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杨洪,字宗道,六合人。祖政,明初以功为汉中百户。父璟,战死灵璧。洪嗣职调开平善骑射遇敌辄身先突阵初从成祖北征至斡难河获人马而还帝曰将才也。令识其名,进千户。宣德四年命以精骑二百,专巡缴塞上。继命城西猫儿峪,留兵戍之。败寇于红山。英宗立,尚书王骥言边军怯弱,由训练无人,因言洪能。诏加洪游击将军。洪所部才五百,诏选开平、独石骑兵益之,再进都指挥佥事。时先朝宿将己尽,洪后起,以敢战著名。为人机变敏捷,善出奇捣虚,未尝小挫。虽为偏校,中朝大臣皆知其能,有毁之者,辄为曲护,洪以是得展其才。洪初败兀良哈兵,执其部长朵栾帖木儿。既代谦任,复败其兵于西凉亭。帝赐敕嘉奖。又宣大总兵官谭广等曰:“此即前寇延绥,为指挥王祯所败者,去若军甚迩,顾不能扑灭,若视洪等愧不?”三年春,击寇于伯颜山。洪马蹶伤足,战益力,擒其部长也陵台等四人。追至宝昌州,又擒阿台答剌花等五人。寇大败,遁去。玺书慰劳,遣医视,进督指挥同知。寻以景泰元年,于谦以边警未息,宜令洪等条上方略。洪言四事,命兵部议行。都督宫聚、王喜、张斌先坐罪系狱,洪与石亨荐三人习战,请释令立功。 诏己许,而言官劾其党邪挠政。帝以国家多事,务得人,置不问。上皇还,洪与石亨俱授奉天翊卫宣力武臣,予世券。明年夏,佩镇朔大将军印,还镇宣府。从子能、信充左右参将,其子俊为右都督,管三千营。洪自以一门父子官极品,手握重兵,盛满难居,乞休致,请调俊等他镇。帝不许。八月,以疾召还京,逾月卒。颍国公,谥武襄。妾葛氏自经以殉,诏赠淑人。洪久居宣府,御兵严肃,士马精强,为一时边将冠,然未尝专杀。又颇好文学,尝请建学宜府,教诸将子弟。
(节选自《明史·列传六十一》)
【小题1】下列句子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洪嗣职调开平/善骑射/遇敌辄身先突阵/初从成祖北征至斡难河/获人马而还/帝曰将才也
B.洪嗣职/调开平/善骑射/遇敌辄身先突阵/初/从成祖北征/至斡难河/获人马而还/帝曰/将才也
C.洪嗣职调开平/善骑射/遇敌辄身先突阵/初从成祖北征至斡难河/获人马而还/帝曰将才也
D.洪嗣职/调开平/善骑射/遇敌/辄身先突阵/初从成祖北征至斡难河/获人马而还/帝曰将才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敕,皇帝,帝王自上命下之词。汉时凡尊长或官长告诫子孙或僚属,皆称敕。南北朝以后专指皇帝诏书。
B.同知,官名。指正官之副。凡主管一事而不授以正官之名,则谓之知某事,如宋代不以枢密院使授人,则称为“知枢密院事”,副使则称为“同知”。
C.休致,官员年老退休去职。所谓休致,即将职位还给朝廷的意思。清制,因衰老不能胜任而自请去职,称自请休致;朝廷亦常对衰老不能胜任官员给予“原品休致”。
D.赠,是指授予官职。古代皇帝为官员及其亲属加封,如赠官、赠谥。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洪继承父职后不仅作战勇敢,屡建战功,而且反应灵敏,常常出奇制胜,受到了皇帝的赏识和信任。
B.杨洪仕途中曾经多次受到别人的诋毁、攻击,但是皇帝始终信任和重用他,他不断升迁,最后手握重兵。
C.杨洪的儿子杨能、杨信、杨俊都身居高位,有的就在杨洪手下任职,杨洪曾经请求退休,将儿子调离,皇帝没有答应。
D.杨洪带兵严格,军队的战斗力很强,在边境部队中首屈一指。他还曾办学、培养将官子弟。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即前寇延绥,为指挥王祯所败者,去若军甚迩,顾不能扑灭,若视洪等愧不?
(2)都督宫聚、王喜、张斌先坐罪系狱,洪与石亨荐三人习战,请释令立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5-09 08:03: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张万公字良辅,东平东阿人也。幼聪悟,喜读书。登正隆二年进士第,调新郑簿。以忧去。服阕,除费县簿。大定四年,为东京辰渌盐副使,课增,迁长山令。时土寇未平,一旦至城下者几万人,万公登陴谕以乡里亲旧意,众感悟相率而去,邑人赖之,为立生祠。丞相尝谓曰:“后代我者必汝也。”俄授郎中,敷奏明敏,世宗嘉之,谓侍臣曰:“张万公纯直人也。”
章宗即位,会北边屡有警,上命枢密使夹谷清臣发兵击之。万公言:“劳民非便。”诏百官议于尚书省,遂罢兵。明昌二年,知大兴府事。逾年,以母老乞就养,诏不许,赐告省亲。还,上问山东、河北粟贵贱,今春苗稼,万公具以实对。
初,明昌间,有司建议,自西南、西北路,沿临潢达泰州,开筑壕堑以备大兵,役者三万人,连年未就。御史台言:“所开旋为风沙所平,无益于御侮,而徒劳民。”上因旱灾,问万公所由致。万公对以“劳民之久,恐伤和气,宜从御史台所言,罢之为便”。
泰和元年,连章请老,不许,迁荣禄大夫,赐其子进士及第。明年,章再上。后致仕。
六年,南鄙用兵,上以山东重地,须大臣镇抚之,特起万公知济南府、山东路安抚使。山东连岁旱蝗,万公虑民饥盗起,当预备赈济。时兵兴,国用不给,万公乃上言乞将盐引会山东行部给卖,纳粟易换。又言督责有司禁戢盗贼之方。上皆从之。复乞致仕,许之,加崇进,仍给平章政事俸之半。泰和七年,薨。命依宰臣故事,赙葬。赠仪同三司,谥曰文贞
万公淳厚刚正,门无杂宾,典章文物,多所裁正上尝与司空襄言秋山之乐意将有事于春蒐也顾视万公万公曰动何如静上改容而止辅政八年其所荐引多廉让之士焉。
(选自《金史·张万公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上尝与司空襄言秋山之乐/意将有事于春蒐也/顾视万公/万公曰/动何如静/上改容而止/辅政八年/其所荐引/多廉让之士焉
B.上尝与司空襄言/秋山之乐/意将有事于春蒐也/顾视万公/万公曰/动何如静/上改容而止辅政/八年/其所荐引多廉让之士焉
C.上尝与司空襄言/秋山之乐/意将有事于春蒐也/顾视万公/万公曰/动何如静/上改容而止辅政/八年其所荐引/多廉让之士焉
D.上尝与司空襄言秋山之乐/意将有事于春蒐也/顾视万公/万公曰/动何如静/上改容而止辅政/八年其所荐引/多廉让之士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生祠,为还活着的人建立祠庙,加以奉祀,以此表示内心的感戴和钦敬之意。
B.尚书省,官署名,是魏晋至宋的最高政令机构,负责审核政令。
C.盐引,官府在商人缴纳盐价和税款后发放的用以支领和运销盐的凭证。
D.崇进,官阶名,金文散官共四十二阶,正一品有四阶,崇进为第四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万公在担任长山县令时,有盗贼至城下,张万公登上城墙用乡情说服他们,这些盗贼感动、悔悟全部都离去,由此这个县的百姓都很信赖他。
B.张万公为官很有能力,当时的丞相认为以后能代替他担任丞相的一定是张万公,任郎中期间,他陈述奏章清楚简练,世宗赞扬他是纯朴正直的人。
C.章宗即位后,国家北部边地多有警报,就下令发兵进攻,张万公说使百姓疲劳是不好的事情,后来皇帝下令百官讨论出兵的事情,最终没有发兵。
D.张万公担任山东路安抚使时,因为山东连年大旱,加上蝗灾,他担忧百姓会因为饥饿成为盗贼,就积极准备赈灾事宜,同时也考虑杜绝盗贼问题。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万公对以“劳民之久,恐伤和气,宜从御史台所言,罢之为便”。
(2)万公淳厚刚正,门无杂宾,典章文物,多所裁正。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孙丕扬,字叔孝,富平人。嘉靖三十五年进士。擢御史。历按畿辅、淮、扬,矫然有风裁。隆庆中擢大理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丕扬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
万历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诸府。以严为治,属吏皆惴惴。按行关隘,增置敌楼①三百余所,筑边墙万余丈。录功,进右副都御史。中官冯保家在畿内,张居正属为建坊,丕扬拒不应。知二人必怒,五年春引疾归。
其冬大计京官,言路②希居正旨劾之。御史按陕西者,知保等憾不已,密讽西安知府罗织其赃。知府遣吏报御史,吏为虎噬。及再报,则居正已死,事乃解。起应天府尹。召大理卿,进户部右侍郎。
十五年,河北大饥。丕扬乡邑及邻县蒲城、同官至采石为食。丕扬伤之,进石数升于帝,因言:“今海内困加派,其穷非止啖石之民也。宜宽赋节用,罢额外征派有诸不急务,损上益下,以培苍生大命。”帝感其言,颇有所减罢。
寻由左侍郎擢南京右都御史,以病归。召拜刑部尚书。丕扬以狱多滞囚,由公移③牵制。议刑部、大理各置籍,凡狱上刑部,次日即详谳大理,大理审允,次日即还刑部,自是囚无淹系。寻奏,帝报从之。已,条上省刑省罚各三十二事。帝称善,优诏褒纳。自是刑狱大减。有内监杀人,逃匿禁中。丕扬奏捕,卒论戍。改左都御史。
丕扬以白首趋朝,非荐贤无以报国。先后推毂林居耆硕,帝雅意不用旧人,悉寝不报。丕扬齿虽迈,帝重其老成清德,眷遇益隆。而丕扬乞去不已,疏复二十余上。既不得请,则于明年二月拜疏径归。家居二年卒,年八十三。赠太保。天启初,追谥恭介。
①敌楼:城墙上御敌的城楼,即谯楼。②言路:言官。③公移:不相统属的官署间的公文的总称。
(选自《明史•孙丕扬传》)
【小题1】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隆庆中擢/大理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丕扬/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
B.隆庆中/擢大理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丕扬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
C.隆庆中/擢大理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丕扬/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
D.隆庆中/擢大理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丕扬/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理,此处指大理寺,官署名,掌刑法复核,其首长为大理寺卿,北齐设置,隋唐之后沿之。
B.畿辅,泛指京都附近的地区,畿指京畿,辅如汉代的三辅。
C.刑部,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是主管刑法及狱讼事务的机构。
D.拜,有“授予官职”之意,文中有“升任”之意,文中类似的词有擢、起、左、出、进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丕扬为官清正,关心民生。黄河以北发生饥荒,他建议皇帝减免那些额外的赋税,减少官方收益,增加百姓收益而保护百姓性命。
B.孙丕扬治理严厉,善改弊垢。在保定各府做巡抚时,属下官员多惮畏他;任刑部尚书时,他对刑部、大理寺进行改革,改变了狱多滞囚的状况。
C.孙丕扬品性刚正,不畏权贵。他明知冯保和张居正会对自己心生怨恨,也要拒绝张居正要他替冯保修建牌坊的要求。
D.孙丕扬刚而遭折,多受诬陷。他因为得罪高拱而受到诬陷,后又因得罪张居正而受到栽赃,但都因皇帝信任得以保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御史按陕西者,知保等憾不已,密讽西安知府罗织其赃。
(2)先后推毂林居耆硕,帝雅意不用旧人,悉寝不报。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王绂传

①王绂,字孟端,无锡人。博学,工歌诗,能书,写山木竹石,妙绝一时。洪武中,坐累戍朔州。永乐初,用荐,以善书供事文渊阁。久之,除中书舍人。

②绂未仕时,与吴人韩奕为友,隐居九龙山,遂自号九龙山人。于书法,动以古人自期。画不苟作,游览之顷,酒酣握笔,长廊素壁淋漓沾洒。有投金币购片楮者,辄拂袖起,或闭门不纳,虽豪贵人勿顾也。有谏之者,绂曰:“丈夫宜审所处,轻者如此,重者将何以哉!”

③在京师,月下闻吹箫者,乘兴写《石竹图》。明旦访其人赠之,则估客也。客以红氍毹馈,请再写一枝为配,绂索前画裂之,还其馈。

④一日退朝,黔国公沐晟从后呼其字,绂不应。同列语之曰:“此黔国公也。”绂曰:“我非不闻之,是必于我索画耳。”晟走及之,果以画请,绂颔之而已。逾数年,晟复以书来,绂始为作画。既而曰:“我画直遗黔公不可。黔公客平仲微者,我友也,以友故与之,俟黔公与求则可耳。”其高介绝俗如此。

(节选自《明史 •王绂夏昶传》)

(注)①楮(chǔ):一种树皮可以用来造纸的树,这里指纸。②估客:商人。③氍毹(qú shū):毛织的地毯。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累戍朔州  (2)中书舍人
(3)虽豪贵人勿也 (4)黔公与求则可耳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善书供事文渊阁    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
B.明旦访其人赠之,估客也    位卑足羞,官盛则近谀
C.绂索前画裂之,还馈 尔无忘乃父之志
D.书法,动以古人自期 行成思而毁于随
【小题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丈夫宜审所处,轻者如此,重者将何以哉!
(2)我非不闻之,是必于我索画耳。
【小题4】从王绂的处事经验看,要保持操守,需要警惕□□和□□这两种人。(用文中的词语回答)
【小题5】本文③④两段分别叙写了王绂哪两件事,从中可以看出王绂具有怎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回答)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为人长,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虽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广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此爱乐为用。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元朔六年,广复为后将军,从大将军军出定襄,击匈奴。后二岁,广以郎中令将四千骑出右北平。行可数百里,匈奴左贤王将四万骑围广,广军士皆恐,广乃使子敢往驰之。敢独与数十骑驰,直贯胡骑,出其左右而还,告广曰:“胡虏易耳。”军士乃安。广为圜陈外向,胡急击之,矢下如雨。汉兵死者过半,汉矢且尽。广乃令士持满毋发,而广身自大黄射其将,杀数人,胡虏益。会日暮,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益治军。军中自是服其勇也。

广既从大将军青击匈奴,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故徙前将军广。广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广已见大将军,还入军。大将军因问广、食其失道状,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未对,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至幕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注释)①大将军青:指卫青。②食其:指赵食(yì)其(jī)。③悛悛(xún):敦厚笃实的样子。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广身自以大黄射其将   裨:副的
B.胡虏益 解:和解
C.以为李广老,数奇 数奇:命数不好
D.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曲折:复杂不顺的过程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字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避数岁   广将兵
B.虽子孙他人学者   广乃使子敢往驰之
C.士此爱乐为用   广身自大黄射其裨将
D.胡虏易耳   广结发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李广)因为善于骑射,斩杀敌人首级很多,所以被任为汉朝廷的中郎
B.广为圜陈外向,胡急击之,矢下如雨   李广布成圆形兵阵,面向外,匈奴猛攻他们,箭如雨一样落下
C.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   军队的向导阵亡了,又有人迷失了道路,结果落在大将军之后
D.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   况且我已六十多岁了,毕竟不能再受那些刀笔吏的侮辱
【小题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燕歌行》)这些诗句说明李广的英雄形象深入人心,表达了后人对李广景慕之情。结合本文,用自己的话概括并分析李将军令人敬佩爱戴的原因。
【小题5】用斜线(/)给文末画曲线的部分断句。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①郭原平字长泰,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主人设食,原平自以家穷,父母不办有肴味,唯飧盐饭而已。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须日暮作毕,受直归家,于里籴买,然后举爨。父疾弥年,原平衣不解带,口不尝盐菜者,跨积寒暑。父亡哭踊恸绝。

②高阳许瑶之罢建安郡丞还家,以绵一斤遗之,不受,送而复反者前后数十。瑶之乃自往,曰:“今岁过寒,而建安绵好,以此奉尊上①耳。”原平乃拜而受之

③及母终,毁瘠弥甚。墓前有数十亩田,不属原平,原平不欲使人其坟墓,乃贩质家资,贵买此田。每出卖物,人问几钱,裁言其半。如此积时,邑人皆共识悉,辄加本价与之,彼此相让。欲买者稍稍减价,要使贱,然后取直。

④每行来,见人牵埭未过,辄迅楫助之;己自船,不假旁力。若自船已渡,后人未及,常停住须待,以此为常。

⑤太守蔡兴宗临郡,深加贵异,以私米馈原平。原平固让频烦,誓死不受。人或问曰:“府君嘉君淳行,敏君贫老,故加此赡,岂宜必辞?”原平曰:“府君若以吾义行邪,则无一介之善,不可滥荷此赐。若以其贫老邪,耋齿甚多,屡空比室,非吾一人而已。”终不肯纳。

﹣﹣《南史》(有删改)

(注):①尊上,对人父母的敬称。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父疾弥年_____   
②原平不欲使人其坟墓_____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①要使    
A.细小B.低下C.稍微D.没有
【小题3】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②己自    
A.领B.拉C.征引D.退却
【小题4】第①段划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
B.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
C.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
D.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
【小题5】把第⑤段划线句翻译为现代汉语。
府君若以吾义行邪,则无一介之善,不可滥荷此赐。
【小题6】对第③段郭原平卖物时的情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卖物时常常会有人拦腰砍价。
B.卖物花费的时间往往特别长。
C.物价为邑人认可,货品特别抢手。
D.买家总是主动出高于报价的价格。
【小题7】综观全文,结合郭原平的性格特点,推断其拜受棉而拒受米的原因。