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郑辰,字文枢,浙江西安人。永乐四年进士,授监察御史。江西安福民告谋逆事,命辰往廉之,具得诬状。福建番客杀人,复命辰往,止坐首恶,释其余。南京建报恩寺,役囚万人。蜚语言役夫谤讪,恐有变,命辰往验。无实,无一得罪者。谷庶人谋不轨,复命辰察之,尽得其踪迹。帝语方宾曰:“是真国家耳目臣矣。”

十六年超迁山西按察使,纠治贪浊不少贷。潞州盗起,有司以叛闻,诏发兵讨捕。辰方以事朝京师,奏曰:“民苦徭役而已,请无发兵。”帝然之。还则屏驺从,亲入山谷抚谕。盗皆感泣,复为良民。礼部侍郎蔚绶转粟给山海军,辰统山西民辇任。民劳,多逋耗,绶令即山海贷偿之。辰曰:“山西民贫而悍,急之恐生变。不如缓之,使自通有无。”用其言,卒无逋者。丁内艰归,军民诣御史乞留。御史以闻,服阕还旧任。宣德三年召为南京工部右侍郎。初,两京六部堂官缺,帝命廷臣推方面官堪内任者蹇义等荐九人独辰及邵玘傅启让帝素知其名即真授余试职而已

英宗即位,分遣大臣考察天下方面官。辰往四川、贵州、云南,悉奏罢其不职者。云南布政使周璟居妻丧,继娶。辰劾其有伤风教,璟坐免。正统二年,奉命振南畿、河南饥。时河堤决,即命辰伺便修塞。或议自大名开渠,引诸水通卫河,利灌输。辰言劳民不便,事遂寝。迁兵部左侍郎,与丰城侯李彬转饷宣府、大同。镇守都督谭广挠令,劾之,事以办。八年得风疾,告归。明年卒。

辰为人重义轻财。初登进士,产悉让兄弟。在山西与同僚杜佥事有违言。杜卒,为治丧,资遣其妻子。

(节选自《明史·郑辰传》)

【小题1】下列对原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命廷臣推方面官堪内任者/蹇义等荐九人/独辰及邵玘/傅启让/帝素知其名/即真授/余试职而已/
B.帝命廷臣推方面官/堪内任者蹇义等荐九人/独辰及邵玘/傅启让/帝素知其名/即真授/余试职而已/
C.帝命廷臣推方面官堪内任者/蹇义等荐九人/独辰及邵玘/傅启让/帝素知其名/即真授余/试职而已/
D.帝命廷臣推方面官/堪内任者蹇义等荐九人/独辰及邵玘/傅启让/帝素知其名/即真授余/试职而已/
【小题2】对下列文中加点的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监察御史,官名,明朝时为督察院十三道监察御史省称,主要职责通常弹劾与建言。
B.敕,中国古代帝王诏令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等。
C.丁内艰,指遭遇母丧或祖母之丧。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如果父母去世,须辞官为父母守制。如果丧服未满,就不可出仕。
D.六部,明朝时直接对皇帝负责,成为主管全国行政事务的最高机构,各部置尚书一人,总管本部政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辰深得皇帝赞赏。他曾奉皇帝之命调查江西安福百姓告发谋逆案以及谷庶人图谋不轨案,处理结果都得到皇帝认可。
B.郑辰为民请命。潞州百姓苦于徭役被逼为盗,有关部门以叛乱上报,朝廷因此下令发兵,郑辰为此事回京上朝奏明实情。
C.郑辰为官刚直。他在担任山西按察使时,对贪官严惩不贷;英宗在位时,奉命前往地方考核官员,奏罢所有失职官吏。
D.郑辰不计嫌怨。他虽与同僚杜佥事发生过言语冲突,但在其死后,仍为他治丧,并出钱送他的妻子儿女回乡。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蜚语言役夫谤讪,恐有变,命辰往验。无实,无一得罪者。
(2)正统二年,奉命振南畿、河南饥。时河堤决,即命辰伺便修塞。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09 03:46:0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以勤,字逸甫,南充人。嘉靖二十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久之,充裕王讲官,修撰,进洗马。时东宫位号未定,群小多构衅。世宗于父子素薄,王岁时不得燕见。常禄外,例有给赐,王亦不敢请。积三岁,邸中窘甚王左右以千金贿严世蕃世蕃喜以属户部得并给三岁资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闻殿下近有惑志,谓家大人何?”拱故为谑语,以勤正色曰:“君安从受此言?”世蕃默然去。裕邸乃安。为讲官九年,有羽翼功,而深自晦匿,王尝书“忠贞”二字赐之。父丧除,还为侍读学士,掌翰林院。
穆宗即位,以勤自以潜邸旧臣,条上《谨始十事》,其言揽权、听言尤切。诏嘉其忠恳。穆宗朝讲希御,政无所裁决,近幸多缘内降得厚恩,以勤请励精修政,帝心动,欲有所举措,卒为内侍所阻,疏亦留中。四年,条上时务因循之弊,请慎擢用。帝嘉之,下所司议。高拱掌吏部,恶所言侵己职,寝其奏,惟都察院议行赃吏一事而已。
初,以勤之入阁也,徐阶为首辅,而拱方向用,朝士各有所附,交相攻。以勤中立无所比,亦无私人,竞阶与拱去,无訾及之。及拱再入,与赵贞吉相轧,张居正复中构之。以勤与拱旧僚,贞吉其乡人,而居正则所举士也,度不能为解,恐终不为诸人所容,力引疾求罢。
以勤归十年,年七十。复颁上方银币,命其子于陛驰归赐之,且敕有司存问。又六年卒。赠太保,文端。
(选自《明史•陈以勤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邸中窘甚/王左右以千金贿严世蕃/世蕃喜以属/户部得并给三岁资/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
B.邸中窘甚/王左右以千金贿严世蕃/世蕃喜/以属户部/得并给三岁资/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
C.邸中窘甚/王左右以千金贿严世蕃/世蕃喜以属/户部得并给三岁资/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
D.邸中窘甚/王左右以千金贿严世蕃/世蕃喜/以属户部/得并给三岁资/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表调动官职的词语,一般指提升;表授予官职的词语,如辟、拜、除等;表兼代官职的词语,如领、行、权等。
B.洗马,古代官名,即太子洗马。秦始置,汉时亦作“先马”。秦汉时为太子的侍从官,出行时为前导,故名。
C.吏部,中国古代官署之一,不仅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与考核,还管理学校及科举考试等事务,其首长为吏部尚书。
D.谥,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
【小题3】下列对有关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以勤热心王储,但不得重用。虽然陈以勤对裕王很忠心,但是明世宗对于陈氏父子的情谊一向淡薄,因此,裕王一年内也都不能召见陈以勤一次。
B.陈以勤忠勇坚贞,不矜不伐。虽然陈以勤在裕王府担任了九年讲官,有保护裕王的功劳,但他却深藏晦匿,不曾夸耀,裕五曾书写“忠贞”二字相赠。
C.陈以勤积极有为,敢于进谏。他分条呈上《谨始十事》,提出关于收揽权利、听取谏言的言辞十分恳切;他呈上因循守旧的时政弊端,请求慎重提拔任用。
D.陈以勤聪明睿智,洞察局势。高拱和赵贞吉相互倾轧,张居正又从中构陷,陈以勤自知调停不好三人关系,恐怕不会为三人所容,极力称病请求罢免官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近幸多缘内降得厚恩,以勤请励精修政,帝心动,欲有所举措,卒为内侍所阻。
(2)以勤中立无所比,亦无私人,竞阶与拱去,无訾及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河道,与淮、扬巡抚李三才奏开淤河,由直河入洳口抵夏镇二百六十里,避黄河吕梁之险。再以忧去,未代。叙前平播功,晋兵部尚书,加少保,荫一子世锦衣指挥使。三十五年夏,起戎政尚书。化龙以京营根本,奏陈十一滥、十二苦、十九宜,皆置不理。兵部自二十七年后,左、右侍郎皆空署。未几,尚书萧大亨亦致仕,化龙掌部事。三十七年正月,京师讹言寇至,民争避匿,边民逃入都门者亦数万。辅臣言兵部尚书惟一人,何以应猝变,帝亦不报。辽战士二万余皆老弱,而税监高淮肆虐,辽人切齿。化龙请停税课且增兵万人,又条上兵食款战之策,帝皆不报。卒官,年七十。襄毅,赠少师,加赠太师。

(节选自《明史·李化龙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应龙性猜狠嗜杀/数从征调/恃功骄蹇/知川兵脆弱/阴有据蜀志/间出剽州县/化龙至/成都征兵未至/亦谬为好语縻之/
B.应龙性猜狠嗜杀/数从征调/恃功骄蹇/知川兵脆弱/阴有据蜀/志间出剽州县/化龙至成都/征兵未至/亦谬为好语縻之/
C.应龙性猜狠嗜杀/数从征调/恃功骄蹇/知川兵脆弱/阴有据蜀志/间出剽州县/化龙至成都/征兵未至/亦谬为好语縻之/
D.应龙性猜/狠嗜杀数从征调/恃功骄蹇/知川兵脆弱/阴有据蜀志/间出剽州县/化龙至/成都征兵未至/亦谬为好语縻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总督,与巡抚皆为地方军政大员,合称督抚,总督权力较巡抚大,巡抚位于总督之下。
B.终制,古代礼制,父母死后,子女持丧三年,期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但官员无须离职。
C.工部,官署名,隋唐至明清时期中央机构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工程、交通、水利和屯田等。
D.谥,即谥号,封建时代帝王、贵族、大臣等去世后,依据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化龙奉命讨逆,不辱使命。他巡抚四川,征讨叛臣杨应龙;皇帝赐他尚方宝剑,充分放权;他用先利诱后攻打的计策,在两年之内,平定杨应龙之乱。
B.李化龙尽心为政,建言献策。他在工部任职时,与淮、扬巡抚李三才一起奏请疏通河道,以避吕梁之险;担任戎政尚书,奏陈十--滥、十二苦、十九宜。
C.李化龙体恤下情,条陈进谏。辽地不少战士老弱贫残,但税监残暴,李化龙便请求停止收税、增加兵士数万人,又逐条上奏兵士粮食、和议、战斗之策。
D.李化龙官高权重,赠谥美显。他二十岁便出任知县,后官至巡抚、总督,因功被提拔为兵部尚书,加封少保,去世后,被追封为少师、太师,赐谥襄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化龙阴察其奸,悉召置之法,县中大治。
(2)辅臣言兵部尚书惟一人,何以应猝变,帝亦不报。
【小题5】李化龙听到父亲去世的消息为什么没有立即请求回家守丧?请简要说明。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耿裕,字好问。景泰五年进士。历国子司业、祭酒。侯伯年幼者皆肄业中,裕采古诸侯、贵戚言行可法者为书授之,帝闻而称善。大学士万安与裕不协,而李孜省私其同乡李裕,欲使代裕,相与谋中之。坐以事,夺裕俸。言官复交劾,宥之。裕入谢,既出,帝怒曰:“吾再宽裕罪,当再谢。今一谢,以夺俸故,意鞅鞅耶?”孜省等因而倾之,遂调南京礼部,而以李裕代。逾年,孝宗嗣位,转南京兵部参赞机务。

弘治改元,召拜礼部尚书。时公私侈靡,耗费日广。裕随事救正,因灾异条上时事及申理言官,先后陈言甚众,大要归于节俭。给事中郑宗仁疏节光禄供应,裕等请纳其奏。巡视光禄御史田渊以供费不足累行户,请借太仓银偿之。裕等言,疑有侵盗弊,请敕所司禁防,帝皆从之。南京守备中官请增奉先殿日供品物,裕等不可。帝方践阼,斥番僧还本土止留乳奴班丹等十五人其后多潜匿京师转相招引斋醮复兴言官以为言裕等因力请驱斥帝乃留百八十二人余悉逐之。礼部公廨火,裕及侍郎倪岳、周经等请罪,被劾下狱。已,释之,停其俸。

初,撒马儿罕及土鲁番皆贡狮子,甘肃镇守太监傅德先图形以进,巡按御史陈瑶请却之。裕等乞从瑶请,而治德违诏罪,帝不从。后番使再至,留京师,频有宣召。裕等言:“番人不道,因朝贡许其自新。陛下优假其使,适遇倔强之时,彼将谓天朝畏之,益长桀骜。”帝即遣其使还。

寻代王恕为吏部尚书。御用监匠人李纶等以内降得官,裕言:“先有诏,文官不由臣部推举传乞除授者,参送法司按治。今除用纶等,不信前诏,不可。”给事中吕献等皆论奏,裕亦再疏争,终不听。裕为人坦夷谅直,谙习朝章。九年正月卒,年六十七。赠太保,谥文恪。

(节选自《明史·耿裕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斥番僧还/本土止留乳奴班丹等十五人/其后多潜匿京师/转相招引/斋醮复兴言官/以为言裕等/因力请驱斥/帝乃留/百八十二人余悉逐之
B.斥番僧还本土/止留乳奴班丹等十五人/其后多潜匿/京师转相招引/斋醮复兴/言官以为言/裕等因力请驱斥/帝乃留百八十二人/余悉逐之
C.斥番僧还/本土止留乳奴班丹等十五人/其后多潜匿/京师转相招引/斋醮复兴言官/以为言裕等/因力请驱斥/帝乃留/百八十二人余悉逐之
D.斥番僧还本土/止留乳奴班丹等十五人/其后多潜匿京师/转相招引/斋醮复兴/言官以为言/裕等因力请驱斥/帝乃留百八十二人/余悉逐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监,文中指国子监,是古代全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有的朝代还兼为最高学府。
B.改元,指帝王在位期间中途改换年号,如《〈指南录〉后序》:“是年夏五,改元景炎。”
C.巡按,职官名,明朝诏命巡按御史到各地考核吏治,审理大案。
D.朝贡,古代外国或藩属国来朝觐君主并且敬献礼物。如“诣阙朝贡,献奴婢牛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耿裕与人不和,遭人中伤。大学士万安与耿裕不和,而李孜省又偏私自己同乡李裕,想让李裕代替耿裕担任尚书,于是万安与李孜省合谋中伤耿裕。
B.耿裕熟知国事,崇尚节俭。孝宗继位后,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十分奢靡,耗费一天天增加,耿裕就条陈上奏天下发生的灾祸以及蒙受冤屈的谏官等。
C.耿裕实事求是,敢于直谏。巡视光禄御史以费用不足请求用太仓银两补充,耿裕等疑有侵盗弊。南京守备中官请求增加奉先殿日供物品,耿裕上书请求皇上不能准许。
D.耿裕尊崇制度,坦率耿直。御用监匠人李纶等人因为是宫中直接下达的命令而担任了官职,耿裕认为这不符合之前朝廷的诏令,可惜皇帝不听从。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相与谋中之。坐以事,夺裕俸。言官复交劾,宥之。
(2)陛下优假其使,适遇倔强之时,彼将谓天朝畏之,益长桀骜。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原杰,字子英,阳城人。正统十年进士。巡按江西,捕诛剧盗,奸宄敛迹。复按顺天诸府。大水,牧官马者乏刍,马多毙,有司责偿,杰请免之。开中盐引入米振饥。疏入,为部所格,景帝卒从杰议,超擢江西按察使。发宁王奠培淫乱事,革其护卫,治行闻,赐诰旌异
成化二年就拜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岁凶振救,民无流移。召为户部左侍郎。时黄河迁决不常,彼陷则此淤。军民就淤垦种奸徒指为园场屯地献王府邀赏王府辄据有之杰请献者谪戍并罪受献者江西盗起,以杰尝再莅其地,得民,诏往治。捕戮六百余人,余悉解散。
荆、襄流民数十万,朝廷以为忧。祭酒周洪谟尝著《流民图说》,谓当增置府县,听附籍为编氓,可实襄、邓户口,俾数百年无患。都御史李宾以闻,,帝善之。十二年,遂命杰出抚。遍历山溪,宣朝廷德意,,诸流民欣然愿附籍。其初至,无产及平时顽梗者,驱还其乡,而附籍者用轻则定田赋。民大悦。因相地势,以襄阳所辖郧县,居竹、房、上津、商、洛诸县中,道路四达,去襄阳五百余里。山林阻深,将吏鲜至,猝有盗贼,府难遥制。乃拓其城,置郧阳府,以县附之。且置湖广行都司,增兵设戍,而析竹山置竹溪,析郧置郧西,析汉中之洵阳置白河,与竹山、上津、房咸隶新府。又于西安增山阳,南阳增南召、桐柏,汝州增伊阳,各隶其旧府。制既定,荐知邓州吴远为郧阳知府,诸县皆择邻境良吏为之。流人得所,四境乂安。将还,以地界湖广、河南、陕西,事无统纪,因荐御史吴道宏自代。诏即擢道宏大理少卿,抚治郧阳、襄阳、荆州、南阳、西安、汉中六府。郧阳之有抚治,自此始也。杰以功进右都御史。
杰数扬历于外,既居内台,不欲出。荆、襄之命,非其意也。事竣,急请还朝。会南京兵部缺尚书,以杰任之。杰疏辞。不许。遂卒于南阳,年六十一。郧、襄民为立祠,诏赠太子太保。
(选自《明史,卷一百五十九·列传第四十七》)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军民就淤垦种/奸徒指为园场屯地/献王府/邀赏王府/辄据有之/杰请献者/谪戍并罪受献者/
B.军民就淤垦种/奸徒指为园场屯地/献王府邀赏/王府辄据有之/杰请献者满戍/并罪受献者/
C.军民就淤垦种/奸徒指为园场屯地/献王府邀赏/王府辄据有/之杰请献者谪戍/并罪受献者/
D.军民就淤垦种/奸徒指为园场/屯地献王府邀赏/王府辄据有/之杰请献者谪戍/并罪受献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级。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一甲有三名,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
B.疏,古代奏章的一种,臣子用其向帝王上书言事、陈述自己的观点,也称“奏疏”。
C.凶,本义指不吉利,本文中指庄稼收成不好,闹饥荒,庄稼歉收。
D.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唐时期确定六部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原杰为官有方,他曾巡行按察顺天诸府,担任过江西按察使,之后升为右都御史,后来朝廷又委任原杰担任南京兵部尚书,原杰上书推辞,皇上不许。
B.原杰在江西有两次严格治理盗贼的经历:第一次,原杰捕获诛杀了强悍的大篮,使违法作乱的人收敛了行迹;第二次,原杰逮捕并诛杀六百多盗贼。
C.原杰关爱百姓,任右副都史时,遇到荒年他设法探济救灾,使百姓没有流离迁徙;出抚荆、襄地区,所推行的政策也受到当地百姓的欢迎。
D.原杰为直深得民心,被百姓牢记。江西有强盗出现,因原杰曾有一次在这儿为官的经历并深得民心,朝廷就委派他去治理;邸、襄的百姓在他死后立柯祭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发宁王奠培淫乱事,革其护卫,治行闻,赐诰旌异。
(2) 杰数扬历于外,既居内台,不欲出。荆、襄之命,非其意也。

同类题5

文言文阅读
欧信,嗣世职金吾右卫指挥使。景泰三年以广东破贼功,擢都指挥同知。已,命守备白羊口,迁大宁都指挥使。天顺初,以都督佥事充参将,守备广东雷、廉诸府。巡抚叶盛荐其廉勇,进都督同知,代副总兵翁信。两广瑶僮陷开建,杀官吏,帝趣进兵。信破贼化州之马里村,再破之石城,击斩海南卫反者邵瑄。
 时所在盗群起,将吏不能定。广西参将范信守浔、梧,瑶尽在境内,阴纳瑶赂,纵使越境流劫,约毋犯己。于是雷、廉、高、肇悉被寇。帝命广西总兵官陈泾及欧信合剿。时有斩获,而贼势不衰,朝廷犹倚范信。会泾以罪征,乃擢范信都督佥事充副总兵,镇广东,而命欧信佩征蛮将军印,代泾镇广西。
 成化元年,贼掠英德诸县,欧信讨斩五百余人,夺还人口。韩雍督师令信等分五哨攻破大藤峡已而余贼复入浔州信被劾获宥召还理前府事
 七年春,充总兵官,镇守辽东,累败福余三卫。言者谓信已老,请召还。巡抚彭谊奏:“官军耆老五千余人,皆言信忠谨有谋勇,累立战功,威镇边陲。年六旬,骑射胜壮士,不宜召回。”乃留镇如故。久之,陈钺代谊。钺贪功,信不能违,十四年为巡按王崇之所劾。其冬,乃召归。寻遣中官汪直等往按,直右钺,归罪信等。下狱,镌官闲住,饮恨而卒。
 范信既徙广东,贼势愈盛,劫掠不止,乃语人曰:“今贼仍犯广东,亦我遣之耶?”而是时都督颜彪佩征夷将军印,讨贼久无功,滥杀良民报捷。岭南人咸疾之。
  (选自《明史·欧信列传第六十二》)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纪年法有干支纪年、王公即位年次纪年、年号纪年。文中,“成化元年”为年号纪年,而文中的“景泰三年”则为王公即位年次纪年。
B.指挥同知、都指挥使等都是明朝官职名称,明锦衣卫,下设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南北镇抚司镇抚、千户五职。
C.擢,提升官职,其他如“迁”“拔”等也指官职的提升,而“转”“徙”“调”等都可以表示官职的变动,而“出”特指离京外调。
D.辽东,指辽河以东,明朝时也是军镇名,辖境相当于辽宁省和吉林的部分,岭南,指五岭之南的地区,辖境相当于两广及海南省。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韩雍督师∕令信等分五哨∕攻破大藤峡∕已而余贼复入浔州∕信被劾∕获宥召还∕理前府事
B.韩雍督师∕令信等分五哨∕攻破大藤峡∕已而余贼复入浔州∕信被劾获宥∕召还∕理前府事
C.韩雍督师令信∕等分五哨∕攻破大藤峡∕已而余贼复入浔州∕信被劾∕获宥召还/理前府事
D.韩雍督师令信∕等分五哨∕攻破大藤峡∕已而余贼复入浔州∕信被劾获宥∕召还∕理前府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信世袭金吾右卫指挥使,后因战功卓著受到提拔。天顺初年,承担了守备广东雷州、廉州诸州的重任。
B.欧信的军事才能受到巡抚叶盛举的赏识,被其破格提升为都督同知,后两广出现叛乱,欧信奉旨平叛。
C.广西之乱范信难脱干系,而朝廷却倚重信任他,这造成了欧信、陈泾平定叛乱,虽时有斩获,但不能遏制贼患。
D.欧信镇守辽东期间,因不能阻止巡抚陈钺贪功,被巡按王崇之弹劾,不久被朝廷召回,后也因此事被逮捕入狱。
【小题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官军耆老五千余人,皆言信忠谨有谋勇,累立战功,威镇边陲。
(2)范信既徙广东,贼势愈盛,劫掠不止,乃语人曰:“今贼仍犯广东,亦我遣之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