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列文言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尝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注】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史记·管晏列传》)
【注】:召忽曾与管仲一起事公子纠。
【小题1】下列加点字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时常与鲍叔牙游    游:旅游B.鲍叔遂进管仲 进:举荐
C.一匡天下    匡:扶救D.鲍叔不以我为不肖  贤,有才能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与“知我不羞小节”的“羞”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谨庠序之教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侣鱼虾而友麋鹿D.却匈奴七百余里
【小题3】下列句中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B.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C.鲍叔不以我为无耻D.蚓无爪牙之利
【小题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管仲和鲍叔牙相知最深,人们称为“管鲍之交”。后人们常用以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
B.齐桓公,春秋五霸之首,先秦五霸之一,春秋时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名“小白”。
C.“封邑”,是指古时帝王赐给诸侯、功臣以领地或食邑,也指领地、食邑。
D.《史记》,司马迁撰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小题5】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鲍叔牙的子孙在齐国享受世禄,十几代有封邑,多数是著名的大夫。
B.管仲早年和鲍叔经商,老是赔本,做了齐国的相之后,才慢慢展露了他的才华。
C.齐桓公即位后能重用对手公子纠的亲信管仲,可见其心胸开阔,难怪他最后能成就一代霸业。
D.作者非常赞赏管鲍的友谊,他以细腻的笔触颂赞鲍叔牙宽容,不计小节,举荐人才的高风亮节。
【小题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2)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4-25 07:28:0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勔、勮,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 ”沛王贤闻其名,召为沛府修撰,甚爱重之。诸王斗鸡,互有胜负,勃戏为《檄英王鸡》文。高宗览之,怒曰:“据此,是交构之渐!”即日斥勃,不令入府。久之,补虢州参军。勃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有官奴曹达犯罪,勃匿之,又惧事泄,乃杀达以塞口。事发,当诛,会赦除名。时勃父福畸为雍州司户参军,坐勃左迁交趾令。上元二年,勃往交趾省父。渡南海,堕水而卒,时年二十八。初,吏部侍郎裴行俭,有知人之鉴。李敬玄由重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与勃等四人,必当显贵。行俭曰:“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也杨子沉静应至令长余得令终为幸果如其言。
(选自《旧唐书·卷一百九十·文苑上》)
父福畤坐是左迁交趾令。勃往省。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欣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号“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
(选自《唐才子传》、《新唐书·卷二百一·文艺上》)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也/杨子沉静/应至令长余/得令终为幸
B.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也/杨子沉静/应至令长/余得令终为幸
C.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也/杨子沉静/应至令长余/得令终为幸
D.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也/杨子沉静/应至令长/余得令终为幸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項是()
A.“勃六岁解属文”中,“属”,有“连缀”之意,在这应是“写”的意思。
B.“坐勃故左迁交趾令”中“坐”有“因为……被贬”的意思。
C.“勃往省”中“省”是“看望父母、尊亲”的意思。
D.“起更衣”中“更衣”指更换衣服,也常用来指宴会时离席,用更换衣服做借口。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王勃六岁时就才情过人,与其兄面力、勮的才华相当。兄弟三人为父亲的朋友杜易简所赞赏。他写文章时的独特习惯,给世人留下了“腹稿”的典故。
B.当时吏部侍郎裴行俭认为,王勃将不如杨炯显赫富贵,能善终就已是万幸。果然,后来 王勃专门写了《檄英王鸡》一文严厉批评诸王,结果差点被诛杀。
C.王勃因官奴曹达而获罪,他的父亲也被牵连贬谪到非常偏远的交趾。王勃前往探望途中 为都督阎公写下了著名的《滕王阁序》。
D.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但对于他们的排位先后,杨炯很有意 见,并不心服口服。
【小题4】把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宗览之,怒曰:“据此,是交构之渐!”即日斥勃,不令入府。
(2)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

同类题2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马融字季长,扶风茂陵人也,将作大匠严之子。为人美辞貌,有俊才。初,京兆挚恂以儒术教授,隐于南山,不应征聘,名重关西。融从其游学,博通经籍。恂融才,以女妻之。永初二年,大将军邓骘闻融名,召为舍人。非其好也,遂不应命,客于凉州武都、汉阳界中。会羌虏飙起,边方扰乱,米谷踊贵,自关以西,道相望。融既饥困,乃悔而叹息,谓其友人曰:“古人有言:‘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其喉,愚夫不为。’所以然者,生贵于天下也。今以曲俗咫尺之羞,灭无之躯,殆非老庄所谓也。”故往应骘召。四年,拜为校书郎中,诣东观典校秘书。是时,邓太后临朝,骘兄弟辅政。而俗儒世士,以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遂寝蒐狩之礼,息战阵之法,故猾贼从横,乘此无备。融乃感激,以为文武之道,圣贤不,五才之用,无或可废。
(节选自《后汉书·马融传》)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实词。
(1)融从其游学 游学:________
(2)恂融才  奇:________
(3)道相望  殣:_______
(4)灭无之躯 赀:_________
(5)圣贤不  坠:_________
【小题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人有言:“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其喉,愚夫不为。”所以然者,生贵于天下也。
(2)而俗儒世士,以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遂寝蒐狩之礼,息战阵之法,故猾贼从横,乘此无备。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臧质,字含文,东莞莒人。父熹,字义和,习骑射,尝与人共猎,值虎突围,猎徒并奔散,熹直前射之,应弦而倒。质少好鹰犬,善蒱博意钱之戏。永初元年,为员外散骑侍郎。母忧去职。服阕,为江夏王义恭抚军。以轻薄无检,为太祖所知,徙为给事中。

虏侵徐、豫,拓跋焘率大众数十万遂向彭城,质率万人北救。既败,质投盱眙。盱眙太守沈璞完为守战之备,质大喜,因共守。焘与质书,质答书曰寡人受命相灭期之白登师行未远尔自送死岂容复令生全飨有桑乾。二月二日,乃解围遁走。上嘉质功,封开国子,食邑五百户。明年,太祖又北伐,使质率所统见力向潼关,质顾恋嬖妾,弃营单马还城,散用台库见钱六七百万,为有司所纠,上不问也。

元凶弑立,以质为丹阳尹,加征虏将军。后世祖即位,加质为散骑常侍,使持节如故。时世祖自揽威柄,而质以少主遇之,是事专行,多所求欲。台符屡加检诘,质渐猜惧,便有异图。

以义宣凡暗,易可制勒,欲外相推奉,以成其志。会义宣有憾于世祖。质因此密信说诱,陈朝廷得失。又谓“震主之威,不可持久,主相势均,事不两立。持疑不决,则后机致祸”。义宣时未受丞相,质子敦为黄门侍郎,奉诏敦劝,道经寻阳,质令敦具更譬说,并言世祖短长,义宣乃意定。驰报豫州刺史鲁爽,期孝建元年秋同举。爽失旨,即便起兵。遣人至京邑报弟瑜,瑜席卷奔叛。瑜弟弘为质府佐,世祖遣报质,质于是执台使,狼狈举兵。

兵败无所归,乃入南湖逃窜,无食,摘莲啖之。追兵至,窘急,以荷覆头,自沈于水,出鼻。军主郑俱儿望见,射之中心,兵刃乱至,肠胃缠萦水草,队主裘应斩质首,传京都,时年五十五。

(节选自《宋书·臧质传》,有删改)

(注)①桑乾:桑乾宫。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质答书曰/寡人受命相灭期之/白登师/行未远/尔自送死/岂容复令生全/飨有桑乾哉
B.质答书曰/寡人受命相灭/期之白登/师行未远尔/自送死/岂容复令生/全飨有桑乾哉
C.质答书曰/寡人受命相灭/期之白登/师行未远/尔自送死/岂容复令生全/飨有桑乾哉
D.质答书曰/寡人受命相灭期之/白登师/行未远尔/自送死/岂容复令生/全飨有桑乾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永初元年,“永初”,是南朝宋皇帝宋武帝刘裕的年号,“元年”,改元的第一年。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
B.服阙,古代守丧期满除去丧服,谓之服阙。子为父、妻妾为夫、未嫁的女子为父都要服丧三年。
C.寡人,谦称,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和朕一样,是皇帝称自己的专有名词。
D.食邑,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因古代中国之卿、大夫世代以采邑为食禄,故称为食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臧质年轻时喜欢打猎,特别会赌博。曾经与人一起去打猎,遇到老虎突然冲出来,同来的人四散逃跑,他一箭就将老虎射死了。
B.臧质为人轻佻放纵,因此被太祖降职处罚。义宣和世祖有矛盾,臧质因此暗地派人引诱刘义宣,议论朝廷的措施的好坏。
C.臧质因击败北魏拓跋焘有功,受到太祖的褒奖,甚至因留恋姬妾,弃军回家,大肆挥霍府库钱财而被弹劾,太祖也没处罚他。
D.多行不义必自毙,臧质自恃功高,藐视君主,私欲膨胀,最终唆使义宣造反,兵败被杀,脑袋被传到京师。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世祖自揽威柄,而质以少主遇之,是事专行,多所求欲。
(2)以义宣凡暗,易可制勒,欲外相推奉,以成其志。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思政字思政,太原祁人。容貌魁伟,有筹策。属万俟丑奴、宿勤明达等扰乱关右,北海王颢率兵讨之,启思政随军。军事所有谋议,并与之参详。时魏孝武在藩,素闻其名,乃引为宾客,遇之甚厚。及登大位,委以心膂。迁安东将军。预定策功,封祁县侯。俄而齐神武潜有异图,帝以思政可任大事,拜中军大将军、大都督,总宿卫兵。思政乃言于帝曰:“高欢之心,行路所共知矣。洛阳四面受敌,非用武之地。关中有崤、函之固,一人可御万夫。且士马精强,粱储委积,进可以讨除逆命,退可以保据关、河。宇文夏州纠合同盟,愿立功效。若闻车架西幸,必当奔走奉迎。藉天府之资,因已成之业,一二年间,习战阵,权耕桑,修旧京,何虑不克。”帝深然之。
大统之后,思政虽被任委,自以非相府之旧,每不自安。及河桥之战,思政下马,用长槊左右横击,一击踣数人。时陷阵既深,从者死尽,思政被重创闷绝。思政久经军旅,每战唯著破衣弊甲,敌人疑非将帅,故免。仍镇弘农。思政以玉壁地险要,请筑城。即自营度,移镇之。迁并州刺史,仍镇玉璧。八年,东魏来寇,思政守御有备,敌人昼夜攻围,卒不能克,乃收军还。以全城功,受骠骑大将军。
十二年,加特进、荆州刺史。州境卑湿,城堑多坏。思政方命都督蔺小欢督工匠缮治之。掘得黄金三十斤,夜中密送之。至旦,思政召佐吏以金示之,曰:“人臣不宜有私”,悉封金送上。太祖嘉之,赐钱二十万,思政之去玉璧也,太祖命举代己者,思政乃进所部都督韦孝宽。其后东魏来寇,孝宽卒能全城。时论称其知人。
初思政在荆州自武关以南延褒一千五百里置三十余城并当冲要之地凡所举荐威得其才。
(选自《北史 列传第五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思政在荆州/自武关以南/延褒一千五百里/置三十余城并/当冲要之地/凡所举荐/威得其才/
B.初/思政在荆州/自武关以南/延褒一千五百里/置三十余城/并当冲要之地/凡所举荐威得其才/
C.初/思政在荆州/自武关以南延褒一千五百里/置三十余城/并当冲要之地/凡所举荐/威得其才/
D.初思政在荆州/自武关以南延褒一千五百里/置三十余城并/当冲要之地/凡所举荐威得其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迁”:是官职的任免调动常用词,语义包括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这里是升职。
B.大将军、大都督、总宿卫兵都是官职名称,大都督魏晋南北朝称“都督中外诸军事”或“大都督”者,即为全国最高之军事统帅。南宋时亦偶有用都督、同都督,督视各路兵马等,为执政官出任临时统帅之称。
C.幸通常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也叫巡幸。招幸特指皇帝对臣下的召见。近幸则多支帝王对嫔妃而言。
D.大统有天下一统,成就帝业之意,也可指军队统帅或者僧侣名。文中指天下统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武帝登基之前就听说王思政有才能,对他非常好;孝武帝登基后,更是把重要的部门和职位委任给他。
B.王思政向孝武帝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不如放弃洛阳,退守关中,时机成熟后再作打算,孝武帝非常赞同这一观点。
C.王思政认为玉璧地势险要,战略地位很重要,请求筑城为防御准备,他不但自己守住了玉璧,而且他推荐的韦孝宽也成功地守住了。
D.王思政在河桥一战中身先士卒,深入敌人阵地,他身边的人都死了,他故意穿破旧的衣服和盔甲,让敌人以为他不是将帅,才免于一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魏孝武在藩,素闻其名,乃引为宾客,遇之甚厚。
(2)思政之去玉璧也,太祖命举代己者,思政乃进所部都督韦孝宽。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1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官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 从:跟从
B.常以身蔽沛公  翼:翅膀
C.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细说:详细地解说
D.沛公起厕    如:往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请剑舞 项王未有
B.拔剑切啖之 项王按剑
C.今日事何如 欲诛有功
D.军中无以乐 窃大王不取也
【小题3】在下面四个句子中补出的宾语“之”,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交戟之卫士欲止(之)不内B.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之)饮
C.则与(之)斗卮酒D.窃为(之)大王不取也
【小题4】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座位安排,以向东最尊,次为向南,再次为向北,向西侍坐。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B.项羽设宴招待刘邦,多次蓄意杀死刘邦,但由于项伯的阻扰没有成功。
C.樊哙闯帐,义责项羽,表现出樊哙既有武将的忠义豪壮,也有粗中有细的特点,同时也表明刘邦集团的团结。
D.项羽轻率地就把告密者的姓名透露给刘邦,说明他也许没把刘邦当作竞争对手,更体现了项羽自矜功伐、头脑简单的性格弱点。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2)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3)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