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商辂,字弘载,淳安人。举乡试第一。正统十年,会试、殿试皆第一。终明之世,三试第一者,辂一人而已。成化三年二月召至京,首陈勤学、纳谏等凡八事,帝嘉纳之。其言纳谏也,请召复元年以后建言被斥者。明年,彗星见,给事中董曼等劾不职大臣,并及辂。辂因求罢。帝怒,命廷鞫诸言者,欲加重谴。辂曰:“臣尝请优容言者,今论臣反责之,如公论何?”帝悦,寻进兵部尚书。辂为人,宽厚有容,至临大事,毅然莫能夺。悼恭太子薨,帝以继嗣为忧。纪妃生皇子,六岁矣,左右畏万贵妃,莫敢言。久之,乃闻于帝。帝大喜,欲宣示外廷,遣中官至内阁谕意。辂请敕礼部拟上皇子名,于是廷臣相率称贺。越数日,帝复御文华殿,皇子侍,召见辂及诸阁臣。辂顿首曰:“陛下践祚十年,储副未立,天下引领望久矣。当即立为皇太子,安中外心。”帝颔之。中官汪直之督西厂也,数兴大狱。辂率同官条直十ー罪,言:“陛下委听断于直,直又寄耳目于群小。自直用事,士大夫不安其职,商贾不安于途,庶民不安于业,若不亟去,天下安危未可知也。”帝曰:“用ー内竖,何遽危天下?”辂正色曰:“朝臣无大小有罪皆请旨逮问直擅抄没三品以上京官诸近侍在帝左右直辄易置直不去天下安得无危?”引义慷慨。万贵妃重辂名,出父像,属为赞,遺金帛甚厚。辂力辞,使者告以妃意。辂曰:“非上命,不敢承也。” 贵妃不悦,辂终不顾。及谢政,刘吉过之,见其子孙林立,叹曰: “吉与公同事历年,未尝见公笔下妄杀一人,宜天之报公厚。”辂曰:“止不敢使朝廷妄杀一人耳。”居十年卒,年七十三。赠太傅, 谥文毅。

(选自《 明史・商辂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朝臣无大小/有罪皆请旨/逮问直/擅抄没三品以上京官/诸近侍在帝左右/直辄易置/直不去/
B.朝臣无大小/有罪皆请旨逮问/直擅抄没三品以上京官/诸近侍在帝左右/直辄易置直不去/
C.朝臣无大小/有罪皆请旨/逮问直/擅抄没三品以上/京官诸近侍/在帝左右/直辄易置直不去/
D.朝臣无大小有罪/皆请旨逮问直/擅抄没三品以上/京官诸近侍在帝左右/直辄易置/直不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试,这里指乡试、会试、殿试。我们现在常说的“连中三元”即指三试均为第一。
B.中官,古代掌天文历法的官员之ー,以春、夏、中、秋、冬官分称,这里指朝中官员。
C.西厂,明朝由宦官把持的侦办百姓和官员言行的特务机关,成立时间晚于东厂。
D.谢政,辞官退休。古代有到一定年龄退休的制度,常见称谓还有“致仕”“致事”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商辂才学很高。他曾在乡试、会试、殿试中均考中第一,在整个明朝,能够在三试中均考中第一的只有他一人。
B.商辂宽厚大度。有人弹劾不称职大臣,涉及商辂,皇帝要追究弹劾者的责任,商辂对此阻止,并请求皇帝宽容进言者。
C.商辂不畏权贵。汪直掌管西厂,多次制造冤案,商辂率领同僚分条列出汪直罪状,在皇帝不高兴的情况下仍慷慨激昂,直言劝谏。
D.商辂廉洁自守。万贵妃赞赏商辂父子的为人,赏给他丰厚的金帛,商辂都极力拒绝,称没有皇上的命令不能接受。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尝请优容言者,今论臣反责之,如公论何?
(2)陛下践祚十年,储副未立,天下引领望久矣。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7-11 04:04:4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胡宗宪,字汝贞,绩溪人。嘉靖十七年进士。历知益都、余姚二县。御史,巡按宣、大。三十三年,出按浙江。时歙人汪直据五岛煽诸倭入寇,而徐海、陈东、麻叶等巢柘林、乍浦、川沙洼,日扰郡邑。时柘林诸倭移屯陶宅,势稍杀。会苏、松巡抚曹邦辅歼倭浒墅,文华欲攘功不得,大恨,遂进剿陶宅残寇。宗宪与共将锐卒四千营砖桥约邦辅夹击倭殊死战宗宪兵死者千余而倭犯浙东诸州县杀文武吏甚众。宗宪乃与文华定招抚计。文华还朝,盛毁总督杨宜,而荐宗宪,遂以为兵部右侍郎代宜。初,宗宪令客蒋洲、陈可愿谕日本国王,遇汪直养子激于五岛,邀使见直。宗宪与直同乡里,欲招致之,释直母妻于金华狱,资给甚厚。洲等谕宗宪指。直心动,又知母妻无恙,大喜日:“俞大猷绝我归路,故至此。若贷罪许市,吾亦欲归耳。但日本国王已死,各岛不相摄,须次第谕之。”因留洲而遣激等护可愿归。宗宪厚遇激,令立功。激大喜,以徐海入犯来告。亡何,海果引大隅、萨摩二岛倭分掠瓜洲、上海、慈溪,自引万余人攻乍浦,陈东、麻叶与俱。宗宪壁塘栖,与巡抚阮鹗相掎角。会海趋皂林,鹗遣游击宗礼击海于崇德三里桥,三战三捷。三十六年正月,阮鹗改抚福建,即命宗宪兼浙江巡抚事。至明年春,新倭复大至,严旨责宗宪。宗宪惧得罪,上陈战功,谓贼可指日灭。所司论其欺诞。帝怒,尽夺诸将大猷等职,切让宗宪,令克期平贼。时赵文华已得罪死,宗宪失内援,见寇患未已,思自媚于上,会得白鹿于舟山,献之。帝大悦,行告礼,厚赉银币。 
(节选自《明史》,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宗宪与/共将锐卒四千/营砖桥/约邦辅夹击/倭殊死战/宗宪兵死者千余/而倭犯浙东/诸州县杀文武吏甚众。
B.宗宪与共/将锐卒四千/营砖桥/约邦辅夹击倭/殊死战/宗宪兵死者千余/而倭犯浙东/诸州县杀文武吏甚众。
C.宗宪与/共将锐卒四千/营砖桥/约邦辅夹击倭/殊死战/宗宪兵死者千余/而倭犯浙东诸州县/杀文武吏甚众。
D.宗宪与共/将锐卒四千/营砖桥/约邦辅夹击/倭殊死战/宗宪兵死者千余/而倭犯浙东诸州县/杀文武吏甚众。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嘉靖是明世宗的年号。帝王年号纪年是古代常用的纪年方式,除帝王年号纪年外还有一种常用的纪年方式为干支纪年。
B.擢是提拔的意思。古代官职的变动有些特殊称谓,如,升官常用“升、擢、拔、陟、拜”等,贬官常用 “贬、谪、迁、出”等。
C.庙是古代供祀祖宗的地方。古代对庙的规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因天子供奉七庙,所以有时用“七庙”代指国家。
D.疏是古代臣子向皇帝分条陈述自己对某事意见的一种文体。臣子向皇帝陈述自己的意见常用的文体还有表,但《陈情表》是李密向皇帝陈述自己的实情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宗宪进士出身,做过知县、御史等职,后在与倭寇的激战中闻名,因赵文华的举荐而升职。
B.胡宗宪在处理倭寇时,剿抚并用。他为了招抚汪直,从监狱释放了汪直的母亲、妻子,并友好地对待其养子。
C.胡宗宪在倭寇大举进攻上海、慈溪时,与阮鹗互为掎角,并在崇德三里桥与徐海激战,三战三捷。
D.胡宗宪在朝中失去内援和倭寇祸患不止的形势下,为了讨好皇帝,进献白鹿,受到了皇帝的赏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欲招致之,释直母妻于金华狱,资给甚厚。
(2)尽夺诸将大猷等职,切让宗宪,令克期平贼。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左鼎,字周器,永新人。正统七年进士。明年,都御史王文以御史多阙,请会吏部于进士选补。帝从之。尚书王直考鼎及白圭等十余人,晓谙刑名,皆授御史。而鼎得南京。寻北,巡按山西。

时英宗北狩,兵荒洊臻,请蠲太原诸府税粮,以苏其困。也先请和,抗言不可。寻以山东、河南饥,遣鼎巡视,民赖以安。律,官吏故勘平人致死者抵罪,时以给事中于泰言,悉得宽贳。鼎言:“小民无知,情贷可也。官吏深文巧诋,与故杀何异?法者,天下之公,不可意为轻重。”自是论如律。

景泰四年,疏言:“巡按所系尤重,毋使初任之员,漫然尝试。其余百执事,皆当慎择而久任之。”帝颇嘉纳。未几,复言:“国家承平数十年,公私之积未充。臣请痛抑末技,严禁游惰,使归南亩,裁冗员以省虚糜,开屯田而实边,料士伍而纾饟。专以务农重粟为本,而躬行节俭以先之,然后可阜民而裕国也。”章下户部。尚书金濂请解职,帝不许。鼎言亦不尽行。

逾月,以灾异,偕同官陈救弊恤民七事。末言:“大臣不乏奸回,宜黜罢其尤,用清政本。”帝善其言,下诏 甄别,而大臣辞职并慰留。给事中林聪请明谕鼎等指实劾奏鼎聪等乃共论通政使李锡不职状锡罢。

鼎居官清勤,每考为天下。御史练纲以敢言名,而鼎尤善为章奏。京师语曰:“左鼐手,练纲口。”自公卿以下咸惮之。鼎出为广东右参政。会英宗复位,以郭登言,召为左佥都御史。逾年卒。

 (选自《明史·左鼎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给事中林聪请明/谕鼎等指实/劾奏鼎聪等/乃共论通政使李锡不职状/锡罢
B.给事中林聪请/明谕鼎等指实劾奏/鼎聪等乃共论通政使李锡不职状/锡罢
C.给事中林聪请/明谕鼎等指实/劾奏鼎聪等/乃共论通政/使李锡不职/状锡罢
D.给事中林聪请明/谕鼎等指实劾奏/鼎聪等乃共论通政/使李锡不职/状锡罢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改”改任官职,古代官职调动的一种;表调动官职的词还有:迁、徙、调、转、出、人等。
B.“景泰”是明朝皇帝朱祁钰的年号。始创年号为建元,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C.“劾”指“揭发罪状”,“弹劾”指君主时代担任监察职务的官员检举官吏的罪状,“劾死”指背死弹劾。
D.“最”指“殿最制”的一种,“殿最”表明考核政绩或军工的高低和先后顺序,上等称“最”,下等称“殿”。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鼎情系民生,心系百姓。连年兵荒,他上书请求减免税收,以缓解百姓的困苦;山东河南闹饥荒,他派人巡视察看灾情,使百姓能够安定下来。
B.左鼎忠于朝廷,建言献策。他建议谨慎选择官员,重视农业生产,裁减冗杂人员,提倡节俭,反对浪费,显示出卓越的政治才能。
C.左鼎光明正大,耿直磊落。也先求和,他直言进谏。因为灾害怪异,他和同官陈述纠正弊端抚恤人民的七件事。还进谏应罢免最严重的奸恶邪僻的大臣。
D.左鼎熟知刑律,秉公执法。他反对滥用职权,坚持依法办事。他还善写文章,在京城,他和练纲享有“左鼎手,练纲口 ”的美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律,官吏故勘人致死者抵罪,时以給事中于泰言,悉得贷。
(2)章下户部,尚书金濂请解职,不许,鼎言亦不尽行。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顾成,字景韶,其先湘潭人。祖父业操舟,往来江、淮间,遂家江都。成少魁岸,膂力绝人,善马槊,文其身以自异。太祖渡江来归以勇选为帐前亲兵擎盖出入尝从上出舟胶于沙成负舟而行从攻镇江,与勇士十人转斗入城,被执,十人皆死。成跃起断缚,仆持刀者,脱归。导众攻城,克之,授百户。大小数十战,皆有功,进坚城卫指挥佥事。从伐蜀,攻罗江,擒元帅以下二十余人,进降汉州。蜀平,改成都后卫。洪武六年,擒重庆妖贼王元保。
八年调守贵州。凡十余年,讨平诸苗洞寨以百数,皆诛其渠魁,抚绥余众恩信大布,蛮人帖服。是年二月,召还京。
建文元年,为左军都督,从耿炳文御燕师,战真定,被执。燕王解其缚曰:“此天以尔授我也!”送北平,辅宣慰使世子居守。南军围城,防御、调度一听于成。燕王即位,论功,封镇远侯,食禄千五百石,予世券。命仍镇贵州。
永乐元年,上书,请严备西北诸边,及早建东宫。帝褒答之。六年三月召至京,赐金帛遣还。思州宣慰使田琛与思南宣慰使田宗鼎构兵,诏成以兵五万压其境,琛等就擒。于是分思州、思南地,更置州县,遂设贵州布政司。
成性忠谨,涉猎书史。始居北平,多效谋画,然终不肯将兵,赐兵器亦不受。再镇贵州,屡平播州、都匀诸叛蛮,威镇南中,土人立生祠祀焉。其被召至京也,命辅太子监国。成顿首言:“太子仁明,廷臣皆贤,辅导之事非愚臣所及,请归备蛮。”时群小谋夺嫡,太子不自安。成入辞文华殿,因曰:“殿下但当竭诚孝敬,孳孳恤民。万事在天,小人不足措意。”十二年五月卒,年八十有五。赠夏国公,谥武毅。
(选自《明史·列传第三十二》)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渡江/来归/以勇选为帐前亲兵/擎盖出入/尝从上出/舟胶于沙/成负舟而行/
B.太祖渡江来归/以勇选为帐前/亲兵擎盖出入/尝从上出/舟胶于沙/成负舟而行/
C.太祖渡江/来归/以勇选为帐前/亲兵擎盖出入/尝从上出/舟胶于沙/成负舟而行/
D.太祖渡江来归/以勇选为帐前亲兵/擎盖出入/尝从上出/舟胶于沙/成负舟而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子:天子或诸侯之嫡子中的储君称谓。奴隶社会还可称为太子,但在封建社会就不能再称“太子”了。
B.布政司:明清两代承宣布政使司的简称,长官为布政使,掌管全国的军事、民政、田赋、户籍。
C.世券:明代赐予功臣,使其世代享有特权的凭证。若子孙犯罪,取券勘合,折其功过予以赦减。
D.赠谥:古代帝王、官员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赠给一个表示褒贬的称号。明清定谥属礼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成孔武有力,忠勇可嘉。他身材魁伟,臂力过人,善于骑马使槊。攻打镇江时,与十名勇士转战被捉,但他们最终逃脱而归。
B.顾成审时度势,受到燕王赏识。顾成讨伐燕王被俘却被释放,并被邀请辅助世子留守北平。北平被围之时,城中防御、调度都听从于顾成。
C.顾成镇守贵州,政绩卓著。他善于用兵,恩威并用,屡次平定诸蛮叛乱,以至当地人还为他建立生祠来祭祀。
D.顾成性情忠诚,谨慎从事。他在北平时常出谋划策,但始终不肯统兵,赏赐兵器也不接受。后来受命辅佐太子监国,他婉言拒绝。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建文元年,为左军都督,从耿炳文御燕师,战真定,被执。
(2)殿下但当竭诚孝敬,孳孳恤民。万事在天,小人不足措意。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白圭,宗玉,南宫人。正统七年进士。除御史监朱勇军,讨兀良哈有功。巡按山西,辨疑狱百余。从车驾北征,陷土木。脱还,景帝命往泽州募兵。寻迁陕西按察副使,擢浙江右布政使。福建贼郑怀冒流剽处州,协诸将平之。天顺二年,贵州东苗干把猪等僭号,攻劫都匀诸处。诏进右副都御史,赞南和侯方瑛军往讨。圭以谷种诸夷为东苗羽翼,先剿破百四十七寨,乘胜攻六美山。干把猪就擒,诸苗震詟。成化元年,荆、襄贼刘千斤等作乱。敕抚宁伯朱永为总兵官,而以圭提督军务,发京军及诸道兵会讨。千斤,名通,河南西华人。县门石狻猊重千斤,通只手举之,因以为号。正统中,流民聚荆、襄间,通窜入为妖言,潜谋倡乱。石龙者,号石和尚,聚众剽掠。通与共起兵,流民从者四万人。圭等至南漳,贼迎战,败之,乘胜逼其巢。通奔寿阳,谋走陕西。圭遣兵扼其道,通乃退保大市,与苗龙合。官军又破之雁坪,斩通子聪及其党苗虎等。贼退保后岩山,据险下木石如雨。诸军四面攻,圭往来督战,士皆蚁附登。贼大败。擒通及其众三千五百余人,焚其庐舍,夷险阻而还。石龙与其党刘长子等逸去转掠四川圭等分兵蹙之长子缚龙以降余寇悉平录功加圭太子少保增俸一级父忧,葬毕,视事。三年改兵部尚书,兼督十二团营。六年,阿罗出等驻牧河套,陕西数被寇。圭言镇巡官偷肆宜治。圭乃议大举搜河套,发京兵及他镇兵十万屯延绥。而以输饷责山西、陕西民,不给,则预征明年赋。于是内地骚然。十年卒官,年五十六。赠少傅,谥恭敏。圭性简重,公退即闭阁卧,请谒皆不得通。在贵州时,有愤中官虐而欲刺之者,误入圭所。圭拥衾问之,其人惊曰:“乃吾公耶?”即自刎,不殊,仆于地。圭呼烛起视,傅以善药,遣之。人服其量。

(节选自《明史·白圭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石龙与其党刘长子等逸去/转掠四川/圭等分兵蹙之/长子缚龙/以降余寇/悉平录功/加圭太子少保/增俸一级/
B.石龙与其党刘长子等逸去/转掠四川/圭等分兵蹙之/长子缚龙以降/余寇悉平/录功/加圭太子少保/增俸一级/
C.石龙与其党刘长子/等逸去转掠四川/圭等分兵/蹙之长子/缚龙以降/余寇悉平/录功/加圭太子少保增俸一级/
D.石龙与其党刘长子/等逸去转掠四川/圭等分兵/蹙之长子/缚龙以降/余寇悉平/录功加圭/太子少保增俸一级/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是成年才起的,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对名有表述、阐明的作用,故又叫“表字”。古人自称称字,称人称名。
B.御史为我国古代的一种官职名。秦开始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官员过失诸事。
C.父忧是父丧的婉辞。按照古代礼仪,父母死后,子女须守丧三年,但本文中白圭在父亲“葬毕”即“视事”。
D.少傅为“三公九卿”中“九卿”之一,由夏朝始设,历代多沿置。后只作为皇帝对有功之臣的表彰,为虚职;文中亦是如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圭为国分忧,积极平叛。先后参与平定福建贼郑怀冒,剿灭贵州东苗干把猪,镇压刘千斤、石龙等人的叛乱。
B.白圭善于用兵,作战勇敢。征讨干把猪时,他主张先攻谷种诸夷;攻打后岩山,他冒着如雨的木石,往来督战。
C.白圭性情简重,铁面无私。陕西屡遭侵袭,他认为镇巡官应当惩治;公务完毕即闭门睡觉,从不接受他人邀请。
D.白圭宽宏大量,不记人过。在贵州时,有人行刺中官而误入白圭住所,白圭不但不加责罚,反而用好药为他疗伤。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巡按山西,辨疑狱百余。从车驾北征,陷土木。
(2)圭拥衾问之,其人惊曰:“乃吾公耶?”即自刎,不殊,仆于地。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熊概,字元节,丰城人。幼孤,随母适胡氏,冒其姓。永乐九年进士。授御史。十六年擢广西按察使。峒溪蛮大出掠,布政使议请靖江王兵遏之。概不可,曰:“吾等居方面,寇至无捍御,顾烦王耶?且寇必不至,戒严而已。”已而果然。久之,调广东。
洪熙元年正月,命以原官与布政使周干、参政叶春巡视南畿、浙江。初,夏原吉治水江南还,代以左通政赵居任,兼督农务。居任不恤民,岁以丰稔闻。成祖亦知其诬罔。既卒,左通政岳福继之,庸懦不事事。仁宗监国时,尝命概以御史署刑部,知其贤,故有是命。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逝江设巡抚自此始。
浙西豪持郡邑短长为不法。海盐民平康暴横甚,御史捕之,遁去。会赦还,益聚党八百余人。概捕诛之,已,悉捕豪恶数十辈,械至京,论如法。于是奸宄帖息。诸卫所粮运不继,军乏食。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帝悦,谕户部勿以专擅罪概。
概用法严,奸民惮之,腾谤书于朝。宣德二年,行在都御史劾概与春所至作威福,纵兵扰民。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明年七月赐玺书奖励。概亦自信,诸当兴革者皆列以闻。时屡遣部官至江南造纸、市铜铁。概言水涝民饥,乞罢之。
五年还朝,始复姓。亡何,迁右都御史,治南院事。行在都御史顾佐疾,驿召概代领其职,兼署刑部。九年十月录囚,自朝至日宴,未暇食,忽风眩卒。赐祭,给舟归其丧。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七》)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B.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C.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D.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熊概,字元节”,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使用有别,名供长辈呼唤;字是供平辈和晚辈称呼。
B.“海盐民”“民”是对百姓的称谓,常见的百姓称谓还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C.“署”表示授予官职,“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权”则表示暂代官职。
D.“蛮”,由于受时代的限制,古代学者对四方异族的了解十分有限,对他们的异同也没有深入调查,认真识别,往往用蛮、夷、戎、狄、胡、越等来泛指四方异族。 《史记,吴太伯世家》索引说: “蛮者,闽也,南夷之名,蛮亦称越”。 中原地区古人对南方各族通称“百越”或“越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熊概预料事情准确。布政使想请靖江王来阻止峒溪蛮人劫掠时,他认为贼寇肯定不来,最后结果也印证了他的判断。
B.熊概深得皇帝信任。洪熙元年正月,宣宗命他以布政使的身份参与巡视南畿、浙江,巡视后宣宗晋升他做了大理寺卿。
C.熊概执法不畏强暴。浙西豪强肆意作恶,前官岳福懦弱无为,而他不仅捕杀了遇赦的平康,还抓捕了几十个豪强恶徒。
D.熊概为官为民请命。朝廷屡派部官到江南造纸、买铜铁,影响了民生,他就上书说洪水积涝,百姓饥馑,请求停止行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
(2)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