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中,授编修,寻兼司经局校书。与修《大明会典》成,迁左中允。武宗立,以东宫恩,进左谕德,充讲官,纂修《孝宗实录》。时词臣不附刘瑾,瑾恶之。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正德六年,代费宏为礼部尚书。礼部事视他部为简,自珪数有执争,章奏遂多。帝好佛,自称“大庆法王”。番僧乞田百顷为法王下院,中旨下部,称大庆法王与圣旨并。珪佯不知,执奏:“孰为大庆法王?敢与至尊并书,大不敬。”诏勿问,田亦竟止。珪居闲类木讷者。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幸去。教坊司臧贤请易牙牌,制如朝士,又请改铸方印,珪格不行。贤日夜腾谤于诸阉间,冀去珪。御史张羽奏云南灾。珪因极言四方灾变可畏。八年五月,复奏四月灾,因言:“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灾变六十九事。今自去秋来,地震天鸣,雹降星殒,龙虎出见,地裂山崩,凡四十有二,而水旱不与焉,灾未有若是甚者。”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珪归三年,御史卢雍称珪在位有古大臣风,家无储蓄,日给为累,乞颁月廪、岁隶,以示优礼。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而珪适卒,年五十七。嘉靖元年录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少保,谥文毅。
(节选自《明史·傅珪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B.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C.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D.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B.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
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D.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顶是
A.傅珪进入仕途,参与纂修文献。弘治年间,他兼任司经局校书,参与编修《大明会典》得以升职;武宗继位,他进位左谕德,充讲官,修撰《孝宗实录》。
B.傅珪任职礼部.劝谏讲究策略。他担任礼部尚书时,由于屡有争端,上奏增多;番僧因帝好佛求地百顷,他佯作不知皇上自称大庆法王,不理会给地的事。
C.傅珪守正不阿,反遭诬蔑报复。每遇大事,他都能坚持己见,不肯随意改易,因而触怒许多人;后因得罪权贵被迫退休,虽有言官请留,他仍坚持离职。
D.傅珪为官清廉,死后受到好评。御史卢雍称赞他在位时有古代大臣风范,归乡后家无积蓄,艰难度日;嘉靖元年,他被列为先朝守正大臣,追谥为文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3-27 03:37:4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继盛,字仲芳,容城人。嘉靖二十六年,登进士,授南京吏部主事,从尚书韩邦奇游,覃思律吕之学,手制十二律,吹之,声毕和,邦奇大喜,尽以所学授之。继盛名益著,召改兵部员外郎。俺答①躏京师,咸宁侯仇鸾以勤王故,有宠,帝命鸾为大将军,倚以办寇;鸾中情怯,畏寇甚,方请开互市②市马,冀与俺答媾,幸无战斗,固恩宠。继盛以为仇齿未雪,遽议和,示弱,大辱国,乃奏言十不可、五谬。
疏入,帝颇心动,下鸾及成国公朱希忠、大学士,严嵩、徐阶、吕本,兵部尚书赵锦、侍郎聂豹、张时彻议。鸾攘臂詈曰:“竖子目不睹寇,宜其易之。”诸大臣遂言,遣官已行,势难中止。帝尚犹豫,鸾复进密疏,乃下继盛诏狱,贬狄道典史。其地杂番,俗罕知诗书,继盛简子弟秀者百余人,聘三经师教之。鬻所乘马,出妇服装,市田资诸生。县有煤山,为番人所据,民仰薪二百里外,继盛召番人谕之,咸服曰:“杨公即须我曹穹帐,亦舍之,况煤山耶!”番民信爱之,呼曰“杨父”。
已而,俺答数败约入寇,鸾奸大露,疽发背死,戮其尸。帝乃思继盛言,稍迁诸城知县。月余,调南京户部主事。三日,迁刑部员外郎。当是时,严嵩最用事,恨鸾凌己,心善继盛首攻鸾,欲骤贵之,复改兵部武选司。而继盛恶嵩甚于鸾,且念起谪籍,一岁四迁官,思所以报国。抵任甫一月,草奏劾嵩。
疏入,帝已怒。嵩见召问二王语,喜,谓可指此为最,密构于帝;帝益大怒,下继盛诏狱,诘何故引二王?继盛曰:“非二王,谁不慑嵩者。”狱上,乃杖之百,令刑部定罪。
系三载,有为营救于嵩者;其党胡植、鄢懋卿怵之曰:“公不睹养虎者耶,将自贻患!”嵩颔之会都御史张经李天宠坐大辟嵩揣帝意必杀二人比秋审因附继盛名并奏得报。遂以三十四年十月朔弃西市,年四十。
(节选自《明史•杨继盛传》)
【注】①俺答:明时鞑靼族的首领,经常侵扰明朝的西北边境。②互市:通商。
【小题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继盛曾跟从韩邦奇学习音律,专心研究音乐,表现出一定的音乐才华。
B.文章叙述了杨继盛遭贬任狄道典史期间,卖掉了自己所乘之马和妻子的衣装,买来田地,将田地的收益用来资助那些跟从经师学习的学生。
C.杨继盛善于处理民族矛盾,安民有方,政绩卓著,受到皇上的器重,皇上一年之内四次给他升官。
D.文章通过对杨继盛受到仇鸾诬陷遭贬和严嵩报复致死的叙述,赞扬了杨继盛忠心报国、痛恨奸佞的高尚人品。
【小题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嵩 颔 之 会 都 御 史 张 经 李 天 宠 坐 大 辟 嵩 揣 帝 意 必 杀 二 人 比 秋 审 因 附 继 盛 名 并 奏 得 报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冀与俺答媾,幸无战斗,固恩宠。
(2)心善继盛首攻鸾,欲骤贵之,复改兵部武选司。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邵宝,字国贤,无锡人。年十九,学于江浦庄昶。成化二十年举进士,授许州知州。月,会诸生于学宫,讲明义利公私之辨。躬课农桑,仿朱子社仓,立积散法,行计口浇田法,以备凶荒。弘治七年,入为户部员外郎,历郎中,迁江西提学副使。释菜周元公祠。修白鹿书院学舍,处学者。其教,以致知力行为本。江西俗好阴阳家言,有数十年不葬父母者。宝下令,士不葬亲者不得与试,于是相率举葬,以千计。宁王宸濠索诗文,峻却之。后宸濠败,有司校勘,独无宝迹。迁浙江按察使,再迁右布政使。与镇守太监勘处州银矿,宝曰:“费多获少,劳民伤财,虑生他变。”卒奏寝其事。进湖广布政使。正德四年,擢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刘瑾擅政,宝至京,绝不与通。瑾怒漕帅平江伯陈熊欲使宝劾之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越三日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瑾诛,起巡抚贵州,寻迁户部右侍郎,进左侍郎。命兼左佥都御史,处置粮运。及会勘通州城濠归,奏称旨。寻疏请终养归,御史唐凤仪、叶忠请用之留都便养,乃拜南京礼部尚书,再疏辞免。世宗即位,起前官,复以母老恳辞。许之,命有司以礼存问。久之卒,赠太子太保,谥文庄。宝三岁而孤,事母过氏至孝。甫十岁,母疾,为文告天,愿减己算延母年。学以洛、闽为的,尝曰:“吾愿为真士大夫,不愿为假道学。”举南畿,受知于李东阳。为诗文,典重和雅,以东阳为宗。至于原本经术,粹然一出于正,则其所自得也。博综群籍,有得则书之简,取程子“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之义,名之曰日格子。所著《学史》、简端二录,巡抚吴延举上于朝,外《定性书说》、《漕政举要》诸集若干卷。学者称二泉先生。
(节选自《明史·儒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瑾怒/漕帅平江伯陈熊/欲使宝劾之/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越三日/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
B.瑾怒漕帅平江伯/陈熊欲使宝劾之/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越三日/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
C.瑾怒漕帅平江伯陈熊/欲使宝劾之/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越三日/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
D.瑾怒漕帅平江伯陈熊/欲使宝劾之/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越三日/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朔,指农历每月初一,此时地面观测者看不到月面任何明亮的部分,因此也称新月。
B.阴阳家,战国末期到汉初的一种哲学流派,其核心内容是“阴阳五行”,无积极作用。
C.漕运,我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经济制度,是利用水道调运粮食的一种专业运输方式。
D.经术,犹经学,原泛指先秦各家学说要义的学问,汉代独尊儒术后特指儒家经典。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邵宝关注民生疾苦。任许州知州时,他亲自考查农业生产状况,建立社仓,实行计口浇田法,以防备灾荒。
B.邵宝很重视孝道。少年时十分孝顺母亲,做官后为养亲多次辞官,任江西提学副使时,他改变了当地不安葬双亲的陋习。
C.邵宝为人正直。宁王宸濠向他求取诗文,被他严厉拒绝;他还说过,宁愿做一个名符其实的士大夫,而不愿做假道学。
D.邵宝在文学上很有成就。他的诗文风格典雅,他留下的文学作品有《学史》《定性书说》《漕政举要》以及简端二录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修白鹿书院学舍,处学者。其教,以致知力行为本。
(2)宝三岁而孤,事母过氏至孝。甫十岁,母疾,为文告天,愿减己算延母年。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贞吉,字孟静,内江人。六岁日诵书一卷。及长,以博洽名,最善王守仁学。举嘉靖十四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时方士初进用,贞吉请求真儒赞大业。执政不怿,因请急归。还朝迁中允,掌司业事。

俺答薄都城,谩书求贡。诏百官廷议,贞吉奋袖大言曰:“城下之盟,《春秋》耻之。既许贡则必入城,倘要索无已,奈何?”徐阶曰:“君必有良策。”贞吉曰:“为今之计,请至尊速御正殿,下诏引咎。录周尚文功以励边帅,出沈束于狱以开言路,轻损军之令,重赏功之格,遣官宣谕诸将,监督力战,退敌易易耳。”时帝遣中使廷臣,日中莫发一语;闻贞吉言,心壮之。谕严嵩曰:“贞吉言是,第不当及周尚文、沈束事耳。”立擢左谕德兼监察御史,奉敕宣谕诸军。给白金五万两,听随宜劳赏。初,贞吉廷议罢,盛气谒严嵩。嵩辞不见,贞吉怒叱门者。适赵文华至,贞吉复叱之。嵩大恨。及撰敕,不令督战,以轻其权,且不与一卒护行。时敌骑充斥,贞吉驰入诸将营,散金犒士,宣谕德意,明日即复命。

隆庆初,起礼部左侍郎,掌詹事府。贞吉年逾六十,而议论侃直,进止有仪,帝深注意焉。三年秋,命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贞吉入谢,奏:“朝纲边务一切废弛,臣欲捐躯任事,惟陛下主之。”帝益喜。会寇入大同,总兵官赵岢失事,总督陈其学反以捷闻,为御史燕如宦所发。贞吉欲置重罚,兵部尚书霍冀仅议贬秩。贞吉与同官争不得,因上言:“边帅失律,祖宗法具在,今当事者屈法徇人,如公论何?臣老矣,效忠无术,乞赐罢。”不许。初给事中杨镕劾冀贪庸帝已留冀冀以镕贞吉乡人疑出贞吉意疏辩乞罢且诋贞吉。贞吉亦疏辩求去。诏留贞吉,褫冀官。

贞吉学博才高。然好刚使气,动与物迕。万历十年卒,赠少保,谥文肃。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八十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给事中杨镕劾冀/贪庸帝/已留冀/冀以镕贞吉乡人疑出贞吉/意疏辩乞罢/且诋贞吉
B.初给事中杨镕/劾冀贪庸/帝已留/冀冀以镕贞吉乡人/疑出贞吉意/疏辩乞罢/且诋贞吉
C.初给事中杨镕劾冀/贪庸/帝已留冀/冀以镕贞吉/乡人疑出贞吉意/疏辩乞/罢且诋贞吉
D.初/给事中杨镕劾冀贪庸/帝已留冀/冀以镕贞吉乡人/疑出贞吉意/疏辩乞罢/且诋贞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士指方术之士。古称访仙炼丹求长生不老的人。泛指从事医巫、星相职业的人。
B.言路谓臣子向君王进言的途径。开言路则指创造好的条件,让臣子得以发表意见。
C.朝纲为封建朝廷所制订的法度纲纪,处于指导政治时务的地位。亦可指朝廷本身。
D.贬秩是革除官吏的职位。秩,本义指古代官吏的俸禄,也可指官吏的官阶、品级。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贞吉好学知名,尤擅长王守仁的学问。他反对朝廷重用方士,上书请用儒士辅佐朝政,得罪了权要。
B.赵贞吉仗义敢言,面对来犯俺答的无理要求,他引经据典,直陈抗敌良策,明嘉靖帝完全认同他的话。
C.赵贞吉任事勤政,掌管詹事府事务,他议论梗直,举止有礼,隆庆帝关注他并命他参与朝廷机要政务。
D.赵贞吉严法守正,对战事不利的总兵和谎报军情的总督,他力主严惩,争论不得,宁愿辞官也不曲从。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帝遣中使廷臣,日中莫发一语;闻贞吉言,心壮之。
(2)边帅失律,祖宗法具在,今当事者屈法徇人,如公论何?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继宗,字承芳,阳城人。天顺初进士,授刑部主事。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以一仆自随,署斋萧然。性刚廉孤峭,人莫敢犯。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遇学官以宾礼。师儒竞劝,文教大兴。御史孔儒清军,里老多挞死。继宗榜曰:“御史杖人至死者,诣府报名。”儒怒。继宗入见曰:“为治有体。公但剔奸弊,劝惩官吏。若比户稽核,则有司事,非宪体也。”儒不能难,而心甚衔之。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曰:“金具在,与我印券。”中官咋舌不敢受。入觐,汪直欲见之,不可。宪宗问直:“朝觐官孰廉?”直对曰:“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九载秩满,超迁浙江按察使。数与中官张庆忤。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帝曰:“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敏惶恐,遗书庆曰:“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闻母丧,立出,止驿亭下,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继宗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为浙江按察时,仓官十余人坐缺粮系狱,至鬻子女以偿。继宗欲宽之而无由。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由是十人者获释。尝监乡试得二卷,具朝服再拜曰:“二子当大魁天下,吾为朝廷得人贺耳。”及拆卷,王华、李旻也,后果相继为状元。人服其鉴。

(节选自《明史·杨继宗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B.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C.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D.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科举时代经过殿试考取的人叫进士,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进士及第的前三名分别叫状元、榜眼、探花。
B.乡试,是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州府举行的选拔人才的考试,又称春闱,乡试考中的叫举人。
C.中官,即宦官,通称太监,是古代被阉割后再在宫廷内侍奉皇帝及其家族成员的男性官员,宦官本为内廷官,不能干预朝政,但历史上也有宦官专权的事实。
D.刑部,是封建时代官制六部之一,掌管国家的法律、刑狱等事务,长官为刑部尚书。其他五部为吏部、礼部、兵部、户部、工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继宗尊师重教,成效突出。任嘉兴知府时,他大力兴办地方学校,要求年满八岁的孩子都要入学,对学官以礼相待,形成了教师文人学者竞相劝勉、文化教育繁荣兴盛的局面。
B.杨继宗为民说话,得罪权贵。御史孔儒清查军队,却把多位里老杖死,杨继宗张贴告示调查此事,惹怒孔儒,杨继宗又当面指责孔儒越职行事,让孔儒非常恼恨。
C.杨继宗为官清廉,抵制腐败。任嘉兴知府时,他的官署和住所很简朴,不爱金钱,宦官路过他那里,向他要钱,他只送了普通物品,要金子则要求对方出示印券,巧妙地拒绝了宦官。
D.杨继宗慧眼识才,很有远见。他监考乡试时,发现两份优秀试卷,非常郑重和高兴地说这两位考生将是天下的一流人才,后来,这两位考生相继考中状元,人们佩服他有眼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
(2)数与中官张庆忤。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沐春,字景春,材武有父风。年十七,从英征西番,又从征云南,从平江西寇,皆先登。积功授后军都督府佥事。群臣请试职,帝曰:“儿,我家人,勿试也。”遂予实授。尝命录烈山囚,又命鞫叛党于蔚州,所开释各数百人。英卒,命嗣爵,镇云南。洪武二十六年,维摩十一寨乱,遣瞿能讨平之。明年平越巂蛮,立澜沧卫。其冬,阿资复叛,与何福讨之。春曰:“此贼积年诛者,以与诸土酋姻娅,辗转亡匿。今悉发诸酋从军,縻系之,而多设营堡,制其出人,授首必矣。”遂趋越州,分道逼其城,伏精兵道左,以羸卒诱贼,纵击大败之。阿资亡谷中,春阴结旁近土官,诇知所在,树垒断其粮道。贼困甚。已,出不意捣其巢,遂擒阿资,并诛其党二百四十人。越州遂平。广南酋侬贞佑纠党蛮拒官军,破擒之,俘斩千计。宁远酋刀拜烂依交址不顺命,遣何福讨降之。
三十年,麓川宣慰使思伦发为其属刀干孟所逐。来奔。春挟与俱朝,受上方略,遂拜春为征虏前将军,帅何福、徐凯讨之。先以兵送思伦发于金齿檄干孟来迎不应乃选卒五千令福与瞿能将逾高良公山直捣南甸大破之斩其酋刀名孟。回军击景罕寨。贼高坚守,官军粮且尽,福告急。春帅五百骑救之。夜渡怒江,旦抵寨,下令骑骋,扬尘蔽天,贼大惊溃。乘胜击崆峒寨,亦溃。前后降者七万人。将士欲屠之,春不可。干孟乞降,帝不许,命春总滇、黔、蜀兵攻之。未发而春卒,年三十六。谥惠襄。
春在镇七年,大修屯政,辟田三十余万亩,凿铁池河,灌宜良涸田数万亩,民复业者五千余户,为立祠祀之。
(选自《明史·沐春传》,有删改)
(注)①沐英,太祖朱元璋养子。②越嶲(xī),郡名,治所在邛都,管辖云南、四川等地。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贼积年诛者  逋:拖延
B.以羸卒诱贼 羸卒:疲弱的士兵
C.受上方略 方略:方法和谋略
D.贼高坚守 乘:登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先以兵送思伦发于金齿/檄干孟来迎/不应/乃选卒五千/令福与瞿能将/逾高良公山/直捣南甸/大破之/斩其酋刀名孟
B.先以兵送思伦发/于金齿檄干孟来迎/不应/乃选卒五千/令福与瞿能将/逾高良公山/直捣南甸/大破之/斩其酋刀名孟
C.先以兵送思伦发于金齿/檄干孟来迎/不应/乃选卒五千/令福与瞿能/将逾高良公山/直捣南甸/大破之/斩其酋刀名孟
D.先以兵送/思伦发于金齿檄干孟/来迎不应/乃选卒五千/令福与瞿能将/逾高良公山/直捣南甸/大破之/斩其酋刀名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沐春身先士卒,颇受信任。在随父出征西蕃与云南以及平定江西乱贼时,他都先于众人登城;群臣要他先试官职,太祖却认为不必要。
B.沐春讨贼有方,善待降兵。阿资叛乱,他采取有效策略,最终把阿资及其所有党羽擒获并诛杀;然而对景罕寨投降的贼兵,他却阻止将士屠杀。
C.沐春解危纾难,屡建功勋。官兵与景罕寨贼兵交战,何福告急,他便率兵救助;还平定越嶲与维摩十一寨之乱,打败崆峒寨、景罕寨的贼兵。
D.沐春注重屯田,关心百姓。沐春在云南等地,修屯政,辟农田,凿池河,灌溉良田数万亩,使许多百姓恢复了常业,受到百姓的爱戴。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尝命录烈山囚,又命鞫叛党于蔚州,所开释各数百人。
②阿资亡谷中,春阴结旁近土官,诇(xiòng)知所在,树垒断其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