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赵世卿,字象贤,历城人。隆庆五年进士。授南京兵部主事。张居正当国。世卿奏匡时五要。居正欲重罪之。吏部尚书王国光曰:“罪之适成其名,请为公任怨。”遂出为楚府右长史。

迁户部右待郎,督理仓场。世卿饶心计。凡所条奏,凡所条奏,酌剂赢缩,军国赖焉。进户部尚书。时矿税使四出为害,曩时关税所入岁四十余万,自为税使所夺,商贾不行,数年间减三之一,四方杂课亦如之。岁入益寡,国用不支,边储告匱,而内供日繁。岁増金花银二十万,宮帑日充羡。世卿请复金花银百万故额,罢续增数,不许。乞发内库银百万以济边储,忤旨切责。世卿复言脂膏已竭,闾井萧然,丧乱可虞,掲竿非远。帝亦不省。

税监刘成以水灾情暂停米税。帝以不当尽停。世卿上言:“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不报。

诏罢矿使,税亦稍减。然辽东、云南、四川税使自若,吏民尤苦之。云南遂变作,杨荣被戕。而西北水旱时时见告,世卿屡请减租发振,国用益不支。逾月复奏请捐内帑百万佐军用,不从。世卿遂连章求去,至十五上,竟不许。先是,福王将婚,进部帑二十七万,帝犹以为少,数遣中使趣之。中使出谇语,且劾世卿抗命。世卿以为辱国,闻于朝,帝置不问。

世卿素励情操,当官尽职。帝雅重之。吏部缺尚书,尝使兼署,推举无所私。李廷机辅政,世卿力推之。廷臣遂疑世卿党比。于是给事中杜士全等,御史苏为霖等先后之,世卿遂杜门乞去。章复十余上,不报。乘柴车径去。廷臣以闻,帝亦不罪也。家居七年卒。

(选自《明史・赵世卿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侧隐一念/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
B.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
C.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
D.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兵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职事,长官为兵部尚书。
B.福王:王爵名。一般是皇帝的直系亲属,或是开国的元勋,或有赫赫战功的人,才封王。
C.疏:文中指古代的一类文书,是封建社会大臣向帝王或上司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属于上行公文。
D.劾:弹劾,指君主时代担任监察职务的官员检举官吏的罪状。与现代社会的“弹劾”的含义有所不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世卿富有心计,关注边防。他监督清理仓场时,考虑周全,国家、军队都依靠他;他先后两次请求拨款百万支援边防。
B.赵世卿敢于进言,不惧权贵。他上奏提出几点纠正时政的建议,得罪了当权者张居正,张居正要惩治他,被王国光劝阻。
C.赵世卿要求减税,反对奢蘼。矿税使到处做坏事,国家经费捉襟见肘,他请求减少百万税款;福王结婚,皇帝要加钱,他不予执行。
D.赵世卿做官尽职,不恋官位。他推荐官员没有私心,推重李廷机却被怀疑结党,于是请求离职,没被批准,最终自己坐车离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卿复言脂膏已竭,闾井萧然,丧乱可虞,揭竿非远。
(2)而西北水旱时时见告,世卿屡请减租发振,国用益不支。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6-27 05:03:0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继宗,字承芳,阳城人。天顺初进士,授刑部主事。囚多疫死,为时其食饮,令三日一栉沐,全活甚众。又善辨疑狱。河间获盗,遣里民张文、郭礼送京师,盗逸。文谓礼曰:“吾二人并当死。汝母老,鲜兄弟,以我代盗,庶全汝母子命。”礼泣谢,从之。文桎梏诣部。继宗察非盗,竟辨出之。

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以一仆自随,署斋萧然。性刚廉孤峭,人莫敢犯。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遇学官以宾礼。师儒竞劝,文教大兴。

御史孔儒清军,里老多挞死。继宗榜曰:“御史杖人至死者,诣府报名。”儒怒。继宗人见曰:“为治有体。公但剔奸弊,劝惩官吏,若此户稽核,则有司事,非宪体①也。”儒不能难,而心甚衔之。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②。儒惭而去。中官过者③,继宗遗以菱芡、历书。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曰:“金具在,与我印券④”中官咋舌不敢受。入觐,汪直欲见之,不可。宪宗问直:“朝觐官孰廉?”直对曰:“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

九载秩满,超迁浙江按察使。数与中官张庆忤。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帝曰:“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敏惶恐,遗书庆曰:“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

——(《明史》)

①宪体:御史的本分职事。②袭:量词,指成套的衣服。③中官:宦官。④印券:盖有官印的凭证。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上已知人矣  孰能讥之乎
B.王翱荐 心一也
C.继宗以菱芡、历书    至唐李渤始访其
D.遇学官宾礼  夫夷近,则游者众
【小题2】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杨继宗“清廉刚正”的一组是
①囚多疫死,为时其食饮
②继宗榜曰:“御史杖人至死者,诣府报名。”
③继宗察其非盗,竟辨出之
④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
⑤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曰:“金具在,与我印券。”
⑥入觐,汪直欲见之,不可。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②④⑤⑥D.①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继宗对囚犯讲人道,按时提供饮食,还叫他们洗浴,体现了一种悯民爱民思想,与古代许多官吏的残酷苛刻、草菅人命构成鲜明的对比。同时他又善断疑狱,避免了很多冤假错案。
B.杨继宗大兴社学,并注意落实到实处,尽管他的“罚其父兄”的做法不很合理,但这一罚却功在百姓,利在百姓。
C.杨继宗本来生性“刚廉孤峭”,一般人难以接近,但他对学官却礼貌有加,待之以宾客之礼。他作为地方长官能尊师重教也是当地“社学大兴”的原因之一。
D.杨继宗廉洁清正不爱钱财,这正是他敢于公开批评御史孔儒明胡作非为,敢于抵制宦官敲诈勒索的力量,汪直说“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意思是说明朝上下官吏除了杨继宗之外全都腐败透顶,这既是对他的赞美也是对时政的批评。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二人并当死。汝母老,鲜兄弟,以我代盗,庶全汝母子命。
(2)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淳,字希古,桐城人。隆庆二年进士。授永康知县。吏民素多奸黠,连告罢七令。淳至,日夜阅案牍。讼者数千人,剖决如流,吏民大骇,服,讼浸减。凡赴控者,淳即示审期,两造如期至,片晷分析无留滞。乡民裹饭一包即可毕讼,因呼为“张一包”,谓其敏断如包拯也。

巨盗卢十八剽库金,十余年不获,御史以属淳。淳刻期三月必得盗,而请御史月下数十 檄。及檄累下,淳阳笑曰:“盗遁久矣,安从捕。”寝不行。吏某妇与十八通,吏颇为耳目,闻淳言以告十八,十八意自安。淳乃令他役诈告吏负金,系吏狱。密召吏责以通盗死罪,复教之请以妇代系,而已出营赀以偿。十八闻,亟往视妇,因醉而擒之。及报御史,仅两月耳。

民有睚眦嫌,辄以人命讼。淳验无实即坐之,自是无诬讼者。永人贫,生女多不举。淳劝诫备至,贫无力者,捐俸量给,全活无数。岁旱,劫掠公行,下令劫夺者死。有夺五斗米者,淳佯取死囚杖杀之,而榜其罪曰“是劫米者”,众皆慑服。久之,以治行第一赴召去永,甫就车,顾其下曰:“某盗已来,去此数里,可为我缚来。”如言迹之,盗正濯足于河,系至,盗服辜。永人骇其事,谓有神告。淳曰:“此盗捕之急则遁,今闻吾去乃归耳,以理卜,何神之有?

礼部主事,历郎中,谢病去。起建宁知府,“进浙江副使。时浙江有召募兵,抚按议散之,兵皆汹汹。淳曰是骄悍者留则有用汰则叵测不若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则留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从之,事遂定。官终陕西布政。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

(注)①两造:诉论的双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淳曰/是骄悍者留/则有用汰/则叵测/不若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则留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
B.淳曰/是骄悍者/留则有用汰/则叵测/不若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则留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
C.淳曰/是骄悍者留/则有用/汰则叵测/不若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则留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
D.淳曰/是骄悍者/留则有用/汰则叵测/不若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则留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古代,“就车”和“下车”都是指官吏新到一个地方赴任的意思,如《张衡传》,“衡下车,治威严。”
B.御史,本为史官。秦以后设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等各种事宜。
C.参加殿试取中后统称为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D.礼部。管典礼、学校、科考等。礼部长官叫礼部尚书,副职为侍郎。部下设司,司长称郎中,副职称员外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淳善于断案。百姓都说张淳断案就像当年的包拯一样迅速,他们只带了一包饭就能结束诉讼。
B.张淳体恤百姓。永康县人贫穷,生下女儿大都不抚养,张淳耐心规劝,又拿出自己的俸禄给百姓,使很多人活了下来。
C.张淳聪明机智。他故意放出强盗卢十八逃跑很久没法抓的风声,令他放松警惕,然后再用计,将卢十八缉拿归案。
D.张淳料事如神,离开永康县之前,他告诉下属,有个逃跑的盗贼就在附近,现在可以去抓捕他,手下人按照他的话,果然抓到了盗贼。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了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讼者数千人,剖决如流,吏民大骇,服,讼浸减。
(2)此盗捕之急则遁,今闻吾去乃归耳,以理卜,何神之有?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赵贞吉,字孟静,内江桐梓坝人。六岁日诵书一卷。及长,以博洽名。華嘉靖十四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
俺答薄都城,谩书求贡。诏百官延议,贞吉奋袖大言日:“城下之盟,《春秋》耻之。既许贡则必入城,倘要索无已,奈何?”徐阶曰:“君必有良策。”贞吉曰:“为今之计请至尊迷御正殿下诏引咎遗官宣谕诸将监督力战退敌易易耳。”帝闻贞吉言,心壮之,谕严嵩曰:“贞吉言是。”召入左顺门,令手疏便宜。立擢左谕德兼监察御史,奉敕宣谕诸军。络白银五万两,听随宜劳赏。
四十年,迁至户部右侍郎。廷议遗大臣赴蓟州督饷练兵,嵩欲用贞吉,召饮示之意。贞吉曰:“督饷者,督京运乎,民达乎?若二运已有职掌,添官徒增扰耳。况兵之不练,其过宜不在是,即十户侍出,何益练兵?”嵩怫然罢。
隆庆初,起礼部左传郎,掌詹事府。穆宗幸太学,讲《大禹谟》称旨,命充日讲官。负吉年逾六十,而议论侃直,进止有仅,帝深注意焉。
先是,高拱再入阁即掌吏部。贞吉掌都察院。拱以私憾欲考察科道。贞吉与同事上言:“顷因御史叶梦能言事件旨,陛下严论考核言官,并及升任在籍者。应考近二百人,其中岂无怀忠报主塞谔敢言之士?今一以放肆奸邪罪之,窃惑所司奉行过当,忠邪不分,致塞言路,沮士气,非国家福也。”帝不从。
贞吉学博才高。然好刚使气,动与物迕。九列大臣,或名呼之,人亦以是多怨。高拱、张居正名辈出贞吉后,而进用居先。咸负才好胜不相下,竟龃龉而去。万历十年卒,赠少保,文肃。
(选自《明史.赵贞吉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令之计/请至尊速御正殿/下诏引咎遣官/宣渝诸将/监督力战/退敌易易耳
B.为今之计/请至尊速御正殿/下讯引咎/遣官宣谕诸将/监督力战/退敌易易耳
C.为今之计/请至尊速御正/殿下诏引咎遣官/直谕诸将/监督力战/退敌易易耳
D.为今之计/请至尊速御正/殿下诏引咎/遣官宣谕诸将/监督力战/退敌易易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庶吉士,选进土之长于文学及书法者充任,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招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职责,是明朝内阁辅臣的重要之一。
B.隆庆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种名号。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康熙皇帝等。
C.吏部,吏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主要掌管官员的考核、升降及全国户籍等工作。隋、唐、五代,列为尚书省六部之首,长官称为吏部尚书。
D.谥,指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贞吉心怀国家,善于谏言。在遇到疑难问题的时候,他都能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看法都得到了皇帝的认同。
B.赵贞吉性情别直,不惧权贵。无论是严嵩作首辅,还是高拱作首辅,他都能据理力争。
C.赵贞吉勤奇好学,学识渊博。他6岁时便每天读书卷,后来考中进士。任日讲官,所讲内容符合皇帝的心意,受到皇帝的关注。
D.赵贞吉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得罪人。位列九卿的大臣,他也直呼其名,有些人因此而怨恨他。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况兵之不练,其过宜不在是,即十户侍出,何益练兵?
(2)高拱,张居正名辈出贞吉后,而进用居先。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詹荣,字仁甫,山海卫人。嘉靖五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历郎中。督饷大同,值兵变,杀总兵官李瑾。总督刘源清率师围城,久不下。荣素有智略,善应变。叛卒掠城中,无犯荣者。外围益急,荣密约都指挥纪振、游击戴濂、镇抚王宁同盟讨贼。察叛卒马升、杨麟无逆志,乃阳令宁持官民状诣源清所,为叛卒乞原,而阴以荣谋告,请宥升、麟死,畀三千金,俾募死士自效。会源清已罢,巡抚樊继祖许之。升、麟遂结心腹,擒首恶黄镇等九人戮之。荣乃开城门,延继祖入,复捕斩二十六人。录功,擢光禄寺少卿,再迁太常寺少卿。

二十二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鲁迷贡使留甘州者九十余人,总兵官杨信驱以御寇,死者十之一。荣言:“彼以好来,而用之锋镝,失远人心,且示中国弱。”诏夺信官,槥死者送之归。番人感悦。逾年,以大同巡抚赵锦与总兵官周尚文不相能,诏荣与锦易任。俺答数万骑入掠,荣与尚文破之黑山阳,进右副都御史。寇复大举犯中路,参将张凤等阵殁。荣与尚文及总督翁万达严兵备阳和,而遣骑邀击,多所杀伤,寇乃引去。代府奉国将军充灼行剽,荣奏夺其禄。充灼等结小王子入寇,谋据大同。荣告尚文捕得,皆伏辜。荣以大同无险,乃筑东路边墙百三十八里,堡七,墩台百五十四。又以守边当积粟。而近边弘赐诸堡三十一所,延亘五百余里,辟治之皆膏腴田,可数十万顷。乃奏请召军佃作,复其租徭,移大同一岁市马费市牛赋之;秋冬则聚而遏寇。帝立从焉。寇入犯,与尚文破之弥陀山,斩一部长。

荣先以靖乱功进兵部右侍郎又以缮边破敌累被奖赉召还理部事进左尚书赵廷瑞罢荣署部务奏行秋防十事。已而翁万达入为尚书,遭母丧,荣复当署部务,辞疾乞休。帝怒,夺职闲住。越二年卒。

(选自《明史》卷八十八)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荣先以靖乱/功进兵部右侍郎/又以缮边破敌/累被奖赉/召还理部/事进左尚书/赵廷瑞罢/荣署部务/
B.荣先以靖乱功/进兵部右侍郎/又以缮边破敌/累被奖赉/召还理部事/进左/尚书赵廷瑞罢/荣署部务/
C.荣先以靖乱/功进兵部/右侍郎又以缮边/破敌累被奖赉/召还理部/事进左尚书/赵廷瑞罢荣署部务/
D.荣先以靖乱功/进兵部/右侍郎又以缮边破敌累/被奖赉/召还理部事/进左/尚书/赵廷瑞罢/荣署部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户部,古代官署名,掌管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体晌等民政、财政事宜。
B.巡抚,明清时官职,以“巡行天下.抚军安民”而名。一般主管一省军政、民政。
C.贡使,进贡的使臣;贡,进贡,即古代藩属国对宗主国或臣民对君主呈献礼品。
D.黑山阳,古人把山北水南称为“阳”,黑山是山名,“黑山阳”是指黑山的北面。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詹荣颇有智慈谋略。他在总督刘源清久攻不下的情况下,用计谋收买了叛军中的人,通过他们擒获叛军头目并杀掉。
B.詹荣善待外国使者。他得知杨信驱使鲁迷国使者上前线作战,就用棺材装硷战死者送归鲁迷国,鲁迷国的人很受感动。
C.詹荣具有军事才能。他担任大同巡抚时,多次击败来犯之敌,并修建了大是御敌工事,因地制宜地实施了强军策略。
D.詹荣深受皇帝信任。先后担任了太常寺少卿、右金都御史,官至兵部尚书,仅是年老略有消沉而触怒皇上,才被夺官赋闲。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以好来,而用之锋镝,失远人心,且示中国弱。
(2)乃奏请召军佃作,复其租徭,移大同一岁市马费市牛赋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沈链字纯甫,会稽人。嘉靖十七年进士。入为锦衣卫经历。链为人刚直,嫉恶如仇。每饮酒辄箕踞笑傲,旁若无人。锦衣帅陆炳善遇之。炳与严嵩父子交至深,以故链亦数从世蕃饮。世蕃以酒虐客,链心不平,辄为反之,世蕃惮不敢较。俺答京师,致书乞贡,多嫚语。下廷臣博议,司业赵贞吉请勿许。廷臣无敢是贞吉者,独链是之。吏部尚书夏邦谟曰:“若何官?”链曰:“锦衣卫经历沈链也。大臣不言,故小吏言之。”遂罢议。链愤国无人,致寇猖狂,疏请以万骑护通州军储,而合勤王师十余万人,可大得志。帝弗省。嵩贵幸用事,边臣争致贿遗。及失事惧罪,益辇金贿嵩,贿日以重。链时时扼腕。一日从尚宝丞张逊业饮酒半及嵩因慷慨骂詈流涕交颐遂上疏因并论邦谟谄谀黩货状请均罢斥以谢天下帝大怒,谪佃保安。既至,未有馆舍。贾人某询知其得罪故,徙家舍之。里长老亦日致薪米,遣子弟就学。链语以忠义大节,皆大喜。塞外人素戆直,又谂知嵩恶,争詈嵩以快链。链亦大喜,日相与詈嵩父子为常。且缚草为人,象李林甫、秦桧及嵩,醉则聚子弟攒射之。语稍稍闻京师,嵩大恨,思有以报链。后嵩党杨顺为总督。妖人阎浩等以白莲教惑众,出入漠北,泄边情为患。官军捕获之,词所连及甚众。顺喜,曰:“是足以报严公子矣。”窜链名其中,诬浩等师事链,听其指挥,具狱上。嵩父子大喜。斩链宣府市。后嵩败,世蕃坐诛。临刑时,链所教保安子弟在太学者,以一帛署链姓名官爵于其上,持入市。观世蕃断头讫,大呼曰:“沈公可瞑目矣。”

(选自《明史·沈链传》,有删改)

注①世蕃,即严世蕃,严嵩之子。②俺答,明代蒙古部落首领。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一日从尚宝丞张逊业/饮酒半及/嵩因慷慨骂詈/流涕交颐/遂上疏/因并论邦谟谄谀黩货/状请均罢斥/以谢天下/
B.一日从尚宝丞张逊业/饮酒半及/嵩因慷慨骂詈/流涕交颐/遂上疏/因并论邦谟谄谀黩货状/请均罢斥/以谢天下/
C.一日从尚宝丞张逊业饮/酒半及嵩/因慷慨骂詈/流涕交颐/遂上疏/因并论邦谟谄谀黩货状/请均罢斥/以谢天下/
D.一日从尚宝丞张逊业饮/酒半及嵩/因慷慨骂詈/流涕交颐/遂上疏/因并论邦谟谄谀黩货/状请均罢斥/以谢天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锦衣卫,官署名。原为皇帝亲军,掌管皇帝出入仪仗。后兼管刑狱,掌管巡察缉捕的权力。
B.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似簸箕。一说屈膝张足而坐。是一种卑微、尊敬的态度。
C.京师,《春秋公羊传》曰:“京师者何?天子之居也。”后世因以泛称国都,亦可称为“京城”“京华”。
D.太学,中国古代设立在京城的最高学府,历代有兴废,与国子监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地方。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链受到赏识,疾恶如仇。沈链考中进士,入京任职,上司陆炳善待沈链;权臣严嵩之子严世蕃喝酒时很放肆,遭沈链指责,严世蕃不敢计较。
B.沈链位卑忧国,敢于直谏。外族人俺答进犯京城,无礼索要贡物,沈链作为一个小吏敢于站出来坚持正义;他上疏要求抗击敌人,但皇帝不察。
C.沈链遭受挫折,秉性不改。他因为触怒皇帝,被贬到保安垦田,保安人纷纷帮助他,他和乡里人发泄对严蒿等人的不满,消息传到严嵩那里。
D.沈链含恨被杀,恶人被惩。严嵩同党杨顺为了谄媚严世蕃,诬陷沈链拜阎浩为师,听阎浩指挥,沈链最终被杀害;后来严嵩父子也遭到报应。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及失事惧罪,益辇金贿嵩,贿日以重。链时时扼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