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毕自严,渴川人。万历二十年进士,除松江推官,年少有才干,征授刑部主事,迁淮徐道参议。内艰阙,分守冀宁,天启元年四月,辽阳覆,廷议设天津巡抚,专饬海防,改自严右佥都御史以往。置水军,战舰,备戎器。用继光遗法,水军先习陆战,军由是可用。魏忠贤令锦衣干户刘侨逮天津废将,自严以无驾帖疏论之,报闻,初,万历四十六年,辽左用兵,议行登、莱海运。明年二月,特设户部侍郎一人,兼右都御史,出督辽饷,语详《李长庚传》。及是长庚迁乃命自严代叙前平贼功进右都御史兼户部左侍郎时议省天津巡抚令督饷侍邴兼领其事即以委自严京师数地震,因言内批宜慎,恩泽宜节,人才宜惜,语甚切直,自严在事数年,综核搏节,公私赖之。五年,以右都御史掌南京都察院,明年正月,改户部尚书。忠贤议鬻南太仆牧马草场,助殿工。自严持不可。崇横元年,召拜户部尚书。自严以度支大蚰,请核逋赋,督屯田,严考成,汰冗卒,停蓟、密、昌、水四镇新增盐菜银二十二万,俱报可。又疏言:“最耗财者无如客饷。诸镇年例合三百二十七万,而客饷居三之一,室大截省。其次则有抚赏、召买、修筑诸費,皆不可不节,”帝褒纳之。其冬,京师被兵,帝忧劳国事,旨中夜数发。自严奏答无滞,不敢安寝,头目肿,事幸无乏。明年夏,以六罪自劾,乞罢,优旨慰留。先以考满加太子少保,叙遵化、永平克复功,再进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梁廷栋请增天下田赋,自严不能止。又以兵饷日增,屡请清核,而兵部及督抚率为寝阁。复乞汰内地无用之兵,帝即令严饬,然不能尽行也。

(节选自《明史·毕自严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是/长庚迁/乃命自严代/叙前平贼功/进右都御史兼户部左侍郎/时议省天津巡抚/令督饷侍郎兼领其事/即以委自严/
B.及是/长庚迁/乃命自严/代叙前平贼功/进右都御史兼户部左侍郎/时议省天津巡抚/令督饷侍郎兼领/其事即以委自严/
C.及是/长庚迁/乃命自严/代叙前平贼/功进右都御史兼户部左侍郎/时议省天津巡抚/令督饷侍郎兼领其事/即以委自严/
D.及是/长庚迁/乃命自严代/叙前平贼/功进右都御史兼户部左侍郎/时议省天津巡抚/令督饷侍郎兼领/其事即以委自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内艰,古代遭遇母丧的一种说法,父丧或承重祖父之丧则称为外艰。
B.巡抚,明清地方军政大员,巡行天下,抚军安民,掌管数省军政、民政。
C.驾帖,古代逮捕犯人使用的凭票,明代厂卫捕人,必须将案由上报,签发驾帖。
D.考满,指官员的考绩期限已满,一考或数考为一任,故考满也常为任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毕自严治军有方,颇见成效。他到天津后,设置水军,修造战舰,准备武器,用戚继光留下的战法,让水军先练习陆战,使军力大为增强。
B.毕自严为官正直,不惧权贵,魏忠贤派人逮捕被免职的将领,毕自严上疏议论;魏忠度主张卖掉南太仆寺牧马草场,毕自严又坚决反对。
C.毕自严精心筹划,为国理财,他提出停征蓟州等四镇盐菜银的建议,又建议节省客饷,抚恤赏赐、采办购买等费用,为国家聚总核算,节省用度。
D.毕自严勤勉国事,严于责己,京师受到攻打,他为了及时奏答皇帝旨意,不敢安睡;他因为未能阻止增加田赋,弹劾自己六条罪状,请求免官。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严以度支大绌,请核逋赋,督屯田,严考成,汰冗卒。
(2)复乞汰内地无用之兵,帝即令严饬,然不能尽行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5-27 09:47: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年十五,访客居庸、山海关,纵观山川形胜。弱冠举乡试,学大进。顾益好言兵,且善射。登弘治十二年进士,寻授刑部主事。正德元年冬,刘瑾速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业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入觐,迁南京刑部主事。

兵部尚书王琼素奇守仁才。十一年八月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当是时,南中盗贼蜂起。守仁亲率锐卒屯上杭,佯退师,出不意捣之,连破四十余寨,俘斩七千有奇。

十四年六月,宁王宸濠反,守仁因集众议曰:“贼若出长江顺流东下,则南都不可保。吾欲以计挠之,少迟旬日无患矣。”乃多遣间谍,檄府县言:“都督许泰、邵永将边兵,都督刘晖、桂勇将京兵,各四万,水陆并进。南赣王守仁、湖广秦金、两广杨旦各率所部合十六万,直捣南昌。”又为蜡书遗伪相李士实、刘养正,叙其归国之诚,而纵谍泄之,宸濠果疑。十余日诇知中外兵不至,乃悟守仁绐之。

七月壬辰朔,留宜春王居守,而劫其众六万人,袭下九江、南康,出大江,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联舟为方阵。乙卯遇于黄家渡。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时已丁父忧,屡疏辞爵,乞录诸臣功,咸报寝。守仁已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安阳卒,年五十七。

守仁天资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绛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

(注)①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②刘瑾:明朝武宗时权宦,专擅朝政,后被判以凌迟。③诇:音xiòng,刺探,得知。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
B.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
C.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
D.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刑部,明清时期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是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之一。
B.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多在八月举行,故又称为秋试或者“秋闱”。乡试考中了后就称为解元。
C.乙卯,为干支之一,古代常用干支来纪年月日,此处为纪日,乙卯日的后一天是丙辰日。
D.丁父优,指古代官员之父死去,官员须停职家居守制二十七个月的制度。母去世亦同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守仁刚直不阿,不惧权贵。刘瑾逮捕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多人,王守仁不惧刘瑾,上奏章救人,惹怒刘瑾,被当廷杖打,又被贬龙场。
B.王守仁通晓军事,精于计策。朱宸濠叛乱,形势危急,王守仁调兵遣将,审时度势,使用反间计迷惑了朱宸濠。
C.王守仁聪明好学,勤于思考。他十七岁就与人谈论朱熹“格物致知”之学的大意,后在龙场悟到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的道理,以此就创立了阳明学派。
D.王守仁智勇双全,身先士卒。南中盗贼蜂拥而起,王守仁亲自率领精锐部队驻扎在上杭,佯装撤兵,出其不意,直捣敌巢,大获全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2)守仁已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

同类题2

文言文阅读
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除工科给事中,出为湖广右参议。中贵督太和山,干没公费。文力遏之,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九溪土酋与邻境争地相攻,文往谕,皆服。弘治十六年拜南京兵部尚书。岁侵,米价翔踊。文请预发军饷三月,户部难之。文曰:“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乃发廪十六万石,米价为平。明年召拜户部尚书。文凝厚雍粹,居常抑抑。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武宗即位,赏赉及山陵、大婚诸费,需银百八十万两有奇,部帑不给。文请先发承运库,诏不许。文言:“帑藏虚,赏赉自京边军士外,请分别给银钞,稍益以内库及内府钱,并暂借勋戚赐庄田税,而敕承运库内官核所积金银,著之籍。且尽罢诸不急费。”旧制,监局、仓库内官不过二三人,后渐添注,或一仓十余人,文力请裁汰。 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文司国计二年,力遏权幸,权幸深疾之。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郎中李梦阳进曰:“公诚及此时率大臣固争,去‘八虎’易易耳。”文捋须昂肩,毅然改容曰:“善。纵事勿济,吾年足死矣,不死不足报国。”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_。瑾恨文甚,日令人伺文过。逾月,有以伪银输内库者,遂以为文罪。诏降一级致仕,瑾恨未已,坐以遗失部籍,逮文下诏狱。数月始释,罚米千石输大同。寻复罚米者再,家业荡然。瑾诛,复官,致仕。嘉靖五年卒,年八十有六。
(节选自《明史•韩文传》)
【小题1】对下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  振:救济。
B.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  当:承担。
C.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 临:面对。
D.核所积金银,著之籍  著:彰显。
【小题2】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韩文为官清正,关注民众生活,他在湖广,妥善处理九溪士酋与临境争第一事;担任南京兵部尚书时,年成歉收,他开仓取粮十六万石,平抑米价。
B.韩文刚正不屈,敢于奏议国事,武宗继位,诸项费用供给不足,他不顾非议,一再提出自己看法;有关机构冗员渐增,他援引成例,着手压缩编制。
C.韩文疾恶如仇,尽力遏制权幸,宦官刘瑾等每日引诱皇上沉溺于声色狗马,不理政事,他采用李梦阳的建议,冒死谏诤,打击了刘瑾等的嚣张气焰。
D.韩文刚者易析,饱受政敌陷害,刘瑾以遗失部籍作为罪名,逮捕韩文,释放后又两次罚米,使他倾家荡产;直到刘瑾被诛后,韩文才复官而后退休。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
②即偕诸大臣伏阙上书,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邵宝,字国贤,无锡人。年十九,学于江浦庄昶。成化二十年举进士,授许州知州。月,会诸生于学宫,讲明义利公私之辨。巫言龙骨出地中为祸福,宝取骨,毁于庭,杖巫而遣之。躬课农桑,仿朱子社仓,立积散法,行计口浇田法,以备凶荒。

弘治七年,入为户部员外郎,历郎中,迁江西提学副使。修白鹿书院学舍,以处学者。江西俗好阴阳家言,有数十年不葬父母者。宝下令,士不葬亲者不得与试,于是相率举葬以千计。宁王宸濠索诗文,峻却之。后宸濠败,有司校勘,独无宝迹。迁右布政使,与镇守太监勘处州银矿,宝曰:“费多获少,劳民伤财,虑生他变。”卒奏寝其事。进湖广布政使。

正德四年,擢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刘瑾擅政,宝至京,绝不与通。瑾怒漕帅平江伯陈熊,欲使宝劾之,遣校尉数辈要宝左顺门,危言恐之曰:“行逮汝。”张彩、曹元自内出,语宝曰:“君第劾平江,无后患矣。”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二人默然出。越三日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瑾诛起巡抚贵州寻迁户部右侍郎进左侍郎。命兼左佥都御史,处置粮运。寻请终养归,乃拜南京礼部尚书,再疏辞免。世宗即位,起前官,复以母老恳辞。许之,命有司以礼存问。

宝三岁而孤,事母过氏至孝。甫十岁,母疾,为文告天,愿减己算延母年。及终养归,得疾,左手不仁,犹朝夕侍亲侧不懈。受知于李东阳,为诗文,典重和雅,以东阳为宗。博综群籍,有得则书之简,取程子“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之义,名之曰“日格子”。

(节选自《明史·儒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越三日/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瑾诛/起巡抚贵州/寻迁户部右侍郎进左侍郎/
B.越三日/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瑾诛起/巡抚贵州寻迁户部右侍郎/进左侍郎/
C.越三日/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瑾诛/起巡抚贵州/寻迁户部右侍郎/进左侍郎/
D.越三日/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瑾诛起/巡抚贵州寻迁户部/右侍郎进左侍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两字相配,60年周而复始),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等,文中“成化二十年”“弘治七年”等属于年号纪年法。
B.朔,古代指农历每月的初一,“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晦”指农历每月三十。
C.疏,又称“奏议”“奏疏”,是臣僚向君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此处指上奏疏。
D.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管理国家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等,并负责接待四方宾客等事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邵宝重视教育,在许州知州任上,会亲自到学校为众生员讲课;任江西提学副使时,在白鹿书院修建校舍,安置读书人。
B.邵宝关心民生,重视农事,采取“积散法”等一系列措施防备饥荒发生;他不主张开采处州银矿原因是怕劳民伤财,担心有其他变故,最终停止这件事。
C.邵宝为官正直,被提升为右副都御史,总管监督水路运输时,刘瑾独揽朝政,邵宝不与其来往,刘瑾发怒,要弹劾他。
D.邵宝好学不倦,博览群书,每当学有所得就写在竹片上,用宋代理学家程颐“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的意思。取名“日格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宝下令,士不葬亲者不得与试,于是相率举葬以千计。
(2)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二人默然出。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杨继宗,字承芳,阳城人。天顺初进士,授刑部主事。囚多疫死,为时其食饮,令三日一栉沐,全活甚众。又善辨疑狱。河间获盗,遣里民张文、郭礼进京师,盗逸。文谓礼曰:“吾二人并当死。汝母老,鲜兄弟,以我代盗,庶全汝母子命。”礼泣谢,从之。文桎梏诣部。继宗察非盗,竞辨出之。成化初,用王翱荐,嘉兴知府。以一仆自随,署斋萧然。性刚廉孤峭,人莫敢犯。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遇学官以宾礼。师儒竞劝,文教大兴。御史孔儒清军,里老多挞死。继宗榜曰:“御史杖人至死者,诣府报名。”儒怒。继宗入见曰:“为治有体。公但剔奸弊,劝惩官吏。若比户稽核,则有司事,非宪体也,”儒不能难,而心甚衔之。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曰:“金具在,与我印券。”中官咋舌不敢受。入觐,汪直欲见之,不可。宪宗问直:“朝觐官孰廉?”直对曰:“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九载秩满,超迁浙江按察使。数与中官张庆忤。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帝曰:“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敏惶恐,遗书庆曰:“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闻母丧,立出,止驿亭下,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继宗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为浙江按察时,仓官十余人坐缺粮系狱,至鬻子女以偿,继宗欲宽之而无由。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夷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由是十人者获释。尝监乡试得二卷,具朝服再拜曰:“二子当大魁天下,吾为朝廷得人贺耳。”及拆卷,王华、李曼也,后果相继为状元。人服其鉴。

(节选自《明史·杨继宗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一日送俸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B.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C.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D.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擢,指官职升迁。它与“授”“拜”“迁”都是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授”“拜”是关于任职授官的,“迁”是关于职务调动的。
B.宾礼,是古代五礼之一,指接待宾客的礼节。此处“宾礼”与《荆轲刺秦王》中“乃朝服,设九宾”中的“九宾”之意相同。
C.中官,即宦官,通称太监,是古代被阉割后再在宫廷内侍奉皇帝及其家族成员的男性官员,我国曾有宦官专权的史实。
D.乡试是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州府举行的选拔人才的考试,因在秋天的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乡试考中的叫举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继宗悯民爱民,善断疑狱。任刑部主事时,对囚犯讲人道,按时提供饮食,还叫他们洗浴;办案认真,避免了很多冤假错案。
B.杨继宗重视教育,讲究礼仪。在嘉兴,他大兴社学,并注意落实到实处,对于“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虽贵为太守,仍对地方学官待以宾客之礼。
C.杨继宗清正廉洁,刚直不阿。对孔儒清军的暴行,他据理力争,即使孔儒刻意刁难,也无奈他何;他敢于抵制过路中官及皇帝亲信汪直的勒索。
D.杨继宗治政有法,慧眼识才。任浙江按察使,明察仓官案,使案件顺利解决;他监察乡试时,发现两份优秀试卷,预言这两位考生都将是天下的一流人才。后来,这两位考生相继考中状元。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内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
(2)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荆轲刺秦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张士隆,字仲修,安阳人。弘治八年举乡试,入太学。与同县崔铣及寇夭叙、马卿、吕柟辈相砥砺,以学行闻。十八年成进士,授广信推官。正德六年,入为御史。巡盐河东,劾去贪污运使刘愉。建正学书院,兴起文教。九年,乾清宫灾,上疏曰:“陛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具兴居无度狎昵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致民困盗起,财尽兵疲。祸机潜蓄,恐大命难保。”不报。出按凤阳。织造中官史宣列黄梃二于驺前,号为“赐棍”,每以扶人,有至死者,自都御史以下莫敢问,士隆劾奏之。又劾锦衣千户廖铠奷利事,且曰:“铠虐陕西,即其父鹏虐河南故习也。河南以鹏故召乱,铠又欲乱陕西。乞置铠父子于法,并召还廖銮,以释陕人之愤。”銮,铠所从镇陕西者也。钱宁素昵铠,见疏大恨,遂因士隆按薛凤鸣狱以陷之。凤鸣者,宝坻人,先为御史,坐罪削籍,谄事诸佞幸,尤善宁。从弟凤翔有隙,嗾缉事者发其私,下吏论死。刑部疑有冤,并捕鞫凤鸣。凤鸣惧,使其妾诉枉,自刭长安门外,词连宝坻知县周在及素所仇者数十人,悉逮付法司,而凤鸣得释。士隆与御史许完先后按治,复捕凤鸣对簿,释在还职。宁怒,令凤鸣女告士隆、完治狱偏枉。遂下诏狱,谪士隆晋州判官。久之,擢知州。世宗立,诏复故宫,出为陕西副使。汉中贼王大等匿豪家,士隆下令,匿贼者罪及要孥无赦。贼无所容,遂就擒灭。筑堰溉田千顷,民利之。卒于官。

(选自《明史·张士隆传》,有删改)

(注)①梃:棍棒。②驺:古代给贵族掌管车马的人。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呢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且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
B.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呢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
C.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呢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
D.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呢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
【小题2】了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试,亦称“秋闱”,明清两代定为每三年在京城和各省城举行一次,考中者称举人,第一名称会元。
B.“正德”为年号。中国古代往往采用帝王年号纪年。明清以前,一位帝王往往有多个年号,改换年号称“改元”;明清时期,一般为一帝一元。
C.锦衣,即“锦衣卫”,明太祖洪武十五年设置,后与东厂西厂并列,成为厂卫并称的特务组织。
D.“从弟”即“堂弟”。唐以前,往往以同曾祖父不同父亲而比自己年幼的同辈男性为从弟;唐宋以后,则以同祖父不同父亲而比自己年幼的同辈男性为从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士隆弘治八年乡试中举,和崔铣、寇天叙、马卿、吕柟等人交往,以学问和品行闻名,弘治十八年考中进士。
B.张士隆性情耿直,多次弹劾不法官吏,河东盐运使刘愉贪污、织造宦官史宣滥杀无辜、锦衣千户廖铠非法牟利,因张士隆的弹劾都得到了应有的惩处。
C.因弹劾廖铠一事,张士隆得罪了钱宁,钱宁趁着张土隆调查薛风鸣案件的机会,让薛凤鸣的女儿状告张士隆审案不公,张士隆被关进监狱并贬官。
D.世宗即位后,张士隆官复原职,并出任陕西副使,做了一些对百姓有利的实事如肃清盗匪、修筑堤堰灌溉田地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从弟凤翔有隙,嗾缉事者发其私,下吏论死。
(2)士隆与御史许完先后按治,复捕凤鸣对簿,释在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