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廷机,字尔张,晋江人。贡入太学,顺天乡试第一。万历十一年,会试复第一,以进土第二授编修。二十七年,典京察,无偏私。尝兼署户、工二部事,综理精密。奏行轸恤行户四事商困大苏外城陵垣多所缮治费皆取公帑奇羡不以烦民召为礼部右侍郎四辞不允越二年始受任。时已进左侍郎,遂代郭正域视部事。会楚王华奎因正域发其餽遗书,诬讦正域不法数事,廷机意右楚王,而微为正域解。大学士沈一贯欲藉妖书倾正域,廷机与御史沈裕、同官涂宗浚俱署名上,趣定皦生光狱,株连遂绝。秦王谊漶由中尉进封,其庶长子应授本爵,夤缘欲封郡王,廷机三疏力持。王遣人居间,廷机固拒,特旨许之。

时内阁止朱赓一人。给事中王元翰等虑廷机且入辅,数阴诋之。万历三十五年夏,廷推阁臣,廷机果与焉。给事中曹于忭不可。相持久之,卒列以上。帝雅重廷机,命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廷机三辞始视事。元翰及给事中胡忻攻之不已,帝为夺俸,以慰廷机。已而姜士昌以论廷机被黜,群情益愤。廷机力辨求罢,又疏陈十宜去,帝慰谕有加。明年四月,主事郑振先论赓十二罪,并及廷机。廷机累疏乞休,杜门数月不出。言者疑其伪,数十人交章力攻。廷机求去不已,帝屡诏勉留,且遣鸿胪趣出,坚卧不起。待命逾年,乃屏居荒庙,廷臣犹有繁言。至四十年九月,疏已百二十余上,乃陛辞出都待命。同官叶向高言廷机已行,不可再挽,乃加太子太保。赐道里费,乘传,以行人护归。居四年卒。赠少保,谥文节。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五》)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奏行轸恤行户四事商/困大苏/外城陵垣/多所缮治/费皆取公帑奇羡/不以烦民/召为礼部右侍郎四/辞不允/越二年始受任
B.奏行轸恤行户四事/商困大苏/外城陵垣/多所缮治费/皆取公帑奇羡/不以烦民/召为礼部右侍郎四/辞不允/越二年始受任
C.奏行轸恤行户四事/商困大苏/外城陵垣/多所缮治/费皆取公帑奇羡/不以烦民/召为礼部右侍郎/四辞不允/越二年始受任
D.奏行轸恤行户四事商/困大苏/外城陵垣/多所缮治费/皆取公帑奇羡/不以烦民/召为礼部右侍郎/四辞不允/越二年始受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应考者均为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B.庶长子,是古代对非正妻所生且年龄最大之子的称呼,但地位远低于嫡长子,没有资格继承父亲的爵位、封邑、官职、财产等。
C.万历三十五年,中的“万历”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来纪年的名号。汉武帝以后,新君即位就会改年号,称为“改元”。
D.礼部尚书,中国古代官名,六部中礼部的最高级长官,掌管户籍财经、典礼、科举、学校、外事活动等,相当于今日的教育部长、外交部长。
【小题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廷机学习成绩优异,科举之路很顺畅。他先被推举进入太学学习,后来参加乡试、会试都取得佳绩,最后以进士第二的身份进入仕途。
B.李廷机做事精细周密,关心百姓生活。无论是抚恤商旅的事情,还是修缮整治京城外的陵垣,费用都取自于公款,没有烦扰百姓。
C.李廷机敢于坚持原则,多次向皇上进言。秦王想让其庶长子分封为郡王,但李廷机多次上奏反对,皇上支持他,秦王愿望未能实现。
D.李廷机淡泊名利,不肯担任要职。皇帝要他担任礼部右侍郎和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他都多次推辞,但皇帝都不同意,只好上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楚王华奎因正域发其馈遗书,诬讦正域不法数事。
(2)廷机累疏乞休,杜门数月不出。言者疑其伪,数十人交章力攻。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4-21 05:01:2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懋,寿州人。初以舍人从军,立功为指挥佥事,累进右都督,封宁阳伯,禄千石。永乐六年三月,佩征西将军印,镇宁夏,善抚降卒。明年秋,故元丞相昝卜及平章、司徒、国公、知院十余人,皆帅众相继来降。已而平章都连等叛去,懋追擒之黑山,尽收所部人口畜牧。进侯,益禄二百石。十一年巡宁夏边。寻命将山西、陕西二都司及巩昌、平凉诸卫兵,驻宣府。战忽失温,与成山侯王通先登,都督朱崇等乘之,遂大捷。二十年从北征。领御前精骑破敌于屈裂河。别将五千骑循河东北,捕余寇,歼之山泽中师还武安侯郑亨将辎重先行懋伏隘以待敌来蹑伏起纵击敌死过半还京,赐龙衣玉带,其女为丽妃。成祖之崩于榆木川也,六军在外,京师守备虚弱。仁宗召懋与阳武侯薛禄帅精骑三千驰归,卫京师。命掌前府,加太保,与世侯。宣德元年,从讨乐安。还,仍镇宁夏。三年奏徙灵州城。得黑白二兔以献,宣宗喜,亲画马赐之。懋在镇久,威名震漠北。英宗即位,命偕张辅参议朝政,出为平羌将军,镇甘肃。其冬,寇掠镇番,懋遣兵援之,解去,以斩获闻。十三年,福建邓茂七反。都御史张楷讨之无功,乃诏懋佩征南将军印,充总兵官,帅京营、江浙兵往讨。至浙江,有欲分兵扼海口者,懋曰:“是使贼致死于我也。”明年抵建宁,茂七已死,余贼聚尤溪、沙县。诸将欲屠之,懋曰:“是坚贼心也。”乃下令招抚,贼党多降。分道逐捕,悉平之。已而沙县贼复炽,久不定。会英宗北狩,景帝立,遂诏班师。加太保,掌中府,兼领宗人府事。英宗复位,益禄二百石。天顺七年卒,年八十四。赠浚国公,谥武靖。

(节选自《明史·陈懋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师还/武安侯郑亨将辎重先行/懋伏隘/以待敌来蹑/伏起纵击/敌死过半/
B.师还/武安侯郑亨将辎重先行/懋伏隘以待/敌来蹑/伏起纵击敌/死过半/
C.师还/武安侯郑亨将辎重先行/懋伏隘以待/敌来蹑/伏起纵击/敌死过半/
D.师还/武安侯郑亨将辎重先行/懋伏隘/以待敌来蹑/伏起纵击敌/死过半/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册封是皇帝把勋封爵号授给宗族、后妃的仪式,陈懋北征有功,女儿被册封为丽妃。
B.宣德是明朝皇帝朱瞻基的年号,宣宗是他的谥号,是皇帝在宗庙中被供奉的名号。
C.北狩的本义是到北方狩猎,借指向北进军,文中是英宗北征被俘的委婉说法。
D.宗人府是明清时期管理皇家宗室事务的机构,其长官为宗人令,常由亲王担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懋镇守宁夏,善待降卒。他以征西将军的身份镇守宁夏,善于抚恤投降的士兵,吸引北元残部纷纷归降。
B.陈懋骁勇善战,威震漠北。他多次随皇帝北征,在屈烈河破敌,伏击逃亡的敌军残部,解除边疆围困,威名震慑大漠以北。
C.陈懋忠于朝廷,深得倚重。明成祖北征途中病逝,京城守备空虚,他奉命与阳武侯薛禄率兵保卫京师,掌管前军都督府。
D.陈懋出讨民变,善用兵法。他率军讨伐邓茂七,采纳分兵扼守入海口的建议,招抚或追捕贼寇,最终平定叛乱。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别将五千骑循河东北,捕余寇,歼之山泽中。
(2)其冬,寇掠镇番,懋遣兵援之,解去,以斩获闻。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叶茂才,字参之,无锡人。万历十七年进士。除刑部主事,以便养改南京工部。榷税芜湖,课登,辄纵民舟去。既而课羡,请以饷边卒,不取一钱。就改吏部,进郎中,三迁南京大理寺丞。复引疾。四十年,起南京太仆少卿。时朝士方植党争权。祭酒汤宾尹、修撰韩敬既败,其党犹力庇之。御史汤世济者,敬邑人也,疏陈时政,阴诋发敬奸弊者。茂才驰疏驳之。其党给事中官应震辈遂连疏力争。茂才更具揭发其隐,因移疾乞休。世济益恚,偕同年金汝谐、牟志夔攻之不已。茂才再疏折之,竟自引去。当是时,党人悉踞言路,凡他曹有言,必合力逐之。茂才既去,党人益专,无复操异议者。天启初,召为太仆少卿,改太常,皆不赴。四年,擢南京工部右侍郎。明年抵官甫三月以时政日非谢病归友人高攀龙被逮赴水死使者将逮其子茂才力救免之未几卒茂才恬淡寡嗜好。通籍四十年,家食强半。始同邑顾宪成、允成、安希范、刘元珍及攀龙并建言去国,直声震一时,茂才只以醇德称。及官太仆,清流尽斥,邪议益棼,遂奋身与抗,人由是服其勇。时称“东林八君子”,宪成、允成、攀龙、希范、元珍、钱一本、薛敷教及茂才也。赞曰:搢绅之士,遗佚之老,联讲会,立书院,相望于远近。而名高速谤,气盛招尤,党祸继作,乃至众射之的,咸指东林。宪成诸人,清节姱修,为士林标准。虽未尝激扬标榜,列“君宗”、“顾”、“俊”之目,而负物望者引以为重,猎时誉者资以梯荣,附丽游扬,薰莸猥杂,岂讲学初心实然哉?语曰“为善无近名”,士君子亦可以知所处矣。

(选自《明史》卷二百三十一·列传第一百一十九,有删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年抵/官甫三月/以时政日非/谢病归/友人高攀龙被逮/赴水死/使者将逮其子/茂才力救免之/未几卒/
B.明年抵官/甫三月/以时政日/非谢病归/友人高攀龙被逮/赴水死/使者将逮其子/茂才力救免之/未几卒/
C.明年抵官/甫三月/以时政日非/谢病归/友人高攀龙被逮/赴水死/使者将逮其子/茂才力救免之/未几卒/
D.明年抵官/甫三月/以时政日非/谢病归/友人高攀龙被逮/赴水死使者/将逮其子/茂才力救免之/未几卒/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理寺”本为寺名,后为官署,因为古代有很多人信佛,国家便设寺丞管理寺院。
B.“祭酒”为中国古代的官职名,意为首席、主管,例如国子祭酒、军事祭酒等。
C.“移疾”意同“移病”,为旧时官员上书称病之意,大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婉辞。
D.“搢绅”意为插笏于绅,指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绅,古代官员和儒者腰间的大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叶茂才孝敬双亲,用心奉养父母。在被任命为刑部主事之后,他为了方便奉养父母双亲而改任南京工部主事的官职,体现出了他孝顺父母的品性。
B.叶茂才为官清廉,不以职权谋利。在芜湖征税时,收完税,就让百姓的船离开;税有盈余,他就请求以此来作为边疆士兵的军饷,不从中拿取一文钱。
C.叶茂才为人正直,敢于表达意见。当时朝政败坏,官员结党争夺权力,韩敬虽倒台,但其同党仍竭力包庇,叶茂才和汤世济先后上疏谴责并驳斥恶行。
D.叶茂才生性淡泊,凭厚德而扬名。他为官四十年以来,有超过一半的时间在家中自谋生计;他身为“东林八君子”之一,凭借厚重的德行而扬名在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当是时,党人悉踞言路,凡他曹有言,必合力逐之。
(2)而名高速谤,气盛招尤,党祸继作,乃至众射之的,咸指东林。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廖庄,字安止,吉水人。宣德五年进士。八年改庶吉士,与知县孔友谅等七人历事六科。英宗初,授刑科给事中。正统二年,御史元亮请如诏书蠲边军侵没粮饷,不允。按察使龚鐩亦请如诏书宥盗犯之未获者,法司亦寝不行。庄以诏书当信,上章争之。五年诏京官出修荒政兼征民逋庄虑使者督趣困民请宽灾伤州县俟秋成从之振荒陕西全活甚众还奏宽恤九事多议行。杨士奇家人犯法,偕同官论列。或曰:“独不为杨公地乎?”曰:“正所以为杨公也。”八年命与御史张骥同署大理寺事。十一年迁南京大理少卿。逾二年,奸人陈玞者,与所亲贾福争袭指挥职。南京刑部侍郎齐韶纳玞贿,欲夺福官与之,为庄所驳。韶捶福至死,被逮。玞亦诬庄,俱征下诏狱。会韶他罪并发,弃市,庄乃得释。景泰五年七月上疏曰:“臣曩在朝,见上皇遣使册封陛下,每遇庆节,必令群臣朝谒东庑,恩礼隆洽,群臣皆感叹,谓上皇兄弟友爱如此。今陛下奉天下以事上皇,愿时时朝见南宫,或讲明家法,或商略治道,以慰上皇之心,则祖宗在天之神安,天地之心亦安矣。宜念祖宗创业之艰难,思所以系属天下之人心,即弭灾召祥之道莫过于此。”疏入,不报。明年,庄以母丧,诣东角门朝见。帝忆庄前疏,命廷杖八十,谪定羌驿丞。成化初,召为刑部左侍郎。逾年卒。赠尚书,谥恭敏。庄性刚,喜面折人过,而实坦怀无芥蒂。不屑细谨,好存谢宾客为欢狎。既官法司,或劝稍屏谢往来,远嫌疑。庄笑曰:“昔人有言‘臣门如市,臣心如水’,吾无愧吾心而已。”卒之日,无以为敛,众裒钱助其丧。

(节选自《明史·廖庄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五年诏京官出修荒政/兼征民逋/庄虑使者督趣困民/请宽灾伤/州县俟秋成/从之/振荒陕西/全活甚众/还奏宽恤九事/多议行
B.五年诏京官出修荒政/兼征民逋/庄虑使者督趣困民/请宽灾伤州县/俟秋成/从之/振荒陕西/全活甚众/还奏宽恤九事/多议行
C.五年诏京官出修荒政/兼征民逋/庄虑使者督趣困民/请宽灾伤州县/俟秋成/从之/振荒陕西/全活甚众/还奏宽恤/九事多议行
D.五年诏京官出修荒政/兼征民逋/庄虑使者督趣困民/请宽灾伤/州县俟秋成/从之/振荒陕西/全活甚众/还奏宽恤/九事多议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对在殿试中通过皇帝策问的贡士的称谓,分为三甲:状元、榜眼、探花。
B.“大理寺”是掌管刑狱的官署,与刑部、都察院合称三法司,会同处理重大司法案件。
C.“弃市”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死刑,即在闹市里把犯人处死后示众,以示为大众所弃。
D.“陛下”古代特指对帝王的敬称,对帝王的尊称还有皇上、天子、万岁、圣驾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廖庄为国尽责,敢于直言进谏。对御史请求按诏书免除边防军吞没粮饷事,以及按察使请求依诏书宽恕没抓获的盗窃犯事,他上书坚持上书力争。
B.廖庄为民谋利,做官秉公处事。他救荒济民,建言献策;杨士奇家人犯法,他敢于上书检举。对陈玞行贿争官的行为,他予以斥责,却被诬下狱。
C.廖庄诚请礼待上皇,却受到惩处。他上疏请求皇帝为了兄弟和睦相处、祖宗基业发展和天下人心安稳,应时时礼待上皇,但后来被皇帝杖打并贬官。
D.廖庄个性刚直,为人胸怀坦荡。他好当面指出别人过错,但内心毫无芥蒂,不屑于谨小慎微;他认为自己做事无愧于心,去世后,丧事靠众人资助。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思所以系属天下之人心,即弭灾召祥之道莫过于此。
(2)好存谢宾客为欢狎。既官法司,或劝稍屏谢往来,远嫌疑。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费宏,字子充,铅山人。甫冠,举成化二十三年进士第一,授修撰。弘治中,迁左赞善,直讲东宫,进左谕德。武宗立,擢太常少卿。正德二年拜礼部右侍郎,寻转左。五年进尚书。

帝耽于逸乐,早朝日讲俱废。宏请勤政、务学、纳谏,报闻。宏持重识大体,明习国家故事,数劝帝革武宗弊政。“大礼”之议,诸臣力与帝争,帝不能堪。宏颇揣知帝旨,第署名公疏,未尝特谏,以是帝心善之。及廷和等去位,宏为首辅。加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委任甚至。

宏为人和易,好推毂后进。其于“大礼”不能强谏,亦未尝附离。而是时席书、张璁、桂萼用事。书弟检讨春故由他曹改用及《武宗实录》成宏议出为佥事书由是憾宏璁萼由郎署入翰林骤至詹事举朝恶其人。宏每示裁抑,璁、萼亦大怨。帝尝御平台,特赐御制七言一章,命辑倡和诗集,署其衔曰“内阁掌参机务辅导首臣”。其见尊礼,前此未有也。璁、萼滋害宏宠。萼言:“诗文小技,不足劳圣心,且使宏得冯宠灵,凌压朝士。”帝置不省。萼遂与璁毁宏于帝,言宏纳郎中陈九川所盗天方贡玉,受尚书邓璋赇谋起用,并及其居乡事。宏上书乞休,不允。

及璁居兵部,宏欲用新宁伯谭纶掌奋武营,璁遂劾宏劫制府部。无何,又因宏子懋良坐罪下吏,攻之益力,复录前后劾疏上之。宏亦连疏乞休。帝辄下优诏慰留,然终不以谴璁、萼。于是奸人王邦奇承璁、萼指,上书污故大学士廷和等,并诬宏。宏竟致仕去。时六年二月也。十月,璁遂以尚书、大学士入直内阁。间一岁萼亦入矣。

十四年,萼既前死,璁亦去位,帝始追念宏。再遣行人即家起官如故。自是眷遇益厚。偕李时召入无逸殿,与周览殿庐,从容笑语,移时始出。赐银章曰“旧辅元臣”。数有咨问,宏亦竭诚无隐。承璁、萼操切之后,易以宽和,朝士皆慕乐之。未几卒,年六十有八。帝嗟悼,赙恤加等,赠太保,谥文宪。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八十一》)

(注)①帝:指明世宗嘉靖皇帝。明武宗无后,由堂弟兴献王朱祐杬之次子朱厚熜继承大统。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书弟检讨春/故由他曹改用/及《武宗实录》/成宏议出为佥事/书由是憾宏/璁萼由郎署/入翰林骤至詹事/举朝恶其人
B.书弟检讨春/故由他曹改用/及《武宗实录》成/宏议出为佥事/书由是憾宏/璁/萼由郎署入翰林/骤至詹事/举朝恶其人
C.书弟检讨春/故由他曹/改用及《武宗实录》成/宏议出为佥事/书由是憾宏/璁/萼由郎署/入翰林骤至詹事/举朝恶其人
D.书弟检讨春/故由他曹/改用及《武宗实录》/成宏议出为佥事/书由是憾宏/璁萼由郎署入翰林/骤至詹事/举朝恶其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甫冠:刚刚加冠,冠礼,是中国古代男性的成年礼,古人在冠礼之后都必须取字。
B.首辅:即首席大学士,明典制虽未明文规定其名,但惯称内阁主要柄政者为首辅。
C.御制:指古代帝王所作之诗文书画等。帝王所用或与之有关的事物常冠以“御”字。
D.乞休:自请辞去官职,亦作“乞免”,古代官员提前请求致仕被称之为“乞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费宏年轻有为,博学多才。他年纪轻轻就高中状元,对国家过往旧事非常熟悉,进入仕途先后历经四位皇帝,担任多个官职,颇受重用。
B.费宏行事持重,恪尽职守。当皇帝耽于安逸享乐时,他极力劝谏,曾多次劝明世宗革除武宗时的弊政,对皇帝的询问竭诚尽力,无所隐藏。
C.费宏和蔼平易,深得圣宠。费宏提携后学,做事有分寸,深得圣心。费宏请辞时皇上极力挽留,后来还赐给他银质勋章,他死后倍享殊荣。
D.费宏遭人嫉恨,被迫辞职。费宏遭到张璁、桂萼等人的嫉恨,多次被他们弹劾,后因张璁、桂萼等指使的奸人王邦奇的诬告,被迫辞职离开了朝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第署名公疏,未尝特谏,以是帝心善之。
(2)无何,又因宏子懋良坐罪下吏,攻之益力,复录前后劾疏上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懋,初以舍人从军,立功为指挥佥事。已而将兵,功多,累进右都督。永乐元年,封宁阳伯,禄千石。六年三月镇宁夏,善抚降卒。明年从北征,领左哨。战忽失温,与成山侯王通先登,都督朱崇等之,遂大捷。二十年从北征,领御前精骑破敌于屈裂河。别将五千骑循河东北,捕余寇,歼之山泽中。师还,武安侯郑亨将辎重先行,懋伏隘以待。敌来蹑,伏起纵击,敌死过半。还京,赐龙衣玉带,册其女为丽妃。成祖之崩于榆木川也,六军在外,京师守备虚弱。仁宗召懋与阳武侯薛禄精骑三千驰归,卫京师。命掌前府,加太保,与世侯。宣德元年,从讨乐安。还,仍镇宁夏。得黑白二兔以献,宣宗喜,亲画马赐之。懋在镇久,威名震漠北。顾恃宠自恣,乾没钜万。屡被劾,帝曲宥之,命所司征其赃。懋自陈用已尽,诏贷免。 英宗即位,命偕张辅参议朝政,出为平羌将军,镇甘肃。其冬,寇掠镇番,懋遣兵援之,解去,以斩获闻。参赞侍郎柴车劾懋失律致,又取所遗老弱,冒为都指挥马亮功,受升赏,斩。诏免死,夺禄。久之还禄,奉朝请。十三年,福建贼邓茂七反。都御史张楷讨之无功,乃诏懋佩征南将军印,充总兵官,帅京营、江浙兵往讨。至浙江,有欲分兵扼海口者,懋曰:“是使贼致死于我也。”明年抵建宁,茂七已死,余贼聚尤溪、沙县,诸将欲屠之,懋曰:“是坚贼心也。”乃下令招抚,贼党多降。分道逐捕,悉平之。已而沙县城复炽,久不定,会英宗北狩,景帝立,遂诏班师。言官劾之以贼平不问仍加太保掌中府兼领宗人府事英宗复位益禄二百石天顺七年卒年八十四。
赠浚国公,谥武靖。懋修髯伟貌,声如洪钟。胸次磊落,敬礼士大夫。“靖难”功臣至天顺时无在者,惟懋久享禄位,数废数起,卒以功名终。
(选自《明史·陈懋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加点实词解释,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A.都督朱崇等之,遂大捷 乘:随后杀到
B.仁宗召懋与阳武侯薛禄精骑三千驰归   帅:率领
C.参赞侍郎柴车劾懋失律致     寇:被攻打
D.受升赏,斩 论:应当判处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言官劾之/以贼平/不问仍加/太保掌中府/兼领宗人府事/英宗复位/益禄二百石/天顺七年/卒年八十四
B.言官劾之/以贼平不问/仍加太保/掌中府/兼领宗人府事/英宗复位/益禄二百石/天顺七年卒/年八十四
C.言官劾之/以贼平不问/仍加太保/掌中府/兼领宗人府/事英宗复位/益禄二百石/天顺七年/卒年八十四
D.言官劾之/以贼平/不问仍加/太保掌中府/兼领宗人府/事英宗复位/益禄二百石/天顺七年卒年/八十四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永乐,为明朝第三个皇帝明成祖朱棣的年号。元年指的是帝王改换年号的下一年。
B.六军,本指天子所统领的军队。后来泛指禁军。其具体组成部分各朝代并不一致。
C.北狩,本意是到北方狩猎。此为皇帝被掳到北方去的婉词,即明英宗被瓦刺俘虏。
D.谥武靖,即陈懋的谥号为“武靖”。谥号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陈懋长期征战,功勋赫赫。成祖时期,他多次随驾北征,均能取胜;宣宗时期,他从讨乐安,镇守宁夏,威名远扬。
B.陈懋颇有谋略,善于用兵。屈裂河战后,撤军时他巧妙设伏,大败敌军;讨伐邓茂七,他采取正确策略,成功平叛。
C.陈懋仪表堂堂,胸怀坦荡。他长须飘飘,相貌伟岸,声如洪钟;他心胸磊落,尽管位高权重,但能敬重礼遇士大夫。
D.陈懋几起几落,幸得善终。作为四朝元老,他是“靖难”功臣中唯一活到天顺时期的人,并且久享禄位,以功名终老。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屡被劾,帝曲宥之,命所司征其赃。懋自陈用已尽,诏贷免。
②其冬,寇掠镇番,懋遣兵援之,解去,以斩获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