合乎法度,受到皇帝的赞赏。在他担任户部侍郎时,明太祖曾在《大诰》中,赞扬杨靖和蔡瑄、茹瑺、秦逸等人能尽职尽责,令皇帝满意。
B.杨靖秉承帝意,推行宽松仁爱的政策。他调任刑部尚书后,倾听太祖的告诫,对狱案研究辨别,使大多数冤狱得以平反,得到太祖的嘉奖。
C.杨靖忠诚有谋,善于处理繁杂的事务。安南国宰相黎一元不打算奉行输送粮草的诏令,杨靖反复开导劝说,最终用水运送粮食二万石至沲海江。
D.杨靖不邀宠贪财。在审讯一武官时,门卒搜获一颗大珠,杨靖把它砸碎,并没有献给皇帝讨其欢心,从而杜绝了小人的侥幸心理,得到太祖称赞。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千金之珠卒然而至,略不动心,有过人之智,应变之才,四善也。
(2)已,坐事免。会征龙州赵宗寿,诏靖谕安南输粟饷师。以白衣往。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3-05 01:26: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海瑞,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票,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县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戚去。
世宗享国日久,不亲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廷臣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⑴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
(明穆宗隆庆)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视抚应天十府。属吏惮其戚,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殊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下令飚发凌厉,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而奸民多乘机告讦,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又裁节邮传冗费,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都给事中舒化论瑞,滞不达政体,宜以南京清秩处之,帝犹优诏奖瑞。⑵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逐政督南京粮储。将履新任,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并其职于南京户部,瑞遂谢病归。
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擿,欲先发,给事中钟字淳复怂恿,寰上再疏丑诋。瑞亦屡疏乞休,尉留不允。十五年,卒官。赠太子太保。
(取材自《明史·海瑞传》)
(注释)①脱票:糙米饭。②飚发凌厉:气势猛然。③纠擿(zhí):举发纠正。
【小题1】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墨,文中墨为为贪污,不廉洁之意。
B.吏部,六部之一,管理文职官员的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宜。
C.字,古人有取字的习惯,男子20 举行冠礼时取字,女子16岁行笄礼时取字。
D.世宗,是庙号,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
【小题2】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
B.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
C.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
D.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海瑞迁淳安知县时,为政清廉,洁身自爱,平时穿布袍,吃粗粮糙米,让老仆人种菜自给自足。听说他为老母亲祝寿,才买了二斤肉。
B.明世宗在位久了,不理政务而斋戒修道。无人敢言,海瑞独自上疏。皇帝读了奏章,十分愤怒,把奏章扔在地上,下令左右把他逮起来。
C.海瑞推行政令气势过于猛烈,有些奸民乘机告状,世家大姓有被诬受冤的。朝中多名官员上书陈述他的罪状,皇上迫于压力让他解职而去。
D.海瑞再次上任后,仍然刚正果敢,提学御史房寰害怕被检举揭发,恶人先告状,上疏诽谤海瑞。海瑞也多次上疏请求退休,但皇帝没有同意。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2)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

同类题2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许均,开封人,建隆中应募为龙捷卒,征辽州,以功补武病十将,赐锦袍、银带。开宝中,迁武骑副兵马使。从曹彬征金陵,率众陷水砦,流矢贯手。改本军使。从征河东,攻隆州城,先登,陷之,中八创。迁副指挥使,前后屡被赏赉。出屯杭州,妖僧绍伦结党为乱,均从巡检使周莹悉擒杀之。
端拱初,指挥使。从李继隆、秦翰赴夏州。擒赵保忠令均率兵卫守改龙卫第四指挥使俄屯夏州贼来犯境一日十二战走之又从石普击贼于原州牛栏砦,深入,获牛羊、汉生口甚众。普表上其功,迁第三军指挥使。
咸平初,以御前忠佐马军都军头戍秦州。王均之乱,遣乘传之蜀,隶雷有终麾下,守鱼桥门,又从秦翰追杀贼党于广都,降其众七千余。驿召授东西班都虞候、领顺州刺史。五年,稍迁散员都虞候。尝召见,访以北面边事,翌日,真拜磁州刺史、深州兵马钤辖。六年,改泾州驻泊部署。数月,知镇戎军。尝出巡警,至陇山木峡口,真宗以其无故离城,虑有狂寇奔突,诏书戒敕。俄以其不明吏治,用曹玮代之,徙为邠州驻泊部署,改永兴军部署。车驾将巡澶渊,诏均与知府向敏中及凤翔梁鼎同提总诸州巡检捕盗事,至河阳,召赴行在。
时有王长寿者,本亡命卒,有勇力,多计虑,聚徒百余。是春,抵陈留剽劫,县民捕之不获,朝廷遣使益兵,逐之澶、濮间。会契丹南侵,夹河民庶惊扰,长寿结党愈众,人皆患之。均至胙城,长寿与其徒五千余人入县钞掠,均部下徒兵裼袒与斗。均以方略诱之,生擒长寿,斩获恶党皆尽。上以方御敌,未欲因捕贼奖均。但赏均部下卒,被伤者赐帛迁级焉。明年,追叙前劳,擢为本州团练使,寻出知代州。四年秋,均被疾,以米锐代还,未至而均卒。录其子怀忠为奉礼郎,怀信为侍禁。幼子怀德。
——选自《宋史列传第三十八》
【小题1】(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确的一项是
A.摘赵保忠/令均率兵卫守/改龙卫第四指挥使/俄屯/夏州贼来犯/境一日十二战/走之
B.擒赵保忠/令均率兵/卫守改龙卫/第四指挥使饿屯夏州/贼来犯境/一日十二战/走之
C.擒赵保忠/令均率兵卫守/改龙卫第四指挥使/俄屯夏州/贼来犯境/一日十二战/走之
D.擒赵保忠/令均率兵卫守/改龙卫/第四指挥使俄屯夏州/贼来犯境/一日十二/战走之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补,指古代官员职务调动,补充缺职或由候补而正式任命。文中涉及官职调动的词语有多处,如“徙为邠州驻泊部署”的“徙”,“寻出知代州”的“出”等。
B.咸平,是末真宗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
C.乘传,乘坐驿车,也指奉命出使或古代驿站用四匹下等马拉的车子。此文中的乘传是“乘坐驿车”的意思,与文中“车驾将巡澶渊”的“车驾”意思相同。
D.团练使,唐代官制,负责一方团练的军事官职。宋朝力采强干弱枝政策,团练使仅是虚衔。请州团练使为武臣之寄禄官,苏轼曾经担任过黄州团练副使。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均在建隆年间响应招募成为龙捷卒,征讨辽州。后来跟从曹彬征讨金陵,率领士兵攻陷水砦,被被流箭射穿手掌。
B.许均跟从征讨河东,攻打隆州城,率先登城,攻陷隆州,身受八处创伤。出京驻兵杭州,妖僧绍伦结党作乱,许均将作乱之人全部捕获斩杀。
C.许均跟从石普在原州牛栏砦攻击贼寇,深入敌营,获取牛羊、汉人俘虏非常多,石普上表呈上他的功劳,许均因功迁为第三军指挥使。
D.在与入县境抢劫的王长寿及其党羽作战时,许均部下步兵奋勇作战,许均用谋略活捉王长寿,皇帝当时只赏赐了许均部下,第二年,才追行叙功奖励许均之前的功劳。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真宗以其无故离城,虑有狂寇奔突,诏书戒敕。
②会契丹南侵,夹河民庶惊扰,长寿结党愈众,人皆患之。

同类题3

文言文阅读
花云,怀远人。貌伟而黑,骁勇绝伦。至正十三年杖剑谒太祖于临濠。奇其才,俾将兵略地,所至辄克。太祖将取滁州,率数骑前行,云从。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拔剑跃马冲阵而进。贼惊曰:“此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兵至,遂克滁州。太祖渡江,云先济。既克太平,以忠勇宿卫左右。擢总管,徇镇江、丹阳、丹徒、金坛,皆克之。过马驮沙,剧盗数百遮道索战。云且行且斗三日夜,皆擒杀之。太祖立行枢密院于太平,擢云院判。命趋宁国,兵陷山泽中八日,群盗相结梗道。云操矛鼓噪出入,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还驻太平,陈友谅以舟师来寇。云与元帅朱文逊结阵迎战,文逊战死。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城陷,贼缚云,云奋身大呼,缚尽裂,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骂曰:“贼非吾主敌,盍趣降!”贼怒,碎其首,缚诸樯丛射之,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年三十有九。太祖即吴王位,追封云东丘郡侯,立忠臣祠祀之。方战急,云妻郜祭家庙,挈三岁儿,泣语家人曰:“城破,吾夫必死,吾义不独存,然不可使花氏无后,若等善抚之。”云被执,郜赴水死。侍儿孙瘗毕,抱儿行,被掠至九江。孙夜投渔家,脱簪珥属养之。及汉兵败,孙复窃儿走渡江,遇偾军【注】夺舟弃江中,浮断木入苇洲,采莲实哺儿,七日不死。逾年达太祖所。孙抱儿拜泣,太祖亦泣,置儿膝上,曰:“将种也。”赐儿名炜。其五世孙请于世宗,赠郜贞烈夫人,孙安人,立祠致祭。
(节选自《明史•花云传》)
【注】偾军:溃败的军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杖剑谒太祖于临濠 杖:拿着
B.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 翼:保护
C.贼非吾主敌,盍趣降 趣:归顺
D.徇镇江、丹阳、丹徒、金坛 徇:攻占、掠取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花云艺高人胆大的一组是(  )
①拔剑跃马冲阵而进  ②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  
③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 ④贼缚云,云奋身大呼
⑤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 ⑥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
A.①②④B.②③⑥C.①③⑤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花云与贼寇奋力抗争,至死不屈。花云驻守太平时,陈友谅率水师攻破城池,元帅朱文逊战死,他被俘;花云临危不惧,在被杀的当口,仍高声痛骂贼寇。
B.花云勇猛超群,他的才能深受太祖赏识。至正十三年他拜见太祖,曾在遇险时挺身而出使太祖免于难;此后又多次带兵打仗,建立显赫战功,得到太祖提拔。
C.花云的妻子决心为丈夫殉节。花云妻子看到战况紧急,知道丈夫生命危险,表示自己决不独活,将三岁的儿子托付给家中仆人;花云被俘后,妻子没水而死。
D.花云的儿子花炜历经艰险后安全存活。花云妻子死后,侍儿抱起花炜逃命,被掠至九江,侍儿将他托养在渔家,后来又带他渡江,一年后才来到太祖身边。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
(2)遇偾军夺舟弃江中,浮断木入苇洲,采莲实哺儿,七日不死。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周起字万卿,淄州邹平人。生而丰下,父意异之,曰:“此儿必起吾门。”因名起。幼敏慧如成人。意知卫州,坐事削官,起才十三,诣京师讼父冤,父乃得复故官。举进士,授将作监丞。擢著作佐郎,累迁户部度支判官。真宗北征,领随军粮草事,寻为东京留守判官,判登闻鼓院。以右正言知制诰,权判吏部流内铨。封泰山,摄御史中丞,所过得采访官吏能否及民利病以闻。东封还,近臣率颂功德,起独以居安为戒。初置纠察刑狱司因命起起乃请诸已决而事有所枉及官吏非理榜掠者并听受诉从之。擢枢密直学士、权知开封府。起听断明审,举无留事。真宗尝临幸问劳,起请曰:“陛下昔龙潜于此,请避正寝,居西庑。”诏从之,名其堂曰继照。起尝奏事殿中,适仁宗始生,帝曰:“卿知朕喜乎?宜贺我有子矣。”即入禁中,怀金钱出,探以赐起。从祀汾阴,权知河中府,徙永兴、天雄军,所至有风烈,数赐书褒谕。拜给事中,进礼部侍郎。起素善寇准,尝与寇准过同列曹玮家饮酒,既而客多引去者,独起与寇准尽醉,夜漏上乃归。明日入见,引咎伏谢,真宗笑曰:“天下无事,大臣相与饮酒,何过之有?”准且贬,起亦罢为户部郎中,又降太常少卿。后复为礼部侍郎,以疾请知颖州,徙陈州。卒,赠礼部尚书,谥安惠。起性周密,凡奏事及答禁中语,随辄焚草,故其言,外人无知者。家藏书至万余卷。起能书。弟超,亦能书,集古今人书并所更体法,为《书苑》十卷。(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七》)
【小题1】下列各项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 置纠察刑狱司/ 因命起起/ 乃请诸已决而事有所枉及官吏非理榜掠者/ 并听受诉/ 从之。
B.初置纠察刑狱司/ 因命起/ 起乃请诸已决而事有所枉及官吏非理榜掠者/ 并听受诉/ 从之。
C.初/ 置纠察刑狱司/ 因命起/ 起乃请诸已决/ 而事有所枉及官吏非理榜掠者/ 并听受诉/ 从之。
D.初/置纠察刑狱司/ 因命起/ 起乃请诸已决而事有所枉/ 及官吏非理榜掠者/ 并听受诉从之。
【小题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古代表示官职任免、升迁、调动等的词语中,“署、摄、权”均有“暂时代理”的意思。
B.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学校、科举等,长官为礼部尚书。户部掌管户籍、财政等。
C.庙号是古代帝王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真宗、仁宗。而谥号是除帝王外,其他大臣、贵族、士大夫等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或褒或贬。
D.我国古代以铜壶滴漏计算时间,夜漏就是深夜时分。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起关注民生,思虑长远。他把采访官吏能力大小及百姓疾苦报知朝廷;东封还朝后,皇上近臣都歌功颂德,唯有周起认为应该居安思危。
B.周起为人谨慎,做事周密。凡是上奏事情以及书面应答宫中的文书,周起随后就烧掉草稿,他的言语看法,外人没有知晓的。
C.周起交好寇准,受到牵连。他一向与寇准关系好,寇准将要被贬官,周起也被连续降职。
D.周起后来担任礼部侍郎,礼部尚书,后因病请求担任颖州知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意知卫州,坐事削官,起才十三,诣京师讼父冤,父乃得复故官。
(2)封泰山,摄御史中丞,所过得采访官吏能否及民利病以闻。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少游太学,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②式仕为郡功曹。后元伯寝疾笃,同郡郅君章、殷子征晨夜省视之。元伯临尽。叹曰:“恨不见吾死友!”子征曰:“吾与君章尽心于子,是非死友,复欲谁求?”元伯曰:“若二子者,吾生友耳。山阳范巨卿,所谓死友也。”寻而卒。式忽梦见元伯玄冕垂缨,屣履而呼曰:“巨卿,吾以某日死,当以尔时葬,永归黄泉。子未我忘,岂能相及!”式恍然觉寤,悲叹泣下,具告太守,请往奔丧。太守虽心不信而重违其情,许之。式便服朋友之服,投其葬日,驰往赴之。式未及到而丧已发引。既至圹,将窆而柩不肯进。其母抚之曰:“元伯!岂有望邪?”遂停柩。移时,乃见有素车白马,号哭而来。其母望之曰:“是必范巨卿也。”巨卿既至,叩丧言曰:“行矣元伯!死生路异,永从此辞。”会葬者千人,咸为挥涕,式因执绋(送殡用的绳索)而引,柩于是乃前。式遂留止冢次,为修坟树,然后乃去。

③举州茂才,四迁荆州刺史。友人南阳孔嵩,家贫亲老,乃变名姓,佣为新野县阿里街卒式行部到新野而县选嵩为导骑迎式式见而识之呼嵩,把臂谓曰:“子非孔仲山邪?”对之叹息,语及平生。曰:“昔与子俱曳长裾,游息帝学。吾蒙国恩,致位牧伯,而子怀道隐身,处于卒伍,不亦惜乎!”式敕县代嵩,嵩以为先佣未竟,不肯去。

(节选自《后汉书·列传第七十一》)

注释:①圹:墓穴。②窆:下葬。③移时:过了一会儿。④茂才:秀才。⑤街卒:掌管街道治安、扫除等事的差役。⑥牧伯:州郡长官。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⑴乃共期日(__________) ⑵巨卿士,必不乖违(__________)
为挥涕(__________) ⑷式见而之(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句中的“而”与例句中的“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而子怀道隐身”
A.尽欢而别B.屣履而呼曰
C.太守虽心不信而重违其情D.号哭而来
【小题3】下列各项与“子未我忘”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不吾知也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B.足以极视听之娱(《兰亭集序》)
C.大王来何操 (《鸿门宴》)
D.句读之不知(韩愈《师说》)
【小题4】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⑴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
⑵其母望之曰:“是必范巨卿也。”
【小题5】用“/”为第③段划线句断句。
式 行 部 到 新 野 而 县 选 嵩 为 导 骑 迎 式 式 见 而 识 之 呼 嵩。
【小题6】细读全文,概述范式的性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