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宗尹,字觉民,襄阳邓城人。少笃学,工文辞。宣和三年,上舍登第。累迁侍御史、右谏议大夫。王云使北还,言金人必欲得三镇。宗尹请弃之以纾祸,言者非之,宗尹罢归。张邦昌僭位,复其职,遣同路允迪诣康王劝进

建炎元年,李纲拜右仆射,宗尹论其名浮于实,有震主之威。不报,出知舒州。言者论宗尹尝污伪命,责置鄂州。既,召为中书舍人,迁御史中丞,拜参知政事。

吕颐浩罢相,宗尹摄其位。时诸盗据有州县,朝廷力不能制。宗尹言:“太祖收@藩镇之权,天下无事百五十年,可谓良法。然国家多难,四方帅守单寡,束手环视,此法之弊。今当稍复藩镇之法,裂河南、江北数十州之地,付以兵权,俾蕃王室。较之弃地夷狄,岂不相远?”上从其言。授宗尹通议大夫、守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御营使,时年三十。近世宰相年少,未有如宗尹者。

初,宗尹廷对,详定官李邦彦特取旨置宗尹乙科,宗尹德之,赠邦彦观文殿大学士。枢密院副都承旨阙,宗尹拟邢焕、蓝公佐、辛道宗三人。焕戚里,公佐管客省,道宗不知兵,人以此咎宗尹。密院计议官王佾结公佐,宗尹请除佾为宗正丞,侍御史张延寿劾之,上罢佾。

绍兴元年二月辛巳,日有黑子,宗尹以辅政无状请免,上不许。魏滂为江东通判,谏官言其贪盗官钱,滂遂罢;李弼孺领营田,谏官言其媚事朱勔,弼孺亦罢:二人皆宗尹所荐。台州守臣晁公为储峙丰备,论者以为扰民,宗尹阴佑之。会公为妻受囚金事觉,上罢公为,宗尹不自安。时明堂①覃恩②,宗尹请举行讨论之事,上手札云:“朕不欲归过君父,敛怨士大夫。”始,宗尹建此议,秦桧力赞之,及见上意坚,反挤宗尹。上亦恶其与辛道宗兄弟往来,遂罢。沈与求奏其罪状,落职。未几,命知温州。退居天台,卒,年三十七。

宗尹有才智当北敌肆行之冲毅然自任建议分镇以是得相位然其置帅多授剧盗又无总率统属且不遣援不通饷故诸镇守鲜能久存者。及为政多私,屡为议者所诋云。

(节选自《宋史·范宗尹传》)

(注)①明堂:是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场所。②覃恩:广施恩泽。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宗尹有才智∕当北敌肆行之冲∕毅然自任∕建议分镇∕以是得相位∕然其置帅∕多授剧盗又无总率∕统属且不遣援∕不通饷∕故诸镇守鲜能久存者
B.宗尹有才智∕当北敌肆行之冲∕毅然自任建议∕分镇以是得相位∕然其置帅多授剧盗∕又无总率统属∕且不遣援∕不通饷∕故诸镇守鲜能久存者
C.宗尹有才智∕当北敌肆行之冲∕毅然自任∕建议分镇∕以是得相位∕然其置帅多授剧盗∕又无总率统属∕且不遣援∕不通饷∕故诸镇守鲜能久存者
D.宗尹有才智∕当北敌肆行之冲∕毅然自任建议∕分镇以是得相位∕然其置帅多授剧盗∕又无总率统属∕且不遣援不通饷∕故诸镇守鲜能久存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劝进”指旧时部属劝其主登基称帝,本文指劝说康王建立南宋政权。
B.古代泛称北方各族为“夷”,东方各族为“狄”,“ 夷狄”泛指异族人。
C.“廷对”指在朝廷上回答皇帝的咨询,或指科举时代的殿试,本文指后者。
D.古人相信天意和人事彼此感应,故本文“日有黑子”被视为朝政有失的证据。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宗尹年轻有为,勇于进谏。他不满而立之年就担任过右谏议大夫、御史中丞等重要官职,还曾因为自己的直言进谏被多次贬黜。
B.范宗尹才智过人,善于借鉴。为扶植地方武装力量抵抗金军,他上奏借鉴藩镇之法,得到皇帝批准,并由此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宰相。
C.范宗尹常徇私情,用人不善。他担任宰相,重人情,轻法度,任用李弼孺、魏滂等贪腐残暴之人,并包庇与自己私交甚好的官员。
D.范宗尹宦海沉浮,权变不足。他向皇帝提请举行讨论之事,本来已经获得秦桧的赞同,后来反遭秦桧背弃和排挤,最终罢官。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宗尹请弃之以纾祸,言者非之,宗尹罢归。
(2)会公为妻受囚金事觉,上罢公为,宗尹不自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4-25 05:23:0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②。
②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陈情表》。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④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节选自《晋书·李密传》,有删节)
[注]①醮:jiào,再婚。 ②游夏:指孔子的学生子游和子夏。
【小题1】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后刘终,服阕  服阕:服丧期满B.齐桓得管仲而霸 霸:称霸
C.而憎疾从事   疾:痛恨D.华善之 善:好,对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感恋弥至,遂以成疾  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B.士之有名,不虚然哉  之二虫又何知
C.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
D.后卒于家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为祖母端饭菜、端药,他总要尝过之后才让祖母用。
B.李密有空闲的时间就学习,并且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学生认为他很有才华,把他和子游子夏并列。
C.李密认为孔明的教诲细碎具体,和舜、禹、皋陶的话语一样,都很简洁得当。
D.李密有才能,希望到朝廷内做官,却被任命为汉中太守,对此心怀怨恨。后来,皇帝下诏让他赋诗,李密在诗中流露出了不满,并因此被免职。
【小题4】对文中划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
B.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
C.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
D.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
【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
(1)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
(2)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3)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孔奂字休文,会稽山阴人也。曾祖琇之,齐左民尚书、吴兴太守。祖臶,太子舍人、尚书三公郎。父稚孙,梁宁远枝江公主簿、无锡令。奂数岁而,为叔父虔孙所养。好学,善属文,经史百家,莫不通涉。沛国刘显时称学府,每共奂讨论,深相叹服,乃执奂手曰:“昔伯喈《坟》《索》悉与仲宣,吾当希彼蔡君,足下无愧王氏。”所保书籍,寻以相付。

京城陷朝士并被拘絷或荐奂于贼帅侯子鉴子鉴命脱桎梏厚遇之令掌书记。时景军士悉恣其凶威,子鉴景之腹心,委任又重,朝士见者,莫不卑俯屈折,奂独敖然自若,无所下。或谏奂曰:“当今乱世,人思苟免,獯羯无知,岂可抗之以义?”奂曰:“吾性命有在,虽未能死,岂可取媚凶丑,以求全乎?”时贼徒剥掠子女,拘逼士庶,奂每保持之,得全济者甚众

高祖受禅,迁太子中庶子。永定二年,除晋陵太守。晋陵自宋、齐以来,旧为大郡,虽经寇扰,犹为全实,前后二千石多行侵暴,奂清白自守,妻子并不之官,唯以单船监郡,所得秩俸,随即分赡孤寡,郡中大悦,号曰“神君”。曲阿富人殷绮,见奂居处素俭,乃饷衣一袭,毡被一具。奂曰:“太守身居美禄,何为不能办此,但民有未周,不容独享温饱耳。劳卿厚意,幸勿为烦。”

初,世祖在吴中,闻奂善政,及践祚,征为御史中丞,领扬州大中正。奂性刚直,善持理,多所纠劾,朝廷甚敬惮之。深达治体,每所敷奏,上未尝不称善,百司滞事,皆付奂决之。迁散骑常侍,领步兵校尉,中书舍人,掌诏诰,扬、东扬二州大中正。天嘉四年,重除御史中丞,寻为五兵尚书,常侍、中正如故。时世祖不豫,台阁众事,并令仆射到仲举共奂决之。及世祖疾笃,奂与高宗及仲举并吏部尚书袁枢、中书舍人刘师知等入侍医药。世祖尝谓奂等曰:“今三方鼎峙,生民未乂,四海事重,宜须长君。朕欲近则晋成,远隆殷法,卿等须遵此意。”奂乃流涕欺欷而对曰:“陛下御膳违和,痊复非久,皇太子春秋鼎盛,圣德日跻,安成王介弟之尊,足为周旦,阿衡宰辅,若有废立之心,臣等愚诚,不敢闻诏。”世祖曰:“古之遗直,复见于卿。”天康元年,乃用奂为太子詹事,二州中正如故。至德元年卒,时年七十。

(节选自《陈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京城陷/朝士并被拘絷/或荐奂于贼帅侯子鉴/子鉴命脱桎梏/厚遇之/令掌书记
B.京城陷朝士/并被拘絷/或荐奂于贼帅侯子鉴/子鉴命脱/桎梏厚遇之/令掌书记
C.京城陷朝/士并被拘絷/或荐奂于贼帅侯子鉴/子鉴命脱桎梏/厚遇之令/掌书记
D.京城陷/朝士并被拘/絷或荐奂于贼帅侯子鉴/子鉴命脱/桎梏厚遇之令/掌书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孤:指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也用作古代帝王的自称,先秦时一般为诸侯王自称。
B.受禅:中国古时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后指王朝更迭,新皇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
C.二千石:汉代官秩,又为县令的通称。汉制,县令俸禄为二千石,即月俸一百二十斛。
D.践祚:走上阼阶主位。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也指帝王即位,登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奂才几岁时就成了孤儿,但他爱好学习,善于写文章,涉猎通晓经书史籍诸子百家的著作,当时号称学问渊博的刘显也佩服他。
B.叛贼统帅侯子鉴是侯景的心腹亲信,朝廷官员见到他都卑躬屈膝,只有孔奂傲然自若,不愿取媚于凶暴丑恶之人,保持自己的气节。
C.永定二年,孔奂担任晋陵太守,以清白自守,妻子和儿女都不到他任官的地方,所得的官俸,也分送救济孤儿寡妇,郡中称他为“神君”。
D.孔奂性情刚直,世祖病重时,认为天下的事务重大,有废除皇太子另立继承人的想法,孔奂积极支持,世祖称他有直道而行的遗风。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贼徒剥掠子女,拘逼士庶,奂每保持之,得全济者甚众。
(2)深达治体,每所敷奏,上未尝不称善,百司滞事,皆付奂决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萧奉先,天祚元妃之兄也。因元妃为上眷倚,累官枢密使,封兰陵郡王。天庆二年,上幸混同江钓鱼。故事,生女真酋长在千里内者皆朝行在。适头鱼宴,上使诸酋次第歌舞为乐,至阿骨打,但端立直视,辞以不能。再三旨谕,不从。上密谓奉先曰:“阿骨打跋扈若此,可托以边事诛之。”奉先曰:“彼粗人,不知礼义,且无大过,杀之伤向化心。设有异志,蕞尔小国,亦何能为!”上乃止。四年,阿骨打起兵犯宁江州,东北路统军使萧挞不也战失利。上命奉先弟嗣先为都统,将番、汉兵往讨,屯出河店。女真乃潜渡混同江,乘我师未备来袭。嗣先败绩,军将往往遁去。奉先惧弟被诛,乃奏“东征溃军逃罪,所至劫掠,若不肆赦,将啸聚为患”。从之。嗣先诣阙待罪,止免官而已。由是士无斗志,遇敌辄溃,郡县所失日多初奉先诬耶律余赌结驸马萧显谋立其甥晋王事觉杀昱余睹在军中闻之,惧,奔女真。保大二年,余睹为女真监军,引兵奄至,上忧甚。奉先曰:“余睹乃王子班之苗裔,此来实无亡辽心,欲立晋王耳。若以社稷计,不惜一子,诛之,可不战而退。”遂赐晋王死。中外莫不流涕,人心益解体。当女真之兵未至也,奉先逢迎天祚,言:“女真虽能攻我上京,终不能远离巢穴。”而一旦越三千里直捣云中,计无所出,惟请播迁夹山。天祚方悟,顾谓奉先曰:“汝父子误我至此,杀之何益!汝去,毋从我行。恐军心忿怒,祸必及我。”奉先父子恸哭而去,为左右执送女真兵。女真兵斩其长子昂,送奉先及次子昱于其国主。道遢我兵,夺归,天祚并赐死。
(节选自《辽史·萧奉先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奉先诬耶律余睹结驸马/萧昱谋立其甥晋王事/觉/杀昱/
B.初/奉先诬耶律余睹结驸马/萧昱谋立其甥晋王事觉/杀昱/
C.初/奉先诬耶律余睹结驸马萧昱谋立其甥晋王事/觉/杀昱/
D.初/奉先诬耶律余睹结驸马萧昱谋立其甥晋王/事觉/杀昱/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元妃,妃嫔称号。本为“元配”之意,指第一次娶的嫡妻。辽金时,成为妃子的一种称号。
B.文中加点词“故事”与《六国论》中“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句中的“故事”的意思相同。
C.诣阙,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阙,古代皇宫大门前两边的瞭望楼,泛指帝王的住所。
D.社稷,社为土神,稷为天神。土地神和天神是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奉先深受信赖。阿骨打借口不会歌舞惹恼了天祚皇帝,皇帝想借边事杀掉阿骨打。萧奉先以阿骨打不知礼仪,杀了他有伤向化心为由,让皇帝放弃了打算。
B.萧奉先假公济私。萧嗣先战败兵逃,萧奉先怕弟弟因此被诛杀,就以担心逃跑将士“啸聚为患”为由上奏,请求赦免他们。最终,萧嗣先罪止免官。
C.萧奉先胡乱建言。耶律余睹率女真兵来犯,皇帝十分忧虑,萧奉先认为耶律余睹意在立晋王为太子,建议皇帝杀掉了晋王,这导致民心日益涣散。
D.萧奉先罪有应得。天祚皇帝认识到萧奉先父子的误国行为后,把他们赶了出去。女真兵杀了萧奉先的长子,又将萧奉先及其次子送回辽国,让天祚皇帝赐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设有异志,蕞尔小国,亦何能为!
(2)由是士无斗志,遇敌辄溃,郡县所失日多。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裴庄,字端己,阆州阆中人。以明经登第。归宋,历虹县尉、高陵主簿,本府召权司理掾。转运使雷德骧以威望自任,尝巡按至境,官属皆出迎候。庄独视事本局,徐谒道周,德骧称其有守。徙权忻州录事参军。先是,并州彳侍积军储,条制甚峻,掌出纳者常十余人,庄代之,独任其事。擢授绛州防御推官。
雍熙三年,通判忻州,未上道,会魏咸信出镇澶州,改命通判。未逾年,咸信表其能,迁太子中允。端拱初,契丹掠赵、深,边将无功,庄上书以为“周世宗诛樊爱能、何徽二将,遂取淮南,克巴蜀。愿陛下申明纪律,无使玩寇” 。会诏建方田,庄复上言:“大役兵师,虑生事于边鄙。”上善之。
淳化五年,李顺乱蜀,命与雷有终并兼峡路随军转运、同知兵马事。或言庄本蜀人,不宜此任,上益倚信之,许以便宜。事平,转工部员外郎,特召问讨贼方略。
至道二年,遣将五路出讨李继迁,庄阴料师出无功,因请加恩继迁,俟其倔强拒命,俘擒未晚。既而诸将果败绩。真宗即位,迁度支,充河东转运使。上章言:“庆、邠、延州、通远军,咸处边要,请武干如姚内斌、董遵诲者任之。”又言田绍斌尝被疑韩崇业本秦王婿程德玄始事晋邸初甚亲近后疏远外迁皆怀怨望不宜委以戎寄未几移知苏州
大中祥符初,东封,改鸿胪少卿,入判登闻鼓院。六年,出知襄州。明年,车驾幸南京,庄以逮事太宗恩例,授太府卿,权判西京留司御史台。天禧二年卒,年八十一。
(选自《宋史 裴庄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言/田绍斌尝被疑/韩崇业本秦王婿/程德玄始事晋邸/初甚亲近/后疏远/外迁皆怀怨望/不宜委以戎寄/未几/移知苏州
B.又言田绍斌/尝被疑/韩崇业本秦王婿/程德玄始事晋邸/初甚亲近/后疏远/外迁皆怀怨/望不宜委以戎/寄未几/移知苏州
C.又言/田绍斌尝被疑/韩崇业本秦王婿/程德玄始事晋邸/初甚亲近/后疏远外迁/皆怀怨望/不宜委以戎寄/未几/移知苏州
D.又言田绍斌/尝被疑韩崇业/本秦王婿程德玄/始事晋/邸初甚亲近/后疏远外迁/皆怀怨/望不宜委以戎/寄未几/移知苏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车架可泛指马驾的车,也可专指帝王所乘坐的车,还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B.封指古代帝王在泰山上筑坛祭天,而东封指古代帝王在京城东郊住坛祭天。
C.太子又称王储、皇储、储君,是对古代王朝中王位或者皇位继承人的称谓。
D.明经是古代选举官员的一个科目,因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命名“明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庄奉旨讨贼,不辱使命。皇帝信任裴庄,派裴庄与雷有终一起带兵征讨叛乱者李顺,叛乱平定后,皇帝向裴庄询问讨伐敌人的谋略。
B.裴庄心忧国事,敢于直谏。边疆抵御契丹没能建功,裴庄希望皇帝对他们申明纪律;建设方田时,裴庄提醒皇帝不要大规模动用军队。
C.裴庄才能卓越,受到提拔。他独自承担十多位出纳人员的工作,被提升为绛州防御推官;魏咸信欣赏他的才能,推荐他做太子中允。
D.裴庄忠于职守,不喜逢迎。转运使雷德骧到所辖境内巡查,裴庄在官署处理政事之后才前往谒见,雷德骧没有责怪他,反而称赞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言庄本蜀人,不宜此任,上益倚信之,许以便宜。
(2)阴料师出无功,因请加恩继迁,俟其倔强拒命,则按甲塞外,俘擒未晚。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虞策,字经臣,杭州钱塘人。登进士第,调台州推官、知乌程县、通判蕲州。蒋之奇以江、淮发运上计,神宗访东南人才,以策对。王安礼、李常继荐之,擢提举利州路常平、湖南转运判官。
元祐五年,召为监察御史,进右正言。数上书论事,谓人主纳谏乃有福,治道以清静为本。西夏未顺命,策言:“今边备解弛,戎备不修。古之人,善镇静者警备甚密,务持重者谋在其中,未有卤莽阔疏,而曰吾镇静、吾持重者。”又乞诏内而省曹、寺监,外而监司、守令,各得以其职陈朝政阙失、百姓疾苦。星文有变,乞顺天爱民,警戒万事,思治心修身之道,勿以宴安为乐。哲宗纳后,上《正始要言》。迁左司谏。
曾肇以议北郊事,与朝论不合,免礼部侍郎,为徐州。策时权给事中,还其命,以为肇礼官也,不当以议礼得罪。不从。帝亲政,条所当先者五十六事,后多施行。迁侍御史、起居郎、给事中,以龙图阁待制知青州,改杭州。过阙,留为户部侍郎。历刑部、户部尚书,拜枢密直学士,知永兴军、成都府。
入为吏部尚书,奏疏徽宗,请均节财用,曰:“臣比在户部,见中都经费岁六百万,与天下上供之数略相当。尝以祖宗故实考之,皇祐所入总三千九百万,而费才三之一;治平四千四百万,而费五之一;熙宁五千六十万,而费尽之。今诸道随一月所须,旋为裒会,汲汲然不能终日。愿深裁浮冗,以宽用度。”属疾祈外,加龙图阁学士、知润州,卒于道,年六十六。赠左正议大夫。
策在元祐绍圣时皆居言职虽不依人取进亦颇持两端故党议之兴己独得免
(节选自《宋史·虞策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策在元祐//绍圣时/皆居言/职虽不依人取进/亦颇持两端/故党议之兴/己独得免
B.策在元祐//绍圣时/皆居言职/虽不依人取进/亦颇持两端/故党议之兴己/独得免
C.策在元祐//绍圣时/皆居言/职虽不依人取进/亦颇持两端/故党议之兴己/独得免
D.策在元祐//绍圣时/皆居言职/虽不依人取进/亦颇持两端/故党议之兴/己独得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给事中,官名。秦始置。秦汉时代为加官名。无论何官,加上“给事中”,就可接近皇帝,出入宫禁。魏晋之后,才逐渐成为正员。
B.户部尚书,中国古代官名,六部中户部的最高级长官,相当于今日的财政部长。户部尚书主要掌管国家经济,包括户口、税收、统筹国家经费等等。
C.中都,位于安徽省滁州市,由李善长主持设计,始建于洪武二年,是我国古代最豪华富丽的都城建筑之一,在古代都城建筑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D.属疾,古代有两个意思,一是托病,二是生病。文中的“属疾祈外”是指虞策托病请求外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策能力过人,深得皇帝赏识。他是杭州钱塘人,考中了进士,有丰富的地方治理经验,经蒋之奇、王安礼等人相继推荐之后,他深受朝廷重用,官运亨通。
B.虞策明于治乱,历任各类官职。他曾经给皇帝列举了五十六件应当先做的事项,后来许多都施行了;担任过户部、礼部侍郎,历任刑部、户部、吏部尚书。
C.虞策关心国事,积极进献忠言。他认为当时的边防军备松弛,战备不整治。又请求下诏希望朝廷内外的有关官员,各司其职陈说朝政阙失、百姓疾苦。
D.虞策一心为国,主张节约财政。他担任吏部尚书时,给皇帝算了几笔账,证明了当时京城的开支很大,希望朝廷能大力裁减不必要的开支,以便缓和用度。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数上书论事,谓人主纳谏乃有福,治道以清静为本。
(2)策时权给事中,还其命,以为肇礼官也,不当以议礼得罪。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