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胡母班,字季友,泰山人也。曾至泰山之侧,忽于树间逢一绛衣驺(穿红衣服的骑士),呼班云:“泰山府君(招收魂魄的神)召。”班惊楞,逡巡未答。复有一驺出呼之,遂随行。数十步,驺请班暂瞑,少顷,便见宫室,威仪甚严。班乃入阁拜谒,主为设食,语班曰:“欲见君,无他,欲附书与女婿耳。”班问:“女郎何在?”曰:“女为河伯妇。”班曰:“辄当奉书,不知缘何得达?”答曰:“今适河中流,便扣舟呼青衣,当自有取书者。”班乃辞出。昔驺复令闭目,有顷,忽如故道。
遂西行,如神言而呼青衣。须臾,果有一女仆出,取书而没。少顷复出。云:“河伯欲暂见君。”婢亦请瞑目。遂拜谒河伯。河伯乃大设酒食,词旨殷勤。临去,谓班曰:“感君远为致书,无物相奉。”于是命左右:“取吾青丝履来!”以贻班。班出,瞑然,忽得还舟。
遂于长安经年而还。至泰山侧,不敢潜过。遂扣树,自称姓名:“从长安还,欲启消息。”须臾,昔驺出,引班如向法而进。因致书焉。府君请曰:“当别再报。”班语讫,如厕,忽见其父着械徒作,此辈数百人。班进拜流涕,问:“大人何因及此?”父云:“吾死不幸,见遣三年,今已二年矣,困苦不可处。知汝今为明府所识,可为吾陈之。乞免此役。便欲得社公(土地神)耳。”班乃依教,叩头陈乞。府君曰:“生死异路,不可相近,身无所惜。”班苦请,方许之。于是辞出,还家。
岁余,儿死亡略尽。班惶惧,复诣泰山,扣树求见。昔驺遂迎之而见。班乃自说:“昔辞旷拙,及还家,儿死亡至尽。今恐祸故未已,辄来启白,幸蒙哀救。” 府君拊掌大笑曰:“昔语君:‘死生异路,不可相近’故也。”即敕外召班父。须臾至,庭中问之:“昔求还里社,当为门户作福,而孙息死亡至尽,何也?”答云:“久别乡里,自欣得还,又遇酒食充足,实念诸孙,召之。”于是代之。父涕泣而出。班遂还。后有儿皆无恙。
(选自干宝《搜神记》)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伯乃大设酒食,词旨殷勤。 殷勤:热情
B.昔驺出,引班如向法而进 引:拉
C.如厕,忽见其父着械徒   如:到、往
D.吾死不幸,见遣三年     见:被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全都属于胡母班神奇经历的一组是( )
①遂拜谒河伯 ②于长安经年而还 ③如厕,忽见其父着械徒作
④见遣三年,今已二年矣    ⑤岁余,儿死亡略尽    ⑥于是代之
A.①③⑤
B.①②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母班一开始帮助泰山府君,虽然有惧怕的因素,但主要在于他愿意帮忙。
B.胡母班苦苦请求,泰山府君答应了他的请求,但此时他就已经知道了胡母班儿子要死去的结局。
C.胡母班和泰山府君三次见面都很惧怕,原因都一样。
D.答应父亲的要求,并且儿子死去后,胡母班并没有责备父亲,显现了他敬重父亲的品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3-21 10:09:0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袁继咸,字季通,宜春人。天启五年进士。授行人。崇祯三年冬,擢御史,监临会试,坐纵怀挟举子,谪南京行人司副,迁主客员外郎。
七年春,擢山西提学佥事。未行,总理户、工二部中官张彝宪有朝觐官赍册之奏。继咸疏论之谓此令行上自藩臬下至守令莫不次第参谒屏息低眉跪拜于中官之座率天下为无耻事大不便彝宪大恚,与继咸互讦奏。帝不听,乃孑身赴任。久之,巡抚吴甡荐其廉能。而巡按御史张孙振以请属不应,疏诬继咸脏私事。帝怒,逮继咸,责甡回奏。甡贤继咸,斥孙振。诸生随至都,伏阙诉冤,继咸亦列上孙振请属状及其赃贿数事。诏逮孙振,坐谪戍;继咸得复官。
十年,除湖广参议,分守武昌。以兵捣江贼巢兴国、大冶山中,擒贼首吕瘦子,降其党千余人。诏兼佥事,分巡武昌、黄州。击退贼老回回、革里眼等七大部黄陂、黄安,筑黄冈城六千余丈。
十二年,移淮阳,忤中官杨显名,奏镌二秩调用。督师杨嗣昌以其知兵,引参军事。明年四月擢右佥都御史,抚治郧阳。
初,继咸闻李自成兵败南下,命部将郝效忠、陈麟、邓林奇守九江,自统副将汪硕画、李士元等援袁州,防贼由岳州、长沙入江西境。既已登舟,闻良玉反,复还九江。良玉舟在北岸,贻书继咸,愿握手一别,为皇太子死。九江士民泣请继咸往,纾一方难。继咸会良玉于舟中,良玉语及太子下狱事,大哭。次日,舟移南岸,良玉袖出皇太子密谕,劫诸将盟。继咸正色曰:“密谕何从来?先帝旧德不可忘,今上新恩亦不可负,密谕何从来?”良玉色变,良久乃曰:“吾约不破城,改檄为疏,驻军侯旨。”继咸归,集诸将于城楼而洒泣曰:“兵谏非正。晋阳之甲,《春秋》恶之,可同乱乎?”遂约与俱拒守。中朝皆疑继咸、良玉同反。而南都时已破,诸镇多纳款。继咸劝梦庚旋师,不听。遣人语林奇、硕画、士元毋为不忠事,林奇、硕画、士元避皖湖中,遣人阴逆继咸。继咸已为效忠绐赴其军。将及湖口,而梦庚、效忠降于清,遂执继咸北去,馆内院。至明年三月,终不屈,乃杀之。
(选自《明史·袁继咸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继咸疏/论之谓/此令行/上自藩臬/下至守令/莫不次第参谒/屏息低眉/跪拜于中官之座/率天下为无耻事/大不便/
B.继咸疏论之/谓/此令行/上自藩臬/下至守令/莫不次第参谒/屏息低眉/跪拜于中官之座/率天下为无耻事/大不便/
C.继咸疏/论之谓/此令行/上自藩臬/下至守令/莫不次第参谒屏息低眉/跪拜于中官之座/率天下为无耻事/大不便/
D.继咸疏论之/谓/此令行/上自藩臬/下至守令/莫不次第参谒/屏息低眉跪拜于中官之座/率天下为无耻事/大不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试,是由礼部主持,在京师举行的中央考试。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解元”。
B.中官,本为古官名,又指宦官,是中国专供古代皇帝,君主及其家族成员役使的官员。
C.阙,古代帝王在宫廷大门之外建两个对称的台子,古时候经常把阙作为帝王宫廷的代表。
D.中朝,汉武帝时,为加强皇权,选用一些亲信侍从组成宫中的决策班子。文中指朝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继咸性格刚直,不惧权贵。他上疏驳斥张彝宪的奏章,彝宪大为恼火,就上书和继咸相互攻击,皇帝不听劝阻,他就独自一人上任去了。
B.袁继咸清正廉洁,富有才能。张孙振因袁继咸曾拒绝了他的请托,便诬告袁继咸贪污受贿。山西生员百余人追随入京,为之辩诬。
C.袁继咸通晓军事,骁勇善战。他带兵在兴国、大冶一带的山中捣毁了贼巢,活捉了贼寇首领,降服了一千多人,打退了七大部兵力的进攻,修筑了六千多丈长的城墙。
D.袁继咸忠君爱国,宁死不屈。南京被攻陷,各大兵镇都投降了,他被软禁在内务府的大院中,最终不肯屈服于清,被杀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十二年,移淮阳,忤中官杨显名,奏镌二秩调用。
(2)兵谏非正。晋阳之甲,《春秋》恶之,可同乱乎?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孟頫(頫fǔ),字子昂,幼聪敏,读书过目辄成诵,为文操笔立就。至元二十三年,侍御史奉诏,搜访遗逸于江南,得孟頫,以之入见。孟頫才气英迈,世祖顾之喜,使坐于右丞叶李上。御史中丞奏:“孟颜亡宋宗室,不宜侍左右。”钜夫日:“任人唯贤,乃陛下之盛德,此言将陷臣于不忠。”帝日:“然,彼何知!”命左右宣救逐之出。

二十七年,拜集贤直学士。是岁地震,北京尤甚。帝幸龙虎台,深忧之。召问集贤翰林两院官致灾之由。两院官畏桑哥,莫敢言。孟頫与平章阿刺浑撒里甚善,日: “今理算钱粮,民不聊生。地震之变,殆由于此。宜大赦天下,尽与蠲(juān) 除,庶几天变可弭。”阿刺浑撒里入奏,帝从之,草诏已俱。桑哥怒谓必非上意。孟頫曰:“凡钱根木征者,其人死亡已尽,何所从取?不及是时免之,他日言事者倘以失陷钱粮数千万归咎尚书省,丞相何以自解?”桑哥悟,乃日:“吾料不及此。”诏下,民大悦,成额手相庆。

中书参知政事贺胜以不通文字,请帝早简辅相。帝周视左右乃属目于孟頫曰卿可至中书参决庶务孟頫固辞帝问阎复宋渤何如孟頫对曰皆非相才。诏孟頫出入宫门无禁,且谓孟頫曰:“朕年老,聪明有所不逮。大臣奏事,卿必与俱入。或欺罔,卿即为朕言之。”孟頫谢不对,后乃力请补

初,孟頫用程钜夫荐起家,后钜夫以翰林学士承皆致仕。孟頫代之,先往拜钜夫,而后入院,时人称为衣冠盛事。六年,谒告归。帝遗使赐衣币,趣之还朝,以疾,不果行。至治元年卒,年六十九。追封魏国公,谥文敏

(节选自《元史·赵孟頫传》)

【小题1】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周视左右/乃属目于孟頫曰/卿可至中书参决庶务/孟頫固辞/帝问阎复/宋渤何如/孟頫对曰/皆非相才。
B.帝周视/左右乃属目于孟頫曰/卿可至中书参决庶务/孟頫固辞帝/问阎复/宋渤何如/孟頫对曰/皆非相才。
C.帝周视/左右乃属目于孟頫曰/卿可至中书参/决庶务/孟頫固辞/帝问阎复/宋渤何如孟頫/对曰/皆非相才。
D.帝周视左右/乃属目于孟頫曰/卿可至中书参/决庶务/孟頫固辞帝/问阎复/宋渤何如孟頫/对曰/皆非相才。
【小题2】对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文中,侍御史、右承、御史中丞、平章、中书参知玫事,官职名:“魏园公”,封号:“集贤院”,官署名。
B.官员辞职归家,古代称“致仕”。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可提前。
C.谥或谥号,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地方绅士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平行为给予称号以褒奖他。
D.补外,京官外调。即赵孟頫请求外调地方做官。与“陈观,国子助教,力请补外,改除武昌府”,意思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赵孟頫聪明敏捷,才华横溢。读过的书马上就能背诵出来,他写文章倚马可待。元世祖一见到他就非常喜欢。
B.赵孟頫心系百姓,敢于大胆进言,讲话艺术性强。他说服了桑哥,使免除灾后百姓钱粮负担的语书得以下达。
C.赵孟頫出身心宋宗室,行事谨慎。元朝皇帝非常信任他,甚至要他和上奏的大臣一起进来,他恭谨地答应了。
D.赵孟頫尊师有礼,不敢忘本。他被任为翰林学士后,井未得意忘形,而是先去自己的恩师程钜夫家拜访请教。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及是时免之,他日言事者倘以失陷钱粮数千万归咎尚书省,丞相何以自解?
(2)帝遣使赐衣币,趣之还朝,以疾,不果行。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九龄传

张九龄,字子寿,一名博物。九龄幼聪敏,善属文。年十三,以书干广州刺史王方庆,大嗟赏之,曰:“此子必能致远。”

开元十年,三迁司勋员外郎。时张说为中书令,与九龄同姓,叙为昭穆,尤亲重之。十三年,车驾东巡,行封禅之礼。说自定侍从升山之官,多引两省录事主书及己之所亲摄官而上,遂加特进阶,超授五品。初,令九龄草诏,九龄言于说曰:“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为先,劳旧次焉。若颠倒衣裳,则讥谤起矣。唯令公审筹之,无后悔也。”不从。及制出,内外甚咎于说。

初,张说知集贤院事,常荐九龄堪为学士,以备顾问。时范阳节度使张守珪以裨将安禄山讨奚、契丹败衄,执送京师,请行朝典。九龄奏曰:“禄山狼子野心,面有逆相,臣请因罪戮之,冀绝后患。”上曰:“卿勿以王夷甫知石勒故事,误害忠良。”遂放归籓。

二十三年,加金紫光禄大夫,累封始兴县伯。李林甫自无学术,以九龄文行为上所知,心颇忌之。乃引牛仙客知政事,九龄屡言不可,帝不悦。二十四年,迁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后宰执每荐引公卿,上必问:“风度得如九龄否?”

九龄为中书令时,天长节百僚上寿,多献珍异,唯九龄进《金镜录》五卷,言前古兴废之道,上赏异之。又与中书侍郎严挺之、尚书左丞袁仁敬、右庶子梁升卿、御史中丞卢怡结交友善。挺之等有才干,而交道终始不渝,甚为当时之所称。

至德初,上皇在蜀,思九龄之先觉,下诏赠。

(《旧唐书》)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惟令公审筹之,无后悔也  贻:造成,遗留
B. 不从  竟:竟然
C. 卿勿以王夷甫知石勒故事    故事:旧旧例
D. 下诏赠 褒:褒奖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说利用皇帝泰山封禅的机会,推荐和自己亲近的官员代理官职登山,并对他们特别加以晋级,张九龄认为这样做会引来非议和指责。
B. 张九龄认为要防患于未然,处死安禄山,但皇上特别赦免了他,后来玄宗到了蜀地,才体会到张九龄的先知先觉。
C. 张九龄的品行被皇帝赏识,而李林甫不学无术又妒忌他,于是张九龄只好推荐牛仙客担任知政事。
D. 中书侍郎严挺之、尚书左丞袁仁敬、右庶子梁升卿、御史中丞卢怡都是有才干的人,他们与张九龄的交情被世人广泛地称道。
【小题3】用几个短语概括张九龄的主要品质。(不超过15字)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为先,劳旧次焉。
(2)唯九龄进《金镜录》五卷,言前古兴废之道,上赏异之。
(3)初,张说知集贤院事,常荐九龄堪为学士,以备顾问。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铁哥,姓伽乃氏,迦叶弥儿人。性颖悟,不为嬉戏。从那摩入见,帝问谁氏子,对曰:“兄斡脱赤子也。”帝方食鸡,辍以赐铁哥。铁哥捧而不食,帝问之,对曰:“将以遗母。”帝奇之,加赐一鸡。世祖即位,幸香山永安寺,见书畏吾字于壁,问谁所书,僧对曰:“国师兄子铁哥书也。”帝召见,爱其容仪秀丽,语音清亮,命隶丞相孛罗备宿卫。先是,世祖事宪宗甚亲爱,后以谗稍疏,国师导世祖宜加敬慎,遂友爱如初。至是,帝将用铁哥,曰:“吾以酬国师也。”于是铁哥年十七,诏择贵家女妻之,辞曰:“臣母汉人,每欲求汉人女为妇,臣不敢伤母心。”乃为娶冉氏女。
二十四年,从征乃颜,至撒儿都之地,叛王塔不台率兵奄至。铁哥奏曰:“昔李广一将耳,尚能以疑退敌,况陛下万乘之威乎!今彼众我寡,不得地利,当设疑以退之。”于是帝张曲盖,据胡床,铁哥从容进酒。塔不台按兵觇伺,惧有伏,遂引去。
成宗即位,以铁哥先朝旧臣,赐银一千两、钞十万贯。他日,又赐以玛瑙碗,谓铁哥曰:“此器先皇所用,朕今赐卿,以卿久侍先皇故也。”大德元年,加光禄大夫。三年,乞解机务,从之。仍授平章政事、议中书省事。平滦大水,铁哥奏曰:“散财聚民,古之道也。今平滦水灾,不加赈恤,民不聊生矣!”从之。十年,丁母忧,诏夺情起复。辽王脱脱入朝,从者执兵入大明宫,铁哥劾止之,王惧谢。从幸缙山饥民相望铁哥辄发廪赈之既乃陈疏自劾帝称善不已武宗即位,赐金一百两,加金紫光禄大夫,遥授中书右丞相。有诉宁远王阔阔出有逆谋者,命诛之。铁哥知其诬,廷辨之,由是得释,徙高丽。
仁宗皇庆二年,赐赙礼加厚,敕有司治丧事,赠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秦国公,谥忠穆。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从幸缙山/饥民相望/铁哥辄发廪赈之/既乃陈疏自劾/帝称善不已/
B.从幸缙山/饥民相望铁哥/辄发廪赈之/既乃陈疏自劾/帝称善不已/
C.从幸缙山饥民/相望铁哥/辄发廪赈之/既乃陈疏/自劾帝/称善不已/
D.从幸缙山/饥民相望/铁哥辄发廪赈之/既乃陈疏/自劾帝/称善不已/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敕有司,敕,有法定约束力的政府措施或皇帝命令;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泛指官吏。
B.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C.夺情起复,又称夺情,是中国古代丁忧制度的延伸,意思是为国家夺去了孝亲之情,可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不参加吉礼。
D.国师是中国历代帝王对于宗教徒中一些学德兼备的高人所给予的称号。我国获得国师称号的,一般从北齐时代法常开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铁哥侍奉母亲讲孝心。太宗赐鸡给他吃,他却要拿回去给母亲吃;帝王下诏让他娶贵家女为妻,他却以母亲希望他娶汉人女为妻为由拒绝。
B.铁哥为官宽厚有担当。平滦水灾时,他上奏散财赈济灾民;阔阔出被诬陷谋反时,他极力争辩,使得阔阔出得以释放,迁移到高丽。
C.铁哥随王出征有谋略。他随王征讨乃颜,与叛王塔不台的军队突然遭遇,他建议帝王布下疑兵之阵,塔不台担心有埋伏,于是带领军队离开。
D.铁哥为臣聪明有智慧。成帝即位后,赐给铁哥丰厚的财物并进爵,表示因为他是旧臣,铁哥明白成帝想他辞官,于是主动辞去“机务”之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是,世祖事宪宗甚亲爱,后以谗稍疏,国师导世祖宜加敬慎,遂友爱如初。
(2)昔李广一将耳,尚能以疑退敌,况陛下万乘之威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