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金幼孜,名善,新淦人。建文二年进士。成祖即位,改翰林检讨,与解缙等同直文渊阁,迁侍讲。永乐五年,迁右谕德兼侍讲,因谕吏部,直内阁诸臣胡广、金幼孜等考满,勿改他任。七年从幸北京。明年北征,幼孜与广、荣扈行,驾驻清水源,有泉涌出。幼孜献铭,荣献诗,皆劳以上尊。帝重幼孜文学,所过山川要害,辄命记之,幼孜据鞍起草立就。使自瓦剌来,帝召幼孜等傍舆行,言敌中事,亲倚甚。尝与广、荣及侍郎金纯失道陷谷中。是夜,帝遣使十余辈迹荣、幼孜,不获。比至,帝喜动颜色。自后北征皆从,所撰有《北征》前后二录。二十二年从北征,中道兵疲。帝以问群臣,莫敢对,惟幼孜言不宜深入,不听。次开平,帝谓荣、幼孜曰:“朕梦神人语上帝好生者再,是何祥也?”荣、幼孜对曰:“陛下此举,固在除暴安民。然火炎昆冈,玉石俱毁,惟陛下留意。”帝然之即命草诏招谕诸部还军至榆木川帝崩秘不发丧荣讣京师幼孜护梓宫归仁宗即位拜户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寻加太子少保兼武英殿大学士。是年十月,命幼孜、荣、士奇会录罪囚于承天门外。诏法司,录重囚必会三学士,委寄益隆。帝御西角门阅廷臣制诰,顾三学士曰:“汝三人及蹇、夏二尚书,皆先帝旧臣,朕方倚以自辅。尝见前代人主恶闻直言,虽素所亲信,亦畏威顺旨,缄默取容。贤良之臣,言不见听,退而杜口。朕与卿等当深用为戒。”幼孜等顿首称谢。洪熙元年进礼部尚书兼大学士、学士如故,并给三俸。寻乞归省母。幼孜简易静默,宽裕有容。眷遇虽隆,而自处益谦。名其宴居之室曰“退庵”。疾革时,家人嘱请身后恩,不听,曰:“此君子所耻也。”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三十五》,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然之/即命草诏/招谕诸部还军/至榆木川帝崩/秘不发丧/荣讣京师/幼孜护梓宫归/仁宗即位/拜户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
B.帝然之/即命草诏/招谕诸部/还军至榆木川帝崩/秘不发丧/荣讣京师/幼孜护梓宫/归/仁宗即位/拜户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
C.帝然之/即命草诏/招谕诸部/还军至榆木川/帝崩秘不发丧/荣讣京师/幼孜护梓宫归/仁宗即位/拜户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
D.帝然之/即命草诏/招谕诸部/还军至榆木川/帝崩/秘不发丧/荣讣京师/幼孜护梓宫归/仁宗即位/拜户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核,职务升降、调动等事务,长官为吏部尚书。
B.先帝是古代朝代更替之后,后代人对前代帝王的一种尊称,既包括已经去世的,也包括健在的。
C.顿首是古代的一种跪拜礼,双腿跪下,叩头至地,后多用于书信署名的后面,表示敬意。
D.大学士是古代官名,不同朝代设置情况不同,权限也不同。明代中叶以大学士为内阁长官,负责起草诏令、批复奏章等事务,官品虽低,权力很大。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幼孜很有文才,受到皇上敬重。北征途中,他写了有关泉水的铭文,受到皇上高级别的慰劳;经过山川要害,皇上就让他记载下来,他骑在马上很快就写好了。
B.金幼孜直言进谏,未被皇上采纳。北征半路上,士兵疲惫,皇上向群臣问对策,没有人敢应答,只有他建议不宜深入,但皇上没有听取。
C.金幼孜深受器重,升官加俸。仁宗下诏给法司,审查重案犯时,一定要会见金幼孜等三人;洪熙元年,又晋升他为礼部尚书,并兼原职,享受三份俸禄。
D.金幼孜为人平易,淡泊谦虚。他平易少言,心胸宽阔,虽然很受皇上恩宠,但仍非常谦虚,病重时,家人嘱咐他向皇上请求身后的恩荣,被他拒绝。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夜,帝遣使十余辈迹荣、幼孜,不获。比至,帝喜动颜色。
(2)贤良之臣,言不见听,退而杜口。朕与卿等当深用为戒。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1-14 06:36:3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人。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师事同邑魏校。

嘉靖十九年举乡试,八上春官①不第。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常数百人,称为震川先生。

四十四年始成进士,授长兴知县。用古教化为治。每听讼、引妇女儿童案前,刺刺②作吴语,断讫遣去,不具狱。大吏令不便,辄寝阁不行。有所击断③,直行己意。大吏多恶之。调顺德通判,专辖马政。隆庆四年,大学士高拱、赵贞吉雅知有光,引为南京大仆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修《世宗实录》,卒官。

有光为古文,原本经术,好《太史公书》。得其神理。时王世贞主盟文坛,有光力相抵排,目为妄庸巨子。世贞大憾,其后亦心折有光,为之赞曰:“千载有公,继韩、欧阳;余岂异趋,久而自伤。”其推重如此。

有光制举④义湛深经术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

(节选自《明史·归有光传》)

(注)①春官:六部之一的礼部,礼部在春天主持进士考试。②刺刺:多言的样子。③击断:争执。④制举义:特指经学研究。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光制举义/湛深经术/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
B.有光制举义湛深/经术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
C.有光制举义/湛深经术/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
D.有光制举义湛深/经术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弱冠”指男子20岁。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后世泛指男女二十左右的年纪。
B.“三史”指的是《史记》《汉书》《后汉书》,“五经”指的是《诗经》《书经》《礼记》《易经》《春秋》。
C.“乡试”是指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
D.“大学士”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也有协办大学士,明清时流行的“中堂”一称,一般是指大学士或首辅大学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归有光九岁就能写文章,不到二十岁便通晓了“五经”“三史”等书,嘉靖十九年考取举人后又考了八次都没有中进士,便迁居嘉定安亭江边,边读书边讲学。
B.归有光任长兴知县时,一意按自己的见解处事,大官们大多不喜欢他,后来把他调作顺德通判,专管马政,实际上是贬谪。
C.王世贞为文坛盟主,尽管归有光曾公开攻击他,把他看作徒有虚名的人。可世贞还是推崇归有光,称赞他:“千年才出了你这样的人才,来继承韩愈、欧阳修的古文传统……”
D.归有光在经学研究上有很深的造诣,卓然成为经学大师,世人将“归、胡”并称。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大学士高拱、赵贞吉雅知有光,引为南京大仆丞。
(2)世贞大憾,其后亦心折有光。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张罗彦,清苑人。父纯臣,由武进士历官署参将、神机营左副将。生六子:罗俊、罗彦、罗士、罗善、罗喆、罗辅。举崇祯二年进士。累迁吏部文选郎中。杨嗣昌数借封疆事引用匪人,罗彦多驳正。帝疑吏部行私,厂卒常充庭,曹郎多罹谴者,罗彦独无所染。秩满迁光禄少卿被诬落职归罗彦少从父塞上习兵事初官行人奉使旋里乡郡三被兵佐当事守御三著功。给事中时敏奉使过其地,夜半欲入域,罗彦不许。十七年二月,贼逼京师,众议守御,罗彦兄弟与同知邵宗元等歃血盟誓死守。总兵官马岱谒罗彦曰:“贼分两道,一出固关,一趋河间。吾当出屯蠡县扼其冲,先杀妻子而后往,其城守悉属公。”罗彦曰:“诺。”诘旦,岱果杀妻孥十一人,率师去。罗彦等纠乡兵二千分陴守。罗俊守东城,罗彦西北,罗辅为游兵。公廪不足,出私财佐之。贼遣骑呼降,罗俊顾其下曰:“欲降者,取我首去。”后卫指挥刘忠嗣挺剑目:“有不从张氏兄弟死守者,齿此剑。”怒目,发上指。闻者咸愤厉,守益坚,贼为引却。已,闻京师变,众皆哭,北向拜,又罗拜相盟誓。而贼攻益急,域中多异议。罗彦曰:“小民无知,非鼓以大义,气不壮。”乃下令人缀崇祯钱一枚于项,以示戴主意。贼谓罗彦主谋,呼其名大诟,且射书说降,罗彦不顾。贼死伤多,攻愈力。李建秦亲军为内应,城遂陷。罗俊犹持刀欲贼,刀脱,两手抱贼啮其耳;血淋漓口吻间。贼至益众,遂遇害。罗彦见贼入,急还家,大书官阶、姓名于壁,投缳死。
(节选自《明史·张罗彦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秩满/迁光禄少卿/被诬落职归/罗彦少从父塞上/习兵事/初官行人/奉使旋里/乡郡三被兵/佐当事/守御三著功。
B.秩满/迁光禄少卿/被诬落/职归/罗彦少从父塞上/习兵事/初官行人/奉使旋里/乡郡三被兵/佐当事守御/三著功
C.秩满/迁光禄少卿/被诬落职归/罗彦少从父塞上/习兵事/初官行人/奉使旋里/乡郡三被兵/佐当事守御/三著功
D.秩满/迁光禄少卿/被诬落/职归/罗彦少从父塞上/习兵事/初宫行人/奉使旋里/乡郡三被兵/佐当事/守御三著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厂是明代的内廷机构,也是特权监察机构、特务机关。东厂由明成祖朱棣创立。
B.行人,古文中可指“出行的人”“出征的人”“使者的统称”或者“官名”,含义丰富。本文中“初官行人”与《兵车行》“行人但云点行频”中的“行人”含义不同。
C.歃血,古代订立盟约时的一种仪式。古代举行盟会时,微饮牲血,或含于口中,或涂于口旁,以示信守誓言的诚意。
D.宫阶,指官员的等级次等,我国古代形成了完整的官阶制度,历代都分为九品十八级,每品又有正从之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罗彦为人正直,做官清廉。任职吏部文选司郎中期间,他多次对杨嗣昌用人不当进行批驳纠正;吏部许多官员因办事徇私而受到谴责,只有他没有受到牵连。
B.张罗彦出身军门,颇懂军事。他的父亲曾任官署参将、神机营左副将;他少年时便随父在边塞,熟悉军事,曾辅佐家乡官员御敌,立下功勋。
C.张罗彦积极防守,抵抗敌军。他集合民兵两干人分守城墙,积极抵御流贼的进攻;当官府仓库中钱粮不足时,他们兄弟取出自家私财进行资助。
D.张罗彦忠君爱国,为国捐躯。在流贼攻城猛烈、城中将吏意见不统一的时候,他将一枚崇祯钱币挂在自己的脖颈上,鼓舞士气;后流贼破城,他宁死不屈,上吊自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当出屯蠡县扼其冲,先杀妻子而后往,其城守悉属公。
(2)贼谓罗彦主谋,呼其名大诟,且射书说降,罗彦不顾。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朱赓,字少钦,浙江山阴人。登隆庆二年进士,授编修。万历六年以侍读为日讲官。宫中方兴土木,治苑圆。赓因讲宋史,极言“花石纲”之害,帝为悚然。帝营寿宫于大峪山命赓往视中官示帝意欲仿永陵制廣言昭陵在望制过之非所安疏入久不下已,竟如其言。累官礼部尚书,遭继母丧去。二十九年秋,沈一贯独当国,请增置阁臣。帝素虑大臣植党,欲用林居及久废者。诏赓以故官兼东阁大学士参预机务,遣行人召之。再辞,不允。明年四月诣阙,即捐一岁俸助殿工。其秋极陈矿税之害,帝不能用。既而与一贯及沈鲤共献守成、遣使、权宜三论,大指为矿税发,賡手笔也。三十三年,言官効温纯及鲤,中使传帝意欲去纯。赓言大臣去国必采公论,岂可于効疏报允。其冬,工部请营三殿。时方浚河、缮城,赓力请俟之异日。帝皆纳之,不果行。三十四年,賡独当国,年七十有二矣。朝政日池,中外解体。賡疏揭月数上,十不能一下。御史宋焘首讽切赓,给事中汪若霖继之。赓缘二人言,力请帝更新庶政,于增阁臣、补大僚、充言路三事语尤切。帝优诏答之而不行。赓乃素服诣文华门恳请,终不得命。赓以老,屡引疾。礼部主事郑振先遂効赓十二大罪,帝怒,贬振先三秩。先,考选科道,吏部拟上七十八人。候命逾年,不下赓连疏趣之。三十六年秋,命始下。是时赓已寝疾,乞休疏二十余上。言者虑其复起,攻不已,而赓以十ー月卒于官。遺疏陈时政,语极悲切。赠太保,谥文懿。赓醇谨无大过,与一贯同乡,昵给事中,以故蒙诟病病云。
 (摘编自《明史・朱赓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营寿宫于大峪山/命赓往视/中官示帝意欲仿永陵制/赓言/昭陵在望/制过之/非所安/疏入/久不下/
B.帝营寿宫/于大峪山命赓往视/中官示帝意欲仿永陵制/赓言/昭陵在望制/过之非所安/疏入/久不下/
C.帝营寿宫/于大峪山命赓往视/中官示帝意欲仿永陵制/赓言/昭陵在望/制过之非所安/疏入/久不下/
D.帝营寿宫于大峪山/命赓往视/中官示帝意欲仿永陵制/赓言/昭陵在望制/过之/非所安/疏人/久不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编修,职官名,掌修国史、会要、实录的官吏,明朝隶属于翰林院。
B.侍读,职官名,为帝王、皇子讲学之官,职务与侍读学士略同,然级别较其为低。
C.礼部,古代官署,掌管嘉礼、军礼、吉礼、凶礼、宾礼、管理学务及税收等。
D.优诏,皇帝对提出好建议、政绩优秀的臣下给予赞许或奖励的诏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赓巧妙讽喻,委婉劝诫。万历年间,宫中兴建园林,当时朱赓担任皇帝的日讲官,恰好讲到宋史,就大讲特讲“花石纲”对宋朝的危害,以此规劝皇帝不要大兴土木。
B.朱赓淡泊名利,辞官不就。朱赓对功名利禄十分淡薄,担任礼部尚书时曾辞去职位,后来皇帝下诏让他担任原来的官职参与国家重要事务,他一再推辞不做官。
C.朱族敢于进速,直陈看法。万历三十年秋天,朱赓上书陈说收取矿税的祸,随后与沈一贯和沈鲤一起向皇帝呈送相关奏章,深刻揭露矿税对国家社会的危害。
D.朱赓年虽高迈,忠于国事。朱赓单独掌管大政时已经七十二岁,当时朝政松弛,内外涣散,他上书请求更新国家政务等,没有实行,他就脱去官服到文华门恳求皇上。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方浚河、缮城,赓力请俟之异日。帝皆纳之,不果行。
(2)赓醇谨无大过,与一贯同乡,昵给事中,以故蒙诟病云。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德,字至善,濠人。世农家,有勇力。从太祖于定远,以万夫长从战皆有功,为帐前都先锋。同诸将取宁、徽、衢、婺诸城,元帅。李伯升寇长兴,德往援,击走之。从援南昌,大战鄱阳湖,擒水寨姚平章。太祖舟胶浅,德力战,身被九矢,不退。从平武昌。大败张士诚兵于旧馆,擢天策卫亲军指挥使。吴平,进佥大都督府事。从大将军北取中原,克元汴梁。立河南行都督府,以德署府事,讨平群盗。征山西,破泽州磨盘寨,获参政喻仁,遂会大军克平阳、太原、大同。渡河取奉元、凤翔,至秦州。元守将吕国公遁,追擒之。徐达围张良臣于庆阳,良臣恃其兄思道为外援,间使往来,德悉擒获,庆阳遂下。又大破扩廓于古城,降其卒八万。

洪武三年,封临江侯,食禄一千五百石,予世券。明年,从颍川侯傅友德伐蜀,分道入绵州,破龙德,大败吴友仁之众,乘胜拔汉州。向大亨、戴寿等走成都,追败之,遂与友德围成都。蜀平,赐白金彩币,复还汴。五年为左副将军,与冯胜征漠北,破敌于别笃山,俘斩万计。克甘肃,取亦集乃路,留兵扼关而还。明年复总兵出朔方败敌三岔山擒其副枢失剌罕等七十余人其秋再出战于答剌海口斩首六百级获其同佥忻都等五十四人凡三战三捷七年练兵北平。十年还凤阳。十一年卒。追封杞国公,定襄。

二十三年,追坐德胡惟庸党,诏书言其征西时有过被镌责,遂与惟庸通谋。爵除。

(《明史•陈德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明年复总兵/出朔方败/敌三岔山/擒其副枢失剌罕等七十余人/其秋/再出战于答剌海口/斩首六百级获其同佥/忻都等五十四人/凡三战三捷/
B.明年复总兵出朔方/败敌三岔山/擒其副枢失剌罕等七十余人/其秋/再出战于答剌海口/斩首六百级/获其同佥忻都等五十四人/凡三战三捷/
C.明年复/总兵出朔方败/敌三岔山/擒其副枢失剌罕等七十余人/其秋/再出战于答剌海口/斩首六百级/获其同佥忻都等/五十四人凡三战三捷/
D.明年复总兵出朔方/败敌三岔山/擒其副枢失剌罕等七十余人/其秋/再出战于答剌海口/斩首六百级获其同佥/忻都等五十四人/凡三战三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擢,提拔、选拔,义同迁、拔、升、加、加封等,古代用于提升官职。
B.世券,又称铁券。始于明代,使其世代终身享有免除罪责的特权凭证。
C.漠北,又称岭北,指中国北方沙漠、戈壁以北的广大地区,蒙古族活动区域。
D.谥,即谥号,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他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德出身农家,勇力过人。陈德跟随太祖征定远,因功擢帐前都先锋,同诸将夺取多座城池,擢升为元帅。
B.陈德随军南征,屡建奇功。陈德随军援救南昌,大战鄱阳湖,平定武昌、吴地,晋升为佥大都督府事。
C.陈德北伐元朝,屡战屡胜。陈德随徐达、冯胜先后征北元,三战三捷,对元朝及北元打击作出了贡献。
D.陈德征西犯错,遭斥除爵。陈德西征时有过错,遭到斥责,就与胡惟庸勾结,朝廷追责此事除去他的爵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舟胶浅,德力战,身被九矢,不退。
(2)徐达围张良臣于庆阳,良臣恃其兄思道为外援,间使往来,德悉擒获,庆阳遂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弱冠举乡试,学大进。顾益好言兵,且善射。登弘治十二年进士。寻授刑部主事。正德元年冬,刘瑾②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瑾诛,守仁移庐陵知县。

兵部尚书王琼素奇守仁才。十一年八月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当是时,南中盗贼蜂起。守仁亲率锐卒屯上杭。佯退师,出不意捣之,连破四十余寨,俘斩七千有奇。

十四年六月,宁王宸濠反。守仁因集众议曰:“贼若出长江顺流东下,则南都不可保。吾欲以计挠之,少迟旬日无患矣。”乃多遣间谍,檄府县言:“都督许泰、郤永将边兵,都督刘晖、桂勇将京兵,各四万,水陆并进。南赣王守仁、湖广秦金、两广杨旦各率所部合十六万,直捣南昌。”又为蜡书遗伪相李士实、刘养正,叙其归国之诚,而纵谍泄之,宸濠果疑。十余日诇③知中外兵不至,乃悟守仁绐之。

七月壬辰,留宜春王居守,而劫其众六万人,袭下九江、南康,出大江,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守备虚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联舟为方阵。官军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安阳卒,年五十七。

守仁天资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选自《明史•王守仁传》,有删节)

注 ①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②刘瑾:明朝武宗时权宦,专擅朝政,后被判以凌迟。③诇:音xiòng,刺探,得知。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守备虛/攻必破賊/
B.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守备虛/攻必破賊/
C.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守备虚/攻必破贼/
D.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守备虚/攻必破贼/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男子20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B.擢,为“提拔、提升官职”之意,在古代还有“陟”“迁”“晋”等表达相同意义的词。
C.朔,天文学名词,又称新月。指每月农历初一。如《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
D.乞骸骨,古代官员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守仁大资聪颖,文武双全。他在十七岁时拜访上饶人娄谅,二人讨论朱子推究事理的主要意思,弱冠时在乡试中考中,学业大有长进,但他更喜欢谈论军事,并且擅长射箭。
B.王守仁为人正直,上奏救人。 权宦刘瑾逮捕二十余人,王守仁上奏章营教,刘瑾发怒,把他杖打四十棍,贬为贵州龙场驿丞,刘瑾伏诛后,他才调任庐陵知县。
C.王守仁足智多谋,制伏宁王。他让间谋发出很多虚假的檄文,并且使用反间计挑拨朱宸濂与他臣子的关系,并准确分析判断情况,采取正确的策略,最終杀掉朱宸濠。
D.王守仁深入思索,创“阳明学”。他被贬龙场之时,天天思索旧有知识,终有所获,从此深信不疑,有很多学者聚集在一起跟从他,社会上称他的学说为“阳明学”。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佯退师,出不意捣之,连破四十余寨,俘斩七千有奇。
(2) 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
(3)于是有缚广武君而致戏下者,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