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韩凭妻
宋康王舍人韩凭,娶妻何氏,美。康王夺之。凭怒,王囚之,为城旦。妻密遗凭书,其辞曰:“其雨淫淫,河大深,日出当心。”既而王得其书,以示左右;左右莫解其意。臣苏贺对曰:“其雨淫淫,言愁且思也;河大水深,不得往也;日出当心,心有死志也”俄而凭乃自杀。
其妻乃阴腐其衣。王与之登台,妻遂自投台;左右揽之,衣不中手而死。遗书于带曰:“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骨,赐凭合葬!”
王怒,弗听,使里人埋之,冢相望也。王曰:“尔夫妇相爱不已,若能使冢合,则吾弗阻也。”宿昔之间,便有大梓木生于二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体相就,相交于下,枝错于上。又有鸳鸯,雌雄各一,恒栖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音声感人。宋人哀,遂号其木曰“相思树”。相思之名,起于此也,南人谓此禽即韩凭夫妇之精魂。
今睢阳有韩凭城,其歌谣至今犹存。    (选自干宝《搜神记》)
[注释]①城旦:一种苦刑,受刑者白天防备敌寇,晚上筑城。
【小题1】对下列句子加横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王囚之,为城旦  论:定罪。
B.妻密遗凭书,其辞曰 缪:故意使含义曲折隐晦
C.宿昔之间,便有大梓木……   宿昔:旦夕,形容时间短。
D.旬日而大盈抱,屈体相就     旬日:半个月,即十五天。
【小题2】对下面各句中加横线词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宋人哀 ②氓蚩蚩,抱布贸丝
③河大深 ④学不思则罔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小题3】对本文思想内容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运用倒叙的手法讲述了韩凭妻不慕富贵,忠于爱情,投台自杀,终与韩凭合葬一处的故事,故事曲折动人,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B.本文热情地歌颂了韩凭夫妇坚贞不渝的爱情以及韩凭妻机智勇敢,不畏强暴,不慕富贵的高贵品质。
C.本文通过写韩凭夫妇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也从侧面揭露了宋康王之类封建统治者的残暴无耻。
D.本文的结局写韩凭夫妇的墓上长出两棵大树,根交枝错,且有鸳鸯栖鸣于上,极富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作者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和课文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妻乃阴腐其衣。
翻译:____________。
(2)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
翻译:____________。
(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翻译: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2-03 12:35:0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杜佑,字君卿,京兆万年人。父希望,重然诺,所交游皆一时俊杰。为安陵令,都督宋庆礼表其异政。坐小累去官。
佑以荫补济南参军事、剡县丞。尝过润州刺史韦元甫,元甫以故人子待之,而不加礼。它日,元甫有疑狱不能决,试讯佑,佑为辨处,契要无不尽。元甫奇之,署司法参军,府徙浙西、淮南,表置幕府。入为工部郎中,充江淮青苗使,再迁容管经略使。
建中初,河朔兵挐战,民困,赋无所出。佑以为救敝莫若省用,省用则省官,乃上议曰:汉光武建武中废县四百,吏率十署一;魏太和时分遣使者省吏员,正始时并郡县;晋太元省官七百;隋开皇废郡五百;贞观初省内官六百员。设官之本,以治众庶,故古者计人置吏,不肯虚设。自汉至唐,因征战艰难以省吏员,诚救弊之切也。议入,帝纳之,众议以为善。
卢杞当国,恶之,出为苏州刺史,俄迁岭南节度使。佑为开大衢,疏析廛闬,以息火灾。初,佑决雷陂以广灌溉,斥海濒弃地为田,积米至五十万斛,列营三十区,士马整饬,四邻畏之;然宽假僚佐,故南宫僔、李亚、郑元均至争权乱政,帝为佑斥去之。
党项阴导吐蕃为乱,诸将邀功,请讨之。佑以为无良边臣,有为而叛,即上疏曰:昔周宣中兴,猃狁为害,追之太原,及境而止,不欲弊中国,怒远夷也。秦恃兵力,北拒匈奴,西逐诸羌,结怨阶乱,实生谪戍。党项小蕃,与中国杂处,间者边将侵刻。今戎丑方强,边备未实,诚宜慎择良将,使之完辑,禁绝诛求,示以信诚,何必亟兴师役,坐取劳费哉?帝嘉纳之。
佑每进见,天子尊礼之,官而不名。后数年,固乞骸骨,帝不得已,许之。元和七年卒,年七十八,册赠太傅,谥曰安简。佑天性精于吏职,为治不皦察,数斡计赋,相民利病而上下之,议者称佑治行无缺。惟晚年以妾为夫人,有所蔽云。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佑的父亲是一个讲信用的人,所交的朋友都是当时的英才豪杰。他的政绩优异,可因犯了一些小错而丢了官。
B.河朔的军队长期作战,百姓穷困,赋税无法征收。杜佑认为解决的办法就是节约财政支出,并裁减官员,他上的奏折中还列举了历朝的做法来说服皇帝,皇帝觉得有道理,采纳了他的意见。
C.杜佑姑息放纵他的属下官吏,从而导致他们争夺权力扰乱政局,皇帝批评了他并要求杜佑罢免他们。
D.杜佑认为面对边境小国的入侵,应当用友好的态度笼络,除掉他们的奸谋,不需屡次发动军队作战,浪费粮钱。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贞观七年,太宗谓侍臣曰:“天下愚人者多,智人者少,智者不肯为恶,愚人好犯宪章。凡赦宥之恩,惟及不轨之辈。古语云:‘小人之幸,君子之不幸。’‘一岁再赦,善人喑哑。’凡‘养稂莠者伤禾稼,惠奸宄者贼良人’。昔‘文王作罚,刑兹无赦。’又蜀先主尝谓诸葛亮曰:‘吾周旋陈元方、郑康成之间,每见启告理乱之道备矣,曾不语赦。’故诸葛亮治蜀十年不赦,而蜀大化。梁武帝每年数赦,卒至倾败。夫谋小仁者,大仁之贼。故我有天下以来,绝不放赦。今四海安宁,礼义兴行,非常之恩,弥不可数,将恐愚人常冀侥幸,惟欲犯法,不能改过。”
贞观十年,太宗谓侍臣曰:“国家法令惟须简约不可一罪作数种条格式既多官人不能尽记更生奸诈若欲出罪即引轻条,若欲入罪即引重条。数变法者,实不益道理,宜令审细,毋使互文。”
贞观十一年,太宗谓侍臣曰:“诏令格式,若不常定,则人心多惑,奸诈益生。《周易》称‘涣汗其大号’,言发号施令,若汗出于体,一出而不复也。《书》曰:‘慎乃出令,令出惟行,弗为反。’且汉祖日不暇给,萧何起于小吏,制法之后,犹称画一。今宜详思此义,不可轻出诏令,必须审定,以为永式。”
长孙皇后遇疾,渐危笃。皇太子启后曰:“医药备尽,今尊体不瘳,请奏赦囚徒并度人入道,冀蒙福祐。”后曰:“死生有命,非人力所加。若修福可延,吾素非为恶者;若行善无效,何福可求?赦者国之大事,佛道者,上每示存异方之教耳,常恐为理体之弊。岂以吾一妇人而乱天下法?不能依汝言。”
(节选自《贞观政要》)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吾周旋陈元方、郑康成之间周旋:应付
B.变法者,实不益道理数:屡次
C.医药尽,今尊体不瘳备:齐备
D.上每示存异方之教耳异方:外国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每见启告理乱道备矣师道不传也久矣
B.若不常定,人心多惑夫夷以近,游者众
C.若汗出体,一出而不复也臣诚恐见欺王而负赵
D.死生有命,非人力加或因寄托,放浪形骸之外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唐太宗反对赦免冒犯法律的愚蠢人。他引用古语证明滥用赦免只会惠及奸人而伤害良民,拿诸葛亮治蜀十年不赦而蜀中大化,与梁武帝一年数赦而国家倾覆作对比。
B.唐太宗主张法令的制定要力求简约。他认为法令条款过多不利官员记忆,容易滋生奸诈事端,原因是为人开罪可援引从轻处罚条款,为人加罪可援引从重处罚条款。
C.唐太宗主张朝廷诏令要有固定格式。他认为诏令格式不固定就会让人有机可趁,在引用经典话语阐明诏令的严肃性后,表明自己对刘邦和萧何制定法令的不屑态度。
D.长孙皇后是一位贤德有见识的皇后。她断然拒绝太子用赦免囚徒和度人入道方法来为她祛病求福,在她看来生死有命非人力所可为,国家法令不能因自己而被扰乱。
【小题4】给下面一段文字断句。
国家法令惟须简约不可一罪作数种条格式既多官人不能尽记更生奸诈若欲出罪即引轻条
【小题5】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赦宥之恩,惟及不轨之辈。
(2)若修福可延,吾素非为恶者;若行善无效,何福可求?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之才,字挺之,青社人,天圣八年同进士出身,为人朴率,自信,无少矫厉。师河南穆伯长。伯长性庄严寡合,虽挺之亦频在诃怒中。挺之事先生益谨。尝与参校柳文者累月,卒能《易》。

挺之初为卫州获嘉县主簿,权共城令。所谓康节先生邵尧夫者,时居母忧于苏门山百源之上,布裘菜食,且躬爨以养其父。挺之叩门上谒劝其习性命之学。康节谨再拜,悉受业。世所谓康节先生之《易》者,实受之挺之。

挺之器大,难乎识者,栖迟久不调。或惜之,则曰:“宜少贬之荣进。”友人石曼卿独曰:“时不足以容君,君盍弃之隐去。”再调孟州司法参军。时范忠献公守孟,亦莫之知也。忠献初建节钺守延安,送者不用故事,出境外。挺之独别近郊,或病之,谢曰:“故事也。”居顷之,忠献谪安陆,独挺之见之洛阳。前日远境之客,无一人来者。忠献于是乎恨知挺之之晚。

友人尹师鲁以书荐挺之于叶舍人道卿,石曼卿致之曰:“孟州司法参军李之才,年三十九,能为古文章,语直意邃,不肆不窘,固足以蹈及前辈,非吾所敢品目。而安于卑位,颇无仕进意,人罕能知之。其才又达世务,使少用于世,必过人远甚。幸其贫无赀,不能决其归心,知之者当共成之。”曼卿师鲁曰:“今之业文好古之士至鲜,且不张,苟遗若人,其学益衰矣,是师鲁当尽心以成之者也。吾素不喜屈谒贵仕,以挺之书,凡四五至道卿之门,通焉而后已。道卿且乐荐之,以是不悔。”挺之遂得应铨新格,改大理寺丞。会曼卿与龙图阁直吴学士遵路调兵河东,辟挺之泽州佥署判官。于是泽人刘仲更从挺之受历法,世称刘仲更之历。远出古今。在泽,转殿中丞,母忧,甫除丧,暴卒于怀州守舍。时友人尹子渐守怀也,子渐哭挺之过哀感疾,不逾月亦卒。挺之葬青社。

  (选自赵与时《宾退录》,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卒能《易》 受:传授
B.石曼卿致之曰 因:通过
C.曼卿师鲁曰 报:上报
D.母忧 丁:遭逢
【小题2】下面与李挺之有关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李挺之恭敬地侍奉经常怒斥他的师长河南穆伯长。
B.李挺之被邵尧夫成功劝说学习关于万物的“性命之学”。
C.范忠献被责守安陆,只有李挺之一人赶到洛阳见他。
D.刘仲更的历法远出古今,跟李挺之传授有密切关系。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挺之器大,难乎识者,栖迟久不调。
⑵幸其贫无赀,不能决其归心,知之者当共成之。
【小题4】请翻译下列课内文言句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凤传(节选)

赵凤,幽州人也,少以儒学知名。凤好直言而性刚强,索与任圜善。圜为重诲所杀,而诬以谋反。是时,重诲方用事,虽明宗不能诘也,凤独号哭呼重诲曰:“任圜天下义士,岂肯谋反!而公杀之,何以示天下?”重诲惭不能对。有僧游西域,得佛牙以献,明宗以示大臣。凤言:“世传佛牙水火不能伤,请验其真伪。”因以斧斫之,应手而碎。是时,宫中施物已及数千,因凤碎之乃止。天成四年夏,拜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秘书少监于峤者,自庄宗时与凤俱为翰林学士,而峤亦讦直敢言,与凤素善。及凤已贵,而峤久不迁,自以材名在凤上而不用,因与萧希甫数非斥时政,尤诋訾凤,凤心衔之,未有以发。而峤与邻家争水窦,为安重诲所怒,凤即左迁峤秘书少监。其后安重诲为边彦温等告变,明宗诏彦温等廷诘,具伏其诈,即斩之。后数日,凤奏事中兴殿,启曰:“臣闻奸人有诬重诲者。”明宗曰:“此闲事,朕已处置之,卿可无问也。”凤曰:“臣所闻者,系国家利害,陛下不可以为闲。”因指殿屋曰:“此殿所以尊严宏壮者,栋梁柱石之所扶持也。大臣,国之栋梁柱石也,且重诲起微贱,历艰危,致陛下为中兴主,安可使奸人动摇!”明宗改容谢之曰:“卿言是也。”遂族彦温等三家。其后重诲得罪群臣无敢言者独凤数言重诲尽忠明宗以凤为朋党罢为安国军节度使废帝入立,召为太子太保。病足居于家,疾笃,自,投蓍而叹曰:“吾家世无五十者,又皆穷贱,吾今寿过其数而富贵,复何求哉!”清泰二年卒于家。

(节选自《新五代史》)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后重诲得罪群臣/无敢言者/独凤数言重诲尽忠/明宗以风为朋党罢/为安国军节度使/
B.其后重诲得罪群臣/无敢言者/独凤数言重诲尽忠/明宗以凤为朋党/罢为安国军节度使/
C.其后重诲得罪/群臣无敢言者/独凤数言重诲尽忠/明宗以凤为朋党罢/为安国军节度使/
D.其后重诲得罪/群臣无敢言者/独凤数言重诲尽忠/明宗以风为朋党/罢为安国军节度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宗,后唐皇帝谥号。中国古代的帝王大多有庙号、谥号、尊号和年号。
B.西域,汉代后多指玉门关、阳关以西地区,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C.中兴,通常指国家在经历乱世或衰世之后,重新走上治世乃至盛世之路。
D.筮,用蓍草占卜。《诗经·氓》中提到“尔卜尔筮”,“卜”“筮”略有差别。
【小题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凤性格刚强,敢于仗义执言。安重诲杀掉并诬蔑任圜,赵凤的严厉指责让安重诲无言以对。安重诲遭人告发,赵凤又秉公替他说话。
B.赵凤具有主见,不肯轻信盲从。有和尚进献所谓“佛牙”,皇帝及许多宫人都深信不疑,而赵凤用斧头砍斫的方式验证此乃伪造之物。
C.赵凤心有城府,伺机报复他人。赵凤和于峤关系本不错,但赵凤身居高位后,二人交恶。后来赵凤借于峤与邻居争斗一事让于峤贬官。
D.赵凤乐观知足,坦然对待生死。废帝即位后提拔赵凤,赵凤病重不能履职,但他认为自己的寿命和地位已超过先辈,可死而无憾。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与萧希甫数非斥时政,尤诋訾凤,风心衔之,未有以发。
(2)明宗改容谢之曰:“卿言是也。”遂族彦温等三家。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景崇,邢州人也。为人明敏巧辩,善事人。唐明宗镇邢州,以为牙将,其后尝从明宗,隶麾下。后事晋,累拜左金吾卫大将军,常怏怏人主不能用其材。汉高祖起太原,景崇取库金奔迎高祖。高祖至京师,拜景崇右卫大将军,未之奇也。高祖攻邺,景崇不得从,乃求留守起居表,诣行在见高祖,愿留军中效用,为高祖画攻战之策,甚有辩,高祖乃奇其材。

是时,汉方新造,凤翔侯益、永兴赵赞皆尝受命契丹,高祖立,益等内顾自疑,乃阴召蜀人为助,高祖患之。及已破邺,益等惧,皆请入朝。会回鹘入贡,言为党项所隔不得通,愿得汉兵为援,高祖遣景崇以兵迎回鹘。景崇将行高祖已疾召入卧内戒之曰益等已来善矣若犹迟疑则以便宜图之。高祖乃诏景崇兼凤翔巡检使。

景崇至凤翔,侯益未有行意,而高祖崩,或劝景崇可速诛益,景崇念独受命先帝而少主莫知,犹豫未决。益乃亡去,景崇大悔失不杀之。益至京师,隐帝新立,史弘肇、杨邠等用事,益乃厚赂邠等,阴以事中景崇。已而益拜开封尹,景崇心不自安,讽凤翔将吏求己领府事。朝廷患之,拜景崇邠州留后,以赵晖为凤翔节度使。景崇乃叛,尽杀侯益家属,与赵思绾共推李守贞为秦王,隐帝即以赵晖讨之。晖攻凤翔,堑而围之,数以精兵挑战,景崇不出。

明年,守贞、思绾相次皆败,景崇客周璨谓景崇曰:“公能守此者,以有河中、京兆也。今皆败矣,何所恃乎?不如降也。”景崇曰:“诚累君等,然事急矣,吾欲为万有一得之计可乎?吾闻赵晖精兵皆在城北,今使公孙辇等烧城东门伪降,吾以牙兵击其城北兵,脱使不成而死,犹胜于束手也。”璨等皆然之。迟明,辇烧东门将降,而府中火起,景崇自焚矣,辇乃降晖。

(注)①牙将,唐朝节度使是独镇一方的将帅,他们出镇,赐双旌双节,行则建节,树六纛。援古例称官署为牙,称所亲之将为牙将。

(节选自《新五代史》,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景崇将行/高祖已/疾召入卧内/戒之曰/益等已来/善矣/若犹迟疑/则以便宜图之/
B.景崇将行/高祖已疾/召入/卧内戒之曰/益等已/来善矣/若犹迟疑则以/便宜图之/
C.景崇将行/高祖已疾/召入卧内/戒之曰/益等已来/善矣/若犹迟疑/则以便宜图之/
D.景崇将行/高祖已/疾召入卧内/戒之曰/益等已/来善矣/若犹迟疑则以/便宜图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是古代帝王的庙号,庙号是皇帝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开国皇帝一般称为“太祖”“高祖”。本文中的汉高祖指五代十国时期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
B.拜,指“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古代表示授官的词语还有“除”“授”“辟”“征”“陟”“擢”等。
C.行在,即“行在所”。是皇帝所在的地方,本指京都。后泛指皇帝所到之处。
D.牙兵,即亲兵或卫兵,是唐末和五代时期节度使的私兵。节度使所树之旗为牙旗,所居之城为牙城,亲兵则称牙兵。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景崇精明善辩,善于侍奉主人。他曾担任后唐明宗的亲兵将领,在后晋时多次升官做到了左金吾卫大将军,还曾取出库中金银献给后汉高祖。
B.王景崇曾怀才不遇,但最终受到赏识。在后晋时常为不受重用怏怏不乐,后汉高祖起初也没有发现他的奇异之处,直到他自陈方略之后才得到认可。
C.王景崇做事有时犹豫不决,以致错失良机。他到凤翔后,有人劝说他赶快杀死侯益,他因顾及少主而优柔寡断,结果侯益逃回京师。
D.王景崇爱意气用事,逞一时之怒。他气愤朝廷不授予凤翔节度使,一怒之下造反并杀死侯益全家,兵败之际手下将要投降,他被逼自焚。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益至京师,隐帝新立,史弘肇、杨邠等用事,益乃厚赂邠等,阴以事中景崇。
(2)诚累君等,然事急矣,吾欲为万有一得之计可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