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沈纮,字铭缜,乌程人。父节甫,字以安。嘉靖三十八年进士。授礼部仪制主事,历祠祭郎中。诏建禁内,令黄冠祝釐,节甫持不可。尚书高拱恚甚,遂移疾归。起光禄丞。会拱掌吏部,复移疾避之。万历初,屡迁至南京刑部右侍郎。召为工部左侍郎,摄部事。御史高举言节甫素负难进之节,不宜一岁三迁。吏部以节甫有物望,绌其议。节甫连上疏请省浮费,核虚冒,止兴作,减江、浙织造,停江西瓷器,帝为稍减织造数。中官传奉,节甫持不可,且上疏言之。又尝献治河之策,语凿凿可用。父忧归,卒。赠右副都御史。天启初,纮方柄用,得赐谥端清。
纮与弟演同登万历二十年进士。纮改庶吉士,授检讨。累官南京礼部侍郎,掌部事。西洋人利玛窦入贡,因居南京,与其徒王丰肃等倡天主教,士大夫多宗之。纮奏:“陪京都会,不宜令异教处此。”识者韪其言。然纮素乏时誉。与大学士从哲同里闬,相善也。神宗末从哲独当国,请补阁臣,诏会推。亓诗教等缘从哲意,摈何宗彦、刘一燝辈,独以纮及史继偕名上。帝遂用之。或曰由从哲荐也。疏未发,明年,神宗崩,光宗立,乃召纮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未至,光宗复崩。天启元年六月, 纮始至。
故事,词臣教习内书堂,所教内竖执弟子礼。李进忠、刘朝皆纮弟子。李进忠者,魏忠贤始名也。纮既至,密结二人,乃奏言:“辽左用兵亟,臣谨于东阳、义乌诸邑及扬州、淮安募材官勇士二百余,请以勇士隶锦衣卫,而量授材官职。”进忠、朝方举内操,得纮奏大喜。诏锦衣官训练募士,授材官王应斗等游击以下官有差。纮又奏募兵后至者复二百余人,请发辽东、四川军前。诏从之。寻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再进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禁中内操日盛,驸马都尉王昺亦奉诏募兵,愿得帷幄重臣主其事。廷臣皆言与朝阴相结,于是给事中惠世扬、周朝瑞等劾阳托募兵,阴藉通内。刘朝内操, 纮使门客诱之。王昺疏,疑出纮教。阉人、戚畹、奸辅内外弄兵,长安片土,成战场矣。纮疏辨,因请疾求罢。帝慰留之。世扬等遂尽发纮通内状,刑部尚书王纪益疏劾纮,比之蔡京。纮亦劾纪保护熊廷弼、佟卜年、刘一山献等。诏两解之。未几,纪以卜年狱削籍,议者益侧目纮。大学士叶向高言纪纮交攻均失大臣体今以谳狱斥纪如公论何朱国祚至以去就争帝皆弗听纮不自安乃力求去命乘传归。逾年卒。赠太保,谥文定。
(选自《明史·列传一百六》,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学士叶向高言/纪纮交攻/均失大臣体/今以谳狱斥纪/如公论何/朱国祚至以去就争/帝皆弗听/纮不自安/乃力求去/命乘传归
B.大学士叶向高言/纪纮交攻/均失大臣体/今以谳狱斥/纪如公论/何朱国祚至/以去就争/帝皆弗听/纮不自安/乃力求去/命乘传归
C.大学士叶向高言/纪纮交攻/均失大臣体/今以谳狱斥纪/如公论何/朱国祚至以去就争/帝皆弗听/纮不自安/乃力求去命/乘传归
D.大学士叶向高言/纪纮交攻/均失大臣体/今以谳狱斥/纪如公论/何朱国祚至/以去就争/帝皆弗听/纮不自安/乃力求去命/乘传归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祠是供奉祖宗、鬼神或有功德的人的房屋。东汉末,兴起建祠,抬高家族门第之风,甚至活人也为自己修建“生祠”。
B.南京古称金陵、建康。明朝开国之初建都于长江下游的南京,永乐十八年迁都北京后,南京就成为明朝的留都。
C.阁臣是明清大学士的别称。明代废除中书省及宰相等职,设立华盖殿、谨身殿、武英殿、文华殿、文渊阁等大学士。
D.锦衣卫指明朝的特务机构“东厂”,其前身为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锦衣卫直接听命于皇帝,可以逮捕任何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沈纮出身士宦,父亲忠直。他父亲是进士出身,曾因反对在禁宫建祠的诏令,遭到尚书高拱记恨,但秉性不改,在朝中颇有雅望。
B.沈纮守职守责,拒绝异教。任职礼部侍郎期间,西洋人利玛窦在南京传播天主教,沈纮上书反对此事,得到了有识之士的支持。
C.沈纮交好宦官,升迁顺利。他在内阁讲授期间,巴结宦官魏忠贤、刘朝,因这二人的极力推荐而被封为太子太保,进入文渊阁。
D.沈纮曾受弹劾,但是职位稳固。他因与宦官刘朝关系较好,虽然受到朝臣的弹劾,但都能得到皇帝的保护,没有受到什么处罚。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中官传奉,节甫持不可,且上疏言之。又尝献治河之策,语凿凿可用。
(2)廷臣皆言纮与朝阴相结,于是给事中惠世扬、周朝瑞等劾纮阳托募兵,阴藉通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8-16 10:16: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徐达,字天德,濠人,世业农。达少有大志,长身高颧,刚毅武勇。

时张士诚已据常州,挟江东叛将陈保二以舟师攻镇江。达败之于龙潭,遂请益兵以围常州。士诚遣将来援。达以敌狡而锐,未易力取,乃离城设二伏以待,别遣将王均用为奇兵,而自督军战。敌退走遇伏,大败之,进围常州。明年克之。还镇池州,与常遇春设伏,败陈友谅军于九华山下,斩首万人,生擒三千人。遇春曰:“此劲旅也,不杀为后患。”达不可,乃以状闻。而遇春先以夜坑其人过半,太祖不怿,悉纵遣余众。于是始命达尽护诸将。明年,友谅寇南昌,太祖召达会师,遇于鄱阳湖。友谅军甚盛,达身先诸将力战,败其前锋,杀千五百人,获一巨舟。太祖知敌可破,而虑士诚内犯,即夜遣达还守应天,自帅诸将鏖战,竟毙友谅。

师还,太祖议征吴。右相国李善长请缓之。达曰:“张氏汰而苛大将李伯升辈徒拥子女玉帛易与耳用事者黄、蔡、叶三参军书生不知太计臣奉主上威德以大军蹙之三吴可计且定”太祖大悦,拜达大将军,帅舟师二十万人薄湖州。敌三道出战,达亦分三军应之,别遣兵扼其归路。敌战败返走,不得入城。还战,大破之,擒将吏二百人,湖州降。遂下吴江州,从太湖进围平江。架木塔与城中浮屠等。别筑台三成,瞰城中,置弓弩火筒。台上又置巨炮,所击辄糜碎。城中大震。达遣使请事,太祖敕劳之曰:“将军谋勇绝伦,故能遏乱略,削群雄。今事必禀命,此将军之忠,吾甚嘉之。然将在外,君不御。军中缓急,将军其便宜行之,吾不中制。”既而平江破,执士诚,传送应天,得胜兵二十五万人。城之将破也,达与遇春约曰:“师入,我营其左,公营其右。”又令将士曰:“掠民财者死,毁民居者死,离营二十里者死。”既入,吴人安堵如故。师还,封信国公。

洪武元年,太祖即帝位,以达为右丞相。册立皇太子,以达兼太子少傅

(节选自《明史·徐达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一项是
A.张氏汰而苛大将/李伯升辈徒/拥子女玉帛/易与耳/用事者黄、蔡、叶/三参军书生不知大计/臣奉主上威德以大军/蹙之/三吴可计日定/
B.张氏汰而苛/大将李伯升辈徒拥子女/玉帛易与耳/用事者黄、蔡、叶/三参军书生不知大计/臣奉主上威德/以大军蹙之三吴/可计日定/
C.张氏汰而苛大将/李伯升辈徒/拥子女玉帛/易与耳/用事者黄、蔡、叶三参军/书生不知大计/臣奉主上威德以大军/蹙之/三吴可计日定/
D.张氏汰而苛/大将李伯升辈徒拥子女玉帛/易与耳/用事者黄、蔡、叶三参军/书生不知大计/臣奉主上威德/以大军蹙之/三吴可计日定/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国,官名,春秋时齐置,战国时各国设相,称相国、相邦,秦称丞相,为百官之长。
B.浮屠,即“佛陀”,也作“浮图”,有佛、佛教、和尚、佛塔等意;本文中是指和尚。
C.洪武,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用“洪武”作为年号,实有“张显武事之威”的意思。
D.少傅,官名,与少师、少保合称三少,一般为大官加衔,无实职:亦称辅导太子的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达多谋善断,用兵如神。在攻打常州和湖州的战役中,他能根据敌情变化巧妙排兵布阵,大败敌军,最终取得战役的胜利,尽显其用兵之智慧。
B.徐达治军有道,军纪严明。他不主张坑杀俘虏,能够严格约束部队,不准军队掠民财富,毁民居所,在攻克平江之后,百姓一如往常,安居乐业。
C.徐达身先士卒,作战勇猛。陈友谅进犯南昌时,兵锋所指,气势汹汹,徐达毫不畏惧,冲在诸将之前,挫败了敌军前锋,并率领众将击杀了陈友谅。
D.徐达忠心耿耿,深得信任。朱元璋采纳了徐达尽快征讨吴地的建议,并授予他大将军之职;朱元璋对徐达信任有加,令其见机行事而不多加干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遇春先以夜坑其人过半,太祖不怿,悉纵遣余众。于是始命达尽护诸将。
(2)将军谋勇绝伦,故能遏乱略,削群雄。今事必禀命,此将军之忠,吾甚嘉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邵捷春,字肇复,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崇祯二年,出为四川右参政,分守川南,抚定高、杨二氏。迁浙江按察使。大计,坐贬。久之,起四川副使,以十年秋抵成都。时秦贼已入蜀,巡抚王维章、总兵侯良柱悉众北拒,城中惟屯田军及蜀府护卫军,人情惬惧,捷春启门纳乡民避贼者。中尉奉鐕勾贼抵城下,捷春与御史陈廷谟擒击奉鐕,而募市人、起废将固守。贼去蜀王疏其功会维章罢傅宗龙代命捷春监军偕总兵罗尚文击贼明年捷春进右参政仍监军十二年五月,宗龙入掌中枢,即擢捷春右佥都御史代之。时张献忠、罗汝才已叛,捷春遣副将王之纶、方国安分道扼之。国安连破贼,贼遂还入秦、楚。十月朔,杨嗣昌誓师裹阳,檄蜀军受节度。嗣昌以楚地广衍,贼难制,驱使入蜀,蜀险阻,贼不得逞,蹙之可全胜,又虑蜀重兵扼险,贼将还毒楚,调蜀精锐万余为己用,蜀中卒自是益疲弱不足支矣。捷春愤曰:“令甲失一城,巡抚坐。今以蜀委贼,是督师杀我也。”争之,不能得。嗣昌以八月终率师入蜀,于是群贼尽萃蜀中。当是时,捷春提弱卒二万守重庆,所倚惟秦良玉、张令军。于是捷春乃扼水寨观音岩为第一隘,以部将邵仲光守之。九月,献忠突败仲光军,破上马渡。十月,献忠突净壁,遂陷大昌。良玉、令两军皆覆。关隘侦候不明,防军或远离戍所,贼乘隙而过无人之境。嗣昌遂收斩仲光,上疏劾捷春失事。十一月,逮捷春使者至。捷春为人清谨,治蜀有惠政。士民哭送者载道,舟不得行。蜀王为疏救,不听。敕巡按御史遣官送京师,下狱论死。捷春知不可脱,明年八月仰药死狱中。福王时,复官,兵部右侍郎。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面四十八》)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贼去蜀王/疏其功/会维章罢/傅宗龙代/命捷春监军/偕总兵罗尚文击贼/明年/捷春进右参政/仍监军/
B.贼去/蜀王疏其功/会维章罢/傅宗龙代/命捷春监军偕/总兵罗尚文击贼/明年/捷春进/右参政仍监军/
C.贼去/蜀王疏其功/会维章罢/傅宗龙代/命捷春监军/偕总兵罗尚文击贼/明年/捷春进右参政/仍监军/
D.贼去蜀王/疏其功/会维章罢/傅宗龙代/命捷春监军偕/总兵罗尚文击贼/明年/捷春进/右参政仍监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计,明清考核外官的制度,每三年举行一次,经考核被贬黜者一律不复任用。
B.屯田,汉朝以后历代政府为获取军饷和税粮利用戍卒、农民恳殖荒地的制度。
C.擢,提拔之意。类似表示官职提升的词语还有很多,如升、拔、陟、迁、进、晋等。
D.赠,又称“追赠”,指朝廷为表彰已死官员的功绩而赏赐死者官爵或荣誉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邵捷春任职四川,屡次建立功勋。他任四川右参政,平定安抚高、杨二氏;任四川副使,保卫成都,再立大功;后所部又连破贼寇。
B.邵捷春临危不乱,行事冷静沉稳。在大敌当前、军力薄弱、内有叛徒的情况下,他铲除叛徒,招募百姓,起用废将,调度有方。
C.邵捷春清廉谨慎,治政深得民心。他治理蜀地时,采取有利于百姓的政治措施,深受百姓爱戴,他被逮捕时众多士民悲伤痛哭。
D.邵捷春兵弱难支,下狱含恨而死。在守卫重庆的战役中,他因兵力薄弱,连续失利,最终全军覆没,因此被弹劾入狱,服药而亡。
【小题4】把上面课外文言文中的加横线句子和课内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十月朔,杨嗣昌誓师襄阳,檄蜀军受节度。
(2)士民哭送者载道,舟不得行。蜀王为疏救,不听。
(3)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子路、曾皙、冉有、公孙华侍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叶盛,字与中,昆山人。正统十年进士,授兵科给事中。师覆土木,诸将多遁还,盛率同列请先正扈从失律者罪。且选将练兵,为复仇计。郕王即位,例有赏赉,盛以君父蒙尘辞,不许。也先迫都城,请罢内府军匠备征操。又请令有司储粮料给战士,遣散卒取军器于天津,以张外援。寇退,进都给事中。言劝惩之道在明赏罚敢战如孙镗死事如谢泽韩青当赏其他守御不严赴难不力者皆当罚帝是之寻命出安集陈州流民。京卫武臣及其子弟多骄惰不习兵。盛请简拔精壮,备操守京城。勋戚所置市廛,月征税。盛以国用不足,请籍其税佐军饷。皆从之。擢右参政,督饷宣府。寻以李秉荐,协赞都督佥事孙安军务。英宗复位,盛遭父忧,奔丧。天顺二年召为右佥都御史,巡抚两广。乞终制,不许。宪宗立,议事入都,给事中张宁等欲荐之入阁。以御史吕洪言遂止。初,编修丘濬与盛不相能。大学士李贤入濬言,及是草雍敕曰:“无若叶盛之杀降也。”盛不置辨。稍迁左佥都御史,代李秉巡抚宣府。请量减中盐米价,以劝商裕边。复举官牛官田之法,垦田四千余顷。以其余积市战马千八百匹,修堡七百余所,边塞益宁。满都鲁诸部久驻河套,兵部尚书白圭议以十万众大举逐之,沿河筑城抵东胜,徙民耕守。帝壮其议。八年春,敕盛往会总督王越,巡抚马文升、余子俊、徐廷璋详议。初,盛为谏官,喜言兵,多所论建。既往来三边,知时无良将,边备久虚,转运劳费,搜河套复东胜未可轻议。乃会诸臣上疏,言守为长策。帝善其言,而圭主复套。师出,竟无功。人以是服盛之先见。八年转左侍郎。十年卒,年五十五,谥文庄。
注①土木:即土木堡。明英宗率领的明军在土木堡被元朝残余势力也先的大军打败,明军全军覆灭,明英宗被俘,史称土木之变。随后,也先便大举入侵中原,直逼北京。
(节选自《明史·叶盛传》)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言/劝惩之道/在明赏罚/敢战如孙镗死/事如谢泽/韩青/当赏/其他守御/不严赴难/不力者皆当罚/帝是之/
B.言/劝惩之道/在明赏罚/敢战如孙镗/死事如谢泽/韩青/当赏/其他守御不严/赴难不力者/皆当罚/帝是之/
C.言劝惩之道/在明赏罚/敢战如孙镗/死事如谢泽/韩青/当赏/其他守御/不严赴难/不力者皆当罚/帝是之/
D.言劝惩之道/在明赏罚/敢战如孙镗死/事如谢泽/韩青/当赏/其他守御不严/赴难不力者/皆当罚/帝是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殿试者,称为进士,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明代殿试及第者分为三甲:一甲状元,二甲榜眼,三甲探花。
B.给事中,官名。明代给事中分吏、户、礼、兵、刑、工六科,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并监察六部,纠弹官吏,与御史互为补充。
C.终制,父母去世服丧满三年。“制”此指居丧的制度。旧时父母或祖父母死后,儿子或长孙须在家守孝,在此期间,不任官、应考、嫁娶等,谓之“守制”。
D.谥,谥号是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叶盛颇具家国情怀。新帝即位,按惯例有所赏赐,叶盛却认为皇上蒙难,此时受赏不符合为臣之道,因而推辞。
B.叶盛虽为文臣,军事才干突出。大敌当前,危及都城,他奏请建立军队后备力量,加强军需粮草饲料储备,派士卒到天津取武器以扩大外援。
C.叶盛为国谋划,尽心尽责,深得皇上器重。请求选拔精壮士兵操练守卫京城,借用皇亲国戚所设置的每月征税补充军饷,都获采纳。
D.叶盛治边有方,成绩卓著。代理宣府巡抚期间,奏请酌量减少盐米的价格,以励商富边。开垦田地四千多顷,凭屯垦结余购买战马,修建城堡,边塞更加安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师覆土木,诸将多遁还,盛率同列请先正扈从失律者罪。
(2)帝善其言,而圭主复套。师出,竟无功。人以是服盛之先见。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玮,字纯玉,渭南人。万历五年进士。授行人,擢兵科给事中。劾中官魏朝及东厂办事官郑如金罪,如金坐下诏狱。初,张居正以刑部侍郎同安洪朝选轻辽王罪,衔之。后劳堪巡抚福建,希居正意,讽同安知县金枝捃摭朝选事,堪飞章奏之。命未下,捕置之狱,死而禁勿殓,尸腐狱中。堪寻召为左副都御史,未至京而居正卒。朝选子都察院检校竞诉冤阙下,堪复飞书抵冯保,削竞籍,廷杖遣归。至是,玮白发其事,并及堪诸贪虐状,堪免官。当是时,厂卫承冯保余威,滥受民讼;抚按访察奸猾,多累无辜;有司断狱,往往罪外加罚;帝好用立枷,重三百余斤,犯者立死。玮皆极陈其害。诏立枷如故,余从玮言。以母病,不候命擅归,坐谪桃源主簿。

三十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抚保定。朝鲜用兵,置军天津,月饷六万悉派之民间先任巡抚汪应蛟役军大治水田以所入充饷玮踵行之田益垦遂免加派岁比不登,旱蝗、大水相继,玮多方振救,帝亦时出内帑佐之。所条荒政,率报允。畿辅矿使倍他省,矿已竭而搜凿不已,至岁责民赔纳。玮累疏陈其害,且列天津税使马堂六大罪,皆不省。

会南畿巡按御史荆养乔与提学御史熊廷弼相讦,玮议廷弼解职候勘。廷弼党官应震、吴亮嗣辈遂连章攻玮。玮累疏乞休,帝皆慰留,无何,吏部以年例出两御史于外,不关都察院。玮以失职求去益力,疏十余上。明年七月稽首文华门,出郭候命,至十月,始予告归。

天启三年,召拜刑部尚书。囚系众,狱舍至不能容,玮请近畿者就州县分系。内使王文进杀人,下司礼议罪,其余党付法司。玮言一狱不可分两地,请并文进下吏,不听。其冬,以吏部尚书再掌左都御史事,累以老疾辞,不允。明年秋,疾笃,上疏乞休。遂卒,赠太子太保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二十九》,有删节)

(注)①洪朝选:字舜臣,号静庵,同安翔风里十三都洪后人,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进士。②捃摭:搜罗材料以打击别人。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月饷六万/悉派之民/间先任巡抚汪应蛟役军大治水田/以所入充饷/玮踵行之/田益垦/遂免加派
B.月饷六万/悉派之民间/先任巡抚汪应蛟役军大治水田/以所入充饷/玮踵行之/田益垦/遂免加派
C.月饷六万/悉派之民/间先任巡抚汪应蛟役军大治水田/以所入充饷/玮踵行之田/益垦/遂免加派
D.月饷六万/悉派之民间/先任巡抚汪应蛟役军大治水田/以所入充饷/玮踵行之田/益垦/遂免加派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诏狱,指由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此监狱的罪犯都是由皇帝亲自下诏书定罪。
B.刑部,中国古代政府部门之一,主要掌管法律刑狱。其长官为刑部尚书。
C.内帑,指的是官员的钱财,在有灾害发生时,皇帝会调拔这笔钱财赈灾。
D.太子太保,是古代的三公之一,职位次于太师、太傅。亦指太保,太子老师之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玮敢于进言,请求解除酷刑。他极力陈述当时官员胡乱处理百姓的诉讼案件、判案连累无辜、定罪外加罚款以及用立枷等的危害。
B.孙玮一心为民,请求减免赋税。他巡抚保定时,开垦更多的田地,免除摊派;条列呈报救荒办法,并多次上疏陈述赔偿交纳矿税的危害。
C.孙玮巡查不力,因为失职乞归。因巡按御史荆养乔与提学御史熊廷弼互相攻击一事失职,孙玮被应震和吴亮嗣联名上书,他多次上疏求去。
D.孙玮不畏强权,敢于揭发罪行。他揭发劳堪各种贪污残暴的行为,并以一个案子不可分在两地为由请求一并将王文进交给司法官审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畿辅矿使倍他省,矿已竭而搜凿不已,至岁责民赔纳。
(2)囚系众,狱舍至不能容,玮请近畿者就州县分系。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成德,字元升,霍州人,依舅氏占籍怀柔。崇祯四年进士。除滋阳知县。性刚介,清操绝俗,疾恶若仇。文震孟入都,德郊迎,执弟子礼,语刺温体仁,体仁闻而恨之。兖州知府增饷额,德固争,又尝捕治其牙爪吏。知府怒,谗于御史禹好善。好善,体仁客也,诬德贪虐,逮入京。滋阳民诣阙讼冤。震孟在阁,亦为之称枉。德道中具疏极论体仁罪,而震孟已被体仁挤而去之。好善再劾德,言其疏出震孟手,帝不之究。德母张伺体仁长安街,绕舆大骂,拾瓦砾掷之。体仁恚,疏闻于朝。诏五城御史驱逐,移德镇抚狱掠治,杖六十午门外,戍边。

德居戍所七年,用御史詹兆恒荐,起如皋知县。寻擢武库主事。以母老辞,不允,乃就道。至则上言:“年来中外多故,居官者爵禄迷心,廉耻道丧。陛下御极十七年,何仗节死义之寥寥也!宋臣张栻有言:仗节死义之臣,当于犯颜谏诤中求之。夫犯颜谏诤何难在朝廷养之而已伸忠臣孝子于生前诛乱臣贼子于未死苟死敌者无功则媚敌者且无罪死贼者褒扬不亟则从贼者恬而不知畏也未几,城破,不知帝所在,旁皇厅事。已,趋至午门,见兵部尚书张缙彦自贼所出。德以头触缙彦胸,且詈之。俄闻帝崩,痛哭。持鸡酒奔东华门,奠梓宫于茶棚之下,触地流血。贼露刃胁之,不为动。奠毕归家,有妹年二十余未嫁,德顾之曰:“我死,汝何依?”妹曰:“兄死,妹请前。”

德称善,哭而视其缢。入别其母,哭尽哀,出而自缢。母见子女皆死,亦投缳死。

先是,怀柔城破,德父文桂遇害,家属尽没。妻刘在京,以征德赃急,忧悸死。至是,又阖门死难,惟幼子先寄友人家获存。赠德光禄卿,忠毅。

(节选自《明史·成德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夫犯颜谏诤何难/在朝廷养之而已/伸忠臣孝子于生前/诛乱臣贼子于未死/苟死敌者/无功则媚敌者/且无罪死贼者褒扬不亟/则从贼者恬而不知畏也/
B.夫犯颜谏诤何难/在朝廷养之而已/伸忠臣孝子于生前/诛乱臣贼子于未死/苟死敌者无功/则媚敌者且无罪/死贼者褒扬不亟/则从贼者恬而不知畏也/
C.夫犯颜谏诤何难/在朝廷养之/而已伸忠臣孝子于生前/诛乱臣贼子于未死/苟死敌者无功/则媚敌者/且无罪死贼者褒扬不亟/则从贼者恬而不知畏也/
D.夫犯颜谏诤何难/在朝廷养之/而已伸忠臣孝子于生前/诛乱臣贼子于未死/苟死敌者无功/则媚敌者/且无罪死贼者褒扬不亟/则从贼者恬而不知畏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御史,自古以来一直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
B.诣阙,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借指朝廷;“诣阙”则可指赴朝廷,也可指赴京城。
C.梓宫,梓,落叶乔木,宫,古时专指帝王的房屋;特指皇帝或皇后用梓木制成的棺材。
D.谥,是古代帝王、贵族、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据其生平行为给予褒贬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成德爱憎分明,疾恶如仇。他对文震孟很敬重,对温体仁却颇为憎恶,后被禹好善弹劾并被皇帝追究。
B.成德性格刚介,敢于直言。他向皇上进言,要改变鲜有臣子为节义而死的现状,就应当培养犯颜直谏之臣。
C.成德忠君爱国,临危不惧。皇帝驾崩后,他拿着鸡和酒奔向东华门祭奠,在祭奠的过程中,头撞在地上流出了鲜血。
D.成德关爱家人,重视亲情。尽管他做好了自杀的打算,但他依旧关心未嫁之妹在自己死后如何托身。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德母张伺体仁长安街,绕舆大骂,拾瓦砾掷之。体仁恚,疏闻于朝。
(2)用御史詹兆恒荐,起如皋知县。寻擢武库主事。以母老辞,不允,乃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