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下面题目。
道南疏辨乞休,颇侵文炳。文炳遂极诋,御史张至发助之。道南不能堪,言:“台谏劾阁臣,职也,未有肆口嫚骂者。臣辱国已甚,请立罢黜。”帝雅重道南,谪文炳外任,夺嵩等俸。御史韩浚、朱堦救文炳,复诋道南。道南益求去。杜门逾年,疏二十七上,帝犹勉留。会继母讣至,乃赐道里费,遣行人护归。天启初,以覃恩即家进太子太保。居二年卒。
(《明史·卷第二百一十七》,有删改)
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杜门逾年,疏二十七上,帝犹勉留。会继母讣至,乃赐道里费,遣行人护归。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9-10 10:16: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熊概,字元节,丰城人。幼孤,随母适胡氏,冒其姓。永乐九年进士。授御史。十六年擢广西按察使。峒溪蛮大出掠,布政使议请靖江王兵遏之。概不可,曰:“吾等居方面,寇至无捍御,顾烦王耶?且寇必不至,戒严而已。”已而果然。久之,调广东。
洪熙元年正月,命以原官与布政使周干、参政叶春巡视南畿、浙江。初,夏原吉治水江南还,代以左通政赵居任,兼督农务。居任不恤民,岁以丰稔闻。成祖亦知其诬罔。既卒,左通政岳福继之,庸懦不事事。仁宗监国时,尝命概以御史署刑部,知其贤,故有是命。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浙西豪持郡邑短长为不法。海盐民平康暴横甚,御史捕之,遁去。会赦还,益聚党八百余人。概捕诛之,已,悉捕豪恶数十辈,械至京,论如法。于是奸宄帖息。诸卫所粮运不继,军乏食。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帝悦谕户部勿以专擅罪概。
概用法严,奸民惮之,腾谤书于朝。宣德二年,行在都御史劾概与春所至作威福,纵兵扰民。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明年七月赐玺书奖励。概亦自信,诸当兴革者皆列以闻。时屡遣部官至江南造纸、市铜铁。概言水涝民饥,乞罢之。
五年还朝,始复姓。亡何,迁右都御史,治南院事。行在都御史顾佐疾,驿召概代领其职,兼署刑部。九年十月录囚,自朝至日宴,未暇食,忽风眩卒。赐祭,给舟归其丧。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七》)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B.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C.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D.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秦时期,国君置御史。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
B.唐初仿汉刺史制设立按察使,赴各道巡察,考核吏治。实为各州刺史的上级,权力仅次于节度使,有先斩后奏的权利。
C.明洪武年间,在中央设立十三个承宣布政使司,每司设左、右“布政使”各1人,与按察使同为一省的行政长官。
D.监国,通常指皇帝外出时,由一重要人物(例如太子)留守宫廷处理国事。也指君主未能亲政,由他人代理朝政。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熊概预料事情准确。布政使想请靖江王来阻止峒溪蛮人劫掠时,他认为贼寇肯定不来,最后结果也印证了他的判断。
B.熊概深得皇帝信任。洪熙元年正月,宣宗命他以布政使的身份参与巡视南畿、浙江,巡视后宣宗晋升他做了大理寺卿。
C.熊概执法不畏强暴。浙西豪强肆意作恶,前官岳福懦弱无为,而他不仅捕杀了遇赦的平康,还抓捕了几十个豪强恶徒。
D.熊概为官为民请命。朝廷屡派部官到江南造纸、买铜铁,影响了民生,他就上书说洪水积涝,百姓饥馑,请求停止行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
(2)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杨洪字宗道六合人祖政明初以功为汉中百户父璟战死灵璧洪嗣职,调开平。善骑射,遇敌辄身先突阵。初,从成祖北征,至斡难河,获人马而还。帝曰:“将才也!”令识其名,进千户。宣德四年命以精骑二百,专巡缴塞上。继命城西猫儿峪,留兵戍之。败寇于红山。
英宗立,尚书王骥言边军怯弱,由训练无人,因言洪能。诏加洪游击将军。洪所部才五百,诏选开平、独石骑兵益之,再进都指挥佥事。时先朝宿将已尽,洪后起,以敢战著名。为人机变敏捷,善出奇捣虚,未尝小挫。虽为偏校,中朝大臣皆知其能,有毁之者,辄为曲护,洪以是得展其才。
洪初败兀良哈兵,执其部长朵栾帖木儿。既代谦任,复败其兵于西凉亭。帝赐敕嘉奖。又宣大总兵官谭广等曰:“此即前寇延绥,为指挥王祯所败者,去若军甚迩,顾不能扑灭,若视洪等愧不?”
从子能、信充左右参将,其子俊为右都督,管三千营。洪自以一门父子官极品,手握重兵,盛满难居,乞休致,请调俊等他镇。帝不许。八月,以疾召还京,逾月卒。颍国公,谥武襄。妾葛氏自经以殉,诏赠淑人。洪久居宣府,御兵严肃,士马精强,为一时边将冠,然未尝专杀。又颇好文学,尝请建学宜府,教诸将子弟。
(节选自《明史·列传六十一》)
【小题1】下列句子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杨洪/字宗道/六合人/祖政明/初以功为汉中百户/父璟/战死灵璧
B.杨洪/字宗道/六合人/祖政/明初以功为汉中/百户父璟/战死灵璧
C.杨洪/字宗道/六合人/祖政/明初以功为汉中百户/父璟/战死灵璧
D.杨洪/字宗道/六合人/祖政明/初以功为汉中/百户父璟/战死灵璧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敕,皇帝,帝王自上命下之词。汉时凡尊长或官长告诫子孙或僚属,皆称敕。南北朝以后专指皇帝诏书。
B.古文中有谥号、庙号、年号等词语。文中英宗就是谥号。
C.休致,官员年老退休去职。所谓休致,即将职位还给朝廷的意思。
D.赠,在人死后授予某种官职或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洪继承父职后不仅作战勇敢,屡建战功,而且反应灵敏,常常出奇制胜,受到了皇帝的赏识和信任。
B.杨洪仕途中曾经受到别人的诋毁,但是皇帝始终信任和重用他。
C.杨洪带兵严格,军队的战斗力很强,在边境部队中首屈一指。
D.杨洪的儿子杨能、杨信、杨俊都身居高位,有的就在杨洪手下任职,杨洪曾经请求退休,将儿子调离,皇帝没有答应。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体乾,字子元,东安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授行人,改兵科给事中,司礼太监鲍忠卒,其党李庆为其侄鲍恩等八人乞迁。帝已许之,以体乾言,止录三人。
  帝以财用绌,诏廷臣集议。多请追宿逋,增赋额。体乾独上奏曰:“苏轼有言:‘丰财之道,惟在去其害财者。’今之害最大者有二,冗吏、冗费是也。多一官,则多一官之费。请严敕请曹,清革冗滥,减俸将不赀。宜著为令典,岁终使科道臣会计之,以清冗费。二冗既革,国计自裕。舍是而督逋、增赋,是扬汤止沸也。”于是部议请汰各监局人匠。从之。
  累官通政使,迁刑部左侍郎。改户部左侍郎,总督仓场。隆庆初,进南京户部尚书。南畿、湖广、江西银布绢米积逋二百六十余万,凤阳园陵九卫官军四万,而仓粟无一月储。体乾再疏请责成有司,又条上六事,皆报可。
  帝尝问九边军饷,太仓岁发及四方解纳之数。体乾奏:“祖宗朝止辽东、大同、宣府、延绥四镇,各镇刍饷有屯田。其后加民粮,加盐课,加京运,而横费滋多。”因列上隆庆以来岁发之数。又奏:“国家岁入不足供所出,而额外陈乞者多。请以内外一切经费应存革者,刊勒成书。”报可。
  诏市绵二万五千斤,体乾请俟湖州贡帝不从趣之急给事中李已言三月非用绵时不宜重扰商户体乾亦复争乃命止进万斤。逾年,诏趣进金花银,且购猫睛、祖母绿诸异宝。已上书力谏,体乾请从已言,不纳。体乾又乞承运库减税额二十万,为中官崔敏所格,不得请。是时内供已多,数下部取太仓银,又趣市珍珠黄绿玉诸物。体乾清劲有执,每疏争,积忤帝意,竟夺官。给事中光懋、御史凌琯等交章请留,不听。神宗即位,起南京兵部尚书,万历二年致仕,卒。赠太子少保。
(选自《明史•刘体乾传》,有刪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项是
A.体乾请俟湖州/贡帝不从趣之/急给事中李已言/三月非用绵时/不宜重扰商户/体乾亦复争/乃命止进万斤
B.体乾请俟湖州/贡帝不从/趣之急/给事中李已言/三月非用绵时不宜重扰/商户体乾亦复争/乃命止/进万斤
C.体乾请俟湖州/贡帝不从趣之/急给事中李已言/三月非用绵时/不宜重扰商户/体乾亦复争/乃命止进万斤/
D.体乾请俟湖州贡/帝不从趣之/急给事中李已/言三月非用/绵时不宜重扰/商户体乾亦复争乃命/止进万斤/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进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古代科举考试中乡试合格者的称谓。乡试属于省一级考试,考取后可直接授官。
B.又称九镇、九边重镇,是明朝弘治年间在北部边境沿长城防线陆续设立的九个军事重镇。
C.祖宗朝,是当今皇帝祖先的时代,指本朝代开国初期,这一朝代后面的皇帝都称这—时期为祖先的时代。
D.中官,在本文中是对宦官的一种称谓。 “宦官”俗称太监,是古代里帝、君主及其家族成员役使的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体乾不畏权势,刚正不阿。对于李庆替鲍忠侄子等八人求升官一事,嘉靖帝虽然已同意,但在刘体乾大胆直谏下,最终之录用其中的三人。
B.刘体乾留心国计,爱惜民力。朝廷财政短缺,皇帝召集大臣商议时,他独抒己见,引用苏轼的言论,指出冗费之弊亟需革除,此建议被采纳。
C.刘体乾为国分忧,尽职尽责。他在隆庆初年就入朝担任要职,在任户部左侍郎时,面对仓库存粮不够一个月开销的问题时及时上疏,力行解决。
D.刘体乾生性耿直,敢于直言。他总是与皇帝争辩,如皇帝下令购买丝棉,他与人先后劝谏。正由于他直言陈谏,终因积怨被皇帝革职。
【小题4】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陶渊明《归园田居》)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庄周《逍遥游》)
(3)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庄周《逍遥游》)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赵世卿,字象贤,历城人。隆庆五年进士。授南京兵部主事。张居正当国。世卿奏匡时五要。居正欲重罪之。吏部尚书王国光曰:“罪之适成其名,请为公任怨。”遂出为楚府右长史。
迁户部右侍郎,督理仓场。世卿饶心计。凡所条奏,酌剂赢缩,军国赖焉。进户部尚书。时矿税使四出为害,曩时关税所入岁四十余万,自为税使所夺,商贾不行,数年间减三之一,四方杂课亦如之。岁入益寡,国用不支,边储告匮,而内供日繁。岁增金花银二十万,宫帑日充羡。世卿请复金花银百万故额,罢续增数,不许。乞发内库银百万以济边储,忤旨切责。世卿复言脂膏已竭,闾井萧然,丧乱可虞,揭竿非远。帝亦不省。
税监刘成以水灾请暂停米税。帝以不当尽停。世卿上言:“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不报。
诏罢矿使,税亦稍减。然辽东、云南、四川税使自若,吏民尤苦之。云南遂变作,杨荣被戕。而西北水旱时时见告,世卿屡请减租发振,国用益不支。逾月复奏请捐内帑百万佐军用,不从。世卿遂连章求去,至十五上,竟不许。先是,福王将婚,进部帑二十七万,帝犹以为少,数遣中使趣之。中使出谇语,且劾世卿抗命。世卿以为辱国,疏闻于朝,帝置不问。
世卿素励清操,当官尽职。帝雅重之。吏部缺尚书,尝使兼署,推举无所私。李廷机辅政,世卿力推之。廷臣遂疑世卿党比。于是给事中杜士全等,御史苏为霖等先后劾之,世卿遂杜门乞去。章复十余上,不报。乘柴车径去。廷臣以闻,帝亦不罪也。家居七年卒。
(选自《明史·赵世卿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章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
B.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
C.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
D.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劾,弹劾,指君主时代担任监察职务的官员检举官吏的罪状。与现代社会的“弹劾”的含义有所不同。
B.疏,文中指古代的一类文书,是封建社会大臣向帝王或上司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属于上行公文。
C.福王,王爵名。一般是皇帝的直系亲属,或是开国的元勋,或有赫赫战功的人,才封王。
D.兵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职事,长官为兵部尚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世卿敢于进言,不惧权贵。他上奏提出几点纠正时政的建议,得罪了当权者张居正, 张居正要惩治他,被王国光劝阻。
B.赵世卿富有心计,关注边防。他监督清理仓场时,考虑周全,国家、军队都依靠他;他先后两次请求拨款百万支援边防。
C.赵世卿要求减税,反对奢靡。矿税使到处做坏事,国家经费捉襟见肘,他请求减少百万税款;福王结婚,皇帝要加钱,他不予执行。
D.赵世卿做官尽职,不恋官位。他推荐官员没有私心,推重李廷机却被怀疑结党,于是请求离职,没被批准,最终自己坐车离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卿复言脂膏已竭,闾井萧然,丧乱可虞,揭竿非远。
(2)而西北水旱时时见告,世卿屡请减租发振,国用益不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