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为秘书省正字,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使者以白陵使韩琦,琦曰:“范纯礼岂不知此?将必有说。”他日众质之纯礼曰陵寝皆在邑境岁时缮治无虚日今乃与百县均赋曷若置此使之奉常时用乎琦是其对。沪南有边事,调度苛棘,纯礼一以静待之,辨其可具者,不取于民。草场火,民情疑怖,守吏惕息俟诛。纯礼曰:“草湿则生火,何足怪!”但使密偿之。库吏盗丝多罪至死,纯礼曰:“以棼然之丝而杀之,吾不忍也。”听其家趣买以赎,命释其株连者。徽宗立,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前尹以刻深为治,纯礼曰:“宽猛相济,圣人之训。今处深文之后,若益以猛,是以火济火也。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由是一切以宽处之。中旨鞫享泽村民谋逆,纯礼审其故,此民入戏场观优,归途见匠者作桶,取而戴于首曰:“与刘先生如何?”遂为匠擒。明日入对,徽宗问何以处之,对曰:“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以不应为杖之,足矣。”曰:“何以戒后人?”曰:“正欲外间知陛下刑宪不滥,足以为训尔。”徽宗从之。曾布奏:“议者多忧财用不足,此非所急也,愿陛下勿以为虑。”纯礼曰:“古者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今大农告匮,帑庾枵空,而曰不足虑,非面谩邪?”又曰:“自古天下汨乱,系于用人。太祖用吕余庆,太宗用王禹偁,真宗用张知白,皆从下列置诸要途。人君欲得英杰之心,固当不次饬拔。必待荐而后用,则守正特立之士,将终身晦迹矣。”纯礼沉毅刚正,曾布惮之,激驸马都尉王诜曰:“上欲除君承旨,范右丞不可。”诜怒。会诜馆辽使,纯礼主宴,诜诬其辄斥御名,罢为端明殿学士、知颍昌府,提举崇福宫。五年,复左朝议大夫,提举鸿庆宫。卒,年七十六。
(节选自《宋史》)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他日/众质之纯礼/曰/陵寝皆在邑境岁时缮治/无虚日/今乃与百县均赋/曷若置此使之/奉常时用乎/
B.他日/众质之/纯礼曰/陵寝皆在/邑境岁时缮治无虚日/今乃与百县均赋/曷若置此/使之奉常时用乎/
C.他日/众质之/纯礼曰/陵寝皆在邑境/岁时缮治无虚日/今乃与百县均赋/曷若置此/使之奉常时用乎/
D.他日/众质之纯礼/曰/陵寝皆在邑境/岁时缮治无虚日/今乃与百县均赋/曷若置此使之/奉常时用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先辈有功劳而取得的入仕权利,是一种封建特权的表现。
B.“徒”在古代有多种含义,可以指步兵,也可以指弟子、门徒,还可以指刑徒,文中的“徒”指刑徒。
C.“陵”指古代的坟墓,为帝王修建陵墓往往工程浩大,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D.古代臣子不能直呼君名,当面可以称君主“万岁”“陛下”等,对第三者可称呼君王为“天子”“寡君”以表恭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纯礼有深谋远虑。在永昭陵兴建期间,范纯礼不接受使者摊派的任务,实则是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问题,他的解释得到了陵使韩琦的肯定。
B.范纯礼仁义爱民。草场失火,范纯礼没有责罚看守草场的官吏,只让他们暗中赔偿;库吏偷丝太多当判死罪,他不忍心,便放任这事不管。
C.范纯礼直言敢谏。当曾布上奏说议事之人所担心的财务用度不足不是急务时,范纯礼予以批驳,并指责他当着皇上的面说谎。
D.范纯礼曾遭受诬陷。曾布畏惧范纯礼,就挑拨王诜,使其对范纯礼心生怒意,王诜于是诬陷范纯礼对皇上不敬,范纯礼因此遭到贬谪。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草场火,民情疑怖,守吏惕息俟诛。
(2)人君欲得英杰之心,固当不次饬拔。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9-12 01:21:4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程务挺,洺州平恩人也。父名振大业末仕窦建德为普乐令甚有能名诸贼不敢犯其境后历晋蒲二州刺史龙朔二年卒赠右卫大将军谥曰烈。
务挺少随父征讨,以勇力闻,迁右领军卫中郎将。永隆中,突厥史伏念反叛,定襄道行军总管李文暕、曹怀舜、窦义昭等相次战败。又诏礼部尚书裴行俭率兵讨之,务挺为副将,仍检校丰州都督。时伏念屯于金牙山,务挺与副总管唐玄表引兵先逼之。伏念惧不能支,遂间道降于行俭,许伏念以不死。中书令裴炎以伏念惧务挺等兵势而降,非行俭之功,伏念遂伏诛。务挺以功右卫将军,封平原郡公。
永淳二年,绥州城平县人白铁余率部落稽之党据县城反,伪称尊号,署百官,又进寇绥德,杀掠人吏,焚烧村落,诏务挺与夏州都督王方翼讨之。务挺进攻其城,拔之,生擒白铁余,尽平其余党。又以功左骁卫大将军、检校左羽林军。嗣圣初,与右领军大将军、检校右羽林军张虔勖同受则天密旨,帅兵入殿庭,废中宗为庐陵王,立豫王为皇帝。则天临朝,累受赏赐,特拜其子齐之为尚乘奉御。务挺泣请回授其弟,则天嘉之,下制褒美,乃拜其弟原州司马务忠为太子洗马。文明年,以务挺为单于道安抚大使,督军以御突厥。务挺善于绥御,威信大行,偏裨已下,无不尽力,突厥甚惮之,相率遁走,不敢近边。及裴炎下狱,务挺密表申理之,由是忤旨。务挺素与唐之奇、杜求仁友善,或构言务挺与裴炎、徐敬业皆潜相应接。则天遣左鹰扬将军裴绍业就军斩之,籍没其家。突厥闻务挺死,所在宴乐相庆,仍为务挺立祠,每出师攻战,即祈祷焉。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三》,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父名振/大业末仕/窦建德为普乐令/甚有能名/诸贼不敢犯其境/后历晋蒲二州刺史/龙朔二年卒/赠右卫大将军/谥曰烈
B.父名振大业末仕/窦建德为普乐令/甚有能名/诸贼不敢犯其境/后历晋蒲二州刺史/龙朔二年卒/赠右卫大将军/谥曰烈
C.父名振/大业末/仕窦建德为普乐令/甚有能名/诸贼不敢犯其境/后历晋蒲二州刺史/龙朔二年卒/赠右卫大将军/谥曰烈
D.父名振大业末/仕窦建德/为普乐令甚有能名/诸贼不敢犯其境/后历晋蒲二州刺史/龙朔二年卒/赠右卫大将军/谥曰烈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礼部尚书,是主管朝廷中的礼仪、祭祀、学校、科举和官员任免的大臣。
B.行军总管,古代隋及唐初于各州设置的官职名,是出征时军队的主帅。
C.迁、拜,是古代授予或调动官职的专词,此外还有除、擢、封等。
D.单于,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意思为“广大之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程务挺平定叛乱,屡立战功。突厥史伏念和城平县人白铁余先后率众反叛朝廷,程务挺率兵讨伐皆取得胜利,自己也因功升职。
B.程务挺遭人诬陷,被人处死。有人诬告他与裴炎、徐敬业暗中勾结,武则天派遣裴绍业将他斩杀于军营中,并处死其全家。
C.程务挺治军有方,威震突厥。他善于安抚统治部下,部下作战尽心尽力,突厥人对他也非常忌惮,闻其名便逃走,不敢进犯边境。
D.程务挺参与废帝,受到重赏。他接受了武则天的密令,带兵进宫废唐中宗为庐陵王,武则天临朝听政时,他和家人都受到了赏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伏念惧不能支,遂间道降于行俭,许伏念以不死。
(2)及裴炎下狱,务挺密表申理之,由是忤旨。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李峤传
李峤,赵州赞皇人,早孤,事母以孝闻。为儿童时,梦有神人遗之双笔,自是渐有学业。弱冠举进士,累转监察御史。时岭南邕、严二州首领反叛,发兵讨击,高宗令峤往监军事。峤乃宣朝旨,特赦其罪,亲入獠洞以招谕之,叛者尽降,因罢兵而还,高宗甚嘉之。累迁给事中,时酷吏来俊臣构陷狄仁杰、李嗣真、裴宣礼等三家,奏请诛之,则天使峤与大理少卿张德裕、侍御史刘宪覆其狱。德裕等虽知其枉,惧罪,并从俊臣所奏。峤曰:“岂有知其枉滥而不为申明哉!孔子曰:‘见义不为,无勇也。’”乃与德裕等列其枉状,由是忤旨,出为润州司马。诏入,转凤阁舍人。则天深加接待,朝廷每有大手笔,皆特令峤为之。
中宗即位,峤以附会张易之兄弟,出为豫州刺史。睿宗即位,出为怀州刺史,寻以年老致仕。初,中宗崩,峤密表请处置相王诸子,勿令在京。及玄宗践祚,宫内获其表,以示侍臣。或请诛之,中书令张说曰:“峤虽不辩逆顺,然亦为当时之谋,吠非其主,不可追讨其罪。”上从其言,乃下制曰:“事君之节,危而不变,为臣则忠,贰乃无赦。赵国公李峤,不知逆顺,状陈诡计,朕亲览焉。以其早负辞学,累居台辅,忍而莫言,特掩其恶。”寻起为庐州别驾而卒。有文集五十卷。(节选自《旧唐书·李峤传》)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梦有神人遗之双笔:赠送
B.出为怀州刺史:外放
C.寻以年老致仕:得到提拔
D.及玄宗践祚:即位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1)因罢兵而还(2)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
B.(1)岂有知其枉滥而不为申明哉(2)虽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C.(1)乃与德裕等列其枉状(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1)峤以附会张易之兄弟(2)故为之文以志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李峤“善于临机处事”和“正直守义”的一组是(  )
A.(1)峤乃宣朝旨,特赦其罪,亲入獠洞以招谕之。
(2)峤曰:“岂有知其枉滥而不为申明哉!孔子曰:‘见义不为,无勇也。’”
B.(1)德裕等虽知其枉,惧罪,并从俊臣所奏。
(2)乃与德裕等列其枉状,由是忤旨,出为润州司马。
C.(1)中宗即位,峤以附会张易之兄弟,出为豫州刺史。
(2)事君之节,危而不变,为臣则忠,贰乃无赦。
D.(1)初,中宗崩,峤密表请处置相王诸子,勿令在京。
(2)然亦为当时之谋,吠非其主,不可追讨其罪。
【小题4】翻译下面三句话。
(1)乃与德裕等列其枉状,由是忤旨,出为润州司马。(3分)

(2)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3分)

(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3分)

【小题5】给下面一段话中划线的句子用“/”断句。(3分)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其无以易之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能受国之垢,是为社稷主;能受国之不祥,是为天下王。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其无以易之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郑孝穆,字道和,荥阳开封人。孝穆幼而谨厚,以清约自居。年未弱冠,涉猎经史。父叔四人并早殁, 昆季之中,孝穆居长。抚训诸弟,有如同生,闺庭之中,怡怡如也。魏孝昌初, 解褐太尉行参军,转七徒主簿。大统五年,行武功郡事,迁使持节、本将军,行岐州刺史、当州都督。 在任未几,有能名。就加通直散骑常侍。王罴时为雍州刺史,钦其善政,遣使贻书,盛相称述。 先是,所部百姓,久遭离乱,饥馑相仍。逃散殆尽。 孝穆下车之日,户止三千。留情绥抚,远近咸至,数年之内,有四万家。每岁考绩,为天下最。太祖嘉之, 賜书曰:“ 知卿莅职近畿留心治术凋弊之俗礼教兴行厌乱之民襁负而至昔郭伋政成并部贾琮誉重冀方以古方今彼有惭德。”于是征拜京兆尹。十五年,梁雍州刺史、岳阳王萧鮞称藩,来附,时议欲遣使,慎选行人。太祖历观内外,无逾孝穆者。十六年,太祖总戎东讨,除大丞相府右长史,封金乡县男,邑二百户。军次潼关,命孝穆与左长史长孙俭、司马杨宽、尚书苏亮、谘议刘孟良等分掌众务。 仍令孝穆引接关东归附人士,并品藻才行而任用之。 孝穆抚纳铨叙, 咸得其宜。孝闵帝践祚,加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爵为子,增邑通一千户。晋公护为雍州牧,辟为别驾,又以疾固辞。武成二年, 征拜御伯中大夫,徙授御正。保定三年,出为宜州刺史,转华州刺史。五年,除虞州刺史,转陕州刺史。頻历数州,皆有政績。复以疾笃,屡乞骸骨。入为少司空。卒于位,时年六十。贈本官,加郑梁北豫三州刺史。谥曰贞。
(节选自<周书•列传•卷三十五>)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知卿莅职近畿/留心治术/凋弊之俗/礼教兴行/厌乱之民/襁负而至/昔郭伋政成并部贾琮/誉重冀方/以古方今/彼有惭德
B.知卿莅职/近畿留心治术/凋弊之俗/礼教兴行/厌乱之民/襁负而至/昔郭/伋政成并部贾琮/誉冀方/以古方今/彼有惭德
C.知卿莅职/近畿留心治术/凋弊之俗/礼教兴行/厌乱之民/襁负而至/昔郭/伋政成并部/ 贾琮誉蜇冀方/以古方今/彼有惭德
D.知卿莅职近畿/留心治术/凋弊之俗/礼教兴行/厌乱之民/襁负而至/昔郭伋政成并部/贾琮誉冀方/以古方今/彼有惭德
【小题2】下列对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昆季,兄弟,与手足、昆仲近义,长为昆,幼为季。
B.解褐,指脱去粗布衣服,代指入仕为官。
C.下车,指古代作为殉葬的制造粗陋的车,也指官吏退休。
D.践阼,亦作 “践祚”,特指皇帝即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孝穆自幼为人宽厚。因为父辈去世早,兄弟之间,孝穆居长,他亲自抚养教育自己的几个弟弟,兄弟之间和睦友爱。
B.郑孝穆很有治政才能。他任通直散骑常侍时,安抚百姓,招纳流民,每年政绩考核都是最好,受到了皇帝的嘉奖与提拔。
C.郑孝穆颇具领导才干。军队驻扎潼关时,他独自处理军队的各项事务;对归附朝廷的人士,处理得非常妥当。
D.郑孝穆深得皇帝赏识。他多次受到嘉奖和加封,最终死于任上。朝廷给予了他很隆重的追封与褒奖的谥号。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是,所部百姓,久遭离乱,饥馑相仍,逃散殆尽。
(2)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赵赞字元辅,幽州蓟人。父延寿,尚兴平公主,至枢密使、忠武军节度。
赞仕周。世宗南征,初遣赞率师巡警寿州城外,俄命为淮南道行营左厢排阵使。世宗归京,留赞与诸将分兵围寿春,赞独当东面。诸将战多不利赞独持重自秋涉冬未尝挫衄及受迢移军尺椽片瓦悉辇而行城中人无敢睥睨者 会吴遣骁将鲁公绾帅十余万众溯淮奄至,跨山为栅,阻肥水,俯瞰城中。时大军已解围,赞与大将杨承信将轻骑断吴人饷路,又独以所部袭破公绾军,为流矢所中。
世宗再征寿春,命造桥涡口,以通濠、泗。令骑帅韩令坤董其役,俾赞副之。属霖雨,淮水涨溢,濠人谋乘轻舟焚其桥,赞觇知之,设伏桥下。濠人果至,赞令强弩乱发,杀获甚众。及世宗移兵趣濠 以牛革蒙大盾攻城,赞亲督役,矢集于胄,虽被重伤,犹力战,逐拔其羊马城。世宗诏褒美之。淮南平,以战功多,授保信军节度。赞入视事,尽去苛政,务从宽简,居民便之。
宋初,加检校太师,预平维扬。岁余,改镇廷州,受密旨许以便宜行事。将及州境,乃前后分置步骑,绵绵不绝,林莽之际,远见旌旗,所部羌、浑来迎,无不慑服。
乾德六年秋,以赞为邠州路部署。开宝二年,太祖将讨晋阳。车驾薄城下,分军四面,赞扼其西偏。并人乘晦潜犯赞垒,赞率众击之,久而方退,弩矢贯足。太祖数劳问,赐良药傅之。
太宗即位,进封卫国公。太平兴国二年,来朝,未见而卒,年五十五。赠侍中。
赞颇知书,喜为诗,容止闲雅,接士大夫以礼,驭众有方略。其为政虽无异迹,而吏民畏服,亦近代贤帅也。
(节选自《宋史•赵赞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诸将战多不利赞/独持重/自秋涉冬/未尝挫衄/及受诏/移军尺椽片瓦/悉辇而行城中/人无敢睥睨者/
B.诸将战多不利/赞独持重/自秋涉冬/未尝挫衄/及受诏/移军尺椽片瓦/悉辇而行城中/人无敢脾睨者/
C.诸将战多不利赞/独持重/自秋涉冬/未尝挫衄/及受诏移军/尺橡片瓦/悉辇而行/城中人无敢脾睨者/
D.诸将战多不利/赞独持重/自秋涉冬/未尝挫衄/及受诏移军/尺椽片瓦/悉辇而行/城中人无敢睥睨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本指仰攀婚姻,后来专指娶公主为妻。古代表示婚嫁的词还有“适”“归”“嫁”“娶”“聘” “妻”等。
B.胄,古代作战时用来防护胸部、四肢的装具,材质一般为铜、铁。“甲胄” 常作为古代防护装具的统称。
C.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与此意相近的说法还有“知”“下车”“掌”“执事”等。
D.路,是宋代的最高行政区划名,略似唐代的“道”,仿唐代的道制而置。如姜夔词中有“烽火扬州路”。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赞多次随主征讨,骁勇善战。赵赞先后在后周和北宋为官,他多次随君主出征,冲锋陷阵,斗志昂扬,勇猛无比。
B.赵赞为政注重宽简,善政安民。赵赞在朝廷做官时,以与民方便为宗旨,废除全部苛政,处理政务从宽从简,恩泽百姓。
C.赵赞建立赫赫战功,颇受器重。羊马城大捷后,周世宗下诏褒奖他;攻打晋阳,与并州军苦战负伤后,太祖多次慰劳问候他。
D.赵赞注重自身修养,儒雅有度。赵赞虽为武将,但读书很多,举止文雅有度,按照礼节接待士大夫,称得上一代儒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属霖雨,淮水涨溢,濠人谋乘轻舟焚其桥,赞觇知之,设伏桥下。
(2)并人乘晦潜犯赞垒,赞率众击之,久而方退,弩矢贯足。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卜天璋传
卜天璋,字君璋,洛阳人。父世昌。宪宗南征,率众款附,授镇抚,统民兵二千户,升真定路管民万户。宪宗六年,籍河北民徙河南者三千余人,俾专领之,遂家汴。
天璋幼颖悟,长负直气,读书史,识成败大体。至元中,为南京府史。时河北饥民数万人,集河上欲南徙,有诏令民复业,勿渡,众汹汹不肯还。天璋虑其生变,劝总管张国宝听其渡,国宝从之,遂以无事。河南按察副使程思廉,察其贤,辟为宪史,声闻益著。
皇庆初,天璋为归德知府,劭农兴学,复河渠,河患遂弭。时群盗据要津,商旅不通,天璋擒百数人,悉磔以徇,盗为止息。升浙西道廉访副使,到任阅月,以更田制,改授饶州路总管。天璋既至,听民自实,事无苛扰,民大悦,版籍为清。时省臣董田事,妄作威福,郡县争赂之,觊免谴,饶独无有。省臣衔之,将中以危法,求其罪无所得。县以饥告,天璋即发廪赈之,僚佐持不可,天璋曰:“民饥如是,必俟得请而后赈,民且死矣。失申之责,吾独任之,不以累诸君也。”竟发藏以赈之,民赖全活。其临事无所顾虑若此。
天历二年,蜀兵起,荆楚大震,复拜山南廉访使。人谓公老,必不行矣。天璋曰:“国步方艰,吾年八十,恒惧弗获死所耳,敢避难乎!”遂行。至则厉风纪,清吏治,州郡肃然。是时,谷价翔踊,乃下令勿损谷价,听民自便,于是舟车争集,米价顿减。复止宪司赃罚库缗钱不输于台,留用赈饥,御史至,民遮道称颂。会诏三品官言时政得失,因列上二十事,凡万余言,皆中时病。因自引去。既归汴,以余禄施其族党,家无甔储,天璋处之,晏如也。至顺二年卒。赠通议大夫、礼部尚书、上轻车都尉、河南郡侯,谥“正献”。
(选自《元史》卷一九一)
【注释】①磔(zhé):古代分裂肢体的酷刑,也称“车裂”。②缗(mín):穿钱用的绳子,引申为成串的铜钱。③甔(dān):口小腹大的瓦器。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悉磔以徇 徇:示众B.省臣衔之,将中以危法  中:中伤
C.天璋即发廪赈之 发:发放D.人谓公老,必不行矣    不行 :不出行
【小题2】下列对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卜天璋,研读书史,懂得成败大体。至元年间,黄河以北有饥民数万人,聚集在黄河上准备向南迁徒,皇帝下诏不得南渡,卜天璋向张国宝建议听凭这些人渡河,最后才没有生出事端。
B.卜天璋任归德府知府时盗贼聚集,占据交通要道,商旅不通,卜天璋捉住盗贼数百人,全部处以极刑,盗贼被平息,他因此升任浙西道廉访副使。
C.卜天璋于八十岁之际上任山南廉访使,整饬风化,严肃吏治,州郡之中肃然安定。御史到达后,百姓都聚集在道路上称赞颂扬他。
D.卜天璋辞官归家后,将自家多余的的财物都施予族人,卜天璋却处之安然自得。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国步方艰,吾年八十,恒惧弗获死所耳,敢避难乎!
⑵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司马迁《报任安书》)
【小题4】卜天璋是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