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熊概,字元节,丰城人。幼孤,随母适胡氏,冒其姓。永乐九年进士。授御史。十六年擢广西按察使。峒溪蛮大出掠,布政使议请靖江王兵遏之。概不可,曰:“吾等居方面,寇至无捍御,顾烦王耶?且寇必不至,戒严而已。”已而果然。久之,调广东。
洪熙元年正月,命以原官与布政使周干、参政叶春巡视南畿、浙江。初,夏原吉治水江南还,代以左通政赵居任,兼督农务。居任不恤民,岁以丰稔闻。成祖亦知其诬罔。既卒,左通政岳福继之,庸懦不事事。仁宗监国时,尝命概以御史署刑部,知其贤,故有是命。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浙西豪持郡邑短长为不法。海盐民平康暴横甚,御史捕之,遁去。会赦还,益聚党八百余人。概捕诛之,已,悉捕豪恶数十辈,械至京,论如法。于是奸宄帖息。诸卫所粮运不继,军乏食。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帝悦谕户部勿以专擅罪概。
概用法严,奸民惮之,腾谤书于朝。宣德二年,行在都御史劾概与春所至作威福,纵兵扰民。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明年七月赐玺书奖励。概亦自信,诸当兴革者皆列以闻。时屡遣部官至江南造纸、市铜铁。概言水涝民饥,乞罢之。
五年还朝,始复姓。亡何,迁右都御史,治南院事。行在都御史顾佐疾,驿召概代领其职,兼署刑部。九年十月录囚,自朝至日宴,未暇食,忽风眩卒。赐祭,给舟归其丧。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七》)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B.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C.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D.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秦时期,国君置御史。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
B.唐初仿汉刺史制设立按察使,赴各道巡察,考核吏治。实为各州刺史的上级,权力仅次于节度使,有先斩后奏的权利。
C.明洪武年间,在中央设立十三个承宣布政使司,每司设左、右“布政使”各1人,与按察使同为一省的行政长官。
D.监国,通常指皇帝外出时,由一重要人物(例如太子)留守宫廷处理国事。也指君主未能亲政,由他人代理朝政。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熊概预料事情准确。布政使想请靖江王来阻止峒溪蛮人劫掠时,他认为贼寇肯定不来,最后结果也印证了他的判断。
B.熊概深得皇帝信任。洪熙元年正月,宣宗命他以布政使的身份参与巡视南畿、浙江,巡视后宣宗晋升他做了大理寺卿。
C.熊概执法不畏强暴。浙西豪强肆意作恶,前官岳福懦弱无为,而他不仅捕杀了遇赦的平康,还抓捕了几十个豪强恶徒。
D.熊概为官为民请命。朝廷屡派部官到江南造纸、买铜铁,影响了民生,他就上书说洪水积涝,百姓饥馑,请求停止行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
(2)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7-20 09:46:0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除工科给事中,出为湖广右参议。中贵督太和山,干没公费。文力遏之,以其羡易粟万石,备贷。九溪土酋与邻境争地相攻,文往谕,皆服。弘治十六年拜南京兵部尚书。岁侵,米价翔踊。文请预发军饷三月,户部难之。文曰:“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之。”乃发廪十六万石,米价为平。明年召拜户部尚书。文凝厚雍粹,居常抑抑。至大事,刚断无所挠。武宗即位,赏赉及山陵、大婚诸费,需银百八十万两有奇,部帑不给。文请先发承运库,诏不许。文言:“帑藏虚,赏赉自京边军士外,请分别给银钞,稍益以内库及内府钱,并暂借勋戚赐庄田税,而敕承运库内官核所积金银,著之籍。且尽罢诸不急费。”旧制,监局、仓库内官不过二三人,后渐添注,或一仓十余人,文力请裁汰。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文司国计二年,力遏权幸,权幸深疾之。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郎中李梦阳进曰:“公诚及此时率大臣固争,去‘八虎’易易耳。”文捋须昂肩,毅然改容曰:“善。纵事勿济,吾年足死矣,不死不足报国。”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瑾恨文甚,日令人伺文过。逾月,有以伪银输内库者,遂以为文罪。诏降一级致仕,瑾恨未已,以遗失部籍,逮文下诏狱。数月始释,罚米千石输大同。寻复罚米者再,家业荡然。瑾诛,复官,致仕。嘉靖五年卒,年八十有六。
(节选自《明史·韩文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其羡易粟万石,备贷 振:救济
B.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之  当:抵挡
C.至大事,刚断无所挠 临:面对
D.以遗失部籍 坐:因…获罪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 /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B.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C.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D.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 /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文为官清正,关注民众生活,他在湖广,妥善处理九溪士酋与邻境争地一事;担任南京兵部尚书时,年成歉收,他开仓取粮十六万石,平抑米价。
B.韩文疾恶如仇,尽力遏制权幸,宦官刘瑾等每日引诱皇上沉溺于声色狗马,不理政事,他采用李梦阳的建议,冒死谏诤,打击了刘瑾等的嚣张气焰。
C.韩文刚正不屈,敢于奏议国事,武宗继位,诸项费用供给不足,他不顾非议,一再提出自己看法;有关机构冗员渐增,他援引成例,着手压缩编制。
D.韩文刚者易析,饱受政敌陷害,刘瑾以遗失部籍作为罪名,逮捕韩文,释放后又两次罚米,使他倾家荡产;直到刘瑾被诛后,韩文才复官而后退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
(2)即偕诸大臣伏阙上书,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

同类题2

(四)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王守仁传

①王守仁,宇伯安,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华有器度,孝宗甚之。华性孝,士论多之。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瑾诛,移庐陵知县。入觐,迁南京刑部主事。

②十四年六月,命戡福建叛军。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守仁急趋吉安,与伍文定征调兵食,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七月壬辰朔,宁王袭下九江、南康,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乙卯遇于黄家渡。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③世宗甫即位,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赴,请归省。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

④守仁天资异敏。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信不疑。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选自《明史・王守仁传》,有删改)

(注释)①王守仁,别号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②蔑:无。③胶浅:搁浅。④日绎旧闻:每天研究以前所学。⑤格物致知: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⑥翕然:一致。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华性孝,士论之(_____________)(2)宁王袭下九江、南康,安庆(_____________)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孝宗甚之(   )
A.关心B.宠爱C.眷念D.器重
【小题3】第②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
B.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
C.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
D.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
【小题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守仁不赴,请归省。守仁病甚,疏乞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
【小题5】分析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
【小题6】第①段“守仁抗章救被廷杖四十被贬贵州”和第②段“不救安庆而攻南昌”两个事例分别反映了王守仁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毛伯温,字汝厉,吉水人。登正德三年进士,授绍兴府推官。擢御史,巡按福建。世宗即位,中官张锐、张忠等论死,其党萧敬等阴缓之。伯温请并诛之,中官为屏气。嘉靖初,迁大理寺丞。李福达狱起,坐为大理时失入,褫职归。用荐起故官,后擢左副都御史。已而,为朱佑椋所讦,复褫职
十五年冬,皇嗣生,将颁诏外国。礼部尚书夏言以安南久失朝贡,不当遣使,请讨之。遂起伯温右都御史,与咸宁侯仇鸾治兵待命。以父丧辞,不许。明年五月至京,上方略六事。会安南国遣陪臣郑惟僚等诉莫登庸弑逆,请兴师复仇。帝疑其不实,命暂缓师,敕两广、云南守臣勘报,而命伯温协理院事。御史何维柏请听伯温终制,不许。伯温引疾不出,至禫除始起视事。其冬迁工部尚书。
十七年春,黔国公沐朝辅等以登庸降表至,请宥罪许贡。先是,云南巡抚汪文盛奏登庸闻发兵进讨,遣使潜觇。帝已敕遵前诏进兵,文盛又纳安南降人武文渊策,具言登庸可破状,复传檄安南令奉表献地。及是,帝下奏付廷议,佥言不可许。乃改伯温兵部尚书,克期启行。帝以用兵事重,无必讨意,特欲威服之。而兵部尚书张瓒无所画,视帝意为可否。朝论多主不当兴师,顾不敢显谏。制下数月,两广总督侍郎张经以用兵方略上,且言须兵三十万,饷百六十万石。钦州知州林希元则极言登庸易取,请即日出师。瓒不敢决复请廷议议上无成策帝不怿让瓒师复止命伯温仍协理院事
明年二月,帝幸承天。诏伯温总督宣、大、山西军务。俄选宫僚,加兼太子宾客。大同所辖五堡,距城二百余里,极边近贼帐。自巡抚张文锦以筑堡致乱,后无敢议修者。伯温曰:“变所由生,以任用匪人,非建议谬也。”卒营之。募军三千防守,给以闲田,永除其赋。边防赖焉。录功,加太子少保。
(节选自《明史·毛伯温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瓒不敢决复/请廷议/议上无成策/帝不怿让/瓒师复止/命伯温仍协理院事/
B.瓒不敢决/复请廷议/议上无成策/帝不怿/让瓒/师复止/命伯温仍协理院事/
C.瓒不敢决/复请廷议/议上无成策/帝不怿让/瓒师复止命/伯温仍协理院事/
D.瓒不敢决复/请廷议/议上无成策/帝不怿/让瓒师复止/命伯温仍协理院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理寺,官署名。掌刑狱案件审理,长官大理寺卿。明清时与刑部、督察院并称“三法司”。
B.终制,古代父母死后,子女须守丧三年,其间不得婚嫁,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须离职。
C.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如《后汉书·张衡传》中“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D.檄,古代官府用来晓谕、声讨和征召等的公文。文中是指传檄文征讨安南国首领莫登庸。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毛伯温执法严厉。宦官张锐等人被判死刑,同党萧敬等想暗中拖延行刑,毛伯温上书请求将其一并处死,打击了宦官的气焰。
B.毛伯温恪守孝道。朝廷任命毛伯温协助处理督察院的事务,御史何维柏不同意其守丧的请求,毛伯温坚持守丧期满后才出任。
C.毛伯温深受倚重。在朝中大臣因是否征讨安南国莫登庸时意见不一致,兵部尚书张瓒又无主见之时,皇帝对毛伯温委以重任。
D.毛伯温重视边防。巡抚张文锦因修筑大同五堡导致兵变之后,没人敢再主张维修,毛伯温提出合理建议,有效地巩固了边防。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用荐起故官,后擢左副都御史。已而,为朱佑椋所讦,复褫职。
(2)及是,帝下奏付廷议,佥言不可许。乃改伯温兵部尚书,克期启行。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恕字宗贯,三原人。正统十三年进士。授大理左评事。迁南京刑部右侍郎。父忧,服除,以原官总督河道。因灾变,请讲求弭灾策。帝为赐山东租一年,畿辅亦多减免。大学士商辂等以云南远在万里,而镇守中官钱能贪恣甚,议遣大臣有威望者为巡扼镇压之,乃改恕左副都御史以行。恕居云南九月,威行微外,黔国以下成惕息奉令。疏凡二十上,直声动天下。安南潜遣谍入临安,又于蒙自市铜铸兵器,将伺间袭云南。恕请增设副使二员,以饬边备,谋遂沮。兼右副都御史巡抚南畿。民田率归豪右,而官田累贫民。恕乃量减官田耗,稍增之民田。常州时有羡米,乃奏以六万石补夏税,公私便焉。所部水灾,奏免秋粮六十余万石。周行振贷,全活二百余万口。江南岁输白粮民多至破产而光禄概以给庖人贱工又中官暴横四方输上供物监收者率要羡入恕先后论列皆不纳复改恕南京兵部尚书。林俊之下狱也,恕言:“俊言当,不宜罪。”帝得疏不怿。恕侃侃论列无少避。先后应诏陈言者二十一,建白者三十九,皆力阻权幸。天下倾心幕之,遇朝事有不可,必曰:“王公胡不言也?”则又曰:“公疏且至矣。”已,恕疏果至。时为谣曰:“两京十二部,独有一王恕。”文华殿中书舍人杜昌等夤缘迁秩,御医王玉自陈乞进官,恕皆力争寝之。恕扬历中外四十余年,刚正清严,始终一致。所引荐耿裕、彭韶、何乔新等,皆一时名臣。他贤才久废草泽者,拔擢之恐后。弘治二十年间,众正盈朝,职业修理,号为极盛者,恕力也。卒,年九十三。
(选自《明史·王恕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江南岁输白粮民/多至破产/而光禄概以给庖人/贱工/又中官暴横四方/输上供物/监收者率要羡入/恕先后论列/皆不纳/
B.江南岁输白粮/民多至破产/而光禄概以给庖人/贱工/又中官暴横/四方输上供物/监收者率要羡入/恕先后论列/皆不纳/
C.江南岁输白粮/民多至破产/而光禄概以给庖人/贱工/又中官暴横四方/输上供物/监收者率要羡入/恕先后论列,/皆不纳/
D.江南岁输白粮民/多至破产/而光禄概以给庖人/贱工/又中官暴横/四方输上供物/监收者率要羡入/恕先后论列/皆不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忱,是指父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B.畿辅,京城附近地区。畿,文中指天子直接管辖的王都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
C.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古代以右为卑,豪族常常谦称为“豪右”。
D.御医,古代医生的称谓,是古代时专门为皇帝及其宫廷亲属等治病的宫廷医师。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恕不负众望,稳定边境。他因有威望被派去代替贪腐妄为的钱能镇守云南,在云南有声威;他采取措施挫败了安南企图反叛的阴谋。
B.王恕体恤百姓,关心民生。他巡抚南方时,想法调整民田、官田,运粮补税,辖区遭水灾,他上奏请求援助粮食,并积极赈灾,救活很多灾民。
C.王恕敢于直言,深得民心。他犯颜直谏,直言无忌,得到天下人的仰慕,碰到朝廷议事有不同意见,官员会提到王恕;人们编民谣歌颂他。
D.王恕忠于国家,积极荐才。他任官四十多年,刚强正直清廉严肃,始终如一。他引荐的很多官员成为名臣,他大力提拔民间人才,使朝廷充满正气。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南潜遣谍入临安,又于蒙自市铜铸兵器,将伺间袭云南。
(2)恕言:“俊言当,不宜罪。”帝得疏不怿。恕侃侃论列无少避。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吴道南,字会甫,崇仁人。万历十七年进士及第。授编修,进左中允。直讲东宫,太子偶旁瞩,道南即辍讲拱俟,太子为改容。历左谕德少詹事。擢礼部右侍郎,署部事。
道南遇事有操执,明达政体:朝鲜贡使归,请市火药,执不予。土鲁番贡玉,请勿纳。辽东议开科试士,以岩疆当重武,格不行。父丧归。服阕,即家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与方从哲并命。三辞不允,久之始入朝。故事,廷臣受官,先面谢乃莅任。帝不视朝久,皆先莅任。道南至,不获见,不敢入直。同官从哲为言,帝令先视事,道南疏谢。居数日,言:“臣就列经旬,仅下瑞王婚礼一疏。他若储宫出讲、诸王豫教、简大僚、举遗失、撤税使、补言官诸事,廷臣舌敝以请者,举皆杳然,岂陛下简置臣等意。”帝优诏答之,卒不行。迨帝因“梃击”之变,召见群臣慈宁宫。一道南始得面谢,自是不获再见。
道南辅大政不为诡随,颇有时望。岁丙辰,偕礼部尚书刘楚先典会试。吴江举人沈同和者,副都御史季文子,目不知书,贿礼部吏,与同里赵鸣阳联号舍。其首场七篇,自坊刻外,皆鸣阳笔也。榜发,同和第一,鸣阳亦中式,都下大哗。道南等亟检举,诏令覆试。同和竞日构一文。下吏,戍烟瘴,鸣阳亦除名。
先是汤宾尹科场事实道南发之其党侧目御史李嵩周师旦遂连主论道南而给事中刘文炳攻尤力道南疏辨乞休颇侵文炳。文炳遂极诋,御史张至发助之。道南不能堪,言:“台谏劾阁臣,职也,未有肆口谩骂者。臣辱国已甚,请立罢黜。”帝雅重道南,谪文炳外任,夺嵩等俸。御史韩浚、朱堦救文炳,复诋道南。道南益求去。杜门逾年,疏二十七上,帝犹勉留。会继母讣至,乃赐道里费,遣行人护归。天启初,以覃恩即家进太子太保。居二年卒。
(《明史·卷第二百一十七》,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先是/汤宾尹科场事/实道南发之/其党侧目/御史李嵩/周师旦遂连章论道南/而给事中刘文炳攻尤力/道南疏辨乞休/颇侵文炳/
B.先是汤宾尹科场事/实道南发之其党/侧目御史李嵩/周师旦遂连章论道南/而给事中刘文炳攻尤力/道南疏/辨乞休/颇侵文炳/
C.先是/汤宾尹科场事实/道南发之/其党侧目/御史李嵩/周师旦遂连章论道南/而给事中刘文炳攻尤力/道南疏/辨乞休/颇侵文炳/
D.先是/汤宾尹科场事/实道南发之其党/侧目御史李嵩/周师旦遂连章论道南/而给事中刘文炳攻尤力/道南疏辨乞休/颇侵文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东宫是中国古代宫殿指称,因方位得名。后专指居住东宫的储君,即太子。
C.授、进、历、擢、署、拜在文中都是和官职有关的词语,其中进、擢指提升官职,署是代理官职。
D.礼部,中国古代官署,长官为礼部尚书,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南在东宫给太子讲学时,太子有时不专心,他就设法让太子集中精神听讲。
B.道南遇事有操守和主张。坚持不卖火药给朝鲜人贡的使者,也建议不收纳吐鲁番进贡的宝玉。
C.道南敢于直谏,但他在朝廷任职,却只被皇上召见一次,一生都没有得到重用。
D.道南因为揭发汤宾尹科场事,受到了御史李嵩、周师旦等人的攻击,但依旧得到皇帝的鼓励和挽留。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优诏答之,卒不行。迨帝因“梃击”之变,召见群臣慈宁宫。
(2)台谏劾阁臣,职也,未有肆口谩骂者。臣辱国已甚,请立罢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