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罗亨信,字用实,东莞人。永乐二年进士,授工科给事中。进吏科右给事中,坐累谪交阯为吏。居九年,仁宗嗣位,始召入为御史。英宗即位之三月,擢右佥都御史,练兵平凉、西宁。正统二年,蒋贵讨阿台、朵儿只伯,亨信参其军务。至鱼儿海,贵等以刍饷不继,留十日引还。亨信让之曰:“公等受国厚恩,敢临敌退缩耶?死法孰与死敌?”贵不从。亨信上章言贵逗遛状。帝以其章示监督尚书王骥等。明年进兵,大破之。亨信以参赞功,进秩一等。父丧归葬。还朝,改命巡抚宣府、大同。十年进右副都御史,巡抚如故。时遣官度二镇军田,一军八十亩外,悉征税五升。亨信言:“文皇帝时,诏边军尽力垦田,毋征税,陛下复申命之。今奈何忽为此举?塞上诸军,防边劳苦,无他生业,惟事田作。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况边地硗瘠,霜早收薄,若更征税,则民不复耕,必致窜逸。计臣但务积粟,不知人心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帝纳其言而止。初,亨信尝奏言:“也先专候衅端,以图入寇。宜预于直北要害,增置城卫为备。不然,恐贻大患。”兵部议,寝不行。及土木之变,人情汹惧。有议弃宣府城者,官吏军民纷然争出。亨信仗剑坐城下,令曰:“出城者斩!”又誓诸将为朝廷死守,人心始定。也先挟上皇至城南,传命启门。亨信登城语曰:“奉命守城,不敢擅启。”也先逡巡引去。赤城、雕鹗、怀来、永宁、保安诸守将弃城遁,并按其罪。当是时,车驾既北,寇骑日薄城下,关门左右皆战场。亨信与总兵杨洪以孤城当其冲,外御强寇,内屏京师。着兜鍪处,颠发尽秃。景帝即位,进左副都御史。明年,年七十有四矣,乞致仕。许之。归八年,卒于家。 
(节选自《明史·罗亨信传》)
【小题1】下列对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坐累谪交阯为吏  坐:因犯……罪或错误
B.贵等以刍饷不继,留十日引还    引:率领
C.诸守将弃城遁,并按其罪 按:压抑、止住
D.车驾既北,寇骑日薄城下 薄:逼近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自冬徂春     自我徂尔
B.必致窜逸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C.也先逡巡引去 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D.年七十有四矣 虽有槁暴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外御强寇,内屏京师
A.填然鼓之B.席卷天下
C.秦孝公据崤函之固D.吾从而师之
【小题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亨信让之曰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帝以其章示监督尚书王骥等   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C.始召入为御史 斧斤以时入山林
D.及土木之变 及至始皇
【小题5】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嗣位、即位:特指皇帝登上皇位,表示此意思的词还有登基、践阼等等。
B.原文“正统二年”中的“正统”是年号。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两字相配,60年周而复始),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生肖纪年法等。
C.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古代科举考试按照等级次序先后分为院试、会试、乡试、殿试。
D.车驾、陛下指皇帝,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文中的庙号还有“英宗”,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
【小题6】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B.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C.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D.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小题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廷派蒋贵出兵征讨,罗亨信参与其中,蒋贵等人借故在鱼儿海逗留十天后返回,罗亨信很是不满,上奏章说明情况。后来继续进兵,终于大破敌军,罗亨信也因此晋级一等。
B.敌人兵临城下,形势非常危急,亨信与总兵杨洪因为孤城处在交通要道,外御强敌,内保京城,浴血奋战,尽职尽责。景帝即位时,他虽已七十三岁,还是被晋升为左副都御史。
C.皇上派遣官员测量军田,规定一军八十亩以外都要征税五升,罗亨信援引先例,反对采取这一举措,并提出如果辛苦劳作、收入微薄而不堪赋税,人民就会放弃耕种选择逃逸。
D.为防备也先入侵,罗亨信提议在正北要塞增置城卫,兵部虽然不很赞同,但还是接受了他的意见。为保卫宣府城,他持剑坐在城下,即使太上皇受到挟持,他都未曾打开城门。
【小题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亨信让之曰:“公等受国厚恩,敢临敌退缩耶?死法孰与死敌?”
(2)计臣但务积粟,不知人心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3-29 03:04:4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黄福,字如锡,昌邑人。洪武中,由太学生历金吾前卫经历。上书论国家大计。太祖奇之,超拜工部右侍郎。建文时,深见倚任。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成祖入京师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臣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帝置不问复其官。未已,拜工部尚书。永乐三年,陈瑛劾福不恤工匠,改北京行部尚书。明年坐事,逮下诏狱,谪充为事官。已,复职,督安南军饷。安南既平,郡县其地,命福以尚书掌布政、按察二司事。时远方初定,军旅未息,庶务繁剧。福随事制宜,咸有条理。上疏言:“交阯赋税轻重不一,请酌定,务从轻省。”又请:“循泸江北岸至钦州,设卫所,置驿站,以便往来。开中积盐,使商贾输粟,以广军储。官吏俸廪,仓粟不足则给以公田。”又言:“广西民馈运,陆路艰险,宜令广东海运二十万石以给。”皆报可。于是编氓籍,定赋税,兴学校,置官师。数召父老宣谕德意,戒属吏毋苛扰。一切镇之以静,上下帖然。时群臣以细故谪交阯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镇守中官马骐怙宠虐民,福数裁抑之。骐诬福有异志。帝察其妄,不问。仁宗即位,召还,命兼詹事,辅太子。福在交阯凡十九年。及还,交人扶携走送,号泣不忍别。福还,交阯贼遂剧,讫不能靖。仁宗崩,督献陵工。宣德七年,帝改福官南京。明年兼掌南京兵部。英宗即位,加少保,参赞南京守备襄城伯李隆机务。福丰仪修整,不妄言笑。历事六朝,多所建白。公正廉恕,素孚于人。当官不为赫赫名,事微细无不谨。忧国忘家,老而弥笃。自奉甚约,妻子仅给衣食,所得俸禄,惟待宾客周匮乏而已。初,成祖手疏大臣十人,命解缙评之,惟于福曰:“秉心易直,确乎有守。”无少贬。

(选自《明史·黄福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成祖入京师/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臣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帝置/不问复其官/
B.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成祖入京师/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臣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帝置不问/复其官/
C.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成祖入京师/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臣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帝置/不问复其官/
D.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成祖入京师/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臣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帝置不问/复其官/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洪武”是朱元璋的年号,“太祖”是朱元璋的庙号;“永乐”是朱棣的年号,“成祖”是朱棣的庙号。
B.“工部”是我国古代的六部之一,掌管工程建造、水利交通、屯田等事务,最高长官为工部尚书。
C.“交耻”即“交阯”,原指盘腿而坐,后成为古代地理区域,范围在现今越南北方,与“安南”意思相近。
D.“商贾”指做买卖的人,是古代对商人的称呼,住着出售货物的为“商”,行走贩卖货物的为“贾”。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福仕途顺达,颇受皇帝器重。他被太祖越级提拔,既得到建文帝倚重信任,也受到成祖重用;仁宗时,辅助太子;英宗时,他加赠少保,参赞机务。
B.黄福胸有谋略,治理安南有方。安南初定,事务繁杂,他编户籍,定赋税,办学校,向当地父老宣讲圣上的德治,告诫下属不要扰民,上下安然。
C.黄福多有建言,敢于抑制权贵。他提出的轻省赋税、让广东海运粮食等多项建议,均被皇上认可;对恃宠欺压百姓的宦官马骐,他多次加以压制。
D.黄福颇有丰仪,为官清廉节俭。他身材修长仪表整洁,家资仅够妻子儿女衣食,俸禄用于接待宾客和周济贫困的人,皇帝评价他为人有原则操守。
【小题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群臣以细故谪交阯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
(2)太祖奇之,超拜工部右侍郎。建文时,深见倚任。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左鼎,字周器,永新人。正统七年进士。明年,都御史王文以御史多阙,请会吏部于进士选补。帝从之。尚书王直考鼎及白圭等十余人,晓谙刑名,皆授御史。而鼎得南京。寻北,巡按山西。

时英宗北狩,兵荒洊臻,请蠲太原诸府税粮,以苏其困。也先请和,抗言不可。寻以山东、河南饥,遣鼎巡视,民赖以安。律,官吏故勘平人致死者抵罪,时以给事中于泰言,悉得宽贳。鼎言:“小民无知,情贷可也。官吏深文巧诋,与故杀何异?法者,天下之公,不可意为轻重。”自是论如律。

景泰四年,疏言:“巡按所系尤重,毋使初任之员,漫然尝试。其余百执事,皆当慎择而久任之。”帝颇嘉纳。未几,复言:“国家承平数十年,公私之积未充。臣请痛抑末技,严禁游惰,使归南亩,裁冗员以省虚糜,开屯田而实边,料士伍而纾饟。专以务农重粟为本,而躬行节俭以先之,然后可阜民而裕国也。”章下户部。尚书金濂请解职,帝不许。鼎言亦不尽行。

逾月,以灾异,偕同官陈救弊恤民七事。末言:“大臣不乏奸回,宜黜罢其尤,用清政本。”帝善其言,下诏 甄别,而大臣辞职并慰留。给事中林聪请明谕鼎等指实劾奏鼎聪等乃共论通政使李锡不职状锡罢。

鼎居官清勤,每考为天下。御史练纲以敢言名,而鼎尤善为章奏。京师语曰:“左鼐手,练纲口。”自公卿以下咸惮之。鼎出为广东右参政。会英宗复位,以郭登言,召为左佥都御史。逾年卒。

 (选自《明史·左鼎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给事中林聪请明/谕鼎等指实/劾奏鼎聪等/乃共论通政使李锡不职状/锡罢
B.给事中林聪请/明谕鼎等指实劾奏/鼎聪等乃共论通政使李锡不职状/锡罢
C.给事中林聪请/明谕鼎等指实/劾奏鼎聪等/乃共论通政/使李锡不职/状锡罢
D.给事中林聪请明/谕鼎等指实劾奏/鼎聪等乃共论通政/使李锡不职/状锡罢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改”改任官职,古代官职调动的一种;表调动官职的词还有:迁、徙、调、转、出、人等。
B.“景泰”是明朝皇帝朱祁钰的年号。始创年号为建元,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C.“劾”指“揭发罪状”,“弹劾”指君主时代担任监察职务的官员检举官吏的罪状,“劾死”指背死弹劾。
D.“最”指“殿最制”的一种,“殿最”表明考核政绩或军工的高低和先后顺序,上等称“最”,下等称“殿”。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鼎情系民生,心系百姓。连年兵荒,他上书请求减免税收,以缓解百姓的困苦;山东河南闹饥荒,他派人巡视察看灾情,使百姓能够安定下来。
B.左鼎忠于朝廷,建言献策。他建议谨慎选择官员,重视农业生产,裁减冗杂人员,提倡节俭,反对浪费,显示出卓越的政治才能。
C.左鼎光明正大,耿直磊落。也先求和,他直言进谏。因为灾害怪异,他和同官陈述纠正弊端抚恤人民的七件事。还进谏应罢免最严重的奸恶邪僻的大臣。
D.左鼎熟知刑律,秉公执法。他反对滥用职权,坚持依法办事。他还善写文章,在京城,他和练纲享有“左鼎手,练纲口 ”的美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律,官吏故勘人致死者抵罪,时以給事中于泰言,悉得贷。
(2)章下户部,尚书金濂请解职,不许,鼎言亦不尽行。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除工科给事中,出为湖广右参议。中贵督太和山,干没公费。文力遏之,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九溪土酋与邻境争地相攻,文往谕,皆服。弘治十六年拜南京兵部尚书。岁侵,米价翔踊。文请预发军饷三月,户部难之。文曰:“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乃发廪十六万石,米价为平。明年召拜户部尚书。

文凝厚雍粹,居常抑抑。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武宗即位,赏赉及山陵、大婚诸费,需银百八十万两有奇,部帑不给。文请先发承运库,诏不许。文言:“帑藏虚,赏赉自京边军士外,请分别给银钞,稍益以内库及内府钱,并暂借勋戚赐庄田税,而敕承运库内官核所积金银,著之籍。且尽罢诸不急费。”旧制,监局、仓库内官不过二三人,后渐添注,或一仓十余人,文力请裁汰。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文司国计二年,力遏权幸,权幸深疾之。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郎中李梦阳进曰:“公诚及此时率大臣固争,去‘八虎’易易耳。”文捋须昂肩,毅然改容曰:“善。纵事勿济,吾年足死矣,不死不足报国。”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瑾恨文甚,日令人伺文过。逾月,有以伪银输内库者,遂以为文罪。诏降一级致仕,瑾恨未已,坐以遗失部籍,逮文下诏狱。数月始释,罚米千石输大同。寻复罚米者再,家业荡然。瑾诛,复官,致仕。嘉靖五年卒,年八十有六。

 (节选自《明史•韩文传》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B.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C.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 /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D.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 /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小题2】下列文化常识错误的一项(   )
A.春秋时代有五等爵位,其中有“晋侯、秦伯”,侯的级别比伯高。
B.古代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和变徵七音,其中变徵声调悲凉。
C.晋文公、桓、灵是年号,庆历四年、成化二年是庙号,秦始皇、汉高祖为谥号。
D.古代大夫之死为“卒”,帝王之死为“驾崩”,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为“薨”。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文为官清正,关注民众生活,他在湖广,妥善处理九溪士酋与临境争第一事;担任南京兵部尚书时,年成歉收,他开仓取粮十六万石,平抑米价。
B.韩文刚正不屈,敢于奏议国事。武宗继位,诸项费用供给不足,他设法最终予以解决;有关机构冗员渐增,他进行了大力裁减,但是没有成功。
C.韩文疾恶如仇,尽力遏制权幸,宦官刘瑾等每日引诱皇上沉溺于声色狗马,不理政事,他采用李梦阳的建议,冒死谏诤,打击了刘瑾等的嚣张气焰。
D.韩文刚者易析,饱受政敌陷害,刘瑾以遗失部籍作为罪名,逮捕韩文,释放后又两次罚米,使他倾家荡产;直到刘瑾被诛后,韩文才复官而后退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请预发军饷三月,户部难之。
(2)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瑾恨文甚。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伍文定,字时泰,松滋人。父琇,贵州参议。文定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有膂力,便弓马,议论慷慨。授常州推官,精敏善决狱,称强吏。魏国公徐俌与民争田,文定勘归之民。刘瑾入俌重贿,兴大狱,巡抚艾朴以下十四人悉被逮。文定已迁成都同知,亦下诏狱,斥为民。瑾败,起补嘉兴。河南知府,计擒剧贼张勇、李文简。以才任治剧,调吉安。计平永丰及大茅山贼。已,佐巡抚王守仁平桶冈、横水。

宸濠反,吉安士民争亡匿。文定斩亡者一人,众乃定。乃迎守仁入城。文定当大帅。丙辰之战,身犯矢石,火燎须不动。贼平,功最,江西按察使。张忠、许泰至南昌,欲冒其功,而守仁已俘宸濠赴浙江,忠等失望,大恨。文定出谒,遂缚之。文定骂曰:“吾不恤九族为国家平大贼何罪汝天子腹心屈辱忠义为逆贼报仇法当斩”忠益怒,椎文定仆地。文定求解任,不报。

寻迁广东右布政使。未赴,而世宗位。上忠等罪状,且曰:“曩忠、泰与晖至江西,忠自称天子弟,晖称天子儿,泰称威武副将军,与天子同僚。折辱命吏,诬害良民。需求万端,渔猎盈百万,致饿殍遍野,盗贼纵横。虽寸斩三人,不足谢江西百姓。今江彬、钱宁皆已伏法,三人实其党与。乞速正天诛,用章国典。”又请发宸濠资财,还之江西,以资经费;矜释忠、泰所陷无辜及宁府宗人不预谋者,以清冤狱。帝并嘉纳之。论功,进右副都御史,提督操江。嘉靖三年,讨获海贼董效等二百余人,赐敕奖劳。寻谢病归。文定忠义自许,遇事敢为,不与时俯仰。九年七月卒于家。天启初,追忠襄。

(选自《明史·列传第八十八.伍文定传》有删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吾不恤九族/为国家平大贼/何罪汝/天子腹心屈辱/忠义为逆贼报仇/法当斩
B.吾不恤九族/为国家平/大贼何罪/汝天子腹心屈辱/忠义为逆贼报仇/法当斩
C.吾不恤九族为国家/平大贼何罪/汝天子腹心/屈辱忠义/为逆贼报仇/法当斩
D.吾不恤九族/为国家平大贼/何罪/汝天子腹心/屈辱忠义/为逆贼报仇/法当斩
【小题2】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擢”在古代是“提拔、提升”的意思,而“超擢”则是“破格提拔”“越级提升”的意思。
B.“嗣”的本义是(经皇上恩准)父亲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嗣位”指的是继承君主之位。
C.“嘉靖”是年号,是我国古代封建皇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少则一个年号,多则十几个号。
D.“谥”指古代君主、诸侯、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给予的只具有褒奖性质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伍文定能文能武。体力好,擅长射箭.骑马,议论事情慷慨激昂,在担任常州推官时显示出非凡的断案能力,为人所称颂。
B.伍文定平叛有功。他任河南知府时,擒获了大盗张勇、李文简;调往吉安后,平定了永丰和大茅山的盗贼,还辅佐巡抚平定了桶冈、横水。
C.伍文定除恶爱民。他刚到广东任上,便向世宗上书检举张忠等人的罪状,并提出用宸濠的资产补给江西的经费等多项请求,世宗一并采纳了他的建议。
D.伍文定刚正不阿。魏国公徐俌与百姓争夺田地,文定审问后将田地判给了百姓;张忠等人到南昌,文定出来拜见,被张忠等人捆绑,文定毫不畏惧,大骂张忠等人。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1)宸濠反,吉安士民争亡匿。文定斩亡者一人,众乃定。
(2)今江彬、钱宁皆已伏法,三人实其党与。乞速正天诛,用章国典。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罗亨信,字用实,东莞人。永乐二年进士。仁宗嗣位,始召入为御史。监通州仓储, 巡按畿内。
英宗即位之三月,擢右佥都御史,练兵平凉、西宁。正统二年,蒋贵讨阿台、朵儿只伯,亨信参其军务。至鱼儿海,贵等以刍饷不继,留十日引还。亨信让之曰:“公等受国厚恩,敢临敌退缩耶?死法孰与死敌?”贵不从。亨信上章言贵逗遛状。帝以其章示监督尚书王骥等。明年进兵,大破之。亨信以参赞功,进秩一等。
父丧归葬。还朝,改命巡抚宣府、大同。参将石亨请简大同民三之一为军,亨信奏止之。十年进右副都御史,巡抚如故。时遣官度二镇军田,一军八十亩外,悉征税五升。亨信言:“文皇帝时,诏边军尽力垦田,毋征税,陛下复申命之,今奈何忽为此举?塞上诸军,防边劳苦,无他生业,惟事田作。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况边地硗瘠,霜早收薄,若更征税,则民不复耕,必致窜逸。计臣但务积粟,不知人心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帝纳其言而止。
初,亨信尝奏言:“也先专候衅端,以图入寇。宜预于直北要害,增置城卫为备。不然,恐贻大患。”兵部议,寝不行。及土木之变,人情汹惧。有议弃宣府城者,官吏军民纷然争出。亨信仗剑坐城下,令曰:“出城者斩!”又誓诸将为朝廷死守,人心始定。也先挟上皇至城南,传命启门。亨信登城语曰:“奉命守城,不敢擅启。”也先逡巡引去。赤城、雕鹗、怀来、永宁、保安诸守将弃城遁,并按其罪。
当是时,车驾既北,寇骑日薄城下,关门左右皆战场。亨信与总兵杨洪以孤城当其冲,外御强寇,内屏京师。洪既入卫,又与朱谦共守,劳绩甚著。景帝即位,进左副都御史。明年,年七十有四矣,乞致仕。许之。归八年,卒于家。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B.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C.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D.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即位,这里指登上皇位,表示此意思的词还有登基、践阼等等。
B.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古代科举考试按照等级次序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C.原文“正统二年”中的“正统”是年号。明清两代多用年号称呼皇帝,文中的年号还有“英宗”。
D.车驾,天子出巡时乘坐的马车,后用来代指皇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廷派蒋贵出兵征讨阿台和朵儿只伯,罗亨信参与其中,蒋贵等人借故在鱼儿海逗留十天后返回,罗亨信很是不满,上奏章说明情况。后来继续进兵,终于大破敌军,罗亨信也因此晋级一等。
B.皇上派遣官员测量军田,规定一军八十亩以外都要征税五升,罗亨信援引先例,反对采取这一举措,并提出如果辛苦劳作、收入微薄而不堪赋税,人民就会放弃耕种选择逃逸。
C.敌人兵临城下,形势非常危急,罗亨信与总兵杨洪凭借孤城守卫交通要道,外御强敌,内保京城,浴血奋战,尽职尽责。景帝即位时,他虽已七十三岁,还是被晋升为左副都御史。
D.为防备也先入侵,罗亨信提议在正北要塞增置城卫,兵部虽然不很赞同,但还是接受了他的意见。为保卫宣府城,他持剑坐在城下,即使太上皇受到挟持,他都未曾打开城门。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亨信让之曰:“公等受国厚恩,敢临敌退缩耶?死法孰与死敌?”
(2)计臣但务积粟,不知人心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