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一)文言文阅读
陈以勤字逸甫,南充人。嘉靖二十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久之,充裕王讲官,迁修撰,进洗马。时东宫位号未定,群小多构衅。世宗于父子素薄,王岁时不得燕见。常禄外,例有给赐,王亦不敢请,积三岁,邸中窘甚王,左右以千金贿严世蕃,世蕃喜,以属户部,得并给三岁资。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闻殿下近有惑志谓家大人何拱故为谑语以勤正色曰君安从受此言世蕃默然去裕邸乃安。为讲官九年,有羽翼功,而深自晦匿,王尝书“忠贞”二字赐之。父丧除,还为侍读学士,掌翰林院。穆宗即位,以勤自以潜邸旧臣,条上谨始十事。其言揽权、听言尤切。诏嘉其忠恳。穆宗朝讲希御,政无所裁决,近幸多缘内降得厚恩。以勤请励精修政,帝心动,欲有所举措,卒为内侍所阻,疏亦留中。四年,条上时务因循之弊,请慎擢用。帝嘉之,下所司议。高拱掌吏部,恶所言侵己职,寝其奏,惟都察院议行赃吏一事而已。初,以勤之入阁也,徐阶为首辅,而拱方向用,朝士各有所附,交相攻。以勤中立无所比,亦无私人,竞阶与拱去,无訾及之者。及拱再入,与赵贞吉相轧,张居正复中构之。以勤与拱旧僚,贞吉其乡人,而居正则所举士也,度不能为解,恐终不为诸人所容,力引疾求罢。遂进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赐敕驰传归,诏其子编修于陛侍行。后二年,拱被逐,仓皇出国门,叹曰:“南充,哲人也。”以勤归十年,年七十。复颁上方银币,命于陛驰归赐之,且敕有司存问。又六年卒。赠太保,谥文端。
(选自《明史陈以勤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闻殿下近有惑志/谓家大人何/拱故为谑语以勤/正色曰/君安从受此言/世蕃默然去裕邸/乃安
B.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闻殿下近有惑/志谓家大人/何拱故为谑语/以勤正色曰/君安从受此言/世蕃默然去/裕邸乃安
C.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闻殿下近有惑/志谓家大人何/拱故为谑语/以勤正色曰/君安从受此言/世蕃默然去裕邸/乃安
D.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闻殿下近有惑志/谓家大人何/拱故为谑语/以勤正色曰/君安从受此言/世蕃默然去/裕邸乃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检讨,职官名,宋有史馆检讨,掌修国史;明清时隶属翰林院,与修撰编修同称为史官。
B.燕见,指古代帝王退朝闲居时召见或接见臣子,后来指朝中官员恭请同僚一起讨论朝政。
C.首辅,明洪武年间设置内阁,进入内阁的官员称为大学士.首席内阁大学士称之为首辅。
D.驰传,古代驿站中的马车;驿站是古代官方为传递文书或接待官员往来设置的交通机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以勤不结党营私,为官正直。徐阶担任首辅期间,高拱刚刚被任用,朝中大臣各有依附,互相攻击之时,陈以勤持中立立场,不偏私某人,亦不诋毁他人。
B.陈以勤恪尽职守,忠诚坚贞。陈以勤在裕王府担任了九年讲官,有辅助、保护裕王的功劳,但陈以勤从来没有炫耀过这些,因此裕王曾经写“忠贞”两字赠给陈以勤。
C.陈以勤上书言事,皇帝嘉许。陈以勤在穆宗即位后凭借太子旧臣的身份分条呈上谨慎开始行政的十件事情,后来又上书请求慎重提升任用官员的建议,都得到皇帝嘉许。
D.陈以勤洞察局势,辞官回乡。相互倾轧的高拱是旧僚、赵贞吉是同乡,加上从中构陷的张居正是自己举荐,陈以勤揣度调停不好三人关系,不会被三人所容,就辞官归家。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东宫位号未定,群小多构衅。世宗于父子素薄,王岁时不得燕见。
(2)以勤请励精修政,帝心动,欲有所举措,卒为内侍所阻,疏亦留中。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3-27 10:17: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彭时,字纯道,安福人。正统十三年进士第一,授修撰。明年,令入阁预机务。闻继母忧,力辞,不允,乃拜命。释褐逾年参大政前此未有也景泰元年以兵事稍息得请终制然由此忤旨服除命供事翰林院不复与阁事天顺元年,帝坐文华殿召见时,曰:“汝非肤所擢状元乎?”时顿首。明日仍命入阁,兼翰林院学士。而帝方向用李贤,数召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惊直,曰:“彭公,真君子也。”帝爱时风度,选庶吉士,命贤尽用北人,南人必若时者方可。贤以语时。俄中官牛玉宣旨,时谓玉曰:“南士出时上者不少,何可抑之。”已,选十五人,南六人与焉。门达构贤,帝惑之,曰:“去贤,行专用时矣。”或传其语,时矍然曰:“李公有经济才,何可去?”因力直之。且曰:“贤去,时不得独留。”语闻,帝意乃解。五年,得疾在告。逾三月,帝趣赴阁视事,免朝参。是冬,无雪。疏言:“光禄寺采办,各城门抽分,掊尅不堪。而献珍珠宝石者,倍估增直,渔竭帑藏。乞革其弊,以惠小民。”帝优诏褒纳。畿辅、山东、河南旱,京师米贵,请发仓储五十万石平粜。并从之。时以旧臣见倚重,遇事争执无所避。而是时帝怠于政,大臣希得见,时颇怀忧。时立朝三十年,牧孜奉国,持正存大体,公退未尝以政语子弟。有所论荐,不使其人知。燕居无情容,服御俭约,无声乐之奉,非其义不取,有古大臣风。
(节选自《明史·彭时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释褐逾年/参大政前此未有也/景泰元年/以兵事稍息得请终制/然由此忤旨/服除/命供事翰林院/不复与阁事/
B.释褐逾年参大政/前此未有也/景泰元年/以兵事稍息/得请终制/然由此忤旨服除/命供事翰林院/不复与阁事/
C.释褐逾年参大政/前此未有也/景泰元年/以兵事稍息/得请终制/然由此忤旨/服除/命供事翰林院/不复与阁事/
D.释褐逾年/参大政前此未有也/景泰元年/以兵事稍息/得请终制/然由此忤旨服除/命供事翰林院/不复与阁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修撰是指翰林院的修撰官,明清时一般在殿试揭晓后,授予一甲进士第一名为修撰。
B.明清时期各级科举考试中名列第一的人常称为“元”,其中殿试第一名称为“状元”。
C.入阁是指明清时翰林院的官员加殿阁大学士衔,进入内阁草拟诏谕,参与朝廷大政。
D.视事是指封建官吏到职办公,与“致仕”含义基本一致,都是指受职官员到任理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彭时真诚坦率,没有地域偏见。李贤对他曾有抵触,但相处久了也称赞他是“君子”;皇帝要求他选用北人任庶吉士,他认为不可压制有才能的南人。
B.彭时为人正直,力挺被诬同僚。门达构陷李贤时,他认为李贤有经世济民的才能,不应去职;他不仅尽力为李贤伸冤,而且表示自己要和李贤共进退。
C.彭时敢于谏言,处处为民着想。他曾上疏指出光禄寺和城门官盘剥百姓,进献宝物之人虚抬价格,搜刮国库;当发生旱灾时,他又请求开仓平抑粮价。
D.彭时持正修身,有古大臣之风。他勤勉奉国多年,退朝后不与子弟谈论政事,选拔举荐时绝不让被荐者知晓;闲居时绝不懒散,日常生活也十分俭朴。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
(2)而是时帝怠于政,大臣希得见,时颇怀忧。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徽,字尚文,应天人。天顺四年进士。除南京刑科给事中。宪宗即位数月,与同官王渊等疏陈四事。末言:“自古宦官贤良者少,奸邪者多。若授以大权,致令败坏,然后加刑,是始爱而终杀之,非所以保全之也。愿法高皇帝旧制,毋令预政典兵,置产立业。家人义子,悉编原籍为民。严禁官吏与之交接。惟厚其赏赉,使得丰足,无复他望。此国家之福,亦宦官之福也。”

其冬,帝入万妃谮,废吴后,罪中官牛玉擅易中宫,谪之南京,徽复与渊等劾之曰:陛下册立中宫,此何等事,而贼臣牛玉乃大肆奸欺。中宫既退,人情咸谓玉必万死。顾仅斥陪京,犹全首领,则凡侍陛下左右者将何所忌惮哉!内阁大臣,身居辅弼,视立后大事漠然不以加意。方玉欺肆之初,婚礼未成,礼官畏权,辄为阿附。及玉事发之后,刑官念旧,竟至苟容。而李贤等又坐视成败,不出一言。党恶欺君,莫此为甚。请并罪贤等,为大臣不忠者戒。臣等职居言路,不为苟容,虽死无悔,惟陛下裁察。

诏谓妄言邀誉欲加罪诸给事御史交章论救乃并谪州判官徽得贵州普安侍郎叶盛编修陈音相继请留不纳。最后御史杨琅言尤切,几得罪。

徽至普安,兴学校教士,始有举于乡者。却土官陇畅及白千户贿,治甚有声。

居七年,弃官归,言者屡荐,终以宦官恶之不复录。弘治初,吏部尚书王恕荐起陕西左参议。逾年,谢病还,卒,年八十三。

(节选自《明史•王徽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诏谓妄言邀誉/欲加罪诸给事/御史交章论救/乃并谪州判官/徽得贵州普安/侍郎叶盛/编修陈音相继请留/不纳
B.诏谓妄言邀誉/欲加罪诸给事/御史交章论救/乃并谪州判官/徽得贵州普安/侍郎叶盛/编修陈音相继请/留不纳
C.诏谓妄言邀誉/欲加罪/诸给事/御史交章论救/乃并谪州判官/徽得贵州普安/侍郎叶盛/编修陈音相继请留/不纳
D.诏谓妄言邀誉/欲加罪/诸给事/御史交章论救/乃并谪州判官/徽得贵州普安/侍郎叶盛/编修陈音相继请/留不纳
【小题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敕造:奉皇帝之命建造。敕,本来是通用于长官对下属、长辈对晚辈的用语,南北朝以后作为皇帝发布诏令的专称。
B.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服三品以上着紫色;四品,深绯;五品,浅绯;六品,深绿;七品,浅绿;八品,深青;九品,浅青。后人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C.既望:过了望日,即农历十六。古人根据天上有没有月亮和月亮的圆缺来记时,农历每月十五为望,农历每月初一为晦,每月最后一天为朔。
D.先:已故的,称呼死者的敬辞。如“先珠大哥”指已经去世的贾珠。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王徽耿直敢言,明宪宗即位几个月,王徽就和其他官员上书陈事,认为宦官奸邪者多,不能授大权给他们,只能丰厚奖赏,严令禁止官吏与宦官勾结。
B.宪宗听信万妃谗言,废除吴皇后,宦官牛玉被贬谪到南京,王徽上书弹劾,认为牛玉胆大妄为,罪该至死,如今的处罚会让皇帝身边的忠臣产生顾忌。
C.在擅易中宫的事情上,王徽认为内阁大臣对此事漠然置之,礼部官员畏惧权势,刑部官员念及旧情,李贤等人又坐观成败,都有过错,应一并惩罚。
D.王徽遭贬普安,治理很有名声,兴办学校教化士人,使当地有人中举,他弃官后,虽屡被推荐,但因宦官厌恶不被录用,直至弘治初年才被起用。
【小题4】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法高皇帝旧制,毋令预政典兵,置产立业。
(2)臣等职居言路,不为苟容,虽死无悔,惟陛下裁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唐顺之,字应德,武进人。顺之生有异禀,束发即洽贯群籍。年二十三,嘉靖八年会试第一,改庶吉士。座主张璁疾翰林,出诸吉士为他曹,独欲留顺之。固辞,乃调兵部主事。
倭躏江南,赵文华出视师,疏荐顺之。为南京兵部主事。出核蓟镇兵员,还报缺三万有奇,且条奏九事。寻命往浙江视师,与胡宗宪协谋讨贼。顺之以御贼之上策,当截之于海外,纵使登陆,则内地咸受祸。乃躬泛海,自江阴抵蛟门大洋,一昼夜行六七百里。从者咸惊呕,顺之意气自如。倭泊崇明三沙,督舟师邀之海外,斩馘一百二十,沉其舟十三。擢太仆少卿。宗宪言顺之权轻,乃加右通政。顺之闻贼犯江北,急令总兵官卢镗拒三沙,自率副总兵刘显驰援,与凤阳巡抚李遂大破于姚家荡。贼窘,退巢庙湾。顺之薄之,杀伤相当。遂欲久围困之,顺之以为非计。麾兵薄其营,以火炮攻之,不能克。三沙又屡告急,顺之乃复援三沙,督镗、显进击,再失利。顺之愤,亲跃马布阵。贼构高楼以望官军,见顺之军整,坚壁不出。显请退师,顺之不可,持刀直前,去贼营百余步。镗、显惧失利,固请顺之还。时盛暑,居海舟两月,大不适,返太仓。李遂改官南京,即擢顺之右佥都御史,代遂巡抚。顺之疾甚,以兵事棘,犹不辞。渡江,贼已为遂等所灭。
顺之学无所不窥。于天文、乐律、地理、兵法,莫不究极原委。尽取古今载籍剖裂补缀区分部居为六编传于世学者不能测其奥也。又闻良知说于王畿,闭户兀坐,期月忘寝,多有所得。为文,沈洋纡折有大家之风。生平苦节自厉,辍扉为床,不饰祸褥。
(选自《明史·唐顺之传》,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登陆,则内地咸受祸   纵:放任
B.贼窘,退庙湾   巢:驻扎
C.顺之甚 疾:痛恨
D.扉为床,不饰祸褥 辍:拆除
【小题2】下列为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尽取古今/载籍剖裂/补缀区分/部居为六/编传于世/学者不能测其奥也
B.尽取古今/载籍剖裂/补缀区分/部居为六编/传于世学者/不能测其奥也
C.尽取古今载籍/剖裂补缀/区分部居/为六编/传于世/学者不能测其奥也
D.尽取古今载籍/剖裂补缀/区分部居/为六编传/于世学者/不能测其奥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顺之十五岁左右就博览群书,而且融会贯通。二十三岁时,在会试中得了第一,改任翰林院庶吉士。
B.倭寇的船队停泊在崇明和三沙,唐顺之率领水军,把倭寇引到外海予以全部歼灭,斩杀了一百二十个敌人,击沉十三艘敌船。
C.在姚家荡和三沙两战之后,由于李遂被调往南京任职,唐顺之就被提升为右佥都御史,代替李遂任凤阳巡抚。
D.唐顺之向王畿学习良知学说,他关起门来,专心致志,静坐思考,整整一个月忘记睡觉,获得不少心得。
【小题4】将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出核蓟镇兵员,还报缺三万有奇,且条奏九事。
(2)遂欲久围困之,顺之以为非计。

同类题4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佳胤,字肖甫,铜梁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知滑县。剧盗高章者,诈为缇骑,直入官署,劫佳胤索帑金。佳胤色不变,伪书券贷金,悉署游徼名,召入立擒贼,由此知名。户部主事,改职方,迁礼部郎中,以风霾考察,谪陈州同知,迁按察使。隆庆五年冬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安庆兵变坐勘狱辞不合调南京鸿胪卿就迁光禄进右副都御吏巡抚保定道闻丧归。万历七年,起故官,巡抚陕西。未上,改宣府。时青把都已服,其弟满五大犹桀骜,所部八赖掠塞外史、车二部,总兵官麻锦擒之。佳胤命锦缚八赖将斩,而身驰赦之,八赖叩头誓不敢犯边。后与总督郑洛计服满五大。入为兵部右侍郎。十年春,浙江巡抚吴善言奉诏减月饷。东、西二营兵马文英、刘廷用等构党大噪,缚殴善言。张居正以佳胤才,令兼右佥都御史代善言。甫入境,而杭民以行保甲故,亦乱。佳胤问告者日:“乱兵与乱民合乎?”曰:“未也。”佳胤喜曰:“速驱之,尚可离而二也。”既至,民剽益甚。佳胤从数卒佯问民所苦,下令除之。众益张,夜掠巨室,火光烛天。佳胤召游击徐景星谕二营兵,令讨乱民自赎。擒百五十人,斩其三之一。乃佯召文英、廷用,予冠带。而密属景星捕七人,并文英、廷用斩之。二乱悉定。帝优诏褒美。寻以左侍郎还部,录功,右都御史。未几,戎政尚书,寻兼右副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军务。加太子少保。召还理部事。叙劳,予一品诰。御史许守恩劾佳胤,御史徐元复劾之,遂三疏谢病归。越二年卒。
(节选自《明史·张佳胤传》)
(注)①游徼:乡官。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隆庆五年冬/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安庆/兵变坐勘狱辞不合/调南京鸿胪卿/就迁光禄/进右副都御史/巡抚保定/道闻丧归
B.隆庆五年冬/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安庆兵变/坐勘狱辞不合调/南京鸿胪卿/就迁光禄/进右副都御史/巡抚保定/道闻丧归
C.隆庆五年冬/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安庆/兵变/坐勘狱辞不合调南京/鸿胪卿就迁光禄/进右副都御史/巡抚保定/道闻丧归
D.隆庆五年冬/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安庆兵变/坐勘狱辞不合/调南京鸿胪卿/就迁光禄/进右副都御史/巡抚保定/道闻丧归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嘉靖是年号。明清两朝,大多一个皇帝一个年号,因此也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如嘉靖皇帝、康熙皇帝。
B.御史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官名。春秋战国时期设有御史,秦以御史监郡,汉以后御史职衔类有变化,职责则专司纠弹。
C.古代官职的升迁任免大多由吏部掌管,有专门的词语表示。如文中的“擢”“加”“拜”是古代表示官职升或降的词语。
D.保甲是旧时代统治者通过户籍编制来统治人民的制度。若干家编作一甲,若干甲编作一保。保设保长,甲设甲长。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佳胤处变不惊。他被强盗劫持,一点也不慌乱,假装写票据取银两,实际上是写乡官的名字,最终捕获了强盗。
B.张佳胤有计谋。麻锦擒获八赖后,他让麻锦处斩八赖,自己又骑着快马赶去赦免了八赖,恩威并施,收服了八赖。
C.张佳胤有才能。他受张居正赏识,去浙江处理骚乱事宜,到达后,了解情况并果断采取措施。平息了骚乱,得到皇帝嘉奖。
D.张佳胤在仕途上并非一帆风顺。他一生虽然多次升职,但也遭到过挫折,许守恩等人弹劾他。最后他被朝廷免职回家。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佳胤召游击徐景星谕二营兵,令讨乱民自赎。
②而密属景星捕七人,并文英、廷用斩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程国祥,字钟若,上元人。举万历三十二年进士。历知确山、光山二县,有清名。迁南京吏部主事,乞养归。服阕,起礼部主事。天启四年,吏部尚书赵南星知其可任,调为己属,更历四司。发御史杨玉珂请属,玉珂被谪,国祥亦引疾归。其冬,魏忠贤既逐南星,御史张讷劾国祥为南星邪党,遂除名。

崇祯二年,起稽勋员外郎。迁考功郎中,主外计,时称公慎。御史龚守忠诋国祥通贿,国祥疏辩。帝褒以清执,下都察院核奏,事得白,守忠坐褫官。寻迁大理右寺丞。历太常卿、南京通政使,就迁工部侍郎,复调户部。

九年冬,召拜户部尚书。杨嗣昌议增饷,国祥不敢违。而是时度支益匮,四方奏报灾伤者相继。国祥多方区画,亦时有所蠲减,最后建议,借都城赁舍一季租,可得五十万,帝遂行之。勋戚奄竖悉隐匿不奏,所得仅十三万,而怨声载途。然帝由是眷国祥。

十一年六月,帝将增置阁臣,出御中极殿,召廷臣七十余人亲试之。发策言:“年来天灾频仍,今夏旱益甚,金星昼见五旬,四月山西大雪。朝廷腹心耳目臣,务避嫌怨。有司举劾,情贿关其心。克期平贼无功,而剿兵难撤。外敌生心,边饷日绌。民贫既甚,正供犹艰。有司侵削百方,如火益热。若何处置得宜,禁戢有法,卿等悉心以对。”会天大雨,诸臣面对后,漏已深,终考者止三十七人。顾帝意已前定,特假是为名耳。居数日,改国祥礼部尚书,与杨嗣昌、方逢年、蔡国用、范复粹俱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时刘宇亮为首辅,傅冠、薛国观次之,又骤增国祥等五人。国观、嗣昌最用事,国祥委蛇其间,自守而已。明年四月召对,无一言。帝传谕责国祥缄默,大负委任,国祥遂乞休去。

国祥始受业于焦竑,历任卿相,布衣蔬食,不改儒素。与其子上俱撰有诗集。国祥殁后,家贫,不能举火。上营葬毕,感疾卒,无嗣。

——(《明史卷二百五十三 列传第一百四十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A.国祥多方区画/亦时有所/蠲减最后/建议借都城赁舍/一季租可得五十万/帝遂行之
B.国祥多方区画/亦时有所蠲减/最后建议借都城赁舍/一季租可得五十上万/帝遂行之
C.国祥多方区画/亦时有所蠲减/最后建议/借都城赁舍一季租/可得五十万/帝遂行之
D.国祥多方区画/亦时有所蠲减/最后建议/借都城赁舍一季/租可得五十万/帝遂行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的称谓录取分为三甲。其中一甲三名,获得“进土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探花。
B.吏部,六部之一,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以及科举等事。吏部长官为吏部尚书,副职为吏部侍郎,下设吏部郎中,副职称吏部员外郎,下属官员有吏部主事等
C.服阁,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古代有严格的服丧制度,丧服根据亲属关系的远近。从重到轻分类新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此之谓“五服”。
D.四司,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有司也泛指官吏,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召有司案图”,“有司”指“职有专司的官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吏部尚书赵南星觉得程国祥可以任用,把他调来作为自己的属下,经历了四个部门。后揭发御史杨正珂使其被贬谪,程国祥也称病辞职归家了。
B.崇祯二年,程国祥被起用为稽勋员外郎,后又升任考功郎中,主管京城外官吏考核,时人称值公正谨慎。御史龚守忠诋毁程国祥收受贿赂,程国祥上书为自己辩解,最终证明他是清白的。
C.程国祥任工部侍郎时,面对经费开支匮乏,灾情不断,他多方筹划安排,为增加粮饷采用借京城租赁房舍一季租税的方法来增加粮饷,但由于勋臣国威宦官作梗,效果非不理想,百姓也怨声载道,皇帝开始对他失望。
D.程国祥任礼部尚书时时兼任东阁大学士时夹在权贵官员中,奉行自守的为宜态度,只是顺应他人,呈帝召见臣下回咨问题时,他也一声不发,皇帝责备他辜负了自己的信任。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褒以清执,下都察院核奏,事得白,守忠坐褫官
(2)帝传谕责国祥缄默,大负委任,国祥遂乞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