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鱼俱罗,冯翊下邽人也。身长八尺,膂力绝人,声气雄壮,言闻数百步。弱冠为亲卫,累迂大都督。从晋王广平陈,以功拜开府,赐物一千五百段。未几以母忧去职还至扶风会杨素率兵将出灵州道击突厥路逢俱罗大悦遂奏与同行及遇贼,俱罗与数骑奔击,嗔目大呼,所当皆披靡,出左入右,往返若飞。以功进位柱国,拜丰州总管。初,突厥数入境为寇,俱罗辄擒斩之,自是突厥畏惧屏迹,不敢畜牧于塞上。初,炀帝在藩,俱罗弟赞,以左右从,累迁大都督。及帝嗣位,拜车骑将军。赞性凶暴,虐其部下。帝以赞藩邸之旧,不忍加诛,谓近臣曰;“弟既如此,兄亦可知。”因召俱罗,谴责之,出赞于狱,令自为计。赞至家,饮药而死。帝恐俱罗不自安,虑生边患,转为安州刺史。岁余,迁赵郡太守。后因朝集,至东都,与将军梁伯隐有旧,数相往来。又从郡多将杂物以贡献,帝不受,因遗权贵。御史劾俱罗以郡将交通内臣,帝大怒,与伯隐俱坐除名。大业九年,重征高丽,以俱罗为碣石道军将。及还,江南刘元进作乱,诏惧罗将兵向会稽诸郡逐捕之。于时百姓思乱,从盗如市,俱罗击贼帅朱燮、管崇等,战无不捷。然贼势浸盛,败而复聚。俱罗度贼非岁月可平,诸子并在京、洛,又见天下渐乱,终恐道路隔绝。于时东都饥馑,谷食踊贵,俱罗遣家仆将船米至东都粜之,益市财货,潜迎诸子。朝廷微知之,恐其有异志。发使案验。使者至,前后察问,不得其罪。帝复令大理司直粱敬真就锁将诣东都。俱罗相表异人,目有重瞳,阴为帝之所忌。敬真希旨。奏俱罗师徒败衄,于是斩东都市,家口籍没。

(节选自《隋书·鱼俱罗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未几/以母忧去职/还至扶风/会杨素率兵将出灵州道击突厥/路逢俱罗/大悦/遂奏与同行/
B.未几/以母忧去职/还至扶风/会杨素/率兵将出灵州道击突厥/路逢俱罗/大悦/遂奏与同行/
C.未几/以母忧去职/还至扶风/会杨素/率兵将出灵州道击突厥/路逢俱罗/大悦遂奏/与同行/
D.未几/以母忧去职/还至扶风/会杨素率兵将出灵州道击突厥/路逢俱罗/大悦遂奏/与同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集”中的“朝”指朝见,即古代官员拜见皇帝,文中“朝集”指地方官员要定期觐见君主。
B.东都,即洛阳,隋初将都城设置在大兴城,后隋炀帝迁都洛阳,洛阳是当时全国政治、经济中心。
C.内臣,指封建统治时期宫廷所使用的太监,他们常伴皇帝左右,与外臣相对,有时也被称为“中官”。
D.希旨,指在言语和行动上迎合上位者的意思,一般被视为官员没有个人原则和气节的表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鱼俱罗体力过人,得到重用。他身材高大、雄壮有力,说话声音很远就能听到,刚成年就成为亲卫,之后又做了大都督。
B.鱼俱罗凶猛英勇,吓退突厥。突厥人多次越过边境进扰抢掠,鱼俱罗抓获并斩杀他们,将他们吓得不敢再在边境放牧。
C.鱼俱罗时运不济,受到连累。他的弟弟虐待部下,被皇帝知道,皇帝召见鱼俱罗责备了他,并且将他贬到安州做刺史。
D.鱼俱罗怀有私心,终被处斩。江南刘元进造反作乱,他奉命平乱,却暗中将儿子们接到身边,引起皇帝猜忌,最后被定罪斩杀。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06 05:44: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何基,字子恭,婺州金华人。父伯熭为临川县丞,而黄干适知其县事,伯熭见二子而师事焉。干告以必有真实心地、刻苦工夫而后可,基悚惕受命。于是随事诱掖得闻渊源之懿微辞奥义研精覃思平心易气以俟其通未尝参以己意立异以为高徇人而少变也。凡所读无不加标点,义显意明,有不待论说而自见者。
朱熹门人杨与立一见推服。来学者众,尝谓:“为学立志贵坚,规模贵大,充践服行,死而后已。读《诗》之法,须扫荡胸次净尽,然后吟哦上下,讽咏从容,使人感发,方为有功。”谓:“以《洪范》参之《大学》《中庸》,有不约而符者。”谓:“读《易》者,当尽去其胶固支离之见,以洁净其心,玩精微之理,沉潜涵泳,得其根源,乃可渐观爻象。”盖其确守师训,故能精义造约。
王柏既执贽为弟子,基谦抑不以师道自尊。柏高明绝识,序正诸经,弘论英辨,质问难疑,或一事至十往返,基终不变以待其定,尝曰:“治经当谨守精玩,不必多起疑论。有欲为后学言者,谨之又谨可也。”基淳固笃实,绝类汉儒。虽一本于熹,然就其言发明,则精义新意愈出不穷。基文集三十卷,而与柏问辨者十八卷。
郡守赵汝腾守婺,延聘请讲,辞不就。复首荐于朝,又率名从官列荐。通判郑士懿、守蔡抗、杨栋相继以请,皆辞。景定五年,诏举贤,特荐基与建人徐几,同被命添差婺州学教授,兼丽泽书院山长,力辞未竟,理宗崩,咸淳初,授史馆校勘兼崇政殿说书,屡辞,改承务郎,主管西岳庙,终亦不受也。卒,年八十一。国子祭酒杨文仲请于朝,谥文定。
所著《大学发挥》《中庸发挥》《大传发挥》《易启蒙发挥》《通书发挥》《近思录发挥》。
(取材于《宋史·儒林列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随事诱掖/得闻渊源之懿/微辞奥义/研精覃思/平心易气/以俟其通/未尝参以己意/立异以为高/徇人而少变也
B.于是随事诱/掖得闻渊源之懿/微辞奥义/研精覃思/平心易气/以俟其通/未尝参以己意立异/以为高徇/人而少变也。
C.于是随事诱/掖得闻渊源之懿微/辞奥义/研精覃/思平心易气/以俟其通/未尝参以己意/立异以为高徇/人而少变也。
D.于是随事诱掖/得闻渊源之懿/微辞奥/义研精/覃思平心易气/以俟其通/未尝参/以己意立异以为高/徇人而少变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点,批注、断句。古人用来断句的符号主要有“句”“读”两种。“句”标形如“○”,相当于今之句号;“读”标形如“、”,相当于今之逗号。
B.执贽,持礼物作为相见之礼,多指谒见师长。《论语·述而》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这是“执贽”才能成为孔子弟子的生动例证。
C.山长,历代对书院讲学者的称呼,讲学以外,总领院务。由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学人担任。晚清科举制度废除,书院改称学校,山长的称呼废止。
D.发挥,对经书字句的注解以及对注的注解,内容关乎经籍中的语词意义、音读正讹、语法修辞,以及典章制度、历史事实等,又称“注”、“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与立是大儒朱熹的弟子,见到何基后非常推崇、佩服他;来向何基求学的人也很多。这从不同侧面表现了何基的卓越才华。
B.何基的治学之道如志向坚定、格局宏大、亲身实践、反复吟诵、力避肢解、玩味精微、典籍参照等,对今人亦有很重要的启示意义。
C.王柏对何基执弟子礼,但他聪明智慧,学识渊博,纠正经书,发表议论,见解非凡,质疑问难,新见迭出,才华远在何基之上。
D.何基为人谦逊克制,淳厚笃实,淡泊名利。他潜心学问,心无旁骛,三番五次拒绝各种讲学、推荐与任命,逝世后谥曰“文定”。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干告以必有真实心地、刻苦工夫而后可,基悚惕受命。
(2)虽一本于熹,然就其言发明,则精义新意愈出不穷。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城市是个“双面侠”

柯利尔·津萨贝尔

①上海是我中国之旅的第一站,她所呈现出来的力量和雄伟令我感到疑惑,惊奇甚至有点望而生畏。除了纽约,她是我平生见过的最宏伟的都市,处处充满着庄重的气息。那绝对是一个人造奇迹,它让身在其中的每一个人都深深爱恋并肃然起敬。当我们行走于这雄伟的城市间,都市景观极度充斥着我们的眼球,可谓包罗万象,势不可挡。

②□一开始的时候,你还会觉得一种随波逐流的快感,但顷刻间你就会被一种放任离弃、格格不入的感觉笼罩着。你会发觉,城市生活让人感到身心疲惫,即使对于那些一开始兴致勃勃想要融入城市生活的人来说也不例外。在这种极度的刺激和兴奋状态下,人们很容易迷失自我

③在城市里,每天都上演着戏剧性的相遇,让那些原本没有交集的各类社会群体有了交汇的一天。几乎在所有的大都市里,都同时包容了精英团体和弱势群体,腰缠万贯的富人和流离失所的穷人,满怀希望的人和垂头丧气的人,目标明确的人和漫无目的的人。形形色色的人不断地在城市进进出出,给她注入新鲜血液,添加全新的社会元素。有的人来此地追求他人的认可,有的则是寻求藏身之所。他们居住在同一个城市里,却奉行着各自不同的生活哲学。但毕竟他们身在“同一屋檐下”,经常会擦肩而过甚至有面对面的交流。对他们而言,分歧在所难免,但是很多时候总能够求同存异,殊途同归。对于那些不是在城市里出生的群体而言,他们在城市的生活很多时候意味着一种抉择:即不要带着家乡的习俗去生活,而要入乡随俗,学习城市的生活方式。

④过度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使得社会纽带也日益松动。随着小社群归属感的消逝,社会对于个体的约束也在渐渐削弱。人们开始不愿意和家人分享他和朋友在闲暇时的作为,他们的老师也不再是和家长最为亲密的人了——现在在我的国家就是这样的情况。那些流言蜚语曾经让人们循规蹈矩,埋头苦干,时刻铭记要服从权威,免于降职。而现在看来,它所起到的社会约束也已是微乎其微了。

⑤城市是神秘的,她在我们生活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在不同的文化和时代里,城市的内涵总是超越了物质的意义。她成了所有发生在她身上的事件的化身。宗教运动赋予耶路撒冷圣城的神圣。索多玛(罪恶之城)在圣经时代就成为腐败罪恶的象征,后来人们就借用sodomy这个词来解释宗教中一些禁止的行为。在当今的以色列,我所居住的城市常被贬低成堕落颓废、不关心国家政治等等。更有甚者将其描绘成对以色列不忠诚的城市,当人们提及“特拉维夫人”的时候,他们指的是那种独善其身,无心国事的人。

⑥让我们再来看看其他稍许不同的城市影响吧,她们身上折射出一些举世共通的社会现象。全球的大城市都有着如下的标签:鱼龙混杂,优裕富奢;超荷,强大,浮华。所有这些共性也都映射在城市的居民身上,因而城市或许诠释着一种赤裸裸的“造钱式”生活,抑或是蕴含着放浪形骸的不羁与散漫。

⑦如果城市真的有性格,那么它只能被感知。但她的性格却是在人们反复的叙述中所表现出来的,表现在人们的倾诉中,表现在娓娓道来的故事中,表现在文化中,无论是阳春白雪抑或下里巴人。那些关于城市的故事,塑造了并重塑着城市的个性,最近最为贴切的例子莫过于电视剧《欲望都市》了。但如果我们回顾古代,不难发现文学作品长久以来一直创造着大城市的性格,荷马所吟诵的特洛伊,维吉尔所刻画的古罗马,但丁所描绘的中世纪翡冷翠……

⑧城市在人们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取决于每个人的心境。城市可能险象丛生,令人厌恶,但也可能启迪人心,寄托欲火,满载恐惧。正如我们所想的那样,城市是个不折不扣的“双面侠”。

【小题1】第②段末句“迷失自我”一词,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
【小题2】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②段方框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①自然风景是兼容并蓄的,而城市风光从本质上看显得有点排外,因而很容易让人产生疏远感。
②然而,与自然风景不同的是,城市并不包容每一个参观的游客。
③和大自然一样,城市的迷人风光为每一个人而敞开。
④城市的节奏,如同她快速跳动的脉搏,是在奔跑着的。
⑤城市作为人类伟大成就的标志,总是时刻炫耀着自己的卓越功绩。
A.⑤④①②③B.④③①②⑤C.⑤③②①④D.③①②⑤④
【小题3】简析第⑤段举了多则例子的用意。
【小题4】联系全文,分析第⑧段的作用。
【小题5】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上海是作者所见过的最宏伟的都市,因为它处处显示着卓越的功绩。
B.随着过度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社会对个体的约束力逐渐减弱。
C.在同一个城市里,不同的社会群体对生活都怀有相同的憧憬和向往。
D.全球大城市的共性折射在居民身上,表现为一种超负荷的忙碌匆忙。
【小题6】在本文中,作者用“双面侠”一词来隐喻“城市在人们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请根据文章内容,阐述你对 “双面”(即两面性)的理解。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①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

②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曰:“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婴之家不贫也。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为筐箧之藏也,仁人不为也。进取于君,退得罪于士,身死而财迁于他人,是为宰藏也,智者不为也。夫十总之布,一豆之食,足于中免矣。”

③景公谓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以书社五百封管仲,不辞而受,子辞之何也?”

④晏子曰:“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者耶?故再拜而不敢受命。”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
(1)晏子食 (2)终再拜而辞曰   (3)以百姓    (4)是臣代君民也
【小题2】文中两句划线句子的主语分别是     
【小题3】下列各组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木之性日以离矣/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B.分食食之/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C.非有能硕茂之也/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D.传其事以为官戒/殚其地之出
【小题4】(小题4)翻译句子:
①使者反,言之公。
②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
【小题5】上文表现了晏婴怎样的思想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