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宿州人,仁慈有智鉴,好书史,勤于内治,暇则讲求古训。帝前殿决事,或震怒,后伺帝还宫,辄随事微谏。虽帝性严,然为缓刑戮者数矣。参军郭景祥守和州,人言其子持槊欲杀父,帝将诛之。后日:“景祥止一子,人言或不实,杀之恐绝其后。”帝廉之,果枉。李文忠守严州,杨完诬其不法,帝欲召还。后曰:“严,敌境也,轻易将不宜。且文忠素贤,宪言可信乎?”帝遂已。文忠后卒有功。学士宋濂坐孙慎罪,逮至,论死,后谏曰:“民家为子弟延师,尚以礼全终始,况天子乎?且濂家居.必不知情。”帝不听。会后侍帝食,不御酒肉。帝问故。对曰:“妾为宋先生作福事也。”帝恻然,投箸起。明日赦濂,安置茂州。帝尝令重囚筑城。后曰:“赎罪罚役,国家至恩。但疲囚加役,恐仍不免死亡。”帝乃悉赦之。帝尝怒责宫人,后亦佯怒,令执付宫正司议罪。帝曰:“何为?”后曰:“帝王不以喜怒加刑赏。当陛下怒时,恐有畸重。付宫正.则酌其平矣。即陛下论人罪亦诏有司耳。”一日,问帝:“今天下民安乎?”帝曰:“此非尔所宜问也。”后曰:“陛下天下父,妾辱天下母,子之安否,何可不问!”遇岁旱,辄率宫人蔬食,助祈祷。帝或告以振恤。后曰:“振恤不如蓄积之先备也。”奏事官朝散,会食廷中,后命中官取饮食亲尝之。味弗甘,遂启帝曰:“人主自奉欲薄,养贤宜厚。”帝为饬光禄官。帝欲访后族人官之,后谢曰:“爵禄私外家,非法。”力辞而止。然言及父母早卒,辄悲哀流涕。洪武十五年八月寝疾。群臣请祷祀求良医后谓帝曰死生命也祷祀何益且医何能活人使服药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诸医乎疾亟,帝问所欲言:曰:“愿陛下求贤纳谏,慎终如始,子孙皆贤,臣民得所而已。”是月丙戌崩,年五十一。帝恸哭,遂不复立后。
(节选自《明史·后妃列传》)
【小题1】下列对史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群臣请祷祀/求良医/后谓帝曰/死/生命也/祷祀何益/且医何能活/人使服药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诸医乎/
B.群臣请祷祀/求良医/后谓帝曰/死生/命也/祷祀何益/且医何能活人/使服药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诸医乎/
C.群臣请祷祀/求良医/后谓帝曰/死/生命也/祷祀何益/且医何能活人/使服药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诸医乎/
D.群臣请祷祀/求良医/后谓帝曰/死生/命也/祷祀何益/且医何能活/人使服药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诸医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参军,官职名,东汉末有“参某某军事”,简称“参军”;晋以后始置为官员;沿至隋唐,兼为郡官;明清称经略为参军。
B.光禄官,光禄寺所属官员,如光禄寺卿、少卿、丞、主簿。南北朝时置光禄寺,设卿及少卿,此后皆以皇室膳食为专职。
C.洪武,年号,明朝以后大致上都是一个皇帝只用一个年号,因此也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例如嘉靖皇帝、康熙皇帝等。
D.丙戌.此处指中国历法上白古以来一直使用的干支纪年法。“丙”为天干,“戌”为地支。前一位是乙酉,后一位是丁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皇后敢于劝谏。朱元璋听信杨宪诬告,决定要诛杀郭景祥的儿子,幸亏马皇后劝说,后经察访。避免了一桩冤案。
B.马皇后公正明辨。皇帝生宫人气,她将官人交付宫正司处理;朱元璋想分封她的族人,她坚决拒绝,认为这不合律法。
C.马皇后体恤民情。每当遇到灾年,她就率领宫人吃粗茶淡饭,为民祈祷,且告诉皇帝赈灾救济不如事先有积蓄准备。
D.马皇后仁慈宽厚。她不忍因自己生病难以治疗而连累医生,临终前还劝告朱元璋任用贤臣,察纳忠言,利益苍生。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曰:“严,敌境也.轻易将不宜。且文忠素贤,宪言可信乎?”帝遂已。
(2)后曰:“赎罪罚役,国家至恩。但疲囚加役.恐仍不免死亡。”帝乃悉赦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5-21 09:06:0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罗彦,清苑人。父纯臣,由武进士历官署参将、神机营左副将。生六子:罗俊、罗彦、罗士、罗善、罗喆、罗辅。举崇二年进士。累迁吏部文选郎中。杨嗣昌数借封疆事引用匪人,罗彦多驳正。帝疑吏部行私,厂卒常充庭,曹郎多罹谴者,罗彦独无所染。秩满,迁光禄少卿,被诬落职归。罗彦少从父塞上,习兵事。初官行人,奉使旋里,乡郡三被兵,佐当事守御,三著功。给事中时敏奉使过其地夜半欲入城罗彦不许十七年二月贼逼京师众议守御罗彦兄弟与同知邵宗元等歃血盟誓死守总兵官马岱谒罗彦曰:“賊分两道,一出固关,一趋河间。吾当出屯蠡县扼其冲,先杀妻子而后往,其城守悉属公。”罗彦曰:“诺。”诘旦,岱果杀妻孥十一人,率师去。罗彦等糾乡兵二千分陴守。罗俊守东城,罗彦西北,罗辅为游兵。公廪不足,出私财佐之。贼遣骑呼降,罗俊顾其下曰:“欲降者,取我首去。”后卫指挥刘忠嗣挺剑曰:“有不从张氏兄弟死守者,齿此剑。”怒目,发上指。闻者咸愤厉,守益坚,贼为引却。已,闻京师变,众皆哭,北向拜,又罗拜相盟誓。而贼攻益急,城中多异议。罗彦曰:“小民无知,非鼓以大义,气不壮。”乃下令人缀崇祯钱一枚于项,以示戴主意。贼谓罗彦主谋,呼其名大诟,且射书说降,罗彦不顾。贼死伤多,攻愈力。李建泰亲军为内应,城遂陷。罗俊犹持刀欲贼,刀脱,两手抱贼啮其耳,血淋漓口吻间。贼至益众,遂遇害。罗彦见贼入,急还家,大书官阶、姓名于壁,投缳死。
(节选字《明史·张罗彦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给事中时敏奉使/过其地夜半/欲入城/罗彦不许/十七年二月/贼逼京师/众议守御/罗彦兄弟与同知邵宗元等歃血/盟誓死守/
B.给事中时敏奉使过其地/夜半欲入城/罗彦不许/十七年二月/贼逼京师/众议守御/罗彦兄弟与同知邵 宗元等歃血盟/誓死守/
C.给事中时敏奉使/过其地夜半/欲入城/罗彦不许/十七年二月/贼逼京师/众议守御/罗彦兄弟与同知邵宗元等歃血盟/誓死守
D.给事中时敏奉使过其地/夜半欲入城/罗彦不许/十七年二月/贼逼京师/众议守御/罗彦兄弟与同给/邵宗元等歃血/盟誓死守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进士是明清时武举殿试及第者,武举是科举制度的武科,是一种选拔武官的考试制度。
B.厂是明代的内廷机构,也是明代的特权监察机构、特务机关,东厂由明成祖朱棣创立。
C.旦的本意为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指天亮、早晨,夜刚尽日初出时。诘旦在文中意为第二天早晨。
D.官阶指官员的等级次第,我国古代形成了完整的官阶制度,历代都分为九品十八级,每品又有正从之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罗彦为人正直,做官清廉。任职吏部文选司郎中期间,他多次对杨嗣昌用人不当进行批驳纠正;吏部许多官员因办事徇私而受到谴责,只有他没有受到牵连。
B.罗彦出身军门,颇懂军事。他的父亲曾任官署参将、神机营左副将;他少年时便随父在边塞,熟悉军事,曾辅佐家乡官员御敌,立下功勋。
C.罗彦积极防守,抵抗敌军。他集合民兵两千人分守城墙,积极抵御流贼的进攻;当官府仓库中钱粮不足时,他们兄弟取出自家私财进行资助。
D.罗彦忠君爱国,为国捐躯。在流贼攻城猛烈,将士人心涣散之时,他以每人颈上挂一枚崇祯钱币的方式鼓舞士气;后流贼破城,他宁死不屈,上吊自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当出屯蠡县扼其冲,先杀妻子而后往,其城守悉属公。
(2)怒目,发上指。闻者咸愤厉,守益坚,贼为引却。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沈纮,字铭缜,乌程人。父节甫,字以安。嘉靖三十八年进士。授礼部仪制主事,历祠祭郎中。诏建禁内,令黄冠祝釐,节甫持不可。尚书高拱恚甚,遂移疾归。起光禄丞。会拱掌吏部,复移疾避之。万历初,屡迁至南京刑部右侍郎。召为工部左侍郎,摄部事。御史高举言节甫素负难进之节,不宜一岁三迁。吏部以节甫有物望,绌其议。节甫连上疏请省浮费,核虚冒,止兴作,减江、浙织造,停江西瓷器,帝为稍减织造数。中官传奉,节甫持不可,且上疏言之。又尝献治河之策,语凿凿可用。父忧归,卒。赠右副都御史。天启初,纮方柄用,得赐谥端清。
纮与弟演同登万历二十年进士。纮改庶吉士,授检讨。累官南京礼部侍郎,掌部事。西洋人利玛窦入贡,因居南京,与其徒王丰肃等倡天主教,士大夫多宗之。纮奏:“陪京都会,不宜令异教处此。”识者韪其言。然纮素乏时誉。与大学士从哲同里闬,相善也。神宗末从哲独当国,请补阁臣,诏会推。亓诗教等缘从哲意,摈何宗彦、刘一燝辈,独以纮及史继偕名上。帝遂用之。或曰由从哲荐也。疏未发,明年,神宗崩,光宗立,乃召纮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未至,光宗复崩。天启元年六月, 纮始至。
故事,词臣教习内书堂,所教内竖执弟子礼。李进忠、刘朝皆纮弟子。李进忠者,魏忠贤始名也。纮既至,密结二人,乃奏言:“辽左用兵亟,臣谨于东阳、义乌诸邑及扬州、淮安募材官勇士二百余,请以勇士隶锦衣卫,而量授材官职。”进忠、朝方举内操,得纮奏大喜。诏锦衣官训练募士,授材官王应斗等游击以下官有差。纮又奏募兵后至者复二百余人,请发辽东、四川军前。诏从之。寻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再进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禁中内操日盛,驸马都尉王昺亦奉诏募兵,愿得帷幄重臣主其事。廷臣皆言与朝阴相结,于是给事中惠世扬、周朝瑞等劾阳托募兵,阴藉通内。刘朝内操, 纮使门客诱之。王昺疏,疑出纮教。阉人、戚畹、奸辅内外弄兵,长安片土,成战场矣。纮疏辨,因请疾求罢。帝慰留之。世扬等遂尽发纮通内状,刑部尚书王纪益疏劾纮,比之蔡京。纮亦劾纪保护熊廷弼、佟卜年、刘一山献等。诏两解之。未几,纪以卜年狱削籍,议者益侧目纮。大学士叶向高言纪纮交攻均失大臣体今以谳狱斥纪如公论何朱国祚至以去就争帝皆弗听纮不自安乃力求去命乘传归。逾年卒。赠太保,谥文定。
(选自《明史·列传一百六》,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学士叶向高言/纪纮交攻/均失大臣体/今以谳狱斥纪/如公论何/朱国祚至以去就争/帝皆弗听/纮不自安/乃力求去/命乘传归
B.大学士叶向高言/纪纮交攻/均失大臣体/今以谳狱斥/纪如公论/何朱国祚至/以去就争/帝皆弗听/纮不自安/乃力求去/命乘传归
C.大学士叶向高言/纪纮交攻/均失大臣体/今以谳狱斥纪/如公论何/朱国祚至以去就争/帝皆弗听/纮不自安/乃力求去命/乘传归
D.大学士叶向高言/纪纮交攻/均失大臣体/今以谳狱斥/纪如公论/何朱国祚至/以去就争/帝皆弗听/纮不自安/乃力求去命/乘传归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祠是供奉祖宗、鬼神或有功德的人的房屋。东汉末,兴起建祠,抬高家族门第之风,甚至活人也为自己修建“生祠”。
B.南京古称金陵、建康。明朝开国之初建都于长江下游的南京,永乐十八年迁都北京后,南京就成为明朝的留都。
C.阁臣是明清大学士的别称。明代废除中书省及宰相等职,设立华盖殿、谨身殿、武英殿、文华殿、文渊阁等大学士。
D.锦衣卫指明朝的特务机构“东厂”,其前身为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锦衣卫直接听命于皇帝,可以逮捕任何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沈纮出身士宦,父亲忠直。他父亲是进士出身,曾因反对在禁宫建祠的诏令,遭到尚书高拱记恨,但秉性不改,在朝中颇有雅望。
B.沈纮守职守责,拒绝异教。任职礼部侍郎期间,西洋人利玛窦在南京传播天主教,沈纮上书反对此事,得到了有识之士的支持。
C.沈纮交好宦官,升迁顺利。他在内阁讲授期间,巴结宦官魏忠贤、刘朝,因这二人的极力推荐而被封为太子太保,进入文渊阁。
D.沈纮曾受弹劾,但是职位稳固。他因与宦官刘朝关系较好,虽然受到朝臣的弹劾,但都能得到皇帝的保护,没有受到什么处罚。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中官传奉,节甫持不可,且上疏言之。又尝献治河之策,语凿凿可用。
(2)廷臣皆言纮与朝阴相结,于是给事中惠世扬、周朝瑞等劾纮阳托募兵,阴藉通内。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翁正春,字兆震,侯官人。万历二十年,擢进士第一,授修撰,累迁少詹事。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正春极言阙失,不报。明年秋,万寿节①,正春献八箴,曰:清君心,遵祖制,振国纪,信臣僚,宝贤才,谨财用,恤民命,重边防。帝不省。王贵妃薨,久不卜葬,正春以为言。命偕中官往择地,得吉。中官难以烦费,正春勃然曰:“贵妃诞育元良②,奈何以天下俭之?”奏上,报可。琉球中山王遣使入贡,正春言:“中山已入于倭,今使臣多倭人,贡物多倭器,绝之,便矣;否,亦宜诏福建抚臣量留土物,毋俾入朝。”帝是之。四十年,进士邹之麟分校乡试,私举子童学贤,为御史马孟祯等所发。正春议黜学贤,谪之麟,而不及主考官。给事中赵兴邦、亓诗教因劾正春徇私。正春求去,不许。顷之,言官发韩敬科场事,正春坐敬不谨,敬党大恨。诗教复劾正春,正春疏辩,益求去。帝虽慰留,然自是不安其位。寻改吏部,掌詹事府,以侍养归。天启元年,起礼部尚书,协理詹事府事。抗论忤魏忠贤,被旨谯责。明年,御史赵胤昌希指劾之,正春再疏乞归。帝以正春尝为皇祖讲官,特加太子少保,赐敕驰传,异数也。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
(节选自《明史•卷二百十六》)
①万寿节:皇帝诞辰日。②元良:太子的代称。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
B.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
C.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
D.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箴,古代以告诫规劝为主的一种文体,如箴铭,是古代常刻在器物或碑石上用于规戒、褒赞的韵文。
B.薨就是死的意思,是诸侯以及王公死时的专用字,也可以用于妃嫔和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古代地位森严,士大夫死称卒,唐宋以后,平民才能称卒。
C.驰传,指驾传车急行;传车,古代驿站专用车。文中因为翁正春曾做过皇祖讲官,皇帝“赐敕驰传”,礼遇有加。
D.乡试是古代科举中的中央考试,考生以秀才的身份参加,因为当时正值阳春四月,杏花绽放,故称“杏榜”,考中的称为“举人”,头名举人称“解元”。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翁正春忠诚正直,敢于诤谏。日食出现时他极力陈述朝廷的过失,万寿节上向皇上提出八点劝告,这些直言均未被采纳。
B.翁正春遭人弹劾,辞官自辩。在处理韩敬科场事件中遭人弹劾而请求去职,皇帝虽安慰留任他,却不想让他再担任官职。
C.翁正春深明国体,建言得当。他认为应该诏令福建抚臣阻止已归附倭人的琉球中山王来朝入贡,这个建议得到皇帝认同。
D.翁正春为人正派,不媚权贵。他因为抵触魏忠贤被朝廷降旨斥责,后又遭赵胤昌借机中伤弹劾,他就再次上疏乞请回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中官难以烦费,正春勃然曰:“贵妃诞育元良,奈何以天下俭之?”
(2)顷之,言官发韩敬科场事,正春坐敬不谨,敬党大恨。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理,字伯循,三原人。同里尚书王恕家居,讲学著书,理从之游,得其指授。杨一清督学政,见理与吕柟、康海文,大奇之,曰:“康生之文章,马生、吕生之经学,皆天下士也。”登乡荐,入国学,与柟及林虑马卿,榆次寇天叙,安阳崔铣、张士隆,同县秦伟,日切劘于学,名震都下。高丽使者慕之,录其文以去。连遭艰,不预试。安南使者至,问主事黄清曰:“关中马理先生安在?何不仕也?”其为外裔所重如此。正德九年举进士。一清为吏部尚书,即擢理稽勋主事。调文选,请告归。起考功主事,偕郎中张衍瑞等谏南巡。诏跪阙门,予杖夺俸。未几,复告归。教授生徒,从游者众。嘉靖初,起稽勋员外郎,与郎中余宽等伏阙争大礼。下诏狱,再予杖夺俸。屡迁考功郎中故户部郎中庄绎者正德时首导刘瑾核天下库藏瑾败落职至是奏辨求复当路者属理理力持不可寝其事五年,大计外吏,大学士贾咏、吏部尚书廖纪以私憾欲去广东副使魏校、河南副使萧鸣凤、陕西副使唐龙。理力争曰:“三人督学政,名著天下,必欲去三人,请先去理。”乃止。明年,大计京官,黜张璁、桂萼党吏部郎中彭泽,璁、萼竟取旨留之。理擢南京通政参议,请急去。居三年,起光禄卿,未几告归。阅十年,复起南京光禄卿,寻引年致仕。三十四年,陕西地震,理与妻皆死。理学行纯笃,居丧取古礼及司马光《书仪》、朱熹《家礼》折衷用之,为关中学者所宗。穆宗立,赠右副都御史。天启初,追谥忠宪。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七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屡迁考功郎中/故户部郎中庄绎者/正德时首导刘瑾/核天下库藏/瑾败落职/至是奏辨求复/当路者属理/理力持不可/寝其事/
B.屡迁考功郎中/故户部郎中庄绎者/正德时首导刘瑾核天下库藏/瑾败/落职/至是奏辨求复/当路者属理/理力持不可/寝其事/
C.屡迁考功郎中/故户部郎中庄绎者/正德时首导刘瑾核天下库藏/瑾败落职/至是奏辨求复/当路者属理/理力持不可/寝其事/
D.屡迁考功郎中/故户部郎中庄绎者/正德时首导刘瑾/核天下库藏/瑾败/落职/至是奏辨求复/当路者属理/理力持不可/寝其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里,指百姓居住处,古代有“五户为邻,五邻为里”之说。文中“同里”指“同乡”。
B.国学,明朝时指国子监,是朝廷在京城设立的官学,也是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
C.遭艰,指遭父母之丧。父母死后,儿子要守丧三年,期间不能去做官,但可以应考。
D.赠,指给已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文中马理受赠官职,可见朝廷对他肯定。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理才华横溢,名盛一时。他在经学方面造诣高,曾得到了杨一清的点名褒赞;入国学后更是名震都城,连高丽、安南使者都十分仰慕他。
B.马理性格耿直,敢于谏诤。他曾经和郎中张衍瑞等人为了劝阻皇帝南巡,不惜冒犯天威,跪在皇宫门前进谏,最后被处以杖刑,并夺去俸禄。
C.马理明辨是非,仗义执言。考核京外官吏时,大学士贾咏、吏部尚书廖纪因为私人恩怨想罢免魏校、萧鸣凤、唐龙的官职,他极力为三人辩护。
D.马理活用古制,受人推崇。对于居丧之礼,他不照搬古礼,而是综合古礼和司马光、朱熹的意见,调和使用,这一做法后来被关中读书人效法。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杨一清督学政,见理与吕柟、康海文,大奇之。
(2)阅十年,复起南京光禄卿,寻引年致仕。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叶盛,字与中,昆山人。正统十年进士,授兵科给事中。师覆土木,诸将多遁还,盛率同列请先正扈从失律者罪,且选将练兵,为复仇计。郕王即位,例有赏赉,盛以君父蒙尘辞,不许。

也先迫都城,请罢内府军匠备征操。又请令有司储粮料给战士,遣散卒取军器于天津,以张外援。三日间,章七八上,多中机宜。寇退,进都给事中。寻命出安集陈州流民,景泰元年还朝。廷臣议事,盛每先发言,往复论难。与议大臣或不悦曰:“彼岂少保耶?”因呼为“叶少保”。然物论皆推盛才。

英宗复位,盛遭父忧,奔丧。天顺二年召为右佥都御史,巡抚两广。乞终制,不许。时两广盗蜂起所至破城杀将诸将怯不敢战杀平民冒功民相率从贼盛与总兵官颜彪破贼寨七百余所。彪颇滥杀,谤者遂以咎盛。六年,命吴祯抚广西,而盛专抚广东。

宪宗立,议事入都,给事中张宁等欲荐之入阁。以御史吕洪言遂止,而以韩雍代抚广东。初,编修邱濬与盛不相能。大学士李贤入濬言,及是草雍敕曰:“无若叶盛之杀降也。”盛不置辨。稍迁左佥都御史,代李秉巡抚宣府。请量减中盐米价,以劝商裕边。复举官牛官田之法,垦田四千余顷。以其余积市战马千八百匹,修堡七百余所,边塞益宁。

成化三年秋,入为礼部右侍郎,偕给事毛弘按事南京。还改吏部。出振真定、保定饥,议清庄田,分养民间种马,置仓涿州、天津,积粟备荒,皆切时计。

八年转左侍郎。十年卒,年五十五,谥文庄。

盛清修积学,尚名检,薄嗜好,家居出入常徒步。生平慕范仲淹,堂寝皆设其像。志在君民,不为身计,有古大臣风。

(节选自《明史·叶盛传》)

(注)①土木:指“土木堡之变”。英宗朱祁镇亲征蒙古瓦剌,在土木堡突遭瓦剌军围攻,全军溃败,英宗被俘。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两广盗蜂起所至/破城杀将/诸将怯/不敢战/杀平民冒功/民相率从/贼盛与总兵官颜彪破贼寨七百余所
B.时两广盗蜂起/所至破城杀将/诸将怯/不敢战/杀平民冒功/民相率从贼/盛与总兵官颜彪破贼寨七百余所
C.时两广盗蜂起/所至破城杀将/诸将怯不敢/战杀平民冒功/民相率从贼/盛与总兵官颜彪破贼寨七百余所
D.时两广盗蜂起所至/破城杀将/诸将怯不敢/战杀平民冒功/民相率从/贼盛与总兵官颜彪破贼寨七百余所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保:官名,辅佐太子。北周以后,历代多沿置,与少师、少傅合称三孤。明清少保皆为从一品。
B.终制,父母去世服满三年之丧。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必须离职,称“丁忧”。文中叶盛请求给父亲服满丧期。
C.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D.庄田,专门设庄管理而大规模租给佃户耕种的田地,也泛指田亩土地。中国封建社会中皇室、贵族、地主、官僚、寺观等都占有并经营着大片土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土木堡之变后,叶盛请求首先惩处皇帝侍从的罪行,同时积极选将练兵,为复仇做准备。他不接受新帝即位的按例赏赐,但没有被允许。
B.在也先的部队逼近都城时,叶盛积极备战,使贼寇败退。在朝中,朝廷大臣商议政事,叶盛每次都先发言,反复辩论诘难,所有人都推崇叶盛的才华。
C.叶盛出京到真定、保定去赈济灾民,很切时地向朝廷建议清理大户田庄,分养民间种马,在涿州、天津设置粮仓,积贮粮食,以备荒年。
D.叶盛平生仰慕宋代贤臣范仲淹,在厅堂和卧室都摆放着范仲淹的画像。五十五岁去世,谥“文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学士李贤入濬言,及是草雍敕曰:“无若叶盛之杀降也。”盛不置辨。
(2)盛清修积学,尚名检,薄嗜好,家居出入常徒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