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育文,完成小题。
羊琇,字稚舒,景献皇后之从父弟也。琇少举郡计,参镇西钟会军事,从平蜀。及会谋反,琇正言苦谏,还,赐爵关内侯。琇涉学有智算,少与武帝通门,甚相亲狎,每接筵同席,尝谓帝曰:“若富贵见用,任领护各十年。”帝戏而许之。初,帝未立为太子,而声论不及弟攸,文帝素意重攸,恒有代宗之议。琇密为武帝画策,甚有匡救。又观察文帝为政损益,揆度应所顾问之事,皆令武帝默而识之。其后文帝与武帝论当世之务及人间可否,武帝答无不允,由是储位遂定。及帝为抚军,命琇参军事。帝即王位后,擢琇为左卫将军,封甘露亭侯。帝践阼,累迁中护军,加散骑常侍。琇在职十三年,典禁兵,豫机密,宠遇甚厚。初,杜预拜镇南将军,朝士毕贺,皆连榻而坐。琇与裴楷后至,曰:“杜元凯乃复以连榻而坐客邪?”遂不坐而去。琇性豪侈,费用无复齐限,而屑炭和作兽形以温酒,洛下豪贵咸竞效之。又喜游燕,以夜续昼,中外五亲无男女之别,时人讥之。然党慕胜己,其所推举,尽心无二。穷窘之徒,特能振恤。选用多以得意者居先,不尽铨次之理。将士有冒官位者,为其致节,不惜躯命。然放恣犯法,每为有司所贷。其后司隶校尉刘毅劾之应至重刑武帝旧恩直免官而已顷之复职及齐王攸出镇也,琇以切谏忤旨,左迁太仆。既失宠愤怨,遂发病,以疾笃求退。拜特进,加散骑常侍,还第,卒。帝手诏曰:“琇与朕有先后之亲,少小之恩,历位外内,忠允茂著,不幸早薨,朕甚悼之。其追赠辅国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赐东园秘器,朝服一袭,钱三十万,布百匹。”谥曰威。
(节选自《晋书•羊琇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后司隶校尉刘毅劾之/应至重刑/武帝以旧恩/直免官而已/顷之/复职/
B.其后司隶校尉/刘毅劾之应至重刑/武帝以旧恩/直免官而/已顷之/复职/
C.其后司隶校尉/刘毅劾之应至重刑/武帝以旧恩直/免官而已/顷之/复职/
D.其后司隶校尉刘毅劾之/应至重刑/武帝以旧恩直/免官而/已顷之/复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父,指称父亲的亲兄弟,从父年长于父者为从伯,年幼于父者为从叔。
B.关内侯,爵位名,一般是对立有军功的将领的奖励,有按规定户数征收租税之权。
C.左迁,降低官职,即“降官”。犹言下迁。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
D.追赠,或作追封、追晋,即加封死者的官职勋位,用于表扬对朝廷有贡献的死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羊琇足智多谋。武帝的太子之位不稳,羊琇为武帝出谋划策,在很多方面都有补救,最终得以成功。
B.羊琇个性十足。在参加杜元凯的庆贺宴会时,因为不满杜元凯以连榻招待客人,他不肯坐下就此离开。
C.羊琇深受宠幸。武帝让他主管禁兵,参与机密,羊琇死后武帝亲下诏书,追赐官职,赏赐财物。
D.羊琇生性豪奢。他用木炭捣成碎屑制成兽形来温酒,洛阳的豪贵都争相仿效;他还经常和亲戚夜以继日地玩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观察文帝为政损益揆度应所顾问之事,皆令武帝默而识之。
(2)然党慕胜己,其所推举,尽心无二。穷窘之徒,特能振恤。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7-11 05:42:3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李大亮,雍州泾阳人,少有文武才干。隋末,在东都与李密战,败,同辈百余人皆就死,贼帅张弼见而异之,独释与语,遂定交于幕下。义兵入关,大亮自东都归国,授土门令。属百姓饥荒盗贼侵寇大亮卖所乘马分给贫弱劝以垦田岁因大稔躬捕寇盗所击辄平时太宗在藩巡抚北境闻而嗟叹。其后,胡贼寇境,大亮众少不敌,遂单马诣贼营,谕以祸福,群胡相率前后降者千余人,县境以清。高祖大悦,以功赐奴婢百人。大亮谓曰:“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一皆放遣。
贞观元年,为凉州都督,以惠政闻。尝有台使到州,见有名鹰,讽大亮献之。大亮密表曰:“陛下久绝畋猎,而使者求鹰。若是陛下之意,深乖昔旨;如其自擅,便是使非其人。”
八年,为剑南道巡省大使。十七年,晋王为皇太子,东宫僚属,皆盛选重臣。以大亮兼领太子右卫率,俄兼工部尚书,身居三职,宿卫两宫,甚为亲信。大亮每当宿直,必通宵假寐。太宗尝劳之曰:“至公宿直,我便通夜安卧。”其见任如此。大亮虽位望通显,而居处卑陋,衣服俭率。至性忠谨,虽妻子不见其惰容。每怀张弼之恩,而久不能得。弼时为将作丞,自匿不言。大亮尝遇诸途而识之,持弼而泣,多推家产以遗弼,弼拒而不受。大亮言于太宗曰:“臣有今日之荣,张弼力也。”太宗遂迁弼为中郎将,俄代州都督。时人皆贤大亮不背恩,而多弼不自伐也。寻遇疾,太宗亲为调药,驰驿赐之。卒,时五十九。
亲戚孤遗为大亮所鞠养,服之如父者十五人。太宗为举哀于别次,哭之甚恸,废朝三日。赠兵部尚书、秦州都督,曰懿,陪葬昭陵。
(删节自《旧唐书?列传第十二》)
【小题1】下列对第一段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属百姓/饥荒盗贼侵/寇大亮卖所乘马分给贫弱/劝以垦田/岁因大稔/躬捕寇盗所击 / 辄平 / 时太宗在藩 / 巡抚北境 / 闻而嗟叹
B.属百姓饥荒/盗贼侵寇/大亮卖所乘马分给贫弱/劝以垦田/岁因大稔/躬捕寇盗 / 所击辄平 / 时太宗在藩巡抚 / 北境闻而嗟叹
C.属百姓/饥荒盗贼侵寇/大亮卖所乘/马分给贫弱/劝以垦/田岁因大稔/躬捕寇盗所 / 击辄平 / 时太宗在藩巡抚 / 北境闻而嗟叹
D.属百姓饥荒/盗贼侵/寇大亮/卖所乘马分给贫弱/劝以垦/田岁因大稔/躬捕寇盗 / 所击辄平 / 时太宗在藩 / 巡抚北境 / 闻而嗟叹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谥,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B.藩,封建时代称属国属地或分封的土地,文中借指边防重镇。
C.驿,旧时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亦指供传递公文用的车马。
D.出,古代称地方官调任到京城为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弼对李大亮有不杀和赏识之恩。隋末时李大亮战败,与他一起的一百多人都被处死了,只有他被张弼释放并成了张弼的朋友。
B.李大亮曾凭借冷静勇敢建功。胡人进犯他所辖县境时,面对敌众我寡难以取胜的情况,他独闯敌营,最终使辖区恢复了太平。
C.晋王成为皇太子后十分器重李大亮。大规模选拔皇太子臣属的时候,李大亮作为朝廷重臣,被皇太子同时委任了剑南道巡省大使等三个重要职务。
D.李大亮死后仍获得荣耀。他抚养的孤儿像对待父亲一样为他服丧的有十五人;太宗追封他爵位,赐予他美谥,允许他陪葬昭陵。
【小题4】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亮尝遇诸途而识之,持弼而泣,多推家产以遗弼,弼拒而不受。
(2)亲戚孤遗为大亮所鞠养,服之如父者十五人。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审琦字仲宝,其先辽西人。后徒家洛阳.汉乾祜初,隶周祖帐下,性纯谨,.甚亲任之。从平李守贞,以功署厅直左番副将。世宗召禁军诸校宴射苑中,审琦连中的,世宗嘉之,赏赍有加。俄领勤州刺史。亲征淮南,舒州坚璧未下,诏以郭令图领刺史,命审琦以精骑攻其城,一夕拔之,擒其刺史,获铠仗军储数十万计。令图既入城,审琦等遂救黄州,数日,令图为舒人所逐。审琦选轻骑衔枚夜发,信宿①至城下,大败舒人,令图得复还治所。从征李筠,为御营前洞屋都部署,为飞石所伤,车驾临视。建隆②二年,出为忠正军节度。在镇八年,为政宽简。所部邑令以罪停其录事吏,幕僚白令不先咨府,请按之。审琦日:“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闻者叹服。审琦重厚有方略,尤善骑射。镇寿春,岁得租课,量入为出,未尝有所诛求。素不能饮,尝侍宴,太祖酒酣仰祝日:“酒,天之美禄;审琦,朕布衣交也。方与朕共享富贵,何靳之不令饮邪?”祝毕,顾谓审琦日:“天必赐卿酒量,试饮之,勿惮也。”审琦受诏,饮十杯无苦。自此侍宴常引满,及归私家即不能饮,或强饮辄病。开宝二年,从征太原,为御营四面都巡检。三年,改镇许州,赐甲第,留京师。太祖尝召审琦宴射苑中,连中的,赐御马、黄金鞍勒。六年,与高怀德并加同平章事。七年,卒,年五十。初,审琦暴疾,不能语,帝亲临视,及卒,又幸其第,哭之恸。赐中书令.追封琅琊郡王.赙赠加等。葬日,又为废朝。

   (节选自《宋史·王审琦传》,有删改)

注 ①信宿:连住两夜,也表示两夜。②建隆,北宋宋太祖开国年号。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
B.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
C.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
D.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衔枚是古代行军时,士卒口中衔着形状如筷子的器具,防止喧哗,以免被发觉。
B.出是指京官因获罪被贬谪到地方任职,如白居易《琵琶行》中“予出官二年”。
C.布衣交,指贫贱之交,也指有地位的人与平民的交往,布衣是古代平民的衣着。
D.赙赠是指封建时代,死者的上司及亲戚朋友拿出钱财帮助丧家办理丧事的习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审琦禀性纯谨,深受宠信。他曾经先后在后汉、后周、北宋任职,多被委以重任。作战受伤,皇上亲自探望;去世时,皇上亲临其家吊唁。
B.王审琦善射,但不喜饮。周世宗、宋太祖都曾在苑中宴射,请他表演射箭,他连连中的,受到丰厚赏赐;身为武将,他酒量很好,但一向不喜饮酒。
C.王审琦能征善战,不避危险。他曾带领精骑一夜打下舒州城,之后又神速回师救援郭令图,立下奇功;征讨李筠时,他亲自上阵,被飞石击伤。
D.王审琦为政宽简,体恤百姓。他辖区内的县令不向他请示就擅自处理他手下的官吏,王审琦不但不生气反而嘉许;征收租税从不过分,够用即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汉乾祜初,隶周祖帐下,性纯谨,甚亲任之。
(2)初,审琦暴疾,不能语,帝亲临视,及卒,又幸其第,哭之恸。

同类题3

阅读司马迁的《鸿门宴》(节选),完成后面各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毋内诸侯 内:接纳
B.素善留侯张良   素:向来
C.吾得兄事之 事:事情
D.籍吏民,封府库 籍:登记
【小题2】下面加点字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所以遣将守关者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B.臣为韩王送沛公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孰与君少长 失其所与,不知
D.且为之奈何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小题3】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作者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本纪记述皇帝,世家记述诸侯王,列传记述各方面的著名人物。项羽虽没做过皇帝,但他打入咸阳,号令诸侯,因此司马迁把他列入本纪。
C.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D.“秋毫无犯”“劳苦功高”“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游刃有余”等成语,均出自《鸿门宴》一文。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同类题4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司马申,字季和,河内溫人也。祖慧远,梁都水使者。父玄通,梁尚书左民郎。申早有风概,十四便善弈棋,尝随父候吏部尚书到溉,时梁州刺史阴子春、领军朱异在焉。子春素知申即于坐所呼与为对申每有妙思异观而奇之因引申游处梁邵陵王为丹阳尹以申为主簿属太清之难,父母俱没,因此自誓,菜食终身。
梁元帝承制,起为开远将军,迁镇西外兵记室参军。及侯景寇郢州,申随都督王僧辨据巴陵,每进筹策,皆见行用。僧辩叹曰:“此生要鞭汗马,或非所长,若使抚众守城,必有奇绩。”僧辨之讨陆纳也,申在军中,于时贼众奄至,左右披靡,申躬蔽僧辩,蒙楯而前,会裴之横救至,贼乃退。僧辨顾申而笑曰:“仁者必有勇,岂虚言哉!”除散骑侍郎。绍泰初,迁仪同侯安都从事中郎。
高祖受禅,除安东临川王谘议参军。天嘉三年,迁征北请议参军,兼建尉监。五年,除镇东谘议参军,兼起部郎.出为戎昭将军、江乘令,甚有治绩.入为尚书金部郎。迁左民郎,以公事免。太建初,起为贞威将军、征南鄱阳王谘议参军。九年,除秣陵令, 在职以清能见纪,有白雀巢于县庭.秩满,顷之,预东宫宾客,寻兼东宫通事舍人。迁员外散骑常侍,舍人如故。
及叔陵之肆逆也,事既不捷,出据东府,申驰召右卫萧摩诃帅兵先至,追斩之。因入城中,收其府库,后主深嘉之。以功除太子左卫率,封文招县伯,邑四百户,兼中书通事舍人。寻迁右卫将军,加通直散骑常侍。以疾还第,就加散骑常侍,右卫、舍人如故。
至德四年卒,后主嗟悼久之,及葬,下诏,卒章曰:“嗟乎!天不与善,歼我良臣。”其见幸如此。申历事三帝,内掌机密,至于仓卒之间,军国大事,指麾断决,无有滞留。子琇嗣,官至太子舍人。
(节选自《陈书》列传第二十三,有删改)
【小题1】(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春素知/申即于坐所呼与为对/申每有妙思异/观而奇之/因引中游处/梁邵陵王为丹阳尹/以申为主簿/
B.子春素知申/即于坐所呼/与为对/申毎有妙思/异观而奇之因/引申游处/梁邵陵王为丹阳/尹以申为主簿/
C.子春聚知/申即于坐所呼/与为对/申每有妙思异/观而奇之/因引中游处/梁邵陵王为丹阳/尹以申为主簿/
D.子春素知申/即于坐所呼与为对/申每有妙思/异观而奇之/因引申游处/梁邵陵王为丹阳尹/以申为主簿/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棋与“琴、书、画”并称中国四大传统艺术形式,弈棋能影响人们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审美趣味和思维方式。
B.受禅,原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后来中国的王朝 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
C.县伯,爵位名。春秋时爵位有王、侯、伯、子、男,晋代侯、伯、子、男皆封以县;元有县子、县男。
D.在周代,君臣上下都可以用“诏”字。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号称皇帝,从此诏书便成为皇帝布告臣民的专用文书,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司马中聪慧孝顺,他十四岁时便毪于下棋,聪明过人。太清之难中,他的父母仙逝,他发誓终身食用蔬菜,表现了惊人的孝敬意志。
B.司马申仁义勇敢。当贼兵突然来袭时,他没有因为左右的侍从溃逃而惊慌,身先士卒,以身遮蔽、护卫王僧辩。
C.司马中治理有方。任戎昭将军、江乘令时,他治理很有功绩。太建初年,他在职时清明能干,因此得到荣升。
D.司马申深受信赖他曾经历过三个皇帝,手握实权,有所用为,他去世后,后主十分悲恸,为此下诏表达哀悼之情。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侯景寇郢州,申随都督王僧辩据巴陵,每进筹策,皆见行用。
(2)及叔陵之肆逆也,事既不捷。出据东府,申驰召右卫萧摩诃帅兵先至,追斩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虞世南,越州余姚人。性沉静寡欲,与兄世基同受学于吴顾野王余十年,精思不懈,至累不盥栉。陈天嘉中,父荔卒,世南毁不胜丧。文帝高荔行,知二子皆博学,遣使至其家护视,召为建安王法曹参军。陈灭,与世基入隋。世基辞章清劲过世南,而赡博不及也,俱名重当时,故议者方晋二陆①。大业中,累至秘书郎。炀帝虽爱其才,然疾峭正,弗甚用,为七品十年不徙。世基佞敏得君,日贵盛,妻妾被服拟王者,而世南躬贫约,一不改。宇文化及已弑帝间杀世基而世南抱持号诉请代不能得自是哀毁骨立。从至聊城,为窦建德所获,署黄门侍郎。秦王灭建德,引为府参军,转记室,迁太子中舍人。王践祚,拜员外散骑侍郎、弘文馆学士。时世南已衰老,屡乞骸骨,不听。世南貌儒谨,外若不胜衣,而中抗烈,论议持正。太宗尝曰:“朕与世南商略古今,有一言失,未尝不怅恨,其恳诚乃如此!”贞观八年,进封县公。会陇右山崩,大蛇屡见,山东及江、淮大水,帝忧之,以问世南,对曰:“汉文帝元年,齐、楚地二十九山同日崩,水大出,诏郡国无来贡,施惠天下,远近洽穆,亦不为灾。今蛇见山泽,适其所居。又山东淫雨,江、淮大水,恐有冤狱枉系,宜省录累囚,庶几或当天意。”帝然之,于是遣使赈饥民,申挺狱讼,多所原赦。帝尝作宫体诗②,使赓和。世南曰:“圣作诚工,然体非雅正。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臣恐此诗一传,天下风靡。不敢奉诏。”帝曰:“朕试卿耳!”赐帛五十匹。帝数出畋猎,世南以为言,皆蒙嘉纳。尝命写《列女传>于屏风,于时无本,世南暗疏之,无一字谬。帝每称其五绝: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学,四曰文词,五曰书翰。世南始学书于浮屠智永,究其法,为世秘爱。卒,年八十一,诏陪葬昭陵,赠礼部尚书,谥曰文懿。帝手诏魏王泰曰:“世南于我犹一体,拾遗补阙,无日忘之,盖当代名臣,人伦准的。”

(选自《新唐书·虞世南传》有删减)

注:①二陆:西晋文学家陆机与弟陆云的并称。②宫体诗:指产生于宫廷以描写宫廷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风格通常流于浮靡轻艳。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宇文化及已弑帝/间杀世基/而世南抱持号/诉请代/不能得/自是哀毁骨立
B.宇文化及已弑/帝间杀世基/而世南抱持号诉/请代/不能得/自是哀毁骨立
C.宇文化及已弑帝/间杀世基/而世南抱持号诉请代/不能得/自是哀毁骨立
D.宇文化及已弑/帝间杀世基/而世南抱持号/诉请代/不能得/自是哀毁骨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旬,古时十日为一句,累旬,几十天。《滕王阁序》“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十旬”即“旬休”,唐代官员每十天休息一天。
B.黄门侍郎,给事于宫门之内的郎官,是皇帝近侍之臣。秦汉时,宫门皆黄色,故号黄门。隋唐时,黄门侍郎隶属门下省。
C.践祚,亦作“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阼阶主位,此处指秦王李世民登上国君宝座。
D.拾遗,指匡正别人的过失或缺点;也指职官名,掌供奉讽谏,以救补君主言行的缺失。文中指后一种情况。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世南笃志勤学,博闻强记。他在吴郡顾野王门下学习十余年,勤奋专注,有时很多天不梳洗。他为皇帝书写《列女传》,没有一个字的差错。
B.虞世南忠直恳诚,为人峭正。唐太宗与他商讨古今政事,有一句话的差错,他也会怅惘恼恨;而隋炀帝则因他为人刚直,让他沉居下僚,多年未得提拔。
C.虞世南体恤百姓,刚烈敢谏。虞世南借陇右山崩之事,劝谏太宗施惠天下、重审冤狱。他认为皇上所做的宫体诗不够雅正,也担心自己唱和的诗传于世,影响不好。
D.虞世南身兼五绝,深受追思。李世民曾称赞虞世南有超世之才,不仅为人忠谠友悌,且通晓文献诗书。他去世后,皇帝下诏让他陪葬昭陵,追赠官职。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基佞敏得君,日贵盛,妻妾被服拟王者,而世南躬贫约,一不改。
(2)帝然之,于是遣使赈饥民,申挺狱讼,多所原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