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胡广,字广大,吉水人。父子祺,字寿昌,以字行。陈友谅陷吉安,太祖遣兵复之,将杀胁从者千余人。子祺走谒帅,力言不可,得免。洪武三年,以文学选为御史,上书请都关中。帝称善,遣太子巡视陕西。后以太子薨,不果。子祺出为广西按察佥事,改知彭州。所至平冤狱,毁淫祀,修废堰,民甚德之。迁延平知府,卒于任。广,其次子也。建文二年,廷试。时方讨燕,广对策有“亲籓陆梁,人心摇动”语,帝亲擢广第一,赐名靖,授翰林修撰。
成祖即位,广偕解缙迎附。擢侍讲,改侍读,复名广。迁右春坊右庶子。永乐五年,进翰林学士,兼左春坊大学士。帝北征,与杨荣、金幼孜从。数召对帐殿,或至夜分。过山川厄塞,立马议论,行或稍后,辄遣骑四出求索。尝失道,脱衣乘骣马渡河,水没马及腰以上,帝顾劳良苦。广善书,每勒石,皆命书之。十二年再北征,皇长孙从,命广与荣、幼孜军中讲经史。十四年进文渊阁大学士,兼职如故。帝征乌思藏僧作法会,为高帝、高后荐福,言见诸祥异。广乃献《圣孝瑞应颂》,帝缀为佛曲,令宫中歌舞之。礼部郎中周讷请封禅,广言其不可,遂不许。广性缜密。帝前所言及所治职务,出未尝告人。时人以方汉胡广。然颇能持大体。奔母丧还朝,帝问百姓安否。对曰:“安,但郡县穷治建文时奸党,株及支亲,为民厉。”帝纳其言。十六年五月卒,年四十九。赠礼部尚书,谥文穆。文臣得谥,自广始。丧还,过南京,太子为致祭。仁宗立,加赠广少师。
(节选自《明史·胡广传》)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祺走谒帅  谒:阻止
B.后以太子薨,不果    果:有结果
C.十二年再北征 再:第二次
D.广言其不可,遂不许  许:允许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名字的名和字有区别,名主要用于自称,字有尊重之意,文中的“以字行”是指称呼某人时,以字代名。
B.古人对“死”的讳称很多,因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因此天子死叫“崩”诸侯王死叫“薨”,士大夫死叫“卒”。
C.“对策”,又叫“策试”,明代科举考试中采用的一种考试形式,应考的人在会试中对答皇帝有关政治经济的策问。
D.“文穆”是谥号,表达了朝廷对胡广一生作为的肯定,而“少师”是一种官职,这是朝廷在胡广死后对其的追赠。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广多有进谏,深受器重。他与杨荣、金幼孜追随皇帝北征,多次与皇帝商讨议论,有时他走的稍后,皇上常遣骑兵四出寻找。
B.胡广擅长书法,精通经史。每有刻碑的事,皇上都命他书写,皇长孙追随皇帝北征时,胡广在军中给皇长孙讲解经史。
C.胡广为人谨慎,做事周密。他在皇上面前所说的话以及他所处理的朝廷事务,出宫后从不告诉他人,被比作汉代的胡广。
D.胡广关心百姓,坚持原则。做地方官时,断平冤案,修水利;奔完丧后,面对皇帝的询问,他如实回答地方官的作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至平冤狱,毁淫祀,修废堰,民甚德之。迁延平知府,卒于任。
(2)对曰:“安,但郡县穷治建文时奸党,株及支亲,为民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5-06 04:32: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赵世卿,字象贤,历城人。隆庆五年进士。授南京兵部主事。张居正当国。世卿奏匡时五要。居正欲重罪之。吏部尚书王国光曰:“罪之适成其名,请为公任怨。”遂出为楚府右长史。

迁户部右待郎,督理仓场。世卿饶心计。凡所条奏,凡所条奏,酌剂赢缩,军国赖焉。进户部尚书。时矿税使四出为害,曩时关税所入岁四十余万,自为税使所夺,商贾不行,数年间减三之一,四方杂课亦如之。岁入益寡,国用不支,边储告匱,而内供日繁。岁増金花银二十万,宮帑日充羡。世卿请复金花银百万故额,罢续增数,不许。乞发内库银百万以济边储,忤旨切责。世卿复言脂膏已竭,闾井萧然,丧乱可虞,掲竿非远。帝亦不省。

税监刘成以水灾情暂停米税。帝以不当尽停。世卿上言:“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不报。

诏罢矿使,税亦稍减。然辽东、云南、四川税使自若,吏民尤苦之。云南遂变作,杨荣被戕。而西北水旱时时见告,世卿屡请减租发振,国用益不支。逾月复奏请捐内帑百万佐军用,不从。世卿遂连章求去,至十五上,竟不许。先是,福王将婚,进部帑二十七万,帝犹以为少,数遣中使趣之。中使出谇语,且劾世卿抗命。世卿以为辱国,闻于朝,帝置不问。

世卿素励情操,当官尽职。帝雅重之。吏部缺尚书,尝使兼署,推举无所私。李廷机辅政,世卿力推之。廷臣遂疑世卿党比。于是给事中杜士全等,御史苏为霖等先后之,世卿遂杜门乞去。章复十余上,不报。乘柴车径去。廷臣以闻,帝亦不罪也。家居七年卒。

(选自《明史・赵世卿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侧隐一念/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
B.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
C.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
D.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兵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职事,长官为兵部尚书。
B.福王:王爵名。一般是皇帝的直系亲属,或是开国的元勋,或有赫赫战功的人,才封王。
C.疏:文中指古代的一类文书,是封建社会大臣向帝王或上司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属于上行公文。
D.劾:弹劾,指君主时代担任监察职务的官员检举官吏的罪状。与现代社会的“弹劾”的含义有所不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世卿富有心计,关注边防。他监督清理仓场时,考虑周全,国家、军队都依靠他;他先后两次请求拨款百万支援边防。
B.赵世卿敢于进言,不惧权贵。他上奏提出几点纠正时政的建议,得罪了当权者张居正,张居正要惩治他,被王国光劝阻。
C.赵世卿要求减税,反对奢蘼。矿税使到处做坏事,国家经费捉襟见肘,他请求减少百万税款;福王结婚,皇帝要加钱,他不予执行。
D.赵世卿做官尽职,不恋官位。他推荐官员没有私心,推重李廷机却被怀疑结党,于是请求离职,没被批准,最终自己坐车离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卿复言脂膏已竭,闾井萧然,丧乱可虞,揭竿非远。
(2)而西北水旱时时见告,世卿屡请减租发振,国用益不支。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郭宗皋,字君弼,福山人。嘉靖八年进士。擢御史。十二年十月,星陨如雨。未几,哀冲太子薨,大同兵乱。宗皋劝帝惇崇宽厚,察纳忠言,勿专以严明为治。帝大怒,下诏狱,杖四十释之。历按苏、松、顺天。会廷推保定巡抚刘夔还理院事,宗皋论夔尝荐大学士李时子,谄媚无行,不任风纪。坐夺俸两月。

二十三年十月,寇入万全右卫,抵广昌,列营四十里。顺天巡抚朱方下狱,擢宗皋右佥都御史代之。宗皋言:“密云最要害,宜宿重兵。乞敕马兰、太平、燕河三屯岁发千人,以五月赴密云,有警则总兵官自将赴援。居庸、白杨,地要兵弱,遇警必待部奏,不能及事。请预拟借调之法,令建昌军,平时则协助密云,遇警则移驻居庸。”俱报可。久之宗皋闻敌骑四十万欲分道入奏调京营山东河南兵为援已竟无实坐夺俸一年。故事,京营岁发五军诣蓟镇防秋。宗皋请罢三军,以其犒军银充本镇募兵费。又请发修边余银,增筑古北口等。帝疑有侵冒,令罢归听勘。既而事得白。

寻进兵部右侍郎,总督宣、大、山西军务。俺答三万骑犯万全左卫,总兵官陈凤、副总兵林椿与战鹞儿岭,杀伤相当。宗皋坐夺俸。明年再犯大同,总兵官张达及椿皆战死,宗皋与巡抚陈燿坐夺俸。给事中唐禹追论死事状,因言全军悉陷,乃数十年未有之大衄。帝乃逮宗皋及燿,各杖一百,宗皋戍陕西靖虏卫。

隆庆改元,从戍所起刑部右侍郎,改兵部,协理戎政。旋进南京右都御史,就改兵部尚书参赞机务。给事中庄国祯劾宗皋衰庸,宗皋亦自以年老求去,诏许之。万历中,再存问,岁给廪隶。十六年,宗皋年九十,又遣行人存问。是年卒。赠太子太保,谥康介。

(选自《明史·郭宗皋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久之/宗皋闻敌骑四十万欲分道/入奏调京营/山东/河南兵为援/已竟无实/坐夺俸一年
B.久之/宗皋闻敌骑四十万欲分道/入奏调京营/山东/河南兵为援已/竟无实/坐夺俸一年
C.久之/宗皋闻敌骑四十万欲分道入/奏调京营/山东/河南兵为援/已竟无实/坐夺俸一年
D.久之/宗皋闻敌骑四十万欲分道入/奏调京营/山东/河南兵为援已/竟无实/坐夺俸一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诏狱,指接受皇帝的命令对犯罪的九卿、郡守等二千石高官进行拘捕关押的监狱。
B.兵部,古代官署名,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其长官为兵部尚书。
C.防秋,古代西北各游牧部落往往趁秋高马肥时南侵,届时边防军队特加警卫,调兵防守。
D.存问,指慰问并进行请教,在古代,多用于君主对臣下的一种关心和虚心纳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宗皋直言进谏,不畏强权势力。他上疏规劝皇帝要改善为政的方法,被廷杖四十。众臣讨论推举保定巡抚刘夔时,他极力陈说刘夔谄媚权势劣迹。
B.郭宗皋善于思考,常有独特见解。在密云等地的驻兵方式上及蓟镇的边防事务等方面,他都提出了创新的做法,这些都得到了皇帝的高度认可。
C.郭宗皋受到追责,戍守陕西边塞。鹞儿岭一战无胜果,大同一战总兵张达等战死,都使他受到处罚,后来他又受到朝廷追责,戍守陕西靖虏卫。
D.郭宗皋致仕还乡,备享朝廷恩荣。他告老还乡后,皇帝屡次派人前来问候,并送给他廪米和仆人。在他死后,朝廷追赠他为太子太保,赠谥号“康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宗皋劝帝惇崇宽厚,察纳忠言,勿专以严明为治。
(2)帝疑有侵冒,令罢归听勘。既而事得白。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曹文诏,大同人。勇毅有智略。从军辽左,积功至游击。贼渠王嘉胤入据河曲。崇祯四年四月,文诏克其城。嘉胤脱走,转掠至阳城南山,文诏追及之,其下斩以降,以功临洮总兵官。点灯子自陕入山西,文诏追之,及于稷山,谕降七百人,点灯子伏诛。李老柴陷中部,会文诏西旋,馘(guó)老柴,与游击左光先分剿余党,皆大捷。红军友、杜三、杨老柴者,神一魁余党也,屯镇原,将犯平凉。檄甘肃总兵杨嘉谟扼之,贼走庆阳。五年三月,文诏大战西濠,斩千级,生擒杜三、杨老柴。追败之成宁关又败之关上岭追至陇安嘉谟夹击

复败之其逸出者副将蒋一阳遇之败都司李宫用被执。文诏乃纵反间,鲐其党,杀红军友,遂蹙败之水落城,殄其众。关中巨寇略平。巡抚御史汇奏首功,文诏功第一,承畴不为叙。巡按御史昊址推奖甚至,疏复上,兵部抑其劝,卒不叙。吴姓荐文诏知兵善战,请用之晋中。当是时,河南祸尤剧,敕文诏驰剿河南贼。蛀复抗疏力争,请令先平晋贼,后入豫,帝不许。而文诏以姓有恩,竞取道太原,为姓所留。已而闯王、八大王诸贼犯风翔,前锋中军刘弘烈被执,文诏闻之,嗔目大骂,亟诣承畴请行。承畴喜曰:“非将军不能灭此贼!”丈诏乃以三千人自宁州进,贼伏教万骑合围,矢猬集。有小卒缚急,大呼日:“将军救我!”贼中叛卒识之,恭贼曰:“此曹总兵也,”贼喜,围益急。文诏左右跳荡,手击杀数十人,转斗数里。力不支,拔刀自刎死。承畴闻,拊膺大哭,帝亦痛悼,赠太子太保、左都督,赐祭葬。文诏忠勇冠时,称明葭将第一。其死也,贼中为相庚。

(节选自《明史·曹文诏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追败之/成宁关又败之/关上岭追至陇安/嘉谟夹击/复败之/其逸出者副将蒋一阳/遇之败/都司李宫用被执/
B.追败之成宁关/又败之关上岭/追至陇安/嘉谟夹击/复败之/其逸出者副将蒋一阳/遇之败/都司李宫用被执/
C.追败之/成宁关又败之/关上岭追至陇安/嘉谟夹击/复败之/其逸出者/副将蒋一阳遇之败/都司李富用被执/
D.追败之成宁关/又败之关上岭/追至陇安/嘉谟夹击/复败之/其逸出者/副将蒋一阳遇之败/都司李宫用被执/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擢,与升相同,都是指官员由向高级的升迁;超擢、超迁则为越级破格提升。相反,罢、免、解、 黜、滴、夺指官员因为过失而被解除职务。
B.兵部,是六部中掌管选用武官及军籍、军械、军令等事务的部门。隶属于“三省”中的尚书省,以尚书为主官,侍郎为次官。
C.太子太保与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合称为“东宫三师”,部是太子的老师。太保又与太师、太傅合称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
D.古代贵族男子常在字前加伯仲叔季作为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字后加“甫”或“父”表男性。排行中,伯是老大,而不管少于或多于四个,季都是最末,明季即为明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文诏有勇有谋,却无论功之赏。他在作战不利的情况下,用计平定关中贼寇,但在论功行赏时,却屡遭他人抑制。
B.曹文诏骁勇善战,屡立战功。他立下了攻克被贼寇占领的城池,杀死贼将王嘉胤,消灭反贼点灯:-并招安七百余众等赫赫战功:
C.曹文诏知恩图报,有情有义。他为报吴牲知遇之恩,违背圣意,去太原平定贼寇,在风翔之战中,听闻将士被捕,主动请缨击敌。
D.曹文诏坚毅顽强,宁死不屈。他在陷入敌人包围,被叛兵出卖的绝境下,仍坚韧不屈,以一敌十,最后体力不支自刎而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李老柴陷中部,会文诏西旋,馘老柴,与游击左光先分剿余党,皆大捷。
(2)而文诏以牲有恩,竟取道太原,为姓所留。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谭纶,字子理,宜黄人。历职方郎中,台州知府。纶沉毅知兵。时东南倭患已四年,朝议练乡兵御贼。纶亦练千人立束伍法自裨将以下节节相制分数既明进止齐一未久即成精锐,倭犯栅浦,纶自将击之,三战三捷。倭复由松门、澶湖掠旁六县,进围台州,不克而去。转寇仙居、临海,纶擒斩殆尽。进海道副使,益募浙东良家子教之。倭自象山突台州,纶连破之。加右参政。会忧去。四十二年春再起纶,道擢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倭屯崎头城,都指挥欧阳深搏战中伏死,倭遂据平海卫,陷政和、寿宁,各扼海道为归计。纶环栅断路,贼不得去,移营渚林。纶自将中军,大破贼,复一府二县。诏加右副都御史。纶以延、建、汀、邵间残破甚,请缓征蠲赋。又考旧制,建水寨五,扼海口,广东境内悉定。纶上疏请复行服,世宗许之。纶练兵事,朝廷倚以办贼,遇警辄调,居官无淹岁。迨南寇略平,而边患方未已。隆庆元年,给事中吴时来请召纶练兵。诏征纶还部,进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军务。纶相度边隘冲缓,道里远近,分蓟镇为十二路,路置一小将,总立三营。诸将以时训练,互为掎角,节制详明。是岁秋,蓟、昌无警。异时调陕西、河间、正定兵防秋,至是悉罢。纶初至,按行塞上,谓将佐曰:“秣马厉兵,角胜负呼吸者,宜于南;坚壁清野,坐制侵轶者,宜于北。”遂筑敌台三千,起居庸至山海,控守要害。纶召入为右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协理戎政。会台工成,益募浙兵九千余守之。边备大饬,敌不敢入犯。以功进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协理如故。其冬,予告归。万历五年卒官。太子太保,谥襄敏。

(节选自《明史·谭纶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纶亦练千人/立束伍法/自裨将以下/节节相制/分数既明/进止齐一/未久/即成精锐
B.纶亦练千人立/束伍法/自裨将以下/节节相制/分数既明/进止齐一/未久/即成精锐,
C.纶亦练千人/立束伍法/自裨将以下/节节相制分数/既明进止/齐一未久/即成精锐,
D.纶亦练千人立/束伍法/自裨将以下/节节相制分数/既明进止/齐一未久/即成精锐,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降级叫迁削、迁谪、右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B.行服,就是服丧、守孝,尊亲死后,在服满以前停止娱乐和交际,表示哀悼。
C.兵部,我国古代官署六部之一,掌管武官的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
D.赠,指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本人死后追封的爵位、官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谭纶不畏凶险,身先士卒。尽管倭寇伏击了都指挥欧阳深,攻陷多地,但他毫无畏惧,围起栅栏,倭寇只好退走了。谭纶亲率军队进攻,收复了失地。
B.谭纶仁爱宽厚,体恤民生。他担任右副都御史后,看到延平、建宁、汀州、邵武地区民生凋敝,十分残破,于是请求朝廷缓征、减免其他赋税。
C.谭纶运筹帷幄,指挥若定。他担任边帅,修筑防备敌人的楼台控制要害地区,为增强边境防备做出贡献。
D.谭纶沉着刚毅,懂得用兵。他在总督蓟、辽、保定的军务期间,考察研究地形,分路建营,形成掎角之势,确保了蓟镇、昌平地区的稳定。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纶练兵事,朝廷倚以办贼,遇警辄调,居官无淹岁。
(2)纶相度边隘冲缓,道里远近,分蓟镇为十二路,路置一小将,总立三营。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熊概,字元节,丰城人。幼孤,随母适胡氏,冒其姓。永乐九年进士。授御史。十六年擢广西按察使。峒溪蛮大出掠,布政使议请靖江王兵遏之。概不可,曰:“吾等居方面,寇至无捍御,顾烦王耶?且寇必不至,戒严而已。”已而果然。久之,调广东。
洪熙元年正月,命以原官与布政使周干、参政叶春巡视南畿、浙江。初,夏原吉治水江南还,代以左通政赵居任,兼督农务。居任不恤民,岁以丰稔闻。成祖亦知其诬罔。既卒,左通政岳福继之,庸懦不事事。仁宗监国时,尝命概以御史署刑部,知其贤,故有是命。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浙西豪持郡邑短长为不法。海盐民平康暴横甚,御史捕之,遁去。会赦还,益聚党八百余人。概捕诛之,已,悉捕豪恶数十辈,械至京,论如法。于是奸宄帖息。诸卫所粮运不继,军乏食。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帝悦谕户部勿以专擅罪概。
概用法严,奸民惮之,腾谤书于朝。宣德二年,行在都御史劾概与春所至作威福,纵兵扰民。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明年七月赐玺书奖励。概亦自信,诸当兴革者皆列以闻。时屡遣部官至江南造纸、市铜铁。概言水涝民饥,乞罢之。
五年还朝,始复姓。亡何,迁右都御史,治南院事。行在都御史顾佐疾,驿召概代领其职,兼署刑部。九年十月录囚,自朝至日宴,未暇食,忽风眩卒。赐祭,给舟归其丧。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七》)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B.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C.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D.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秦时期,国君置御史。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
B.唐初仿汉刺史制设立按察使,赴各道巡察,考核吏治。实为各州刺史的上级,权力仅次于节度使,有先斩后奏的权利。
C.明洪武年间,在中央设立十三个承宣布政使司,每司设左、右“布政使”各1人,与按察使同为一省的行政长官。
D.监国,通常指皇帝外出时,由一重要人物(例如太子)留守宫廷处理国事。也指君主未能亲政,由他人代理朝政。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熊概预料事情准确。布政使想请靖江王来阻止峒溪蛮人劫掠时,他认为贼寇肯定不来,最后结果也印证了他的判断。
B.熊概深得皇帝信任。洪熙元年正月,宣宗命他以布政使的身份参与巡视南畿、浙江,巡视后宣宗晋升他做了大理寺卿。
C.熊概执法不畏强暴。浙西豪强肆意作恶,前官岳福懦弱无为,而他不仅捕杀了遇赦的平康,还抓捕了几十个豪强恶徒。
D.熊概为官为民请命。朝廷屡派部官到江南造纸、买铜铁,影响了民生,他就上书说洪水积涝,百姓饥馑,请求停止行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
(2)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