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耿秉字伯初,有伟体,腰带八围。博通书记,能说《司马兵法》,尤好将帅之略。丙申春,以父任为郎,数上言兵事。常以中国虚费,边陲不宁,其患专在匈奴。以战去战,盛王之道。显宗既有志北伐,阴然其言。永平中,召诣省闼,问前后所上便宜方略,遂见亲幸。每公卿会议,常引秉上殿,访以边事,多称帝心。十五年,拜驸马都尉。十六年,以骑都尉秦彭为副,与奉车都尉窦固等俱伐北匈奴。虏皆奔走,不战而还。十七年夏,诏秉与固合兵万四千骑,复出白山击车师,遂定车师而还。肃宗即位,拜秉征西将军。遣案行凉州边境,劳赐保塞羌胡,进屯酒泉。建初元年,拜度辽将军。视事七年匈奴怀其恩信征为执金吾甚见亲重帝每巡郡国及幸宫观秉常领禁兵宿卫左右除三子为郎。章和二年,复拜征西将军,副车骑将军窦宪击北匈奴,大破之。封秉美阳侯,食邑三千户。秉性勇壮而简易于事,军行常自被甲在前,休止不结营部,然远斥候,明要誓,有警,军阵立成,士卒皆乐为死。永元二年,代桓虞为光禄勋。明年夏卒,时年五十余。赐以朱棺、玉衣,将作大匠穿冢,假鼓吹,五营骑士三百余人送葬。谥曰桓候。匈奴闻秉卒,举国号哭,或至梨面[注]流血。长子冲嗣。及窦宪败,以秉窦氏党,国除。冲官至汉阳太守。曾孙纪,少有美名,辟公府,曹操甚敬异之,稍迁少府。纪以操将篡汉,建安二十三年,与太医令吉平、丞相司直韦晃谋起兵诛操,不克,夷三族。于时衣冠盛门坐纪罹祸灭者众矣。(节选自《后汉书·耿秉传》)
[注]梨面: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风俗,割面流血,以示忠诚、哀痛。梨通“剺”,割破、划开的意思。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视事七年匈奴/怀其恩信/征为执金吾/甚见亲重/帝每巡郡国及幸宫观/秉常领禁兵宿卫/左右除三子为郎/
B.视事七年匈奴/怀其恩信/征为执金吾/甚见亲重/帝每巡郡国及幸宫/观秉常领禁兵宿卫/左右除三子为郎/
C.视事七年/匈奴怀其恩信/征为执金吾/甚见亲重/帝每巡郡国及幸宫观/秉常领禁兵宿卫/左右除三子为郎/
D.视事七年/匈奴怀其恩信/征为执金吾/甚见亲重/帝每巡郡国及幸宫观/秉常领禁兵宿卫左右/除三子为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丙申,属于干支纪年法,我国古人用干支来表示年、月、日、时的序号,周而复始,不断循环。本文的“永平”“永元”也属此类纪年法。
B.食邑是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又称采邑、采地、封地。因古代中国之卿、大夫世代以采邑为食禄,故称为食邑。
C.斥候,指古代侦察兵,因直属王侯手下而得名。分骑兵和步兵,一般由行动敏捷的军士担任。
唐宋后改称探马或探子。
D.征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耿秉屡立战功。永平十七年,耿秉受诏与窦固率兵出白山攻打车师国,平定后返还;章和二年,耿秉又作为车骑将军窦宪的副手一起征讨并大败北匈奴。
B.耿秉备受宠信。显宗常常让耿秉参与公卿集会议事,并让他巡查边务,他的所为多能符合皇上心意;肃宗时,任命耿秉为征西将军,封美阳侯。
C.耿秉治军有方。耿秉生性勇敢,处事简便而高效,行军时常身先士卒,休息时不安营扎寨,但遇到紧急情况军队能迅速进入作战状态,士兵都愿意为他效死。
D.耿秉深受爱戴。他在边疆任职多年,深受匈奴人的感恩怀念;匈奴人听说他去世的消息以后,举国痛哭,有人甚至割脸流血以表达心中的悲痛。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永平中,召诣省闼,问前后所上便宜方略,遂见亲幸。
(2)长子冲嗣。及窦宪败,以秉窦氏党,国除。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6-04 12:33:3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韩延寿字长公,燕人也。为颍川太守,俗多怨仇。延寿欲更改之,教以礼让,恐百姓不从,乃召郡中长老为乡里所信向者数十人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百姓遵用其教。黄霸代之,因其迹而大治。延寿所至,必聘其贤士,以礼待用。广谋议,纳谏诤,表孝悌有行,修治学宫。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悌,不得舍奸人。闾里阡陌有非常,吏辄闻知,奸人莫敢入界。其始若烦,后吏无追捕之苦,民无棰楚之忧,皆便安之。接待下吏,恩施甚厚而约誓明。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劾责:“岂其负之,何以至此?”吏闻者自伤悔,或自刺死。
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还至府门门卒当车愿有所言。 延寿止车问之,卒曰:“今日明府早驾,久驻未出,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骑吏闻之,趋走出谒,适会明府登车。以敬父而见罚,得毋亏大化乎?”延寿举手舆中曰:“微子,太守不自知过。” 归舍,召见门卒,遂待用之。在东郡三岁,令行禁止,断狱大减。由是入为冯翊(官名)。行县至高陵,民有昆弟讼田。延寿大伤之曰:“幸得备位,为郡表率,不能宣明教化,至令骨肉争讼,咎在冯翊。”是日,闭阁思过。一县莫知所为。于是讼者宗族传相责让,此两兄弟深自悔,自髡肉袒谢,愿以田相移,终死不敢复争。郡中歙然,传相敕厉,不敢犯。

(选自《汉书•韩延寿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还至府门\门卒当车\愿有所言。
B.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还至府门\门卒当车\愿有所言。
C.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还至府门\门卒当车\愿有所言。
D.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还至府门\门卒当车\愿有所言。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学宫,出现于西周时期,是周天子设立的大学,专门教授国子和贵族子弟的场所。
B.孝悌,指孝敬父母,孔子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
C.功曹,古代官职名,西汉始置,为郡守、县令的主要佐吏,主管考察记录业绩。
D.趋走,小步疾行,以示庄敬。古语中,用“行”表示走,用“走”表示跑,用“趋”表示小步快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韩延寿不喜欢百姓互相告发的民俗,主张和睦、礼让、宽容。
B.黄霸借助韩延寿打下的基础,继续倡导亲爱和睦,颍川大治。
C.韩延寿严以律己,属下犯了错误,常深刻责己,感动了官吏。
D.韩延寿善于审案,严格约束下属,因此令行禁止,诉讼锐减。
【小题4】把下列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闾里阡陌有非常,吏辄闻知,奸人莫敢入界。
(2)延寿举手舆中曰:“微子,太守不自知过。”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武,字少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望。匈奴留汉使,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降者,阴相与谋劫单盂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使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工律,常能为汉伏拏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小题1】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B.素与张胜相知
C.数通使相窥望D.汉亦留之以相当
【小题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叙述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的经过,通过人物的行动和语言来刻画苏武的浩然正气。
B.第二、三段写由于苏武副使张胜的唆使,匈奴产生内讧,从而也累及苏武。
C.从文章内容看,卫律原是汉朝官员,后投降匈奴,但一直有归汉之心。
D.第四段写苏武为了保持气节,宁死不受辱,写张胜投降匈奴,更烘托了苏武的气节。
【小题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2)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萧何,沛人也。高祖布衣时,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

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尝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图书也。

初,项羽立沛公为汉王,而三分关中地,王秦降将以距汉王。汉王怒,欲谋攻项羽。周勃、灌婴、樊哙皆劝之,独何谏之曰:“今众弗如,百战百败,不死何为?《周书》曰‘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夫能诎于一人之下,而信于万乘之上者,汤、武是也。臣愿大王王汉中,养其民以致贤人,收用巴、蜀,天下可图也。”汉王曰:“善。”乃遂就国,以何为丞相。

汉五年,即皇帝位,论功行封。上以何功最盛,先封为酂侯,食邑八千户。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上曰:“夫猎,追杀兽者狗也,而发纵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走得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纵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从我,多者三两人;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后皆莫敢言。

高祖崩,何事惠帝,素不与曹参相能。何病,上亲自临视何疾,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对曰:“知臣莫如主。”帝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何死不恨矣!

何买田宅必居穷辟处,为家不治垣屋。曰:“今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孝惠二年,何薨,谥曰:文终侯。

(选自《汉书》,有删改)

(注)①三:指三百钱。②五:指五百钱。
【小题1】下列句中不含例句中加点词的语法现象的一项是(   )
例句:王秦降将以汉王
A.臣等身被坚执兵B.而信于万乘之上者
C.为家不治垣屋D.何买田宅必居穷辟处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
B.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
C.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
D.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高祖”是指汉高祖刘邦,是其庙号。庙号常用“祖”字或“宗”字。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
B.布衣,指麻布衣服,古代衣服的质料主要是丝与麻,丝织品价格昂贵,富贵人家才能穿用,平民一般只能穿布衣,因以布衣借指平民。
C.文中“酂侯”是萧何的爵号。爵称、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D.《汉书》作者是班固,与司马迁的《史记》一样,都是纪传体通史。只把《史记》的“本纪”改称“纪”,“列传”改称“传”,“书”改曰“志”,取消了“世家”,汉代勋臣世家一律编入传。
【小题4】根据文意,下列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萧何善于识人。高祖为平民时,萧何多次凭为官的职权保护沛公。高祖以吏的身份到咸阳服役,小吏们都出三百钱为高祖送行,只有萧何出了五百钱。
B.萧何有大功。刘邦对群臣争功很生气,他否定了将领们的功绩,认为他不过是一群“能得走兽”的“功狗”罢了。
C.萧何对于贤才不避仇。在他病危之际,惠帝向他询问曹参可不可以替代他为相时,他认为曹参是个很不错的人选。
D.萧何不重私产。购置田宅居处会有所选择,建造家园、不修筑有矮墙的房舍。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愿大王王汉中,养其民以致贤人,收用巴、蜀,天下可图也。
②帝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何死不恨矣!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良,字子房,其先韩人也。良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五世相韩故。

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至博浪沙中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急甚。良乃更名姓,匿下邳。

项伯尝杀人,从良匿。后十年,陈涉等起,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从之,行道遇沛公。沛公将数千人地下邳,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

沛公入秦,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沛公不听。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为天下除残去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

项羽至鸿门,欲击沛公,项伯夜驰至沛公军,私见良,欲与俱去。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乃具语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良曰:“沛公欲倍项王邪?”沛公曰:“鲰生说我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王也,故听之。”良曰:“沛公自度能却项王乎?”沛公默然,曰:“今为奈何?”良因要项伯见沛公。沛公与伯饮,为寿,结婚,令伯具言沛公不敢倍项王,所以距关者,备它盗也。

汉六年,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幄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未尝有战斗功,乃言于高帝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

良从上击代,出奇计下马邑,及立萧相国,所与从容言天下事甚众。良乃称曰:“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震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耳。”乃学道,欲轻举。高帝崩,吕后德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之过隙,何自苦如此!”良不得已,强听食。后六岁薨,谥曰文成侯。及良死,子不疑嗣侯。

(选自《汉书·张良传》)

(注)①厩(jiù)将:主管马匹的军官。②缟素:白色的衣服。这里是朴素之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匿下邳 亡:逃跑
B.地下邳 略:侵略
C.沛公欲背项王邪 诚:果真
D.欲从赤松子耳   游:出游
【小题2】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良尝学礼淮阳
B.大索天下
C.欲与俱去
D.此天以臣授陛下
【小题3】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项词语活用类型不同的一项是(   )
A.封之
B.烛之武退秦师
C.若不
D.项伯杀人,臣
【小题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皇帝东游/至博浪沙中/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
B.秦皇帝/东游至博浪沙/中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
C.秦皇帝东游至博浪沙中/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
D.秦皇帝/东游至博浪沙/中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五世相韩故。
(2)沛公与伯饮,为寿,结婚,令伯具言沛公不敢倍项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