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曰韬,字席珍,莆田人。正德十二年进士。授常州推官武宗南巡江彬纵其党横行州县将抵常州民争欲亡匿时知府暨武进知县咸入觐曰韬兼绾府县印,父老约曰:“彬党至,若等力与格。”又释囚徒,令与丐者各具瓦石待。已,彬党果累骑来。父老直遮之境上,曰:“常州比岁灾,物力大屈,无可啖若曹。府中惟一张推官,一钱不入,即欲具刍秣,亦无以办。”言已,彬党疑有他变,乃稍退,驰使告彬。曰韬即上书巡按御史言状。御史东郊行部过常州,谓曰:“事迫矣,彬将以他事缚君。”命曰韬登己舟先发,自以小舟尾之。彬党果大至,索曰韬,误截御史舟。郊使严捕截舟者,而阴令缓之。其党恐御史上闻,咸散去,曰韬遂免。彬亦戒其党毋扰,由是常以南诸府得安。世宗即位,召为御史。杨廷和等之争织造也,曰韬亦上言:“陛下既称阁臣所奏惟爱主惜民,是明知织造之害矣。既知之,而犹不已,实由信任大臣弗专,而群小为政也。自古未有群小蒙蔽于内,而大臣能尽忠于外者。崔文辈二三小人尝浊乱朝,今复蒙惑圣衷,窃弄威福。陛下奈何任其逞私,不早加斥逐哉?臣闻织造一官,行金数万方得之。既营之以重资,而欲其不责偿于下,此必无之事也。”帝不能用。席书以中旨拜尚书,曰韬与同官胡琼各抗疏力争。既受杖,犹占疏劾奸人陈洸罪。未几,竟死。隆庆初,追赠光禄少卿。

(节选自《明史•张曰韬传》)

[注]江彬:曾任明朝边将,后成为明武宗义子,统领镇军,恃宠擅权。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授常州推官/武宗南巡/江彬纵其党横行州县/将抵常州/民争欲亡匿时/知府暨武进知县咸入觐/曰韬兼绾府县印/
B.授常州推官/武宗南巡/江彬纵其党横行州县/将抵常州/民争欲亡匿/时知府暨武进知县咸入觐/曰韬兼绾府县印/
C.授常州推官/武宗南巡/江彬纵其党横行州县/将抵常州/民争欲亡匿时/知府暨武进知县咸入/觐曰韬兼绾府县印/
D.授常州推官/武宗南巡/江彬纵其党横行州县/将抵常州/民争欲亡匿/时知府暨武进知县咸入/觐曰韬兼绾府县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先秦时为负责记录的史官,其后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并承担缉捕盗贼等职责。
B.父老,古代乡里管理公共事务的人,多由年岁大德望高的人担任,有时也用作老年人的尊称。
C.织造,明清于江宁、苏州、杭州各地所设的专门织造宫廷所需丝织品的机构,也指该机构的相关官员。
D.先,古代用以尊称已故之人,如“先考”“先妣”分别是对已故父母的尊称。文中“先”指先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曰韬不惧江彬,智弱以对。江彬放纵党羽横行州县,在他们将抵达常州时,张曰韬发动民众积极应对,最终使江彬党羽疑有他变而退去。
B.张曰韬积极进言,指陈政弊。杨廷和等争论织造之利弊,张曰韬积极上言希望皇上明辨是非,信任大臣,斥逐小人,但进言未被采用。
C.张曰韬不惧龙威,抗疏力争。皇上下旨任命席书为尚书,他与同僚胡琼上书竭力反对;受杖刑后他仍口述奏书揭发奸臣陈洸的罪行。
D.张曰韬上书御史,赢得主动。阻止江彬党羽之后,张曰韬立即上书巡按御史说明江彬横行情况,恰逢御史东郊率领部队路过常州,设计保护了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常州比岁灾,物力大屈,无可啖若曹。
(2)既营之以重资,而欲其不责偿于下,此必无之事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11 03:32: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于慎行,字无垢,东阿人。年十七,举于乡。御史欲即鹿鸣宴①冠之,以未奉父命辞。隆庆二年成进士,编修。万历初,《穆宗实录》成,修撰,充日讲官。故事,率以翰林大僚直日讲,无及史官者。慎行与张位及王家屏、沈一贯、陈于陛成以史官得之,异也。尝讲罢,帝出御府图画,令讲官分题。慎行不善书,诗成,属人书之,具以实对。帝悦,尝大书“责难陈善”四字赐之,词林传为盛事。
御史刘台以劾张居正被逮,僚友悉避匿,慎行独往视之。及居正夺情②,偕同官具疏谏。吕调阳格之,不得上。居正闻而怒,他日谓慎行曰:“子吾所厚,亦为此耶?”慎行从容对曰:“正以公见厚故耳。”居正怫然。慎行寻以疾归。居正卒,起故官。时居正已败,侍郎丘橓往籍其家。慎行遗书,言居正母老,诸子覆巢之下,颠沛可伤,宜推明主帷盖恩,全大臣簪履③之谊。词极恳挚,时论韪之。由侍讲学士礼部右侍郎。转左,改吏部,掌詹府事,寻迁礼部尚书。
十八年正月,疏请早建东.宫.,出阁讲读。及冬,又请。帝怒,再严旨诘责。慎行不为慑,明日复言:“册立,臣部职掌,臣等不言,罪有所归。幸速决大计,放归田里。”帝益不悦,责以要君疑上,淆乱国本,及僚属皆夺俸。山东乡试.、预传典试者名,已而果然。言者遂劾礼官,皆停俸。慎行引罪乞休。累章上,乃
家居十余年,中外屡荐,率报寝。卒,年六十三。赠太子太保,谥文定。
(节选自《明史·于慎行传》)
(注)①鹿鸣宴:科举制度中规定的一种宴会,②夺情:朝廷于大臣丧制未终,召出任职,或命其不必弃官去职,素服治事。③簪履:簪笄和鞋子,常喻指卑微旧臣。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异也  通使相窥观
B.人书之 衡少善
C.速决大计 而君于赵王
D.累章上,乃    王之,遂与秦王会渑池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刘台以劾张居正/被逮/僚友悉避匿慎行独往/视之。
B.御史刘台以劾张居正被逮/僚友悉避匿/慎行独往视之。
C.御史刘台以劾张居正/被逮/僚友悉避/匿慎行独往视之。
D.御史刘台以劾张居正被逮/僚友悉避匿/慎行独往/视之。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冠之”即为他加冠。古代男子一般在二十岁举行加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叫做冠。
B.“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执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长官为礼部尚书。
C.在古文中,“授”“除”“拜”表示授予官职,“擢”“进”“陟”表示官职的升迁,“谪”“放”“出”常表示降职。
D.“乡试”又称“秋闱”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举行,中试者被称为“举人”。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慎行为人诚实。他因不长书法,便委托人在宫藏图画上书写,并将实情告以皇帝,得到皇帝赞赏。
B.于慎行正直坦荡。他不因张居正对自己的厚爱而放弃原则,对张居正不合礼制的做法上疏劝阻。
C.于慎行宽仁大度。张居正被追究论罪后,于慎行致函前往逮捕他的侍郎丘木舜,为张母及诸子求情。
D.于慎行奉公尽职。于慎行不顾皇帝的恼怒和责难,多次上奏请求建立东宫,让嫡长子出宫接受讲读。
【小题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事,率以翰林大僚直日讲,无及史官者。
(2)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过秦论》)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洪钟,字宣之,钱塘人。成化十一年进士。为刑部主事,迁郎中,奉命安辑江西、福建流民。还言福建武平、上杭,江西安远、龙南,广东程乡皆流移错杂,习斗争,易乱,宜及平时令有司立乡社学,教之《诗》《》礼让。弘治初,再迁四川按察使。马湖土知府安鳌恣淫虐,土人怨之刺骨,有司利其金置不问,迁延二十年。佥事曲锐请巡按御史张鸾按治,钟赞决,捕鳌送京师,置极刑。安氏自唐以来世有马湖,至是改流官,一方始靖。十一年擢右副都御史,巡抚顺天。整饬蓟州边备,建议增筑塞垣。自山海关西北至密云古北口、黄花镇直抵居庸,延亘千余里,缮复城堡二百七十所,悉城缘边诸县,因奏减防秋兵六千人,岁省挽输犒赉费数万计。所部潮河川去京师二百里,居两山间,广百余丈,水涨成巨浸,水退则坦然平陆,寇得长驱直入。钟言:“关以东三里许,其山外高内庳,约余二丈,可凿为两渠,分杀水势,而于口外斜筑石堰以束水。置关堰内,守以百人,使寇不得驰突,可免京师北顾忧,且得屯种河堧地。”兵部尚书马文升等请从之。比兴工凿山山石崩压死者数百人御史弋福等劾钟帝以钟为国缮边不当罪停俸三月。正德元年,由巡抚贵州召督漕运兼巡抚江北。改掌南京都察院,就迁刑部尚书。四年冬,掌院事。五年春,湖广岁饥盗起。命钟以本官总制军务,陕西、河南、四川亦隶焉。沔阳贼杨清、丘仁等僭称天王、将军,出没洞庭间。围岳州,陷临湘,官军屡失利。钟檄都指挥潘勋、柴奎,布政使陈镐,副使蒋昇击破之于麻穰滩,擒斩七百四十余人,贼遂平。初,钟掌院事,刘瑾方炽。及瑾诛,言官劾钟徇瑾挞御史。朝议以钟讨贼,置不问。嘉靖三年卒,谥襄惠。
(节选自《明史·洪钟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比兴/工凿山/山石崩压/死者数百人/御史弋福等劾钟/帝以钟为国/缮边不当罪/停俸三月/
B.比兴/工凿山/山石崩/压死者数百人/御史弋福等劾钟/帝以钟为国缮边/不当罪/停俸三月/
C.比兴工/凿山/山石崩/压死者数百人/御史弋福等劾钟/帝以钟为国缮边/不当罪/停俸三月/
D.比兴工/凿山/山石崩压/死者数百人/御史弋福等劾钟/帝以钟为国/缮边不当罪/停俸三月/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即《尚书》,儒家经典之一,是我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B.防秋:指进入秋季,天气转凉,昼夜温差也越来越大,在外的将士要做好防寒工作。
C.漕运:是我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经济制度,即利用水道运输粮食,供应京城或接济军需。
D.湖广:地名,历史上管辖的范围不一,在明清时代及其后指的是两湖(湖北、湖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洪钟主张办学,教化百姓,安抚江西、福建流民回朝后,他建议有关部门在流民杂居地区设立乡社学校,用《诗》《书》的礼仪谦让来教育他们。
B.洪钟执法严明,除恶务尽。马湖土官知府安鳌为非作歹二十年,百姓恨之入骨,但受到有关官吏包庇,洪钟一上任就决定逮捕安鳌,立即处死。
C.洪钟整顿边防,厉行节约。任顺天巡抚时,他整顿蓟州边防,增筑塞垣,缮复城堡,并上奏请求削减防秋兵六千人,为国家节约了数万军需经费。
D.洪钟统领军务,平叛有功。正德五年春,湖广盗起,皇帝命令洪钟总领军务;沔阳盗贼包围岳州,攻陷临湘,屡败官军,洪钟主持平息了贼寇。
【小题4】把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氏自唐以来世有马湖,至是改流官,一方始靖。
(2)及瑾诛,言官劾钟徇瑾挞御史。朝议以钟讨贼,置不问。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叶茂才,字参之,无锡人。万历十七年进士。除刑部主事,以便养改南京工部。榷税芜湖,课登,辄纵民舟去。既而课羡,请以饷边卒,不取一钱。就改吏部,进郎中,三迁南京大理寺丞。复引疾。四十年,起南京太仆少卿。时朝士方植党争权。祭酒汤宾尹、修撰韩敬既败,其党犹力庇之。御史汤世济者,敬邑人也,疏陈时政,阴诋发敬奸弊者。茂才驰疏驳之。其党给事中官应震辈遂连疏力争。茂才更具揭发其隐,因移疾乞休。世济益恚,偕同年金汝谐、牟志夔攻之不已。茂才再疏折之,竟自引去。当是时,党人悉踞言路,凡他曹有言,必合力逐之。茂才既去,党人益专,无复操异议者。天启初,召为太仆少卿,改太常,皆不赴。四年,擢南京工部右侍郎。明年抵官甫三月以时政日非谢病归友人高攀龙被逮赴水死使者将逮其子茂才力救免之未几卒茂才恬淡寡嗜好。通籍四十年,家食强半。始同邑顾宪成、允成、安希范、刘元珍及攀龙并建言去国,直声震一时,茂才只以醇德称。及官太仆,清流尽斥,邪议益棼,遂奋身与抗,人由是服其勇。时称“东林八君子”,宪成、允成、攀龙、希范、元珍、钱一本、薛敷教及茂才也。赞曰:搢绅之士,遗佚之老,联讲会,立书院,相望于远近。而名高速谤,气盛招尤,党祸继作,乃至众射之的,咸指东林。宪成诸人,清节姱修,为士林标准。虽未尝激扬标榜,列“君宗”、“顾”、“俊”之目,而负物望者引以为重,猎时誉者资以梯荣,附丽游扬,薰莸猥杂,岂讲学初心实然哉?语曰“为善无近名”,士君子亦可以知所处矣。

(选自《明史》卷二百三十一·列传第一百一十九,有删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年抵/官甫三月/以时政日非/谢病归/友人高攀龙被逮/赴水死/使者将逮其子/茂才力救免之/未几卒/
B.明年抵官/甫三月/以时政日/非谢病归/友人高攀龙被逮/赴水死/使者将逮其子/茂才力救免之/未几卒/
C.明年抵官/甫三月/以时政日非/谢病归/友人高攀龙被逮/赴水死/使者将逮其子/茂才力救免之/未几卒/
D.明年抵官/甫三月/以时政日非/谢病归/友人高攀龙被逮/赴水死使者/将逮其子/茂才力救免之/未几卒/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理寺”本为寺名,后为官署,因为古代有很多人信佛,国家便设寺丞管理寺院。
B.“祭酒”为中国古代的官职名,意为首席、主管,例如国子祭酒、军事祭酒等。
C.“移疾”意同“移病”,为旧时官员上书称病之意,大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婉辞。
D.“搢绅”意为插笏于绅,指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绅,古代官员和儒者腰间的大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叶茂才孝敬双亲,用心奉养父母。在被任命为刑部主事之后,他为了方便奉养父母双亲而改任南京工部主事的官职,体现出了他孝顺父母的品性。
B.叶茂才为官清廉,不以职权谋利。在芜湖征税时,收完税,就让百姓的船离开;税有盈余,他就请求以此来作为边疆士兵的军饷,不从中拿取一文钱。
C.叶茂才为人正直,敢于表达意见。当时朝政败坏,官员结党争夺权力,韩敬虽倒台,但其同党仍竭力包庇,叶茂才和汤世济先后上疏谴责并驳斥恶行。
D.叶茂才生性淡泊,凭厚德而扬名。他为官四十年以来,有超过一半的时间在家中自谋生计;他身为“东林八君子”之一,凭借厚重的德行而扬名在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当是时,党人悉踞言路,凡他曹有言,必合力逐之。
(2)而名高速谤,气盛招尤,党祸继作,乃至众射之的,咸指东林。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崇古,字学甫,蒲州人。由郎中历知安庆、汝宁二府。迁常镇兵备副使击倭夏港,追歼之靖江。从巡抚曹邦辅战浒墅。已偕俞大猷追倭出海,累进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四十三年,改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崇古喜谭兵,具知诸边厄塞,身历行阵,修战守,纳降附,数出兵捣巢。寇屡残他镇,宁夏独完。隆庆初,加右副都御史。吉囊子吉能据河套为西陲诸鄙长,南扰河、湟番族,环四镇皆寇。其冬,进崇古兵部右侍郎,总督陕西、延、宁、甘肃军务。崇古奏给四镇旗牌,抚臣得用军法督战,又指画地图,分授诸大将赵岢、雷龙等。数有功。吉能犯边,龙等出花马池、长城关与战,大败之。吉囊弟俺答纳叛人赵全等,据古州地,东入蓟、昌,西掠忻、代。
四年正月,诏崇古总督宣、大、山西军务。崇古禁边卒阑出,而纵其素通寇者深入为间。又檄劳番、汉陷寇军民,率众降及自拔者,悉存抚之。归者接踵。其冬,把汉那吉来降。把汉那吉者,俺答第三子铁背台吉子也。崇古念因此制俺答,则赵全等可除也,留之大同,慰藉甚至。俺答方掠西番,闻变急归,索把汉甚急,使使调之。崇古令把汉绯袍金带见使者。俺答大喜,屏人语日:“我不为乱,乱由全等。天子幸封我为王,永长北方,诸部孰敢为患。即不幸死,我孙当袭封,彼受朝廷厚恩,岂敢负耶?”遂遣使,并请互市。崇古以闻,帝悉报可。俺答遂缚全等十余人以献,崇古亦遣使送把汉归。崇古广召商贩,听令贸易。布帛、菽粟、皮革远自江淮、湖广辐辏塞下。崇古仍岁诣弘赐堡宣谕威德,诸部罗拜,无敢哗者,自是边境休息。东起延、永,西抵嘉峪七镇,数千里军民乐业,不用兵革,岁省费什七
诏进太子太保。十五年,三封告成。又二年卒。赠太保,谥裹毅。
(节选自《明史•王崇古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率众降及自拔者,悉存抚之 存抚:安抚
B.留之大同,慰藉甚至   甚至;非常周到
C.无敢哗者,自是边境休息 休息:安定
D.不用兵革,岁省费什七 什七:十七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郎中,战国始置,后从隋唐到清朝,朝廷各部都设立郎中一职,分掌各司事务,位于尚书之下、侍郎之上。
B.旗牌,指写有“令”字的旗和牌,是朝廷颁给封疆大吏或钦差大臣准许其代替王命、便宜行事的凭据。
C.互市,是指中国历史上中央王朝与外国或异族之间的贸易,汉朝时期出现最早的互市,有名的如明朝的“茶马互市”等。
D.太子太保,是东宫官职,均负责教习太子。清朝时太子太保等是从一品官,但是有衔无职,一般作为一种荣誉性的官衔加给重臣近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崇古通晓军事,保护一方平安。他任宁夏巡抚时,熟悉各边关的险要关隘,组织抵抗防守,收纳投降归附盗寇,屡次出兵直捣敌巢,使敌寇不敢残害宁夏。
B.王崇古善于用人,具有战略意识。他统辖陕西等四地区军务时,画出防区,分别授权给赵岢、雷龙等大将,这些大将各自独立作战,灵活机动。
C.王崇古巧抓时机,促使事况转变。当把汉那吉来降,他认识到这是处理蒙汉关系的契机,厚待把汉,让其穿绯袍束金带,趁机安抚俺答,铲除了叛徒赵全等人。
D.王崇古重视贸易,稳定发展边境。他广招商贩,听任贸易,数千里边地不动兵兴武,每年节省了很多费用,出现了数千里军民安居乐业的现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天子幸封我为王,永长北方,诸部孰敢为患。即不幸死,我孙当袭封,彼受朝廷厚恩,岂敢负耶?

同类题5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居相,字伯辅,沁水人。万历二十年进士。除恩县知县。征授南京御史。负气敢言。尝陈时政,谓:“今内自宰执,外至郡守县令,无一人得尽其职,政事日废,治道日乖,天变人怨,究且瓦解土崩。”帝不省。诚意伯刘世延屡犯重辟废为庶人锢原籍不奉诏久居南京益不法妄言星变将勒兵赴阙居相疏发其奸并及南京勋臣子弟暴横状。税使杨荣激变云南,守太和山中官黄勋嗾道士殴辱知府,居相皆极论其罪。
时中外多缺官,居相兼摄七差,署诸道印,事皆办治。大学士沈一贯数被人言,居相力诋其奸贪植党,一贯乃去,居相亦夺禄一年。连遭内外艰。服阕,起官,出巡漕运,还发汤宾尹、韩敬科场事。廷议当褫官,其党为营护,旨下法司覆勘。居相复发敬通贿状,敬遂不振。居相再疏劾尚书赵焕,焕引退。及郑继之代焕,复以私意出宋槃、潘之祥于外,居相亦据法力争。吏部侍郎方从哲由中旨起官,中书张光房等五人以持议不合时贵,摈不与科道选,居相并抗章论列。当是时,朋党势成,言路不肖者率附吏部,以驱除异己,势张甚。居相挺身与抗,气不少沮。

(节选自《明史·孙居相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诚意伯刘世延/屡犯重辟/废为庶人/锢原籍不奉诏久/居南京/益不法/妄言星变将勒/兵赴阙/居相疏发其奸并/及南京勋臣子弟暴横状
B.诚意伯刘世延屡犯重辟/废为庶人/锢原籍/不奉诏/久居南京/益不法/妄言星变/将勒兵赴阙/居相疏发其奸/并及南京勋臣子弟暴横状
C.诚意伯刘世延/屡犯重辟/废为庶人/锢原籍不奉诏/久居南京/益不法/妄言星变/将勒兵赴阙/居相疏发其奸并/及南京勋臣子弟暴横状
D.诚意伯刘世延屡犯重辟/废为庶人/锢原籍/不奉诏久/居南京/益不法/妄言星变将勒/兵赴阙/居相疏发其奸/并及南京勋臣子弟暴横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疏,是专门的一种文体,主要指臣民给君主上呈的议论朝政的呈文。如贾谊的《陈政事疏》、《论积贮疏》。
B.内外艰,丁内艰就是父亲死了守制。丁外艰就是母亲死了守制。古人在父母去世后要守丧,断绝一切娱乐活动。
C.漕运,旧时从水路运米供给京城或供应军旅等;唐宋以来,国家设有专门的官员掌理。
D.法司,古代掌理司法刑狱的官署,“法”指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居相敢作敢为,疏陈时政,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担任南京御史时,曾上书皇帝陈述时政,认为现在政事日益荒废,治国道理日益背离,国家终将土崩瓦解。
B.孙居相嫉恶如仇。他揭发了在云南激起民众叛乱的税使杨荣、唆使道士殴打侮辱知府的宦官黄勋。
C.孙居相奉公守法,心怀社稷苍生。接连遭受父母去世,服丧期未满,就主动巡视漕运。
D.孙居相不惧权势,揭发汤宾尹、韩敬的科场考试作弊,韩敬收受贿赂案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中外多缺官,居相兼摄七差,署诸道印,事皆办治。
(2)当是时,朋党势成,言路不肖者率附吏部,以驱除异己,势张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