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赵世卿,字象贤,历城人。隆庆五年进士。授南京兵部主事。张居正当国。世卿奏匡时五要。居正欲重罪之。吏部尚书王国光曰:“罪之适成其名,请为公任怨。”遂出为楚府右长史。
迁户部右侍郎,督理仓场。世卿饶心计。凡所条奏,酌剂赢缩,军国赖焉。进户部尚书。时矿税使四出为害,曩时关税所入岁四十余万,自为税使所夺,商贾不行,数年间减三之一,四方杂课亦如之。岁入益寡,国用不支,边储告匮,而内供日繁。岁增金花银二十万,宫帑日充羡。世卿请复金花银百万故额,罢续增数,不许。乞发内库银百万以济边储,忤旨切责。世卿复言脂膏已竭,闾井萧然,丧乱可虞,揭竿非远。帝亦不省。
税监刘成以水灾请暂停米税。帝以不当尽停。世卿上言:“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不报。
诏罢矿使,税亦稍减。然辽东、云南、四川税使自若,吏民尤苦之。云南遂变作,杨荣被戕。而西北水旱时时见告,世卿屡请减租发振,国用益不支。逾月复奏请捐内帑百万佐军用,不从。世卿遂连章求去,至十五上,竟不许。先是,福王将婚,进部帑二十七万,帝犹以为少,数遣中使趣之。中使出谇语,且劾世卿抗命。世卿以为辱国,疏闻于朝,帝置不问。
世卿素励清操,当官尽职。帝雅重之。吏部缺尚书,尝使兼署,推举无所私。李廷机辅政,世卿力推之。廷臣遂疑世卿党比。于是给事中杜士全等,御史苏为霖等先后劾之,世卿遂杜门乞去。章复十余上,不报。乘柴车径去。廷臣以闻,帝亦不罪也。家居七年卒。
(选自《明史·赵世卿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章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
B.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
C.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
D.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劾,弹劾,指君主时代担任监察职务的官员检举官吏的罪状。与现代社会的“弹劾”的含义有所不同。
B.疏,文中指古代的一类文书,是封建社会大臣向帝王或上司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属于上行公文。
C.福王,王爵名。一般是皇帝的直系亲属,或是开国的元勋,或有赫赫战功的人,才封王。
D.兵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职事,长官为兵部尚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世卿敢于进言,不惧权贵。他上奏提出几点纠正时政的建议,得罪了当权者张居正, 张居正要惩治他,被王国光劝阻。
B.赵世卿富有心计,关注边防。他监督清理仓场时,考虑周全,国家、军队都依靠他;他先后两次请求拨款百万支援边防。
C.赵世卿要求减税,反对奢靡。矿税使到处做坏事,国家经费捉襟见肘,他请求减少百万税款;福王结婚,皇帝要加钱,他不予执行。
D.赵世卿做官尽职,不恋官位。他推荐官员没有私心,推重李廷机却被怀疑结党,于是请求离职,没被批准,最终自己坐车离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卿复言脂膏已竭,闾井萧然,丧乱可虞,揭竿非远。
(2)而西北水旱时时见告,世卿屡请减租发振,国用益不支。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0-17 06:03: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宋濂,字景濂,其先金华之潜溪人,至濂乃迁浦江。幼英敏强记,就学于闻人梦吉,通《五经》,复往从吴莱学。已,游柳贯、黄溍之门,两人皆亟逊濂,自谓弗如。元至正中,荐授翰林编修,以亲老辞不行,入龙门山著书。逾十余年,太祖取婺州,召见濂。时已改宁越府,命知府王显宗开郡学,因以濂及叶仪为《五经》师。明年三月,以李善长荐,与刘基、章、溢、叶琛并征至应天,除江南儒学提举,命授太子经,寻改起居注。濂长基一岁,皆起东南,负重名。濂亦首用文学受知,恒侍左右,备顾问。尝召讲《春秋左氏传》,濂进曰:“《春秋》乃孔子褒善贬恶之书,苟能遵行,则赏罚适中,天下可定也。”帝剖符封功臣,召濂议五等封。宿大本堂,讨论达旦,历据汉、唐故实,量其中而奏之。甘露屡降,帝问灾祥之故。对曰:“受命不于天,于其人,休符不于祥,于其仁。《春秋》书异不书祥,为是故也。”濂性诚谨,官内庭久,未尝讦人过。太祖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于是帝廷誉之曰:“朕闻太上为圣,其次为贤,其次为君子。宋景濂事朕十九年,未尝有一言之伪,诮一人之短,始终无二,非止君子,抑可谓贤矣。”濂状貌丰伟,美须髯,视近而明,一上能作数字。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为文醇深演迤,与古作者并。外国贡使亦知其名,数问宋先生起居无恙否。高丽、安南、日本至出兼金购文集。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不以姓氏。虽白首侍从,其勋业爵位不逮基,而一代礼乐制作,濂所裁定者居多。其明年,卒于夔,年七十二。下礼部议,复其官,春秋祭葬所。正德中,追谥文宪。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十六》)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太祖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B.太祖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C.太祖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D.太祖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经:易、书、乐、礼、春秋五部经典,汉时订为五经。为儒家讲学的重要典籍。
B.剖符:剖分信符。汉朝封功臣时,将作为信物的符节,剖分为二,一分交给受封者保存。
C.爵:君主国家贵族封号。中国古代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
D.黍:黍是中国最早用于耕作的植物之一,也是俗称的“五谷”所指的五种谷物之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濂为人孝顺父母。宋濂因举荐被授为翰林编修,但他以父母年老为由没有接受朝廷的任命,而到龙门山闭门著书。
B.宋濂是明朝开国时期的著名文臣。宋濂很有才学,做官后以文学之长受到朱元璋的赏识,作为顾问随侍朱元璋左右。
C.宋濂为官谨慎,为人正直。茹太素上万言书惹皇上震怒,宋濂让皇帝心平气和。茹太素的意见才全都被采纳。
D.宋濂文风可与古代作者媲美。外国前来进贡的使者都知道宋濂,高丽、安南、日本甚至出双倍价收购宋濂文集。
【小题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春秋》乃孔子褒善贬恶之书,苟能遵行,则赏罚适中,天下可定也。
(2)“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邵宝,字国贤,无锡人。年十九,学于江浦庄昶。成化二十年举进士,授许州知州。月,会诸生于学宫,讲明义利公私之辨。躬课农桑,仿朱子社仓,立积散法,行计口浇田法,以备凶荒。弘治七年,入为户部员外郎,历郎中,迁江西提学副使。释菜周元公祠。修白鹿书院学舍,处学者。其教,以致知力行为本。江西俗好阴阳家言,有数十年不葬父母者。宝下令,士不葬亲者不得与试,于是相率举葬,以千计。宁王宸濠索诗文,峻却之。后宸濠败,有司校勘,独无宝迹。迁浙江按察使,再迁右布政使。与镇守太监勘处州银矿,宝曰:“费多获少,劳民伤财,虑生他变。”卒奏寝其事。进湖广布政使。正德四年,擢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刘瑾擅政,宝至京,绝不与通。瑾怒漕帅平江伯陈熊欲使宝劾之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越三日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瑾诛,起巡抚贵州,寻迁户部右侍郎,进左侍郎。命兼左佥都御史,处置粮运。及会勘通州城濠归,奏称旨。寻疏请终养归,御史唐凤仪、叶忠请用之留都便养,乃拜南京礼部尚书,再疏辞免。世宗即位,起前官,复以母老恳辞。许之,命有司以礼存问。久之卒,赠太子太保,谥文庄。宝三岁而孤,事母过氏至孝。甫十岁,母疾,为文告天,愿减己算延母年。学以洛、闽为的,尝曰:“吾愿为真士大夫,不愿为假道学。”举南畿,受知于李东阳。为诗文,典重和雅,以东阳为宗。至于原本经术,粹然一出于正,则其所自得也。博综群籍,有得则书之简,取程子“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之义,名之曰日格子。所著《学史》、简端二录,巡抚吴延举上于朝,外《定性书说》、《漕政举要》诸集若干卷。学者称二泉先生。
(节选自《明史·儒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瑾怒/漕帅平江伯陈熊/欲使宝劾之/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越三日/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
B.瑾怒漕帅平江伯/陈熊欲使宝劾之/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越三日/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
C.瑾怒漕帅平江伯陈熊/欲使宝劾之/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越三日/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
D.瑾怒漕帅平江伯陈熊/欲使宝劾之/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越三日/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朔,指农历每月初一,此时地面观测者看不到月面任何明亮的部分,因此也称新月。
B.阴阳家,战国末期到汉初的一种哲学流派,其核心内容是“阴阳五行”,无积极作用。
C.漕运,我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经济制度,是利用水道调运粮食的一种专业运输方式。
D.经术,犹经学,原泛指先秦各家学说要义的学问,汉代独尊儒术后特指儒家经典。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邵宝关注民生疾苦。任许州知州时,他亲自考查农业生产状况,建立社仓,实行计口浇田法,以防备灾荒。
B.邵宝很重视孝道。少年时十分孝顺母亲,做官后为养亲多次辞官,任江西提学副使时,他改变了当地不安葬双亲的陋习。
C.邵宝为人正直。宁王宸濠向他求取诗文,被他严厉拒绝;他还说过,宁愿做一个名符其实的士大夫,而不愿做假道学。
D.邵宝在文学上很有成就。他的诗文风格典雅,他留下的文学作品有《学史》《定性书说》《漕政举要》以及简端二录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修白鹿书院学舍,处学者。其教,以致知力行为本。
(2)宝三岁而孤,事母过氏至孝。甫十岁,母疾,为文告天,愿减己算延母年。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欧阳德,字崇一,泰和人。甫冠举乡试。之赣州,从王守仁学。不应会试者再。嘉靖二年策问论守仁,德与魏良弼等直发师训无所阿,竟登第。除知六安州,建龙津书院,聚生徒论学。入为刑部员外郎。六年诏简朝士有学行者为翰林,乃改德编修。迁南京国子司业,作讲亭,进诸生与四方学者论道其中。寻改南京尚宝卿。召为太仆少卿。以便养,复改南京鸿胪卿。父忧,服阕,留养其母,与邹守益、聂豹、罗洪先日讲学。以荐起故官。累迁吏部左侍郎兼学士,掌詹事府。母忧归服未阕即用为礼部尚书丧毕之官命直无逸殿时储位久虚帝惑陶仲文“二龙不相见”之说讳言建储德恳请会有诏,二王出邸同日婚。德以裕王储贰不当出外,疏言:“曩太祖以父婚子,诸王皆处禁中。宣宗、孝宗以兄婚弟,始出外府。今事与太祖同,请从初制。”帝不许。德又言:“《会典》醮词,主器则曰‘承宗’,分籓则曰‘承家’。今裕王当何从?”帝不悦,曰:“既云王礼,自有典制。如若言,何不竟行册立耶?”德即具册立仪上。帝滋不悦,然终谅其诚。裕王母康妃杜氏薨,德请用成化朝纪淑妃故事,不从。德遇事侃侃,裁制诸宗籓尤有执。或当利害,众相顾色战,德意气自如。当是时,德与徐阶、聂豹、程文德并以宿学都显位。于是集四方名士于灵济宫,与论“良知”之学。赴者五千人。都城讲学之会,于斯为盛。德器宇温粹,学务实践,不尚空虚。晚见知于帝,将柄用,而德遽卒。太子少保,谥文庄。

(节选自《明史》)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母忧归服/未阕/即用为礼部尚书/丧毕之官/命直无逸殿/时储位久虚/帝惑陶仲文“二龙不相见”之说/讳言建储德/恳请/
B.母忧归/服未阕/即用为礼部尚书/丧毕之官/命直无逸殿/时储位久虚/帝惑陶仲文“二龙不相见”之说/讳言建储/德恳请/
C.母忧归/服未阕/即用为礼部尚书/丧毕之官/命直无逸殿/时储位久虚/帝惑陶仲文“二龙不相见”之说/讳言建储德/恳请/
D.母忧归服/未阕/即用为礼部尚书/丧毕之官/命直无逸殿/时储位久虚/帝惑陶仲文“二龙不相见”之说/讳言建储/德恳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由礼部主持,在京师举行考试。因考试在春天,又叫“春闱”。
B.刑部是古代“六部”之一,由隋朝开始设置,掌管刑法、狱讼、军令等事务,最高长官是刑部尚书。
C.翰林院是古代封建皇帝的秘书机构,入选翰林院的被称为“点翰林”。由科举至翰林,是非常荣耀的。
D.赠,朝廷为表彰大臣的功绩,在其死后,追授给他一个较高的官职或称号。追封功臣的先人也叫“赠”。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欧阳德为人正直,曾跟从王守仁学习,策问中曾议论王守仁的思想,他与魏良弼在考卷中坦率地阐发老师的学术却并无阿谀之意。
B.欧阳德学问渊博,皇帝诏令选择有学问和德行的读书人为翰林,欧阳德改任为编修,他设置讲亭,召集国子生与四方学者在那里讲学论道。
C.欧阳德讲求孝道,他曾被召入京做太仆少卿,但是为了便于奉养父母,他调任南京鸿肪卿。父亲去世,他守孝期满后仍留在家中奉养母亲。
D.欧阳德敢于直谏,欧阳德曾认为裕王不应出京,并给皇帝上疏,皇帝没有同意他的建议,欧阳德就继续上奏,皇帝虽不高兴,也原凉了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甫冠举乡试。之赣州,从王守仁学。
(2)晚见知于帝,将柄用,而德遽卒。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罗亨信,字用实,东莞人。英宗即位之三月,擢右佥都御史,练兵平凉、西宁。正统二年,蒋贵讨阿台、朵儿只伯,亨信参其军务。至鱼儿海,贵等以刍饷不继,留十日引还。亨信让之曰:“公等受国厚恩,敢临敌退缩耶?死法孰与死敌?”贵不从。亨信上章言贵逗遛状。帝以其章示监督尚书王骥等。明年进兵,大破之。亨信以参赞功,进秩一等。

②父丧归葬。还朝,改命巡抚宣府、大同。参将石亨请大同民三之一为军,亨信奏止之。十年进右副都御史,巡抚如故。时遣官度二镇军田,一军八十亩外,悉征税五升。亨信言:“文皇帝时,诏边军尽力垦田,毋征税,陛下复申命之,今奈何忽为此举?塞上诸军,防边劳苦,无他生业,惟事田作。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况边地硗瘠,霜早收薄,若更征税,则民不复耕,必致窜逸。计臣但务积粟,不知人心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帝纳其言而止。

③初,亨信尝奏言:“也先专候衅端,以图入寇。宜预于直北要害,增置城卫为备。不然,恐贻大患。”兵部议,寝不行。及土木之变,人情汹惧。有议弃宣府城者,官吏军民纷然争出。亨信仗剑坐城下,令曰:“出城者斩!”又誓诸将为朝廷死守,人心始定。也先挟上皇至城南,传命启门。亨信登城语曰:“奉命守城,不敢擅启。”也先逡巡引去。赤城、雕鹗、怀来、永宁、保安诸守将弃城遁,并其罪。当是时车驾既北寇骑日薄城下关门左右皆战场。亨信与总兵杨洪以孤城当其冲,外御强寇,内屏京师。洪既入卫,又与朱谦共守,劳绩甚著。景帝即位,进左副都御史。明年,年七十有四矣,乞致仕。许之。归八年,卒于家。

(节选自《明史·罗亨信传》)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参将石亨请大同民三之一为军(__________) (2)并其罪(__________)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是。
(1)也先逡巡引去( )
A.退让  B.迅疾  C.迟疑  D.从容
(2)亨信与总兵杨洪以孤城当其冲( )
A.冲撞  B.要道  C.平地  D.谦虚
【小题3】用“/”为第③段画线部分断句,可断三处。
当是时车驾既北寇骑日薄城下关门左右皆战场。
【小题4】把第①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至鱼儿海,贵等以刍饷不继,留十日引还。亨信让之曰:“公等受国厚恩,敢临敌退缩耶?死法孰与死敌?”
【小题5】第②段中罗亨信从哪些方面劝诫皇帝停止征税?请分点概括作答。
【小题6】第③段表现出罗亨信________与____________的形象特点。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文忠,思本,盱胎人,太祖姊子也。年十二而母死,父贞携之转侧乱军中,濒死者数矣。逾二年乃谒太祖于滁阳。太祖见之喜甚,抚以为子,令从已姓。年十九,以舍人将亲军,从援池州,破天完军,骁勇冠诸将。张士诚寇严州,御之东门,使别将出小北门,间道袭其后,夹击大破之。逾月,复来攻,又破之大浪滩,乘胜克分水。士诚遣将据三溪,复击败之,斩陆元帅,焚其垒。士诚自是不敢窥严州。明年,诸全守将谢再兴叛降于吴,以吴军犯东阳。文忠与胡深迎战于义乌,将千骑横突其阵,大败之。士诚谴司徒李伯升以二十万众攻新城。文忠帅军驰救,去新城十里而军。诘朝会战,天大雾晦冥,文忠集诸将仰天誓曰:“国家之事在此一举,文忠不敢爱死以后三军!”乃使元帅徐大兴等将左军,严德等将右军,而自以中军当敌冲,奋前搏击。雾稍开文忠横槊引铁骑数十乘高驰下冲其中坚敌遂大溃捷闻太祖大喜明年秋,大军伐吴,令攻杭州以牵制之。守将谢五,再兴弟也,谕之降,许以不死。五与再兴子五人出降。诸将请缪之,文忠不可。营于丽谯,下令日:“擅入民居者死。”师还,命军中收养道.上弃儿,所全活无算。文忠器量沉宏,人莫测其际。临阵踔厉风发,遇大敌益壮。颇好学问,通晓经义,为诗歌雄骏可观。初,太祖定应天,以军兴不给,增民田租,文忠请之,得减额。其释兵家居,恂恂若儒者,帝雅爱重之。家故多客,尝以客言,劝帝少诛缪,又谏帝征日本,及言宦者过盛,以是积忤旨,不免谴责。十六年冬遂得疾。帝亲临视。明年三月卒,年四十六。

注①缪:通“戮’

(节选自《明史·李文忠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雾稍开/文忠横槊引铁骑/数十乘高驰下/冲其中坚/敌遂大溃捷/闻太祖大喜/
B.雾稍开/文忠横槊引铁骑数十/乘高驰下/冲其中坚/敌遂大溃/捷闻/太祖大喜/
C.雾稍开文忠/横槊引铁骑数十/乘高驰下/冲其中坚/敌遂大溃捷/闻太祖大喜/
D.雾稍开文忠/横槊引铁骑/数十乘高驰下/冲其中坚/敌遂大溃/捷闻/太祖大喜/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而取的与本名含义相关的别名。
B.应天,南京古称,指应天府。是南京在明朝时期的名称,是明朝前期首都,永乐时期迁都后为留都。
C.宦者,即宦官,是君主时代宫廷内侍奉帝王及其家属的人员,由阉割后的男子充任。也叫太监。
D.《明史》 和司马迁的《史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等二十四部史书,被统称为“二十四史”。
【小题3】下 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文忠自小颠沛,不忘刻苦读书。李文忠幼年丧母,跟着父亲在乱军中辗转不定,后来才投奔了朱元璋。他勤奋好学通晓经书,诗也写得很好。
B.李文忠英勇善战,一生功勋卓著。李文忠善于用兵,作战方法灵活,常常身先士卒。他率军大破天完军、屡胜张士诚、大败谢再兴,屡建奇功。
C.李文忠军纪严明,拥有恢弘气量。李文忠严禁军队擅入民居打扰百姓,他不杀投降官兵,还让人收养道上的弃儿,为民请求减少田租,爱护生命。
D.李文忠忠心耿耿,深受太祖器重。李文忠曾劝太祖少杀戮,并建议他东征日本,还批评宫中宦官太多。太祖虽然不高兴,却并没责备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御之东门,使别将出小北门,间道袭其后,夹击大破之。
(2)其释兵家居,恂恂若儒者,帝雅爱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